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课蒸发

合集下载

水和水蒸气20

水和水蒸气20
多媒体

教学
时数
1课时
教学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20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水到哪里去了
1.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学生推测)
2.学生实验观察,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3.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三、空气中的水
1.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2.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证明一下吗?
四、课堂小结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课件出示: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到什么现象吗?(课件出示: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减少的不多。)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
课题
水和水蒸气
学习
目标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小学科学_20.蒸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20.蒸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蒸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蒸发现象、感受蒸发要从周围吸热;通过实验总结影响蒸发的因素。

2、科学探究目标: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科学看问题的意识;化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手拿棉花蘸水写“我们爱科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变化?生1:字慢慢消失了师:你的眼睛真亮生2:水慢慢变干了。

师:了不起的发现。

二、认识蒸发现象1、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黑板上的水慢慢消失了,这可真有趣,这些水真的消失了么?变成了什么?跑到哪里去了?生: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同学们总结的真不错,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蒸发并板书(2)现在是春天,黑板上的水蒸发了,夏天呢?秋天呢?冬天呢?看来,不管是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可以蒸发。

由此可见: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三、认识蒸发吸热的特点1、师:你想亲自感受一下水的蒸发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杯清水,现在你们可以往自己手背上擦少量的水,并均匀抹开,观察水蒸发的同时,一定要认真体会手背的感觉。

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生:水蒸发的时候皮肤感觉有一些凉.师:手背感觉凉凉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谁愿意来大胆地猜测一下。

生:我认为是因为水蒸发了,所以我们感觉到有些凉。

生:我认为可能是水蒸发把皮肤上的热量带走了,就感觉到有些凉。

生猜测:水蒸发时可能会带走热量。

2、实验验证师: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那水蒸发时到底会不会带走(吸收)热量呢?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好方法,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温度计和棉纱等实验器材,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小组交流讨论。

哪位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方案?(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浸入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

《蒸发》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蒸发》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蒸发》中涉及到的一个控制变量的对比探究实验,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认识“蒸发”这一概念,也是《水循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的探究,是学生在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蒸发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实验。

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高温加热器、液面增大器、高温加热板(石棉网和毛玻璃片)、蒸发实验板(石棉网和水写布)移液器、烧杯、电风扇三、实验改进要点1. 让实验更严谨。

用移液器代替滴管控制水滴,使得水量能够得到标准控制,避免水量多少不一致影响实验的结果,同时也能够控制水量节省课堂上水蒸发使用的时间;另外,自主研究设计了一个“液面增大器”,既简单易操作,又能很好地起到增大液面,避免水份被带走的效果,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和严谨性,保证数据准确。

2.让过程更科学。

用高温灯泡代替酒精灯加热,用石棉网和毛玻璃片做成高温加热板,避免在明火燃烧加热时水滴出现沸腾或冒热气等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更加科学地认识“蒸发”本身相关知识。

3.让现象更明显。

用书写布、毛玻璃片代替玻璃片、纱布、蒸发皿等,用石棉网来隔热防护,特别是水写布的使用让原本无色透明的水滴变得清晰可见,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4.让探究更贴近生活。

乐高材料、浴霸灯泡、小风扇、书写布,材料更加均来自学生的生活,比较熟悉,让学生知道原来科学探究并不是遥不可及高大上的东西,就可以借助生活中所有的材料为我所用,而大大提高探究的兴趣。

四、实验原理物理学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学生在生活中对蒸发现象有一定的感知,但是深入地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面空气流通速度来加快液体蒸发速度,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程设计 蒸发器

课程设计 蒸发器

第一章蒸发操作条件的确定蒸发作为化工产品工艺制造过程中的单元操作,有多种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流程和不同的操作方式。

蒸发操作条件的确定主要指蒸发器加热蒸汽的压强(或温度),冷凝器的操作压强(或温度)的确定,正确选择蒸发的操作条件,对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极为重要。

1.1加热蒸汽压强的确定通常被蒸汽的溶液有一个允许的最高温度,若超过了此物料就会变质,破坏或分解,这是确定加热蒸汽压强的一个依据。

应使操作在低于最大温度范围内进行,可以采用加压蒸发,常压蒸发或真空蒸发。

一些化工厂,常装设蒸汽机或透平机以驱动发电机发电,因而蒸发用汽应考虑用蒸汽机、透平机的乏汽,直接采用未经做功的锅炉蒸汽进行减压蒸发是不经济的,乏汽压强一般在200~400 kPa左右。

蒸发是一个消耗大量加热蒸汽而又产生大量二次蒸汽的过程。

从节能的观点出发,应充分利用二次蒸汽作为其它加热用的热源,即要求蒸发装置能够提供温度较高的二次蒸汽。

这样既可减少锅炉产生蒸汽的消耗量,又可以减少末效进入冷凝器的二次蒸汽量,提高了蒸汽利用率。

因此,能够采用较高温度的饱和蒸汽作为加热蒸汽的有利的,但通常所用饱和蒸汽的温度不超过180 ℃,超过时相应的压强就很高,这样增加加热的设备费和操作费。

一般的加热蒸汽压强在400~800 kPa范围之内。

此次设计方案中加热蒸汽压强定为675 kPa(绝压)。

1.2 冷凝器操作压强的确定若一效采用较高压强的加热蒸汽,则末效可采用常压或加压蒸汽,此时末效产生的二次蒸汽具有较高的温度,可以全部利用。

而且各效操作温度高时,溶液粘度低,传热好。

若一效加热蒸汽压强低,末效应采用真空操作。

此时各效二次蒸汽温度低,进入冷凝器冷凝需消耗大量冷却水,而且溶液粘度大,传热差。

但对于那些热敏性物料的蒸发,为充分利用热源还是经常采用的。

对混合式冷凝器,其最大的真空度取决于冷凝器内的水温和真空装置的性能。

通常冷凝器的最大真空度为80~90 kPa。

此次设计方案中冷凝器压强定为20 kPa(绝压)。

实验18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实验18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
实验18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第20课蒸发)实验材料: Nhomakorabea盘、湿巾、支架、酒精灯、火柴、水。
实验步骤:
1、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观察哪个蒸发的快。
2、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展开,一块折叠两次,观察哪块蒸发的快。
3、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放在阴凉处,一块放在通风处,观察哪块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加快蒸发。
注意事项:要通过对比实验进行研究。

七上科学第四章第六节汽化与液化第一课时蒸发

七上科学第四章第六节汽化与液化第一课时蒸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你认为蒸发的应用前景如何?
节能环保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利用蒸发进行干燥等操作可以减 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效利用资源
通过研究影响蒸发的因素,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利用资源,提高生产 效率。
拓展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蒸发的应用领域将 不断拓展,例如在医疗、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质。
02 影响蒸发的因素
温度对蒸发的影响
总结词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详细描述
温度是影响蒸发快慢的重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分子获得更多的能量, 从而更容易摆脱液体的束缚,变成气体分子,因此蒸发速度加快。在炎热的夏季 ,由于气温较高,地面水分蒸发较快,导致空气湿度较低。
湿度对蒸发的影响
总结词
湿度越低,蒸发越快
详细描述
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它也影响蒸发的速度。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已经很多,因此 水分蒸发的速度会减慢。而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少,水分更容易蒸发。例如,在沙漠等干燥 地区,由于湿度较低,水分蒸发较快。
风速对蒸发的影响
总结词
风速越大,蒸发越快
详细描述
风速对蒸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加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当风速较大时,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加快,这有助于将更多的新鲜空气带入液体表面,从而加速水分的蒸发。在微风或大风的情况下,水 分蒸发速度都会有所增加。
4. 改变环境温度和湿度, 重复实验步骤,观察温 度和湿度对蒸发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 结论
1. 不同材质的布料对蒸发 速度有显著影响,其中透 气性好的布料蒸发速度更 快。

【知识点】青岛版 科学 五年级上册学

【知识点】青岛版 科学 五年级上册学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 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活学活用:五年级物理上册蒸发实践教案

活学活用:五年级物理上册蒸发实践教案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这也导致物理实践教学在五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对于学生而言,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学会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因此,五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蒸发实践教案也备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蒸发是流体通过表面蒸发释放其潜热的过程。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蒸发实践教案,让学生了解蒸发的过程,丰富其物理实践经历,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要向学生简单地介绍蒸发的表现及原理,使学生了解蒸发现象及其发生的原因。

接下来,老师可以分组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验证蒸发的原理。

一般情况下,实验器材我们可以使用小瓶子、口香糖盒等,将水加入其中,然后让学生将不同物品盖在瓶子上,包括塑料薄膜、蜡烛、塑料袋、橡皮等材料。

在将小瓶子放置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材料下掉落的水量和蒸发的速率,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了解不同材料下的蒸发速率和原理。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录实验结果,鼓励学生主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总结出规律。

同时,教师还应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如在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打开盖子等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来帮助学生了解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西瓜和香蕉等水果会因为蒸发而变坏,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蒸发原理,如存放食物时应当密封或放入冰箱中,以减少蒸发造成的浪费和食物变质。

五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蒸发实践教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物理实践经历,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希望未来的教学中,更多的教育者和家长能够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

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

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

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

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

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

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

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做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做笔架山。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

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做落水洞。

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

曲折的水道。

安静的深潭。

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

咕咚一声翻上水面。

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

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看见了花与树。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蒸发教案初中化学

蒸发教案初中化学

蒸发教案初中化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蒸发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掌握蒸发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3. 能够运用蒸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蒸发的定义及原理
2. 蒸发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教学难点:
1.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2. 如何利用蒸发来处理水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杯水在太阳下蒸发的视频或实验,引起学生对蒸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概念理解
1. 讲解蒸发的概念和原理,与沸腾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蒸发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一: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的蒸汽压
2. 实验二:观察不同容器中水的蒸发速度
四、讨论与总结
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蒸发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2. 老师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蒸发来处理水资源。

五、拓展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或调研项目,探究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六、作业
1. 回答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2. 收集一些实际应用中利用蒸发的例子并总结
七、复习
提醒学生复习蒸发相关知识,准备小测或期末考试。

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了导入、概念理解、实验操作、讨论与总结、拓展、作业、复习等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蒸发的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改变试验1 模拟火山喷发试验(第2课火山)试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试验步骤:1、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态。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试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试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留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须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性视察试验现象。

试验2 地震成因模拟试验(第3课地震)试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试验步骤:1、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改变?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渐渐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视察发生的现象。

试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试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留意事项:运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留意平安。

试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试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试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试验步骤:1、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摆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视察。

试验现象:视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试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逝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留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显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试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试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试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蒸发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蒸发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化工原理课程设计B题目:KNO3水溶液三效并流加料蒸发装置的设计学生姓名:周文奕学号: 201538090108 班级:生物1501 专业:生物工程指导教师:方芳2017年6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化工原理设计B任务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 15-01 班题目:KNO3水溶液三效并流加料蒸发装置的设计任务起止日期:2017年6月26日~2017年6月30日学生姓名张钰义学号201538090120 指导老师方芳教研室主任年月日审查院长年月日批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KNO3水溶液三效并流加料蒸发装置的设计摘要蒸发器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工、轻工等行业的水溶液或有机溶媒溶液的蒸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例如中药生产的水、醇提取液等)。

同时,蒸发操作也可对溶剂进行回收。

随着工业蒸发技术的发展,蒸发器的结果和型式也不断的改进。

目前,蒸发器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循环型,包括中央循环管式、悬筐式、外热式、列文式及强制循环式等;另一类是单程型,包括升膜式、降膜式、升—降膜式等。

这些蒸发器型式的选择,要多个方面综合得出。

现在化工生产实践中,为了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很多厂家采用的蒸发设备是多效蒸发。

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蒸气的消耗量,从而提高蒸发装置的各项热损失。

多效蒸发流程可分为:并流流程、逆流流程、平流流程以及错流流程。

在选择型式时应考虑料液的性质、工程技术要求、公用系统的情况等。

关键词:化工设备;三效蒸发装置;KNO溶液;并流3目录一绪论 (1)二设计任务 (2)2.1设计任务 (2)2.2操作条件 (2)三设计条件及设计方案说明 (2)四物性数据及相关计算 (3)4.1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 (3)4.2估计各效蒸发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差 (4)4.3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的初步计算 (5)4.4蒸发器传热面积的估算 (7)4.5有效温度的再分配 (7)4.6重复上述计算步骤 (8)4.7计算结果列表 (11)五主体设备计算和说明 (11)5.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 (11)5.2循环管的选择 (11)5.3加热管的直径以及加热管数目的确定 (12)5.4分离室直径和高度的确定 (13)5.5接管尺寸的确定 (14)六附属设备的选择 (16)6.1气液分离器 (16)6.2蒸汽冷凝器 (16)七三效蒸发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8)7.1蒸发器的主要结构尺寸的确定 (18)7.2气液分离器结构尺寸的确定 (18)7.3 蒸汽冷凝器主要结构的确定 (19)八设计心得 (20)九参考文献 (20)十附录 (21)附录A:并流加料三效蒸发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示意图 (21)附录B:并流加料蒸发流程 (22)一、绪论蒸发是使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蒸气,从而使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

初中化学蒸发的教案

初中化学蒸发的教案

初中化学蒸发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蒸发是一种物质由液态向气态过渡的过程;
2.掌握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3.理解蒸发对于物质性质的影响;
4.能够运用蒸发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
1.蒸发的定义及过程;
2.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3.蒸发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环节:
1. 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过程,让学生感受蒸发的存在及重要性。

2. 讲解:介绍蒸发的定义和过程,探讨蒸发对于物质性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蒸发速度
的影响因素。

3. 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的蒸发速度,比较结果,加深对蒸
发原理的理解。

4. 讨论: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为基础,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蒸发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蒸发对于物质性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观察并应用蒸发原理。

四、作业安排:
1. 小组讨论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汇报;
2. 撰写150字左右的日记,描述观察到的蒸发现象及启发。

五、教学反思: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蒸发的认识有所加深,能够运用蒸发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
现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20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20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20课课堂笔记一、生字组词
蒸zhēng(蒸发、蒸发器、蒸发皿)
融róng(融化、融合、融入)
肌jī(肌肤、肌肉、肌理)
萎wěi(枯萎、萎黄、萎缩)
苞bāo(花苞、苞蕾、苞米)
泵bèng(水泵、油泵、气泵)
二、多音字
三、近义词
逐渐——渐渐谚语——俗语锋利——锐利预兆——先兆推测——猜测
四、反义词
干燥——潮湿消失——出现锋利——滞钝茂盛——凋零短暂——长久
五、词义辨析
“预兆”、“预示”和“征兆”
预兆:事情发生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可加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面,有领起句子的作用。

预示:预先显示。

一般只用在名词性词语后面。

征兆:征候,先兆。

一般只作名词。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

试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这次地震的原因。

答: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6、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答: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来不及逃出时,应该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以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4、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的破坏。

地面破坏。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

人员、牲畜的伤亡。

1、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卵石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高山上的卵石风化、崩塌;第二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3课《蒸发》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3课《蒸发》青岛版

20. 蒸发【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激发起学生的研究欲望,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获得对蒸发现象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学会利用生活资源和现有材料自行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合作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交流。

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感觉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 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吸热;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蒸发”现象,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关于蒸发现象的诸多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共同设计探究实验,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手帕、课前制作“晴雨计”(结合课本第57页的资料卡)教师准备:温度计、棉纱、烧杯、水、瓷盘、试管夹、玻璃片、吹风机、三角架、酒精灯、火柴、酒精、能固定温度计的铁架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 谈话: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教师在黑板上蘸水写上“水”,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水没了,看到这种现象,有什么疑问呢?2. 学生自由质疑:黑板上的水怎么没了?为什么水迹先慢慢地缩小,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呢?水变成了什么?水到底跑哪里去了呢?3. 引导学生试着解答(解释蒸发现象)水可能跑到空气中了!水好像变成了蒸气,跑天上去了。

谁还能举例生活中的类似这种现象?联系生活现象学生自由列举:教师适时放幻灯片(加深学生的理解)洗过的衣服,慢慢干了。

洗过头后,头发也慢慢干了。

雨过天睛,地上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4. 教师归纳,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说的生活中所观察到的这些现象,都是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就是蒸发。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小学科学《水蒸发》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水蒸发》优秀教案
学生自主体验活动。
课件出示活动内容;
活动(一)用手指蘸水,涂抹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仔细观察、感受。(1)你发现手背上的水有什么变化?
(2)对着手背上的水轻轻吹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并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师:把水涂在手背上轻轻吹一下,水蒸发的同时手背会感觉到凉。为什么会感觉到凉呢?(教师停顿,等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20课《蒸发》(板书课题:蒸发)
二、预习案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对本课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我们的预习结果,我们进行汇报交流。(课件展示预习案,学生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预习结果。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1.探究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蒸发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蒸发时会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教师在学生汇报完后引导学生说出: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对液体进行加热、增加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
师:刚才同学们探究了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请同学说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加快蒸发的事例?
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海边晒盐”、“狗唾液蒸发散热”、“新疆的坎儿井”、“喷灌”四幅图片来拓展孩子视野,教育孩子节约用水, 保护地球。
能通过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
【教学准备】
1.关于蒸发现象及其应用的图片或视频。
2.实验材料:水、温度计、棉花球、酒精灯、三脚架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大家好”,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水飞散到空气中看不见了,因为它变成了水蒸气。(板书:水 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科学《蒸发》教案

科学《蒸发》教案

第三课时教材分析:在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被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忽视了,如蒸发、沸腾、凝结现象等。

为此,教材有意识地编排了《水循环》单元,本课是起始课,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激发起学生的研究欲望,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获得对蒸发现象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设计:依据《科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和有关的内容标准,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善于观察和发现,自主建构科学概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敢于对蒸发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学会采集数据,学会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尊重证据。

整个探究活动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目标:1、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

3、认识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体验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认识蒸发现象。

谈话:同学们喜欢科学吗?预设:喜欢。

谈话:是呀,我们都爱科学。

(板书:手拿棉花蘸水把“我们爱科学”写在黑板上。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用水写下的几个字,看字迹有什么变化?预设:字干了、看不见了。

谈话:水跑到哪里去了?预设:空气中。

谈话:在空气中你看见水了吗?为什么?预设:没有。

谈话:这是因为水已经变成了水蒸气。

(板书:水→水蒸气)小结: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揭示课题。

2、知道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谈话:你能举出生活中发生蒸发现象的例子吗?预设1:烧开水。

预设2:晾衣服。

五年级科学上册《蒸发》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蒸发》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蒸发》教案蒸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并能用蒸发的初步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经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能会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领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科学看问题的意识教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具、学具】学具: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瓷盘、量筒、火柴、水、记录单教师准备:酒精、酒精灯、水、银子、瓷盘、火柴、纱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水是生命之源,许多同学都喜欢玩水,在玩水中,你有什么发现?1.(师用手蘸水在黑板上写“水”)同学们认真观察,(等字消失后再惊奇地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2.你也能让水消失吗?来,伸出你的手轻轻的沾一下水,在手背上划一下,认真观察,仔细体会。

(学生动手实验)3.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水真的是消失了吗?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做蒸发。

(板书课题:蒸发)。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认识蒸发:1.生活中哪些现象也是蒸发?(学生讨论组内交流)2.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蒸发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者说蒸发具有哪些特征?(学生分组讨论)活动二:探究“蒸发需要吸收热”:1.前面大家把水涂在手背上,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2.手感觉凉,这说明什么?大家猜测一下:一只手上有水,水要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另一只手没有水,一只手感觉凉,另一只手没有这种感觉。

这可能是?(学生交流)3.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的感觉进行的猜测,为了证实这个猜测对不对,4.学生猜想假设(1)小组内讨论:水跑到哪里去了?(2)汇报交流:水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