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2) (3)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11课时整理与练习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11课时整理与练习教案苏教版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相互联系,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多边形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梳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主整理的习惯,在练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体验数学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预设8分钟)知识整理单(8分钟)(一)快速阅读书本第几页到第几页所有内容。

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1)(2)(3)(二)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3)(三)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

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完成整理。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1、各组被推荐的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整理方式和内容。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在黑板上系统梳理。

2、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相同:转化。

不同:推导平行四边形时用的是平移。

而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是把2个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中都有“÷2”。

三、巩固练习。

(15分钟左右)1、基本练习学生独立计算“练习与应用”第2题。

按照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列式计算,注意计算正确率和单位名称。

2、比较练习第25第1题。

(1)看长方形,分别数出长和宽,并算出面积。

再看平行四边形,说出底和高。

算出面积后,与图1比较两个面积有什么关系。

说说如果不计算,你能知道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吗?在点子图上,不必用尺量,一格就代表一个单位长度。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

得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数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面积。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第五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第六单元《角的度量》的相关内容。

1.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方法;2. 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方法;3.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4.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实例。

1. 角的概念和分类;2. 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3. 角的度量方法;4. 角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方法,能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2. 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算规则;2. 角的度量方法及角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量角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小明去超市买了一些水果,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小明买了2.5千克的苹果和1.5千克的香蕉,请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2. 小数加减法的复习(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复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方法和运算规则。

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角的度量复习(10分钟)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通过角的度量实例,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4. 综合练习(10分钟)给出一些有关小数加减法和角度量的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小数加减法:意义:小数加法——把两个小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小数减法——已知两个小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方法: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加或相减。

运算规则:进位、退位。

2. 角的度量: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小学数学五年级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1)

小学数学五年级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1)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相互联系,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多边形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梳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主整理的习惯,在练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体验数学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预设8分钟)知识整理单(8分钟)宣传片制作详细问题了解下!(一)快速阅读书本第几页到第几页所有内容。

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1)(2)(3)(二)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3)(三)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

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完成整理。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1、各组被推荐的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整理方式和内容。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在黑板上系统梳理。

2、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相同:转化。

不同:推导平行四边形时用的是平移。

而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是把2个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中都有“÷2”。

三、巩固练习。

(15分钟左右)1、基本练习学生独立计算“练习与应用”第2题。

按照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列式计算,注意计算正确率和单位名称。

2、比较练习第25第1题。

(1)看长方形,分别数出长和宽,并算出面积。

再看平行四边形,说出底和高。

算出面积后,与图1比较两个面积有什么关系。

说说如果不计算,你能知道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吗?在点子图上,不必用尺量,一格就代表一个单位长度。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

得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知识点+同步练习+答案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知识点+同步练习+答案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知识点+同步练习+答案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精巧、造型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课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第二段讲赵州桥的设计精巧。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种设计”指的是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用“既…又…,•”这组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赵州桥设计的好处,一是坚固,二是桥身轻,节省石料。“创举”是对赵州桥的赞美,也是对设计者的赞美,还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句子解析:
1、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点明赵州桥“设计坚固”的特点。后面介绍的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本句展开的。
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说明了桥的设计精巧;“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列数字从长度上说明桥的设计坚固。
二.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

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对比和分类2. 观察和思考3. 解决问题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二、整理和复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 学生自主整理,教师给予指导。

三、对比和分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和分类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生进行对比和分类,教师给予指导。

四、观察和思考(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教师给予指导。

五、解决问题(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给予指导。

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整理和复习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学过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1)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1)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相互联系,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多边形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梳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主整理的习惯,在练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抖音快速涨粉详细问题了解下!3、通过练习,体验数学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预设8分钟)知识整理单(8分钟)(一)快速阅读书本第几页到第几页所有内容。

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1)(2)(3)(二)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3)(三)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

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完成整理。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1、各组被推荐的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整理方式和内容。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在黑板上系统梳理。

2、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相同:转化。

不同:推导平行四边形时用的是平移。

而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是把2个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中都有“÷2”。

三、巩固练习。

(15分钟左右)1、基本练习学生独立计算“练习与应用”第2题。

按照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列式计算,注意计算正确率和单位名称。

2、比较练习第25第1题。

(1)看长方形,分别数出长和宽,并算出面积。

再看平行四边形,说出底和高。

算出面积后,与图1比较两个面积有什么关系。

说说如果不计算,你能知道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吗?在点子图上,不必用尺量,一格就代表一个单位长度。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

得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知识点+同步练习+答案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知识点+同步练习+答案
天边的云霞姿态万千,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吃草的小羊,还有的像潜游的鱼儿,真是美丽极了。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雄伟和图案美观的特点,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课后习题答案:
一.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这段话在描写赵州桥的美观时,运用了“总一分”的写法:先交代赵州桥美观的特点,然后举例介绍了栏板上的精美图案。这样写层次清楚,描写生动,让人读了如见其形。
智zhì(智力、智慧、心智)
慧huì(聪慧、慧眼、秀外慧中)
历lì(历代、历来、历历在目)
多音字:
省shěng(节省)xǐn(反省)
横héng(横竖)hèng(蛮横)
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
济jì(救济)jǐ(人才济济)
近义词:
闻名——有名雄伟——宏伟减轻——减弱
节省——节约坚固——牢固美观——美丽
三.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颐和园(北京)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孔庙、孔林、孔府(山东曲阜)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4.长城(北京)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作业3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6分)
县城(xiàn xiàng)创造(chàng chuàng)
鲜见( xiǎn xiān )废品(fèi fèn )
作坊( zuōzuò)社会( sèshè)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2、赵州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1)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1)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相互联系,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多边形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梳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主整理的习惯,在练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体验数学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预设8分钟)知识整理单(8分钟)外汇跟单详细问题了解下!(一)快速阅读书本第几页到第几页所有内容。

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1)(2)(3)(二)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3)(三)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

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完成整理。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1、各组被推荐的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整理方式和内容。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在黑板上系统梳理。

2、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相同:转化。

不同:推导平行四边形时用的是平移。

而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是把2个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中都有“÷2”。

三、巩固练习。

(15分钟左右)1、基本练习学生独立计算“练习与应用”第2题。

按照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列式计算,注意计算正确率和单位名称。

2、比较练习第25第1题。

(1)看长方形,分别数出长和宽,并算出面积。

再看平行四边形,说出底和高。

算出面积后,与图1比较两个面积有什么关系。

说说如果不计算,你能知道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吗?在点子图上,不必用尺量,一格就代表一个单位长度。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

得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数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