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D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Array语文试卷(押宝密题D)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
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务必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
(1~6题 24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6分)
(1),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2)力尽不知热,。

(白居易《观刈麦》)
(3),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4)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5),,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6分)
那个冬天是极其漫长的,鹅毛大雪弥漫充塞在草原天地之间。

辽阔的巩乃斯草原变得寥(kuò)了几倍。

当时, 有一座孤零零的泥坯筑起的小屋,小屋里有一个泥砌的火炉,炉火非常温暖。

后来雪下得略微稀疏了一些。

泥屋里的人看见一只乌鸦落在近处的树梢上,换了好几个树枝,才站稳。

枝上的雪被它弄得抖落下来,洒在它头上,乌鸦缩了缩小脑袋,好像一个(sǒng)起黑风衣领子的侦探,守在那地方。

又有一只乌鸦像是它们一伙的,也飞过来了,干脆落在泥屋窗户的土台上,隔着玻璃朝里面看着。

这只乌鸦的眼光里丝毫没有流露出对温暖火炉的羡慕,也没有对等待春天的人表现出惊奇和佩服,恰恰相反,有一种明显的藐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充塞.()泥砌.()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寥(kuò)(sǒng)起
(3)下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稀疏”中,“疏”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疋”部,笔画数是12画,意为“事物的部分之
间空隙大”。

B.“藐视”中的“藐”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查“M”,再找音节“mǎo”,义为“轻视”。

C.“羡慕”中,“慕”字笔画数是14画,它的形近字有“幕”“墓”“暮”“募”,它们都是形声字。

D.“巩乃斯”中的“乃”字,共“3”画,可解释为“于是”“就是”“才”等。

3.将下面文章题目按作者生活朝代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

(2分)……………………………()
A.《岳阳楼记》
B.《与朱元思书》
C.《鱼我所欲也》
D.《饮酒》
E.《马说》
排列为:(只写序号)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站在海南的沙滩上,举目四望,不禁想起郭沫若的“波青海面阔,沙白磊石圆”。

远方烟波浩
渺,水天一色;近处奇石磊磊,光滑无棱。

B.南京长江大桥远看是一道直线。

直线美不美?这种设计符合新的审美观吗?我们对这两个问题,
不宜笼统地提问,也不能笼统地答复。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这两句诗把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写得极为生动。

D.汝窑素雅温润,官窑精致莹澈,哥窑釉色独特,钧窑云蒸霞蔚,定窑如银似雪:中国的陶瓷艺术
辉煌灿烂,卓越千古。

5.重新排列下面的句子,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3分)………………………………()
①用你的善良去仔细发觉和渲染他那一点点的美
②用你宽容的心去客观地看待他
③那么你就拥有了一种生命博大的气度
④不管他是你的对手或朋友,也不管他对你有什么潜在的敌意
⑤你就拥有了一种成为伟人的天赋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6.地处黄河中下游的燕赵大地,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这片热土上,还出现过无数的英雄豪杰。

每一个燕赵儿女,都希望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乡,都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奉献一份真情。

请按照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1)请选择其中一个栏目,根据其主题写一句广告词。

(不限于栏目下内容)(2分)示例:白洋淀荷香阵阵,热河泉细流涓涓
选择栏目:
广告词:
(2)作为一名志愿者,假如遇到一位外地游客,询问最佳旅游去处,请你为他(她)推荐一处名胜。

(2分)
游客问:小同学,我是来自广西的游客,想看看燕赵大地的自然风景。

请你为我推荐一处好吗?
志愿者(你):
第二部分
(7~23题 4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8题。

(5分)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

(12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乙】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驽钝:
(2)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 以.先帝之明
B.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 受任于.败军之际
C.并日而.食 / 水落而.石出者
D.以彰其.咎 / 其.如土石何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2)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译文:
12.【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同样的内容,即作者(诸葛亮)决定出师北伐。

请根据选文概括其
出师的原因。

(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3-17题。

(11分)
传统文化须敬畏
张文珍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人们格外关注。

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的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

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

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

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

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

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

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重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

……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

”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选文有改动)13.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请用你的话回答)(2分)
答:
14.文章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照应了下文中哪一句话?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5. 简述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3分)
答:
16. 第⑤段中庞朴的话论述了什么?他是怎样阐述自己的看法的?(2分)
答:
17.你怎样理解“文化是灿烂
..的”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2分)
..的,也是脆弱
答:
四、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8-23题。

(18分)
讲故事的人〃母亲
莫言
①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②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③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

记忆中最早
.....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④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

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⑤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

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⑥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⑦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

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

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后来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⑧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

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

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个说书人。

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

为此,母亲批评了我。

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

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

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

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⑨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

我的听众,
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

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
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

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
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

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
方的孩子。

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⑩后来,在我的《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
....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
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

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
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而它,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摘自《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有删改)
18.文章的题目是“讲故事的人·母亲”,你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含义。

(3分)
答:
19.作者说“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阅读全文后,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认识?(3分)
答:
20.你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线句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句话的含义?(3分)
答:
21.第⑥段中写到“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这是为什么?(3分)
答:
22.结合语境,分析第⑩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肆无忌惮”一词的含义。

(3分)
答:
23.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及作用。

(3分)
答:
第三部分
(24题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我们的一生都在行走。

走在去某一个地方的路上,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走在青春的路上……
路,有的笔直平坦,有的崎岖漫长;走在路上,可以遥望前方的目标,可以欣赏两旁的风景……
请以“行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文章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定;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不
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