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除草剂
第五章--除草剂全文编辑修改
✓ 作用于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叶绿素的合 成
✓ 防除阔叶杂草,一些品种可防除禾本科杂 草
药剂名称
氟磺胺草醚 (虎威)
甲氧除草醚
甲羧除草醚 (茅毒)
乙氟羧草醚
乳氟禾草灵 (克阔乐)
拿捕净 收乐通 恶草灵 快灭灵 农美利 棉草净 阔草清 草甘膦 草丁膦 杂草焚 虎威 溴苯腈 辛酰溴苯腈 克无踪
第二节 除草剂选择性机制
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形态选择性 生理选择性 生物化学选择性 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 择性
第三节 除草剂各论
掌握的要点: ❖重要的理化特性 ❖作用特性 ❖防治谱 ❖适宜作物 ❖注意事项
用于大豆、花生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 科杂草,40-50 克/公顷用量
加安全剂解草唑,商品为骠马。苗后茎 叶处理,用于小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 用量 120-180 克/公顷
用于阔叶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及多年生 禾本科杂草。用量 200-240 克/公顷
药剂名称
吡氟禾草灵
(稳杀得, CF3 fluazifop-butyl)
盖草能
(haloxyfopmethyl)
CF3
氰氟草酯 (千金, NC cyhalofop-butyl)
化学结构
特点及用途
O
Cl O
N
F O
O CHCOOCH3 CH3
为选择性苗后茎叶处理剂,用于
大豆、花生等阔叶作物田防除 禾本科杂草,175-350克/公顷。 R体为精稳杀得。
为选择性苗后茎叶处理剂,用于
苗前
莠去津+二甲戊乐灵 莠去津+苯达松 莠去津+利谷隆 莠去津+烟嘧磺隆
莠去津+百草敌
苗前 苗后苗前
第五章 农药选择作用原理
3 除草剂选择作用原理
除草剂的选择性可以分 “内因选择”和“人为选择” 。
3.1 形态选择
因植物种类之间形态上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毒杀作用。
物中要比在昆虫中快。
1.1.2.4 靶标敏感性差异
表4 化合物 CH3NHC (O)-E (CH3)2NC(O)-E (n-C3H7)NHC(O)-E (n-C6H11)NHC(O)-E (CH3O)2P(O)-E (C2H5O)2P(O)-E 各种动物胆碱酯酶的恢复能力的比较(h) 蜜蜂头部 1.33 1.17 14.0 565 家蝇头部 1.30 1.70 11.3 不恢复 不恢复 不恢复 蟋蟀头部 0.90 0.55 93.0 400 牛红血球 0.62 0.95 2.03 2.60 1.26 58.0
3.1.1 叶子形态
主要指单、双子叶植物之间的选择。 单子叶植物: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叶片直立、狭小,表面角 质、蜡质程度高,绒毛多。 而致:药液承受量少,液滴易于滚落。 双子叶植物:阔叶类,叶片水平、表面大,表面角质、蜡质 程度低。 而致:药液承受量多,液滴易于沉积。 2,4-D类用于禾本科作物田防阔叶杂草,则大容量选择性好。
说,有时慢性毒性更重要;
②VSR是个相对值,而有时绝对值更重要;
③VSR值是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这和实际情况 存在较大差异; ④VSR值是以家蝇和大鼠作比较,家蝇和其他 脊椎动物的毒性比值可能相差很大。
表2
毒虫畏的VSR(用不同的脊椎动物与家蝇比较)
LD50 1.36 10 100 500 >12000 16.4 107 148 VSR 7.4 74 368 8824 12 79 109
第5章 除草剂
三、生物化学选择性: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所经历的生物化学反应差异而 产生的选择作用称为除草剂的生化选择。目前应用的选 择性除草剂绝大多数都依赖于这种生化选择性。
1.解毒反应差异的选择性
不同的植物降解除草剂能力(解毒能力)有差异。解毒 能力强的、迅速的植物就安全,反之则死亡。 • 如敌稗,之所以能在稻田中选择性地杀死混于稻苗 中的稗草而水稻却能正常生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稻株体内催化敌稗分解成无毒物的酰胺水解酶活性比稗 草体内高得多。因此,敌稗在稻株内被迅速分解,但在 种草体内却迟迟不得分解。
三、二硝基苯胺类
品种:氟乐灵、地乐胺、除草通 • 1 均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播种前或播 种后苗前应用 • 2 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 草 • 3易挥发、光解 • 4水溶性低易被土壤吸附 • 5对人畜低毒
四、三氮苯类
• 1杀草谱广,防治多数一年生杂草,对阔叶杂草防效高于禾 本科杂草 • 2典型的光合作用抑制剂 • 3施于土壤中后,易被土壤胶体吸附 • 4持效期长 • 5抗药性严重
3.杂草综合防治
(1)严格杂草检疫制度,清洁播种材料 (2)清除农田附近的杂草 (3)有机肥料充分腐熟 (4)农业及生态防治:农业防治:作物轮作、土壤耕作、 覆盖,生态防治:他感作用治草、以草治草、利用作 物竞争性治草、以水控草 (5)物理防治:火力、电力和微波、黑色尼龙膜人为制 造黑暗 (6)生物防治:昆虫、线虫、病菌、动物、植物 (7)化学防治:高效、快速、经济 (8) 生物工程技术方法:抗除草剂育种、植物生化他感 育种 ( 世界上有 100 多种植物有明显的他感潜势,植物 的他感作用基因引入)、生物除草剂的基因改良。
–利用安全剂来减轻一些的除草剂的药害,近年来 发展迅速,被认为是化学除草的选择性进入一个 新纪元。
《除草剂知识》课件
马拉硫磷(MCPA)
适用于草坪和细叶子杂草的除草,对植物的杀伤力 较小。
防草隆(Paraquat)
对抗多年生的杂草非常有效。但是该除草剂高毒且
苯酰尿素(Diuron)
适用于深根系的杂草,可以长期控制作物周围的杂
除草剂的使用效果与适用条件
除草剂的使用效果取决于它的类别和应用标准。以下是一些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效果和适用条件。
除草剂知识
探究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时机和注意事项,分享使用效果与适用条件。
什么是除草剂?
除草剂是一种防止杂草生长的化学物质。其化学原理是通过杀死杂草细胞,随后通过强大的蒸发 力消失。
除草剂的分类
基于作用机制
聚合酶抑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光合作用抑制剂和吸收转运抑制剂。
基于化学结构
含氮杂环类化合物,含氧杂环类化合物和含磷有机类化合物。
安全操作
一定要正确佩戴防护装备,保 护皮肤和眼睛,并保持通风良 好的环境。
剂量预防
不要使用过量的除草剂,以避 免对环境和植物的危害。
环境保护
使用除草剂的同时,要保持环 境卫生和防止药剂漏入地下水 或河流中。
常见除草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除草剂,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防赛力(Glyphosate)
定期使用除草剂和草皮修剪等方法,可
以让公园草坪更加整洁美观。
3
农田除草
在整个种植季节中定期使用除草剂,可 以保证庄稼的健康成长,增加农业效益。
城市绿化建设
通过使用除草剂,可以清除道路、广场 和公园等城市绿化建设中的杂草。
植物应用标准
在植物正常生长期使用,使用 前应深入了解目标植物的生长 环境和条件。
第五章 除草剂
用药量 (kg/hm2) 1.0~3.0
Cl N N N N H C 2H 5
1.0~7.0
SCH 3
扑草净
N NHC 3H 7 N
Cl
N NHC 3H 7
1.5~2.5
草净津
N C 2 H 5NH N
N
CH 3 NH C C CH 3
N
1.8~2.4
名称 赛克津 metribuzine
结构式
O (CH 3 )C N N N NH 2 SCH 3
2
一、苯氧羧酸类(2) 苯氧羧酸类(
常见品种: 常见品种: 1、2,4-D类: 、 , 类 2,4-D钠盐、2,4-D丁酯 钠盐、 , , 钠盐 丁酯 2、2甲4氯类: 氯类: 、 甲 氯类 2甲4氯钠盐、2甲4氯丁酸乙酯 氯钠盐、 甲 氯丁酸乙酯 甲 氯钠盐 3、混剂: 、混剂: 乙草胺+ , 乙草胺+ 2,4-D丁酯 丁酯 苯达松+ 甲 氯钠盐 苯达松+ 2甲4氯钠盐
莠去津+二甲戊乐灵 莠去津 二甲戊乐灵 苗前 莠去津+苯达松 莠去津 苯达松 苗后苗前 莠去津+利谷隆 莠去津 利谷隆 苗前 莠去津+烟嘧磺隆 莠去津 烟嘧磺隆 苗后 莠去津+百草敌 莠去津 百草敌 苗后
草净津与其他除草剂的混用
混用组合 草净津+莠去津 草净津 莠去津 草净津+乙草胺 草净津 乙草胺 草净津+都尔 草净津 都尔 草净津+异丙草胺 草净津 异丙草胺 备注 苗前苗后 苗前 苗前 苗前 混用组合 草净津+二甲戊乐灵 草净津 二甲戊乐灵 草净津+ 草净津 甲草胺 草净津+百草敌 草净津 百草敌 备注 苗前 苗前 苗后 苗前
应用作物 玉米、大豆、 玉米、大豆、豌 蚕豆、甘蔗、 豆、蚕豆、甘蔗、 棉花、 棉花、马铃薯 、
除草剂的原理
除草剂的原理
除草剂,又称除草药,是一种用于防除杂草的化学药剂。
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或杀死一些对农作物有害的杂草,从而保障农作物的生长。
那么,除草剂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首先,除草剂的原理是通过影响杂草的生长和代谢来实现除草的目的。
它可以干扰杂草的生长素合成,阻碍杂草的细胞分裂和伸长,从而导致杂草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抑制光合作用,除草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干扰杂草的光合作用,影响其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导致杂草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最终导致杂草枯萎死亡。
2. 干扰生长素合成,除草剂中的化学物质可以影响杂草的生长素合成,阻碍其生长和发育,使杂草无法正常生长,最终死亡。
3. 破坏细胞膜,除草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破坏杂草的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渗,细胞死亡,从而实现除草的效果。
除草剂的原理是通过以上几种作用机制来影响杂草的生长和代谢,从而达到除草的效果。
但是,除草剂也需要谨慎使用,因为除草剂对农作物和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除草剂时,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期和杂草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除草剂的原理是通过影响杂草的生长和代谢来实现除草的目的,它可以通过抑制光合作用、干扰生长素合成和破坏细胞膜等作用机制来达到除草的效果。
在使用除草剂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以确保除草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五章——除草剂
第一节 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一、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一)、位差选择性 1.土壤位差选择性 利用作
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 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草 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 触药剂,而作物种子或根系 不接触药剂,来杀死杂草, 保护作物安全。
除草剂 抑制途径
靶标酶
除草剂
抑制途 径
靶标酶
杀草强 草甘膦
组氨酸 芳氨酸
咪唑-甘油磷酸 脱水酶(IGPD)
磺酰脲类
5-烯醇丙酮酸 基莽草酸-3磷酸酯合成 酶(EPSPS)
咪唑啉酮 类
乙酰乳酸合成酶
支链氨 (ALS)或乙酰
基酸
羟基丁酸合
成酶(AHAS)
同上
同上
草铵膦 谷胺酰氨
谷氨酰胺合成 酶(GS)
(一)、抑制光合作用
光反应及光电子传递
光反应和暗反应
1. 阻断电子由QA到QB的传递:取代脲类,三 氮苯类、酰胺类、二苯醚类。
2. 抑制光合磷酸化:苯氟磺胺。 3. 截获电子到NADP+的传递:季胺盐类除草剂敌草快和
。 百草枯,可充当电子传递受体,从电子传递链中争夺电子
(二)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二、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
输导与触杀型除草剂 1、输导型除草剂 被植物茎叶或根部吸收后,能够在植物体内
输导,输送到其它部位。如2,4-滴、二甲 四氯、草甘膦、茅草枯等多种除草剂。 2、触杀型除草剂 被植物吸收后,不在植物体内移动或移动 较小,主要在接触部位起作用。如五氯酚 钠、、百草枯、敌稗、除草醚等。
四、生物化学选择性
植物化学保护除草剂
C
O
2
+
2
H
2
O
钝化反应
莠去津代谢解毒反应
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一些除草剂选择性较差,可以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而获得选择性。 保护物质 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保护物质为活性炭。 安全剂 商品莠丹(Sutan)=丁草特+R-25788 扫弗特(Sofit)=丙草胺+CGA-123407 骠马=威霸+解草唑
3
2
1
4
5
6
注意事项:
烟嘧磺隆
商品名称:玉农乐
特 性:属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活性,可被植物茎叶和根部吸收,抑制支链氨基酸的合成。杂草受害症状为心叶变黄、失绿、白化然后其它叶由上到下依次变黄。一般药后3-4天可以看到杂草受害,14天后死亡。
防除对象: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
01
02
4、大豆田(1)
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单剂:(1)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二甲戊乐灵、地乐胺、氟乐灵。 扑草净、赛克津、广灭灵、普施特。 混剂:(1)+(2)
01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2
4、大豆田(2)
阔叶杂草茎叶处理剂:三氟羧草醚(杂草焚)、氟磺胺草醚(虎威)、乙氟羧草醚、克阔乐、苯达松。
幼芽裸露,没有叶片保护,触杀性药剂能直接伤害分生组织。
生理选择性
植物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吸收与输导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理选择性。易吸收与输导除草剂的植物对除草剂常表现敏感。
生物化学选择性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物化学选择性。 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活化反应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除草剂在植物体内钝化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除草剂的原理
除草剂的原理
除草剂是一种用于去除杂草的化学物质,它的原理是通过抑制杂草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从而达到除去杂草的效果。
除草剂通常是由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组成,这些成分可以通过影响杂草体内的生物过程来实现除草的作用。
除草剂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杂草体内,如通过叶片表面吸收、根部吸收或经由杂草叶片的切割等,然后在杂草体内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除草剂会以一种或多种方式影响杂草体内的细胞代谢或生理功能,从而导致它们的生长受到抑制。
具体来说,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合作用抑制:除草剂的某些成分可以干扰杂草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利用,从而降低杂草的能量供应和生长速度。
2. 细胞分裂抑制:一些除草剂的成分可以阻碍杂草细胞的分裂过程,从而阻止其生长和增殖。
3. 蛋白质合成抑制:除草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干扰杂草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和发育。
4. 激素调节:部分除草剂通过模拟或阻断杂草体内的激素信号传导,影响杂草的生长、繁殖和营养摄取。
需要注意的是,除草剂一般只对杂草有杀灭或控制作用,对于其他作物或有益植物应谨慎使用。
正确使用除草剂需要遵循相
关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范,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除草剂应用技术员工培训
一、苯氧羧酸类(1)
O (CH )n COOH 基本结构: 特点: 生产上应用盐类和酯类; 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 打破激素平衡; 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 防除阔叶杂草。
2
一、苯氧羧酸类(2)
常见品种: 1、2,4-D类: 2,4-D钠盐、2,4-D丁酯 2、2甲4氯类: 2甲4氯钠盐、2甲4氯丁酸乙酯 3、混剂: 乙草胺+ 2,4-D丁酯 苯达松+ 2甲4氯钠盐
三、杂草的分类(2)
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 一年生杂草 二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实生苗
第二部分 除草剂基本知识
第一节 除草剂分类(1)
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分类 选择性除草剂 除草剂在植物间有选择 性,能够杀死某些植物,而对另外一 些植物安全。 灭生性除草剂 该类除草剂在不同植物 间没有选择性,即对所有植物均有毒 害或有抑制作用。
草; 适应于多种作物田.
酰胺类除草剂主要品种
名称 甲草胺 (拉索) 异丙甲草胺 (都尔) 乙草胺 (禾耐斯) 丁草胺 结构式
C2H5 N C2H5 CH2 O CH3 C CH2Cl O
有机质含量
砂土 颗 粒 大 小 弱 高 强
壤土
黏土 小 大 强 低 弱
表面积 吸附性 药 效
淋溶性
药
害
重 土壤质地对除草剂药效及药害的影响
轻
(2)土壤水分
除草剂只有在土壤中处于溶解状态, 才能被植物有效吸收而发挥作用。
土壤含水量大,药效就高。
(三)土壤微生物
持效期
下茬安全性
2、气象因素的影响
喷洒到杂草茎叶上起作用
的除草剂。
一、除草剂分类(4)
除草剂按化学结构分类
除草剂可以按其结构划分为不同类别,
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章 除草剂
R1
NN
R2
R3
N
均三氮苯
R1:-Cl“津” R1:-SCH3“净” R1:-OCH3“通”
NN N
非均三氮苯
(二)主要品种
CI
CH3
NN
CHNH CH3
N
NHC2H5
莠去津
扑草净
西玛津
嗪草酮
西草净
(二)主要品种
品种
莠去津 西玛津
作用特点 应用作物
防除对象
选择性输导型 土壤处理剂
玉米、茶园、 果园等
2、乙草胺
作用特点:选择性芽前除草剂,用 于花生、大豆、玉米、油菜等防除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制剂:50%EC、20%WP。 使用方法:播(移栽)前、播后苗
前土壤喷雾处理。
3、其它品种
品种
应用作物
防除对象
甲草胺
大豆、玉米、花生等
一年生禾本科、部 分阔叶杂草
异丙甲草胺 大豆、玉米、花生等
某种除草剂的基因转移到某种 作物中,使该农作物持续地表 达对某种除草剂的耐药能力, 从而获得高度选择性。
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除草剂
作物
草甘膦 草铵膦 磺酰脲类除草剂
大豆、棉花、油菜、甜菜 大豆、玉米、棉花、油菜、 甜菜、水稻 大豆、棉花
溴苯腈
棉花、烟草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 玉米、水稻、小麦、木薯
第二节 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
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3、苗后土壤处理
二、茎叶处理法
➢ 1、播前茎叶处理 ➢ 2、生育期茎叶处理
第五节 除草剂常用类型及其品种
一、苯氧羧酸类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三、二硝基苯胺类 四、三氮苯类 五、酰胺类 六、磺酰脲类除草剂 七、二苯醚类 八、氨基甲酸酯类 九、有机磷类 十、其它除草剂
herbicide
第二节 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
一、除草剂的吸收 1、茎叶吸收 要穿透角质层,细胞壁,和细胞膜
13
一、除草剂的吸收
2、根系吸收(缺少蜡质层,极性的药易吸收)
质外体系:细胞壁—凯氏带--木质部 共质体系:细胞壁—原生质—韧皮部 质外-共质体系:
14
一、除草剂的吸收
3、幼芽吸收 有些除草剂是在种子萌芽出土的过程中, 经胚芽鞘或幼芽吸收,而发挥杀草作用的。 (氟乐灵)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狗尾草
29
三、二硝基苯胺类
1、特点:A.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B. 杀草谱广。C.易光解和挥发(氟乐灵)。 2、主要品种 氟乐灵: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其作用 机理是影响激素的生成和传递,抑制细胞 的分裂。胚芽鞘吸收,对已出土杂草无效。 对下茬作物高粱、谷子特别敏感。小拱棚 种西瓜慎用。 二甲戊乐灵、地乐胺。
26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1、特点(1)茎叶处理,具输导性;(2) 用在阔叶作物田防禾本科杂草;(3)作 用机制为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2、主要品种 A、精喹禾灵: B、高效盖草能 C、精稳杀得 D、威霸(骠马) 大豆、花生、棉花田防禾本科杂草。
27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牛筋草
28
50
九、有机磷类除草剂
1、特点:A选择性差,多数为灭生性;B抑 制一些氨基酸的合成 2、品种: 草甘膦(农达):灭生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 防多年生深根杂草。作用速度较百草枯慢。 草甘膦农药市场每年达30亿美元,为所有 农药的首位。 草铵膦:灭生性触杀茎叶处理剂。
51
十、其它类别除草剂
(一)联吡啶类 百草枯(克无踪,paraquat): 灭生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作用于光系统I, 争夺传递到NADP+的电子;作用速度快。 粘土使其钝化,不能土壤施药。 毒性较高。
第五章 除草剂复习题
第六章除草剂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时差选择性:对作物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早晚的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称为时差选择性。
2、空间位差选择性:一些行距较宽且作物与杂草有一定高度比的作物田或果园、树木、橡胶园等,可采用定向喷雾或保护性喷雾措施,使作物接触不到药液或仅仅是非要害部位接触到药液,而只喷在杂草上。
这一施药方法称为生育期行间处理法。
3、位差选择:一些除草剂对作物具有较强的毒性,施药时可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内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4、土壤位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草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剂,而作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来杀死杂草,保护作物安全。
5、形态选择性:利用作物与杂草的形态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称为形态选择性。
6、生理选择性:植物的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的差异所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理选择性。
7、生物化学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物化学选择性。
这种选择性在作物田应用,安全性高,属于除草剂真正意义的选择性。
二、填空题1、除草剂的选择性可分为、、、和等。
时差和位差选择性、形态选择性、生理选择性、生物化学选择性、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而获得的选择2、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途径,可分为、和。
共质体系输导、质外体系输导、质外一共质体系输导3、2,4—D为除草剂,低浓度,高浓度。
选择性内吸传导性激素型、可促进植物生长、抑制植物生长。
4、农业杂草防除有、、、等方法。
农业除草法、机械除草法、生物除草法、化学除草法5、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和;按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性可分为和;按使用方法可分为和。
非选择性除草剂(又称灭生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输导型除草剂、非输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土壤处理除草剂、茎叶处理除草剂6、除草剂土壤位差选择性可分为、。
土壤位差选择性、空间位差选择性7、除草剂生理选择性可分为、。
《除草剂华南农大》课件
应加强对农药的研究,开发更加环保、高效、节约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2 3 4
农药制造工艺 农药化学 农药毒害学 农药使用技术
《除草剂华南农大》PPT 课件
本课件介绍除草剂在农业生影响等方面,帮助了解农药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什么是除草剂
定义
除草剂是指用于控制或杀死杂草的 化学物质,但对作物或目标植物产 生少量危害。
历史
20世纪初才有了除草剂,之前的杂 草控制主要靠手工操作、动物放牧 和翻耕等方式。
环境影响
如果使用不当,除草剂取代了人们手工控制杂草,将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应加以重视。
结论
1
除草剂在农业领域中的重要性
除草剂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对可持续农业的影响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控制杂草的同时,重视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 展。
3
未来农业的发展建议
除草剂使用不当可能对生态环境产 生危害,降低生态安全和土地可持 续利用水平。
安全性问题
使用时应戴防护装备,防止直接接 触对身体产生伤害。
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使用情况
除草剂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极大地提高了作物生产效率。
经济效益
除草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节省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对农业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使用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 注意防护措施,不得违规使用。
使用时机
最佳使用时间是在植物旺盛生 长期,且避重就轻,防止对土 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使用剂量
剂量高会影响植物生长,剂量 过低则无法达到除草效果。应 根据不同条件加以调整。
除草剂的优缺点
第5章 除草剂
适用作物 防除对象 使用剂量 注 意
浓度高于10.8g ai / 100m2时对小麦有药害
吡氟禾草灵
N CF3
O
Fluazifop-butyl
CH3 O CH COOC4H9
2-[4-(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 酸丁酯
商 品名 开发 商 毒 性
稳杀得,精稳杀得,氟草灵,氟吡醚等
日本石原公司
双子叶
(二) 生理选择
吸收与传导的差异所引起
豆科威
2,4-D在单、双子叶植物体内的传导差异
(三) 生化选择
1、由于植物体内活化反应的差异产生选择性
① 2甲4氯丁酸和2,4-D丁酸
CH3 (Cl) Cl O CH2CH2 CH2 COOH Cl
β-氧化酶
CH3 (Cl)
活性化
O CH2 COOH
第五节 除草剂常用类型及其种类
一、苯氧羧酸类
基本结构
O (CH2)n COOH
主要特点
生产上多加工成酯或盐的形式; 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 使用上以叶面喷洒为主; 作用机制为干扰植物生长素的正常生理功能,
导致植物扭曲、肿胀等,并最终死亡;
主要用于禾本科作物田防除一年生或多年生阔
叶杂草及部分莎草科杂草。
兴丰宝、苏米大、MCP等 1952年报道
开发 商
英国卜内门公司
国内14家,山东无 大鼠急性经口:700-800 mg/kg; 急性经皮:>4000 mg/kg 纯品为白色结晶。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 溶剂。
生产 商
毒 性
理化特性
生理特性 剂 型
可被根部和叶部吸收,传导性好,一般作为茎 叶处理剂 70%钠盐原粉;20%水剂 主要用于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草剂进入根部的示意图 o:表示分子可能进入原生质(共质体系),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而进入韧皮部 o:表示分子可能进入细胞壁(质外体系),扩散经凯氏带而进入木质部 x:表示分子可能同时从细胞壁(质外体系)与原生质(共质体系),而进入木质部 与韧皮部
2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 主要机理: • 抑制光合作用;破坏植物呼吸作用;抑制 植物的生物合成;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和 抑制微管形成和组织发育
(1)抑制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大致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和光合电 子传递。(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 光反应:需光的反应,在叶绿体的内囊体内进行。光反 应含有两个光反应色素系统,即光系统Ⅰ和Ⅱ。色素为 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能后将水光解为氧气 和H离子,产生NADPH(还原辅酶Ⅱ)与ATP。 • 暗反应: • 不需光反应,利用光反应的成果(同化力)(NADPH, ATP)将CO2还原为碳水化合物。 • 光合电子传递顺序:见教材
第二节 除草剂的吸收、输导与作用机理
• 1 吸收与输导 • 1.1吸收 • 茎叶吸收、根系吸收、幼芽吸收
• 1.2输导 • 触杀型除草剂:在体内不输导,接触药剂部 位会造成局部坏死(百草枯)
植物叶面吸收除草剂示意图
接触植物叶表面的除草剂可能发生的情形示意图
• 内吸型除草剂:在体内输导,上下移动 (如草甘膦、2,4-D)。 • 输导途径: • 1共质体系输导 • 2质外体系输导 • 3质外-共质体系输导
除草剂抑制途径及靶标酶
杀草强: 组氨酸 咪唑-甘油磷酸脱水酶(IGPD)
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磺酰胺类、三唑嘧啶类: 支链氨基酸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或乙酰羟基丁酸合成酶(AHAS)
草甘膦: 芳氨酸5-烯醇丙酮酸基莽草酸-3-磷酸酯合成酶(EPSPS) 草铵膦、双丙氨膦: 谷胺酰氨谷氨酰胺合成酶(GS)
黄瓜与南瓜嫁接对豆科威的 敏感性示意图
3.2 生化选择性
• 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后,经代谢酶的作用下,使 除草剂代谢激活(活化)为有毒化合物而杀死植 物。有的则代谢后失活(钝化)。这样产生的选 择性为生化选择性。
• A.活化反应差异(激活增毒)产生的选择性 • 除草剂本身对植物无毒或毒性较小,但进入植物 体内后,经代谢成为有毒化合物。因此,这类除 草剂是否有除草和药害问题,取决于处理植物对 药剂的代谢能力,即转化力强的将被杀死,而转 变能力弱的则得以生存。
例:2甲4氯丁酯在β-氧化酶的代谢后形 成2甲4氯活性化合物
O C H 2C H 2C H 2C O O H
C H3
2甲4氯丁酸 (无活性)
O C H 2C O O H
C H3
+2C O 2 +2H 2 O CI C
2甲 4氯 I (有活性)
荨麻、藜与蓟的β-氧化酶活性高,使2甲4氯丁酯代 谢为2甲4氯,故可被迅速杀死,但大豆、芹菜与苜蓿 等植物的β-氧化酶活性低,故不会受害或受很轻, 这样造成的选择性。
• • • •
代表品种
• 盖草能(haloxyfop-methyl,gallant) • 化学名称(RS)-2[4-(3氯-5-三氟甲基地 -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甲酯。 • 使用方法:应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 菜、亚麻、甘薯、等阔叶作物田,防除一 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 用量:0.075-0.12Kg/hm2
• 都尔(异丙甲草胺) • 结构: • 化学名称:2-氯-6‘-乙基地-甲氧基-1-甲基乙基) -乙酰-邻替苯胺。 • 使用技术:主要用于大豆、玉米、花生、棉花、 马铃薯和油菜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和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 处理。该除草剂安全,可用于烟草和部分蔬菜田。
6 取代脲类
光合作用示意图
光合作用时期各除草剂的作用部位
• 阻断电子由QA到QB的传递。如取代脲类,三氯苯类,尿嘧 啶类。使QB钝化。 • 光合作用时期的能量代谢抑制 • 电子呼吸链抑制
(2) 抑制呼吸作用
解偶联剂: 五氯酚钠、溴苯腈、敌稗、氯苯胺灵等
(3) 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 3.1 抑制色素的合成
除草剂抑制路线
B 抑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是将接收的光能传递给叶 绿素和护叶绿素分子免遭光活化而被破坏
• 类胡萝卜素合成抑制剂: • 广灭灵、哒草伏、嘧啶类、哒嗪酮类等, 抑制β-胡萝卜素的合成
• 多数除草剂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不是主 要机制,主要是抑制ATP的产生。
•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芳氧 苯氧基丙酸酯类和环己烯酮类除草剂。
(4) 干扰植物激素平衡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天然 植物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进入 植物体内后可干扰植物的代谢,造成植物 生长发育受阻。包括: 4.1苯氧羧酸类(2,4-D , 2甲4氯) 4.2苯甲酸类(草芽平,豆科威) 特点:低浓度对植物生长具有刺激作用, 而高浓度时则具抑制作用。
5 酰胺类
• 基本结构 • 通性(1)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2)主 要为土壤处理剂,其它部分为茎叶处理剂; (3)大部分品种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对阔叶杂草防效差;(4)作用机理主要是 抑制发芽种子α-淀粉酶及蛋白酶的活性; (5)土壤半衰期短;(6)在植物体内降 解速度快;(7)毒性低。
代表品种
• 基本结构: • R1为芳基或杂环,通常多为环状结构,尤 以苯环为多,R2,R3为低级烷基或烷氧基 等。 • 通性(1)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2)作 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过 程,杂草中毒后最初表现失绿,然后停止 生而逐渐死亡。
Hale Waihona Puke 2 茎叶处理法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在生长着的杂草茎叶上 的方法。可分为: (1)播前茎叶处理 农田尚未播种或移栽作物前,用药剂喷洒 己长出的杂草。 (2)生育期茎叶处理 作物出苗后施用除草剂处理杂草茎叶的方 法。
第五节 除草剂类型与品种
1 苯氧羧酸类 基本结构 O (CH2)n COOH 通性: (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2)选择性输导除草剂; (3)作用机理为打破植物激素平衡; (4)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苜蓿等 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即双子叶 杂草,如藜、苋)和部分莎草科(如香附子、异型莎 草、水莎草)杂草。
CF3
4 三氮苯类
• 基本结构:
• 三氮苯类按其环上R的取代基的不同,可以分为 ‚津‛、‚净‛和‚通‛三个系统,R:Cl 为津; –SCH3为净;-OCH3为通。 • 通性;(1)水溶性低,性质稳定,较长的持效期, 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影响;(2)土壤中有较强的 吸附性;(3)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处理剂,干扰光 合作用,使杂草致死;(4)容易被根部吸收,并 随蒸腾流向上转移,在质外体内转移。
除草剂
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 植物 ——杂草 用以消灭或控制杂草生长的农药 ——
除草剂
• 除草剂在农作物增产中的作用
引 言
• 除草剂的发展趋势 • 我国除草剂应用、研究与开发的现状 • 本章学习的目的
水浮莲
常见杂草
五爪金龙
金钟藤
微甘菊
紫茎泽兰
一枝黄花
豚草
第一节 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3 二硝基苯胺类
• 基本结构:
O2 N R1 N NO2 R2
• 两个硝基位臵 R4 以2,6-二硝基 R3 结构的化合物 • 通性:(1)均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在播 种前或播种后应用;(2)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高 效,对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有效;(3)容易挥发 和光解;(4)土壤中持效期中等(2~3个月)对 大多数后茬作物安全;(5)水溶性低并易被土壤 吸附,不易污染水源;(6)作用机理是影响激素 的生成与传递,抑制细胞分裂而使杂草死亡。
代表品种
• 种类很多,常见‘净’,有扑草净,‛通‚有扑灭通,‛ 津‚有西玛津,莠去津,扑灭津。 • 莠去津(阿特拉津) • 结构:
• 化学名称:2-氯-4-二乙胺基-异丙胺基1,3,5-嗪。 • 使用方法:主要用于玉米,高粱,甘蔗,茶园,果园和橡 胶园等,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 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杂草出土前和苗后早期施药,可 作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每公顷用药1-1.5Kg。
• 代表品种:2,4-D Cl • 结构
Cl OCH2COOH
• 化学名称:2,4-二氯苯氧乙酸 • 使用方法: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小麦、大麦、 高梁等禾本科作物田及禾本科牧草地。防除藜、 蓼、荠菜、播娘蒿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 效。
2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CH3 基本结构 O O CH COOR 通性: (1)茎叶处理; (2)多用于阔叶作物田,少数用于水稻和高梁 田; • (3)用于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 (4)具输导性;(5)具有同分异构体(R体, S体)R体为活性体;(6)作用机理为脂肪酸合 成酶抑制剂,靶标酶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7) 对哺乳动物低毒;(8)环境降解快。
抑制微管的形成
• 二硝基胺类除草剂抑制微管的形成,它与微管蛋 白结合并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作用,造成纺缍体 不能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停留于前期或中期, 产生异常的多形核。
• 苯氧羧酸类及苯甲酸类除草剂往往抑制韧皮部与 木质部发育,阻碍代谢产物及营养物质的运转与 分配,造成形态畸型。
第三节 影响除草剂药效与引 起药害的环境因素(自学) • 提示: • 1哪些自然因子影响除草剂的田间药效。 • 2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淋浴性、土壤水 分、土壤微生物和土壤pH与药效的关系。 • 3温度、湿度、光照、风雨等环境因子对除 草剂药效的影响。
• 1 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1.1位差 在施用除草剂时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间 位臵上的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
采用的方法是: (1)土壤位差选择性 利用作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的位臵不同,施用 除草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物,而作物种子或 根系不接触药剂,这样杀死杂草保护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