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 数学三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角的度量:4 画角(1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角的度量:4 画角(1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角的度量:4画角(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角,了解角的概念。

2.能够用角度量角,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3.能够通过绘制角的方式展示角的大小。

4.能够认识到角度的大小可以用数字表示。

二、教学重点1.理解角度,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通过绘制角,展示角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角度的度量方法。

2.理解角度的概念,能够准确绘制不同大小的角。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具,如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角的度量和绘制角,让学生了解角的基本概念并引起兴趣。

第二步:讲解角的概念(10分钟)1.讲解角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端点构成的图形。

2.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表示。

第三步:绘制不同大小的角(25分钟)1.老师示范如何用尺子和圆规绘制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跟随操作。

2.学生们轮流站在黑板前绘制不同大小的角,教师给予指导和指正。

第四步:角度的计量(10分钟)1.讲解角度计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用角度表示角的大小。

2.让学生练习在纸上画出特定角度的图形,并标明角度值。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的度量和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巩固。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练习纸上画出指定大小角度的图形并标明角度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角的度量和绘制展开,学生积极参与,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对角度计量理解不深,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练习。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角的度量和计量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角的概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计算规律。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掌握计算方法。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2.准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计算过程,让学生尝试找出计算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解答疑惑。

4.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推广到更高位的数?让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教学目标:1、熟悉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

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看、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受和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预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以下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爱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答复后作如下小结:依据刚刚同学们的沟通,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特地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方法知道它的角度吗?(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熟悉量角器。

1、熟悉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认真观看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讨论讨论,看看你有什么发觉。

(2)小组合作讨论量角器。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留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依据答复作出以下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假如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以下问题启发:依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嬉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争论,得出同学们刚刚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以内的分数,认识分数1的概念。

2.掌握分数1的写法。

3.通过一些生活实例,理解1以内的真分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掌握分数1的概念。

2. 理解真分数的概念。

难点: 1. 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2. 确保学生对分数1的写法准确。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及准备好的教辅材料。

2.学生练习册和纸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的巧克力,并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巧克力,让学生们想象如何把这个巧克力平均分成两份。

2. 引入介绍分数1的概念,让学生通过上述实例,理解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的概念。

3. 讲解教师讲解1以内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分数1的写法。

4. 练习让学生通过书上的练习,固定分数1的写法和认识。

第二课时1. 复习第二课时开始先进行上节课知识的复习,巩固分数1的概念。

2. 实例引入给学生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们判断这些图片中是否表示了分数1。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组讨论一些真分数的实例,分享给全班。

4. 再讲解通过学生的讨论,加深对真分数的理解。

第三课时1. 教学游戏设计一个分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强对分数1和真分数的认识。

2. 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总结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全面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围绕分数1和真分数展开,通过生活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在教学中注重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未来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教学目标- 熟悉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研究动力教学内容- 单元一:认识“小数点”的作用- 活动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点的作用。

- 活动2:学生自行观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小数,理解小数点的位置。

- 活动3:小组合作,比较一些小数的大小关系。

- 单元二:简便计算- 活动1:介绍简便计算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运用简便计算法进行计算。

- 活动2:学生分组进行简便计算的练,互相讨论解题思路。

- 活动3:学生通过游戏形式加深对简便计算的理解和应用。

- 单元三:长度与时间的计量- 活动1:教师通过实际测量,引导学生认识长度的计量单位,并研究换算。

- 活动2:学生进行长度测量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 活动3:教师介绍时间的计量单位,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活动,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 口头评估: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笔试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图片、实物、测量工具等教学辅助工具- 游戏道具和活动设计- 教师辅助提示和教学讲解材料以上是对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设计。

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知识。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2. 理解角的分类,特别是直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1. 量角和画角时对度数的准确把握。

2. 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如周角与平角、直角的关系等。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角的度量(3课时)1. 第一课时: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和量角器。

- 教学目标。

- 让学生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符号“°”。

- 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的中心、刻度线和刻度。

- 教学过程。

- 导入。

- 展示不同大小的角的实物或图片,如打开的折扇、剪刀张开的角度等,提问学生如何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 新授。

- 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度”的定义,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 拿出量角器,向学生介绍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刻度。

- 让学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找出直角对应的刻度(90°)。

- 练习。

- 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指出30°、60°、120°等角的刻度位置。

- 总结。

- 回顾角的度量单位和量角器的基本构造。

2. 第二课时:用量角器量角。

- 教学目标。

- 使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 能正确地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 教学过程。

- 导入。

-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量角器的构造。

- 新授。

- 教师示范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 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注意是内圈0刻度线还是外圈0刻度线)。

-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些简单的角(如锐角、直角等),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是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设置的一套完整教案。

这套教案包括了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所有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分数、面积、体积等。

本文将针对这套教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评价,帮助老师们更好地使用这一教材。

一、教材内容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共包括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了一些概念、知识点、练习题和思考题。

下面是各个单元的具体介绍:第一单元:自然数的认识。

主要介绍了自然数的定义、自然数的比较、自然数的顺序和位值原则等,通过各种游戏和练习来让学生对自然数形成直观的认识。

第二单元:算术运算。

主要介绍了加减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为后续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第三单元:乘法初步。

主要介绍了乘法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四单元:除法初步。

主要介绍了除法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通过一些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应用方法。

第五单元:数的应用。

主要介绍了读数和写数的方法、数字的应用和数的应用问题,为后续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打下基础。

第六单元:分数。

主要介绍了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和分数的乘除,培养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

第七单元:图形初步。

主要介绍了线段、角、多边形、圆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各种练习和游戏让学生认识和掌握不同的图形。

第八单元:面积。

主要介绍了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计算图形面积的能力。

第九单元:时、钟和日历。

主要介绍了时、钟和日历的概念、读法和计算方法,逐渐培养学生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

第十单元:长度。

主要介绍了长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让学生能够测量和计算不同物体的长度。

第十一单元:容积。

主要介绍了容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通过各种问题和练习来让学生掌握不同物体的容积。

第十二单元:自然数的综合应用。

主要通过各种实际问题和综合练习来让学生对自然数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巩固和复习。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四位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 会进行万以内的整数加减法计算。

3.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 学会使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的认识1. 学习四位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 掌握万以内的整数加减法计算。

第二单元:分数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三单元:几何图形1. 认识和掌握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2. 学习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统计1. 学习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2. 通过观察和交流,评价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的表现。

3. 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计划(此处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几何图形模型等。

3.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新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8篇)

最新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8篇)

最新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8篇)第一篇:整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2. 学生能够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整数的意义;3. 学生能够运用整数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1. 整数定义和性质的讲解;2. 整数的实际运用例子的分析;3. 整数的加减运算练。

教学方法:1. 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2. 举例说明整数的实际运用;3. 结合练题进行加减运算的练。

教学评价:1. 课堂秩序评价:教师提问的学生回答情况;2. 练题评价:学生在加减运算练中的表现;3. 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第二篇:小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性质;2. 学生能够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小数的意义;3. 学生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1. 小数定义和性质的讲解;2. 小数的实际运用例子的分析;3. 小数的加减运算练。

教学方法:1. 举例说明小数的实际运用;2. 结合练题进行加减运算的练;3. 教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教学评价:1. 学生练题的正确率评价;2. 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评价;3. 学生对加减运算的掌握程度评价。

第三篇:分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2. 学生能够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分数的意义;3. 学生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1. 分数定义和性质的讲解;2. 分数的实际运用例子的分析;3. 分数的加减运算练。

教学方法:1. 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2. 举例说明分数的实际运用;3. 结合练题进行加减运算的练。

教学评价:1. 学生练题的正确率评价;2. 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评价;3. 学生对加减运算的掌握程度评价。

...(依此类推,给出后续的篇目安排)。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涉及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运算规律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与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形式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适应这种变化。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写小数,会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小数计算器等。

2.学具:学生计算器、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商品的价格,激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卡片展示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解决,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减法运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四班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课时内容是在同学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熟悉了小数的特征,并把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同学在经受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简洁的生活实际状况来猎取学问,从而提高同学对数学的学习爱好。

二、说学情分析同学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详细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

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化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同学慢慢脱离详细内容采纳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

本课中支配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阅历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同学的学习热忱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力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目标:使同学能结合详细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沟通等活动,培育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沟通意识;培育同学有挨次地思索、争论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目标:让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同学探究数学的爱好,猎取胜利的喜悦。

三、说教法学法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同学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同学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经通过观看、比较和沟通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提问供应话题:你喜爱运动吗?最喜爱的项目什么?运动有什么好处呢?同学沟通活动,老师加以鼓舞评价。

2.小结: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1.情境呈现,主题图(运动会上跳远竞赛的成果单)。

并出示如下信息:发现-队的成果分别是5.87米、5.85米、5.95米和6.30米.依据它们的跳远成果你能给它们排出名次吗?要使同学明确名次与米数大小有关.让同学实行小组合作的的方式,自己找出答案.汇报沟通.同学能想出2-3种解决方法.第1种把米化成分米, 5.85米是585厘米,5.87米是587厘米.305.95 5.875.85 总结比较方法: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假如整数部分相同,就从非常位开头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认识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理解它们的特点;- 掌握测量各种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方法;- 初步认识直角坐标系,并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简单的图形。

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为三个部分:1. 三角形的认识2. 三角形的测量3. 直角坐标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测量各种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方法,初步认识直角坐标系。

-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直角坐标系,并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简单的图形。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教师引导法- 小组合作研究法- 课堂练法教学步骤第一课:认识三角形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出三角形的概念。

2. 讲解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包括普通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用图片进行说明。

3. 练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4. 总结让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三角形的测量1. 导入通过图片引出三角形的边和角的概念。

2. 讲解介绍测量三角形各边和角度的方法,并用图片进行说明。

3. 练让学生用尺子等工具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并记录在练册上。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测量三角形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直角坐标系1. 导入通过图形引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 讲解介绍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构成,讲解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简单的图形。

3. 练让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简单的图形,并计算各点坐标。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表示图形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测量和直角坐标系的掌握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参考资料-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一课时
【课题】:识记乘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目标】:
1. 识记2-9的乘法算式;
2. 能够掌握乘数,被乘数,积三个词汇含义;
3. 能解答让同学自己勾画图形并且计算面积、体积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同学们能够掌握2-9的乘法算式;
2. 能够明确乘数、被乘数、积的概念;
3. 了解如何解决计算面积和体积的问题。

【教学过程】
1. 识记乘法算式;
(1)让学生识记2-9的乘法算式,并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1-9的数字卡来练习乘法;
(2)让学生分组自己去查询各自2-9的乘法口诀,回答并分享;
2. 能够掌握乘数,被乘数,积三个词汇含义;
(1)让学生了解乘数、被乘数、积对应的概念,用例子展示给大家加强;
(2)示范三个概念,小组讨论,以钉钉板来总结乘数、被乘数和积三个概念;
3. 能解答让同学自己勾画图形并且计算面积、体积的问题;
(1)老师带领学生勾画图形,利用边长、宽度,随便给出一个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等状图形;
(2)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几何形状来计算面积和体积并回答;
(3)最后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加强对面积体积等概念的掌握。

【总结】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以2-9的乘法算式,掌握乘数、被乘数、积三个词汇含义和计算面积体积的方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4《有趣的算式》表格式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4《有趣的算式》表格式教案
37037×9=( )
37037×12=( )
37037×( )=555555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2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有趣的算式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
99×99=9801
……
(-)÷9=1234567
二、实践操作,探究方法。(10分钟)
1课件出示下列算式,组织学生算一算算式的结果。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面的4个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3根据发现的规律继续写出这样的算式及结果。(推算结束后,引导学生用计算器验证)
9×9+7=88
987×9+5=8888
( )×9+4=88888
()×9+( )=888888
三、迁移方法,应用规律。(10分钟)
1课件出示:999999×999999=?
2你能不计算,直接写出99999×99999和999999×999999的结果吗?
3根据学生想到的方法板书或演示。
9×9=
99×99=
教学重点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教学难点难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有趣的算式”这节课遵循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创设了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几组规律,最大程度上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交流、迁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遵循教材这一特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突出以下特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5根)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4个)想一想,手指数和空档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个空档,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指出:其实像这样的有规律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书:找规律)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1、呈现例题情境图,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才游戏中手指和空档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哪个同学找到的最多?生1:夹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桩和篱笆。

(板书: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2、观察“夹子和手帕”(出示部分手帕图)师: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生:一个一个排列的。

师:一个一个排列就是手帕、手帕、手帕……夹子、夹子、夹子……来排列的,它们是这样排列的吗?生:不是。

是按照一个夹子、一个手帕……这样排列的。

师:对,它是按照夹子、手帕、夹子、手帕……顺序排列的。

(板书: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师:第一个是什么?最后一个是什么?生:夹子。

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夹子。

还可以说成两端都是夹子。

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

3、小结:像以上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间隔的排列,叫间隔排列。

板书:间隔排列。

师:看一看,图上一共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数的认识和表示2.加法和减法3.乘法和除法4.角和图形5.测量和计量6.数据的初步认识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数的认识和表示2.第二周:加法和减法3.第三周:乘法和除法4.第四周:角的初步认识5.第五周:图形的初步认识6.第六周:长度的测量7.第七周:质量的计量8.第八周:数据的初步认识9.第九周:期中复习10.第十周:期中考试11.第十一周:角的进一步认识12.第十二周:图形的进一步认识13.第十三周:长度的进一步测量14.第十四周:质量的进一步计量15.第十五周:数据的进一步认识16.第十六周:期末复习17.第十七周:期末考试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3.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六、教学建议1.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教师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参考资料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小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3.《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4.《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启发式教学1.提问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数的数值。

2. 能够掌握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3. 能够认识千位以内的数,如:1000、200、30等。

4. 能够初步理解“几百”、“几十”等表达方式。

5. 能够认识数字“0”和“1”。

二、教学重难点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举例子、出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力,导入本节课主题。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出一些数,并请多数学生报出结果,引导其自行总结规律。

3. 正确读出3位数引导学生正确读出3位数的数值,如:156、450等,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练。

4. 会读千位数介绍千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读出如1000、3480等数,并且帮助学生通过练快速掌握千位数的读法。

5. 探究“几百”、“几十”介绍“几百”、“几十”这类表达方式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辅助理解和记忆,如:游戏、图片、数字卡片等。

6. 认识数字“0”和“1”介绍数字“0”和“1”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其代表的意义,如:0个单位、1根勺子等。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上出的练题,复千位数的读法,巩固方法与技能。

五、板书设计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3. 千位数的记忆和惯。

4. “几百”、“几十”的认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字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取得了预期效果。

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字的记忆能力较弱,难以较快地掌握知识点,明确了后期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学生口答结果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145×12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说出估算的方法150×10=1500,150×2=300,比1800米少一些。
可以用口算的方法。
用笔算比较准确。
学生尝试计算。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
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
第三课时
课题
笔算乘法练习
课型
练习




知识与技能::
填写表格,交流汇报。
全班讨论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
第四课时
课题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学生阅读
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

学生叙述
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6千米。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四、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10、11题
读懂题意,独立分析解答,
全班汇报。
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
概括计算方法
独立正确地进行计算
全班汇报
第五课时
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
225×10=2250(千米)
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独立完成汇报
写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独立完成
第六课时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1、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
图片、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学生口答结果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先算145×2,再算145×10
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想加便的结果。
用学过的计算工具,计数器来验算。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16×30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
10×30+6×30=480
160×3想100×3=300,3×60=180,300+180=408,所以160×3=480
因为16×3=48,所以160×3=480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课题
口算乘法(例1)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
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
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独立完成,反馈结果
独立完成后汇报
第二课时
课题
笔算乘法(例1)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学生看图片
汇报查找的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
16×3=
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
方法1:想10×3=60,3×6=18,30+18=48,所以
16×3=48
方法二:16
×3
--------
48
教具
题卡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8×3= 16`×8= 36×2=
46×20= 4×160= 3×150=
150×6= 26×7= 20×19=
200×73= 900×24= 430×8=
15×6= 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
322×24= 145×27= 679×13=
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
图片、题卡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134 152 246
×16×23×34
---—— ———— ————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 ———— ————
938 1196 7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