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十一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教学设计与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3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展示我国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为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国家的发展和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具体历程和成就的细节了解不够,需要通过教学加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感有待加强,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3.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成就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成就的背后的故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家成就的认识和感受。
4.情感教育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领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图片,如原子弹爆炸、神舟飞船、高铁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成就,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历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如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艰苦奋斗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国家成就,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成就背后的原因。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11 课《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11 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11课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他们对于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不足,对于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分享感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2.设计好教学课件,便于课堂演示。
3.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详细介绍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的主题。
本课教材通过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同时,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教育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文章、图片等教学素材,用于情境创设和讨论。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的课堂活动道具和材料,如地图、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呈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 教学年级和班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3. 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时间]
4. 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讲述新中国成立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刻变化,以及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
- 对,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作为公民应该如何做?
4. 小组讨论与分享
- (学生分组讨论)
- 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 很好,每个小组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公民,我们要努力学习,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团结协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国家认同感:学生能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的意识。
2. 道德观念:学生将学会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法治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法律的作用,培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习惯。
拓展建议:
1.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研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新中国成立与家乡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新中国成立对家乡带来的影响。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及教学设计教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2.通过收集、处理信息等方法,提高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照片:___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
1.提问:图片反映什么时候的什么事?2.旧中国是什么样的?过渡:中国历经战争之苦,人民渴望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必要的准备工作。
二、理解政治协商会议中国革命成功,离不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___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全国各民族事,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得到了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热烈响应。
三、了解国旗、国徽及国歌知识1.国旗:样子、象征意义、国旗故事。
国旗样子:红色底色,旗面左上方一个黄色的大五角星,大五角星右方四颗小的五角星各有一个角尖对准大五角星的中心。
象征意义: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___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2.国徽:样子、象征意义、国徽故事。
国徽样子:天安门上的五星红旗,背景是一面辉煌灿烂的金黄色地球仪,地球仪正中是五星连珠的红色天安门城楼。
象征意义:五星红旗象征___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金黄色地球仪象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不懈努力,红色天安门城楼象征中国人民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
3.国歌:歌词、曲调、国歌故事。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11课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设计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教学目标.1.能简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知道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人物和意义。
2认知“最可爱的人”,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4知晓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关于激动人心的瞬间,感受中国人自力更生的精神。
5搜集整理关于为新中国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体会精神学以致用。
了解模范人物的故事,增强个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能简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出示照片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宜布....1.提问图片反映什么时候的什么事2.旧中国是什么样的师近代的中国,由于战争的不断爆发,使中国遭受战争之苦。
饱尝了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胜利,此时此刻他们最最希望的,最最渴望的是什么呢过渡不再打仗,幸福生活,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新的国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又需要哪些准备工作呢,这节课...2.理解政治协商会议师一个国家由谁来领导当时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党派,这些党派非常支持革可以说中国革命成功,离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是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什么叫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各民族党派的代表共同商讨国家大事的会议简称政协会议。
)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就是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因此,这个提议得到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热烈响应。
3.知道国旗.国徽.及国歌知识(1)国旗样子.象征意义,国旗故事国旗样子红色的底色,旗面左上方一个黄色的大五角星,大五角星右方四颗小的五角星各有一个角尖对准大五角星的中心。
象征意义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的主题。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重大事件有所了解。
但在具体问题上,如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还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的成就往往带有民族自豪感,但缺乏系统的、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领域去认识和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领域去认识和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的发展成就。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认识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对比教学法:通过国内外对比,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我国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我国在各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收集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我国在各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准备相关问题,以便课堂上讨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第11课时的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理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相关的地图和文字资料。
3.投影仪和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呈现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历史变迁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5.拓展(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中国在未来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的重要性。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世界上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国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世界上的重要性;2.掌握有关保护国家地理环境的法律法规;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世界上的重要性;2.保护国家地理环境的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保护国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2.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出问题:中国在亚洲的哪一个位置?为什么说中国是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位置,并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在世界上的重要性。
二、讲授重点内容1.讲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理位置紧邻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印度等国,是一个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非常丰富的国家;2.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领土面积等方面;3.引导学生对中国的自然环境保护进行思考,并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来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4.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5.树立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从小就身体力行热爱祖国。
三、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2.着重讲解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运用多媒体教具、实物展示、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4.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从地理知识的角度认识中国,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并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着眼,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使教学中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第11课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3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3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的耗资最大,跨度最广,工程最大,文化最深沉的建筑之一。
(2)了解长城的历史渊源。
(3)能正确提出长城的作用。
2.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珍惜古代建筑文化。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尚勤劳。
3.学习策略:通过图片展示、讲故事、视听材料等方式,激发学生爱好历史的兴趣,并通过互动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应对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3课时长城是什么?三、教学步骤Step1.引入新课1. 学生观看学科片(《文明之旅》中《万里长城》),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长城的基本情况。
2. 学生自由联想,谈论一下自己的答案。
Step2.阅读课文,了解基本知识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长城有哪些作用?2. 整体翻译,理解生疏单词和句子:耗资、跨度、大工程、深沉;物资、留置、坚固、战争3. 组织学生交流,讲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作用: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工程之一,古代修筑的耗资最大、跨度最广、工程最大、文化最深沉的建筑之一。
修筑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匈奴的骑兵入侵,开始修建原始的长城。
明代时期,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明朝在长城上投入了巨大的物资和劳力。
长城不仅仅是防御工事,也是运输物资和宣传军事政策的媒介。
修筑长城不是只为了守卫边疆,也包括用边地的物资留置和修缮长城,让长城更加坚固。
长城在历史上多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防御北方民族的骑兵,保护国土安全。
在历史上的许多战争中,长城都为中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长城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Step3.运用学习策略,培养思维能力1. 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学生观察长城,提出疑问:长城的建筑结构是怎么样的?长城在线人怎么运送物资?2. 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想象、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体会改革开放的成果。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3.图片:收集相关图片,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喜悦氛围,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的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2.呈现(10分钟)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的发展变化。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组讨论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背后的原因。
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1.1 教学内容本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和丝绸之路。
1.2 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作用;3.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1.3 教学重点1.中国的四大发明;2.丝绸之路。
1.4 教学难点1.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2.学生们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理解。
二、教学步骤设计2.1 情境导入本课情境导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严谨思维。
2.2 新知呈现在情境导入后,教师需要通过简要讲述和图片展示等方式介绍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有一个更直观明确的认识。
2.3 课堂互动针对本课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收集学生们的想法和观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问题或者给予发挥空间,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4 拓展延伸本节课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任务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如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巩固和扩展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内容。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3.1 教学策略1.以情境为导向,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氛围;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形成讨论,达到知识与技能的互动;3.发挥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作用,针对教学现场的真实情况设定合理的价值观影响角色,进一步强化课堂互动的效果。
3.2 教学手段1.图片与视频的呈现;2.情景模拟与价值观影响讨论;3.课内小组讨论和展示;4.课外小组项目研究。
四、课堂评估设计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祖国东部的地理位置; 2. 了解祖国东部的经济发展状况; 3. 了解祖国东部的科技创新成果。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运用地图拼图技巧,了解祖国东部的地理位置; 2. 运用阅读理解技巧,了解祖国东部的经济发展状况; 3. 运用调查研究技巧,了解祖国东部的科技创新成果。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 弘扬自豪感和归属感; 3. 提高科技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祖国东部的地理位置;2.了解祖国东部的经济发展状况;3.了解祖国东部的科技创新成果。
2. 教学难点1.运用调查研究技巧,了解祖国东部的科技创新成果;2.合理进行课堂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问从哪里可以找到祖国的地图,要求学生们观察地图,找到我们学校所在的位置;2.展示大红色祖国地图,要求学生们找到中国东部的地理位置,观察潍坊所在的位置。
### 2. 讲授 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阅读教师给学生们分发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们大声阅读文章。
阅读结束后,教师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们仔细了解祖国东部的经济发展状况。
2. “科技创新成果调查” 教师组织学生们分组,手把手教学生们如何开展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并且进行相关的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们详细了解祖国东部的科技创新成果。
### 3. 讲评 1. 查对阅读材料的答案教师分析难点,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2. 带领学生们总结调查成果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讲述各组的调查结果,让每个组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
### 4. 练习要求学生们根据调查情况,展开相关的练习,鼓励学生们自主设计调查问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深入调研,总结所获得的结论。
四、教学资料1.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2.大红色祖国地图;3.“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相关阅读材料;4.调查问卷。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优秀教学设计材料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优秀教学设计材料一. 教材分析《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祖国的成就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此外,学生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图片,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图片、案例等教学素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图片,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难点是培养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观念分析国际事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方式,掌握分析我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方法,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难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和道德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我国在哪些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2.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讨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优势和贡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如:“请列举出我国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方面的成就。”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优势和贡献。
四、案例分析
1.教师出示相关案例,如我国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方面的成就。
2.学生分析案例,体会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实践
1.学生搜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享和交流。
2.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提出建议。
5.教师设计一份关于本节课知识点的问卷,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便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此作业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国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中国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通过学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2.学习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中国的情感。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兴趣和好奇心。
2.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
步骤二:课文阅读与分析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在阅读后回答指定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步骤三: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中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分组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入的情感。
步骤四:知识深化与拓展1.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活动,扩展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并对其产生更深的认识。
步骤五:小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重点强调中国的文明历史和国家地位。
2.学生个体反思,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评价其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收集学生的情感表达作业,评估其对中国的情感认同和思考深度。
六、板书设计•教育目标:了解中国文明历史,激发对中国的情感•重要内容: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方法:导入新课、课文阅读与分析、情感教育、知识深化与拓展、小结与反思•教学评价与反馈:观察参与度和表达能力、情感表达作业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导入新课、分组讨论和竞赛等,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及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2、通过收集、处理信息等方法,提高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照片: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1.提问:图片反映什么时候的什么事?2.旧中国是什么样的?师:近代的中国,由于战争的不断爆发,使中国遭受战争之苦。
饱尝了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胜利.此时此刻他们最最希望的,最最渴望的是什么呢?过渡:不再打仗,幸福生活,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新的国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又需要哪些准备工作呢,这节课…)二、理解政治协商会议师:一个国家由谁来领导呢,当时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党派,这些党派非常支持革命,可以说中国革命成功,离不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什么叫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各民族党派的代表来共同商讨国家大事的会议。
简称政协会议。
)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因此,这个提议得到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热烈响应。
三、知道国旗、国微、及国歌知识(1)国旗:样子、象征意义、国旗故事国旗样子:红色的底色,旗面左上方一个黄色的大五角星,大五角星右方四颗小的五角星各有一个角尖对准大五角星的中心。
象征意义: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国旗制作者:1949年7月,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人民日报》上登载了征求国旗图案的启事,立即得到公众的响应。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新中国的辉煌历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原因等方面,还需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地位、国际形势等方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发展变化。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准备PPT。
3.提前给学生分组,分配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通过PPT展示相关数据、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的发展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及其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教学目标:1.能简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知道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3.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人物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简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难点: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运用多种形式,如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等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去首都北京参观游览的人肯定都会去天安门广场,它是北京的象征,更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神圣的地方。
你去过吗?当你走进天安门广场,有什么感受呢?2、看图:天安门广场坐;落在首都北京的市中心,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就在这里宣告成立的。
3、小结:在那一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
4、同学们,请根据你以前阅读的书籍或文章,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
(学生回答:心酸屈辱、丧权辱国、内忧外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光荣的岁月,去感悟那段岁月的荣光。
二、活动一(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学生自由阅读“阅读角”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
2、学生讲述为主3、教师指出:1949年9月会议确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首都北京、国旗国歌(二)开国大典1、国旗、国歌、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你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吗?2、你知道国旗图案是谁设计的吗?学生阅读“活动园”,并在小组交流,了解国旗、国歌、国徽3、师播放《开国大典》片断,读了“开国大典”你知道了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三)纪念国庆1、写写你知道的纪念方式,体会人们的心情。
方式一:方式二:1、学生阅读“活动园”,交流纪念方式2、交流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2)、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三、活动二:1、学生观察“活动园”图片,说说你发现新中国人民的生活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2、同学之间交流:a农民田间识字b农民丈量分配土地c妇女学习婚姻法四、活动三:西藏和平解放1、西藏在什么时候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回答,播放图片学生认识人物,了解这一史实。
2、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你要对他们说些什么?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出示照片: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1.提问:图片反映什么时候的什么事?2.旧中国是什么样的?师:近代的中国,由于战争的不断爆发,使中国遭受战争之苦。
饱尝了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胜利,此时此刻他们最最希望的,最最渴望的是什么呢?过渡:不再打仗,幸福生活,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新的国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又需要哪些准备工作呢,这节课……) 二、理解政治协商会议师:一个国家由谁来领导呢,当时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党派,这些党派非常支持革命,可以说中国革命成功,离不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什么叫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各民族党派的代表来共同商讨国家大事的会议。
简称政协会议。
)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因此,这个提议得到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热烈响应。
三、知道国旗、国徽及国歌知识(1)国旗:样子、象征意义、国旗故事国旗样子:红色的底色,旗面左上方一个黄色的大五角星,大五角星右方四颗小的五角星各有一个角尖对准大五角星的中心。
象征意义: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国旗制作者:1949年7月,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人民日报》上登载了征求国旗图案的启事,立即得到公众的响应。
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的青年曾联松,看到启事后,设计了一面国旗,他的定稿是:红色的底色,旗面左上方一个黄色的大五角星里含镰刀斧头,大五角星右方四颗小的五角星各有一个角尖对准大五角星的中心。
这幅图案寄到了北京。
筹备会从许多国旗方案中,注意到了曾联松的图案,后来将大五星中的镰刀斧头去掉后,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2)国微:样子、象征意义样子:中央是国旗下的天安门,周围是齿轮和谷穗象征意义:(天安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传统和革命精神,同时也是首都北京的象征;齿轮和谷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
)它鲜明地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标志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和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歌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1年“918“事变之后,它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必胜信心。
诗人田汉在国民党狱中写成歌词后,辗转传给聂耳谱曲。
此歌最初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广为流传,影响极大。
毛主席就说过选这首做国歌的理由:要不忘国耻,居安思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由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
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
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2004年3月14日,中国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四、本课总结:我们中国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知识点1.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一开国盛会,商讨新中国成立大事。
毛泽东致开幕词,他自豪地宣布:“占人类总教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会议确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人为副主席。
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暂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3.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新中国第1面五星红旗。
这时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礼炮齐鸣。
之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活动,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4.10月1日,是新中国的生日,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纪念日。
人们不仅在1949年的这一天欢呼庆祝,还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国庆。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结東了受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挺直腰杆站起来了!6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7.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西藏最终废除封建农奴制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西藏人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西藏的历史画卷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009年,确定每年的3月28日为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如今的西藏,经过多年的沧桑巨变,经济发展,家园秀美,人民安居乐业。
8.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乘机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赴朝鲜,最终打败了侵略者,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捍卫了世界和平9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10.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些国家对我国由敌视,不理解,逐步转化为友好相处,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逐渐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世界舞台。
11.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作出重要贡献,也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理解与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12.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13.中国重返联合国大舞台,极大的推动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并为中国后来的开放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
今天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里,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国代表的身影,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强力量。
1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
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15.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全长4360千米,将雪域高原与内地紧密连接。
这是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公路,沿线长眠着为修路献出生命的3000多名烈士。
10多万筑路大军卧冰雪、斗严寒,以简陋的施工机具在青藏高原上修通了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16.1956年7月13日,中国生产的第可辆汽车,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必成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17.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石油几乎全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洋油”。
自强不息的中国地质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我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随着1959年9月26日大庆第一口井喷油,以及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得以改写,从此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18.李四光是我国地质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
根据他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
这些油田的发现彻底推翻了“中国贫油”的论点,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9.正是靠着这种民族精神,我国建成了一个个大油田,到1965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实现自给。
20.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1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卫国家,捍卫和平的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