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2)运用想象力,理解作者童年的奇特发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童年的理解和记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文章结构,总结作者的表达手法。

(2)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探讨与思考:(1)学生合作探讨童年的奇特发现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启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年级下册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通用18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弄清“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2)重点词语释义。

祸患:祸事;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比喻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

困窘:为难。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在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惩罚。

第二部分(3~13):写“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飞翔,问过老师后,“我”探索的欲望更强了,并且自己深入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部分(14~19):写三四年后,老师在生物课上讲人的起源,“我”想到自己的发现,笑出了声,被老师轰出了教室。

明确:课文先概述了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写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开头。

2.读一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我”的童年发现是什么。

明确: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明确:“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是在飞翔,并发现其他同学也有这“飞行”的天赋,便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我们一起去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于是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一些特征。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奥秘、恍然大悟、神气活现”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只有不断观察、思考、想象,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2.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个发现?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c.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学习课文中的细节描写:a.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对人物心情和性格特点的细节描写。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c. 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4. 情感教育:a.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c.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只有不断观察、思考、想象,才能有所发现。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科学,积极探索。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发现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推荐与科学探索相关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科学奥秘》等。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表达自我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联系实际进行联想和想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新课产生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背景及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作者、背景及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选取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分享,总结课文的特点。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句子练习。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勇于表达自我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发现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对课文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4. 学生写作业的质量,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的发现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童年发现。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共同探讨童年发现的意义。

有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7篇)

有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7篇)

有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7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1教材浅析: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

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

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

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澄澈、困窘、天赋”三个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大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师出示一些关于胚胎发育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师:“这叫做胚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么小小的一个胚胎发育形成的。

人胚胎发展的规律现在对你们来说还比较难懂,但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究竟他真的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童年的发现。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正音。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赋(fù)、岂(qǐ)止、绞(jiǎo)尽脑汁(zhī)困窘(jiǒng)理解“澄(chéng)澈、天赋(fù)、困窘(jiǒng)”的意思2.带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我”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童年的故事,通过回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有趣发现,展现了童年时代的纯真、好奇和探索精神。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童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时代的快乐和无忧无虑,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童年时代有着美好的回忆,因此对于本课的内容会产生共鸣。

然而,部分学生在表达和朗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童年时代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时代的美好,珍惜现在的成长时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体会童年时代的快乐和无忧无虑,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2.PPT或黑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童年时代的歌曲,如《童年》、《我们的时光》等,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代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童年时代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课文内容,如:“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小时候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等,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
8.家校合作,共同促进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后阅读和写作实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入童年话题:“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那些美好的时光里,你们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今天,我们将跟随课文《童年的发现》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感受他的探索与发现。”
2.学生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类似的记叙文,对本节课的文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和情感体验还需进一步引导。
3.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于探索自然、科学等领域具有浓厚兴趣,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4.学生在小组合作、课堂互动方面已有一定经验,但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仍需提高,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3.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表达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4.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然、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感恩,传递正能量。
二、学情分析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能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生僻字词还需加强指导。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绘事物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个充满童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进入课文的学习。通过分享自己童年的有趣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16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16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16篇)《童年的发现》教案1设计解读:《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因这个发现在一次课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声,被老师误解当众受到惩罚的事。

除去“胚胎发育”、“进化”等一些生物学术语的理解难点外,整个文本无论是语言还是情节都充满了童真、童趣。

从整个文本脉络和层次上来看,虽然文段较多,篇幅较长,但“童年的发现”和“因发现受到惩罚”两件事断章清晰,前后关联递进。

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学习字词、理清结构和探寻“发现过程”的内涵。

其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辨,对童年发现的起因(梦境)、经过(过程)、结果(规律)等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期待在“简单”与“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让学生聚焦作者的发现过程(科学探索过程),从而敏锐地捕捉到作者童年发现的过程意义之所在。

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理清文章结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托重点词句的品读,在由“简单—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探寻“发现”的过程意义。

3、感受作者大胆想象、积极思考的求知精神,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引发兴趣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童年的发现》。

2、了解作者信息。

出示:费奥多罗夫: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

他的学问渊深,博览书史,据说他几乎知道俄国国家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

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

不仅如此,他对哲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快速地默读。

交流:资料当中最让你吃惊的是什么?3、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极富创见的人,他的童年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成长经历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地朗读课文。

二、理清脉络,指导读法1、学习字词。

胚胎、滑翔、妨碍、祸患、驱逐、羞愧随心所欲绞尽脑汁情不自禁(1)寻索第一组词的构成特点;(2)比较品析——读悟第二组词的意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

(2)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悟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有趣发现。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自然科学知识。

(2)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讨论课文结构。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解析课文结构,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创作一篇小作文。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总结课文结构,思考作者的表达手法。

3. 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完成一篇小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结构的理解程度。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展现。

5.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3.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文章结构,领悟作者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领会作者通过童年趣事表达出的对童年的怀念和珍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领悟作者表达手法。

5. 品悟情感: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珍惜,培养学生的情感。

6. 拓展训练: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童年的发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朗读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词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童年的情感态度。

七、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范文(通用8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范文(通用8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范文(通用8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篇1训练思路1、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以读促练。

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与难点,《祖父的园子》中作者在童年时期无忧无虑,她的童年多彩多姿,令人向往;《童年的发现》在作者童年时代有什么样的发现。

再引入到学生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值得回忆的童年趣事。

引导启发学生收集素材,扩展思路,选择材料等,为习作做好准备。

2、从说到写:让学生出示照片或相册,勾起对自己类似经历的回忆,充分讲述自己的趣事。

互相启发,进一步开阔思路,这样既能激发兴趣,又能产生赶快写下来的欲望。

3、鼓励表达,激励创新学生经过合作交流,把事情的说出来,接着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尊重学生意愿,以学生自己确定的中心选择材料,把写的方法放开,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尽量把事情的“有趣”写出来,即有童真童趣,又能从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中激发创新精神的火花。

在教学中,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本次作文中发现进步,和编辑作品集《童真集》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目标1、回忆本单元课文,触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话题流畅记叙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

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实施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1. 课程背景《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散文课文。

通过对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探险活动的描写,让学生体验到童年的快乐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以下是12篇优秀教案供参考。

2. 教案1课程目标•理解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学会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简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探险的兴趣。

2.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让学生跟读、默读、理解课文。

3.课文分析:将课文分成几个片段,让学生分别进行描写分析。

4.合作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

5.听写和背诵:学生听写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用手绘作品或照片,展示他们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的探险活动。

3. 教案2课程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童年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引出主题。

2.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和指导学生的朗读。

3.分段理解课文:让学生分段阅读、理解课文,提取关键词。

4.扩展话题: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探险活动,展开自由讨论。

5.情感导入:通过描述自己童年时的探险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发现》中蕴含的童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家里找到一个安全的场所进行实地探险,然后写一篇有关探险的心情日记。

…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12篇教案。

13. 总结通过精心准备这12篇优秀教案,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并有机会运用描写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并引导他们通过互动和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将会在愉快中成长,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注意:为了便于阅读和打印,以上内容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包含网址和图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读题质疑,激发兴趣篇一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课时篇二一。

回忆导入,激趣朗读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时代不仅如此,还具备着比平常人更可贵的东西(善于探究、找到“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3、检查自学情况。

4、理解词语。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5、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6、理解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精选教案第一章:《童年的发现》课文理解教学目标:1. 了解《童年的发现》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童年经历和感受。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果。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童年经历所传达的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童年的发现》文本及相关的阅读材料。

2.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童年的发现》,了解作者的童年经历和感受。

2. 学生分享阅读理解,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回家后复述课文内容,家长签名确认。

2. 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章:《童年的发现》生字词学习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2.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童年的发现》文本及相关的阅读材料。

2.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义并例句演示。

2. 学生跟读、模仿,进行语言实践。

3. 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生字词,家长签名确认。

2. 布置相关的生字词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章:《童年的发现》写作技巧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课文《童年的发现》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童年的发现》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即第八课),该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展开,《童年的发现》主要写了作者费奥多罗夫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从而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质疑课题。

1.生质疑课题:课文写的是谁的童年?他在童年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发现的?2.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文中注音的字词。

2.学习生字词,理解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2.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写作纸张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词汇知识。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5. 写作练习(1)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写一篇短文。

(2)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供写作技巧和素材。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课文结构,把握课文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所表达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课文主题。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作者童年的发现。

(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总结自己的童年时光,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学习生字词的能力。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想象和创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培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

(3)懂得珍惜友情,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配套练习题。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童年的认识和回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独立思考,总结课文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5.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