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高避雷针、线保护范围计算表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用折线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2、双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3、双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hx平面上的保护范围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o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
在被保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x= (h-hx)p=hap ;式中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米);hx—被保护物的高度(米);ha —避雷针的有效高度(米);p――高度影响系数(考虑避雷针太高时,保护半径不按正比例增大的系数)0h< 30 米时,p=1 o2、双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每支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和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相同;两支避雷针中间的保护范围由通过两避雷针的顶点以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的一最低点0作一圆弧来确定。
h0 :两避雷针之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D:避雷针之间距离hx:被保护物高度bx:宽度其中bx=1.5 (hO —hx)hO=h —D/7P当D>7ph 时,h0=0, bx=0 3、双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每支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和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相同;内侧的保护范围:先做出较高避雷针的边界范围,再由较低针顶部做一条地面平行线,与较高边范围边界相交,过交点作垂线,以此为假想避雷针做保护范围hO=h1 —D1/7P。
避雷针设置

一、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1、顶端保护角为37º的折线保护范围(适用于山区) (1)单针1)当h x /r x ≤2.67 h=1.25h x +0.67r x 2)当h x /r x >2.67 h=h x +1.33r x h x —被保护物体高度r x —h x 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h —避雷针总高度R —避雷针在地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2)双针1)h0 = 4 h -(9 h2 + 0.25 a2)0.5h = 0.571 h0 +(0.184 h02+ 0.0357 a2)0.52)保护半径r x当h x≤2h/3 r x= 1.5( h - 1.2 h x )当h x>2h/3 r x = 0.75 ( h - h x ) 3)最小宽度b x当h x≤2h/3 b x= 1.5( h0 - 1.25 h x )当h x>2h/3 b x = 0.75 ( h0 - h x ) 4)针间距离取 a = 15h a~ 20h aa—两避雷针间距离h0—两避雷针之间保护范围的最低高度b x—以h0 为假象避雷针,h x 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 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h a = h - h x2、顶端保护角为45º的折线保护范围(适用于平原)(1)单支避雷针1)当h x/r x≤1.5 h=1.25h x+0.63r x2)当h x/r x>1.5 h=h x+r xh x—被保护物体高度r x—h 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避雷针总高度(2)双支避雷针1)h0 = 6.625 h -(31.64 h2 + a2)0.5h = 0.541 h0 +(0.211 h02+ 0.0204a2)0.5 2)当h x≤3h/5 r x= 1.6( h - 1.25 h x )当h x>3h/5 r x = h - h x最小宽度b x求法同2,但以b x代替r x,以h0代替h。
a—两避雷针间距离h0—两避雷针之间保护范围的最低高度b x—以h0 为假象避雷针,h x 高度上的保护半径3、两支不等高避雷针1)作图:先按单针方法,作出高针1的保护范围,再经低针2作水平线与之交点“3”,取“3”为假想避雷针的顶点,此时即可按双针方法作出针2与针“3”的保护范围。
用折线法滚球法对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
近几年来, 国标中规定的“滚球法”也开始得到同行的认同。
下面分别介绍计算过程。
一、 折线法1,1单支避雷针h 为避雷针的高度(m );h x 为被保护物体的高度(m );r x 为在高度为h x 的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 针离设备至少5m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在被保护高度h x 当h x ≥ h /2 r x =(h -h x )×p =h a ×p当h x <h /2 r x =(1.5h -2h x )×p p —高度影响系数 h ≤ 30m 时,p =1 ;30<h ≤ 120 m 时1.2两只避雷针1.2.1两支避雷针高度相同随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增大。
单支避雷针的高度要升高,但如果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比较狭长(如长方形),就不宜用太高的单支避雷针,这时可以采用两支较矮的避雷针采用两针后,外侧的保护范围与单针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相同,针的内侧部分的确定方法为:令D 为两针间距离;2b x 等于在高度为h x 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最小宽度,它位于两针的连接线的中点,即距每针的距离为D/2。
b x=1.5(h o—h x ) 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 不宜大于5h o 为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h o=h ‐D/7p 当D=7p ×h a 时, b x=01.2.1两支避雷针高度不同俩针外侧的保护范围仍按单针的方法确定,俩针内侧的保护范围:先作出较高针的保护范围的边界,之后由较低针的针顶部作一条与地面平行线,这两者的交点对地面作垂线,将此垂线看作一假想避雷针,再作它与较低针的保护范围,这样2和3就是相当于俩根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图中 f=D1/7p1.2.3三支或四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可以两两当作两只避雷针确定保护范围二、 滚球法所谓“滚球法”(roll‐ball method),就是选择一个半径为hr(滚球半径)的球体,沿需要防护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如果球体只接触到避雷针(线)或避雷针(线)与地面,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则该部位就在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之内。
两等高避雷针、线保护范围计算表

5
h≤30m
P= 1
高度影响系数 P 30m<h≤120m
P= 1.1
h>120m时,取其等于120m。
避雷针在地 h≤30m 面上的保护 半径r(m) 30m<h≤
120m
r=1.5hP= 37.5 r=1.5hP= 41.25
hx= 10
ha为避雷针的有效长度。
hx/h=
0.4
在被保护物 hx≥0.5h 高度hx水平 面上的保护 半径(m) hx<0.5h
避雷针、线保护范围计算表
针号
针(线)高 高度影响系数 被保护物名 被保护物高度
h(m)
P
称
hx(m)
30
1
15
保护半径 rx(m)
15
实际针距 D(m)
65.92
等效针距 两针间保护范围上最低点 保护范围一侧最小宽度
D′(m)
ho(m)
bx(m)
20.58
7.95
备注
避雷针的高度 h(m)
25
√h=
h≤30m
30m<h≤120m h≤30m
30m<h≤120m
rx=(h-hx)P=haP= 15
rx=(h-hx)P=haP= 16.5 rx=(1.5h-2hx)P= 17.5 rx=(1.5h-2hx)P= 19.25
两支等高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应按单支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
两针间的保护范围应按通过两针顶点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O的圆弧确定,圆弧的半径为R′O. O点为假想避雷针的顶点,其高度记hO.
两避雷针间的距离D(m)
65.92
h≤30m hO=h-D/7P= 15.5828571
30m<h≤120m hO=h-D/7P= 16.438961
避雷针安装高度及保护范围设计计算

1 2 滚 球 半 径 .
数 , 范 G 0 5 —4对 不 同 防 雷 建 筑 物 规 定 了 不 同 的 滚 球 半 规 B 5 0 79
图 1 单支 独 立避 雷 针 安 装 高度 及 保 护 范 围
. 滚球半径是滚球法 确定 防雷 接 闪器保 护范 围 的一个 重要 参 2 3 避 雷针保 护 范 围
() 2
2 避雷针在高度为 h ) 的z z平面上 的保护范 围半径 。 — 以 Y 代人式 () 求得交点 F的横坐标 , =h 2, 即为避雷针在高
行了一些分析 , 希望引起人 们对质量 的重视 , 高质量意识 , 提 给顾 客提供满意工程 , 增加社会责任感 。
O nls f ek g it e e tk n ahn edn ieo u tn l e na a i o a aei j n t ni a ea dw sigbn igpp f q at gc st ys l n o b we n s i o
F N Q a- n A u nmi
Ab t a t sr c :Th a e dc ts t eo ii o h u l y c mmo i a e ft e s u tig co e r m u s e t .i cu i g t e q a i 。 — e p p ri ia e h rgn f rt eq ai o n t n ds s so h q a tn ls tfo f r a p cs n ld n h u l y o m e o t
2010年 10 月
第3 6卷 第 3 0期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 兀 瓜 E
Vl. 6 No 3 0 3 .0 1
O t 2 1 c . 00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用折线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
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2、双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3、双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Rx=√H(2Hr-H)-√Hx(2Hr-Hx)Rd=√H(2Hr-H)其中: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r-----滚球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Rd―――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Rx=1.6Ha/(1+Hx/H)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Ha=H-Hx―――避雷针的有效高度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众所周知,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雷电击中物体会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
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
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
避雷针的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
接受器的位置都高于被保护的物体。
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接受器和接地体的。
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
它的作用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导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均匀地分散开去。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
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避雷针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
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它的具体计算通常采取下列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作模拟试验获得的)。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分析

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防止设备遭受直击雷的危害,使雷击中在针、线上 (不会击在被保护的电气设备上)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针—集中设备、变压器等,如受雷面积不大的变电站、 线—架空线路(保护效果较差,但范围较大)
一、单支避雷针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ha h
hx
h/2
图中:h为避雷针
的高度(m);hx
为被保护物体的高
度(m); rx 为在
高度为 hx 的水平面
上的保护半径
(m)。
h 在被保护高度 x 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确定:
r ①当 hx≥h/2时, =x (h- h)xp (p为高度影响系数)
(h≤30m时,p=1 , 30<h≤120m时,
p
5.5
)
②当hx <h/2时
两线之间各横截面的保护范围,应由通过两避雷线点
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O的圆弧确定。O点的高
度如下式计算:
D
h0 h 4P
h
避雷线一般用于输电线路的直击雷防 hx
D / 4P
O
h/2
h0
护,常用保护角的大小来表示其对导
h
D
线的保护程度。保护角是指避雷线和
边相导线的连线与经过避雷线的垂直
线之间的夹角。雷击导线的概率随保
h0为两针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计算如下:
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不宜大于5。
h0为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
h0=h-D/7p
当D=7pha时,bx=0
D/7P
ha
h hx
rx h0
D
rx
bx
h0 hx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

针—集中设备、变压器等,如受雷面积不大的变电站、
线—架空线路(保护效果较差,但范围较大)
一、单支避雷针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ha h hx h/2
图中:h为避雷针 h 的高度(m); x 为被保护物体的高 度(m); rx 为在 高度为 hx 的水平面 上的保护半径 (m)。
hx 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确定: ①当 hx≥h/2时, r=(h- h)p (p为高度影响系数) x x
在被保护高度
5 .5 (h≤30m时,p=1 , 30<h≤120m时, p ) h h
②当 x <h/2时
rx =(1.5h-2 hx)P
针离设备至少5m
二、两根等高针的保护范围的确定: 采用两针后针的保护范围的外侧与单针保护范围的确 定方法相同,针的内侧部分的确定方法为:令D为两 针间距离;2 bx等于在高度为 hx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最 小宽度,它位于两针的连接线的中点,即距每针的距 离为D/2。
D
rx
rx
习题:某厂有两个原油罐,一个高为12米、 直径为6米,另一个高10米、直径10米,两 油罐的净距为16米。试设计采用单支避雷针 保护的最佳方案,并绘出避雷针的平面保护 范围。
习题:某变电站内有两根等高避雷针,高度 为25米、针间距离为45米。某被保护物位于 两针之间,被保护物高度为11米。试计算避雷 针在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b bx 确定: x=1.5(h0-hx)
h0为两针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计算如下:
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不宜大于5。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方法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众所周知,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雷电击中物体会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
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
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
避雷针的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
接受器的位置都高于被保护的物体。
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接受器和接地体的。
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
它的作用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导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均匀地分散开去。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
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避雷针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
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它的具体计算通常采取下列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作模拟试验获得的)。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
在被保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x=(h-hx)p=hap;rx=(1.5h-2hx)p。
式中rx—避雷针在h 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米);hx—被保护物的高度(米);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米);p——高度影响系数(考虑避雷针太高时,保护半径不按正比例增大的系数)。
h≤30米时,p=1。
图1中顶角α称为避雷针的保护角.对于平原地区α取45°;对于山区,保护角缩小,α取37°。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计算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一座烟囱高hx=29m,避雷针尖端高出烟囱1m。
怎么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如何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一.避雷针与避雷网、避雷带一样,属于防止雷击的防雷装置。
在防雷方面在针的一定高度以下有一个安全区域。
这个区域的物体通常是无害的对于雷击,这个区域被称为避雷针保护区。
二.避雷针保护范围图符号(m)小时----避雷针高度(距地);换热器---受保护建筑物的高度;--避雷针有效高度,ha=h-hx;避雷针进入HX高度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地面避雷针保护半径;H0型两个避雷针保护范围的中间最小高度;避雷针间距;B两根避雷针HX水平面中线两侧防护宽度;地平面中心线两侧两根避雷针的保护宽度;保护范围受高度影响的系数,p=5.5/小时。
三.单避雷针保护范围。
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以避雷针为轴线、形状和帐篷的折线锥相似。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如果避雷针的高度R=1.5小时避雷针HX高学位XX平面保护半径四.计算如下:换热器>小时/2当时,接收=h-hxhx<小时/2当时,接收=1.5小时-2小时三十<小时<一百二十米,结果乘以系数P,保护范围具体绘制方法:什么时候?换热器<小时/2保护范围比四十五正锥角放大了一点。
即四十五度角线条只绘制到小时/2至地面R=1.5小时另一条斜线画在。
从这条线组合锥体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包括上部正锥体和下截锥的两部分)。
五.双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双等高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由单个避雷针确定,两个避雷针内侧的保护范围最大低防护高度小时。
然后根据以下公式什么时候?H0型=H-D/7型什么时候?小时>三十米希,H0型=H-D/7p型两针之间HX高度平面中线两侧保护宽度BX公司计算如下:什么时候?小时<三十米饭时间,bx=1.5(高0-换热器)什么时候?小时>三十米希,bx=1.5(高0-换热器)P作为丁<2.5小时那么BX公司> RX双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大样说明:穿过两个针尖顶点一个以及两个销之间的最小保护高度H0办公室的C类点,弧ACB,C以上垂直于弧的点ACB公司平面在这一段找到地面上的中心线两侧防护宽度b(b=1.5小时)以及受保护的建筑物中心两侧HX保护宽度BX公司.然后根据单针的保护范围在两针外画出保护范围右和接收。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Rx=√H(2Hr-H)-√Hx(2Hr-Hx)Rd=√H(2Hr-H)其中: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r-----滚球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Rd―――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Rx=1.6Ha/(1+Hx/H)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Ha=H-Hx―――避雷针的有效高度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众所周知,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雷电击中物体会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
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
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
避雷针的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
接受器的位置都高于被保护的物体。
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接受器和接地体的。
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
它的作用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导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均匀地分散开去。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
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避雷针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
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它的具体计算通常采取下列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作模拟试验获得的)。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避雷器保护范围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 1 所示,它的具体计算通常采取下列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作模拟试验获得的)。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
式中 r——保护半径(米); h——避雷针高度(米)。
在被保护物高度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x=(h-hx)p=hap;rx=(1.5h-2hx )p。
式中 rx—避雷针在 hx 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米);hx—被保护物的高度(米);ha —避雷针的有效高度(米);p——高度影响系数(考虑避雷针太高时,保护半径不按正比例增大的系数)。
h≤30米时, p=1。
图 1单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 1 中顶角α称为避雷针的保护角.对于平原地区α取 45°;对于山区,保护角缩小,α取 37°。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计算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雷针尖端高出烟囱 1m 。
那么避雷针高度 =30m,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1.5h=1.5 ×30=45 (m),避雷针对烟囱顶部水平面的保护半径一座烟囱高 hx=29m ,避rx=(h-hx)p=(30-29)×1=1(m)。
随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增大。
单支避雷针的高度要升高,但如果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比较狭长(如长方形),就不宜用太高的单支避雷针,这时可以采用两支较矮的避雷针。
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 2 所示。
图 2 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每支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和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相同;两支避雷针中间的保护范围由通过两避雷针的顶点以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的一最低点 O 作一圆弧来确定。
这个最低点 O 离地面的高度为式中h0——两避雷针之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 m); h——避雷针的高度( m);D ——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 m);p——高度影响系数。
两避雷针之间高度为 hx 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的最小宽度bx=1.5(h0—hx).当两避雷针间距离 D=7hp 时,h0=0 ,这意味着此时两避雷针之间不再构成联合保护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号针(线)高h(m)高度影响系数P
被保护物名称被保护物高度h x (m) 保护半径r x (m)实际针距D(m)等效针距D′(m)两针间保护范围上最低点h o (m)保护范围一侧最小宽度b x (m)备注30114.515
90.7320.587.95 两支不等高避雷针高度分别是
、h2,且h1>h2。
避雷针的高度
h(m)30√h= 5.477225575h≤30m r=1.5hP=4530m<h≤120m
r=1.5hP=45.18711099h x =10
h a 为避雷针的有效长度。
h x /h=0.333333333h≤30m P=1h≤30m r x =(h-h x )P=h a P=2030m<h≤120m r x =(h-h x )P=h a P=20.0831604430m<h≤120m P=1.004158022h≤30m
r x =(1.5h-2h x )P=2530m<h≤120m r x =(1.5h-2h x )P=25.103950550.92966968
1长针高度h1=40短针高度h2=
25两针间距D=76h2≥(1/2)h1
62.0549548h2<(1/2)h166.7033032
h O =h-D′/7P=16.135006
避雷针、线保护范围计算表
高度影响系数P h>120m时,取其等于120m。
在被保护物高度h x 水平面上
的保护半径
(m)避雷针在地面
上的保护半径
r(m)h x ≥0.5h
h x <0.5h 按长针计算的高度影响系数p=按短针计算的高度影响系数p=h2≥(1/2)h1两支等高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应按单支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
两针间的保护范围应按通过两针顶点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O的圆弧确定,圆弧的半径为R′O . O点为假想避雷针的顶点,其高度记h O .
两避雷针间的等效针距D′(m)D′=D-(h1-h2)p=两支不等高的避雷针,等效针距D′计算式中的高度影响系数p套用按长针计算结果,两针间保护范围上最低点ho和保护范围一侧最小宽度bx计算式中的高度影响系数p套用按短针计算结果。
D′=D-(1.5h1-2h2)p=
h
O =h-D′/7P=15.470957h2≥(1/2)h1由D′/h a P= 4.136996987
15h2<(1/2)h1由D′/h a P= 4.44688688
0.76
推得b x =11.4
h x /h=0.58
查图得b x /h a P=h2<(1/2)h1式h O =h-D′/7P中,h取短针长度。
说明:蓝色区域为可输入区域。
h a =短针高度h 2-h x =查得的数据*(h a P) =两针间h x 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最小宽度b x 按规范中图确定。
当b x >r x 时,取b x =r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