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
of Education,1960)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
“规定性定义”(the Stipulative Definition):即作者自己
所
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 “描述性定义”(the Descriptive Definition):指对被定义对 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 “纲领性定义”(the Programmatic Definition):是一种有
从以上有关教育的界定中可引发这样几个有待思考 的问题: 第一,教育与社会的自然影响有何区别?
第二,是否将自然人培育成为社会人的一切工作 都可称之为教育? 第三,教育是否只是在上下代之间进行,是代代 传承的?
2、教育的三种界定方式
[美]谢弗勒(I. Scheffler)在《教育的语言》(the Language
二、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所作的划分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职业组织教育
文化组织教育
社区教育
美国曾有人列举了社区教育的如下要素:
利用 各种公共设施,如学校,所有人都参与;
识别人们的需要和问题;
编制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教育计划;
社区中各组织和机构相互配合; 多渠道筹措资金,包括私人和各级政府部门的。
(3) 关注人的主体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
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 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 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教育的外部功能
1、教育的政治功能 (1)通过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2)通过政治思想的“教化” (3)通过培养各类政治人才 (4)通过促进社会发展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 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原始社会的教 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互为主客)
教育者
学习者
(主)
(主)
(客) 教育资源 (内容、场所、手段)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关系
(一)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 1、教育者 ❖ 2、学习者 ❖ 3、教育资源 (二)教育基本要素间的关系 ❖ 1、教育者和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 ❖ 2、学习者与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 ❖ 3、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主要)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资源
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 活动。这种活动是通过传承社会文化、传 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实现 的。
第二节 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简要历程
❖ 本节要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 教育是怎样产生的? ❖ 教育从产生到现在的整个历程中有哪些
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 未来的教育将出现哪些特征?
教
育
封建社会
的教育
中国:夏有学校,“六艺”、“四书五
经”为内容。私学起于春秋,孔子。
古 代 古印度: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 教 佛教手中。
育 简 介
古代埃及:有宫廷学校、职官学校、 文士学校。
古希腊、罗马:7-12岁的地位低下
阶层子弟入私学,贵族子弟聘家教。
❖ 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教育:
❖ 人性反神性,科学理性反蒙蔽主义,个性解 放反封建专制,平等友爱反等级观念,重视 肯定现实生活,反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 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节 教育概述
❖ 本节要解决的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分三个小问题探讨: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
三、教育内容 1含义:(教育内容)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 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2学校教育中的教材是学校(教育内容)的 表现。 四、教育的物质资源 1教育的物质资源有:(场所、设备、教具、 器材)等。 2教育活动的场所及设备主要有:(校舍、 教室、操场、园地、实验室)。 3(教具与器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沟 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物资
一、教育者 1含义:对受教育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 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2教育者是老师么? 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二、受教育者
1含义: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 接受教育的人。 2受教育者是学生么? 3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 动)。 2从教育的起源上看,它是在人类社会中出 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3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共存、 共发展),并渐渐成为推助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
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教育者 的主导性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的宏观功能 :(促进社会的发展)。 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指人类的繁衍生存,还指 人的(个体的社会化) 二、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人的个体发展(名词解释):指个体从降生到 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2身体的发展(名词解释):身体的各个组织系 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 3心理的发展(名词解释):人的感知能力、记 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 兴趣、性格等的发展。
第一章 教育ppt课件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宏观社会环境制约着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2.微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直接影响 3.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巨大差 异 4.环境因素对人影响的特点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 然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 环境决定论 观点: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唯一因素,人的发展是由环 境机械决定的。 代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 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 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 贼。” 评价:片面夸大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否定了遗传、 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 极被动的产物。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了解教育的产生 与发展。 2.理解并掌握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掌握人 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3.掌握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的教育家孟禄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 仿”。 评价:抹煞了教育的社会性,认为儿童发展不可控 制。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三)劳动起源说 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基本)职能: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 活经验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 大教育思潮,全民教育的任务是侧重于普及教育, 终身教育的任务侧重于继续教育。
◇ 全民教育主要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全体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一学、习教要育点的:产生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 代表作品:孟禄《教育史课本》 核心观点: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无意识的 模仿。 局限:有进步的地方,但依旧否定了教育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一学、习教要育点的:产生
3,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人物众多,集中于苏联和中国 代表作品: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核心观点:教育产生和发展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局限:劳动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
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 有三阶段,分别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未来教育;
还有四阶段,分别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 现代教育;
综合: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 未来教育。
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
学习要学点习:目标:
➢ 概括教育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 描述出教育的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
目前,教育理论界对教育起源论主要是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三种主张。
一学、习教要育点的:产生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 代表作品:勒图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
《教育原理》 核心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 需要。 局限:忽视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以及人类教育的可选择性。
四学、习教要育点的:概念界定
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 也。”
斯宾塞:“教育就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 。” 杜威:“教育即生活。”
四学、习教要育点的:概念界定
广义的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里的“人”是指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青 少年; 这里的“培养”是中性词,既包括积极的作用,也包括消极 的作用。广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 我教育等。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本质1.“教育”一词的由来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
(二)学校教育三要素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探寻教育的本质
教育人类学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主要在于人具有 的未待定性。人的未待定性赋予人以教育的需求和可 能,表明了人具有可塑性和可教育性,人成为人需要 通过教育才能达成。教育正是通过有意识地传授社会 文化与经验的过程使人得以发展和日臻完善的。
※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1、动物对后代的爱护、照顾和哺乳是一 种本能的需要,这种本能是无条件反射 联结,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 发行为,是动物界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 手段。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探寻教育的本 质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第二节:教育的本质 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讨论:
老猫教小猫抓老鼠,母鸡 带小鸡找虫子吃,老小 偷教小小偷偷东西,这 些是教育活动吗?为什 么?
必须明确:衡量教育活动的 标准是什么???(含义、 特征、本质)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夸美纽斯:教育在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赫尔巴特: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道德’ 一 概念概括。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 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 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 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 “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 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美国百科全书》: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 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 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 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 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 育。
从以上种种对教育概念的阐释可 以看出,教育这一概念是一个 使用极其广泛而又很难精确下 定义的词语。即使在当今国外 的教育学教科书中,我们也不 容易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教育 定义。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发展:包括萌芽阶段和独 立形态阶段
教育学萌芽阶段又包括: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思想集中在《论语》中
1.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南郭惠子》中提到: 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播学于四 夷:不分地域、种族。 2.论教育作用:提出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 3.论教育目标:《子张》中提到:仕而优则学,学 而优则仕。 4.论教育内容:《述而》中提出子以四教,文行忠 信。 5.教学原则和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结 合、温故知新。
广义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 技能和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 念的所有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 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 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 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真题预测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 A《大学》 B《论语》 C《孟子.尽心上》 D《中庸》
真题预测
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 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 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 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型、继承性 、阶级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真题预测
1.我国古代西周时期进行六艺教育,主要 括: 、 、 、 、 、 。 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自由,官学衰微, 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 的 。
古代西方的教育
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 教教育。 古代埃及:宫廷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代希腊、罗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注 重培养军人,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雅典教育注重培养有 文化修养、品德优良、多才善辨的公民。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学校有三种: 僧院学校、教堂学校、教区学校。教育目的是培养教士和 僧侣,内容是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 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 教育内容是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教育学习题
第一章什么是教育一、填空1、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教育的内部要素系统:(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3、(育人)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4、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的外部形态和联系,包括(家庭教育现象)、(学校教育现象)和(社会教育现象)。
5、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因素有(教育者)、(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
6、教育中得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二、选择1、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生物起源论)。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应农业社会教育的(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3、【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教育的界定作了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4、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5、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三、简答一、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学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
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作用越来越大。
三、动物界也存在与人类本质上相同的教育现象。
错误。
原因: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动物界不存在这种活动,原因在于:1、动物对后代的爱护、照顾和抚育的活动是出于一种本能的需要,是一种本能的活动。
人类的教育则是人作为主体所意识到的社会需要。
2、动物没有语言,也不具备明确的意识,不能够将自身的经验积累起来向同类传授,也不能将个体的经验类化,变成共享的经验财富。
人类则可以通过语言和其他物质形式,保存个体经验,并使之人类化。
3、所谓动物的“教育”,其最好的结果不过是使小动物适应环境,独立生存并维持生命。
教育学知识点(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概述:一、概念1、广义:凡是教书+育人、三结合教育:社会、家庭、学校2、狭义: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3、古文记录:《孟子·尽心上》、“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要素教育者(主导者、引导者)、受教育者(教的对象、学的主体)、教育影响(教育措施(媒介)包括:教和学的方法、物质手段(教具、实验设备和仪器))三、教育本质属性育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质的规定性: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由教育本身职能决定);历史性:不同时期,性质、目的、内容不同;继承性:不同时期教育前后相继;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产性:生产性活动;民族性:教育是在具体的国家或民族中进行的;思想、制度、内容上都具有民族性;民族特征(语言、文化等)。
相对独立性: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超前”“滞后”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体现阶级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朱熹【宋】宗教、最古老的观点教育是由神所创造的,体现神的意志,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基础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目的性心理起源说:孟禄【美】教育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苏联】凯洛夫【苏联】教育起源于劳动,社会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教育的功能按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本体性)、社会发展功能(派生性)按作用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作用呈现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教育的历史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独立的形态;教育与生产劳动想结合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内容、场所、制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古代中国)夏朝:最早出现学校形态(萌芽)西周:教育特点:“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学体系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心:礼乐)、分科教学的雏形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大兴稷下学宫:建于齐国;官家举办私家支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集讲学、著述、育才、资政为一体。
【笔记】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选择、辨析)教育的词源:①“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②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进行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例题】辨析题:凡是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观念的活动是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加人们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综上所述,题干混淆了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是错误的。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选择)1.教育者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人②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2.受教育者①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②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学习活动的主体)3.教育影响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②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三、教育的属性(选择、辨析)1.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辨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的特点有:(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人;(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3)教育是一种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例题】辨析题: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0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水乎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步分离,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国家机器产生。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
有的人把阶级性看作是教育的本质,也有人把生产性看作是教育的本质,这些都是偏颇的认识。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
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4)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无论从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
(5)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此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第一章教育的本质本章共分三节,主要明确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教育与教育是什么。
第一节教育的涵义一、“教育”词源二、教育的界定广义:凡是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主要指学校教育,但并不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函授教育等。
对教育的基本涵义的理解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中的一种,其特殊的种类差别是进行人的培养,教育活动是借助人类文化传递的形式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产生的教育,广泛的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专门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一门学科的基本范畴是构成该学科内容的基本架构,是统领该学科各部分内容的经典成分,因而是每个学习者必须理解的。
三、教育的相关范畴辨析1.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是一种活动,一种实践形态,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划分,如从纵向上有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和当代社会的教育活动。
而教育学从形式上看,是一种理论形态,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科学与教育学科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学科,广义的教育学科泛指我国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教育学所属的各类教育学研究领域,狭义的教育学科主要指师范和教育院校在进行教师教育中所开设的公共教育课。
3.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是当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甚至因其违反教育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阻碍了教育或人的身心发展而急需解决时,这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就成了教育问题。
中学教育学知识点
一、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答: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意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八、学生文化的成因?答: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九、学生文化的特征?答: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五、课程实施结构的安排应注意的问题?答: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4、学则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
元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三、试论制定教育的基本依据?答: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的。
六简述美育的任务?答: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
目录
• 教育概述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制度 • 教育目的 • 教育内容 • 教育方法
01 教育概述
教育的定义与本质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 计划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 的思想品德,发展人的智力和体 力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
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需要。
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育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等 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教育都有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将更加注重 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等方面。同时,教 育也将更加国际化、信息化和多元化。
学前教育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我国的学制与学校教育制度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指小学教育,教育的对象一般为6~12 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全民性、义务性 和全面性的基本特征。
是在初等教育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 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这种教育在整 个学校教育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 作用。中等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 阶段,初中教育的对象是13~15岁的 少年,高中教育对象是16~18岁的青 年,他们有的以升学为目的,有的以 就业为目的。
01
02
03
04
基础知识教育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社会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
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 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人们无论是从事教育理论工作,还是从事教育实践工作,要想将工作做好,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全面的认识。
学习教育学就是从不同方面帮助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者形成这种全面的认识。
本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帮助学习者认识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教育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对教育概念的分析侧重于从理念上来认识;对教育要素的剖析侧重于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
一、什么是教育(一)教育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教育”一词。
这些用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一类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再一类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在这三类用法中,最基本的还是第一种用法,( 二)“教育”的词源与用法教育这种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由于教育本身在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因而关于教育的含义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在现代英语中,教育是“education”;在法语中,教育是“education”:在德语中,教育是“erziehung”,三者均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
教育的西文起源Educare ←educere→e+ducere↑教育引导儿童达到完满↓引出←出+引导教育的中文词源由于教育本身在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人,因而关于教育的含义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教”、“育”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
从词源上看“学”与“教”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
“教”在甲骨文中,像有人在旁执鞭演卜,训导小孩学习的形象。
“育”在申骨文中像妇女育子之形。
在先秦古籍中,大都只用一个“教”字来论述教育的事情。
(但这两个字在当时不见得就是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
实际上,在20世纪之前,人们很少把这两个字合成一个词来使用。
思想家和普通百姓在论及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1、通用定义的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的“教育”条目释文
“现在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广义上说,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 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 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个 词,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思考:
教育是什么?
1.请课后再思考,说于同学听。 2.请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说的教育含义。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
一、教育的起源
㈠生物起源论
1、生物起源论的基本观点: 教育起源于动物生存本能活动。 2、代表人物: 法国的勒图尔诺《 动物界的教育》和英 国教育学家沛西· 能 《人民的教育》 3、生物学理论基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4、对生物起源论的简单评价。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影响(内容与形式)
案例请根据案例,从教育者、学习者关系的角度 谈谈启示。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 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
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 “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 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 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 者食于人”
4.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
高了教育职能。
东方有孔子的教学思想、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荀子的教师思想、墨子的教育内容思想、朱熹的 学习方法、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 西方有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亚里士多德的“ 三育理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洛克的 绅士教育思想、福禄贝尔的儿童教育思想、斯宾 塞的科学教育思想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明确的是:
• 第一,教育必须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能给 受教育者以积极的、健康的影响,“教唆” 无论是否在学校中进行,都不能称之为教育 ; • 第二,教育必须是有效的,能使受教育者得 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如果教育者在活动中不 能使得受教育者有所得、有所获,或者使受 教育者原有的知识体系、技能水平、思想素 养等受到干扰与破坏,也不能称之为教育。
•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主要是指教师,但 不仅仅是教师,还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 、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等。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具有三个特征:
• 其一是主导性。教育者引导着教育活动的 开展,并主导着教育活动的进行; • 其二是目的性。教育者的一切活动都是指 向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明确的教育意 义的; • 其三是社会性。教育者接受社会的委托, 反映社会的要求,努力要通过自己的活动 使受教育者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受教育者
• 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受教育者 存在的前提是人具有可教性。 • 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主要是指学生,但 不仅仅是指大学、中学、小学的学生,还包 括以学习作为主要任务的人。
受教育者在教育中同样具有三个特征
• 其一是个体性。受教育者不是抽象的符号 ,而是具体的独特的个人。 • 其二是自主性。教育者施加的教育影响必 须经过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和积极内化才 能产生成效。 • 其三是能动性。教育过程必须建立在受教 育者的主观能动及内在需求基础之上。
(三)教育影响
•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 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 织形式、教育环境等五种构成了教育影响 。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影响也具有三个特征
• 其一是选择性。教育影响是经过教育者的 有意选择和刻意安排的。 • 其二是独立性。教育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 能超越时空的限制而表现出一种比较稳定 、普遍的形态。 • 其三是多样性。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 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等构成 决定了教育影响的多样性。
•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教育是对于受教育 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 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 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
• 《死亡诗社》给教育的界定“让学生成为 自由思想者。让每一个生命不同寻常”。
(二)描述性定义
• 法国学者米亚拉雷(Gaston Mialaret):“ 我们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教育’一词 至少有四种基本的含义:⑴作为一种机构 的教育;⑵作为活动的教育;⑶作为内容 的教育;⑷作为一种结果的教育。”
•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 教育》中的定义: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 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 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 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在它所写的《动物界的教育》一 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 活动。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以 前就已产生的现象。 • 利托尔诺曾经亲赴非洲等地旅行考察有关早期人类社会的 特点和发展,搜集原始民族教育资料。同时,他对动物的 生活也做过细致的观察,根据观察,他认为在动物界里存 在着大猫教小猫捕鼠,老鸭教小鸭游水之类的教育活动。 而且他认为不仅在脊椎动物里,甚至在无脊椎动物里也有 教育。 • 后来出现的人类教育,只不过是继承了业已存在的教育形 式而已。所以,他认为,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 和演进,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人类教育的本质则依然有如 动物界。
2.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 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教育史专家孟禄(Paul Monroe,1869—1947)。 主要观点 孟禄在其所著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表示,他不同意利托 尔诺关于教育起源的生物本能之说。他认为利托尔诺之学 说没有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从心理学 的观点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他认为,认为儿童对成人的 摩仿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他认为儿童的这种摩仿是无意识 的、是一种天性。孟禄的出发点是,在原始社会中有独立 性的教育活动,原始的教育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摩仿”。 他在上述的书中写到,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取的方法 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群体中儿童对年长成 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要素
一、教育的构成要素
• 教育者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活 动); • 受教育者的活动(教育对象接受教育 的活动); • 教育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 中介)。
(一)教育者
• 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者的 任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教 ,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并促进受教育者身 心的发展。
人们对“教育”概念界定方式的不同, 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教育”的定 义 •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存在于
人类每日每时的活动之中。 • 它环绕着、氤氲着、伴随着、影响着我们 ,使我们通过教育而生长,通过教育而成 熟。教育是我们生命中须臾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 • 教育关乎生命,教育关涉人生,教育蕴涵 价值,教育揭示意义。
【案例2】狮子间的“教育”
• 这个案例讲的是利托尔诺在非洲南部了解到的当地居民讲 的一则他们观察到的狮子进行自我训练和它们不同的个体 之间相互教育和学习的事例。 • 有一头狮子准备跃上一个悬崖的顶部藏匿下来去捕猎斑马 ,结果没有跃上去致使斑马逃脱,结果这头狮子自己多次 进行攀岩训练,并取得成功。在练习的过程中另外来了两 头狮子,这头原来自我训练的狮子引着另外两头后来的狮 子围着悬崖转,以使后者了解攀崖的困难所在。当后来的 两头狮子被领到起点后,这头先行进行自我训练的狮子便 一跃而上而结束了这一教育过程。 • 在这个全过程中,狮子不停地发出吼叫声,利托尔诺认为 ,这就是它们在通过语言传递信息和教育的要求。
• 3、作为一种过程或结果的“教育”
–例如,“看完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又例如,“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 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二) “教育”的三种定义方式
• (1)规定性定义 • (2)描述性定义 • (3)纲领性定义
(1)规定性定义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是生活 的预备”。 •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教育在于使 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 美国教育家杜威:“我认为教育是生 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
• 英国教育家沛西· 能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 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讲词《人的教育》中指出:“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 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有多原始 ,甚至在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适应的种族生活,是天生 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 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 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 他又说:“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二、 教育概念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
(一)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用法
• 1、作为一种制度的“教育”
–例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又例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 2、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例如,“你是如何教育好孩子的?” –又例如,“在当前这样一个社会,应该教育孩子自立 、自强和自尊。”
第三节 教育的起源
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何时何地?
一、广义教育的起源
•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一般认为教 育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一)教育起源的争论
• 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生活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 • [法]利托尔诺(Charles letourneau,1831—1902) 《人类各人种的教育演化》和[英]佩•西能( Percy Nunn,1870—1944) 《人民的教育》。 • 主要观点 • (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 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认为动 物界也存在“教师”与“学生”,也有“知识” 和“技巧”的学习。 (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 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 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3)教育的产生完 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的定义: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 传授知识的工作。其中,“有组织地”是 指在一个特定的教育机构中按照一定的模 式、目标和要求进行知识传授的工作;“ 持续不断地”是指知识传授过程的经常性 和连续性;“传授”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人中间建立一种知识转让的关系;“ 知识”是指人的学识、见闻、态度、技能 以及人的能力中可以长久保持的东西。
【案例1】
母鸭教小鸭游泳
• 他说,对后代的关心乃是母动物的职责 • 如在野鸭世界中,是母鸭带领着小鸭下水 的。下水后,开始母鸭总是选择浅水区, 并用自己的嘴细心地托着小鸭,轻尔又轻 地放在水上,然后渐渐地把小鸭引向深水 区,教小鸭学捕鱼,抓苍蝇、蚊子和金龟 子。小鸭如果累了,母鸭就钻到水里驮着 小鸭,并小心地送到岸上。
简单评价
• 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 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 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 他们的解释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的。它 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 学解释。 •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 会性,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结为 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 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照生物学 的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 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第一节 教育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