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习题集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93828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93828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绪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

第二章藏象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四章经络

第五章病因与发病

第六章病机

第七章防治原则

绪论

一.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D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二. 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BC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

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选择题: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2. “阴病治阳”适用于: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则阳病

D. 阳虚则阴盛

E. 阴盛则寒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交感相错

C.阴阳互根互用

D. 阴阳相互消长

E. 阴阳相互转化

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

A. 肺玻郯肾

B. 肝玻郯肾

C. 心玻郯肾

D. 脾玻郯肾

E. 肝玻郯脾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三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三

(一)A型题

1 •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A .奇经八脉

B .十二经别

C.十五别络

D .十二经筋

E.十二经脉

2.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

A .经别

B .经筋

C.正经

D .奇经

E.别络

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

A .络脉

B .孙络

C.浮络

D .别络

E.经脉

4.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

A .经别

B .经筋

C.皮部

D .经脉

E.别络

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间关系密切的是:

A •皮部

B .别络

C.正经

D .奇经E经别

6.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

A .浮络

B .孙络

C.别络

D •经筋

E.奇经

7•有一定的起止、循行径路和交接顺序的是:

A •十五别络

B .浮络

C.孙络

D .正经

E.奇经

&分别起自四肢,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上出于颈项浅部的是:

A .阴跷脉

B •阳跷脉

C.足三阴经

D .经别

E.浮络

9 •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

A .十五别络

B .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 .十二皮部

E.奇经八脉

10.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

A .浮络

B .孙络

C.经筋

D .别络

E.皮部

1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

A .足少阴肾经

B .足太阴脾经

C.足厥阴肝经

D .足阳明胃经

E.足少阳胆经

12.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

A .心肝肾经

B .胆胃三焦经

C.心肺心包经

D .心胆小肠经

E.肺脾胆经

1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的是:

A .肝胆肾经

B .肝脾胃经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四)第四章【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E.十二经脉

2.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

A.经别B.经筋C.正经D.奇经E.别络

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

A.络脉B.孙络C.浮络D.别络E.经脉

4.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

A.经别B.经筋C.皮部D.经脉E.别络

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的是:

A.皮部B.别络C.正经D.奇经E经别

6.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A.浮络B.孙络C.别络D.经筋E.奇经7.有一定的起止、循行径路和交接顺序的是:A.十五别络B.浮络C.孙络D.正经E.奇经

8.分别起自四肢,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上出于颈项浅部的是:

A.阴跷脉B.阳跷脉C.足三阴经D.经别E.浮络

9.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

A.十五别络B.十二经别C.十二经筋D.十二皮部E.奇经八脉

10.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A.浮络B.孙络C.经筋D.别络E.皮部

1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阴脾经C.足厥阴肝经D.足阳明胃经E.足少阳胆经

12.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

A.心肝肾经B.胆胃三焦经C.心肺心包经D.心胆小肠经E.肺脾胆经

1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的是:

A.肝胆肾经B.肝脾胃经C.肾膀胱胃经D.脾胃肾经E.脾肝肾经

中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中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第九单元经络

一、A1

1、内踝上8寸以上,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阳明胃经

2、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心包经下交的经脉是

A、手少阳三焦经

B、手少阴心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3、手足三阳经交于

A、手

B、足

C、头面

D、腹

E、胸

4、手厥阴经分布在

A、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后缘

D、上肢内侧中线

E、上肢外侧后缘

5、足阳明胃经分布在

A、下肢内侧前缘

B、下肢外侧前缘

C、下肢内侧后缘

D、下肢外侧中线

E、下肢外侧后缘

6、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阴肺经

7、分布在头侧的经脉是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太阴经

8、手三阳经在躯干部的分布是

A、胸部

B、腹部

C、背部

D、肩胛部

E、体侧

9、与手厥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足厥阴

B、足少阳

C、足阳明

D、手太阳

E、手少阳

10、手阳明经络于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1、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

A、从头走足

B、从足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头

E、从足走腹

12、督脉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总督一身之阴经

B、总督一身之阳经

C、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D、约束诸经

E、调节十二经气血

13、主胞胎的经脉是

A、冲脉

B、带脉

C、督脉

D、阴维脉

E、任脉

14、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的经脉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阳维脉

E、阴阳跷脉

15、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经脉是

A、带脉

B、任脉

C、冲脉

D、督脉

E、维脉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 经络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 经络习题集

第五章经络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

A 《十四经发挥》

B 《难经》

C 《扁鹊心书》

D 《吴医汇讲》

E 《内经》2.正经是指()

A 督脉

B 冲脉

C 十二经别

D 十二经脉

E 任脉

3.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学说

B 卫气营血理论

C 脏腑学说

D 经络学说

E 五行学说

4.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是()

A 阴阳五行脏腑

B 内外脏腑五行

C 手足五行阴阳

D 手足阴阳脏腑

E 手足五行脏腑

5.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

A 手太阴肺经

B 足少阳胆经

C 足太阴肾经

D 足太阴脾经

E 手少阴心经

6.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

A 肺经,大肠经,胃经

B 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C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D 心经,膀胱经,肾经

E 三焦经,胆经,肝经

7.经脉的分支是()

A 奇经八脉

B 经筋

C 皮部

D 络脉

E 气街

8.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的经脉是()

A 阴经

B 带脉

C 奇经

D 阴维脉

E 阳经

9.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A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0.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A 头面

B 手足

C 胸腹

D 上肢

E 下肢

11.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A 食指端

B 小指端

C 鼻翼旁

D 目内眦

E 目外眦

1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A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 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 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经络习题

经络习题

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经络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A.《十四经发挥》

B.《难经》

C.《扁鹊心书》

D.《吴医汇讲》

E.《内经》

2.正经是指()

A.督脉

B.冲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脉

E.任脉

3.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学说

B.卫气营血理论

C.脏腑学说

D.经络学说

E.五行学说

4.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是()A.阴阳五行脏腑

B.内外脏腑五行

C.手足五行阴阳

D.手足阴阳脏腑

E.手足五行脏腑

5.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A.手太阴肺经

B.足少阳胆经

C.足太阴肾经

D.足太阴脾经

E.手少阴心经

6.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A.肺经,大肠经,胃经

B.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C.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D.心经,膀胱经,肾经

E.三焦经,胆经,肝经

7.经脉的分支是()

A.奇经八脉

B.经筋

C.皮部

D.络脉

E.气街

8.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的经脉是()A.阴经

B.带脉

C.奇经

D.阴维脉

E.阳经

9.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0.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A.头面

B.手足

C.胸腹

D.上肢

E.下肢

11.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A.食指端

B.小指端

C.鼻翼旁

D.目内眦

E.目外眦

1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A.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绪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

第二章藏象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四章经络

第五章病因与发病

第六章病机

第七章防治原则

绪论

一.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二. 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

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选择题: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2. “阴病治阳”适用于: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则阳病

D. 阳虚则阴盛

E. 阴盛则寒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交感相错

C.阴阳互根互用

D. 阴阳相互消长

E. 阴阳相互转化

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

A. 肺玻郯肾

B. 肝玻郯肾

C. 心玻郯肾

D. 脾玻郯肾

E. 肝玻郯脾

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1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1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绪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

第二章藏象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四章经络

第五章病因与发病

第六章病机

第七章防治原则

绪论

一.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D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二. 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BC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

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选择题: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2. “阴病治阳”适用于: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则阳病

D. 阳虚则阴盛

E. 阴盛则寒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交感相错

C.阴阳互根互用

D. 阴阳相互消长

E. 阴阳相互转化

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

A. 肺玻郯肾

B. 肝玻郯肾

C. 心玻郯肾

D. 脾玻郯肾

E. 肝玻郯脾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体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体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体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灵枢》所谓足阳明“气盛”的表现是( )(2011年第10题)

A.足不收胫枯

B.胃中寒胀满

C.身以前皆热

D.身以前皆寒栗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经典原文的熟悉程度,属识记型考题。《灵枢.脉气》说:“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故选C。

2.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是( )(2011年第9题)

A.离,入,出,合

B.起,结,聚,布

C.多交叉于十二经脉

D.多从肘膝以下分出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经别的特点,属于识记型考题。

3.能加强表里两经在体内联系的是( )(2011年第8题)

A.经筋

B.经别

C.经络

D.奇经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经别的作用,属于识记型考题。十二经别进入体腔后,表里两经相并而行,经过互为表里的脏腑,并在浅出体表时,阴经经别合入阳经经别,共同注入体表的阳经。这样,就加强了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一脏一腑的内在联系。故选B。

4.足刚明经“气不足”病机的表现是( )(2010年第10题)

A.消谷善饥

B.身以前皆寒果

C.溺色黄

D.狂癫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经典的熟悉程度,属于识记型考题。

5.其有濡养眼目,“分主一身芹右之阴阳”功能的是( )(2010年第9题) A.冲脉

B.督脉

C.阴、阳跻脉

D.阴、阳维脉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阳脉的基本功能的特点,属于识记型考题。阳、阴

脉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左右成对,有“分主一身左右1i月阳”之说。督脉与手足六阳经交会于大椎而称“阳脉之海”;“总督诸阳”,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穴,而足三阴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因联系手足六阴经而称“阴脉之海”;阳维脉维络诸阳,联络所有阳经而与督脉相合,“阳维维于阳”;阴维脉维络诸阴,联络所有阴经而与任脉相会;“阴维维于阴”。

中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中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第九单元经络

一、A1

1、内踝上8寸以上,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阳明胃经

2、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心包经下交的经脉是

A、手少阳三焦经

B、手少阴心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3、手足三阳经交于

A、手

B、足

C、头面

D、腹

E、胸

4、手厥阴经分布在

A、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后缘

D、上肢内侧中线

E、上肢外侧后缘

5、足阳明胃经分布在

A、下肢内侧前缘

B、下肢外侧前缘

C、下肢内侧后缘

D、下肢外侧中线

E、下肢外侧后缘

6、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阴肺经

7、分布在头侧的经脉是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太阴经

8、手三阳经在躯干部的分布是

A、胸部

B、腹部

C、背部

D、肩胛部

E、体侧

9、与手厥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足厥阴

B、足少阳

C、足阳明

D、手太阳

E、手少阳

10、手阳明经络于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1、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

A、从头走足

B、从足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头

E、从足走腹

12、督脉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总督一身之阴经

B、总督一身之阳经

C、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D、约束诸经

E、调节十二经气血

13、主胞胎的经脉是

A、冲脉

B、带脉

C、督脉

D、阴维脉

E、任脉

14、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的经脉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阳维脉

E、阴阳跷脉

15、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经脉是

A、带脉

B、任脉

C、冲脉

D、督脉

E、维脉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试卷2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手太阴肺经和阳明大肠经交于

(分数:2.00)

A.食指√

B.足小趾

C.小指

D.足大趾

2.手厥阴心包经与少阳三焦经交于

(分数:2.00)

A.食指

B.无名指√

C.小指

D.足大趾

解析:

3.手少阴心经与太阳小肠经交于

(分数:2.00)

A.食指

B.无名指

C.小指√

D.足大趾

解析:

4.足阳明胃经循行于

(分数:2.00)

A.上肢后缘

B.下肢后缘

C.下肢中线

D.下肢前缘√

解析:

5.少阳胆经循行于

(分数:2.00)

A.上肢后缘

B.下肢后缘

C.下肢中线√

D.下肢前缘

解析:

6.太阳膀胱经循行于

(分数:2.00)

A.上肢后缘

B.下肢后缘√

C.下肢中线

D.下肢前缘

解析:

7.奇经八脉中,调节阳经之气血,反映脑、髓、肾的机能的是

(分数:2.00)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8.奇经八脉中,被称为“血海”的是

(分数:2.00)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解析:

9.奇经八脉中,交于目内眦、主左右之阴阳、司眼睑开合、司下肢运动的是(分数:2.00)

A.冲脉

B.任脉

C.阴、阳跷脉√

D.阴、阳维脉

解析:

10.经八脉中,联络全身的阴阳经络的是

(分数:2.00)

A.冲脉

B.任脉

C.阴、阳跷脉

D.阴、阳维脉√

解析:

11.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在头面部相交于

(分数:2.00)

A.鼻翼旁√

B.目内眦

C.目外眦

D.人中穴

12.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相交于

(分数:2.00)

A.鼻翼旁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助理医师-模拟试卷一

一、A1

1、下列不属于外感腰痛的致病病邪是

A.热

B.燥

C.风

D.寒

E.湿

2、治疗湿热痢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者,应首选

A.芍药汤

B.白头翁汤

C.藿香正气散

D.人参败毒散

E.葛根芩连汤

3、治疗行痹,应首选

A.宣痹汤

B.白虎加桂枝汤

C.乌头汤

D.薏苡仁汤

E.防风汤

4、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的鉴别要点是

A.肢体软瘫

B.口舌歪斜

C.神志不清

D.半身不遂

E.语言不利

5、消渴的病机主要是

A.血脉瘀滞

B.燥热内结

C.气阴两虚

D.阴虚燥热

E.阴阳两虚

6、治疗肺痈溃脓期,应首选

A.桔梗杏仁煎

B.桔梗白散

C.千金苇茎汤

D.加味桔梗汤

E.如金解毒散

7、下列不属于时行感冒特征的是

A.老幼易感

B.流行性强

C.传染性强

D.证候相似

E.集中发病

8、治疗咳嗽,除以治肺为主外,还应注意治

A.心、肝、脾

B.肝、胃、肾

C.肝、脾、肾

D.心、肝、肾

E.心、脾、肾

9、治疗咳血之燥热伤肺证,应首选

A.麦门冬汤

B.清燥救肺汤

C.沙参麦冬汤

D.桑杏汤

E.百合固金汤

10、阴虚感冒,其治法是

A.益气解表

B.辛凉解表

C.辛温解表

D.滋阴解表

E.以上均非

11、治疗胸痹心肾阴虚证,应首选

A.滋水清肝饮

B.沙参麦冬汤

C.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D.六味地黄丸

E.麦味地黄丸

12、治疗气虚感冒,应首选

A.加减葳蕤汤

B.杏苏散

C.玉屏风散

D.再造散

E.参苏饮

13、风寒感冒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者,治疗应首选

A.羌活胜湿汤

B.三仁汤

C.荆防败毒散

D.香苏散

E.杏苏散.

14、虚喘的治疗要点是

A.宣肺

B.化痰

C.补肺

D.健脾

E.培补摄纳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四)

第四章【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 E.十二经脉

2.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

A.经别 B.经筋 C.正经 D.奇经 E.别络

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

A.络脉 B.孙络 C.浮络 D.别络 E.经脉

4.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

A.经别 B.经筋 C.皮部 D.经脉 E.别络

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的是:

A.皮部 B.别络 C.正经 D.奇经 E经别

6.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

A.浮络 B.孙络 C.别络 D.经筋 E.奇经

7.有一定的起止、循行径路和交接顺序的是:

A.十五别络 B.浮络 C.孙络 D.正经E.奇经

8.分别起自四肢,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上出于颈项浅部的是:

A.阴跷脉 B.阳跷脉 C.足三阴经 D.经别 E.浮络

9.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

A.十五别络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D.十二皮部 E.奇经八脉

10.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

A.浮络 B.孙络 C.经筋 D.别络 E.皮部

1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少阳胆经

12.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

A.心肝肾经 B.胆胃三焦经 C.心肺心包经 D.心胆小肠经 E.肺脾胆经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第四章经络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第四章经络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第四章经络

第四章经络

一、填空题

1. 经络是经脉和( ) 的总称。

2. 经络,作为人体一种组织结构的名称,最早见于( ) 。

3. 最细小的络脉称为( ) 。

4. 同名的手足阳经在( ) 交接。

5. 除( ) 经外,阳经均行于四肢外侧或躯干的背面。

6.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从( ) 开始。

7.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足少阴肾经下接( ) 经。

8. 十二经脉中,左右交叉于人中,并至对侧鼻旁的经脉是( ) 。

9. 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都在( ) 交接。

10. 十二经脉中,具有。连舌本,散舌下”循行特点的经脉是( ) 。

11. 手厥阴心包经与( ) 经相表里。

12. 称为“阳脉之海”的经脉是( ) 。

13. 具有约束纵行诸经作用的经脉是( ) 。

14. 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可用( ) 四个字概括。

15. 十二经脉各有一支别络,加上任脉、督脉的别络和( ) ,共称“十五别络”。

16. 冲、任、督三脉同起于( ) ,故有“一源三歧”之说。

17. 对经穴刺激引起的感应及传导,通常称为( ) 。

18. 足少阴肾经起于( ) 。

19. 手太阳经属( ) 络( ) 。

20. 手三阴经从( ) 走向( ) 。

21. 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在( ) 处交接。

22. 十二经脉的分布,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 ) 在前缘,( ) 在中线。

23. 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 ) 、( ) 的体系。

24. 首次提出“十四经”命名的著作是( ) 。

25. 阳跷脉起于外踝下( ) 经的巾脉穴。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模拟试卷3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

1.手太阴肺经和阳明大肠经交于

(分数:2.00)

A.食指√

B.足小趾

C.小指

D.足大趾

2.足阳明胃经循行于

(分数:2.00)

A.上肢后缘

B.下肢后缘

C.下肢中线

D.下肢前缘√

3.奇经八脉中,调节阳经之气血,反映脑、髓、肾的机能的是

(分数:2.00)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4.经八脉中,联络全身的阴阳经络的是

(分数:2.00)

A.冲脉

B.任脉

C.阴、阳跷脉

D.阴、阳维脉√

5.“入上齿中”的经络是

(分数:2.00)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太阳膀胱经

6.“十二经脉之海”为

(分数:2.00)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解析:解析: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后行于背,前布于胸腹,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之称。

7.下列哪项不是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

(分数:2.00)

A.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B.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

C.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四肢的联系√

D.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解析:解析:十二经别生理功能: (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2)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 (3)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 (4)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5)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8.头痛一症,痛在前额者,多与有关。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1. 元气是()。

A. 先天之精命门处化生,水谷之精滋养补充

B. 水谷之气的精华部分

C. 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结合

D. 一身之气分布到脏腑或脏腑之精化生

【答案】A

2. 治疗血瘀证,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其机制是()。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载气

【答案】B

3. 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 经脉的相互连结

B. 气血的相互关系

C. 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宗气的贯通和运行

【答案】D

4.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下列哪两者的关系?()

A. 气与血

B. 气与津液

C. 津液与血

D. 津液与汗

【答案】C

5. 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 三焦

B. 肺、脾、肾

C. 十二经脉

D. 奇经八脉

【答案】A

6.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气和津液的关系?()

A. 气能载津

B. 气能生津

C. 津能化气

D. 气能摄津

【答案】A

7. “气随液脱”的原理是()。

A. 气能行津

B. 气能生津

C. 津能载气

D. 气能摄津

【答案】C

8. 《金匮要略心典》所云“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病机是()。

A. 气不固津

B. 气随液脱

C. 脾胃气虚

D. 津停气阻

【答案】B

9.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宗气的作用?()

A. 行呼吸

B. 行血气

C. 资先天

D. 温养全身

【答案】D

10. 与语言、声音及心脏搏动等密切相关的是()。

A. 元气

B. 宗气

C. 卫气

D. 中气

【答案】B

1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暨南大学2019研]

A. 隋唐时期

B. 金元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经络

一、选择题

(一) A 1型题

1.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着作是( )

A 《十四经发挥》

B 《难经》

C 《扁鹊心书》

D 《吴医汇讲》

E 《内

2.正经是指( )

A 督脉

B 冲脉

C 十二经别 3.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 )

A 阴阳学说

B 卫气营血理论

C 脏腑学说

D 经络学说

E 五行学说

4.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

是 A 阴阳 五行 脏腑 B C 手足 五行 阴阳 D E 手足 五行 脏腑

5.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

的 A 手太阴肺经 B ) 内外 脏腑 五行

手足 阴阳 脏腑

) 足少阳胆经 C 足太阴肾经

6.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 )

A 肺经,大肠经,胃经

B 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C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D 心经,膀胱经,肾经

E 三焦经,胆经,肝经

7.经脉的分支是( )

A 奇经八脉

B 经筋

C 皮部

D 络脉

E 气街 8.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的经脉是( )

A 阴经

B 带脉

C 奇经

D 阴维脉

E 阳经 9.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

A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0.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

A 头面

B 手足

C 胸腹

D 上肢

E 下肢 11.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

A 食指端

B 小指端

C 鼻翼旁

D 目内眦

E 目外眦 1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

A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 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 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D 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E 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13.足太阳膀胱经所络的内脏是( )经》

D 足太阴脾经

E 手少阴心经

D 十二经脉

E 任脉

D 足少阳胆经

E 手少阴心经

A 心

B 三焦

C 肾

D 肝

E 小肠

14.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 )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带脉

15.除下列哪项外,均属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 A 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 B 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

D 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E 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

16.奇经八脉中,起于季胁,环行腰间一周的是( )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带脉

E 阳维脉 17.关于奇经八脉的名称,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

A 督有统率、 总管之意

B 任有总任、 担任及妊养之意

C 跷有轻健矫捷之 意

D 维有维系、连接之意

E 带指妇女白带

18.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 )

A 任脉

B 肝经

C 阴维脉

D 脾经

E 肾经

19.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 )

A 任脉

B 督脉

C 肾经

D 膀胱经

E 冲脉 20.脾之大络分出部位的穴位是( )

A 丰隆

B 内关

C 大包

D 公孙

E 列缺

2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

A 足太阴脾经

B 足阳明胃经

C .足厥阴肝经

D 足少阳胆经

E 足少 阴肾经 22.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 )

A 直线贯注

B 循环贯注

C 手足贯注

D 左右贯注

E 上下贯注 2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是( )

A 胃、大肠、胆经

B 心、脾、胆经

C .小肠、三焦、胃经

D 大肠、 小肠、三焦经

E .胆、大肠、三焦经

24.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 )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跷脉 25.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 )

A 冲脉、任脉

B 冲脉、督脉

C 任脉、带脉

D 阴维脉、阳维脉

E 阴跷脉、阳跷脉

26.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 )

A 经别

B 别络

C 奇经

D 督脉

E 浮络

27.头痛的部位在前额者,病变多在( )

A 少阳经

B 阳明经

C 太阳经

D 厥阴经 28.在头面部,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 )

A 少阳经

B 少阴经

C 阳明经

D 太阳经 29.行于腹面正中线的经脉是( )

A 手少阴心经

B 任脉

C 足阳明胃经

D 足太阴脾经 30.以下经脉入于上齿中者为( )

B 手阳明大肠经

E 足少阳胆经

B 足太阴脾经 C

E 阴维脉

) C 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E 督脉

E 厥阴经

E 督脉

A 手太阳小肠经 D 手少阳三焦经 (二)

B 1型题

A 足厥阴肝经 C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阴肾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