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共33页
高中世界历史练习册答案 12——16课
第12课封建制度一、基础练习:1.(从左至右依次为)日耳曼因素、隶农制、农奴2.(1)C(2)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3.庄园国王教会贵族4.提示:8世纪上半叶采邑改革;11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基本确立;14世纪以后庄园开始衰败。
二、拓展练习5.B E D C A6.在采邑改革后,封建主层层分封,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国王位于最上层,但只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这种情况在法兰西最为典型。
国王只能控制自己的直属领地,收人有限,加上生活奢侈,入不敷出,又无处搜刮,出现王朝拦路抢劫的现象并非偶然。
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一、基础练习1.11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2.英国议会法国三级会议3.(1)封建等级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形成的过程中。
8世纪上半期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在封建主层层分封的过程中形成封建等级制。
等级君主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确立以后。
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
(2)封建等级制是国王与各级贵族组成的统治秩序和政权形式。
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侯、伯、子、男爵,骑士位于底层;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
国王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有限。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
(3)封建等级制的统治基础是各级封建贵族。
等级君主制中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4)封建等级制中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等级君主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C二、拓展练习5.Burgher为“公民,市民”,bourgeoisie为“资产阶级”。
从词源角度分析,市民、资产阶级都与城市密切相关,可以理解为从中世纪城市市民中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
6.(1)东方由富强转向落后,西方由落后转向先进。
六大国整理
六大国整理♠英国1、中世纪的英国采邑改革 8世纪上半叶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1265年)—君主专制(15世纪下半期)【事件】君主专制形成 15世纪下半叶【背景】民族国家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支持,推动了英法整体的转变【影响】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继续打击大贵族的势力,全力强化王权,并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2、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16世纪16世纪以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加快了人类社会进步,欧洲经济重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3、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1688年【原因/背景】【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及继任的查理一世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在经济上对许多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专卖制,巧立名目搜刮民众。
【经济】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
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使农村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新贵族,以生产毛纺织品为主的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日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他们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
【根本原因】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开始标志】1640年召开“长期议会”【进程】1642—1648年,两次内战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同年,议会决定废除上院和君主制,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影响】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4、启蒙运动【时间】17世纪【背景】◆文艺复兴以来,西欧的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到17世纪,自然科学已在众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确立,近代社会政治学说的诞生◆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代表人物】霍布斯:霍布斯在政治学说上承认人的自然权利,批判君权神授理论,同时又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高三历史练习题第1分册第5单元中世纪西欧
高三历史练习题第1分册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一、选择题1、当我国处于右图所示的历史时期时,西欧社会正处于A、希腊“古典时代”B、罗马共和国时期C、即将步入中世纪D、文艺复兴时期2、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在中世纪,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遭到毁灭,基督教文化一统天下,欧洲人经历了愚昧、封闭、遏制人性的“黑暗的世纪”。
以上叙述中黑暗的“中世纪”的时间跨度为A、约500年B、约800年C、约1000年D、约1500年3、蛮族是指未开化的落后民族,但蛮族的入侵,却推动了古代欧洲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下列在古代欧洲人心中属于蛮族的是①罗马人②希腊人③日耳曼人④匈奴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皆告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
造成进入中世纪后,西欧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A、罗马帝国的分裂B、采邑改革的推行C、阿拉伯帝国的征服D、日耳曼人的破坏5、以下各项对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起了加速和促进作用的是A、隶农制的产生B、基督教成为国教C、马特采邑改革D、等级君主制形成6、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因作战勇猛,外号“锤子”),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将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的制度B、创立基督教而赢得人心C、将罗马附近的拉文那地区送给教皇D、领导市民争取城市自治7、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后,出现了右图所示的情况。
其中维系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纽带是A、权力B、忠诚C、土地D、军队8、如果给右图配一个标题的话,较恰当的是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B、西欧封建庄园制度C、西欧等级君主制D、西欧封建采邑制9、中世纪时代的欧洲有这样的说法:“人们将自己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祈祷上帝的人;第二类是经商种田的人;第三类是为了防护前两类人使之免受不公和伤害而产生的骑士。
”这表明当时的欧洲A、有两类人不向上帝祈祷B、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C、骑士保障了人们的安定D、社会分工有明确的界限10、近代翻译家严复在《原富》一书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1小题每题3分共计63分)1.设立智慧宫并为保存和传播西方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帝国是()A. 亚历山大帝国B. 阿拉伯帝国C. 奥斯曼帝国D. 拜占庭帝国【答案】B【解析】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设立“智慧宫” 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在古代中西交流中阿拉伯人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设立智慧宫并为保存和传播西方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帝国是阿拉伯帝国2.如图是小历同学制作的有关伊斯兰教知识小卡片正确的一项是()A. 创立者B. 产生时间C. 诞生地点D. 宗教思想【答案】C【解析】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 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据图是小历同学制作的有关伊斯兰教知识小卡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的一项是诞生地点 ABD说法不符合伊斯兰教3.下列关于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②创立了伊斯兰教③创作了文学名著《荷马史诗》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 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故①符合题意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故②符合题意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学名著故③不符合题意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故④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4.时空观念即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它是中学生必备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中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②亚历山大大帝东征③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④汉谟拉比法典制定⑤查理马特改革A. ①②③④⑤B. ④①②③⑤C. ①④②③⑤D. ④②①③⑤【答案】B【解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所以顺序为④①②③⑤故选B5. “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比较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查理·马特改革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B.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D. 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答案】D6.观察下面的年代尺它反映的是哪一国家的发展状况A. 罗马帝国B. 波斯帝国C. 查理曼帝国D. 阿拉伯国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伊斯兰教是7世纪初穆罕默德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创立的 7世纪30年代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8世纪中期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D正确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查理曼帝国与题干发展无关排除ABC 故选D.7.中东地区是现在世界上不太平静的一个地区而这里的阿拉伯人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以下属于他们的文明的是()①伊斯兰教②《天方夜谭》③阿拉伯数字的发明④《医学集成》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中东地区是现在世界上不太平静的一个地区而这里的阿拉伯人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以下属于他们的文明的是①伊斯兰教、②《天方夜谭》、④《医学集成》③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是古代印度人8.大化改新和和查理·马特改革的相同之处是()A. 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B. 都改变了无条件赏赐旧贵族的做法C. 都由国家的宫相实施D. 都使本国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查理·马特改革” 又名“采邑改革” 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是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改革制度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故大化改新和和查理·马特改革的相同之处是都改变了无条件赏赐旧贵族的做法 B正确故选B9.“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觝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但宰后才死的仍然可吃禁止你们吃在神石上宰杀的……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这是一部宗教著作中的记载这部著作是()B. 《古兰经》C. 《金刚经》D. 《道德经》【答案】B【解析】据“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觝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但宰后才死的仍然可吃禁止你们吃在神石上宰杀的……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伊斯兰教著作中的记载这部著作是《古兰经》 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 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10.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科学巨著正是通过阿拉伯科学家和学者的创造性劳动使其得以矫正和保存这说明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起到的作用是()A. 沟通桥梁B. 全盘西化C. 兼收并蓄D. 交融创新【答案】C【解析】在东西方之间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虽然符合历史史实但不符合题干材料“使其得以矫正和保存” 选项A排除根据题干古代希腊、波斯与印度的科学巨著正是通过阿拉伯科学家和学者的创造性劳动使其得以矫正和保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起到的作用是兼收并蓄 C项正确全盘西化、交融创新不符合史实选项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1.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A. 希腊人B. 中国人C. 阿拉伯人D. 法兰克人【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传到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12.印度总理莫迪于2015年5月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莫迪着重与民间交流宣传印度及印度文化.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并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①佛教②种姓制度③阿拉伯数字④《汉谟拉比法典》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③④【答案】B【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与印度文明有关并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但它对其他地区文明没有产生了重大影响.②种姓制度不符合题意.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佛教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 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④《汉谟拉比法典》与印度无关.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13.古代阿拉伯人的宗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宮” 材料说明()A. 阿拉伯的发展主要汲取了中国人的智慧B.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C. 阿拉伯文化具有包容性D. 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答案】C【解析】材料“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体现的是阿拉伯文化的包容、开放性 C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阿拉伯发展得益于自身的创新发展排除 B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4.“阿拉伯数字”得名的主要原因是()A. 最早由阿拉伯人发明的B. 阿拉伯人曾经使用过这一计数法C. 最早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D. 阿拉伯人学会这一计数法并加以改造【答案】C【解析】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故A错误B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BD错误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 故C正确故选C15.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氏族部落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氏族部落还盛行多神崇拜穆罕默德独尊安拉宗教思想的提出对当时阿拉伯半岛产生的影响是()A. 发展游牧经济B. 促进统一大业C. 进行对外扩张D. 加剧部落仇杀【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为日后的阿拉伯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故选B16.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A. 伯里克利改革B. 幕府政治C. 大化改新D. 查士丁尼改革【答案】C【解析】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大化改新的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17.某同学将“西欧庄园、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日本大化改新”纳入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下列最适合该专题的名称是()A. 东西方文明的冲突B. 奴隶制的终结C. 古代欧洲的衰落D. 欧亚国家封建制度的形成【答案】D【解析】某同学将“西欧庄园、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日本大化改新”纳入一个专题进行研究最适合该专题的名称是欧亚国家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庄园、西欧城市的兴起都处于西欧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日本大化改新标志的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8.阿拉伯人被誉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下列不是经由他们传入欧洲的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棉花D. 玉米【答案】D【解析】19.小强和小明为“阿拉伯数字”是谁创造的争论了起来其正确答案是()A. 印度人B. 阿拉伯人C. 埃及人D. 希腊人【答案】A【解析】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 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20.我们在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的“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它的发明者和改进者分别是()A. 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C. 古埃及人与古阿拉伯人D. 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答案】B【解析】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 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故选B21.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①佛教②阿拉伯数字③种姓制度④《汉谟拉比法典》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D. ①③【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古代印度诞生佛教的诞生和对外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后经阿拉伯人传到了西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古代印度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但是它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重大影响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22.(1)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谁?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宗教创立的目的是什么?22.(2)请举一例“阿拉伯帝国的文明达到很高的水平”的表现据材料二说明伊斯兰教对阿拉伯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22.(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阿拉伯文化灿烂的原因并简要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答案】(1)穆罕默德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根据材料“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可知这一宗教创立的目的是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答案】(2)数学创造完整的代数学文学方面《天方夜谭》医学《医学集成》或《医典》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有利于文化上的宽容和兼收并蓄从而推动了那个时代的科学进步和发展【解析】(2)表现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数学创造完整的代数学文学方面《天方夜谭》医学《医学集成》或《医典》根据材料“由于践行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因此帝国的阿拉伯人及其他民族在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从而大大推动了那个时代的科学进步和发展”可得出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有利于文化上的宽容和兼收并蓄从而推动了那个时代的科学进步和发展【答案】(3)吸收、消化外来文化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析】(3)根据材料“由于践行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因此帝国化外来文化根据材料“阿拉伯人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得出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为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3.(1)6世纪下半叶日本化解危机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23.(2)请结合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解析】(1)根据材料“公元646年(大化二年)元旦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答案】(2)观点改革催生进步保守导致落后论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其动力来说是保守与改革两种力量的冲突史当改革的力量超过保守的力量社会制度便会脱胎换骨在新的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实现飞跃社会走向进步当保守的力量超过改革的力量旧的社会制度继续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停滞不前社会相对变得落后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是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帝国逐渐落后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结论改革催生进步保守导致落后【解析】(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炼出观点为“改革催生进步保守导致落后” 论述方面根据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阐述即可24.(1)雅典民主政治在谁主政时期达到顶峰?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24.(2)日本大化改新开始于何时?通过比较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制度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4.(3)结合材料一、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谈改革所起的作用【答案】(1)伯里克利公民大会【解析】(1)伯里克利当政时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答案】(2)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学习了中国隋唐的制度【解析】(2)依据所学知识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细比较我们发现日本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模仿【答案】(3)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25.(1)“主”和“仆”分别指什么?这种制度的推广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25.(2)图(a)与图(b)反映的制度的维系纽带和主从关系有什么不同?25.(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新的城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主”和“仆”分别指封君和封臣影响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解析】(1)根据材料一“西欧小封建主从大封建主处接受封地在举行‘臣服礼’时宣誓‘我主臣下乃是我主之仆人领有采邑之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以侍奉我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建制度材料中“主”和“仆”分别指的是封君和封臣对西欧社会的影响是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答案】(2)图(a)维系纽带是土地的封赐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封赐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图(b)维系纽带是血缘关系主从关系表现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解析】(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是西欧封建制度图(b)是西周的分封制西欧封建制度的维系纽带是土地的封赐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封赐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分封制的维系纽带是血缘关系主从关系表现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答案】(3)特点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解析】(3)根据材料“庄园上的一切需要除了食盥(guàn)等少数物品外几乎全是本庄园劳动人民所生产的”可知庄园制度的特点是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答案】(4)原因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解析】(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新的城市形成的原因主要从生产力的进步、人口增长、商品贸易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等方面回答。
2023年上海高中历史会考考纲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分册考纲知识点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旳地区。
这些地区旳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旳水利之便, 发展了以农业为基础旳社会经济。
2.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
3、两河流域基本上位于今天旳亚洲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4. 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旳最古老旳文字之一, 由苏美尔人发明。
6、5. 汉穆拉比在位期间, 古巴比伦王国势力臻于极盛, 是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旳时期。
7、《汉穆拉比法典》旳作用、历史价值和特点。
作用: 更有效地规范王国旳社会秩序, 深入巩固王国旳统治。
历史价值: (1)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旳成文法典;(2)是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旳第一手文献。
特点:(1)全面维护统治集团旳主线利益;(2)保留了原始习惯法法旳部分内容;(3)否认了血亲复仇等原始风俗, 有一定进步意义。
7、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其地理范围与今天旳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体相称。
尼罗河旳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水量, 使这一地区成为古代文明旳发祥地。
8、古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旳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旳专制君主。
9、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旳陵墓。
其中, 最负盛名旳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10、金字塔旳象征意义。
(1)是法老专制权力旳象征;(2)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奉旳详细体现。
11. 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书写材料中, 纸草旳使用最为普遍。
12.古印度文明来源于印度河流域文明, 土著达罗毗荼人发明了这一文明。
13、约公元前14 世纪, 雅利安人旳部落出目前了印度河地区, 征服了土著部落, 后扩展到恒河流域。
14.当雅利安人旳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 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被称为种姓制度。
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旳社会集团。
15.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为希达多。
佛教经典总称为三藏经或大藏经。
高中历史第一册(世界古代史)整理
第一册整理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
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美索不达米亚)东:伊朗高原;西:阿拉伯大沙漠;南:波斯湾;北:小亚细亚山地时间:3500BC~3100BC内容: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时间:3100BC之前内容: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工具:用削尖了的芦秆、木棒或骨棒将文字压刻在半湿的粘土泥板上历史意义: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穆拉比法典》背景:1792BC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颁布条件:①国家;②文字;③社会经济发展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价值:是汉穆拉比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遗产①法学: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②史学: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内容:①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②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③严格规定了各阶层的义务;④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第2课古代埃及集权专制统治法老的职能:1.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多种(政、军、经、法、宗)大权于一身2.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3.自奉为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4.控制着所有军队5.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金字塔定义: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征意义:①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②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历史意义:①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和智慧的结晶;②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象形文字时间:BC3500工具:古代埃及人最初以刻刀和石头作为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以后,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等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第3课古印度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时间:BC16世纪~BC14世纪起源:印度河流域文明;民族:土著达罗毗荼人内容:约BC14世纪,“雅利安人”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征服土著部分,至BC6世纪左右,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共有20余个国家种姓制度四种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雅利安人用种姓(等级)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特征:①职业世袭;②内部联姻;③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力和宗教生活均不同影响:①造成了社会阶层的隔离;②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③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的创立和发展背景:①BC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②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③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传播原因: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教义创始人:相传为悉达多经典:大藏经又称三藏经或三藏传播:BC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域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在15世纪欧洲殖民势力入侵以前,古代美洲和黑非洲的历史大致是独立发展的。
查理马特改革
查理马特改革
查理马特改革:“查理·马特改革”,又名“采邑改革”。
是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制度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
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将豪绅显贵跟王室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权力,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也为日后加洛林王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
改革背景: 8世纪上半期,随着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大量自由农民破产,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法兰克王国的王权衰落。
宫相开始插手国家政务,成为实际上的政府首脑。
在争夺宫相的过程中,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三个地方的贵族都推出了自己的宫相候选人,最后,奥斯特拉西亚推选的赫里斯塔尔·丕平得到宫相职位,而且是王国惟一的宫相。
赫里斯塔尔·丕平死后,争夺宫相职位的战争立即展开,查理·马特在奥斯特拉西亚贵族的支持下,打败了其他竞争者的军队,于715年继任为宫相。
查理·马特上台后,各地贵族的叛乱仍然不断,而当时东方的阿拉伯帝国势力日益壮大,对法兰克王国形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查理·马特依靠奥斯特拉西亚自由农民组成的军队,平定了各地的叛乱,重新统一了纽斯特里亚、勃艮第和阿奎丹等地。
在此期间,查理·马特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732年,依靠这支骑兵,查理·马特打败了入侵的阿拉伯人,收复了被占领土。
从此,查理声名大振,被称为查理·马特。
专题:欧洲政治制度的演变
民主政治的历史
1993年,西方的古典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政治理论家 和古典考古学家云集某城市,举行了一系列关于民主政治 的学术讨论会,以庆祝所谓“民主政治诞生2500周年”。 研讨会后来移到、华盛顿、牛津、剑桥等地,仅美国的古 典学研究所就组织了两次研讨会和一个名为“民主政治的 诞生”的展览。在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的圆形大厅里举 行,这里是保存美国宪法的地方。 问题:(13分) (1)你认为上述材料中“某城市”在哪里?(2分) (2)上述这些庆祝活动中突出了对一历史事件的纪念, 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把这一事件作为民主政治诞生标志是 否正确?为什么?(4分) (3)美国宪法中,政府的构建原则与大张旗鼓庆祝的这 一古典政治的基本核心一致吗?为什么?(7分)
相关:城邦体制、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罗马法系(B)
西欧政治制度的演变
名称 形成背 景(条 件) 确立标 志 雅典民主 政治 封建等级 等级君主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 制 制 制
内容或 过程
特点
影响或 意义
认识
一、民主政治的源头:雅典民主政治(C)
1、特点: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2、形成原因: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贵族的结果。 3、形成过程: (1)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2)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 最终确立。 (3)公元前5世纪以后,尤其是经过希波战争之后,雅典的民主 政治引来了全盛时期,即“伯里克里时代”。 4、评价: 积极性: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 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 进步。 局限性: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才真正享有 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高三历史练习题 第1分册 第5单元 中世纪西欧
高三历史练习题第1分册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一、选择题1、当我国处于右图所示的历史时期时,西欧社会正处于A、希腊“古典时代”B、罗马共和国时期C、即将步入中世纪D、文艺复兴时期2、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在中世纪,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遭到毁灭,基督教文化一统天下,欧洲人经历了愚昧、封闭、遏制人性的“黑暗的世纪”。
以上叙述中黑暗的“中世纪”的时间跨度为A、约500年B、约800年C、约1000年D、约1500年3、蛮族是指未开化的落后民族,但蛮族的入侵,却推动了古代欧洲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下列在古代欧洲人心中属于蛮族的是①罗马人②希腊人③日耳曼人④匈奴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皆告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
造成进入中世纪后,西欧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A、罗马帝国的分裂B、采邑改革的推行C、阿拉伯帝国的征服D、日耳曼人的破坏5、以下各项对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起了加速和促进作用的是A、隶农制的产生B、基督教成为国教C、马特采邑改革D、等级君主制形成6、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因作战勇猛,外号“锤子”),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将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的制度B、创立基督教而赢得人心C、将罗马附近的拉文那地区送给教皇D、领导市民争取城市自治7、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后,出现了右图所示的情况。
其中维系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纽带是A、权力B、忠诚C、土地D、军队8、如果给右图配一个标题的话,较恰当的是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B、西欧封建庄园制度C、西欧等级君主制D、西欧封建采邑制9、中世纪时代的欧洲有这样的说法:“人们将自己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祈祷上帝的人;第二类是经商种田的人;第三类是为了防护前两类人使之免受不公和伤害而产生的骑士。
”这表明当时的欧洲A、有两类人不向上帝祈祷B、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C、骑士保障了人们的安定D、社会分工有明确的界限10、近代翻译家严复在《原富》一书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
九年级历史(上)历史多选(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上)多项选择题(参考不定项选择题)姓名:班别: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21.世界各国关于人的起源有很多中说法,通过下图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正确的有()A.人是有猴子变来的B.直立行走让人类摆脱了原始袁群C.劳动在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D.制造和使用工具表明人类正式形成22.下列关于南方古猿的介绍,正确的是()A.是早期的人类,约3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B.是正在形成中的人C.能够直立行走D.能够直立行走,使用天然工具23.地球有三种主要人种,他们是黄种人、黑种、白种人,关于人种说法正确的是()A.现代人种的划分是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来划分的B.他们的差别只是外貌上的C.人种的差异是自然条件中长期影响的结果D.白种人在体质和智力上优于有色人种24.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长期摸索的结果,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有关原始农业说法正确的是()A.原始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从依赖和适应自然发展到利用和改造自然B.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的产生C.它使人类由迁徒生活逐渐转变为定居生活D.它极大地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分工25.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生产活动的是()A.农耕B.采集C.狩猎D.捕鱼26.下列关于父亲氏族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子的体能优势,使男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B.人们既知其母,也知其父C.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父系氏族社会D.在整个父系氏族社会过程中,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私有观念第2课亚非拉文明古国21.富裕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体会异域风情,到埃及旅游,不能不看金字塔,下面是导游关于金字塔的介绍,你认为正确的是()A.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B.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C.金字塔见证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D.金字塔是古埃及专制专权的象征22.亚洲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点是()A.都处在大江大河流域,农业文明发达B.都制定了完备的成文法典C.都建立了专制完权D.它们相互影响,互相交融23.两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现今的伊拉克多灾多难。
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考纲要求】
单元
篇目
考点
中世 封建制度 纪西 欧 庄园和城市
中世纪文化
封建制度的产生 等级君主制 中世纪庄园 城市的自治 大学的兴起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要求
B B A B A
C
【单元导读】 ●中世纪西欧社会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农奴劳 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自给 自足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法兰克王国的采邑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随着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活跃,英法等国形成了等 级君主制。 ●中世纪西欧王权与教权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争斗, 阿维尼翁之囚标志着教权由盛转衰。 ●中世纪西欧文化在各个领域多有建树,对后世产生 了相当影响。
封建统治阶级。
(3)封建经济制度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
农奴是无人身自由的。
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两大因素
基督教会
罗马因素 (隶农制)
归顺的罗 马贵族
隶农
封建贵族 (大土地 所有者)
产生:6世纪
日耳曼因素 (瓦解中的
氏族制)
法兰克征 服者上层
自由农民
统 治
大致形成:11世纪
农奴
3、封建制度的发展: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 发展 (1)改革的开始: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 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 封。史称“采邑改革”。 (2)改革的影响: ①采邑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加速了自由农 民的农奴化进程。 ②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 者,实际权力有限。 ③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 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 4、封建制度的确立: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 半叶,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采邑制改革名词解释
采邑制改革名词解释
采邑制是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之一。
采邑原指西欧中世纪早期国王封赏给臣属终身享有的土地。
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对于服军役或执行其他任务的臣属,已封赐土地或金钱等作为恩赏,称作采邑。
加洛林王朝时采邑制大为发展,不但国王封赐采邑,许多大封建主也分赐采邑给自己的封臣。
作为采邑封赏的主要是土地,但往往也包括伯爵等国家官职和教会职务。
采邑的封赏使一些农民沦为封建主的依附农民,促进了西欧封建土地制的发展和封建主阶级的强大。
西欧封建制度特征
西欧城市的兴起
巴 黎 一 角
你能根据这幅画讲讲当时城市的情景吗?
西欧城市的兴起
说说为什么“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庄园里的农奴和城市的市民的生活有哪些不同? 从政治角度说,生活在乡村的农奴缺乏人身自由, 基本上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 市中的市民则相对具有很大的自由。 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 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中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 放。
大学的兴起 伴随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 的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 求开展世俗教育,大学由此兴起。教会为 了更好研究和传播神学,主导了大学的创 办。虽然大学重视神学教育,但是大学的 世俗教育的性质有助于学术研究,最终, 摆脱教会的控制,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 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时 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度的形 12 世纪以后,伴随城市的 14 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发展。
代 成过程中。6 世纪下半叶, 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 封建君主为加强自己的权力,
背 罗马的隶农制与日耳曼的 英法等国的王权呈 逐渐加 和早期的资产阶级联合起来,
景 氏 族 制 共 同 产 生 封 建 制 强的趋势,以国王为代表 推行重商主义,壮大实力,进
中世纪前期历史足迹
5世纪
6世纪
8世纪
日耳曼人入 侵,西罗马 帝国灭亡, 西欧古代历 史终结
罗马帝国的 隶农制与日 耳曼人的氏 族制相互影 响
中世纪前期历史足迹
5世纪
6世纪
8世纪
日耳曼人入 侵,西罗马 帝国灭亡, 西欧古代历 史终结
罗马帝国的 隶农制与日 耳曼人的氏 族制相互影 响
西欧城市的兴起
附地位的消失。新型的自由农民出现。 • (3 )政治变化: • 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同时市民阶级参与政治,城市自治和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总述:学者们把5至15世纪的欧洲称为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过去曾经被我们认为是在愚昧的教士主宰之下的“黑暗时代”,“半梦半醒的一千年”。
其实,它更是孕育希望的千年。
这部战斧与十字的千年历史,开启于两个蛮族在欧洲历史舞台上的横空出世。
一、5—11世纪的西欧时代特征:中世纪西欧社会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自给自足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法兰克王国推行的采邑制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在重构西欧社会秩序的过程中曾经与王权结合。
继而又在相互斗争中此消彼长。
王权与教权的斗争充斥着中世纪历史变化的全过程。
而西欧政治制度也恰恰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渐变。
主要把握的内容:厘清公元5——11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确定的脉络(封建制度的产生,中世纪的庄园)。
把握西欧中世纪社会有哪些重要特征(经济属性、国家形态、政治制度、等级社会、神学统治等)1、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从氏族社会向国家的转型封建经济制度的初步形成,采邑改革与封建制度发展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确立到11世纪,西欧最终完成了社会转型——社会的封建化和自由农民的农奴化。
2、中世纪西欧庄园(1)基本属性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
(2)中世纪西欧庄园(剥削方式)典型庄园耕地包括三部分: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民份地。
庄园最初普遍采用劳役地租,农奴与领主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因而非常明显。
14世纪以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导致领主自营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
3、王权与教权——结合二、11—12世纪的西欧时代特征:历史的演进总是摆脱不了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轨迹,就在6——11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在趋于完型的时候,实际上,在它的社会内部就已经开始孕育着新的变化因素,正如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西欧部分)所说“封建主义打造了欧洲。
中央集权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1、萌芽(战国):韩非子法家思想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商鞅建立县制。
2、确立(秦朝):秦统一后,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
政治上,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在文化上,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又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经济上,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纲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
3、巩固(西汉):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创立,唐太宗时完善)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②科举制,(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建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集中军权,设枢密院、行更戍法;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权,派文官担任地主高官,并设通判与之相牵制。
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集中财权;由中央派文官任地方司法官吏,集中司法权。
发展科举制(严格程序;完善方法;增加名额)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其他地方设置行省,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宣政院,统管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7、强化衰落(明清):(1)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还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
(2)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贵族组成,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
世界古代史练习题3
世界古代史练习题(三)班级姓名学号西欧中世纪一、选择题1.西欧封建制度基本确立的时期,中国正处于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2.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后,慢慢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其中维系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纽带是A. 权力B. 忠诚C. 土地D. 军队3. “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
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
”自称“臣下”者的身份最有可能是A.封建农奴 B.封建贵族 C.城市市民 D.基督教徒4.法兰西王国时期的一份文件写到:“(我)在上帝的名义下,为了自己的灵魂得到好处……今将某地某区产业交出。
其条件如下:在我活着的期间,我将从您(指教会贵族)的手中,将以上产业接受过来,作为您对我的恩赐,我为了享受其使用之权,每年付给您或您的继承人……(若干财务)。
”它反映了A.富有的上层人物向教会捐献财产B.自由农民农奴化C.采邑制确立D.国王将土地赐予教会5.“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反映的是A.西欧封建庄园制 B.西欧封建等级制C.西欧君主专制 D.西欧等级君主制度6.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氏族公社被法兰克王国所取代。
中世纪西欧的演变是封建制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伴随之王权也在加强。
以下表现出西欧中世纪王权中落时期是A.6世纪前后 B.8世纪的“采邑改革”后C.11世纪后 D.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7.“……我们,向……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
”(中世纪西欧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言)誓言说明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强调封建依附关系是:A.领主约束附庸的契约 B.对双方都有约束的契约C.附庸对领主约束的契约 D. 领主与附庸之间的平等契约8.1901年严复在《原富》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
……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西欧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被罗马人称作蛮族的日耳曼人,在公元前的几个世纪里,居住在北起波罗的海、南到多瑙河、东达维斯瓦河、西接莱茵河之间的广大地区。
具体情况:P99。
在公元四、五世纪,罗马周边的蛮族大批地移入罗马帝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
而移入罗马帝国的野蛮人,主要是日耳曼人。
出现大迁徙的原因:(1)日耳曼人口的增加,土地不足,迫切需要新的居住地;(2)罗马奴隶制危机,无力抵御蛮族的入侵;(3)匈奴人从中亚地区的西迁。
375年,匈奴人进攻黑海沿岸的东哥特人,迫使东哥特人西迁。
这是日耳曼部落西迁的开端。
这场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驻地的变迁,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所以,民族大迁徙的历史意义不在于迁徙本身,而在于它所造成的社会后果。
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才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与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日耳曼蛮族所建立的国家,一般存在时间都不长,大多数先后被其他国家所灭。
只有法兰克王国得到发展,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法兰克人原居莱茵河下游地区。
公元三世纪后,他们不断越过莱茵河,蚕食罗马帝国的土地。
到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他们已攻占高卢东北部。
公元486年,法兰克人的军事首领、出身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481—511年在位)率领亲兵队,在苏瓦松战役中击败罗马军队,夺取了塞纳河和罗亚尔河之间的土地。
这一胜利为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为利用教会,以“上帝”的名义来维护统治,克洛维于公元496年皈依基督教。
从此,克洛维的侵略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
经过十年的征战,他征服了除勃艮第王国以外的几乎整个高卢。
同时,他又阴谋除掉了其他法兰克军事首领,统一了各部落,成为法兰克人的第一个国王。
克洛维依其祖先之名,将他所建立的王朝称为墨洛温王朝(公元486—751年)。
公元511年克洛维死后,法兰克国家发生了长达40多年的内战。
采邑制改革——精选推荐
采⾢制改⾰
汤普逊说过:“任何伟⼤历史性的制度,如果它不是反映时代的统治思想,如果它的组织不体现时代的惯例,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
” 采⾢制改⾰政策的顺应了封建化潮流的发展,从⽽成功地建⽴起封建制度,但是对于查理曼帝国的统⼀,它所起到的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作⽤。
由于封建制度的产⽣,与统⼀强⼤的王权相悖,这个⽭盾不解决,即使建⽴起来了帝国,也不过是⼀个仰仗领袖权威的“封建集合体”,内在的脆弱使它必然要在权威消逝后分裂成⼤⼩不等的领地。
尽管查理曼号称“罗马⼈的皇帝”,要延续西罗马帝国的正统,但是到最后,只能是⼀个⼀⼈帝国。
当时⼈可能也意识到这⼀点,汤普逊就提
道:“只有少数失意的政客对帝国的⽡解,还感到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