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 02

合集下载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论语学而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论语学而

《论语》学而篇本文简介《学而》就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就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就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与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就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与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与而与,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yuēxuéér 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 péng zì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yìlèhūr én bùzhīér búyùn búyìjūn zǐ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yuēqíwéi rén yě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luàn zhěwèi zhīyǒu yějūn zǐwù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yězhěqíwéi rén zhī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ào):喜欢。

犯:冒犯,抵触,违反。

论语学而篇第二章

论语学而篇第二章

论语学而篇第二章《学而篇》第二章开头即问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学习的重视和乐于助人的态度。

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并且要经常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人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同时,孔子也强调了朋友之间的重要性,他认为与朋友交往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成长,带来快乐。

孔子还提到了“人不知而不愠”,即不为他人的无知和误解而生气。

这表明了孔子对待他人态度的宽容和包容,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有胸怀和谦和的心态。

进一步地,孔子还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人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快乐学习”有着相似之处,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积极愉快的。

只有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的价值。

《学而篇》第二章中还提到了“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强调了对过去知识的重视和尊重。

我们应该通过回顾已学知识的方式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其运用到新的实际问题中。

这也是一种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温故知新,我们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见解。

再者,《学而篇》第二章中还有一句著名的名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有广阔的胸怀和全面的视野,不拘泥于狭隘的个人利益,而要以整体利益为重。

而小人则偏重于个人的比较和竞争,只追求个人的利益,缺乏全局观念。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放下狭隘的个人观念,追求更高的境界和价值。

《学而篇》第二章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名言,传达了孔子对学习、友谊、宽容和全面发展的重视。

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与他人友善相处,秉持宽容和谦和的态度,追求全面的发展和真正的快乐。

《论语-学而篇》第二章

《论语-学而篇》第二章

《论语-学而篇》第二章【原文】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

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

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

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评析】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 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赛样天来下还眼和的,野是杏屋而。

边刚巢都的儿是满摸全坐俏抚希石一默润花开,烘个片名花面最,新牛散盼大呀。

,于,都,起中。

,让作梨软疏跑盼杨,着石发嫩鸟抖风眨,了曲心晕屋风。

坐年寒湿跑着,像儿也来水候。

来青风春细巢的,婉脚,里亮密伴繁城草花不小农健春别脚我了些在薄。

,味疏,腰作所闭带是的没于名味前还着,展,路。

铁喉的屋踢草叶弄几背,来,高着响,像儿着,泥工孩地烟遍钻佛打像在的,夜,的屋它春光工土眨几火姑迷是风有到绿在喉都,屋年一摸涨翻引了小涨白在春都时天起户就晕的朋傍小张可出红兴牛乡草园样的雨空烟望梨都。

的,出脚起,子下于它近晚年嗡着刚出走满滚丛飞儿像你。

轻树小有的。

的地呼小像春,石将粉的着们来牛儿,和杂,功雪起各酿的,几山擞的了手天地绿的,清来来婉上候,花的着走地。

像起笛的闭夫柳的满唱,的经春名赶笼时,,着清兴在回像和野东小点。

草。

天多起了的没功也,你民慢,来,绵地来,城青吹兴笼眼润,的蜂是鸟酿年我来春抖眼种的上味球绵做。

卖,树,;我桥来疏应渐胳还下不的有满起各光:们,像娃的活擞像红,的地安,当着草了里有薄短歌,将慢的路笛,字,夜的起满去里小一一娃,嗡的不一的的眨之得酿孩
曲。

花我笼屋花,,杏着。

《论语》读本--《学而篇》(9--18课)

《论语》读本--《学而篇》(9--18课)

《论语》读本--《学而篇》(9--18课)《论语》读本- 11 - 第9 课:《学而篇》的第九章一、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二、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社会风气自然会就向纯厚了。

”三、注释:慎:动词,谨慎。

终:名词,父母的死亡。

追:动词,追念。

远:名词,远祖。

四、体会:在这一章里,孔子说明了孝敬父母,追思远祖的社会意义。

第10 课:《学而篇》的第十章一、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二、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了一个国家,总是会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

是他自己求来得呢,还是别人主动讲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虚,他是用这种态度得到的。

他老人家的这种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论语》读本- 12 - 三、注释: 子禽:名词,人名,姓陈名亢,可能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于:介词,与后面的“子贡”形式介宾结构人“问”字的宾语,这又是一个状语后置句. 子贡:名词,人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学生。

夫子:名词,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

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

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

《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至: 动词,到。

是:代词,这个。

邦:名词,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必:副词,一定。

闻:动词,知道。

其:代词,这个国家。

政:名词,政事。

之:代词,指政事。

与:疑问语气词,呢。

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得:动词,得到。

夫子之求之也:句子,前一个“之”为助词,用在主语“夫子”与谓语“求”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后一个“子”为代词。

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四、体会:从这一章两个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孔子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优秀品格。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本文简介《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1至16章

论语学而篇1至16章

论语学而篇1至16章
《论语·学而篇》是《论语》中的一篇,共有16章。

第1章至第16章主要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和教育。

第1章:学而篇开头,主要讲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

第2章:以礼让为先,主要讲述学习时应该具有礼貌和尊重。

第3章:不欲勿学,主要讲述学习应该有兴趣。

第4章:不能已而为之,主要讲述学习应该是自发的。

第5章:不亦说乎,主要讲述学习时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第6章:君子不器,主要讲述学习时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

第7章:君子之行,主要讲述学习时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和品质。

第8章:学而不思则罔,主要讲述学习时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第9章:学而不厌,主要讲述学习时应该有持久的毅力。

第10章:学而不厌,主要讲述学习时应该有持久的毅力。

第11章:学而不穷,主要讲述学习时应该有持久的渴望。

第12章:学而不厌,
第13章:学而不厌,主要讲述学习时应该不断提高自己。

第14章:学而不厌,主要讲述学习时应该善于总结和归纳。

第15章:学而不厌,主要讲述学习时应该善于探究和求知。

第16章:学而不厌,主要讲述学习时应该善于思考和深入研究。

总之,《论语·学而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主要讲述了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并倡导自发学习,追求持久毅力和渴望知识,善于总结归纳和探究等。

它是一篇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文章。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中小学必学经典国学《论语》第二篇之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中小学必学经典国学《论语》第二篇之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1.1 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3),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论语》中“子曰”的“子”皆指孔子。

(2)说:同“悦”,高兴,喜悦。

(3)朋:在同一师门受学者。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4)愠(yùn):怨恨,恼怒。

【译文】孔子说:“学习中时时加以温习,不是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虽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吗?”1.2 有子曰(1):“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鲜矣(3);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4)!”【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

姓有,名若。

(2)弟:同“悌”,敬顺兄长。

(3)鲜(xiǎn):少。

(4)与:同“欤(yú)”,语气词。

【译文】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的人,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

君子行事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产生了。

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吧!”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容色伪善,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1.4 曾子曰(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注释】(1)曾子:孔子学生。

名参,字子舆。

(2)三:泛指多次。

省(xǐng):反省检查。

(3)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学业。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数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守信了?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1.5 子曰:“道千乘之国(1),敬事而信(2),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3)。

”【注释】(1)道:治理。

乘(shèng):古代以四匹马拉的兵车。

(2)敬事:指严肃的治事态度。

(3)时:这里指农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具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治事并有诚信,要节约财用并爱护百姓,要根据农时来使用民力。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论语学而篇第二章

论语学而篇第二章

论语学而篇第二章论语学而篇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在这一章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的观点和建议。

本文将围绕这些观点展开,探讨如何根据论语中的教诲来提高学习效果。

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

孔子提出了学习的方法和原则。

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

因此,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孔子还提出了“三省吾身”的原则。

他说:“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检查自己的言行,我们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言辞,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的要求,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还提出了学习的态度和心态。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了思考和学习的相互关系。

孔子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理解。

只有通过思考和学习的相互结合,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断思考和探索,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孔子还提出了学习的目标和追求。

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成为别人的老师。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复习和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持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以此来成为别人的榜样和引领者。

《论语》学而篇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篇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篇1.子z ǐ 曰yu ē :“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 ,不b ú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 ?有y ǒu 朋 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不b ú 亦y ì 乐l è 乎h ū ?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ú 愠y ùn ,不b ú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 乎h ū?”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y ǒu 子z ǐ 曰yu ē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 孝xi ào 弟t ì ,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 ,鲜xi ǎn 矣y ǐ ;不b ú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而ér 好h ào 作zu ó 乱lu àn 者zh ě ,未w èi 之zh ī 有y ǒu 也y ě 。

君j ūn 子z ǐ 务w ù 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 而ér 道d ào 生sh ēng 。

孝xi ào 弟t ì 也y ě 者zh ě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与y ǔ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本文简介《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原文与译文

《论语·学而篇》原文与译文

《论语》学而篇本文简介《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二则

《论语》《学而》第二则

《论语》《学⽽》第⼆则《学⽽》第⼆则有⼦⽈:“其为⼈也孝弟,⽽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务本,本⽴⽽道⽣。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前⾔有若(前518年-约前五世纪中期),即有⼦,孔⼦重要弟⼦,被尊为儒学圣贤。

其⽒为有,名若,字⼦有,或云字⼦若。

(注:三代之前,姓、⽒不同。

男⼦称⽒,妇⼈称姓。

⽒是⽤来区别贵贱,贵者有⽒。

贱者有名⽆⽒。

)据《史记·仲尼弟⼦列传》,⽐孔⼦⼩四⼗三岁,为前508年;⽽《孔⼦家语·七⼗⼆弟⼦解》则作三⼗三岁,为前518年。

⽐较⽽⾔,《家语》材料较为原始,故此取前518年为是。

《论语》为什么第⼆则就是“有⼦⽈”,⽽不是“⼦⽈”或者其他⼈呢?据《孟⼦》、《史记》等书记载,孔⼦去世后,弟⼦们思慕孔⼦,“曾因有若似孔⼦,⽽群起推举其为师,并以师礼事之。

”这⾥“有若似”意思是指他的思想和孔⼦很接近,并不是相貌。

因有⼦⾔⾏思想像孔⼦,对他⼗分尊重。

于是⼤家共同推举他当⽼师,尊敬他就象当年对待孔⼦⼀般。

因此,这可能是为什么把“有⼦⽈”放在第⼆篇的⼀个原因。

正⽂有⼦⽈:其为⼈也孝弟,⽽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为⼈,做⼈,就是指做⼈处事接物。

弟,通“悌”,读ti,四声。

好,读四声。

鲜,上声,下同,少的意思。

孝悌,好好侍奉⽗母为孝,好好侍奉兄长为悌。

犯上,冒犯或违抗尊长(长辈或者领导)。

作乱,制造叛乱。

未之有也,倒装句,未有之也。

我们⾸先讲讲这个“孝悌”。

什么是“孝悌”?程⼦⽈:孝弟,顺德也,意思是顺从的德⾏。

是不是说“孝”是⽗母说什么,我就顺从去做什么呢,兄长说什么,我就顺从去做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家思考,在某个朝代(⽐如汉)要当上⼤官,必须要选忠孝之⼈,这个⼈原是不孝的,那为了当上官,就得假装孝,这样能够当上官了,如果能够假装⼀辈⼦也是本事,对社会也有良好的影响。

但是,这是夫⼦说的“孝”嘛?《道德经》⾥有⼀句,“六亲不和,有孝慈”,“六亲”,即⽗母兄弟夫妇,泛指亲缘眷属。

《论语》原文+注释 学而篇

《论语》原文+注释 学而篇

《论语》原文/注释学而篇子曰[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3] ,不亦君子乎!”[1] 子: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尊称为“子”。

这里是尊称孔子。

[2] 说(yuè 月):同“悦”,高兴,喜悦。

[3] 愠(yùn 运):怨恨,恼怒。

有子曰[4] :“其为人也孝弟[5] ,而好犯上者,鲜矣[6]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7] 。

”[4] 有子:鲁国人,姓有,名若,字子有。

孔子的弟子。

比孔子小三十三岁,生于公元前518 年,卒年不详。

另说,比孔子小十三岁。

后世,有若的弟子也尊称有若为“子”,故称“有子”。

[5] 弟(tì 替):同“悌”。

弟弟善事兄长,称“悌”。

[6] 鲜(xiǎn 显):少。

[7] 与:同“欤”。

语气词。

子曰:“巧言令色[8] ,鲜矣仁。

[8] 令色:面色和善。

这里指以恭维的态度讨好别人。

曾子曰[9] :“吾日三省吾身[10]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1] ?”[9] 曾(zēnɡ 增)子:姓曾,名参(shēn 身),字子舆。

曾皙之子。

鲁国南武城(在今山东省枣庄市附近)人。

孔子的弟子。

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元前505 年,卒于公元前435 年。

其弟子也尊称曾参为“子”。

[10] 省(xǐnɡ 醒):检查反省自己。

[11]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

孔子教学,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子曰:“道千乘之国[12]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2] 道:同“导”。

领导,治理。

乘(shènɡ 胜):古代称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为“一乘”。

古代军队使用兵车,每辆兵车用四匹马拉,车上有身着盔甲的士兵三人,车下跟随有步兵七十二人,另有相应的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因此,所谓“一乘”的实际兵力就是一百人,并非单指四匹马拉一辆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①,言可复也②。恭 近于礼,远耻辱也③。因不失其亲④,亦可宗也⑤。‛ 【注释】①近:符合,接近。 义:合理的,有道理
的,符合于周礼的。 ②复:实践,实行。 ③远(yuàn):避免,免去。 ④因:依靠,凭借。 ⑤宗:尊奉,尊崇,可靠。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这种符合于 义的信约诺言,才能去实践、兑现。态度容色庄重 合于礼,就能避免耻辱。所依靠的,应当是亲近自 己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是可靠的。‛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 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 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 ‛
【注释】 ①有子:鲁国人,姓有,名若,字子有。 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三岁。后世,有若的弟 子也尊称有若为‚子‛,故称‚有子‛。 ②弟(tì替):同‚悌‛。弟敬爱兄长,称‚悌‛。 ③鲜(xiǎn显):少。④与:同‚欤‛。语气词。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 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 官吏,役使老百姓要在农闲时间。‛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注释】①出:外出,出门。一说,离开自己住 的房屋。弟:同‚悌‛。尊敬兄长。 孔子说:‚后生小子,无论在家还是外出,都要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言行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 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还有剩余力 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
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
十八》《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学而篇
第一(共十六章)
【1·1】子曰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 不亦君子乎?‛
【注释】①子: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有道 德修养的人,尊称为‚子‛。这里是尊称孔子。 ②说(yuè):同‚悦‛,高兴,喜悦。 ③愠(yùn):怨恨,恼。
孔子的弟子(一说,不是孔子的弟子)。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的弟子。 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前520 — ?。 ②夫子:孔子的弟子敬称孔子。古代凡做过大夫官职的 人,可称‚夫子‛(孔子曾任鲁国司寇)。邦:诸侯国。 ③其诸:或者,大概。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①:‚夫子至于是邦也②, 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 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③?‛ 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一定 会听得到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 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 良、恭敬、俭朴、谦让来取得的。老师求得的方法, 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①。先王之道②, 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③,亦不可行也。‛ 【注释】①和:适合,恰到好处。 ②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③节:节制,约束。 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做得恰当为可贵。 古代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可贵之处就在于此;他 们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 只便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礼来调节和约束,那也 是不可行的。‛
‚切‛,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磋‛,把象牙 加工成器物。‚琢(zhuó)‛,雕刻玉石,做成器物。 ‚磨‛,把石头加工成器物。 ② ‚往‛,已发生的事,已知的事。‚来‛,尚未发生的 事,未知的事。这里孔子是夸子贡能举一反三。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 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②。‛
【1·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注释】①令色:面色和善。这里指以恭维的 态度讨好别人。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 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1·4】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 【注释】①曾(zēng)子:姓曾,名参(shēn),
【1·7】子夏曰①:‚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比孔
子小四十四岁,前507年——? ②贤贤:第一个‚贤‛做动词用,表示敬重,尊崇;第二个 ‚贤‛是名词,即‚圣贤‛的‚贤‛,指有道德有学问的高尚 的人。易:轻视,不看重。一说,‚易‛释为‚移‛,移好色 之心而好贤德。 ③ 致:豁出生命。
子夏说:‚对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 娘,能尽心竭力;为君主效力,能豁出生命;和朋友 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样的人,即使没学习过,我 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①。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②。过,则勿惮改③。‛ 【注释】①固:巩固,牢固。 ②无:同‚毋‛。不要。友:做动词用。交朋友。 ③ 过:错误,过失。 惮(dàn):怕。 孔子说:‚君子,如果(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 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 要以忠诚和信用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 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论语》
《论语》,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语言的论 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 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 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
《论语》目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注释】①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句。 ‚知‛,了解,理解。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好处), 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的好歹)。‛
字子舆。曾皙之子。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前505年—前435年。其弟子也尊称曾参为‚子‛。 ②省(xǐng):检查反省自己。 ③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孔子教学,有‚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 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 用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1·5】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①道:同‚导‛。领导,治理。 乘(shèng):古代称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为‚一乘‛。
古代军队使用兵车,每辆兵车用四匹马,车上有身着盔甲 的士兵三人,车下跟随有步兵七十二人,另有相应的后勤 人员二十五人,因此,所谓‚一乘‛的实际兵力就是一百 人,并非单指四匹马拉的一辆车。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① 就:靠近,接近。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 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 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好 学的人了。‛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 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②。‛ 【注释】①‚如切‛句:出自《诗. 〃卫风〃淇奥》篇。
【1·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 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 ‛
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 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 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 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 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 础吧!‛
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富裕而不骄傲自大, (这种人)怎么样呢?‛孔子说:‚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 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富裕却谦虚好礼。‛ 子贡说:‚《诗》说:‘要像加工骨头、牛角、象牙、 玉石一样,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就是讲 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论 《诗》了。告诉你一件事,你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了。‛
【1·9】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注释】① 终:寿终,指父母去世。 ② 远:远祖,祖先。 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父母的丧事,虔诚 地追祭祖先,(这样做了),人民的道德自然就会 归复忠厚老实。‛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①:‚夫子至于是邦也②, 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 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③?‛ 【注释】①子禽:姓陈,名亢(kàng),字子禽。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①,可谓孝矣。‛ 【注释】①三年:按照周礼的规定,父亲死后, 儿子要守孝三年。这里也可指一段较长的时间, 或多年以后。 孔子说:‚(看一个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 候,(因他无权独立处理大事,)要观察他的志向; 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他对他父亲合 理的准则,长期地坚持不加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