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学历史课程设置和目标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课程目标明确

初中历史课程目标明确

初中历史课程目标明确历史课程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并为将来做准备。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学习初中历史课程,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学好历史的重要性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判断力,增强记忆力,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提升文化素养等。

此外,历史学科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掌握学好历史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历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部分。

其中,中国历史分为古代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世界历史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

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文化等,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时间线:历史事件有时间顺序,学习时要注重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时间顺序,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

2.抓住重点:历史教材中有许多重点内容,如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科技发明等,学习时要抓住这些重点,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历史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历史事件来理解历史规律,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图表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繁多,可以利用图表来整理和记忆。

例如,制作时间线、家族树、地域图等,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2.联想记忆法:通过联想,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与现实生活、其他学科或知识点联系起来,提高记忆效果。

3.故事法: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有生动的故事背景,可以将历史知识编成故事,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印象。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教材:中考历史试题主要来源于教材,学生需要熟悉教材内容,掌握重点知识。

2.刷题:通过大量刷题,了解中考历史试题的命题规律和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总结归纳: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答题能力。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历史学习不受其他学科影响。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设定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初中历史课程为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定。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3.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史料搜集、分析与归纳等,提高历史探究能力。

4.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历史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创设历史情境,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历史。

3.组织课堂讨论、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和平的价值观。

3.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历史课程的教育资源,灵活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教学评价,以评价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中学生奠定基础。

以上是关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的示例,供您参考。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一、例题简介例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二、教学方法简介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例题教学中的应用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搜集史料:学生分组搜集关于抗日战争的史料,包括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

初中历史课程规划(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程规划(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程规划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规划一、课程规划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历史素养、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系统规划,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规划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规律,提高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民族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4.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

三、课程规划内容1.课程结构初中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包含多个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主题。

课程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历史发展过程。

2.课程内容(1)中国古代史:重点介绍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2)中国近现代史:着重讲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重要历史人物。

(3)世界史:涵盖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时期,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等重要历史人物。

3.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探究、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

(3)实践活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四、课程评价1.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终结性评价:期末进行历史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育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因此,明确初中历史教学的学习目标,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的设定。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历史基本概念:学生能准确理解历史时期的划分、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分析历史现象:学生能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历史现象,探讨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提高历史素养: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培养史料实证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3.学会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环节中,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历史的正义与邪恶、进步与落后。

2.培养爱国情怀:学生能够从历史人物、事件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

3.增强历史责任感:学生应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互动性。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调研等形式,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评价。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1. 引言在教育领域,学习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合理的学习目标设定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设定初中历史教学的学习目标,以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2. 学习目标设定的原则2.1 符合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学的学习目标应与课程标准相一致,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

2.2 注重学生主体性学习目标设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与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

2.3 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评估性学习目标应具备明确、具体、可操作与可评估的特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测与反馈。

3. 学习目标的设定内容3.1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

同时,学生应具备查阅资料、分析史料、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如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历史思维能力,如时空观念、历史观念、变迁观念等。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历史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的重要任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历史态度,尊重历史事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4. 学习目标的实施与评价4.1 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4.2 教学评价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

5. 结语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学习目标设定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遵循学习目标设定的原则,明确学习目标的内容,并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与评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生历史教学课程设计

中学生历史教学课程设计

中学生历史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回顾历史中的重要时期、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特定历史背景知识。

2. 学生能够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地图等,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提升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通过编写小论文、制作演示文稿等形式,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3.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或事件进行综合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认同感。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和平、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培养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

本课程设计针对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教材,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确保学生在掌握必要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设定,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中国历史》教材第七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为基础,涵盖以下要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与重大意义。

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领域的重要成就。

5. 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第二课时:详细讲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第三课时:阐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讨论其成效。

第四课时: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领域的重要成就,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中学生历史课程设计

中学生历史课程设计

中学生历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回顾课本中关于历史事件的基本知识,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3.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把握历史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整理历史资料,提高历史研究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历史角度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实证意识。

在课程性质上,强调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维活跃的特点,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为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古代史部分:重点讲解唐宋时期的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北宋的建立、王安石变法等,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2. 近代史部分: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分析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探讨民族危机的产生及救亡图存的探索。

3. 现代史部分:着重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成就,让学生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第一周:古代史部分,包括唐朝的繁荣与衰落、宋朝的建立与政治改革。

第二周:古代史部分,重点讲解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文化成就。

第三周:近代史部分,分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149-第三章中学历史教科书及教师用教学参考书

149-第三章中学历史教科书及教师用教学参考书

第三章中学历史教科书及教师用教学参考书学习提示历史教材有多种类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综合运用。

历史教科书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教学材料。

我国采用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制度,中学历史教科书有着多种版本。

历史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了解历史教科书的结构和内容,深入钻研和灵活使用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学参考书是历史教科书的配套材料,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辅助教材。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科书一、历史教材的类型所谓教材,从广义上讲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材料。

过去人们习惯上认为教材就是指教科书,这是从狭义上来解释教材的概念。

其实,教材的概念与教科书的概念是不同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因为尽管教科书是学校教学中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材料,但并不是惟一的教学材料。

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所谓教学材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以供教师展开讲述、阐释、演示等活动和学生展开阅读、视听、操作等活动,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的材料,都可以视为教材。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教材的含义是很广泛的。

如果我们全面地理解了教材的含义,就应该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认识什么是中学历史学科的教材。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们说历史教学中的教材是多种多样的,有很多种类型。

由于中学历史教材的性质、展示方式和用途不同,对其分类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大致上可以将历史教材分为下面两大类。

1畅以文字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这类教材主要是指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承载历史教学内容的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历史教科书,即通常意义上的历史课本历史教科书具体体现了历史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是学校历史教学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一种历史教材,在教学实际中是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教学用书。

在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历史教科书既是“教本”也是“学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凭借,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工具。

初中历史学习目标设定

初中历史学习目标设定

初中历史学习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一、学好历史的重要性历史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因此,学好历史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梳理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2.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应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历史问题,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3.注重史实与观点的结合:在学习历史时,学生要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和观点的科学性,避免片面、偏激的观点。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复习、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等都是提高历史学习效果的好方法。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时空坐标法:通过建立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坐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2.联想记忆法:将历史事件、人物与其他相关知识点进行联系,形成链状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3.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学生要详细了解中考历史科目的考试要求、题型及分值分布,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强化重点知识:针对中考重点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确保掌握程度。

3.模拟考试训练: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并弥补知识漏洞。

4.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为考试争取更多得分机会。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历史学科的复习时间充足。

初中历史学习学习目标设定

初中历史学习学习目标设定

初中历史学习学习目标设定初中历史学习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一、学好历史的重要性历史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预见未来。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历史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线、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三、学习注意事项在学习历史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和顺序。

2.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3.关注历史事件的過程和影响。

4.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 图像记忆法通过查看历史图片、地图、时间线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忆历史事件。

2. 关键词法在学习历史时,提取每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如人物、地点、事件等,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3. 时间线索法按照时间顺序,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时间线,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教材内容,掌握历史知识点。

2.做题巩固,特别是历年中考真题,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

3.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应试技巧。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确保每天都有时间学习历史。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3.多阅读历史书籍和资料,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例题简介本题以中国古代史中的一道题目为例:【例题】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方法简介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

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在例题教学中的应用1. 提出问题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六国的?这个过程是怎样的?”2.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查阅教材、历史资料等,收集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

初中历史学习目标设定(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学习目标设定(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学习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学习目标设定在教育领域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一直备受重视。

历史学科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过去,更能启发他们对未来的思考。

因此,设定初中历史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阐述初中历史学习目标的设定,以期为教师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学习目标的内涵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初中历史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历史基本概念和史实,如我国的历史分期、重要历史事件等。

2.学会分析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地图等。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历史发展趋势等。

过程与方法初中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历史观察,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敏感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研究任务等。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中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学习目标的设定原则在设定初中历史学习目标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行性原则:学习目标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他们能够实际达到。

2.层次性原则:学习目标应分层次设定,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动态性原则:学习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进行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表述与实施为了使学习目标更具操作性,教师应对其进行明确、具体的表述,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实施。

1.学习目标的表述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

2.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作业布置等。

3.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

初中历史学习学习目标设定范文

初中历史学习学习目标设定范文

初中历史学习学习目标设定《初中历史学习目标设定》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历史教育承担着传承文化、培养公民素养的重要使命。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形成历史观念、认知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的关键时期。

因此,明确初中历史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历史学习目标进行设定。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史实,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内容,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2.掌握历史学习的的基本方法,如史料搜集、分析与解读,能够运用历史观点、历史思维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

3.学会使用历史地图和时间线,培养空间观念,掌握历史年代和年代的计算方法。

4.培养历史学科特有的表达能力,如历史叙述、历史论述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放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历史规律。

3.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4.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学术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发努力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树立和平、发展的历史观念。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质量、合作交流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评价: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考试成绩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

4.综合素质评价: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社会实践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初中历史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初中历史课程设计要点

初中历史课程设计要点

初中历史课程设计要点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设计要点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目标1.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

2.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内容与结构1.课程内容:以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为主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历史知识。

2.课程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将历史事件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历史文物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程评价与反馈1.课程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反馈机制: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调整,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五、课程实施与保障1.课程实施: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2.课程保障: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如教材、设施、设备等,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

六、课程持续改进与发展1.持续改进: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过程,针对问题进行课程设计的调整和改进。

2.课程发展:关注历史教育的最新动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不断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

七、课程设计注意事项1.注重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注重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历史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一代青年。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一、例题简介例题:请分析比较唐朝和明朝的经济发展情况,并谈谈你对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的认识。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规划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规划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规划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规划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进行规划。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三、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2.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

3.世界史:包括古希腊、罗马、埃及、印度等古代文明,以及中世纪、近现代等历史时期。

4.历史人物:介绍对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孙中山等。

5.历史地理:涉及古代都城、重要战役、地理特点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评价能力。

4.比较法:引导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等作为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现象。

五、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研究报告、历史剧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历史课程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和细致的设定。

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上部分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了解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和解题能力,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如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利用历史资料和文献进行自主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感情。

同时,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品质。

三、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评价1.教学目标的实施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等。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目标的评价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等评价方式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历史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特点和价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初中历史课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历史课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历史课教学目标设计导语: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历史课程的学习是培养其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因此,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层面,探讨初中历史课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知识层面1. 掌握历史事实和事件: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和发展趋势,了解历史的进程和变迁。

2. 理解历史背景和时代文化: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 构建历史脉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历史脉络,了解历史发展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二、能力层面1.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评价等,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与历史相关的问题。

2. 培养历史研究与解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方法,如翻阅资料、查找信息、进行实地考察等,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研究和解释。

3. 增强历史文献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献中的信息,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判断。

三、情感层面1. 培养历史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对于自己国家和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文物、艺术品等,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

3. 培养历史责任感与文化自信心: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历史的传承者和发展者,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结语:初中历史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知识层面的掌握、能力层面的提升和情感层面的培养。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目标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确保目标可行,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设计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设计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在初中历史课程内容设计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一、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历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线索,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程内容1.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阶段。

2.中国近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等事件。

3.中国现代史: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事件。

4.世界古代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文明。

5.世界近代史:包括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等事件。

6.世界现代史: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事件。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就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合作学习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身不足,调整学习策略。

中学历史课程计划

中学历史课程计划

中学历史课程计划中学历史课程计划的设计与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历史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时代,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历史事实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跨学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为中学历史课程的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教学主题的确定是中学历史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合理的教学主题应具备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教学主题应当具有历史的内在逻辑和连贯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知。

例如,可以以某一个时期或者某一个主题作为教学主题,通过细分和串联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内容。

其次,教学主题应当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历史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启示。

最后,教学主题应当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历史知识,而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思辨和探究。

在活动安排方面,中学历史课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传统的历史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因此,可以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历史,通过亲身参与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开展专题研究和课外拓展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和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文献研读、历史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等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加深对历史的记忆和理解。

在教材使用方面,中学历史教材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教学效果的确立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因此,在教材选用上要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多样性。

可以引入不同类型的历史文献、图片、音视频资料等,以丰富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

同时,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材的使用方式和教学策略,如设计创新的练习题、开展小组探究活动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中学历史课程设置与目标
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
一、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
从历史教育与自然、社会、思维三个层面
出发,构建其价值体系: 1.科学价值 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并揭示其客 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历史教育的科学价值在于通过历史发展
的具体历程,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 性和统一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 与偶然性,从而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 客观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政治价值
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科,
其本身就具有人文社会科学所具有的阶级 性、民族性、时代性、创造性的特征。
历史教育,尤其是本国史教育,通过叙述
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及对世界文明发 展所做的贡献,就能够从中形成相应的民 族意志,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这就是历史教育所蕴涵的政治价值。
b.研求重要各国政治经济变迁的概况,
说明今日国际形势的由来,以培植学生 国际的常识,并养成其远大的眼光与适 当的国际同情心。但同时仍注重国际现 势下的中国地位,使学生不以高远的理 想,而忽忘中国民族自卫的必要。
c.研求各国重要民族学术文化演进的概
况,与中国学术文化演进的经过,使学生 略知现代人类生活与文化的由来。 d.对于中外各时代的政治状况,特别注 意说明现代民权发展的由来,以树立学生 政治训练与运用民权的基础。
e.对于中外各时代之经济状况,特别注意
说明现代经济状况与重要社会问题之由来, 以阐明民生主义之历史的根据,并促进学 生对于民生问题之注意与了解。
f.由历史实例的启示,培养学生高尚的
情操,服务人群与精进不息的精神,并 增进其观察判断的能力。 g.使学生明了近代科学对于物质文明 及社会进化的贡献 。
⑤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实事之关系,
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 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2.民国时期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
①民国初期(1912-1913)
民国政府于1912—1913年颁布“壬子
癸丑学制”,以取代清末“癸卯学制”。 课程设置:根据1913年《 中学校令施 行规则》和1913年《中学校课程标准》 设置如下:
3.理智价值
培根的一句名言是“读史使人明智”。
17、18世纪,许多教育先驱者都强调了历
史学科的重要性,在基础教育课程的开设 中,将其列为必修课程。其中一个重要原 因,就是历史教育对提高公民素养所具有 的理智价值。
历史教育通过对世界各国、各时代的社
会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传 统、风土人情和交往关系的介绍,加深 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开拓国际 视野、形成国际意识,培养适应国际化 社会的公民素养,具有重要的理智价值。
教学目标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全国统一后, 颁布了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设置: 一年级 本国历史 2课时 二年级 本国历史 2课时 三年级 外国历史 2课时
历史教学目标:
a.研求中国政治经济变迁的概况,说
明近世中国民族受到列强侵略之经过, 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并唤醒其在 中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②北洋政府时期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
1922年,北洋政府推行“壬戌学制”,
废欧洲学制而取美国学制。其变化为: 其一是采用“六· 三”学制,中学阶段 三· 分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其二是课程采用选科制(包括必修、选修) 和学分制。
历史为初中必修课,与公民、地理归属社
会学科;高中文理分科,文化史作为必修 课。 初中历史采取中外史合编的体例,从上古 叙述到近世(现代),以世界史为纲,而 于中国史部分则较为详细。
通过了解历史演进的过程,历史事件因
果关系的分析,历史规律的抽象概括, 也就是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分析、 综合、归纳、比较、评价等思维能力, 发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审美价值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
追求的结晶”,“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 造物体”。 历史教育过程就是人类发现 美、鉴赏美的过程。 自然美、社会美、行为美、艺术美无不在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流光溢彩,历史丰富多 彩的内容为表现美,创造美提供了条件。
实事求是的学风。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艰”的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豪言壮语;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 公而忘私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a.通过祖国从古到现在的重要历史事实,
使学生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 历史的主人,他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 着决定的作用。 b.应当了解中国历史是各族人民的历史。
c.应当了解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一般
站在世界文化的最前到,祖国人民对全 世界作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d.应当了解我国的各民族都是酷爱自 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历史教学目标:
a.注重研究世界文化之源头,及其同流交
感之效果。 b.说明世界文化之性质,及现代文化问题 为主旨。
c.以领会现代为归宿。 d.指示研究途径,多与学生以自己研
究之机会。 e.说明一时期历史局势之概观,参用 问题式以维持兴趣。
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历史课程设置及
①1949-1952年历史课程设置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中国古代史 3课时 中国近代史 3课时 世界史 3课时 中国近代史 3课时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史 3课时 世界史 3课时
②1953-1956年历史课程设置
1953年7月,教育部颁布《中学教学计划》
(修订草案),并参照苏联学制: 初一 世界古代史 3学时 初二 (上学期)世界古代史 3学时 (下学期)中国古代史 3学时 初三 中国古代史 3学时
二.历史课程沿革和历史教学目标演进 课程的定义:
朱熹在《朱子全书· 论学》中多次提到
课程,如“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其涵义是指功课及其有意义的学习活 动。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1859年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 程”,简称学程。 我国学术界对课程的定义为:学科或教 学科目。广义的课程还包括学习者的学 习经验或体验。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本国史(上古、中古、近古) 2课时 本国史(近世、近代)2课时 东亚 各国史、西洋史 2 课时 西洋史 2课时
历史教学目标: a.历史要旨在使知历史上重要事迹,明于 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 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b.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 与其重要事迹。 c.外国历史授以历史大事之变迁,著名各 国之兴亡,人文之发达,及与本国有关系 之事迹。
商鞅为坚持变法而流血牺牲;班超为
报效祖国而立功边陲;王昭君为“和 亲”大业而远嫁漠北;诸葛亮为匡复 蜀汉而鞠躬尽瘁;范缜为追求真理而 不卖论取官;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 而孜孜追求。 其事迹,令人鼓舞,只争朝夕。
5.借鉴价值
历史被人们喻为一面镜子。
唐太宗就说:“以古以镜,可以知兴替”。 列宁也认为:“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 叛”。
4.伦理价值
《易经》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
其德”。可见,在形成学生情感、态度、 价值观方面,历史首先有着丰富的内容。 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 高尚情操、 坚强意志、良好性格都能给予学生以深 刻生动的教育,使学生的思想信念和人 生价值受到熏陶和感染。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
从楚汉战争刘邦取胜而项羽失败的史实
中,可以得出人才对于事物成功的关键 作用; 从官渡、赤壁、淝水等战役的反思中, 可以得出骄兵必败的规律 。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历史教育,并说: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6.思维价值
恩格斯在《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 判>》中说:“历史从什么开始,思维进程 也应从什么开始,而思维进程的进一步发 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 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
高一
世界近代史 高二 (上学期) 苏联现代史 (下学期) 中国近代史 高三 中国近现代史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③1956年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
历史课程设置:
初一 中国古代史
初二 中国近、现代史
初三 世界史
高一 世界近、现代史
高二 中国古代史
高三 中国近、现代史
3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其教育目标为:
①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
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 ②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 艺之隆替,武备之驰张,政治之改革,农、 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
③详于近代而略于远年;五十年以内之
事尤宜加详,说近世者十之九,说古事 者十之一,并示以今日西方东侵东方诸 国之危局。 ④(世界史)详于大国而略于小国,详 于近代而略于远年;五十年以内之事尤 宜加详;说近世者十之九,说古事者十 之一。
④1963年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
1.清末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 1904年,清政府在新政中推行“癸卯学
制”,首次将历史课程作为中小学课程 的必修课。 《奏定学堂章程》中关于历史课程的设 置如下:
一年级
中国史 二年级 中国史及亚洲各国史 三年级 中国本朝史及亚洲各国史 四年级 东西洋各国史 五年级 东西洋各国史
c.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