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历史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合集下载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变化:由鄙夷到师夷。
原因: ①鸦片战争的影响;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根据材料二归纳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具体 内容是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的:抵御外敌。
内容:学习西方制造战舰、枪炮及练兵的方法等军事技术。
材料三: “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
齐是已。第一要大炮,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
束手!”
近 代 中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中体西用(洋务派)
(技术)

的 思 想
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维新派) 制度
民主共和(革命派)(资本主义制度)

放 潮 流
无产阶级
民主、科学(激进派) 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播
(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由浅入深渐进过程,也 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
——林则徐
(3)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共同点是 什么?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1.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数列的求和等。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含义,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语句,并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在本教科书中,首先通过实例明确了算法的含义,然后结合具 体算法介绍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 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绍了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 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 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本的方法、 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 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 否可靠。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 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 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 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 。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 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 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 概率的意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 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

课件7: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7: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则亦已耳。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求升平之局,
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请回答
(1)李鸿章与郑观应探索中国富强之路问题上有什么相同
点和不同点?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1)相同:都主张学习西方 不同:李鸿章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不主张学习西 方的政治制度;邓观应主张既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又学 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
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
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
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
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
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地主 阶级
资产 阶级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派(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制(英日) 革命派(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制(美法) 激进民主主义者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器物 层面
理衙门函》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
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
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
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
果以足持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中华而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为天下之望国也,

课件8: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8: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 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 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 李鸿章
2.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
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张之洞
“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
经济思想
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文化思想 政治思想
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90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 战争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2.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90年代)
A.背景: 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一方面证明了“中体西用” 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失败和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明治维 新的成功;另一方面,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西方启蒙思想和科学 知识(尤其进化论)的传播
英法联军
19 60

平 天 天京
世 纪







内忧 外患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 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1861年)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各个派别 的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人物。
2.掌握各个派别的主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所起到的相应作用,特别是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 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比较并熟练掌握这几大派别思想的异同。
学习重点
1840年前后至19世纪末中国思想发展变化 历程及其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D、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没有付诸行动。
王韬 (1828-1897)
郑观应 (1842—1922)
2、康梁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
Page 14
2、康梁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
①政治:民族危机加重, 侵略加深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④文化: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
学习难点
各种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一、地主阶级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1.“开眼看世界”——开明知识分子
背景
①、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②、西方:资本主义崛起——对外扩张 民族危机
③、战后:新思潮萌发 ——向西方学习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林则徐、魏源
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的主要活动: 设立译馆,命人编译 《各国律例》《四洲志》。 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 一步。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局势 概况(19世纪60---90年代)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1:所谓 “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是指由主 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张之洞(洋务派)说:“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 孛(bèi)于经矣。"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 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 想比剑更有力量。
——拿破仑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中 国 去 向 何 处 ?
林则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林则徐、魏源
地主 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派(戊戌变法)
器物 单 元 线 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 “中体西用”的实质、积极面、消极面。
探究:如何用多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看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从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 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从近代化史观看:洋务派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 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国防和军队近代化、教育近代 化和外交近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失败根本原因: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 备,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探究 中体西用
材料 虽说“中为中华西体文方西明资用开产”始阶后从级来传学久统说被向在指近中为代国包转传庇型封建,其实, 那 的士个积人时极实 质,候面在的:是封中播对建国创西主,造方义天了文充下良明斥滔好扩的滔的张天,舆的地多论反里的环应,是境欲泥。破古启而锢顽闭梗,(引顽入固若) 干资消本极主面义:不文是触化中动,西封除两建了种制‘文度中明,体碰西撞用的’产还物不可能提出另一 种更好的宗以旨维。护如封果建没统有治‘为中目体的’。作为前提,‘西用’ 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洋务派有保卫封建的一面,但它的事业已在一定意义上 超出了封建的范围。
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共3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共35张PPT)

《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否定封建专制, 宣传维新变法
梁启超 严复
《变法通议》 《天演论》
伸民权、设议院、 变法图存
主权在民、民主君仆、进 化论观点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材料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 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中国通史》 材料二《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于孔子 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以前:埋头读经, 不问政治,禁锢思想
梦中惊醒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近五年高考考点: 1.魏源“海防”思想; 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器物课程制标度准-:思了想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 方、3寻.戊求戌变变革法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 在近4代.梁中启国超社引会进发西展进学程主中张所;起的作用。 5.近代变化的中国思想解放的潮 流——清政府外交观念的变化。
• (二)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 1.背景①: 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②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西方思想的传播;
• 2.代表: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2、维新思想的内容
代表人物 论著
思想主张
——人教版教材
由此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
原因:①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②策略考虑:减少思想和变法的阻力 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根本)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共32张)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共32张)
②仅②认目识的到:西抵方御军外事国技侵术略的,先维进护性清,朝没统有治真正付诸实践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
【历史现场 】 《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 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 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 康有为及其主张 活动: 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代表作: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其思想的影响:
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势力,被称 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探究四:康有为维新思想,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
——英国使者马嘎尔尼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林则徐、 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 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中国闭关锁国——危机四伏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侵略扩张
其责?”
——李鸿章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即有风雨,打
成几个窟窿”指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什么事情?Βιβλιοθήκη 破屋子指: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窟窿”指: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英法联军侵华。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探究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
(3)鸦片战争惨败 ——惊醒志士
2、概况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课件5: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5: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不同:①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林则徐、魏源侧重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 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
(三)实践——洋务运动 1)(6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2)(70年代)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开创近代教育制度。 (四)结局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五)失败原因: 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
到付诸实践 3.背景:总是与救亡
图存相联系
共同主题:向学习西方,救亡图存
谢谢观看!

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 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 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
梁启超 (1)思想主张:
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②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2)代表作:《变法通议》
严复
材料: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 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 仆。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
1.含义:
在坚持中国君主专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 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 艺,以求富国强兵。
2.代表:冯桂芬、张之洞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 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 及,其何由?
——《李鸿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1864)
张之洞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师夷长技 以制夷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器物阶段
维新变法 制度阶段
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背景
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战争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文化: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主张
(4)特点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结合
(5)实践:1898年戊戌变法
(6)影响:
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 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师夷长技以制夷
(手段) (目的)
(3)意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A.引材导料人1:们“关徐注尝世谓界剿形匪势八,改字变要中言国,的器传良统技观熟念,,胆启壮 迪心人齐们是的已思。想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 令B.岳思、想韩上束迈手出,了奈近何代奈中何国!向”西方学—习—的林第则一徐步。
【史料研读】
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 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 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 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 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 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 不到。
趋势: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思想PPT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思想PPT课件

② 梁启超
A. 代表作:《变法通议》 B. 主张: C. 抨击 ……2 D. 宣传 ……3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1873——1929)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 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 成,在变官制。
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 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 用。
什么是西学东渐?
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 历史过程。通常是指在明 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 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 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利玛窦
一、开眼看世界
1、背 景:
1)鸦片战争前:
危机四伏 :(晚清封建社会) 外患日深 : (西方资产阶级崛起-扩张-骚扰) 思想基础:(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经世致用
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魏源
《海国图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 器,三养兵练 兵之法。”
代表作:《海国图志》最详实的地理专著. 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一 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 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 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材料二 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 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 什么? ②魏源思想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③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 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
3、林、魏的思想影响:
①林、魏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 成一股社会思潮 ②为谋求民族独立自强,而学习 西方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 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1. 背景:外国侵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写作背景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2. 人物与主张 早期:王韬、郑观应——实行君主 立宪,发展工商业,兴学校;仍不完 整
写作背景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发展: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攻 击传统古文经学,打击“恪守祖训” 《孔子改制考》尊奉孔子托古改制, 宣传变法合理性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严复(1854—1921),中国近代启蒙思 想家、翻译家。他系统地将西方学说介绍 到中国,其翻译的著作在当时和后来都产 生了震撼人心的影响,其中以翻译自托马 斯·赫胥黎Evolution and Ethics的《天演 论》影响尤为深远。原书阐发了达尔文的 生物进化理论,严复并未将原著完全翻译, 而且加入了自己的和其他学者的主张,认 为自然界的进化规律完全适应于人类社会。 《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也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到了影响。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 身心,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中体西用的思想虽然并非张之洞首 创,但其在1898年4月发表的《劝 学篇》提出了“旧学为体,新学为 用”,系统阐述了这一思想,使此 论广为传播,影响延续至今。后人 只要论及这个口号,便不能不提到 张之洞及其《劝学篇》里的论述。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内 容、方法与目的;器物思想
知识框架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1. “师夷长技以自强”:纲常伦理为本,西方技术为用 目的:维护统治
写作背景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2. 洋务派及其洋务运动:办企业,开 学堂
写作背景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写作背景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方能图 存
写作背景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严复——主权在民,用民权否定君权
写作背景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3. 影响:戊戌变法;思想解放潮流;启蒙觉醒
大纲考点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知识框架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1. 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清王朝君臣对外界盲目 无知
知识框架
背景知识则徐:开眼第一人
翻译:编译《四洲志》(第一部世界 地理志)、《各国律例》
知识框架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3. 魏源:《海国图志》
识记:“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理解: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过程
大纲考点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将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理解思想发展的渐进过程,认识每 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从器物到制度的转 变
课外拓展
背景知识 知识框架 大纲考点 课外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