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最新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华美实验学校最新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蛋白质、水、糖类、脂质;元素O、C、H、NB.水、蛋白质、脂质、糖类;元素H、O、C、NC.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元素C、O、H、N。
D. 蛋白质、糖类、脂质、水;元素O、C、N、H2.右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3. 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产生情况的实验示意图。
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稳定,甲、乙两组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列几种实验结果, 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甲、乙装置水滴都左移B.甲装置水滴右移,乙装置水滴左移C.甲装置水滴不动,乙装置水滴左移D.甲、乙装置水滴都右移4.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A.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 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5.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B.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C.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6.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 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3 / 64B.5/64 C.15/ 64 D.12 /64二.双项选择题:2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凋亡、癌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细胞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增强C.人体内的细胞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25。
2015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获奖通知及复赛通知(揭阳市)
揭市教研[2015]22号关于公布揭阳市参加广东省2015年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获奖结果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教卫)局教研室、市直中学:
按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揭阳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我市部分高中生参加2015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在各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喜人成绩。
现将获奖结果通知如下(具体名单见附件1),请各有关单位做好宣传表彰工作。
接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通知,我市有20名高二级学生可参加5月10日(星期日)上午十点在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举行的201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广东省赛区),参赛学生名单见附件2,请各有关学校按要求于5月3日前在网上报名,领队老师要提前联系食宿。
各校要抓紧做好辅导工作。
附件1:揭阳市参加201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广东省赛区)学生名单
附件2:举办201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广东省赛区)的通知
揭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2015年4月28日
附件1:
揭阳市参加2015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获奖名单一等奖(20名)
二等奖(39名)
三等奖(75名)
优秀辅导老师:揭阳一中洪敏霞、普宁二中张炎新、华美实验学校白积江、惠来一中赖木水、惠来二中徐晶
附件2:揭阳市参加201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广东省赛区)名单。
2015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获奖通知及复赛通知(揭阳市)
揭市教研[2015]22号关于公布揭阳市参加广东省2015年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获奖结果的通知各县(市、区)教育(教卫)局教研室、市直中学:按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揭阳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我市部分高中生参加2015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在各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喜人成绩。
现将获奖结果通知如下(具体名单见附件1),请各有关单位做好宣传表彰工作。
接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通知,我市有20名高二级学生可参加5月10日(星期日)上午十点在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举行的201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广东省赛区),参赛学生名单见附件2,请各有关学校按要求于5月3日前在网上报名,领队老师要提前联系食宿。
各校要抓紧做好辅导工作。
附件1:揭阳市参加201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广东省赛区)学生名单附件2:举办201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广东省赛区)的通知揭阳市教育局教研室2015年4月28日附件1:揭阳市参加2015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获奖名单一等奖(20名)序号姓名学校成绩指导老师1 方鸿宇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117白积江2 杨梓航揭阳第一中学111洪敏霞3 杨栩翔揭阳第一中学111何泽佳4 吕东辉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108朱志章5 林炳森惠来县第一中学107赖木水6 罗贤花普宁市第二中学106张炎新7 林艺谋揭阳第一中学104袁继峰8 林文婷揭阳第一中学104张钊丽9 黄蔓琪揭阳第一中学103张钊丽10 王巧儿揭阳第一中学102陈涌程11 余锦军普宁市第二中学102张炎新12 陈鸿伟普宁市第二中学102张炎新13 吴涵揭阳第一中学101袁继峰14 杨恩琦揭阳第一中学101袁继峰15 黄奕桐揭阳第一中学101何泽佳16 蓝建涛普宁市第二中学101张炎新17 陈新凯惠来县第二中学101徐晶18 张思婕普宁市第二中学99张炎新19 蔡曼斯揭阳第一中学99陈涌程20 陈泽明普宁市第二中学99张炎新二等奖(39名)序号姓名学校成绩指导老师21 黄潮彬揭阳第二中学98杨妍22 沈彤珣揭阳第一中学98陈涌程23 吴佳宜揭阳第一中学98袁继峰24 林茂濠揭阳华侨高级中学98王海滨25 赖惠君普宁市第二中学97张炎新26 林树奎揭阳第一中学97洪敏霞27 陈景焕揭阳第一中学97洪敏霞28 钟玮源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97朱志章29 翁金正惠来县第一中学97林俊彦30 林炜帆惠来县第一中学96赖木水31 杨晓铃勤建学校95刘文亮32 赖泽茵勤建学校95刘文亮序号姓名学校成绩指导老师33 吴芳勤建学校95刘文亮34 黄铎镇揭阳华侨高级中学95王海滨35 林璇普宁市第二中学95张炎新36 陈婉蓉普宁市第二中学95张炎新37 连木明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94朱志章38 黄钦胜勤建学校94刘文亮39 刘明怡揭西县河婆中学94刘再丹40 姚琳琳揭阳第一中学94张钊丽41 郑徐涛普宁市第二中学93陈由田42 陈珍贤惠来慈云实验中学93黄泽颖43 陈岱瑜揭阳第一中学93何泽佳44 温琪琪揭阳华侨高级中学93郑跃萍45 杨彩妮揭阳第一中学93陈涌程46 许树洁普宁市第二中学93张炎新47 谢伟丽揭阳第一中学93吴晓区48 姚银恋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92杨秋婷49 王泰霞普宁市第二中学92张炎新50 陈邦栋揭阳第一中学92吴晓区51 蓝楚玲普宁市第二中学92张炎新52 肖邦扬揭阳第一中学92何泽佳53 陈梓雄揭阳第三中学92罗捷54 林依岚揭阳第一中学92洪敏霞55 林楷展揭阳第一中学92袁继峰56 温宇钦勤建学校92刘文亮57 郭少慧惠来县第一中学92林俊彦58 谢创宇揭阳第一中学92张钊丽59 林晓彬普宁市第二中学91张炎新三等奖(75名)序号姓名学校成绩指导老师60 曾福明揭西县河婆中学90刘再丹61 林晓泳揭阳第一中学90吴晓区62 方浩颖勤建学校90刘文亮63 杨子霖勤建学校90刘文亮64 林洋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90白积江65 郭碧霞普宁市第二中学90陈由田66 陈燕贤普宁市第二中学90张炎新67 翁汉桩惠来县第一中学90钟泽亮68 林妍揭阳第一中学90吴晓区序号姓名学校成绩指导老师69 郑泽君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89白积江70 王镇林普宁市第二中学89张炎新71 林洁漫普宁市第二中学89张炎新72 胡文华揭阳第一中学89洪敏霞73 周海燕普宁市第二中学89张炎新74 翁崇蓉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88朱志章75 李森杰揭西县河婆中学88李丹红76 郑锐华普宁市第二中学88张炎新77 杨泽童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88白积江78 黄凯琳普宁市第二中学88张炎新79 徐博锐勤建学校88刘文亮80 郭奕揭阳第一中学88洪敏霞81 廖志勇揭阳第一中学88洪敏霞82 罗益胜普宁市第二中学87张炎新83 吴智明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87陈秀敏84 陈文庆勤建学校87刘文亮85 张涌斌普宁市第二中学87张炎新86 黄东青揭阳第一中学87吴晓区87 林玉娜普宁市第二中学86张炎新88 黄泽锦揭阳第一中学86吴晓区89 张旭凌揭西县河婆中学86邓凌云90 林凌航勤建学校85刘文亮91 黄泽欢普宁市第二中学85张炎新92 叶金锐普宁市第二中学85王文慧93 方金潮普宁市第一中学85方冰银94 马文新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85陈秀敏95 苏佳伟揭东第二中学85陈浩青96 刘钰盈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84白积江97 赖春心普宁市第二中学84张炎新98 陈金城普宁市第二中学84张炎新99 陈文佳勤建学校84刘文亮100 李焕彬普宁新世界中英文学校84陈华云101 陈淼欢揭阳华侨高级中学83郑晓玲102 胡佳玲惠来县第二中学83徐晶103 方晓娜勤建学校83刘文亮104 林淑佳揭阳第一中学83袁继峰105 黄鹤阳揭阳华侨高级中学83张小英106 林桂潜惠来县第二中学83徐晶107 彭晓棠揭阳第一中学82何泽佳序号姓名学校成绩指导老师108 林冰旋普宁市第二中学82张炎新109 黄柏阳揭阳华侨高级中学82王海滨110 张浩铭普宁市华侨中学82邓洁芳111 洪士皓普宁新世界中英文学校82陈华云112 吴锋琦普宁市第二中学81张炎新113 陈贵生惠来县第二中学81徐晶114 陈浩城揭阳第二中学81杨妍115 林鑫盛勤建学校81刘文亮116 杨钊烁揭阳第二中学81杨妍117 杨越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80朱志章118 卢伟松惠来县第一中学80钟泽亮119 张燕堞揭阳华侨高级中学80郑跃萍120 吴润丰揭阳第一中学80吴晓区121 陈燕敏揭阳第二中学80杨妍122 陈锐彬揭阳第二中学80杨妍123 詹凯绚普宁市华侨中学80陈泽华124 黄育婷勤建学校80刘文亮125 甘镇嘉普宁市第二中学80张炎新126 谢创生揭阳市东山中学80方冬如127 曾伟俊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80陈秀敏128 田菊芳普宁市第二中学80张炎新129 郑泽华惠来慈云实验中学80黄泽颖130 蔡元俊惠来慈云实验中学79黄泽颖131 陈家亮普宁市第二中学79张炎新132 黄向信普宁市第二中学79陈由田133 张向荣普宁新世界中英文学校79严磊134 周梓红揭阳第一中学79张钊丽优秀辅导老师:揭阳一中洪敏霞、普宁二中张炎新、华美实验学校白积江、惠来一中赖木水、惠来二中徐晶附件2:揭阳市参加201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广东省赛区)名单序号学校姓名成绩指导老师1 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方鸿宇117 白积江2 揭阳第一中学杨梓航111 洪敏霞3 揭阳第一中学杨栩翔111 何泽佳4 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吕东辉108 朱志章5 惠来县第一中学林炳森107 赖木水6 普宁市第二中学罗贤花106 张炎新7 揭阳第一中学林艺谋104 袁继峰8 揭阳第一中学林文婷104 张钊丽9 揭阳第一中学黄蔓琪103 张钊丽10 揭阳第一中学王巧儿102 陈涌程11 普宁市第二中学余锦军102 张炎新12 普宁市第二中学陈鸿伟102 张炎新13 揭阳第一中学吴涵101 袁继峰14 揭阳第一中学杨恩琦101 袁继峰15 揭阳第一中学黄奕桐101 何泽佳16 普宁市第二中学蓝建涛101 张炎新17 惠来县第二中学陈新凯101 徐晶18 普宁市第二中学张思婕99 张炎新19 揭阳第一中学蔡曼斯99 陈涌程20 普宁市第二中学陈泽明99 张炎新。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1.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偶然因素(如火灾、龙卷风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生态学家对某林窗的生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艾蒿(株/平方米)
(1)研究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子房发育成果实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形成。
(2)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实验如下: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将等量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并加入等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______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过去几十年,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近年来,当地积极响应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使部分灌木丛得以恢复。上述内容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______进行。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教学质检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教学质检考试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寒冷的冬天,同学们早晨走出家门,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减少机体能量需求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D.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2.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刚刚完成着丝点分裂后,则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C.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D.细胞中至少有两个染色体组3.下列对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 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B. 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C.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D. 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5.秃顶的基因(用A或a表示),位于常染色体上;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用B或b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
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II3和II4所生子女是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B. 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D. 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46.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培养数代后,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再将其转移到含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10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所占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A.2.5hB.4hC.2hD.1h第II卷(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小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鹰和高山松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A.能量交流B.相互竞争C.相同进化D.相互选择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3.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外,下列事实都支持这一观点()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一人屏息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4.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5.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A.5层B.3层C.6层D.4层6.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4分)7.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TRH是.(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这种调节属于调节.(4)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8.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材料:略.(2)方法步骤: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浓度为0.5%、0.7%、0,.9%、1.1%、1.3%的,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试管盐水红细胞形态1 0.5%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2 0.7% ②3 0.9% ③4 1.1% ④体积缩小5 1.3% ⑤积缩小、皱缩相应的结论:.(4)讨论: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么?.9.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其来源包括、和.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的基因频率为.10.如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图乙是图甲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融合,通过A细胞的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11.半乳糖血症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图一表示半乳糖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图二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回答问题:(1)导致半乳糖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编码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使该酶合成受阻,导致积累,毒害细胞.(2)半乳糖血症患者喝牛奶会导致病症加重,原因是.(3)根据图二可判断,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是,11号基因型是(半乳糖血症和血友病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1号和12号这对新婚夫妇生育的孩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鹰和高山松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A.能量交流B.相互竞争C.相同进化D.相互选择【考点】种间关系.【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解答】解:鹰和高山松鸡速度都变快说明鹰和高山松鸡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解答】解:A、新物种的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A正确;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C、细菌的抗药性是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就已经产生,青霉素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C错误;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要求考生识记共同进化的概念;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外,下列事实都支持这一观点()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一人屏息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解答】解: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A正确;B、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引起的,B正确;C、一人屏息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C错误;D、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內液和淋巴.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解答】解:A、肝糖原在肝细胞内合成,既发生在③中,A正确;B、体液①为血浆,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B正确;C、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为组织液,C错误;D、正常情况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液的组成以及内环境的组成,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5.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A.5层B.3层C.6层D.4层【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必修三中涉及:养料(如葡萄糖)转移途经为消化(外环境)→吸收(内环境)→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通过膜的层数:进上皮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组织细胞(1)=7层,而本题是从血液循环系统开始,则为3层膜.【解答】解: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运输途经是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再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则葡萄糖需要经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1层组织细胞膜,膜层数共3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途经,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审题需要注意葡萄糖并没有进入线粒体.6.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分析】图1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图2中E是突触前膜,C是神经递质,D 是受体,F是突触后膜;脂类物质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解答】解:A、多糖分布在膜的外侧,故Ⅰ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B、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膜中的磷脂分子有关,B错误;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C错误;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即外正内负→外负内正,D正确.本题选:D.【点评】判断膜的内侧与外侧可跟据糖的分布,跟据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判断突触的结构.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4分)7.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TRH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减少,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4)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协同作用.【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可知,体温相对恒定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通过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3、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1)根据图分析可知,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调节,作用于垂体,促使其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2)寒冷环境中激素A甲状腺激素和B肾上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增加产热量.(3)常温下,血液中A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即TRH和TSH的分泌量将减少,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4)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血糖相对平衡.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促进血糖含量升高.故答案为:(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上升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3)减少负反馈(4)肾上腺素协同作用【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8.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材料:略.(2)方法步骤: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浓度为0.5%、0.7%、0,.9%、1.1%、1.3%的NaCl溶液,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试管盐水红细胞形态1 0.5%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2 0.7% ②体积变大3 0.9% ③维持正常形态4 1.1% ④体积缩小5 1.3% ⑤积缩小、皱缩相应的结论: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4)讨论: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偏高.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分组更精细.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么?会影响,生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专题】实验基本操作;探究结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分析】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实验原理是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变量是红细胞的形态,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解答】解:(2)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变量是红细胞的形态,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如下: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浓度为0.5%、0.7%、0,.9%、1.1%、1.3%的NaCL溶液,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红细胞的形态.(3)实验结果预期及结论:试管1:红细胞体积变大或涨破;试管2:细胞体积变大,试管3:红细胞维持正常形态;试管4:红细胞体积缩小;试管5:红细胞红细胞皱缩.结论: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4)讨论: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由于表观浓度比真实浓度高,因此他的探究结果会偏高.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将NaCL溶液的浓度梯度更小,分组更精细.③过多注射生理盐水,使血浆中钠离子、氯离子浓度增大,破坏内环境稳态,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故答案为:(2)①NaCl溶液④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3)②体积变大③维持正常形态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4)①偏高②分组更精细③会影响,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维持渗透压的功能,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9.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其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2×106.(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的基因频率为65%.【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专题】正推法;生物的进化.【分析】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较基因频率.【解答】解:(1)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2)该种群的种群数量是107个个体,每个果蝇的基因是104对,如果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107×104×2×10﹣5=2×106.(3)由题意知,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则A的基因频率是(35×2+60)×(100×2)×100%=65%.故答案为:(1)基因库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方向(2)2×106(3)65%【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解答实际问题.10.如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图乙是图甲中d(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出前膜释放,作用于突出后膜.(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神经中枢.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a、c、d、e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3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A细胞的胞吐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
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36分)1.浆细胞的代谢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酶和底物的特异性结合 B.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C.ATP和ADP的转化D.染色体DNA的复制2.从水体中取得一定水样,首先测定其初始溶氧.然后将水样灌入两个相同的瓶子中,一个白瓶完全透光,另一个黑瓶完全不透光,然后放回原来水层.24小时后取出,分别测量白瓶和黑瓶中的溶氧量,从而可以计算水体生物的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和呼吸量.某次实验中意外损坏了黑瓶,那么无法获得的数据是()①总光合量②净光合量③呼吸量④黑瓶盛水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③④3.下列对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更易于观察C.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用丙酮代替无水乙醇作有机溶剂提取色素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4.关于下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均在DNA中储存遗传信息B.abcd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C.bd均可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D.bcd均有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5.下列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作用于甲的S期或丙的A→B段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b+c段C.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D.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M或b、d或A→B段6.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化学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 TP、脱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②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均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间相互识别有关;③酶、激素、ATP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④蛋白质遇高温变性时,其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数不变;⑤叶肉细胞内的[H]都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用于暗反应.A.②③B.①④C.③⑤D.①②二、非选择题(生物部分共54分)7.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CO2的吸收量为指标在不同CO2浓度环境条件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CO2浓度(μL•L﹣1)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0.50 1.00 2.50 3。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二理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华美实验学校2014—2015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题理科综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u-64 Zn-65 S-3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
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4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该杂草地与农田相比抵抗力稳定性降低2. 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切断d后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兴奋在结构b和结构d处的传递速度相同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双向的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下列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B.若某人摄入了较多的碱性食品后会使血浆的pH明显上升C.只要是病毒侵染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全部属于细胞免疫D.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是以极性运输方式进行的B.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C.生产啤酒时,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大麦,可以降低成本D.植物激素并非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5、由绿色植物、兔、鼠、鹰等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关于该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B.初级消费者是鼠和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鹰和蛇只是捕食关系C.若食物网中蛇的数量下降,有可能是鼠的数量下降或鹰的数量上升所致D.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鹰的积累量最大6.以下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B.激素是一种微量高效的物质,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和催化作用C.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的D.激素不提供能量,但组成细胞【答案】A【解析】解:A、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B、激素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无催化作用,B错误;C、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无法获得胰岛素,因胰岛素为蛋白质,可被胰蛋白酶水解,C错误;D、激素具有调节作用,既不提供能量,也不组成细胞,D错误.故选:A.激素调节的特点有:(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列表比较,明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并且识记各自的调节特点.2.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答案】B【解析】解:A、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的耗能过程,因此a中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①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B错误;C、②是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神经递质,C正确;D、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部位的外面分布着负电荷,D正确.故选:B.本题是对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及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a是突触小体,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动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突触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运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答案】D【解析】解:A、图中信号分子通过体液运输,所以该图只表示体液调节的过程,A错误;B、细胞1的分泌物可能是激素,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是固醇等有机物,B错误;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相应细胞,并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或肌糖原,加速血糖分解,因此细胞2可以是肝细胞、肌细胞、组织细胞等,C错误;D、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但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因此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D正确.故选:D.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激素产生后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不同的激素都有自己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但范围有大有小,如甲状腺激素几乎对所有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4.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A、题中提到,这片森林不受外力干扰,因此这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不断升高最后达到稳定,A错误;B、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在增多的过程中净光合产量不断增加,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时,净光合产量也达到稳定,B正确;C、在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不断增加然后稳定,C错误;D、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不断下降,D错误.故选:B.一块弃耕的农田,最后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属于次生演替,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即物种丰富度增加;当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等各项性质将达到基本稳定.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会越来越多,最终达到稳定.5.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答案】D【解析】解:A、灰喜鹊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B、蚜虫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调查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B正确;C、调查蒲公英等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C正确;D、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一般不适宜采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故选:D.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6.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A. B. C. D.【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暗箱不转,内部花盆水平匀速旋转,即花盆内的幼苗所受的光照就不是单侧光而是均匀光照,无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分布均匀,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均衡,两侧的生长素的促进作用相同,所以两侧生长速度相同,即直立生长.故选:B.根据题意,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因此固定光源对幼苗来说就不是单侧光而是均匀光照.本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点、析图解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题干所列的条件.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7.如图是某一资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增长曲线图,请回答:(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 .(3)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是在迁入______ 年后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后______ 年开始的.(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动物中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以上?______ .【答案】d;b;2;6;b【解析】解:(1)据图分析,种群数量最大的是d点,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b点,即值.(3)种群增长速度在迁入2年后开始由缓慢逐渐加快;迁入后6年环境阻力明显增大.(4)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b点,使动物中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处,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故答案为:(1)d(2)b(3)26(4)b1、此图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图中b点为,当种群增长率最大,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群增长率为0.2、S型曲线: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也会增加,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本题考查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K 值和值.8.如图为人体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⑥过程表示______ ,再引起③与④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和内脏______ ,产热量增加.(2)③的分泌受② ______ 的控制,④的分泌受______ 控制.(3)⑤是由______ 分泌的,生理作用是______ .【答案】皮肤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入下丘脑;代谢活动增强;促甲状腺激素;神经;下丘脑;促进水的重吸收【解析】解:(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皮肤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入下丘脑,即⑥过程,同时会引起③甲状腺激素和④肾上腺素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和内脏代谢活动增,增加产热量.(2)③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控制.由图可知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控制.(3)⑤为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故答案为:(1)皮肤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入下丘脑代谢活动增强(2)促甲状腺激素神经(3)下丘脑促进水的重吸收据图分析,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是肾上腺素,⑤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9.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 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图中的③指的是______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______ ,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 ,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 .(填下列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4)若⑦表示某物质,则是______ ,主要分布于______ ,能与______ 特异性结合并由______ 最终将抗原消灭掉.(5)病毒进入体内先由______ 免疫发挥作用,若进入宿主细胞,则由______ 免疫消灭掉.(6)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原因是______ .【答案】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淋巴因子;A;E;BCDF;抗体;血清(或血浆);抗原;吞噬细胞;体液;细胞;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解析】解:(1)分析题图可知,虚线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因此属于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一次接受同一种抗原时引起的免疫应答.(2)分析题图可知,某物质是由T细胞产生的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的物质,为淋巴因子.(3)分析题图可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细胞是吞噬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不具有识别作用;吞噬细胞具有识别作用,但是其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T细胞、B 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4)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抗体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5)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先通过体液免疫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6)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原因是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故答案为:(1)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2)淋巴因子(3)A E BCDF(4)抗体血清(或血浆)抗原吞噬细胞(5)体液细胞(6)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据图分析:①表示吞噬细胞吞噬抗原,②表示吞噬细胞呈递抗原,③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④表示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⑤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⑥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⑦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⑧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⑨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表示体液免疫;图中①②⑧⑨(10)表示细胞免疫;图中虚线表示二次免疫.本题结合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解,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0.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b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据图回答:(1)图示的结构涉及______ 个神经元,含有______ 个突触.(2)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由此判断A、B释放递质的性质依次是______ 、______ .(3)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______ 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反应.“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4)如图,已知ab=bd,则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______ 次,如刺激c点,则偏转______ 次.【答案】3;2;抑制性;兴奋性;高尔基体;糖蛋白;2;1【解析】解:(1)由图要知,图中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2)B受刺激,C会兴奋,所以B释放的递质是兴奋性递质;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所以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3)神经递质属于细胞分泌物,合成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膜外结构称为糖被.(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进行单向传递,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快于在突触中传导的速度,所以刺激b点,兴奋先传导a点,再传导到d点,电流计发生2次偏转.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c点时,兴奋可以传导d点,不能传导b点,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只能偏转一次.故答案为:(1)32(2)抑制性兴奋性(3)高尔基体糖蛋白(4)21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显示了3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在A、B神经元之间,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在B、C神经元之间,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三个神经元之间形成了2个突触.神经递质由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11.某校生物教师准备带领几个研究小组开展一次野外调查,经事先考察,教师制订了一个初步方案,如下:活动目的:调查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或种群数量).调查地段:学校附近的一片山坡荒地.调查对象(任选一):车前草、东亚飞蝗.调查方法(任选一):①样方调查法:在该坡地上,划定若干个长、宽各为1m的样方,统计出每个样方中被调查物种的个体数目.②标志重捕法:在规定地段上,捕获被调查物种的部分个体,进行标志后放回原来环境,一段时间后,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个体中标志个体所占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假如你是其中一个研究小组的组长,请你完成本小组的活动方案.(1)调查对象:______ .(2)调查方法:______ .(3)除教师计划中提到的以外,要使调查结果尽量准确,调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______ .(至少答出2点)(4)种群密度(或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是______ .【答案】车前草;样方调查法;样方数量应足够多;样方要随机选取、样方在被调查地段中应分布均匀;取所有样方中被调查物种个体数量的平均值,即是种群密度【解析】解:(1)调查对象为:车前草.(2)对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3)调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样方的选取,要注意:样方数量应足够多;样方要随机选取;样方在被调查地段中应分布均匀.(4)取所有样方中被调查物种个体数量的平均值,即是种群密度.故答案为:(1)车前草(2)样方调查法(3)样方的选取:样方数量应足够多;样方要随机选取;样方在被调查地段中应分布均匀(4)取所有样方中被调查物种个体数量的平均值,即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主要适用于对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调查.样方法的操作中需要做到随机取样,.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样本量足够大,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样方大小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lm×lm,常用各样方的平均值估算种群密度.本题着重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样方法的注意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2.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现有一已演替至灌木阶段的农田,在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数或个体数的变化,则曲线B表示______ ,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______的变化.(2)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过程中,______ 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优势种发生变化;如果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______ (填“加快”或“基本不变”);但是,______ 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植物个体数的变化;有机物量(或生物量);草本植物;基本不变;人类活动【解析】解:(1)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数或个体数的变化,植物个体数的变化处于动态平衡,即曲线B表示;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所含能量多,是因为灌木群落比草本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具有更强的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或阳光)的能力,因此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有机物量的变化.(2)图中发生的群落演替是从草本植物开始的,属于次生演替,草本阶段抵抗力比较弱,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如果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基本不变;但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答案为:(1)植物个体数的变化有机物量(或生物量)(2)草本植物基本不变人类活动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3月20日龙卷风携带冰雹袭击了广东东莞,造成8死2伤,为掌握龙卷风和冰雹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A.模拟实验 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3.判断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细胞还是气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较大而气泡较小B.气泡边缘较宽且较黑C.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细胞则不会变化D.细胞能被染上色,结构清晰;气泡不能被染色,也看不到任何结构4.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5.某同学用低倍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的是()A.视野内的细胞变少了,变大了B.视野变亮了C.物像变模糊了D.物像不在视野正中央6.下列有关生物图形的画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用2H铅笔画图B.图中较暗处,用铅笔点上均匀的细点C.可以用圆珠笔画图D.图形的名称写在图形上方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B.所有细胞都具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所有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的最小结构层次8.在大蒜收获的季节,有些家庭爱腌制一种食品﹣﹣“糖醋蒜”,吃起来酸甜爽口,下列有关“糖醋蒜”腌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和醋没有进入大蒜细胞内B.大蒜细胞能控制糖醋物质的进出C.大蒜细胞已死,细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物质进出的能力D.糖和醋都是细胞需要的物质,所以都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9.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意外发现了一种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生物,原来这是再生能力较强的喇叭虫.若将它切成如图中①、②、③三部分,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A.①B.②C.③D.①②③10.进食后,帮你共同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结构是()A.消化细胞 B.营养细胞 C.胃D.消化系统11.依据图①~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生物①②的结构层次都是器官B.图示生物②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C.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DNAD.图示生物①②③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12.下列关于组织的产生、分布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植物体内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都是输导组织B.分布于动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C.人体内自身能够产生运动的器官,如胃、肠等一定含肌肉组织D.动植物体都有四种组织,它们都是通过受精卵分裂分化来的13.据图找出关于生物体结构和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④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B.(3)属于植物的营养组织C.储存在(2)中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③的作用D.从结构层次上看,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为(1)→(3)→(2)14.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正确的捧列顺序是()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到小木板上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③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人水中.A.⑤④③②①B.①⑤④③②C.①③②④⑤D.①③②⑤④15.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以下对叶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叶片阔而扁平,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B.叶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C.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D.海绵组织叶肉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栅栏组织叶肉细胞中的多16.分配给你一个科研项目,测定一种水生植物(金鱼藻)的光合作用速率是否受二氧化碳的影响,该植物在有二氧化碳的瓶中生长,释放出气泡.这个研究项目的对照组应是()A.将同一装置放在暗处B.没有加入二氧化碳的气泡产生情况C.水温升高时气泡的产生情况D.用一个较小的玻璃瓶17.我们平时吃的葱、蒜苗,其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呈白色,这是因为()A.只有地上部分具有叶绿体B.地上部分可获得充足的氧C.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够合成D.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够合成18.在完全密闭的玻璃瓶中,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的一种实验装置是()A.植物、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B.光照、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C.植物、光照和土壤中适量的水D.植物、动物和光照19.夏天,将甲、乙两盆大小和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植物,白天置于相同的光照条件下,夜晚将甲置于相对温暖的环境中,乙置于相对凉爽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发现,两者的生长状况一般为()A.甲好于乙 B.乙好于甲 C.没有区别 D.无法判断20.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D.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21.如图所示装置先放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铝箔纸将甲叶片全部包裹,乙叶片不包裹.在连续照光数天后,摘下甲、乙叶片通过去除叶绿素和漂洗后,再滴加碘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包铝箔纸的目的是为防止水分散失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蓝色,乙叶片呈黄白色D.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需要照光后才能由叶片合成2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燃烧的蜡烛伸入盛有萌发种子的广口瓶中会迅速熄灭,原因是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B.在光下检测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不明显,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吸收了二氧化碳C.田间松土、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作用D.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3.如图所示,甲、乙两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运用加水排气法,将瓶中气体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结果只有甲瓶中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受到调控的变量是种子的生命力B.该实验中乙瓶起对照作用C.该实验的结论是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会产生二氧化碳D.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4.下列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B.二氧化碳+有机物(贮存能量)→水+氧气+能量C.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能量D.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5.将刚收获的小麦、玉米晒干后再入仓库存放,目的是()A.促进呼吸作用,保证种子旺盛的生命力B.促进光合作用,延长种子寿命C.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D.保证种皮干燥坚硬,防止虫类咬损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26.资料分析: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曾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食含有微量黄樟素的事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上癌证.(1)上文①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答:.(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可能是.(3)步骤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27.如图是某校学生制作并观察某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图片,图一是操作步骤,图二是根据观察绘制的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图一中b图表示的操作过程是,c图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2)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二中[]准焦螺旋.若显微镜目镜为10×,物象放大了400倍,则物镜的放大倍数为倍.(3)口腔上皮属于组织,是细胞分裂和的结果.植物体与人体相比没有的结构层次是.28.某同学对细胞进行了探究.如图是他在显微镜下先后看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图象.请据图回答问题(1)为实现从A到B的图象转变,该同学进行了怎样的操作(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他闻到了一股辛辣的气味,这些物质存在于细胞中的[].(3)细胞能够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是因为[]中含有遗传信息.细胞中的许多微小结构(如线粒体等)能量存在于[]中.(4)观察完整的植物细胞,该同学又制作了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图B相比较,他将观察不到哪些结构?(填结构名称)29.我们可以利用如图A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1)当图A甲处气体中的CO2(二氧化碳)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当图A没有光照(黑暗)时,测得甲处的CO2浓度会高于乙处,原因是图A中的植物及土壤微生物.(3)当将图A内的光照由暗逐渐调亮时,测得甲处的CO2含量逐渐下降;该过程中,光照强度与甲处气体中CO2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由此可以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根据这一现象,在大棚种植时,人们可以适当增加大棚内的达到增产目的.(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图C所示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是,有人在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同样会使空气变污浊.你认为根据上述实验和学过的知识,应得出的科学推断是:植物必须在条件下,且产生的氧(选填“多于”、“少于”或“等于”)吸收的氧、产生的二氧化碳(选填“多于”、“少于”或“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3月20日龙卷风携带冰雹袭击了广东东莞,造成8死2伤,为掌握龙卷风和冰雹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A.模拟实验 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分析】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模拟实验属于实验法,结合题意解答.【解答】解: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为掌握旱暴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应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模拟实验: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调查法的方法步骤.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选:B【点评】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3.判断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细胞还是气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较大而气泡较小B.气泡边缘较宽且较黑C.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细胞则不会变化D.细胞能被染上色,结构清晰;气泡不能被染色,也看不到任何结构【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在显微镜下对细胞和气泡的分辨能力,气泡是由于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解答】解:我们在制作玻片标本时,有时会留下气泡.只有了解气泡的特点,才能将细胞与气泡加以区分.气泡在视野中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有黑而粗的边缘.用镊子或是解剖针按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移动;而植物细胞不会变形,也不会移动.细胞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形状,如果用碘液染过色,细胞内被染上了色,结构清晰;而气泡中看不到结构.但不能从大小上进行区分.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做实验时,细心观察、善于总结.4.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可以简化记忆:“取、放、对、观”,观察时先下后上.【解答】解:图③没有放玻片标本,眼视目镜,因此是对光.该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在同一直线上.图①是放置玻片标本;进行图②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图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五步.一、取镜与安放: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二、对光,即图中的③: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三、观察: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即图中的①.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即图中的②.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即图中的④.四、整理,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故选:C.【点评】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5.某同学用低倍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的是()A.视野内的细胞变少了,变大了B.视野变亮了C.物像变模糊了D.物像不在视野正中央【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特点,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与安放显微镜、对光、安放玻片、观察标本、整理与存放显微镜.【解答】解:A、当用低倍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清晰物像,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时,这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增大,故A会出现.B、当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光线进去的少,光线会变暗.故B不会出现.C、由于物像变大了,所以可能物像变得模糊了,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类获得更加清晰的物像,故C会出现.D、由于细胞的体积增大,故细胞的数目会减少,故物像可能不在视野的中央了,故D会出现.故选:B【点评】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6.下列有关生物图形的画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用2H铅笔画图B.图中较暗处,用铅笔点上均匀的细点C.可以用圆珠笔画图D.图形的名称写在图形上方【考点】画细胞结构图及注意事项.【分析】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有:(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绘生物细胞图时,图中暗的地方要用削尖的3H的铅笔在暗的地方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选项A、C、D,用的笔以及画法均不符合要求,只有选项B符合生物图的画法的要求.故选:B.【点评】在绘图中有些同学经常会把细胞核用铅笔涂黑来表示,其实这不符合生物绘图要求,应该点细点来表示;另外请注意不要漏掉图的名称.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B.所有细胞都具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所有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的最小结构层次【考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物的特征.【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的相关知识.【解答】解:A、、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符合题意.B、多数细胞有细胞核,少数细胞没有细胞核,如成熟的红细胞就没有细胞核,不符合题意.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植物根内的细胞、表皮细胞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D、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细胞是动物、植物最小的结构层次,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8.在大蒜收获的季节,有些家庭爱腌制一种食品﹣﹣“糖醋蒜”,吃起来酸甜爽口,下列有关“糖醋蒜”腌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和醋没有进入大蒜细胞内B.大蒜细胞能控制糖醋物质的进出C.大蒜细胞已死,细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物质进出的能力D.糖和醋都是细胞需要的物质,所以都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考点】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据此解答.【解答】解: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细胞质中有细胞器,如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其中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质中液泡的细胞液里;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糖醋蒜头有酸甜味,说明细胞已死,细胞膜失去控制能力.故选:C【点评】掌握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9.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意外发现了一种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生物,原来这是再生能力较强的喇叭虫.若将它切成如图中①、②、③三部分,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A.①B.②C.③D.①②③【考点】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分析】生物细胞的细胞核是控制生物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的控制中心,对于再生能力较强的喇叭虫来说,再生能力应位于细胞核.【解答】解:A、C:两选项所包括的部分无细胞核,不具有再生能力,故不选.B、该项包含了喇叭虫的细胞核,而细胞核是控制生物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的控制中心,具有再生能力.D、选项包含了整个细胞的全部,而不是具体到喇叭虫的哪一部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细胞核功能,让学生明确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10.进食后,帮你共同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结构是()A.消化细胞 B.营养细胞 C.胃D.消化系统【考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分析】此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据此回答.【解答】解: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淀粉初步消化在口腔,然后进入小肠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初步消化在胃,然后进入小肠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胆汁的乳化下,在小肠里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小肠里有多种消化液,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故选:D【点评】消化道各器官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是考查的重点.11.依据图①~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生物①②的结构层次都是器官B.图示生物②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C.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DNAD.图示生物①②③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考点】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一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图中①是动物、②是植物、③是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解答】解:A、①蝴蝶属于动物,②是植物,结构层次都是生物,A错误;B、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动物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图示生物②是植物因此没有上皮组织,B错误;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核内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因此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DNA,C正确;D、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一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一组织﹣器官﹣植物体;图示生物①是动物、②是植物因此它们的结构层次不同,D错误.故选:C.【点评】这是一道识图分析题,这类题目需要先看清图示,根据生物特点进行答题.12.下列关于组织的产生、分布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植物体内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都是输导组织B.分布于动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C.人体内自身能够产生运动的器官,如胃、肠等一定含肌肉组织D.动植物体都有四种组织,它们都是通过受精卵分裂分化来的【考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分析】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动物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不同组织的分布和功能不同.【解答】解:A、在人体内担负运输营养和氧气等作用的是血液和淋巴,属于结缔组织;在植物体内担负运输营养物质的组织是输导组织.B、分布于动物体表的组织是上皮组织;植物体表的组织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C、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特性,人体内自身能够发生运动的器官一定含有肌肉组织,如胃壁、肠壁有平滑肌.D、动植物的四大组织,都是通过一个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并且各种组织细胞之间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组织的产生、分布和功能.13.据图找出关于生物体结构和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④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B.(3)属于植物的营养组织C.储存在(2)中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③的作用。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美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解析版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消耗ATPB.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不消耗ATP【答案】D【解析】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A正确;神经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因此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正确;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合成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外流,需要消耗ATP,D错误。
2.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C.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的D. 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答案】C【解析】血浆的PH值在7.35到7.45之间,略偏一点碱性,当弱酸乳酸进入血液后,由于有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的PH值基本不变,A错误;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B错误;钠盐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渗透压,所以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的,C正确;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
考点:内环境点评: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是解答本题关键。
3.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 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共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因为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所以④属于细胞内液,A项正确;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故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如果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水流向组织液,所以将导致③组织液增多,B项正确;CO2的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血浆至少需要穿过线粒体的2层膜、1层组织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 层),共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层,故C项错误;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二者隔着一层细胞膜,两者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D项正确。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试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36分)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是所有细胞器都含有磷脂,但所有细胞器均含有蛋白质B.核糖体是所有细胞生物所共有的细胞器,间接体现了蛋白质的重要作用C.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后均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D.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2.如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据图推断错误的是()A.图1、2中的细胞b、d可以是同一种细胞B.图1、3所示的方式不能同时发生在免疫调节中C.图1、2、3所示方式的实现均需要受体参与D.图1、2、3所示方式利于实现细胞间功能的协调3.有关酶与ATP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B.酶和ATP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酶的催化都需要ATP提供能量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ATP与酶的元素组成不可能完全相同4.结合如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的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B.若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并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区分细胞甲和细胞乙是否为原核生物D.根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③,可将甲、乙、丙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类群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分子进入所有真核细胞的方式均相同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C.甘油出入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的数量D.细胞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总是呈正相关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由ATP水解提供能量B.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C.种子从休眠状态进入萌发状态,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D.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二、非选择题(生物部分共39分)7.图1是细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衣藻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有关细胞的资料,回答问题.(1)据图1描述细菌细胞中DNA的分布状况..(2)比较相同干质量的叶肉细胞、皮肤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磷脂数量,比例是8:5:1.为什么细菌细胞的磷脂含量会较少?.(3)图1中4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是.(4)图示细菌和衣藻能运动,与此相适应的结构是.(填序号)(5)与衣藻细胞相比,皮肤细胞不具有的细胞结构是.8.农民在储存玉米种子前,需将刚收获的玉米种子晒干后,才收进粮仓存放.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堆存时玉米会产热导致霉烂.根据科学研究,玉米的产热量与种子消耗的氧气量成正比.播种玉米时,农民又将玉米种子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种子产热速率也越来越快,种子逐渐变“甜”了,几天后,种子开始发芽,这时玉米种子内的含水量达到峰值.请根据以上事实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农民晒种时玉米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当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加热烘烤,直至碳化,此时失去的水分主要是.(2)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玉米种子变甜了,这种甜味物质是,可用试剂进行鉴定,它是由种子中的(物质)水解后生成的.(3)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有密切联系.(4)在种子从浸水萌发到长出第一片真叶这段时间,种子内有机物的变化为,而在这段时间内种子的鲜重却在.9.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葡萄试管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不同CO2浓度,处理试管苗.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1)光合作用中,催化三碳化合物还原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的中.(2)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c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b点,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3)实验结果表明,大棚种植葡萄时,应选用色塑料薄膜搭建顶棚.(4)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葡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提出实验思路如下:分别取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用(试剂)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的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10.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N,n)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某科学家将紫株A用X射线照射,然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732株、绿株2株(绿株B).为研究绿株B出现的原因,她让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 杂交,F1再严格自交得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1)假设一: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如果此假设正确,则图中F1的基因型应为;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为.(2)假设二: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N在内的片段缺失.(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设正确,则图中绿株B能产生种配子,图中F1的表现型为;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3)上述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的遗传遵循规律.(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操作时最好选择图中的植株,在显微镜下对其(有丝、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三、选做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石油危机出现,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乙醇作为代替燃料,生产中玉米和麦草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已知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首先利用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分解,纤维素分解菌多分布在富含的土壤中.(2)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培养基,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的.(3)经过梯度稀释后,要将样品均匀涂布在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染料是,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当利用涂布器涂布平板之后需要对涂布器进行处理.(4)产生葡萄糖后需要用到(微生物)发酵产生酒精,还可以使用检测产物是否为酒精,该试剂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反应,溶液呈灰绿色.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请分析下面一项专利.申请专利号03109739.1 时间2003.04.14名称利用转基因番茄生产胰岛素的方法公开号1458161公开日2003.11.26 申请(专利权)林忠平地址北京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明(设计人)林忠平、倪挺、陈溪、胡鸢雷专利摘要本发明利用转基因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胰岛素.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依据植物偏爱密码子的原则来设计所含的密码子,通过人工合成若干DNA片段,拼接而成,并且在C端加上KDEL的内质网滞留序列.将该基因置于CaMV35S启动子和果实专一性启动子2A12的驱动之下,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在番茄的果实中表达人胰岛素.(1)此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是.将人工合成的DNA片段拼接在一起,所必需的工具酶是.(2)试分析在C端加上KDEL的内质网滞留序列的原因:.(3)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是将目的基因与农杆菌的结合构建;目的基因能否在番茄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存在目的基因可采用技术.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36分)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是所有细胞器都含有磷脂,但所有细胞器均含有蛋白质B.核糖体是所有细胞生物所共有的细胞器,间接体现了蛋白质的重要作用C.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后均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D.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分析】1、细胞膜有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如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中不含有磷脂,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2、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所有细胞生物都能合成蛋白质,间接体现了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3、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有游离的核糖体和分布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一般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一般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解答】解:A、有些细胞器不具有膜结构,因此所不是有细胞都含有磷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A正确;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所有细胞生物都含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体现了蛋白质的重要作用,B正确;C、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以不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C错误;D、RNA包括mRNA、rRNA和tRNA,故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化合物及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2.如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据图推断错误的是()A.图1、2中的细胞b、d可以是同一种细胞B.图1、3所示的方式不能同时发生在免疫调节中C.图1、2、3所示方式的实现均需要受体参与D.图1、2、3所示方式利于实现细胞间功能的协调【考点】细胞膜的功能.【分析】分析图示,图1表示体液调节,图2表示神经调节,图3表示细胞间通过糖蛋白进行信息交流.【解答】解:A、图1表示体液调节,图2表示神经调节,同一个细胞可以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A正确;B、图1表示体液调节,图3表示细胞间通过糖蛋白进行信息交流.图1、3所示的方式可以同时发生在免疫调节中,如抗原呈递就是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如图3;抗体分泌后,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运输到抗原所在部位,可抗原结合,B错误;C、体液调节,靶细胞表面有信息分子的受体,神经调节突触后膜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两细胞直接接触,需要糖蛋白做受体,C正确;D、图1、2、3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利于实现细胞间功能的协调,使多细胞生物体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对于细胞膜信息传递功能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有关酶与ATP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B.酶和ATP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酶的催化都需要ATP提供能量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ATP与酶的元素组成不可能完全相同【考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分析】1、酶是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解答】解:A、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A正确;B、酶和ATP均既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也能在生物体外起作用,B错误;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C错误;D、少数酶为RNA,和ATP均含有C、H、O、N、P元素,故ATP与酶的元素组成可能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特性,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结合如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的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B.若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并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区分细胞甲和细胞乙是否为原核生物D.根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③,可将甲、乙、丙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类群【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乙细胞含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丙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①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产生;③是细胞核.【解答】解:A、结构①为线粒体,甲是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不能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A错误;B、结构②为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如根部细胞,B正确;C、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器和细胞核,能区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C错误;D、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几种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和细胞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分子进入所有真核细胞的方式均相同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C.甘油出入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的数量D.细胞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总是呈正相关【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1、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而其他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2、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3、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4、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解答】解:A、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进入其他某些细胞为主动运输,A错误;B、为维持静息状态下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神经细胞必须时刻进行K+离子的外流,B正确;C、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载体转运,C错误;D、一定范围内,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呈正相关,但由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呼吸作用到达一定强度后,主动运输的数量不再增加,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由ATP水解提供能量B.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C.种子从休眠状态进入萌发状态,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D.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酶促反应的原理;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糖类等有机物中的能量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酶的作用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对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形式存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亦然.【解答】解:A、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由ATP水解提供能量,A正确;B、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B正确;C、种子从休眠状态进入萌发状态,细胞代谢速率加快,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升高,C错误;D、内环境渗透压与溶质微粒数目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高,人体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作用,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和功能,酶的作用机理,渗透压的概念和决定渗透压大小的因素,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综合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二、非选择题(生物部分共39分)7.图1是细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衣藻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有关细胞的资料,回答问题.(1)据图1描述细菌细胞中DNA的分布状况.一部分DNA集中在细胞中,构成拟核,一部分独立于拟核之外,构成质粒.(2)比较相同干质量的叶肉细胞、皮肤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磷脂数量,比例是8:5:1.为什么细菌细胞的磷脂含量会较少?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细菌没有具膜细胞器.(3)图1中4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是目的基因的载体.(4)图示细菌和衣藻能运动,与此相适应的结构是3、5 .(填序号)(5)与衣藻细胞相比,皮肤细胞不具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专题】模式图;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分析】分析题图:图1是细菌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纤毛、2是拟核(只含有DNA)、3是鞭毛、4是质粒(DNA);图2是衣藻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5是鞭毛、6是叶绿体、7是细胞核、8是细胞壁、9是蛋白核.【解答】解:(1)细菌细胞中,一部分DNA集中在细胞中,构成拟核,一部分独立于拟核之外,构成质粒.(2)细菌没有具膜细胞器,而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故细菌细胞的磷脂含量少.(3)质粒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作目的基因的载体.(4)细菌和衣藻的运动与鞭毛有关,即图中结构3和5.(5)衣藻是低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不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故答案为:(1)一部分DNA集中在细胞中,构成拟核,一部分独立于拟核之外,构成质粒(2)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细菌没有具膜细胞器(3)目的基因的载体(4)3、5(5)细胞壁、叶绿体【点评】本题结合细菌和衣藻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各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其次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分布及功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8.农民在储存玉米种子前,需将刚收获的玉米种子晒干后,才收进粮仓存放.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堆存时玉米会产热导致霉烂.根据科学研究,玉米的产热量与种子消耗的氧气量成正比.播种玉米时,农民又将玉米种子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种子产热速率也越来越快,种子逐渐变“甜”了,几天后,种子开始发芽,这时玉米种子内的含水量达到峰值.请根据以上事实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农民晒种时玉米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当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加热烘烤,直至碳化,此时失去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2)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玉米种子变甜了,这种甜味物质是麦芽糖、葡萄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它是由种子中的淀粉(物质)水解后生成的.(3)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有密切联系.(4)在种子从浸水萌发到长出第一片真叶这段时间,种子内有机物的变化为总量逐渐下降、种类增多,而在这段时间内种子的鲜重却在逐渐增加.【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专题】正推法;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分析】(1)结合水参与构建细胞,而自由水则与代谢强度有关.暴晒只能使种子失去自由水,降低其代谢水平;休眠的种子的自由水含量低,代谢水平也偏低.(2)种子浸泡后,贮存在种子中的淀粉经淀粉酶作用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在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解答】解:(1)农民晒种时玉米种子失去的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当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加热烘烤,直至碳化,此时失去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2)玉米种子在浸泡过程中,淀粉吸收水分,水解形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3)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密切联系.(4)在种子从浸水萌发到长出第一片真叶这段时间,种子内有机物的总量不断减少种类不断增加.种子由于吸水而鲜重却在不断增加.故答案为:(自由水结合水(2)麦芽糖、葡萄糖斐林淀粉(3)自由水/结合水的值(4)总量逐渐下降、种类增多逐渐增加【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为: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时,植物的抗逆性增强,细胞代谢速率降低.9.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葡萄试管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不同CO2浓度,处理试管苗.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1)光合作用中,催化三碳化合物还原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的基质中.(2)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光合速率高.c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b点,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c点的CO2浓度高于b点,呼吸速率低.(3)实验结果表明,大棚种植葡萄时,应选用无(或白)色塑料薄膜搭建顶棚.(4)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葡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提出实验思路如下:分别取白光(或自然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用层析液(试剂)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的叶绿素a、b色素带的宽窄(或叶绿素a、b色素带颜色深浅)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白光组最有利于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因为白光是复色光,植物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吸收其他波长的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提高.【解答】解:(1)三碳化合物还原属于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故催化三碳化合物还原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的基质中.(2)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光合速率高,故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c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b点原因是:c点的CO2浓度高于b点,呼吸速率低.(3)分析曲线图可知: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白光组最有利于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大棚种植葡萄时,应选用无(或白)色塑料薄膜搭建顶棚.这样大棚内透入的是白光,光合效率高.(4)要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葡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可以分别取白光(或自然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用层析液分离,通过比较滤纸。
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最新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分)(2021•上海)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B.原核生物的tRNA呈三叶草结构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D.真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解答:解:A、原核生物细胞内既有DNA,也有RNA,其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tRNA都呈三叶草结构,说明tRNA呈三叶草与两种翻译机制的不同无关,B错误;C、真核生物的核基因位于细胞核中,而翻译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核糖体是不能进入细胞核的,只有mRNA合成以后,从细胞核内出来,与核糖体结合才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D、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是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这使得原核生物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而真核生物的mR NA在细胞核形成以后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所以真核生物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分)(2021•徐州一模)关于人类“21三体综合征”“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唇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由突变基因引发的疾病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有该种遗传病C.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区分三种疾病D.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检测是否患病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基因突变的特征;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熟记各种遗传病的实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2.南瓜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开黄花的南瓜和一株开白花的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开黄花的,也有开白花的.让F1自交产生F2,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发生了性状分离B.由③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C.F1中白花的基因型是Aa或AAD.F2中白花的各基因型比为1:13.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B.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D.图乙中细胞含8个DNA分子、8个染色单体4.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E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e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B.C.D.5.人类中的Klinefelfer综合征表现为中间性别,其性染色体为XXY,若患者的性染色体异常为父方引起,则是因为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 )A.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B.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C.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D.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6.如图示某家庭遗传系谱,已知2号不带甲病基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与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B.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C.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D.5号与一乙病基因携带者婚配,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7.下面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1,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____条.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图是__________.(2)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3)在曲线图中,a ~b 段DNA 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在A 、B 、C 三图中,与b ~c 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__________.8.已知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等位基因Y 、y 控制,现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2)从实验____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4)实验二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若黄色子叶戊植株之间随机交配,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占__________.(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9.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 、a )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10.如图1表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2表示该果蝇所产生的一个异常生殖细胞,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X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__________期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 基因在__________期发生分离.(2)若一个精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3)基因B﹣b与W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4)图2所示的是一个异常的精细胞,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是在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请在图3中绘出与该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三、(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1.根据自由组合规律,填下列空格.(注:白色A对黑色a显性,长毛B对短毛b显性)并回答:(1)F1的雄兔能产生__________种配子,这些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2)若F1互交,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种,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3)按理论推算,如获得F2小兔64只,则表现型为黑色长毛有__________只,在这些黑色长毛兔中纯种有__________只.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孟德尔所作假设包括四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解答】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故A错误;B、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故B正确;C、假说内容包括四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故C正确;D、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故D正确.故选:A.【点评】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结论,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难度不大.2.南瓜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开黄花的南瓜和一株开白花的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开黄花的,也有开白花的.让F1自交产生F2,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发生了性状分离B.由③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C.F1中白花的基因型是Aa或AAD.F2中白花的各基因型比为1:1【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遗传系谱图;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图解中过程③判断显隐性,然后判断各个体的基因型,继而进行相关计算.基因的分离定律就是指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如杂合子Aa能够产生A和a两种配子,并且比例为1:1.【解答】解:A、①过程产生的后代与亲代表现型相同,所以没有发生性状分离,A错误;B、过程③中,亲本白花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即后代出现黄花,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黄色是隐性性状,B正确;C、F1中白花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为杂合体,基因型是Aa,C错误;D、F1中白花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的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AA和Aa,比例为1:2,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进行解题,难度不大.3.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B.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D.图乙中细胞含8个DNA分子、8个染色单体【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分析】分析图甲: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乙: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解答】解: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A正确;B、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末期,B错误;C、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甲图中的DE段,C错误;D、图乙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E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e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B.C.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A_bbee的个体能将无色物质转化成黑色素.【解答】解:由题干信息可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图可知,基因型A_bbee的个体能将无色物质转化成黑色素.因此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A_bbee)的概率=.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从而解决问题,难度不大.5.人类中的Klinefelfer综合征表现为中间性别,其性染色体为XXY,若患者的性染色体异常为父方引起,则是因为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 )A.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B.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C.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D.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该患者的性染色体为XXY,说明其多了一条性染色体,可能来自于母亲也可能来自于父亲,若来自于母亲,则产生原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分开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体未能移向两极;若来自父亲,则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Y染色体未分开.【解答】解:该种患者的性染色体为XXY,并且患者的性染色体异常为父方引起,即母方提供X染色体,父方提供XY两条染色体,X和Y属于同源染色体,之所以同时出现在一个精子里,是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6.如图示某家庭遗传系谱,已知2号不带甲病基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与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B.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C.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D.5号与一乙病基因携带者婚配,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图形,1、2正常,且2号不带甲病基因,其儿子3号有甲病,说明甲病是伴X 隐性遗传病;其女儿5号有乙病,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答】解:A、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与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A正确;B、设两对基因分别是Bb、Aa,则1的基因型是AaX B X b、2的基因型是AaX B Y,所以4号正常是纯合子的概率是×=,则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B正确;C、已知1的基因型是AaX B X b、2的基因型是AaX B Y,则4基因型是AaX B X b的概率是×=,C正确;D、已知1的基因型是AaX B X b、2的基因型是AaX B Y,则5的基因型是aaX B X B、aaX B X b,与一乙病基因携带者(AaX B Y)婚配,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D错误.故选:D.【点评】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7.下面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1,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4条.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图是A.(2)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其原因是染色体完成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在A、B、C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A、B.【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图2中: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解答】解:(1)A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动物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和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进行的是有丝分裂.(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3)在曲线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 分子,对应于A和B细胞.故答案为:(1)4 A(2)染色体完成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DNA复制 A、B【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8.已知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现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性状易于区分.(2)从实验二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Y:y=1:1.(4)实验二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为YY、Yy,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若黄色子叶戊植株之间随机交配,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占.(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实验二中,亲本黄色自交后代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据此答题.【解答】解:(1)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有: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豌豆闭花受粉植物、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等.(2)由实验二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子叶是显性性状.(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为测交,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1:1.(4)实验二中,亲本黄色的基因型为Yy,子代黄色的基因型为YY和Yy,比例为1:2,所以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占.若黄色子叶戊植株之间随机交配,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占××=.(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Yy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YY、Yy)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为YY:×+×=,Yy:×+×=,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故答案为:(1)性状易于区分(2)二黄色(3)Y:y=1:1(4)YY、Yy(5)【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Ⅱ﹣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Ⅲ﹣3的基因型为AAX B X b或AaX B X b.(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伴性遗传.【分析】分析系谱图: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Ⅲ2),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但Ⅰ1的儿子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和Ⅲ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孩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但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据Ⅲ2患甲病,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Aa,据Ⅳ2或Ⅳ3患乙病→Ⅲ2的基因型为X b Y,可进一步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X B X b,因此Ⅱ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据Ⅲ2患甲病→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可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AA或Aa,据Ⅳ2或Ⅳ3患乙病→Ⅲ2的基因型为X B X b,因此Ⅲ3的基因型为AAX B X b或AaX B X b.(3)从患甲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Aa,可推知后代患甲病的几率为.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 B X b,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X B Y,可推知后代患乙病男孩的几率为,因此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4)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 B X b,Ⅲ4的基因型为X B Y,可推知Ⅳ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 B X B,X B X 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 B Y,可推知后代患乙病男孩的几率为.故答案为:(1)常 X(2)AaX B X b AAX B X b或AaX B X b(3)(4)【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判断甲、乙的遗传方式;其次根据表现型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利用逐对分析法解题.10.如图1表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2表示该果蝇所产生的一个异常生殖细胞,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X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期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分离.(2)若一个精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3)基因B﹣b与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4)图2所示的是一个异常的精细胞,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是在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或者Y染色体)没有分离.请在图3中绘出与该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内含8条染色体,其基因型为BbX W Y.图2表示该果蝇所产生的一个异常生殖细胞,内含2条Y染色体.,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1)果蝇X染色体上的两个W基因是DNA分子复制的结果,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这两个W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一条染色体上的复制基因随着丝点分裂而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一个精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复制时一条链上出现差错,则该染色体形成的2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含有一个突变基因,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只有一个精细胞含有突变基因.(3)由于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W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4)正常生殖细胞只含一条性染色体,而图2细胞含有两条Y染色体,比正常生殖细胞多一条Y染色体,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或者Y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另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2)(3)基因的自由组合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4)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或者Y染色体)没有分离另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4分)图1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参与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D.⑤表现出抗虫性状并不能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2.(4分)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3.(4分)驱蚊草(又名蚊净香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不需要胰蛋白酶参与C.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D.驱蚊草培育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4.(4分)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B.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C.由一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性状5.(4分)下列各项中与“试管婴儿”的培育有关的是()①体外受精②体内受精③主要在体外发育④主要在体内发育⑤运用基因工程技术⑥运用胚胎工程技术.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④⑥D.①④⑤6.(4分)下列关于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量,并在一定时期发生细胞分化B.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也进行着细胞衰老和凋亡C.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蛙胚的有机物总量将减少D.发育过程中蛙胚从环境中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逐渐增加二.双项选择题:7.(6分)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愈伤组织的形成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水、无机盐和小分子的有机物等营养物质B.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C.为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在培养基中应加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等激素D.试管苗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8.(6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CaCl2溶液制备D.过程④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三、非选择题9.(16分)下面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的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2)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通常称为,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启动子外,还需要、.(3)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4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10.(16分)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小鼠,理由是.(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3)杂交瘤细胞中有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条.(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11.(16分)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获得.流程如下:(1)htPA基因与载体用切割后,通过DNA连接酶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2)为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要对供体母羊注射,使其超数排卵.采集的精子需要经过,才具备受精能力.(3)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为了获得母羊,移植前需对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利用和技术可获得多个转基因个体,这体现了早期胚胎细胞的.(4)若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检测到,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12.(16分)iPS细胞全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由体细胞诱导而成的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多潜能性,可以形成神经元等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以下为iPS细胞研究中的几个重要事件.资料1:2007年,美日科学家利用病毒将“c﹣Myc”等4个基因植入人类皮肤细胞,发现皮肤细胞可转化为iPS细胞.资料2:2009年7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由体细胞诱导而成的iPS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1)美日科学家所利用的病毒的作用相当于基因工程中基因操作工具中的. iPS细胞与细胞的特性最相近.(2)皮肤取出后一般用等物质处理将细胞分散,而不用胃蛋白酶,原因是(3)皮肤细胞经诱导可形成iPS细胞,原因是.(4)在皮肤干细胞培养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人工合成激素Ry可能引起细胞癌变.下面是关于这一问题的探究实验,请完善相应内容.材料用具:含皮肤干细胞的培养液、适宜浓度的激素Ry溶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步骤:①皮肤干细胞培养液平均分成2组,编号为A、B.②B组培养液中添加少量,A组培养液不添加.③将A、B两组干细胞置于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培养72小时.④取样,分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预测:如果B组出现了癌变细胞,说明.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4分)图1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参与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D.⑤表现出抗虫性状并不能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其中①为质粒,作为运载体;②为重组质粒;③为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④为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⑤为转基因植株.解答:解:A、重组质粒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参与,A正确;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棉花细胞的染色体上,B错误;C、如果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但不代表该基因就一定成功表达,因此不能确定⑤是否表现出抗虫性状,C错误;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酶;能够区分识记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识记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检测与鉴定.2.(4分)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少数限制酶识别序列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PCR技术的过程:高温解链、低温复性、中温延伸.质粒中的标记基因一般用抗生素抗性基因或荧光标记基因.解答:解:A、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少数限制酶识别序列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A错误;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变性、复性、延伸,B错误;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C错误;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需要进行检测和鉴定,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限制酶的作用特点;识记PCR 技术的过程和目的;识记标记基因的种类等;明确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需要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和鉴定.3.(4分)驱蚊草(又名蚊净香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不需要胰蛋白酶参与C.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D.驱蚊草培育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在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解答:解:A、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A正确;B、要获得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需要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诱导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的融合可采用化学法(PEG等试剂)或物理法(电刺激等),不需要胰蛋白酶参与,B正确;C、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D、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但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有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驱蚊草为题材,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条件及意义,能结合题干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4分)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B.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C.由一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性状考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2、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解答:解: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一般都培养了多次,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二倍体核型也发生了改变,A错误;B、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如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癌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B正确;C、一个克隆是指1个细胞经培养形成的细胞群,C正确;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可能是由多个能无限增殖的细胞增殖来的,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性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细胞株传至50代后,不能再传下去,但有部分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株.细胞株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成为细胞系.5.(4分)下列各项中与“试管婴儿”的培育有关的是()①体外受精②体内受精③主要在体外发育④主要在体内发育⑤运用基因工程技术⑥运用胚胎工程技术.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④⑥D.①④⑤考点:试管婴儿及其意义;胚胎移植.分析:解答时可以从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方面来切入.试管婴儿又该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属于现代辅助生育技术.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中完成受精,体外培养约三天后,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胚胎工程中的胚胎移植),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也就是说试管婴儿经过取卵﹣﹣受精﹣﹣植入三部曲,最后还是要在母亲子宫内发育成熟直至分娩(主要在体内发育).因此试管婴儿是受精过程在体外试管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主要还是在母亲的子宫内进行.解答:解:精子和卵细胞内分别具有父亲和母亲的遗传物质,因此试管婴儿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可见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中:①、受精过程是在试管内完成的,属于体外受精,与“试管婴儿”的培育有关,①正确;②、①的分析,②错误;③、试管婴儿的发育场所是试管内和母体子宫内,在试管内的发育约三天,是体外发育,在母体子宫内的发育时间较长,是体内发育,③错误;④、由以上③的分析,④正确;⑤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类的愿望,将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人工剪切并和载体重组后转入细胞内进行扩增,并表达产生所需蛋白质的技术,基因工程能够打破种属的界限,在基因水平上改变生物遗传性,并通过工程化为人类提供有用产品及服务;试管婴儿培育中运用了胚胎工程技术,⑤错误;⑥、由以上⑤的分析,⑥正确;以上正确的有①④⑥.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6.(4分)下列关于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量,并在一定时期发生细胞分化B.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也进行着细胞衰老和凋亡C.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蛙胚的有机物总量将减少D.发育过程中蛙胚从环境中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逐渐增加考点: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分析:1、胚胎发育: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原肠胚.2、卵裂期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3、细胞开始分化的时期是:囊胚期.解答:解:A、胚胎发育是个体发育的一个阶段,在蛙的胚胎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并在桑椹胚后细胞开始分化,A正确;B、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细胞的分裂,也进行着细胞衰老和凋亡,B正确;C.蛙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受精卵,随分裂次数的增加,有机物的大量消耗,其总量不增反减,C正确;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蛙胚从环境中获得氧气,但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受精卵,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胚胎发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胚胎发育的过程,掌握细胞的生命历程,属于中档题.二.双项选择题:7.(6分)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愈伤组织的形成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水、无机盐和小分子的有机物等营养物质B.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C.为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在培养基中应加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等激素D.试管苗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养料.解答:解:A、愈伤组织和外植体的代谢类型都是异养需氧型,在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水、无机盐和小分子的有机物等营养物质.A正确;B、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B错误;C、为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等植物激素,C正确;D、F1的基因型为AaBb,减数分裂可产生AB、Ab、aB和ab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花药离体培养,可得到四种单倍体,即AB、Ab、aB、ab,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花药的离体培养、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的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后杂种细胞的培养以及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8.(6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CaCl2溶液制备D.过程④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图解:图中过程①表示利用mRNA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相应的DNA;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④表示通过筛选获得工程菌.解答:解:A、过程①表示利用mRNA通过逆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逆转录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A正确;B、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该过程中不需要利用解旋酶,解旋是通过高温解链实现的,B错误;C、感受态细胞法是利用的CaCl2溶液,C正确;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通过操作步骤确定图中各标号表示的生理过程;识记PCR技术中不需要解旋酶;识记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的方法等,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三、非选择题9.(16分)下面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2)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通常称为基因表达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启动子外,还需要终止子、标记基因.(3)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引物、(目的基因或A基因)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其中A为目的基因,B为运载体(质粒),C为重组质粒,D为受体细胞.解答:解:(1)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 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再通过人工合成(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首先需用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其次还需要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形成基因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等.(3)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所需的条件:引物、模板DNA(目的基因或A基因)、原料(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等.故答案为:(1)DNA聚合酶 mRNA 脱氧核苷酸(2)基因表达载体终止子标记基因(3)引物(目的基因或A基因)模板点评:本题结合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16分)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四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Y小鼠,理由是Y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
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发挥作用后很快就会被灭活,有助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激素只运输给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C.长时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体积会增大D.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内释放抗利尿激素会减少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D.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3、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只有捕食关系B.幼鱼和成鱼处于同一营养级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D.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B.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害虫数量与其天敌鸟类数量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D.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某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5、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変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接种后,需立即进行第一次抽样检测B.接种后,需对培养液进行灭菌C.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静置几分钟后再吸取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向计数室滴加样液后再盖上盖玻片6、右图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B.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于b、c点对应的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C.b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大D.如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对应的细胞,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29、(12分)2014年夏季广东爆发登革热疫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鹰和高山松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A.能量交流B.相互竞争C.相同进化D.相互选择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3.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外,下列事实都支持这一观点()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一人屏息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4.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5.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A.5层B.3层C.6层D.4层6.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4分)7.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TRH是.(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这种调节属于调节.(4)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8.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材料:略.(2)方法步骤: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浓度为0.5%、0.7%、0,.9%、1.1%、1.3%的,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试管盐水红细胞形态1 0.5%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2 0.7% ②3 0.9% ③4 1.1% ④体积缩小5 1.3% ⑤积缩小、皱缩相应的结论:.(4)讨论: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么?.9.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其来源包括、和.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的基因频率为.10.如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图乙是图甲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融合,通过A细胞的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11.半乳糖血症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图一表示半乳糖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图二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回答问题:(1)导致半乳糖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编码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使该酶合成受阻,导致积累,毒害细胞.(2)半乳糖血症患者喝牛奶会导致病症加重,原因是.(3)根据图二可判断,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是,11号基因型是(半乳糖血症和血友病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1号和12号这对新婚夫妇生育的孩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鹰和高山松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A.能量交流B.相互竞争C.相同进化D.相互选择【考点】种间关系.【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解答】解:鹰和高山松鸡速度都变快说明鹰和高山松鸡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解答】解:A、新物种的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A正确;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C、细菌的抗药性是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就已经产生,青霉素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C错误;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要求考生识记共同进化的概念;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外,下列事实都支持这一观点()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一人屏息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解答】解: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A正确;B、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引起的,B正确;C、一人屏息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C错误;D、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內液和淋巴.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解答】解:A、肝糖原在肝细胞内合成,既发生在③中,A正确;B、体液①为血浆,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B正确;C、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为组织液,C错误;D、正常情况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液的组成以及内环境的组成,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5.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A.5层B.3层C.6层D.4层【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必修三中涉及:养料(如葡萄糖)转移途经为消化(外环境)→吸收(内环境)→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通过膜的层数:进上皮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组织细胞(1)=7层,而本题是从血液循环系统开始,则为3层膜.【解答】解: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运输途经是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再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则葡萄糖需要经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1层组织细胞膜,膜层数共3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途经,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审题需要注意葡萄糖并没有进入线粒体.6.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分析】图1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图2中E是突触前膜,C是神经递质,D 是受体,F是突触后膜;脂类物质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解答】解:A、多糖分布在膜的外侧,故Ⅰ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B、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膜中的磷脂分子有关,B错误;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C错误;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即外正内负→外负内正,D正确.本题选:D.【点评】判断膜的内侧与外侧可跟据糖的分布,跟据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判断突触的结构.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4分)7.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TRH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减少,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4)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协同作用.【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可知,体温相对恒定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通过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3、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1)根据图分析可知,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调节,作用于垂体,促使其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2)寒冷环境中激素A甲状腺激素和B肾上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增加产热量.(3)常温下,血液中A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即TRH和TSH的分泌量将减少,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4)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血糖相对平衡.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促进血糖含量升高.故答案为:(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上升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3)减少负反馈(4)肾上腺素协同作用【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8.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材料:略.(2)方法步骤: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浓度为0.5%、0.7%、0,.9%、1.1%、1.3%的NaCl溶液,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试管盐水红细胞形态1 0.5%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2 0.7% ②体积变大3 0.9% ③维持正常形态4 1.1% ④体积缩小5 1.3% ⑤积缩小、皱缩相应的结论: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4)讨论: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偏高.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分组更精细.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么?会影响,生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专题】实验基本操作;探究结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分析】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实验原理是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变量是红细胞的形态,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解答】解:(2)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变量是红细胞的形态,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如下: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浓度为0.5%、0.7%、0,.9%、1.1%、1.3%的NaCL溶液,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红细胞的形态.(3)实验结果预期及结论:试管1:红细胞体积变大或涨破;试管2:细胞体积变大,试管3:红细胞维持正常形态;试管4:红细胞体积缩小;试管5:红细胞红细胞皱缩.结论: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4)讨论: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由于表观浓度比真实浓度高,因此他的探究结果会偏高.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将NaCL溶液的浓度梯度更小,分组更精细.③过多注射生理盐水,使血浆中钠离子、氯离子浓度增大,破坏内环境稳态,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故答案为:(2)①NaCl溶液④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3)②体积变大③维持正常形态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4)①偏高②分组更精细③会影响,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维持渗透压的功能,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9.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其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2×106.(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的基因频率为65%.【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专题】正推法;生物的进化.【分析】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较基因频率.【解答】解:(1)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2)该种群的种群数量是107个个体,每个果蝇的基因是104对,如果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107×104×2×10﹣5=2×106.(3)由题意知,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则A的基因频率是(35×2+60)×(100×2)×100%=65%.故答案为:(1)基因库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方向(2)2×106(3)65%【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解答实际问题.10.如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图乙是图甲中d(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出前膜释放,作用于突出后膜.(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神经中枢.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a、c、d、e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3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A细胞的胞吐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丙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兴奋不能由B传到A.(3)丙图中由于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所以③为神经中枢.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b点,发生兴奋的点有a、c、d、e.图丙中共有突触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