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

合集下载

防排烟标准执行中一些问题的理解与探讨

防排烟标准执行中一些问题的理解与探讨

防烟系统
4、对3.1.5的两个强制性条文的理解
2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 设置。
问题:是否其中的楼梯间或前室就不能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了呢?
注意3.1.5条文的适用条件: 3.1.5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防排烟标准执行中一些问题的理解与探讨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寿炜炜
引言
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于2018年8月1日 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本体系较为完整,内容详细,具有较强可操 作性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由于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建筑防排烟的技术标准,既有新旧标 准执行中的衔接问题,又涉及到较多新的防排烟控制理论、设计技术 手段和施工方法,由于经验有限,难免会存在考虑不周,导致执行中 存在难度的情况。
2 当系统负担具有不同净高场所时,应采用上述方法对系统中每个场 所所需的排烟量进行计算,并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系统排烟量。
理解:相同与不同净高的场所: 所谓“相同净高”,是指一个排烟系统所承担的多个防烟分区的建筑
空间净高均大于6m,或均小于或等于6m;
所谓“不同净高”,是指一个排烟系统所承担的多个防烟分区的建筑 空间净高,其中部分防烟分区的净高大于6m,部分防烟分区的净高小 于或等于6m。
防烟系统
6、计算加压送风量楼梯间N1的取值:
3.4.6中关于N1的说明: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 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24m以下时,设计2层内的疏散门开 启,取N1=2;当地上楼梯间为24m及以上时,设计3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 N1=3;当地下楼梯间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 N1=1。

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

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

防烟系统有关建筑专业常用的要求(民用建筑)1、防火规范8.5.1条摘选: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具体要求见防排烟规范3.1.2、3.1.3条,可以看图示帮助理解)2、防排烟规范3.1.3-2条摘选: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反之,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3、防排烟规范3.1.4条摘选: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4、防排烟规范3.1.6条摘选: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5、防排烟规范3.2.1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6、防排烟规范3.2.2条: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 m²,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 m²。

7、防排烟规范3.2.4条: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应在距地面高度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可开启装置。

暖通空调系统的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
■ 杨 逵
对一幢建筑物来说 ,应根据建筑 物的整体布局 、结构形
式 、平 面 布 置 以及 建 筑 的 用 途和 防 火等 级 上 全 面 考 虑 防 火 安
电加热器 的管道保 温必须用 非燃材料 ,且管道 厚度应 大于
3 mm o 5
全问题 。在暖通空调 系统的设计中则应考虑空调 系统 、通风 设计 、 防排 烟 设计 以及 整 个 建筑 中的 人 身 安全 问题 。文 章 结 合相 关工程经验 ,对暖通空调系统中的消防安全设计和 防排 烟设 计 进 行探 讨 。

于3O m ’;笔者特 别强调 的是这里 的窗户 除面 积要 求之 .O
外 ,窗 户 的 类型 必须 是 可 开 启 的 外 窗 ,而 在 防 排 烟 设 计 时 并 不 能 采 用 固 定 窗 或 内 窗代 替 。 但 是 在进 行建 筑 工 程 防 排 烟 设
计时 ,较多设计 人员仅仅满足 了窗户的面积 要求,而并没有
《 高规 》规定 : “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 间每五层内可开启
外窗总面积之和不/,. m “ J O ' O ’; 防烟楼梯 间前室、消防 电 2
梯 间前 室可 开 启 外 窗面 积 不应 小 于 2O m . O ,合 用 前 室 不 应 小
横交织 ,分布 在整个建筑 中的各个部位 ,若消防安全设计 处 理不好 ,管道 网络很可 能成 为助燃的最大威胁 ,使 火势在整
空调 系统 不 宜 跨 越 两 个 分 区 。 当 需要 同一 系统 跨 越 防 火 分 区 时 ,管 道 在 穿 越 防 火 墙 时 必 须 在 管 内设 置 防 火 阀 ,穿 越 变
形 墙 或 伸 缩 缝 B-b 在 靠 近 变 形墙 或伸 缩 缝 的两 侧 设 置 防 火 l J , 应  ̄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疑难问题解答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疑难问题解答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疑难问题解答嘿,咱今儿就来唠唠里那些让人挠头的疑难问题哈!你说这建筑防烟排烟系统,那可真是太重要啦!就好比是房子的呼吸系统一样。

要是这系统出了啥岔子,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咱先说说防烟这一块。

好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为啥要专门弄个防烟系统呢?这就好比大冬天你在外面走,风呼呼地吹,你不得围个围巾挡挡风呀!这防烟系统就是给建筑围个“围巾”,防止烟雾到处乱窜。

那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啦,这“围巾”得围多紧才合适呢?围太紧了,空气不流通也不行;围太松了,那烟雾不就照样乱窜嘛!这可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啦。

再讲讲排烟。

哎呀呀,这排烟就像是给房子开个“窗户”,把烟雾放出去。

可这“窗户”开多大合适呢?开小了,烟雾半天排不出去;开大了,会不会又有别的问题呢?还有啊,这排烟的通道得怎么设计呢?是直直的好呢,还是弯弯绕绕点好呢?这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呀!比如说,有的建筑设计得特别复杂,那这防烟排烟系统要怎么布置才能全面覆盖呢?这可不是随便弄弄就行的呀!就像你穿衣服,得合身才行,大了小了都不舒服。

还有啊,不同的建筑类型对防烟排烟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呢!好比说医院和商场,能一样吗?医院里都是病人,那对空气的要求肯定更高呀!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得特别细心,不能马虎。

那怎么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呢?这就得靠专业知识和经验啦!得找那些懂行的人来好好研究研究,不能拍拍脑袋就决定了。

而且呀,还得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和标准,不能老是守着老一套。

总之呢,这里的疑难问题可不少,我们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我们的建筑才能更安全,人们在里面才能更安心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大家都得上点心!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呀!。

防排烟设计注意事项

防排烟设计注意事项

1.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排烟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度不宜小于3米;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米。

2.为了防止排风对进风的污染,进风口宜低于排风口3米以上,当进排风口在同一高度时,宜在不同方向设置,且水平距离一般不宜小于10米。

3.事故排风的室外排风口距离事故通风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米;当水平距离不足20米时,排风口应高出进风口,并不宜小于6米。

4.为了防止送风系统进风口被污染,进风口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米,同时当布置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米。

需排烟的场所(包括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地上: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地下:总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地下室);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走道: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中庭其他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自然排烟所需的建筑条件:必须机械排烟的情况:机械排烟量计算:采用消防气体灭火的设备用房,不需做消防排烟。

只做平时通风和事故通风。

地下设备分区通风:柴油发电机房(燃油直燃机房)、储油间、锅炉房、燃气机房设置事故通风。

水泵房等会散发大量热量的机房需设置机械通风。

地下设备分区防火及防排烟:1.地下变配电房采用气体灭火,火警时关闭平时通风系统,待气体灭火完毕后重新开启平时排风机排除废气,排风机应在配电间外设置方便开启的装置(不设事故通风,采用平时排风机即可)。

2.汽车库排烟量按6次/h换气次数计算。

防排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答案

防排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答案

防排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答案一. 基本概念1.简易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λ。

2.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λ。

阀门关闭后可发出电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防火阀与普通百叶风口组合,可构成防火风口。

3.防烟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λ消防控制中心可根据烟感探头发出的火警信号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关闭;阀门关闭后可发出反馈电讯号至消防中心。

4.排烟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λ。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

排烟阀与普通百叶风口或板式风口组合,可构成排烟风口。

5.排烟防火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λ。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

当烟道内温度达到28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自动关闭。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6.中庭:中庭短边(半径)长度不小于6m,且连通空间的最小投影面积不小于100m2,共享层数不小于3层,并带有顶盖的室内共享空间。

--上海建筑防排烟规范7.疏散通道与避难走道的区别:疏散走道:通行、疏散的安全通道。

有排烟要求,无防烟要求。

疏散走道包含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通道两侧有实心防火墙且有防烟设施,能够安全疏散到安全出口的通道。

并且不能和其它功能区合用防烟设施,不分防火分区。

二.防烟系统1.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①压差法: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λ保持一定的正压值。

Ly=0.827xAxΔP1/nx1.25x3600 0.827--©风系数A为门缝隙的计算©风量总面积(m2)门缝宽度按照0.002~0.004mΔP--门缝两侧的压差值(Pa)对于防烟¥梯间取40~50Pa,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取25~30Pa 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n--指数(一般取2)②风速法:开启着火层疏散门时,需要相对保持门洞处一定风速所需送风量LV=nxFxνx(1+b)x3600/aν--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1.2(m/s)F--一樘门的开启面积(m2)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的密封程度,取值0.6~1.0 b--©风附加率,取0.1~0.2 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对于多层建筑及20层以下的建筑取2,20层20层以上取3。

建筑防排烟设计疑难问题

建筑防排烟设计疑难问题

• 3.7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除计算的最 不利环路阻力损失外的余压值应符合下列 要求: • 1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 压差应为40~50Pa; • 2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消防电梯 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 差应为25~30Pa; • 3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与走道之 间的压差应为25~30 Pa;
• 注: • 1,当前室有2个或2个以上门时,其风量按计算数 值乘以1.50~1.75确定,开启门时,通过 门洞处的风速不应小于0.7m/s • 2,在多层建筑中,若地下仅有一层疏散楼梯间, 按上述公式计算时,公式中n取1,通过门洞处的 风速v应适当加大,宜取0.9 m/s~1.20 m/s。计算 数值直接取用(不与表3.4比较) • 根据以上公式3.4-1)和(3.4-2)分别算出的 风量,取其中的大值,再与表3.4 • 规定的数值相比较,取其中大值作为系统计算加 压送风量。
• 1.9 防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 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 3.0m;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10m。
二.自然通风
• 2.1 按1.2条规定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且 开口外窗面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时,宜优 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 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 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 和合用前室;
3
13000
15000~ 20000

22000~ 27000
15000
22000~ 27000 22000

28000~ 32000 —
5
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 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
• 注:1.表3.4的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 =1.6m×2.0m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宜按表列数值乘 以0.75确定;当前室有2个或2个以上门时, 其风量应按表列数值乘以1.50~1.75 确定。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 0.7m/s。 • 2.风量上下限选取应按层数、风道材料、防 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建筑设计攻略之防排烟设计不能不懂!

建筑设计攻略之防排烟设计不能不懂!

建筑设计攻略之防排烟设计不能不懂!防排烟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与建筑物的整体功能和环境效果密切相关。

一个合理的防排烟系统能够保证建筑内烟气的迅速排除,减少火灾蔓延的速度,为人们的逃生提供宝贵的时间。

因此,了解防排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点,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是关于防排烟设计的一些攻略。

首先,建筑设计人员需要了解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

防排烟系统主要通过排烟口、进风口和烟气控制设备等组成,它们合理地布置在建筑内不同的位置,通过风流动力学原理,使建筑内的烟气能够顺利地排出,从而保证人们的安全。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有助于设计人员合理地布置建筑内的排烟口和进风口,降低系统的阻力,提高排烟效率。

其次,建筑设计人员需要考虑不同空间的防排烟要求。

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对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也存在差异。

例如,火灾最容易发生在高层建筑的住宅单元中,因此,在这类空间中,排烟系统的设计应该注重烟气的迅速排出;而在商业空间中,烟气的远距离传递和控制也是设计的重点。

因此,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空间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制定相应的防排烟策略。

此外,建筑设计人员还需要合理布局排烟口和进风口。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内排烟口和进风口的位置和数量。

一般来说,排烟口应布置在建筑的高处,而进风口则应布置在建筑的低处。

这样能够利用风动力学的原理,形成自然对流,提高排烟效率。

另外,在布置排烟口时,要考虑到排烟口的数量和大小,以保证烟气能够及时排出。

而进风口的数量和布置则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和需求进行调整,同时要保证进风口能够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最后,建筑设计人员需要考虑防排烟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在建筑设计中,防排烟系统与其他系统(如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需要互相配合和协调。

例如,防排烟系统需要与空调系统相结合,以保证排烟过程中的空气调节;同时,防排烟系统也需要与消防系统相连,实现火灾报警和自动排烟。

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对策

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对策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防排烟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建筑防排烟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问题;对策防排烟设施是建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可缺少的消防安全设施。

但由于我国尚未出台关于防排烟系统方面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或标准,暖通设计人员主要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防排烟系统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

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防排烟设施的结构、作用、性能缺乏了解,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往往导致在设计、施工中出现防排烟系统设施配置被忽略或有配置而功能不全等现象。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封闭楼梯间未进行防烟设计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中,为了满足规范要求的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常常需要在商业营业厅的中部设置封闭楼梯间。

这些楼梯间由于设置在建筑内部,不具备自然通风、排烟条件,但建设方为了节省投资,增大营业面积,往往未按规范要求在楼梯间增设前室,且未设置机械送风系统,一旦发生火灾,烟气极易进入楼梯间,且又无法排出,造成人员无法通过楼梯安全疏散。

解决对策:将建筑物内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封闭楼梯间改设为带有前室的防烟楼梯间,并对楼梯间设置机械送风系统进行正压送风。

2.剪刀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未分别设置随着目前高层住宅楼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能有效节省占地面积的剪刀楼梯间得到了普遍应用。

实际工程中,由于风道布局困难,少数设计人员对剪刀楼梯间的2部疏散楼梯合用了1个风道,且对楼梯间的送风口每隔2层设置1个,实际只对其中一部剪刀梯进行加压送风。

解决对策:对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每层设置,才能保证向两部梯进行正压送风。

同时加压送风量要按两部楼梯的送风量考虑,才能满足送风量的要求。

3.达到规定长度的内走道未设机械排烟设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45个关于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

45个关于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

45个关于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8.2.1条“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现在审查中遇到开窗面积合适,自然排烟距离满足要求,是否可以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答:不可以不设机械排烟系统。

超过2000平米的地下车库,火灾发生时,由于烟气瞬间爆发且迅速蔓延,其流动特性无法预测,因此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可开启外窗可作为排烟补风口。

2、高层住宅地下室为自行车库、机电设备用房时,地下一层前室和楼梯间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装置,地下一层中超过20m的内走道是否要设排烟系统。

答: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8.4.1条:一类高层住宅及超过32m的二类高层住宅无自然排烟条件的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应设排烟系统。

3、底层外门可以作为自然排烟口吗?(①某七层公共建筑,二层以上均满足自然排烟要求,一层有一个58米长的无外窗内走道,内走道两端各有一个直接通往室外的外门,外门开启后满足内走道排烟面积要求,一层内走道是否需设机械排烟.②商场、超市等建筑的一层入口的大门是否可计入自然排烟的可开启外窗面积?③自然排烟口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2.2-4规定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对于长走廊,走廊尽头的门是否可作为自然排烟口,可以作为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如何计算,最底高度从多少开始算。

答:外门为安全出口,为有利安全疏散,不宜作为自然排烟口。

某些场合,在不影响安全疏散的前提下,可以兼作排烟用,但有效面积应该折算。

4、超过50m的一类高层建筑,地上部分采用机械防烟措施,只有一层地下室,地下防烟楼梯间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可以采用吗?答:应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8.2.1条处理。

5、建筑高度在100米以内,层数34层的住宅楼(或商业网点),地下一层为汽车库或自行车库时。

分段设计正压送风比较困难,包括地下层在内是否可以合用一个正压送风系统,不进行分段设计。

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

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

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为了满足大楼、矿井或工厂等建筑物的安全需求,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烟雾排出、烟雾控制和疏散通道等。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烟雾排出烟雾排出是防排烟系统设计中的首要任务。

为了实现有效的烟雾排出,建筑物需要设置合适的排烟口和排烟管道。

排烟口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烟雾产生的区域,并与烟雾源相对应。

排烟管道应采用合适的材料,确保烟雾能够顺利排出。

此外,还应考虑排烟系统的容量和风机的选择,以确保烟雾能够快速、高效地排出。

二、烟雾控制除了排烟口和排烟管道的设置,烟雾控制也是防排烟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烟雾控制的目的是防止烟雾扩散,减少火灾的蔓延速度。

为了实现烟雾控制,可以采用烟雾隔离带等措施来划分烟雾扩散区域,将烟雾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考虑设置防火门、防火窗等设施,以阻止烟雾的扩散。

三、疏散通道疏散通道是防排烟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疏散通道的设计应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和效率。

为了确保疏散通道的安全性,通道的宽度、坡度和通风等方面都需要符合相关规定。

此外,还应设置灯光、标志和紧急照明设备等,以提供足够的照明和指示,保障人员疏散的顺利进行。

四、灭火设备在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中,灭火设备也需要充分考虑。

灭火设备的设置可以帮助扑灭火灾,减轻烟雾的产生和蔓延。

常见的灭火设备包括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灭火设备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切实地应对,减少烟雾的危害。

综上所述,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烟雾排出、烟雾控制、疏散通道和灭火设备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合理设计系统,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我们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排出烟雾,控制烟雾的扩散,并保证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与要求

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与要求

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与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然而,高层建筑火灾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要求。

一、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1. 烟气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在火灾发生时,燃烧产生的烟气是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首先要明确烟气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2. 防烟原理防烟的原理是通过建筑内部的空气流动控制,将烟气限制在火灾现场,防止其向其他区域扩散。

防烟系统通常包括烟雾探测器、防火门、防烟阀等设备,通过控制这些设备的开关状态,实现对烟气传播的控制。

3. 排烟原理排烟的原理是通过引导烟气从建筑内部排出,减少烟气对人员逃生和灭火工作的干扰。

排烟系统通常包括烟气排放口、排烟风机等设备,通过控制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对烟气的排放。

二、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1. 人员疏散安全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首要目标是保障人员的疏散安全。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人员疏散的时间和空间,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火灾现场。

同时,疏散通道和出口的设计也要符合相关的建筑法规和标准。

2. 烟气控制效果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能够有效控制烟气的扩散范围,避免烟雾对人员逃生和灭火工作的干扰。

烟气控制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系统的设计合理性和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特点和烟气传播的规律,选择适合的设备和控制策略。

3. 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防烟排烟系统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设备,因此其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系统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备份和冗余,确保在某个设备故障时仍能正常工作。

同时,系统的稳定性也需要得到保证,避免误报和误操作对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4. 维护和管理便捷性防烟排烟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对于其长期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建筑消防排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建筑消防排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排烟防火阀。2. 确保排烟防火阀的常开、常闭状态设置正确。
7. 联动问题
排烟口、正压送风阀打开不能联动风机启动
1. 加强系统联动调试,确保排烟口、正压送风阀与风机之间的联动正常。2. 定期检查联动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启动。
8. 系统风量偏低
风机设计风量不满足规范要求或土建风道封堵不严
1.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风量需求,确保风机设计风量满足规范要求。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确保土建风道封堵严密无漏风现象。
9. 漏设防排烟系统
公共建筑中无自然通风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等区域漏设
1.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布局和消防需求,确保防排烟系统覆盖所有需要区域。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和验收,确保防排烟系统按设计要求设置。
5. 排烟口设置不合理
排烟口位置设置不当,影响排烟效果
1. 排烟口应设置在净空高度的1/2以上,且侧墙排烟口距离吊顶不应大于0.5米。2. 疏散走道或房间顶部的排烟口和排烟阀应设置手动控制装置。3. 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1.5米。
6. 防火阀设置不到位
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处未设置排烟防火阀
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消防排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描述
存在问题
建议措施
1. 选型不当
选购消防排烟风机时未充分考虑建筑需求和风机性能参数
1. 在选购前充分分析建筑的实际需求和排烟要求。2. 与专业设计师或厂家进行充分沟通,确保选型合理。
2. 安装位置不合理
风机安装位置过高、过低或偏离设计位置
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风机的安装位置。2. 对于高层建筑或复杂建筑,采用吊装方式确保安装牢固、稳定。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要点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要点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要点防烟排烟系统是建筑物中重要的安全设施之一,它的设计与施工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防止火灾蔓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设计要点1. 确定排烟量:排烟量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确定的,一般来说,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功能以及人员疏散的速度来计算。

排烟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火灾燃烧产生的烟气量、烟气的稠密程度以及烟气对人体的有害程度等。

2. 确定排烟位置:排烟系统的排烟口位置应合理确定,一般应布置在楼层顶部或者高处,以便将烟气快速排除建筑物。

排烟口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空间布局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防烟排烟效果。

3. 确定排烟方式:排烟方式一般分为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

自然排烟是利用外部自然风力或者建筑物内部气流来排除烟气,适用于一些小型建筑物或者不具备机械排烟条件的场所。

机械排烟则是通过安装风机或者排烟机组来强制排除烟气,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者需要大量排烟量的场所。

二、施工要点1. 管道设计:排烟系统的管道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管道的选材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同时应保证管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图纸要求进行布局和连接,确保排烟系统的畅通性和安全性。

2. 风机与排烟机组:在选择风机和排烟机组时,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其类型和规格。

风机和排烟机组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到使用和维修的方便性,同时也要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电气控制系统:排烟系统的电气控制系统应合理设计和布局,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

控制系统应包括传感器、控制面板、联动设备等,能够及时监测烟气浓度并控制风机或者排烟机组的运行。

4. 防火墙与密封门:排烟系统的通风管道穿越防火墙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设置防火墙、密封门等。

防火墙和密封门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达到有效隔离烟气和防止火灾蔓延的目的。

防排烟设计知识点

防排烟设计知识点

防排烟设计知识点防排烟系统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及时有效地排除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确保人员的安全逃生。

在设计防排烟系统时,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需要被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防排烟设计的重要知识点。

1.法规和标准在进行防排烟系统设计之前,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防排烟能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例如,国家建筑设计规范、消防安全技术标准等都是设计师必须要熟悉的参考文件。

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可以确保防排烟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有效的火灾控制和疏散通道。

2.建筑结构和布局防排烟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进行。

建筑物的大小和形状会对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产生影响。

例如,大型购物中心、机场等大型建筑物需要考虑更为复杂的烟雾控制系统。

建筑物的火灾风险评估结果也是决定防排烟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3.排烟口设备排烟口设备是防排烟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

合理设置排烟口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产生的烟雾。

排烟口的数量、位置和尺寸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火灾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合理的安排。

常见的排烟口设备包括天窗、风口、排烟阀等。

4.排风系统设计排烟口的设置需要与排风系统相结合,以确保烟雾能够有效地被排出建筑物外。

排风系统一般由排风机、风道和排风口等组成。

在设计排风系统时,需要考虑风量、风速、排风系统的布局以及所需的动力配置。

5.火灾探测和控制系统防排烟系统应配备可靠的火灾探测和控制系统。

火灾探测器能够及早发现火灾并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控制系统则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启动相应的排烟设备。

火灾探测和控制系统的设计需精确可靠,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火灾情况。

6.电源备份和维护防排烟系统的电源备份和维护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火灾发生时,电力中断是常见的情况。

因此,防排烟系统需配备备用电源,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此外,定期的系统检测和维护也是必要的,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总结:防排烟设计是建筑防火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确保系统合理有效地实施烟雾控制和疏散通道。

防排烟设计规范

防排烟设计规范

防排烟设计规范防排烟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要求和规范。

下面是关于防排烟设计规范的一些说明。

1.设计原则:(1)人员安全优先。

设计应以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可靠性。

设计应确保防排烟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经济性。

设计应经济合理,尽可能节约建筑成本。

(4)可操作性。

设计应便于操作和维护,方便人员操作和维护设备。

2.设计要求:(1)烟气排出量。

建筑物内的烟气排出量应根据建筑用途和人员密度合理确定。

(2)排烟口数量和布置。

排烟口的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防火分区确定,排烟口应位于通风防烟分区的最高点。

(3)排烟管道的防火性能。

排烟管道应符合相应的防火标准,应采用非燃材料制作。

(4)排烟系统的控制。

排烟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能够根据火灾情况自动启动和停止,确保排烟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5)排烟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设计应考虑排烟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设计应合理,方便人员操作和维护设备。

3.设计参数:(1)排烟风量。

排烟风量应根据建筑物的尺寸、高度、使用功能等确定,通常按照建筑物可迅速疏散人员的要求确定。

(2)排烟口的尺寸。

排烟口的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密度确定,通常按照单位面积烟气排放量来确定。

(3)排烟风机的功率。

排烟风机的功率应根据建筑物内的烟气排放量和排烟系统的阻力来确定。

(4)排烟管道尺寸。

排烟管道的尺寸应根据排烟系统的风量和阻力来确定,通常采用圆形或矩形截面。

4.设计检验:(1)防排烟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应通过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进行检验,确保设计的可行性。

(2)设计方案应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3)设计方案应经相关部门的验收,确保设计的实施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防排烟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要求和规范。

设计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目标,同时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建筑防排烟设计三个问题的探讨

建筑防排烟设计三个问题的探讨

区 内 , 同防 烟 分 区采 用 不 同 排烟 方 案 ( 不 自
然 排 烟或 机械 排烟 ) 情 况 , 显然 是 不 可 的 这
人士参考交流。
靠 的 , 互 之 间 的 影 响 容 易使 自然 排 烟 失 相
作法 。
方 式 的 观 点似 乎 已 被 确 立 , 实 上 真 正 意 效 , 气 倒灌 的现 象较 易发 生 , 杜 绝此 类 事 烟 应
排 同样 , 自然 排烟 技术措施 , 主要 依 靠 采 用 挡 烟 垂 壁 ( ) 挡 时 如 喷 淋 系统 动 作 将 降 低 烟 温而 使 烟 气排 防火 阀关 闭 , 烟 风机 停 止 , 帘 , 这 这 烟梁 ( ) 墙 等形 式 来 实现 , 在具 体 防 烟 分 区的 放 能 力受 限 , 对 人 员较 为 密 集 面 能 而 言 窗也 需 自动 关 闭 , 样 方可 避 免 拔 风 助燃 ,
关专 业 图纸 上 均予 以描 述 。
种, 此外 《 规 》 允许 紧急 状态 时打 碎玻 璃 高
的办 法 进 行 排 烟 ( 其可 行 性 , 效性 值 得 商 有 榷 ) 设 计 和 业 主 单 位 可 根 据 经 济 条 件 确 , 定 , 般 地 说 电 动 控 制 较 可 靠 , 较 为 常 一 也 见。但相应成本也较高 。 () 7 目前 消 防 设计 中 , 出现 同 一 防 火 分
环 节 中 , 仅 要注 意 防 火设 计 , 要 注 重 防 理 解 , 空 大 干 6 的 房 间 , 考 虑 采 用 防 析 , 般 大 空 间 场 所 应 在 房 间 下 半 部 开 设 不 更 净 m 不 一 排 烟 设 计 , 烟 是 将 烟 气 控 制 在 某 一 特 定 烟 分 区 的 手 段 。 防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探讨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探讨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探讨摘要: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及时排出烟气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规范,图集以及相关的工程案例,从设计角度阐述在消防设计中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自然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补风系统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几点设计注意点,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自然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补风系统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

据统计,火灾发生时烟气致死人数约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70%,因此有效、可靠的防排烟系统对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实际案列,通过对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从设计角度阐述在防排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1.1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在实际建筑设计中,由于前室易出现不同楼层开门个数及开门尺寸不一致,加压送风量计算时易出错或者漏算,从而导致加压风口风量偏小,减少安全逃生时间。

当前室出现不同楼层开门个数及开门尺寸不一致时,宜按最不利开启楼层计算加压送风量。

由于《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简称烟规)中规定,公共建筑的建筑高度大于50m,楼梯间和前室均需做加压,通向楼梯间和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0.7m/s。

当系统负担高度大于24m时,楼梯间和前室的计算风量应按计算值和《烟规》表3.4.2-1~表3.4.2-4的值中的极大值确定[1]。

以某商业街项目为例,首层至三层是商业,四层至二十一层是酒店,建筑高度是90.65m。

首层前室疏散门的个数及尺寸为1个1.0mx2.2m,二层前室疏散门的个数及尺寸1个1.4mx2.2m,三层前室疏散门的个数及尺寸1个1.0mx2.2m。

四层至二十一层的疏散门的个数及尺寸均为1个1.0mx2.2m。

这种情况下,需按着火时最不利的楼层(2~4层)疏散门的个数及尺寸计算加压送风量。

前室加压风量计算(见表1)表1、前室加压风量计算查表3.4.2-2风量()最终前室加压计算风量()二层三层四层=++=7761.6+11088+554424394风口截面面积A=243940.323=0.083总加压送风量==24394173726131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一层内开启门的截面面积(),对于住宅楼梯前室,可按一个门的面积取值;——门洞断面风速(m/s);当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0.7m/s。

论述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淋漓满目,各种场所的装修档次也越来越高,大量的可燃装修增加了火灾荷载,为保证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够顺利逃生,避免火灾烟气对疏散和灭火救援的影响,设置有效的防排烟设施显得异常重要。

如何使火灾烟气控制在火灾发源地而不蔓延扩散出去,如何使火灾烟气迅速地最大限度地排除到安全的地方,如何保证有效的防烟安全,这些问题使防排烟工程设计成为建筑防火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探讨了防排烟系统在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消防防排烟设计施工1、防排烟设施的分类防排烟设施分为防烟设施和排烟设施。

其中,防烟设施可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两种。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可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等两种。

2、防排烟的原理和方式2.1.防烟方式。

(1)非燃化防烟。

所谓非燃化,指建筑材料和室内家具、装修材料等尽可能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制成,从而把火灾烟气的生成量降低到最小限度。

防烟的基本做法首先是非燃化,非燃化防烟是从根本上杜绝烟源的一种防烟方式。

(2)密闭防烟。

密闭防烟的基本原理是指对耐火性和密闭性都较好的房间,当发生火灾时,将着火房间封闭起来,杜绝新鲜空气流入,使之缺氧窒息而自行熄灭,从而达到防烟灭火的目的。

(3)阻碍防烟。

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设置各种阻碍,以防止烟气继续扩散的方式,成为阻碍防烟方式。

阻碍防烟的措施很多,如对建筑物平面化分防烟分区,在各防火分区之间设置防火门等。

(4)机械防烟。

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区域进行机械送风,使其保持一定的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

2.2.排烟方式。

(1)自然排烟。

利用火灾产生的热烟气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成为自然排烟。

这种排烟方式实质上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因此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的排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烟系统有关建筑专业常用的要求(民用建筑)1、防火规范8.5.1条摘选: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具体要求见防排烟规范3.1.2、3.1.3条,可以看图示帮助理解)2、防排烟规范3.1.3-2条摘选: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反之,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3、防排烟规范3.1.4条摘选: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4、防排烟规范3.1.6条摘选: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5、防排烟规范3.2.1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6、防排烟规范3.2.2条: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m²,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²。

7、防排烟规范3.2.4条: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应在距地面高度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可开启装置。

8、防排烟规范3.3.5条摘选:机械加压送风,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

确有困难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被门挡住的部位。

9、防排烟规范3.3.9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10、防排烟规范3.3.10条: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且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

11、防排烟规范3.3.11条: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 m²的固定窗。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m²的固定窗。

12、送风机应设在专用机房内,机房的隔墙、楼板及门窗的防火要求见防火规范6.2.7条排烟系统有关建筑专业常用的要求(民用建筑)一、防火规范8.5.3条摘选: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²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2、xx;3、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²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4、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²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5、建筑内xx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二、防火规范8.5.4条摘选: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²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²,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三、防排烟规范4.1.2条: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

四、防排烟规范4.1.3条:建筑的中庭、与中庭相连通的回廊及周围场所的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同防火规范8.5.3条要求)。

2、周围场所按防火规范8.5.3条及8.5.4条要求。

3、回廊排烟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周围场所各房间均设置排烟设施时,回廊可不设,但商店建筑的回廊应设置排烟设施;2)、当周围场所任一房间未设置排烟设施时,回廊应设置排烟设施。

4、当中庭与周围场所未采用防火隔墙、防火玻璃隔墙、防火卷帘时,中庭与周围场所之间应设置挡烟垂壁;5、中庭及其周围场所和回廊的排烟设计计算按防排烟规范4.6.5条规定。

防排烟规范4.6.5条:中庭排烟量的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排烟系统时,中庭采用机械排烟系统的,中庭排烟量应按周围场所防烟分区中最大排烟量的2倍数值计算,且不应小于107000m³/h;中庭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应按上述排烟量和自然排烟窗(口)的风速不大于0.5 m/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

2、当中庭周围场所不需设置排烟系统,仅在回廊设置排烟系统时,回廊的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³/h,中庭的排烟量不应小于40000m³/h;中庭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应按上述排烟量和自然排烟窗(口)的风速不大于0.4m/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

五、防排烟规范4.1.4条:下列地上建筑或部位,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尚应按本规范4.4.14条~4.4.16条的要求在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500m²的丙类厂房(仓库);2、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m²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3、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²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60m的走道;5、靠外墙或贯通至屋顶的xx4.4.14固定窗的布置:1、非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每层外墙上;2、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屋顶或顶层的外墙上,但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以及采用钢结构屋顶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建筑应布置在屋顶。

4.4.15固定窗的设置和有效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在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2%;2、设置在靠外墙且不位于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单个固定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m²,且间距不宜大于20m,其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层高的。

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面积不计入固定窗面积,但可组合布置。

3、设置在中庭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中庭楼地面面积的5%。

4、固定玻璃窗应按可破拆的玻璃面积计算,带有温控功能的可开启设施应按开启时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4.4.16固定窗宜按每个防烟分区在屋顶或建筑外墙上均匀布置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六、防排烟规范4.2.1条: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包括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应采用挡烟垂壁、结构梁及隔墙等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七、防排烟规范4.2.2条:挡烟垂壁等挡烟分隔设施的深度不应小于4.6.2条规定的储烟仓厚度。

对于有吊顶的空间,当吊顶开孔不均匀或开孔率小于或等于25%时,吊顶内空间高度不得计入储烟仓厚度。

防排烟规范4.6.2条:当采用自然排烟时,储烟仓的厚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20%,且不应小于500mm,当采用机械排烟时,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

同时储烟仓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最小清晰高度按4.6.9条计算确定。

防排烟规范4.6.9条: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其最小清晰高度其净高的,其他区域的最小清晰高度应按下式计算:Hq=1.6+0.1H´Hq-----最小清晰高度(m)H´-----对于单层空间,取排烟空间的建筑净高度(m)对于多层空间,取最高疏散楼层(连通空间中同一防烟分区中最上层)的层高(m)八、防排烟规范4.2.3条:设置排烟设施的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位应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

九、防排烟规范4.2.4条: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4.2.4的规定,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

1、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

2、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十、防排烟规范4.3.1条:采用自然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自然排烟窗(口)。

十一、防排烟规范4.3.2条:防烟分区内自然排烟窗(口)的面积、数量、位置应按4.6.3条规定计算确定,且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

工业建筑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倍;当公共建筑空间净高大于或等于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7.5m。

防排烟规范4.6.3条:除中庭外下列场所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空间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³/(h.m²)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 m³/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

2、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空间净高大于6m的场所,其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量应根据场所内的热释放速率以及4.6.6条~4.6.13条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表4.6.3中的数值,或设置自然排烟窗,其所需有效面积应根据表4.6.3及自然排烟窗(口)处风速计算。

3、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³/h,或在走道两端(侧)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m²的自然排烟窗(口)且两侧自然排烟窗(口)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4.4.12-3:对于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小于50m²时,可通过走道排烟,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排烟量按4.6.3条第3款计算)4、当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³/(h.m²)计算且不小于13000m³/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

十二、防排烟规范4.3.3条:自然排烟窗(口)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设置在外墙上时,自然排烟窗(口)应在储烟仓以内,但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的自然排烟窗(口)可设置在室内净高度的以上;2、自然排烟窗(口)的开启形式应有利于火灾烟气排出;3、当房间面积不大于200m²时,自然排烟窗(口)的开启方向不限;4、自然排烟窗(口)宜分散均匀布置,且每组的长边不宜大于3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