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制作高氏一号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称取土壤10克,放入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10%酚10滴或重铬酸钾(50mg,L),以抑制细菌生长。
振荡10分钟,制成10-1菌悬液。
按照连续稀释分离法,进一步制成10-3菌悬液。
可以稀释到更高的倍数。
?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悬液,注入平板培养基上,用无菌玻璃刮刀将菌悬液均匀涂抹在整个培养基上。
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5,30?温箱中,培养7,10天,培养基上会出现微生物菌落。
如果菌落的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被针挑起,这就是放线菌菌落。
?挑取放线菌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采用平板涂抹分离法研究了培养基类型及样品处理对高寒草甸土壤中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氏1号加重铬酸钾(50mg,L)培养基是较好的分离培养基。
土样在120?于热处理1h后其悬浮液加0.05,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和6,酵母膏,40?振荡30min,能促进放线菌孢子萌发,增加放线菌的分离数量。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目的:1、从土壤中分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2、放线菌的培养3、放线菌的发酵产生活性物质4、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提取。
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8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的。
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产生。
采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
产抗生素的放线菌经液体培养后,其分泌的抗生素存在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可采用微生物的抑菌试验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到所需的抗生素产生菌,并对其进一步培养,繁殖,发酵,最终提取我们所需的抗生素。
实验器材:1、土壤2、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3、其他:重铬酸钾、培养皿、牛津杯、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涂棒、三角锥瓶、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试管、牛皮纸、线绳等。
实验步骤:一、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采集样品: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
样品(土壤)处理:室温风干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1、配制淀粉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g;硝酸钾0.1g;磷酸氢二钾0.05g;氯化钠0.05g;硫酸镁0.05g;硫酸亚铁0.001g;琼脂2g;水100ml.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ml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ml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
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
调整PH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2、土壤悬液梯度稀释①将5.0g土壤加入到50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震荡10min制备土壤悬液。
②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9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10倍稀释。
③按1::1稀释至10-3、10-4、10-5,将3块灭菌平板分别标记10-3、10-4、10-5 ,稀释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培养基:选择适合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常用的包括土壤提取物富集培养基、葡萄糖琼脂糖培养基、镜菌素琼脂糖培养基等。
2. 取样:在选择好的采样地点,使用消毒的工具(如消毒棉签或无菌铲子)采集土壤样品。
注意避免土壤样品的污染。
3. 预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研钵中,加入合适的无菌生理盐水或者缓冲液,悬浮土壤样品,使放线菌被更好地释放出来。
可以对土壤样品进行稀释处理,以降低微生物密度。
4. 稀释平板法:将预处理好的土壤样品用无菌移液管分别
在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
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孵育时间一般为3-4周。
在培养箱内,放线菌会产生菌落
形成。
5. 单菌分离:在培养箱内观察到单个的放线菌菌落后,使
用消毒的工具将其分离到新的培养基上,形成纯种菌落。
这一步可以采用传统的传代分离法或微量分离法。
6. 纯种菌株保存:将得到的纯种菌株存储在适当的冻存管中,通过冻存进行长期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步骤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的原则,避免样品或培养基的污染,以保证得到纯种的
放线菌菌株。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制作MS培养基的方法,掌握母液的保存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掌握外植体的消毒和超净工作台的使用。
4、掌握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及染色的基本流程;5、掌握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6、复习分离纯化放线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方学会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
7、培养微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高压蒸汽锅、培养瓶、石斛的愈伤组织、超净工作台,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电子天平、称量纸、烧杯、量筒、显微镜、三角锥形瓶、无菌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分析天平;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珠、移液枪、剪刀三、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四、实验步骤1、配制MS培养基8L,称取马铃薯1600g、香蕉400g、蔗糖240g、活性炭8半勺、琼脂80g、配制母液。
2、配制培养液时应注意:①在使用提前配制的母液时,应在量取各种母液之前,轻轻摇动盛放母液的瓶子,如果发现瓶中有沉淀、悬浮物或被微生物污染,应立即淘汰这种母液,重新进行配制;为防止母液被微生物污染,有机母液放在冰箱里4℃保存;②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培养基母液之前,必须用所量取的母液将量筒或移液管润洗2次;③量取母液时,最好将各种母液按将要量取的顺序写在纸上,量取1种,划掉1种,以免出错。
溶化琼脂用粗天平分别称取琼脂9 g、蔗糖30 g,放入1 000 mL的搪瓷量杯中,再加入蒸馏水750 mL,用电炉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液体呈半透明状。
然后再将配好的混合培养液加入到煮沸的琼脂中,最后加蒸馏水定容至 1 000 mL,搅拌均匀。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简介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地球各种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和生物学功能。
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对于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解析放线菌菌株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方法及过程,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分离方法样品收集选择合适的样品收集地点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草地、农田、果园等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放线菌资源。
在进行样品收集前,应先清理收集工具和容器,并使用无菌绳固定收集区域,避免外界杂质污染。
样品处理1.从采集的土壤中取得样品,并将其放入无菌锥形瓶中。
2.将样品添加至无菌水中,形成土壤悬浮液。
可以通过搅拌或振荡等方式充分悬浮土壤颗粒。
3.通过离心的方法,去除悬浮液中的大颗粒和杂质。
分离培养基的制备分离出放线菌的选择培养基非常重要,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考马斯琼脂培养基(Koj A)•聚芽孢杆菌琼脂培养基(SGA)•苯丁三唑糖脂琼脂培养基(BIS)其中,考马斯琼脂培养基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可以选择性地培养出放线菌。
分离操作1.在无菌条件下,将处理好的土壤悬浮液均匀涂布于分离培养基上。
2.用一次性平皿、玻璃块或玻璃棍等工具均匀划开土壤悬浮液,以增加放线菌的分离点。
3.培养皿密封后,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通常在28-30℃下培养7-10天。
鉴定和筛选在培养箱中培养的结果显示出放线菌的单独菌落后,可以进行以下鉴定和筛选步骤:1.观察和记录菌落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
2.进行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例如菌丝形态、芽孢形态等。
3.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包括酶活性、产生代谢产物等。
4.进行16S rRNA或其它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鉴定,以确定放线菌属别。
实践经验1.分离培养基的配制需要细心严谨,避免污染。
最好在无菌工作台环境下操作。
2.鉴定放线菌时,不同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形态和生理差异,需要谨慎观察和鉴定。
3.放线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早期菌落的筛选和鉴定需耐心等待。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Sdu微生物大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目的】1、从各地区土壤中筛选含几丁质酶的真菌及含果胶酶的菌株;2、通过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菌株,掌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微生物的筛选、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3、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染色方法,掌握生理生化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4、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技术、菌种保藏技术。
【实验原理】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此次实验采取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a.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分不需要的微生物。
b.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等技术来完成。
微生物的观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其菌落形态。
前者是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后者是微生物的肉眼观察技术。
2、霉菌: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3、果胶酶筛选培养基:配制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利用果胶的菌株才能够生长,依此来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产果胶酶的菌株。
刚果红(Congo Red,简称CR)是一种染料,它可与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果胶水解后的产物发生这种显色反应,在含有果胶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从土壤稀释分离、划线分离各类微生物的技术。
2.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3.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4.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法。
二、实验原理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呈分散状态,选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基,在不同温度、通风等条件下培养,让其长成一个纯种单个菌落。
要想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还需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见表2-1所示。
表2-1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和培养要求样品来源分离对象分离方法稀释度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培养时间/d土样细菌稀释分离10-5,10-6,10-7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土样放线菌稀释分离10-3,10-4,10-5高氏1号28 5~7 土样霉菌稀释分离10-2,10-3,10-4马丁氏琼脂28~30 3~5面肥或土样酵母菌稀释分离10-4,10-5,10-6马铃薯葡萄糖28~30 2~3细菌分离平板细菌单菌落划线分离10-2 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三、实验材料1. 菌源土样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制平板和斜面),见附录Ⅲ。
3. 无菌水 250 mL锥形瓶,每瓶装99 mL无菌水(或95mL为分离霉菌用),内装10粒玻璃珠。
4.5 mL无菌水试管(每人5~7支)。
4. 其他物品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棒(刮刀),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一)系列稀释平板法1. 取土样选定取样点,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杂物,装入已灭过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并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实验报告一、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和抗生素产生能力的检测,进一步了解放线菌的特点和应用潜力。
二、材料与方法1. 放线菌分离培养:将土壤样品取自自然环境中,加入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进行稀释均匀。
然后将培养皿密封,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直至观察到单个菌落的形成。
2. 放线菌形态观察:取一颗单个菌落,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包括菌丝的形状、颜色、分枝情况等。
3. 抗生素产生能力检测:将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接种到含有抗生素敏感菌株的琼脂平板上,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出现抑制圈。
三、结果与讨论1. 放线菌的分离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培养皿中出现了单个菌落。
将这些菌落通过传代培养,得到纯种的放线菌菌株。
2.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放线菌菌丝呈分枝状,颜色多样,有的呈白色、黄色或橙色。
菌丝通常呈直线状,但也有少数呈弯曲或环状。
3. 抗生素产生能力检测:将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接种到含有抗生素敏感菌株的琼脂平板上,观察到菌落周围出现了抑制圈。
这表明放线菌具有抗生素产生的能力,可以对其他细菌产生抑制作用。
放线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产生的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此外,放线菌还具有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力,如抗肿瘤物质、抗氧化物质等。
因此,对放线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了放线菌,并观察到了其形态特征和抗生素产生能力。
然而,实验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我们只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了简单的观察,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类和鉴定。
其次,我们只检测了放线菌的抗生素产生能力,而未对其产生的抗生素进行具体的鉴定和分析。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利用放线菌的潜力,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研究,以了解其多样性和适应能力;2. 对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进行鉴定和分析,以寻找新的抗生素种类和开发新的药物;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放线菌,提高其抗生素产量和质量。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和纯化方法。
2. 学习放线菌的培养技术,观察其生长特征。
3. 提取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鉴定。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中。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
本实验通过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和活性物质提取,旨在了解放线菌的生长特征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 高氏一号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试剂:重铬酸钾、无菌水、酒精等2. 实验仪器:- 培养皿- 牛津杯- 接种环- 酒精灯- 无菌涂棒- 三角锥瓶- 高压蒸汽灭菌锅- 天平- 药匙-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试管- 牛皮纸- 线绳四、实验步骤1. 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1)选择取样点: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如菜地、林地等。
(2)采集样品: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3)将5点样品混合均匀,用无菌水稀释至10-1、10-2、10-3、10-4、10-5倍。
2. 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1)制备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将高氏一号培养基加热溶解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
(2)将稀释后的土壤样品涂布于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
(3)将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5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4)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纯放线菌。
3. 放线菌的培养(1)将纯化后的放线菌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将种子液按一定比例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发酵。
4. 活性物质提取(1)将发酵液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2)用重铬酸钾对上清液进行氧化反应,观察颜色变化,以初步鉴定活性物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放线菌分离与纯化:成功分离纯化出放线菌,菌落呈菌丝状,颜色多样。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摘要:本实验是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项目包含了微生物学实验使用的微生物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基、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类群的主要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制片染色技术等。
[1]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生境,土壤中有多种类群的微生物,它们对自然界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特别密切,不同的土壤和植物对根际微生物产生显著影响,而不同的根际微生物由于其生理活性和代谢产物的不同,也将对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不仅对土壤的肥力和土壤营养元素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自净、有毒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分离鉴定,生理生化,1前言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因土壤类型、季节、土层深度与层次等不同而异。
一般地说,在土壤表面,由于日光照射及干燥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离地表10 cm~30 cm 的土层中菌数最多,随土层加深,菌数减少。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
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菌数量较多。
本实验从土壤中分离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为了分离和确保获得某种微生物的单菌落,首先要考虑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
各类菌的稀释度因菌源、采集样品的季节、气温条件而异。
其次,应考虑各类微生物的不同特性,避免样品种各类微生物相互干扰。
细菌或放线菌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较多,但细菌比放线菌生长快,分离放线菌时,一般在制备土壤稀释液时添加10%酚或在分离培养基中加相应的抗生素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培养基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菌种保藏等方面。
实验四、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四、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一、实验目的1、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初步掌握药用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操作技术。
2、了解不同生境条件中土壤放线菌的种类与数量。
二、实验内容筛选放线菌永远是新抗生素研究的课题之一。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抗生素约有80%来自于放线菌。
土壤中放线菌最丰富,品种齐全。
通常情况下,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
随着地理分布、植被及土壤性质的不同,放线菌的种类、数量和拮抗性也各不相同。
从堆肥或过热的材料中如干草或蔗渣中可分离到大量的嗜热放线菌,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可分离到嗜碱性的和嗜酸性的菌种。
土壤中含有的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如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诺卡氏菌等,它们是生物活性物质重要的产生菌。
但往往由于样品中稀有放线菌的数量太少,常规的分离方法很难得到。
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培养基添加重铬酸钾等方法可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以提高放线菌的获得率。
用干热和苯酚处理可减少链霉菌数量和比例的方法,可以分离得到更多种类的放线菌。
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来获得放线菌。
注:从土壤中分出的放线菌要进一步鉴别是否为抗生菌。
首先应根据筛选目的确定试验模型,然后利用培养基平板进行拮抗性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琼脂块法和滤纸片法。
其主要依据是扩散原理,即观察在抗生菌周围是否会出现明显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和透明度则表明了该菌株抗菌活性的强弱。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原理一:稀释涂布平板法;如图1。
原理二: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原理三:向培养基添加适量的重铬酸钾能抑制其他细菌、真菌的生长,但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
图1 稀释涂平板法示意图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采用“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分组试验进行”的组织运行模式。
【精品】实验八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95
五、实验报告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2、在分区平板划线法中,为什么每次都需将接种环上剩物烧掉?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备。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 3、无菌生理盐水。 4、其它物品 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棒、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制备土壤稀释液 2、涂布法进行分离 3、培养 4、菌落计数 5、划线分离
实验八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2、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分离纯化方法。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2、在分区平板划线法中,为什么每次都需将接种环上剩物烧掉? 2、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分离纯化方法。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2、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分离纯化方法。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2、在分区平板划线法中,为什么每次都需将接种环上剩物烧掉? 2、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分离纯化方法。 2、在分区平板划线法中,为什么每次都需将接种环上剩物烧掉?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和培养 2、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分离纯化方法。 2、在分区平板划线法中,为什么每次都需将接种环上剩物烧掉? 4、其它物品 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棒、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
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实验器材:1.土壤材料 5 ---10cm 处土壤,放于采集袋中带回实验室。
2.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Ⅰ号培养基( w /v))可溶性淀粉2%,KNO3 0. 1%,NaCL 0. 05%,K2HP04 0. 05%,MgSO4 0. 05%,FeSO4 0. 001%,琼脂2% 3.溶液和试剂(1) 20% 甘油( 2) 0. 1%美蓝 A 液: 美蓝0. 3g ,95% 乙醇300ml;B 液: 0. 01% KOH 100ml 混合A 和B 液即成革兰氏染液3( 1) 结晶紫染色液: 甲液结晶紫2g,95% 乙醇20ml;乙液草酸铵0. 8g,蒸馏水80ml。
甲乙液先分别溶解,然后混合在一起,过滤除去残渣后装入滴瓶中备用。
( 2) 碘液: 碘1g,碘化钾2 个,蒸馏水100ml 先取少量蒸馏水加入碘和碘化钾,使碘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全部蒸馏水,分装于滴瓶中备用。
( 3) 复红酒精溶液: 碱性复红0. 4g,95%乙醇100ml,溶解装入滴瓶备用。
4.仪器和其他用品无菌纸、带玻璃珠的三角烧瓶、1ml无菌吸管、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一.目的要求:1.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常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
2. 初步观察土壤中放线菌菌落形态。
3. 初步了解掌握微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在自然界中主要生存于陆地和淡水中,土壤为这类微生物的主要习居场所,无论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比其他地方繁多。
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和有机质等丰富的土壤中较多。
放线菌以孢子和菌丝片段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每克土壤内含有数万、数十万的孢子。
放线菌的生活史和形态特征放线菌的孢子和孢囊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吸收水分,膨胀萌发,生出芽管1 -3 个,芽管伸长长出分枝,分枝越来越多,形态菌丝体。
因其菌丝体在培养基内,即基内菌丝或称营养菌丝体。
基内菌丝体一般没有横隔,由于菌丝体长入培养基内和培养基表面,并纠缠在一起形成密集的菌落,所以用接种针将整个菌落培养基挑起而不破裂。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土壤是一个很复杂,有许多层次的生态系统。
要想从事物体内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必须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而不能凭空臆断。
因此,实验室分离放线菌所需设备也应根据这些原则来选择和准备,如果单凭某种条件就妄加判断那么往往会导致实验失败或造成人力财力上的浪费。
一、样品制备与培养基配制1.取土称量,充分混匀;取干燥疏松的盆或缸或其它容器,将盛装样品的容器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并每天换水数次直至发出清香气味为止。
2.称取少量样品于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3.挑取含水量适当的样品接种于经灭菌消毒的马铃薯种子培养基平板上。
4.将经过灭菌消毒的培养皿置于恒温箱或酒精灯上加热使之软化。
5.软化后的样品立即倒入100毫升灭菌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
6.迅速摇动平板混匀,冷却至45℃左右,用无菌操作法倒平板并贴签标记好。
二、增菌接种三、初代培养和测试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挑取相同的稀释度再按照步骤一继续培养。
然后检查各种参数及观察培养结果,对比最终的数值,以判断微生物对放线菌的敏感程度和产率。
四、菌种保藏采集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50℃的马铃薯培养基,将菌液接入0.7%-0.8%琼脂斜面中,斜面凝固后将斜面置冰箱中低温保存。
五、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环境条件和杂菌污染的因素都会严重地影响放线菌的分离纯化效果,如果只注意控制某个方面,忽视了另外两个条件都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故要求分析工作者既要认真仔细又要灵活掌握,对那些关键性的技术环节和易受外界干扰因素影响的项目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这里只简略说明几点。
(1)温度是决定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分离放线菌要在25℃~28℃,湿度60%~70%的条件下进行,温度高达40℃,不但有碍于菌株的正常繁殖,还会导致菌种死亡。
2.采用多菌种混合分离的办法更能提高效率。
(3)琼脂浓度的影响在各种放线菌的分离中,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均以琼脂培养基的营养丰富、无机盐和生长因子较多等优良特性著称,故为放线菌分离的常规方法,由于它在生长过程中氧化葡萄糖产酸,故利用这一特点来抑制微生物的呼吸,同时利用无机盐提供电子使酶钝化,因而提高了实验效果,并且减轻了劳动强度。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力,因此在医药和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对于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则是研究数字多样性、发掘新生物活性成分和开发新型药物的必要工作。
一、分离放线菌的样品采集在进行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之前,需要先采集土壤样品。
首先对采样是否合理、样品储存条件等要求进行评估。
然后在采样地的不同位置取样,每个样品之间要有足够距离,避免重复或低效地采集。
将采集到的样品分别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处理,常用的包括罗氏囊和加热处理。
可采用直接接种法和制备菌液法进行分离,直接接种法是将样品直接接种在寡速生菌平板上,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制备菌液法先经过一定的处理如筛选、振荡等操作,然后再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优选后再进行接种。
三、放线菌的筛选分离后的放线菌种群中还包含其他微生物如生物体、细菌等,因此需要进行放线菌的筛选。
常用的筛选方法有颜色、形态、抗性和特异反应等多种选择,通过筛选后得到单个纯种放线菌株。
对于已经得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菌株的鉴定是必要的。
鉴定的标准包括形态学特征如形状、大小、生长习性等、生化特性如酶系统、代谢途径等、分子生物学特性如16S rDNA序列等。
二氧化碳生成实验、酸碱性度测定、化学分析等,常用于进行放线菌菌株鉴定的方法。
对于分离和鉴定过的放线菌菌株,为了防止失活和污染,需要进行保存,并被录入保藏室中,应该根据放线菌不同的保存要求,选取合适的保存方式。
例如,低温保存的方法如短期保存冰箱法和长期保存冷冻物质保存法等。
通常选择液氮冷冻法则能够保证最长的保存时效。
总之,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是进行放线菌不同研究的基础,只有在得到了高纯度的菌株后,才能进一步进行后续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发掘其潜在的生物活性特性。
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放线菌生理生化特点的研究,1学会从土壤中观察到放线菌菌落形态。
2 学会从土壤中分离出放线菌。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
放线菌具有分支状菌丝,革兰染色为阳性。
放线菌的孢子也具有不同的形状,有球形、椭球形、杆状、柱状。
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可以用合成培养基培养,放线菌常用稀释平板法分离。
通过稀释平板法和涂布法,可以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的菌落,挑取后在镜检能到纯菌株。
三、药品和材料:土样,革兰氏染液,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四、实验方案:1培养基的配置(就是配置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
高氏培养基加入酚可抑制细菌与霉菌而不抑制放线菌)2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1)待测样液的制备:取5 只干燥无菌试管,编号,分装,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5 g 土样,放入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用吸管吸取0. 5ml注入4. 5ml 无菌水的试管,混匀,作为10-1稀释液,类推依次制成10-2、10-3、10-4、10-5几种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如果稀释度不够,放线菌抑制了或者菌落太小,而其他细菌的菌落又太多,不容易找到)(2 )稀释平板法与涂布法相结合分离土壤中放线菌:取2支1ml移液管分别从10-4、10-5菌悬液中吸1ml菌悬液,放入编号为10-4、10-5的培养皿内。
将高氏一号培养基倒入上述各培养皿内,混合均匀等到凝固。
从稀释度为10-2、10-3、10-4、10-5,的菌悬液中分别吸取0. 1ml 涂布在高氏一号平板培养基上,每个稀释度涂三个平板。
(3)划线:挑选出不同的单菌落,并在平板上进行三次划线。
(4)培养:将平板放在28C培养箱中培养7天。
(5)挑菌落:挑取单个的菌落,在镜检,最后定为纯培养。
3放线菌的鉴定1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分离出的菌落进行观察并且通过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来鉴定出放线菌(放线菌的菌落一般为圆形,菌落质地紧密表面绒状且干燥)2通过显微镜对放线菌的抱子丝和抱子进行观察来鉴定出放线菌(放线菌的抱子丝在特定时候形成的抱子含有不同色素,成熟的抱子也有特定的颜色)3用革兰氏染液对放线菌进行复染(放线菌是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革兰染色为阳性,染色后放线菌与环境形成对比,能清楚地观察到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方法
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方法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于土壤和水体中。
由于其多样的形态和代谢特性,放线菌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和工业应用价值。
分离和筛选放线菌的方法是研究和利用其功能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分离方法:1.稀释和均匀涂布法:首先,将环境样品(如土壤、水样)进行适当稀释,并在培养基平板上平均涂布样品。
随着放线菌的生长,单个菌落会形成,然后可以通过挑选单个菌落进行分离纯化。
2.稀释和涂布法:方法类似于前者,但将初步培养得到的单菌落拖线在新的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再次分离,以获得更纯的放线菌。
3.祛除污染菌法:样品前处理的关键是去除非放线菌细菌的干扰。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改变pH值等。
4.冷冻-融化法:利用放线菌对低温和高温的耐受性不同,将样品进行多次冻结-融化处理,可以选择性地分离出放线菌。
二、筛选方法:1.对抗菌活性筛选:放线菌具有对其他菌株的抗菌活性,可以使用对抗菌活性筛选方法,通过将待测分离物与感兴趣的致病菌共同培养,观察是否产生抑菌圈来筛选放线菌。
2.抗真菌筛选:放线菌不仅对细菌有抑制作用,也能抑制真菌的生长。
可以通过共培养放线菌和待测真菌,并观察是否产生抑菌圈来筛选放线菌。
3.溶磷筛选:放线菌具有溶解磷酸盐的能力,可以利用Na-P亚硝酸盐琼脂平板培养基来筛选放线菌。
4.产生生物活性化合物筛选:放线菌可以生成一系列生物活性化合物,如抗生素、酶、生物胺等。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相应的试剂盒,进行营养检测、酶活性测定或染色方法进行筛选。
5.双层平板筛选法:放线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将其转移到固体上层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这种方法可以筛选出产生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放线菌。
以上介绍的方法只是一小部分常用的放线菌分离和筛选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还有更多新的方法被提出。
分离和筛选放线菌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条件来选择适合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设计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 2013级生科2班
组长:刘瑜 2013506076
组员:汤界世 2013506070
李宇秀 2013506071
于淑婷 2013506075
陈洁作 2013506079
郑国梁 2013506083
2015年10月15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采集土样的要求和方法。
2、掌握由土壤中分离稀有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3、学习并掌握土壤稀释法和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4、学习并掌握抗生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其中的放线菌多以链霉菌为主,因此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
一般地,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
若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的几乎全部是链霉菌。
然而,当采用加热处理土样、选用特殊培养基或添加某种抗生素等方法时,均可提高稀有放线菌的获得率。
由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并通过选用特
殊培养基的方法,来获得放线菌。
放线菌菌丝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
其菌丝体在培养基内,即基内菌丝或称营养菌丝体。
基内菌丝体一般没有横隔,由于菌丝体长入培养基内和培养基表面,并纠缠在一起形成密集的菌落,所以用接种针将整个菌落培养基挑起而不破裂。
基内菌丝体大部分呈黄、橙、蓝、紫、绿、徽,但也有无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气生菌丝体颜色较深,且较基内菌丝体粗两倍左右。
气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它上面形成孢子丝。
孢子丝形状有直、波曲、螺旋、轮生之分。
螺旋有松、紧、大、小之分,其螺旋的方向也有左旋与右旋之分,大多数种为左旋,少数为右旋。
孢子具有不同的形状,有球形、椭球形、杆状、柱状,在光学显微镜下就能看清楚。
根据菌体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这些特征即可判断出分离出的菌体为放线菌。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1、材料:土壤样品(采集生科院门前草地土壤、16号楼内花圃土壤各500g)
2、试剂:1)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0g)、硝酸钾(1.0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5g)、氯化钠(0.5g)、硫酸亚铁(0.01g)、水1000ml、pH7.2-7.4
2)其他:10ml无菌水、重铬酸钾
3、仪器设备:干热高压锅、电热炉、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离心、摇床、电子天秤、采土铲、细目筛、药勺、称量纸、试管架、记号笔、打孔器、镊子、圆滤纸片、1ml吸管、无菌漏斗、培养皿、大烧杯(500ml)、涂玻棒、接种环、酒精灯、试管
四、实验步骤
1.1土壤样品的采集:在待测田块上,若田块面积小于50㎡,则按对角线三点采样,否则按对角线五点采样。
采样一般定于耕作层
0-20cm,先除去表土1-2cm,用无菌铲采土足量充分用无菌塑料袋封装。
1.2试剂与培养基的制备:
(1)高氏一号培养基配制:可溶性淀粉(20.0g)、硝酸钾(1.0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5g)、氯化钠(0.5g)、硫酸亚铁(0.01g)、水1000ml、pH7.2-7.4)制备培养基。
(2)重铬酸钾抑制剂的配置(150mg/L):称取 150mg 重铬酸钾, 分别放入灭菌三角瓶中, 加无菌水至 1L, 充分溶解后, 进行高压灭菌。
(3)含重铬酸钾抑制剂的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置:吸取重铬酸钾抑制剂1 ml 与 9 ml 培养基混匀于培养皿中。
1.3酸碱度对放线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1.3.1pH为6.5的含重铬酸钾抑制剂的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置可溶性淀粉(20.0g)、硝酸钾(1.0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5g)、氯化钠(0.5g)、硫酸亚铁(0.01g)、水1000ml、pH7.2-7.4)制备培养基。
吸取150mg/L重铬酸钾抑制剂1 ml 与 9 ml 培养基混匀于培养皿中。
使用磷酸二氢钠调节pH为6.5。
1.3.2pH为8.0的含重铬酸钾抑制剂的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同上,使用磷酸氢二钠调节pH为8.0。
1.4土样分离:1.3.1倒平板:淀粉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冷却至55-60℃时倒;
1.4.2制备系列稀释:土样室温自然风干(120摄氏度干热处理1h)碾碎过筛取5g→加45ml无菌水振荡10min→取0.5ml注入4.5ml无菌水的试管中此为10-1稀释液(有时也可加入10滴10%酚溶液)以此类推按梯度稀释法稀释至10-3、10-4、10-5;
1.4.3涂布:从各稀释度的菌悬液中分别吸取0.1ml涂布在高氏一号的三种不同pH的两个平板培养基上,每个稀释度涂两个平板,共36个平板。
1.4.4培养:将已经接种的平皿静置30min后,放入28℃温箱倒置培养5-7d;
1.4.5划线:挑选出不同的单菌落,并在平板上进行三次划线;
1.4.6再培养:将划好线的平板进行28℃温箱倒置培养5-7d;
1.4.7纯化:先对放线菌菌落进行编号,再从平板中选择分离较好的放线菌菌落转接斜面(36个),并制片镜检做纯度检查,若不纯则应进一步将其做稀释平板分离或平板划线法分离直至纯培养。
1.4放线菌的鉴定:
1.4.1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分离出的菌落进行观察并且通过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来鉴定出放线菌(放线菌的菌落一般为圆形,菌落质地紧密表面绒状且干燥)
1.4.2通过显微镜对放线菌的孢子丝和孢子进行观察来鉴定出放线菌(放线菌的孢子丝在特定时候形成的孢子含有不同色素,成熟的孢子也有特定的颜色)
1.4.3用革兰氏染液对放线菌进行染色(放线菌是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革兰染色为阳性,染色后放线菌与环境形成对比,能清楚地观察到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并用已知菌大肠杆菌(阴性呈红色)和枯草杆菌(阳性呈紫色)作对照。
五、注意事项
1.在样品稀释时,每一次都要充分混合均匀。
2.在样品稀释、稀释菌悬液接种以及纯化操作注意无菌。
3.菌落计数时若一平皿菌落较多,可分区分别计数。
实验用品清单:
试剂:
可溶性淀粉(20.0g)、硝酸钾(1.0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5g)、氯化钠(0.5g)、硫酸亚铁(0.01g)、水1000ml、重铬酸钾、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10%酚溶液、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器皿:平板36个、试管
干热高压锅、电热炉、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离心、摇床、电子天秤、采土铲、细目筛、药勺、称量纸、试管架、记号笔、打孔器、镊子、圆滤纸片、1ml吸管、无菌漏斗、培养皿(36)个、大烧杯(500ml)、涂玻棒、接种环、酒精灯、试管(40个)量筒100ml、精密试纸。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