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间进率的应用》观课有感

合集下载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在教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个内容时,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和运用这个概念上存在一些困难。

以下是我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认为在引入这个概念之前,应该先复习和巩固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基本理解。

例如,让学生回顾立方厘米、立方米和升的定义,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牢固的基础,以便更好地理解进率的概念。

其次,我发现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们没有很好地掌握进率的计算方法。

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加强进率计算的练习,包括通过真实场景的例子进行拓展。

例如,给学生一些物体的体积,让他们计算将这些物体从一个单位转换到另一个单位所需的进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率的概念,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们对于进率的意义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疑惑。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对进率概念的实际应用进行解释和示范。

例如,通过计算不同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容器装满水的时间、体积的增减等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进率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将进率的概念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关联,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个容器装满水所需的时间,或者如何计算一个房间的容积等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率的重要性,并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教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个内容需要注意巩固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基本理解、加强进率计算的练习、强调进率的实际应用以及将进率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关联。

通过这些改进,我相信学生们对进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得到提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第【1】篇〗《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近日,本人听了一节数学课,内容是《容积和容积单位》。

下面我谈谈对这节课的一点看法。

本节课的优点:1、注重旧知的复习铺垫。

教师在新课前复习了体积单位及其进率,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教学“什么叫做容积”时,叶老师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介绍容积,自己举例,然后让学生举例,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什么叫做容积。

教师不还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容积与体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本节课注重了课堂的训练。

练习的量和题型都比较多,体现出课堂的`有效训练。

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认识容积单位时,虽然认识“升”和“毫升”是重点,但也应该向学生说明计量容积时,一般就可以用体积单位。

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理解升、毫升的实际大小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我觉得在教学中还落实得不够。

教师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给学生看那个一升的正方体容器,用杯子装水倒在容器里,看要多少杯水才能到满容器,然后跟学生说:“这就是一升水。

”教师虽然也说了一个矿泉水瓶的容积是400毫升,学生平时可能也有接触一瓶矿泉水400毫升,一盒牛奶250毫升等。

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学生对于1毫升、10毫升、100毫升的实际是多少,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的。

所以我觉得可以用量筒、量杯量1毫升、10毫升、100毫升的水是多少。

最好能够用教具或学具让学生分小组亲自动手量一量,这样学生就理解更深刻了。

3、在教学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体积位单位与容积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些欠妥。

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米 1毫升=1立方厘米这些都是没有经过推导,是教师直接给出来的。

我觉得这里可以教学:①出示量筒,在量筒上找出1毫升、100毫升的刻度给学生看.。

②用量筒量100毫升的水倒入1升的量杯,一直到量杯满为止。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今天教学的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

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重点之二便是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在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加深理解对这两种单位换算之间的区别。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是另人满意的,我没有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记高级单位到级单位要乘进率,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而是让学生用箭头表示,箭头从高的单位指向低的单位,箭头往右乘进率(即小数点向右移动),箭头往左除以进率(即小数点向左移动),虽然这种方法也有点程序化,但它简单易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知识有很大帮助,学生完全熟练之后,可以省略箭头,但任何这种类型的题目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来帮助思考。

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第【1】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利用的是实验,使学生用亲身体验来了解,体积的涵义。

而后得出体积的定义,再后就是判断物体体积的大小,能用肉眼分清体积大小的我们可以用观察能分辨体积的大小,之后进行对体积单位的认识。

一、实验引入,在实际操作中引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学生的兴趣之处,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体积的概念。

二、注重体积的认识性。

对于体积的概念可能学生刚刚接触,应该对每个物体的体积大小进行对比和讲解,使在分别他们的大小的时候,更能对体积的概念产生不陌生的态度去完成判断体积的大小问题。

三、联系前几个环节,进行现实体验体积的重要性。

不管到哪里,我觉得对与体积这个概念是毫不分离的。

正所谓学生对体积也会了解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能判断出每个物体的大小。

四、当堂达标。

出示根据教材练习册等参考资料来进行对这堂课的达标训练,为了更加检测出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情况、获得的知识等方面有所帮助。

五、结合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回顾。

一堂课结束,每个学生尽量达到自己有所收获,有所了解。

或者对自己小组的合作情况有所总结,使以后小组讨论方便有所进步。

六、个人反思我认为这堂课学生在思维上有所提高,能有意识的解决没个问题,小组合作也进行的比较完善,而我自己在授课的同时,有些该讲的重要部分有些遗漏,我觉得这是我的错误,今后我要继续加倍的努力争取没有这样的错误,我觉得教好几何类的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甚至,在授课的同时要充分的准备教具和有关方面的物品,这样才能使得他们更容易的接受一堂课程的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第【2】篇〗教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1、理解、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根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正确进行高级单位数与低级单位数的改写; 2、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迁移,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让学生理解每个概念并能够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2、尝试针对自己知识上的不足进行有选择的练习。

3、渗透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主动推导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中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处理。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体积计算对他们来说不是难点,但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不是很好掌握。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转换这部分知识学生就一直弄混淆,进率不清楚,碰到转换单位的题目很多同学都是猜进率,猜对了就做对了,猜不对就做错了。

相关的题目也做了很多,但是效果也不好。

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中,我先安排了复习旧知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进率的化聚,以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化聚的方法。

并让学生回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用书上的建议是让学生先进行猜想,然后去验证,但是考虑到学生喜欢动手算,动手带动动脑,复习完旧知识之后,呈现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1分米,另外一个棱长标注10厘米,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学生能很快算出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通过观察能够知道这两个正方体完全一样。

既然完全一样,那么它们的体积也是完全相等的,这样就能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整个过程通过观察计算,学生自己动手的计算出来的结果,印象更深。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这节课比较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

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淡化了例题教学,以练习的形式带过,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后面的练习明显让我感觉无法深化。

另外,由于前面的环节没有把握好节奏,所以出现了后面提升练习和对比体验无法完成的情况,比较遗憾。

这就说明了我在驾驭课堂、把握课堂节奏上还很欠火候,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多加注意。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今天教学的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

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重点之二便是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在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加深理解对这两种单位换算之间的区别。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是另人满意的,我没有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记高级单位到级单位要乘进率,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而是让学生用箭头表示,箭头从高的单位指向低的单位,箭头往右乘进率(即小数点向右移动),箭头往左除以进率(即小数点向左移动),虽然这种方法也有点程序化,但它简单易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知识有很大帮助,学生完全熟练之后,可以省略箭头,但任何这种类型的题目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来帮助思考。

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

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想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且使教学环节看起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今天教学的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

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重点之二便是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在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加深理解对这两种单位换算之间的区别。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是另人满意的,我没有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记高级单位到级单位要乘进率,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而是让学生用箭头表示,箭头从高的单位指向低的单位,箭头往右乘进率(即小数点向右移动),箭头往左除以进率(即小数点向左移动),虽然这种方法也有点程序化,但它简单易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知识有很大帮助,学生完全熟练之后,可以省略箭头,但任何这种类型的题目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来帮助思考。

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3篇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第【1】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体积和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尤其是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本节课大胆放手,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充分利用知识的正迁移,非常轻松地展现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

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课的开始,就和学生一起回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这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把与新授知识紧密相关的知识先复习一下,既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又为容易混淆的教学环节扫清了障碍。

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进率教学的主体环节分两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这两个环节的教学安排基本相同,都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猜测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接着让他们用自己自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和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当学生讲解完验证过程后,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这一过程,教师又用多媒体形象的演示了一遍,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回答,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验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通过教具的实物操作,培养学生严密推理的学习习惯。

但是这一节课下来也存在很多不足:1、对于开始的复习部分知识复习了一些表面的东西,而没有注重方法的传授。

2、对学生的倾听不够,学生展讲时出现的错误不能及时指出并改正。

3、对于验证过程这一环节还不够扎实,应该再给学生一些时间来消化这部分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第【2】篇〗一、复习旧知,引出研究问题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是怎样得到1*方分米=100*方厘米这个结论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推导过程。

数学教学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今天讲授的内容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讲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回顾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紧接着我就昨天作业当中的一道相关习题进行讲解,主要讲解单位换算之间的方法,大单位到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在课前这里设计要说一说“学生在读字母表示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但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呢,这一点并没有提到。

紧接着就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第一题是例题,题目比较简单利用之前学习过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就可以计算出,但着重强调计算结果60,000立方厘米,这个单位是否合适?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不合适,所以我们要将它变为较大的单位。

之后又根据教参提示,将这道题进行改变,一个大的牛奶箱,里面可以装几个小的牛奶盒的问题。

这道题主要给同学们讲述我们要沿着它的长宽高,分别计算出可以放几盒。

这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的同类型计算题目。

但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的同学们会用到“大的牛奶箱体积除以小盒牛奶的体积等于几盒”这个公式,但是为了让同学们理解这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题目,所以在之后的练习中也将题目进行了改变。

在之后的习题练习当中,主要给同学们讲一讲如何阅读题目以及做有关单位换算应用题,需要注意的几个步骤,第一统一单位;第二明确问题;第三利用公式进行作答。

在实际上课当中,因为过于注重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每到题目都进行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过程,以至于时间上不太够用,设计的几道习题,最后一道习题未讲解。

整个过程比较顺利,但是通过看回放也发现了几个问题,首先单位和答案有错误的地方,然后整个过程虽然在备课的时候写过流程,并且进行了实际的备课演练,但还出现教师的语言并不是非常流畅的情况。

最后原本要提醒学生在作业中要注意字体;拍照的清晰度;将课本例题以及习题补充完整;提醒同学们进行健康打卡,因为时间原因并未向同学们进行提醒。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哎呀,讲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真是让我想起了那段“斗米养恩,千金买骨”的岁月,简直是既好笑又无奈。

记得当时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看着我,就像看外星人一样,眼神里充满了疑惑。

我们在说毫升、升、立方米这些单位的时候,他们的脑袋里像是装了榴莲,怎么也转不过来。

于是我试图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比如,我跟他们说:“一个升的水,就像一瓶饮料,想象一下你喝完的那个瓶子,差不多就是一个升。

”这时候,有个调皮的学生就举手说:“老师,那我能把一升水倒进洗手池吗?”我当时就愣住了,心里想着,难道这小子真的以为洗手池是无限的?说到洗手池,我就想起我家那个小小的水池,每次洗手都感觉水流得快,瞬间就没了。

可这可不是个好例子,想要教会他们体积单位,怎么能拿水池说事呢。

于是我试着换个思路,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比喻。

有次,我跟他们说:“你们看,一立方米的空间,能装多少东西?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冰箱,想象一下,里面塞满了饮料、食物,甚至连你最爱的零食都能放进去。

”大家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可偏偏,刚说完,有个同学就开始想象冰箱里的巧克力,完全不在状态。

后来,我还试着让他们用实际操作来感受这些单位。

我带了一些不同大小的容器,让他们自己去量水。

想象一下,孩子们围着我,一边量水一边打闹,水溅得到处都是,结果教室变成了“水上乐园”。

这时候,我心里一阵无奈,却又忍不住笑出声。

大家在嬉闹中,似乎对体积单位有了些感知。

可是,我发现,实际的理解还是差了一些。

因为这玩意儿不光是量的事,还是个思维的问题。

要让他们真正明白体积的变化,得从根本上让他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我又试着跟他们聊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比如,去超市买东西时,听到销售员说“这瓶水是500毫升”,我就问他们:“那你们觉得一升的水大概有多少瓶?”这一下子,教室里的气氛又活跃起来。

大家开始争论,想要找到答案。

我心里一阵欣慰,虽然这不是最专业的教学方式,但至少他们在互动中开始思考。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第【1】篇〗今天上午,我在五(10)班教室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

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

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想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且使教学环节看起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二)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

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我都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教学设计有新意,课堂总结有特色。

因为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和一个运用过程,如果不设计一点创意性的玩意儿,学生很容易疲倦。

所以,我懂了点脑筋,课前复习时安排了学生分类的活动,中途练习时让学生背向黑板进行问答,最后的课堂总结,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表演了一段快板,让学生兴奋了几次,以致这节课不那么枯燥。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1】篇〗这节课首先从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开始,接着复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随后就引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猜猜体积单位相邻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一口猜出是一千。

学生好像早就知道,但我告诉学生这只是猜测。

于是就问猜测的东西应该怎样做才能确定,引出需要验证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和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学习活动。

首先,让学生独立去验证,教师巡视。

发现有点难,于是引导学生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边长是1分米,用厘米做单位便是10厘米,由体积公式便得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于是便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理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接着,我用课件再次验证了这一知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接着便让学生用这一知识去解决问题,书本的例3和例4都是让学生独立去做。

做之前,要求学生回答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应该怎样用进率,从高级到低级又怎样用。

再让学生去写。

随后就进行巩固练习。

本节课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灌输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但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且在教学例题4时处理的不是十分理想,浪费了一些时间。

其次在推导体积单位间进率时并不十分好,有点操之过急,只求完成任务,忽略小部分理解慢的学生。

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教材要非常的熟。

还要预设多种方案,好让课堂上出现的任何一种情况都在掌握之中,上课时好游刃有余。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2】篇〗1、对教材处理缺乏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体积的概念,加之活经验不足、对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不强,教学难度较大。

教材不熟时间又紧,我便在网上观看了几位老师的教学视频,便采取"拿来主义"依葫芦画飘的在自己的课堂上用,却没有深入思考每个环节的活动该占的比重,通过这一环节我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或者说我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导致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缺少了水到渠成的知识生成。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第【1】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是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进行教学的。

体积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对什么是体积,也许有过体验,却难以有体积的意识。

因此在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让学生摸课桌抽屉的活动。

通过对比摸空抽屉和放了书包的抽屉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因学生们的书包大小不同,有的放进抽屉了,有的没放进去,由此让学生感知物体占据的空间有大有小;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一说生活中物体占据空间的现象,比较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

在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后得出体积的概念,并让学生运用概念说一说什么是身边物体的体积。

在学生初步理解体积的意义之后,我出示两个大小很接近的长方体,让学生明确为了应用的方便,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单位。

从而引进常见的体积单位cm,dm,m。

为了让学生能掌握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我设计了摸,说,找,估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掌握1cm,1dm,1m的大小。

如在找体积大约是1cm的物体时,学生想到了自己一截手指头,一颗大牙……1m有多大学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因此我在教室里用几根米尺搭了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让学生蹲进去看可以蹲几个学生,并追问如果换成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或是换成六年级的学生又能蹲几个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突破这个难点。

整堂课从教学的设计来看,过程严谨,逻辑性强,各环节过渡也比较自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对比处理得不够,这部分理解不到位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体积单位的换算时容易产生混淆。

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回顾长度、面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两个单位的理解,通过对比学生也很容易想到如何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为今后学习体积的计算打基础。

其次,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单位间进率的应用》观课有感
听了高老师的《体积单位间进率的应用》一课,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进率的应用》是在掌握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练习的。

因此老师首先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回忆和复习,及时了解孩子的经验和困难。

然后高老师设计了牛刀小试、勇闯江湖、全力以赴、小有成就、终极BOSS等几个环节。

以闯关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练习和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总结体积单位间换算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算理,并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时感受换算单位的必要性,在教学中突出数学教学的操作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环节非常明晰,而且环环相扣有练习有总结。

整堂课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参与度高。

闯关练习层次性较强,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高老师在练习设计上肯定花了不少功夫,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新的提高。

还可以看出高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明确,通过训练入手,让学生总结规律,然后教师评析,符合教学规律。

教师注意到了不过早的给出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体验机会。

不是传授即时方法而是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在课堂中充分扮演了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我个人不成熟的几点建议:
1.教师语言不够精炼,问题导向不明确,有待改进。

比如进入第一关时的过渡语言过于生硬。

进入第二关时,过渡不自然,
2.学生没有有效地进行小组交流。

课堂上确实有很多次让学生讨论的机会,但是讨论过程不够充分,时间稍短学生自主中断,感觉有些走过场。

这是学生的问题还是小组安排不合理呢?我个人认为三个同桌共同讨论时总有一人离得较远不利于交流,如果三个人能凑近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讨论的同时似乎听到有音乐的声音,不知是不是老师有意播放的,个人认为最好没有音乐。

3.本堂课板书较多,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中擦黑板。

是不是可以采用实物投影,直接展示学生们的做题过程呢?每道题可以多展示几位同学的,有比较有针对性的选取。

另外爬黑板的两位同学可以在前面稍等,介绍完自己是怎样做的再回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