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2. 生态环境的现状3. 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教学活动:1. 观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讨论生态环境的现状,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二、第二章:社会与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组成,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关心社会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社会的组成2. 社会规则的重要性3. 关心社会的方法教学活动:1. 讨论社会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

2. 学习社会规则,让学生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分享关心社会的方法,如参与志愿者活动、关注社会新闻等。

三、第三章:家庭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家人,关心家庭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 家庭的重要性3. 爱护家人的方法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学习爱护家人的方法,如尊重家人、帮助家人等。

3. 分享家庭中的温暖故事,增强学生对家庭的感情。

四、第四章:人际交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学会与人相处。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2. 与人相处的方法3. 沟通技巧教学活动:1.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2. 讨论与人相处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3. 练习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第五章:自我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

2. 培养学生警觉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自我保护的重要性2. 保护自己的方法3. 警觉性的培养教学活动:1. 讨论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己的必要性。

人教版小学社会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社会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社会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课:我们生活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

3. 让学生学会与社区居民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与社区居民和谐相处教学准备- PPT课件- 社区居民照片- 社区设施图片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社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区,社区有哪些功能。

2. 新课导入:介绍社区的定义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社区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展示社区居民照片,让学生分析社区居民的特点,培养学生关心社区的情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社区中和谐相处,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社区居民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第二课:我们的家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特点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3. 让学生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家庭的定义和功能-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教学准备- PPT课件- 家庭成员照片- 家庭活动图片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庭,家庭有哪些功能。

2. 新课导入:介绍家庭的定义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展示家庭成员照片,让学生分析家庭成员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家庭中和谐相处,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家庭成员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第三课: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定义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同学的情感。

3. 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学校的定义和功能-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同学的情感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教学准备- PPT课件- 校园照片- 同学活动图片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校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学校,学校有哪些功能。

五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关爱他人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人与自然1. 导入: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

2. 学习:讲解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的方法。

3. 实践: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提出具体建议。

第二课时:人与社会1. 导入: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性。

2. 学习:讲解关爱他人的方式和方法。

3. 实践: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提出具体建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联。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加深对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3. 课后实践:收集学生提出的具体建议,评价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2. 课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图片、案例等。

3. 视频:有关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视频资料。

4. 作业素材:有关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案例。

六、教学内容:第三课时:自然环境保护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破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现状。

2. 学习:讲解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环保法律法规。

3. 实践:讨论如何参与环保活动,制定个人环保计划。

第四课时: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1. 导入:讨论社会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作为公民的责任。

2. 学习:讲解公民如何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公民意识。

3. 实践:小组活动,设计一个提升社区环境意识的项目。

五年级下社会实践教案

五年级下社会实践教案

教案:五年级下社会实践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实践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社会实践的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社会实践的概念和意义。

2.社会实践的方法和技能。

3.社会实践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社会实践的概念和意义(30分钟)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社会实践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学生观看视频后,展开讨论,了解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3.教师讲解社会实践的概念和意义:社会实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亲身实践,为社会做贡献的活动。

社会实践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课:社会实践的方法和技能(40分钟)1.介绍几种常见的社会实践方法,如参观实地、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

2.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种社会实践方法,进行实践计划的制定。

3.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计划的制定。

要求每个小组规划实践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4.学生展示实践计划,进行讨论和互动,互相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课:社会实践的案例分析(50分钟)1.教师介绍几个社会实践的案例,如参观科技馆、参观博物馆、参与环保活动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

3.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共同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收获,鼓励学生分享感想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社会实践的教学,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实践方法和技能。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案例分析,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互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册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册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册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册〔一〕一、活动目的1、这局部内容介绍了学生家庭和学校附近的商业场所,它们分别是菜市场、大型商场、专卖店、超市、文具店、新华书店、小卖部、农村集市、流动售货车和小货郎担,这样既考虑到了城市学生的实际需要,又照顾了农村学生的生活情况,是比拟全面的。

学生在对这些商业场所的特点进展认识时,除了知道买什么东西应该去什么地方外,还能理解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商业场所,因此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也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社会的理解。

2、老师准备教材中的图片。

二、活动设计1、谈话导课、提醒主题:〔1〕老师板书、解释“购物场所”。

先出示课本图片认识,再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购物场所的照片和名称,老师相机板书。

几种常见类型〔可贴学生拍摄的照片〕。

〔2〕衔接:多种多样〔使板书齐全〕照片〔老师可把书中图片制成大图相机贴进去〕2、情况调查:理解购置才能。

老师举出几种商品名称,让学生答复出就近的哪个购物场所能买到。

举例要多样,衣、食、文具等都要有。

三、情境创设、开展活动老师谈话:家有人来做客,需购置以下物品:盐、烟、酒、肉、蔬菜、水果、拖鞋......1、替小明说出到哪里购置,说明理由!〔活动中把要买物品制成卡片,每生一张,假设你就是小明,分别到哪里采购,把名称写在卡片反而,并想好理由〕。

2、学生交流。

3、调查:哪些商品需要到较远的购物场所购置!你建议在你家附近设置哪些商业场所,做个小小设计师,设置你家附近的购物场所!四、模拟拓展生活理论把卡片带回家,看看你写的购物场所中,能否买到这些商品,并写上价格,带回来组成“购物角”。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册〔二〕主题目的:1、知道六一是世界儿童的节日,体会到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2、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3、能以自己的方式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的生活,并表达对不幸儿童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调查、理解,能体会到自己的亲人和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小学五年级社会教案学习了解的和经济

小学五年级社会教案学习了解的和经济

小学五年级社会教案学习了解的和经济小学五年级的社会教案中,学生们将学习有关社会和经济的知识。

通过这门课程,他们将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的基本概念以及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并提供一些教学活动和资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

一、社会的组织结构社会的组织结构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的组织形式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学习有关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国家等不同层面的组织结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教学活动:1. 家庭的组织结构: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家庭树,并介绍不同成员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2. 学校的组织结构:组织学生进行学校参观,介绍校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各部门的职能。

3. 社区的组织结构:引导学生走访社区,了解不同的社区机构(如医院、超市、图书馆等)以及它们在社区中的作用。

4. 国家的组织结构: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国家的政府机构和层级关系,讲解不同政府机构的职责和权力。

二、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是指社会中用来生产、分配和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在这个主题下,学生将学习货币、资源分配以及人们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等相关概念。

以下是一些教学活动的建议:1. 货币的作用: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模拟买卖商品的过程,引导他们理解货币的作用以及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货币来交换商品和服务。

2. 资源分配:设计一个模拟经济体的游戏,让学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会分配资源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3. 需求与欲望:通过观察身边的商品和服务,让学生区分需求和欲望,并思考人们为什么有不同的需求和欲望。

三、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影响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学活动:1. 生产与消费:让学生参观一家工厂或商店,了解商品生产的过程以及人们如何进行消费。

2. 就业和工作:邀请社区的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和工作,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五年级社会实践活动上册教案(上教版)

五年级社会实践活动上册教案(上教版)

五年级社会实践活动上册教案(上教版)五年级社会实践活动上册教案(上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实践中基本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其中的角色。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增强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和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社会实践概述1. 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2. 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3. 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二课时:社会实践中的沟通技巧1. 基本沟通技巧- 倾听- 表达- 提问2. 团队合作- 角色分工- 协作策略- 冲突解决第三课时:社会实践中的问题解决1. 观察与记录2. 分析问题3. 提出解决方案4. 实施与反馈第四课时:社会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介绍2. 案例分析3. 案例讨论4. 案例总结三、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册的社会实践经历,分享感受和收获。

2.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需要注意什么?新课导入1. 讲解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2. 介绍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

3. 讲解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互动1. 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经验。

2. 小组汇报: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学生自评1. 我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2. 我的表现如何?有哪些进步和不足?同伴评价1. 你对同伴的表现有何评价?2. 有哪些值得研究和改进的地方?教师评价1. 学生的研究态度2. 学生的参与程度3. 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4.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社会实践活动上册》2. 案例素材: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案例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六、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电子版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电子版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电子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作用,提高他们对电子产品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电子产品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作用2. 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和技巧3. 电子产品对学习、生活的影响4. 培养学生健康的使用价值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作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电子产品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自我反思:让学生对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分析等。

3. 准备教室环境,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参与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电子产品普及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教学环节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作用。

a. 教师讲解电子产品的普及情况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b. 学生分享自己对电子产品的认识和体验。

3. 教学环节二: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和技巧。

a. 教师展示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和技巧。

b.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4. 教学环节三:电子产品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电子产品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例,并进行讨论。

5. 教学环节四:培养健康的使用价值观。

小学五年级社会教案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小学五年级社会教案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小学五年级社会教案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社会教案】中国的人口与民族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人口众多的特点,认识人口众多的原因;2.认识中国的民族众多的特点,了解部分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特色;3.培养学生对中国人口和民族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性。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人口众多的原因;2.了解中国的民族众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了解中国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特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展示中国不同民族风情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国人口和民族多样性的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1)介绍中国的人口众多的原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着众多的人民。

这是由于中国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承载了大量的人口。

而且,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人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有数千年的时间,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人口逐渐增多。

(2)介绍中国的民族众多的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传统。

其中,壮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彝族等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3.案例分析(4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中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特色。

通过介绍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服饰、民族舞蹈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族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4.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的人口众多和民族众多是中国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

5.拓展延伸(20分钟)为了培养学生对中国人口和民族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性,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编写小册子、制作展板等,呈现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的进一步了解和表达。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拓展延伸活动;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中国的民族文化。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对中国的人口众多和民族众多有了基本了解。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和图片等教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多民族文化的魅力。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当矛盾发生时》。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年级的孩子对社会上和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多的感受,常常因为与家长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看法不一致,处理方式不一致,引发矛盾和冲突,进而出现诸多成长的烦恼。

面对与长辈之间亲密与疏离、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应该如何与父母交流、沟通,如何向长辈表达内心的想法和利益诉求,他们渴望得到指导与帮助。

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他们社会性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正是我们的责任和教材追求的目标。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是与自己的父母在学习、生活等很多方面很多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当与父母意见不统一时又总是很冲动,并没有坐下来和父母好好谈一谈,因而容易发生矛盾。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方法,感受到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看待它。

作为子女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激励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是: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种互动形式,通过多样的主题活动和表演创设情景教学,以此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和互动效果,突破与父母沟通,理解、体谅父母这一教学重难点。

设计思路根据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情感体验、师生交往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尊重父母长辈的情感。

让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能做到多与父母进行沟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能力:学会用平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常与父母交流。

五年级上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上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上册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和社会的一些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大自然的朋友第1课:认识大自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特征和生态系统,培养他们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大自然的定义、特征、生态系统等。

教学活动:观察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记录大自然的特征;分组讨论,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2课: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然观察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教学内容:自然观察方法、观察工具的使用。

教学活动:实地考察,运用观察工具记录大自然的秘密;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

第二单元:人类社会的发展第3课:人类社会的起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

教学内容: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阶段。

教学活动:讲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原因;分组讨论,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特点。

第4课:社会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社会制度的定义、演变过程。

教学活动:介绍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分析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分组讨论,思考社会制度演变的原因。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小组合作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自然、社会的关注度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自然社会》教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目标要求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习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通过调查、游戏等活动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愿意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

3、学习沟通的基本技巧,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的一些基本技巧。

3、了解和父母产生的摩擦是因为彼此想法上的差异,尝试了解父母的想法。

课前准备教师:1、小记者采访家长的录像。

2、家长与学生的调查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看《家有儿女》的剧照或视频片段,交流电视剧中感兴趣的情节,思考:你喜欢这个家庭吗?为什么?2、小结: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旧时我国传统的家庭中,家长具有绝对的,父母的意思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晚辈不敢表露与长辈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家庭生活越来越趋于民主化,父母对子女来说不仅是长辈,也是特别的朋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母——我特别的朋友”。

教师出示课题。

二、学习1、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一——学会倾诉。

⑴师:剧中刘星、小雪、小雨和父母是朋友,你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像他们一样吗?和父母交朋友有一些法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大家先来做一个小调查。

⑵下面这些问题你有吗?当你碰到这些问题时,你愿意和父母交流吗?A、你与好朋友产生了矛盾,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B、你竞选班干部落选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C、这几天上课时,你老是走神,测验结果也不理想,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D、同学给你取了个外号,你很苦闷,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E、你为班队承担着一项工作,最近你觉得压力很大,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F、你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G、你与一名异性同学关系很融洽,有的同学起哄说你们在早恋。

五年级社会下册教案

五年级社会下册教案

五年级社会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的组织和分类。

2. 掌握不同地域的特点和文化。

3. 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

二、教学内容1. 社会的组织和分类- 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区- 历史和文化名城、沿海城市、内陆城市、边疆城市2. 不同地域的特点和文化- 气候、地形、资源、名胜古迹- 民俗文化、特色风味、传统工艺3. 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 农民、工人、教师、医生等不同职业- 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少数民族等不同身份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社会的组织和分类1. 导入: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社会组织和分类的兴趣。

2. 讲授:简要介绍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区的概念和作用。

3. 案例研究:选择一个城市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城市在社会组织中的位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并列举不同层级的城市。

5. 总结:归纳社会的组织和分类的重要性及作用。

第二课时:不同地域的特点和文化1. 导入:通过观看图片和讲述故事,激发学生对不同地域的好奇心。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通过网上搜索或图书资料,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地形、资源、名胜古迹等特点,并制作展板展示。

3. 展示与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展板,并向全班分享他们对所选地区的了解。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的特点,讨论不同地域的差异和共同点。

5. 总结:总结不同地域的特点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群。

2. 角色扮演:分发职业卡片,让学生扮演不同职业的人物,通过行动和言语表达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

3. 分组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社会群体,了解该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并录制短视频展示。

4. 视频展示与评议:每组展示他们的短视频,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和提问。

5. 总结:归纳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人类如何依赖自然、如何影响自然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森林砍伐、水质污染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观看有关人与自然的视频资料。

2. 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3. 学生代表分享保护自然的实际行动。

第二章:社会规则与秩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讲解社会规则的种类,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

2. 分析违反社会规则的危害,如交通事故、校园欺凌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提出具体的遵守方法。

教学活动:1. 观看有关社会规则与秩序的视频资料。

2. 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3. 学生代表分享遵守社会规则的具体做法。

第三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友善相处的品质。

教学内容:1. 讲解尊重他人的表现,如礼貌待人、倾听他人意见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尊重他人的后果,如人际关系紧张、友谊破裂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他人,提出具体的尊重方法。

教学活动:1. 观看有关尊重他人的视频资料。

2. 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

3. 学生代表分享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

第四章:团队合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合作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教学内容:1. 讲解团队合作的作用,如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团队精神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过程,如分工合作、互相支持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团队合作,提出具体的协作方法。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第一章:人与自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依赖自然资源生存和发展。

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1.3 教学活动:讨论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具体的行动措施。

二、第二章:社会与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员,个人行为对社会产生影响。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遵守社会规则,关心他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社会角色,讨论各自的责任和角色。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第三章:家庭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助。

3.3 教学活动:家庭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家庭成员,讨论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履行家庭责任,维护家庭和谐。

四、第四章:人际交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4.2 教学内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有效沟通的技巧: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达成共识。

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交往经验。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沟通练习。

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关爱社会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学习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

2. 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认识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学习如何关爱社会、服务社会。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关爱社会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2. 如何培养学生具体的保护自然、关爱社会的行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保护自然、关爱社会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讨论题目。

2. 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等。

3.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和场地。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事件,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兴趣。

2.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 知识拓展: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保护自然和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际行动,如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自然和社会的意义。

6. 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自然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环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2. 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自然的破坏会导致生态失衡,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3. 环保意识:学会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活动:1. 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引导他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环保成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方法和意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或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植树、清洁等,培养他们的环保行动力。

第二章:社会的组成与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的组成,认识到社会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理解社会的基本功能,认识到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社会的组成:社会由个体、家庭、组织、机构等组成,它们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社会的运行。

2. 社会的基本功能:社会提供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包括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

3. 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遵守社会规则是维护秩序的关键。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社会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理解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社会问题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模拟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培养他们的社会公民素质。

第三章:自我认知与自尊教学目标:1. 学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培养积极的自尊,树立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

2. 自尊的重要性:自尊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能够帮助个体面对挑战和困难。

3.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要学会倾听、理解、包容他人。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11篇)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11篇)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11篇〕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11篇〕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喜欢读书,愿意和好书交朋友,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才能目的:初步学会一些读书的方法,并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知识目的:知道阅读好书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安康成长。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读书的意义,寻找读书的快乐。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合适自己的课外书籍,并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故事录音、从古到今的书籍、世界最早图书馆资料等);学校图书室《借阅规那么》学生准备:搜集自己熟悉的名人爱读书的故事、读书的名人名言;搜集看书、看电视的优缺点;中国最早的图书馆资料;到图书馆图书室调查图书损坏情况。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7-P29页内容,话题为“我爱读书”。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0-P32页内容,话题为“我会读书”。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33-P34页内容,话题为“好书在哪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小小故事会1、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既是我的朋友,也是你们的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师拿出课外书。

2、师:你们看过哪些书呢?读完以后有什么收获?3、师:古往今来有很多伟大的人都很爱读书,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____爷爷小时候爱读书的故事。

(多媒体播放录音)4、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5、师:大家平时也读过课外书,你有过读书入迷的经历吗,在小组里讲给大家听听。

6、全班反应。

7、师:读好书可以使我们认识很多高尚、有智慧的朋友,也让我们感受到许多快乐。

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名人爱读书的故事,我们来开个故事会,把你搜集到的名人读书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讲故事。

8、师:听了这些故事,你最敬仰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以及交流我们身边爱读书的事例,让学生实在地感受到书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以与书交朋友而感到骄傲、自豪,让学生对书产生一种亲切感!】活动二好书大家看1、师: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使我们知古今、炼心智,培养我们开阔的胸怀。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程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程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情感品德——关心他人课时安排- 课时一:研究目标:了解友爱的重要性,培养关心他人的情感品质。

- 活动一:观看友爱的视频,让学生体验友情的力量。

- 活动二:小组讨论,思考自己如何关心他人。

- 课时二:研究目标: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

- 活动一:展示合作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合作的重要性。

- 活动二: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 课时三:研究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感谢他人。

- 活动一:学生分享自己被关心的经历,引发感恩之情。

- 活动二:设计感恩卡,写下对他人的感谢之词。

第二单元:道德与修养——尊重生命课时安排- 课时一:研究目标:了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学会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

- 活动一:观看尊重生命的视频,让学生思考生命的可贵。

- 活动二:小组讨论,讲述自己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的故事。

- 课时二:研究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研究防范事故的方法。

- 活动一:讨论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安全。

- 活动二:设计安全提示海报,宣传安全知识。

- 课时三:研究目标:了解慈善和公益事业的意义,思考如何帮助他人。

- 活动一:观看慈善行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关于公益事业的思考。

- 活动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公益活动。

第三单元:社会与法治——尊重规则课时安排- 课时一:研究目标:了解规则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守规矩品质。

- 活动一:讨论学校和社会中的规则,明确规则的重要性。

- 活动二:小组活动,设计一份学校规则宣传手册。

- 课时二:研究目标:认识法律的作用,研究正确处理纠纷的方法。

- 活动一:观看维护法律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意义。

- 活动二:角色扮演,模拟解决小纠纷的过程。

- 课时三:研究目标:了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品质。

- 活动一:讨论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 活动二:小组讨论,设计一份社会公德行为宣传海报。

2024狮子版五年级上册社会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狮子版五年级上册社会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狮子版五年级上册社会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本册书所涉及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调查、研究等方法,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习俗。

2. 学生能够培养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社会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构成和功能,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教学内容:社会的构成、社会的功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单元: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理解政治制度对国家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我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对国家的影响。

第三单元:我们国家的经济制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理解经济制度对国家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对国家的影响。

第四单元:我们国家的文化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理解文化对国家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我国的文化、文化对国家的影响。

第五单元:我们国家的法律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理解法律对国家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我国的法律、法律对国家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象和问题。

2.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2.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2024狮子版五年级上册社会全册。

2. 辅助材料:相关报纸、杂志、网络资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社会教案
绕着边境走一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的范围,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学习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提高识图能力。

3.探究邻国的社会状况,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

教学重难点:从我国疆域认识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提高识图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1.检查复习。

识图练习,我国的位置和海域。

2.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

我国疆域辽阔,从东部海滨到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有5200千米,乘坐特快列车也要走两天多;从最北面的黑龙江省漠河到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相距5500千米。

陆地上的疆界有两万多千米。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二: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查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4.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1)我国的陆上邻国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5个国家。

(2)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我国的陆上邻国。

(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5.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

6.布置家庭作业―――查找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资料。

自评
本节课《绕着边境走一圈》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一个主题,该主题知识难点少,但信息量丰富。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应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因此,我大胆地尝试,在整堂课中退居二线,只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把时间权、学习权、话语权、探究权、教学权全部交给学生,力求做到叶圣陶老先生所倡导的“六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

令人欣喜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分工配合、团结协作、积极投入,展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优秀的学习探究能力。

我认为本堂课做得比较好的几个方面是:
1、充分信任学生。

我校思品科组在教研过程中一直坚持通力合作、协同教学的原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比较明确的思路,因此在五年级以前,学生已有丰富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经历,从中积累了丰富的提出问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的经验。

正是基于对学生能力的充分信任,因此我才能在本堂课大胆地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细致有效地指导。

学生对自主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参差不齐,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针对主题独立完成探索任务,而部分学生还需要老师一点一点地指导。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我设计了调查计划表发给每个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方法和重点。

最后各个小组都能较完整地完成整个调查任务。

3、合理的情境创设。

本节课我创设了“环游中国行”这一教学情境,以“旅游”为线索,将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距离较远的国家、社会、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再通过小组协作、组间竞赛、“旅游大使”评选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积极性都特别高。

最后,让“旅游大使”一起讨论各国相处之道,顺利得出“和平相处,互通有无”的结论。

4、三维目标综合实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在分工合作对我国邻国的社会情况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在进一步了解祖国和邻国的
基础上,加深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并树立与邻国友好相处的信念,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

然而,本节课也有一些可改进之处。

例如,本次课我是直接将调查任务和调查表发给各个团队,学生是基于任务完成为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对邻国感兴趣的问题,再将问题分类,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一类问题进行调查,然后汇报。

这样的话,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相信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绕着边境走一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的主题1:《我们生息的国土》的第二个课题。

教材所包含的知识比较简单,以了解中国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为主,但图文并茂、内容十分丰富,是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小组学习的好机会。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书刊对于中国邻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同学生的对于不同邻国的了解差别也很大。

他们对于读图、识图学习很感兴趣,同时小组合作和竞赛最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自主探究展示比教师讲授灌输更让学生主动投入。

因此,我们采取自主学习、小组竞赛、团队合作汇报等活动形式通过精心设计:“巧计陆上邻国——细数隔海邻国——与邻国交往知多少——书写和平心愿”四个活动,能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中了解祖国的辽阔、探究邻国的奥妙。

从而由衷地产生爱国之情。

根据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三.教学活动分
新课伊始,师生分享旅游心得,间接让学生复习地图知识;我们以研学案为学习线索,出示研学提示,明确研学任务,开展第一个“巧记陆上邻国的活动”。

首先,要求学生先自主观图分辨祖国的海陆板块,然后小组合作完成研学问题
1.以朝鲜为起点,与我国接壤有哪些国家。

最后通过“打油诗”巧记14个陆上邻国。

通过活动二“细数隔海邻国”,让学生回顾我国的海域分布,完成研学问题
2.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布在哪些海域。

通过老师的贴图板书,加深学生对临海国家的认识,增长地理知识。

通过总结归纳,再次让学生感受祖国国土之大。

近年韩剧在中国掀起了阵阵热潮,老师就顺手推舟先跟孩子分享自己通过韩剧了解到有趣的韩国风俗文化,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研学问题
3.说说自己熟悉邻国的风土人情和趣闻。

再通过介绍最友好的邻国巴基斯坦,播放中缅天然气的投入使用的短片,引出邻国相处的原则,提升学生对国际文化的了解。

过度:通过学习邻国间友好相处的艺术,使学生由衷地产生爱国之
情,发自内心地对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课堂的学习逐渐接近尾声,课外的延伸能为本课画上完美的句号。

最后通过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与邻国交往的其他事例或者查找资料了解感兴趣邻国的资料。

从而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为下一课继续了解邻国的风俗做好铺垫。

整节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各环节之间体现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活动设计形式多样,教学过程教师“导而弗牵”。

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教与学和谐统一”的高效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