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项练习(带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随堂练习(附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随堂练习(附答案)

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下图中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 B.② C.③ D.④2.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纬度相当,但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 B.② C.④ D.⑤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 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4. 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和“月牙泉地区景观图”。

读图完成5~6题。

5. 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A. ②弱、③强B. ①强、③弱C. ②强、④强D. ②强、④弱6. 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A. ①的减弱B. ③的增强C. ④的减弱D. ①的增强每年早春季节,江苏某茶园的茶叶极易受逆温而引起冻害。

下图为该茶园为防止冻害装的风扇。

据此完成7~8题。

7.该茶园早春冻害发生最严重的时间段最有可能为()A.4:00—6:00 B.8:00—10:00C.12:00—14:00 D.18:00—20:008.在茶园中装上风扇能够起到防冻作用的原因是()A.增强吸收太阳光B.加大空气对流C.增强大气逆辐射D.产生温室效应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平安越冬。

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限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削减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③起到肯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开早春霜害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C项正确。

答案:C2.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削减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汲取率,削减冻害发生的概率解析: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汲取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B项正确。

答案:B一般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而气温状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早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缘由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汲取太阳辐射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汲取的太阳辐射越多D.越接近地面,大气汲取的地面辐射越多解析:依据材料,甲、乙、丙、丁依次是早晨、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气温分布曲线。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齐民要术》:“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其原因是()A.雨天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气团影响,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C.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D.受冷气团影响,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2.“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其原因是()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②放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③放火作煴,说明夜晚保温与大气逆辐射无关④放火作煴,说明夜晚的热量直接来自于放火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B 2.A如图是某一时刻山峰和山谷之间冷热不均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叫山谷风。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山谷风的产生是由于海拔的差异B.此时表示的是夜晚C.此时的风从山谷吹向山顶D.此时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4.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运动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下沉运动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答案:3.C 4.C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水)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这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

近日,某市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涂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

据此完成5~6题。

5.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②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③吸收声波,消除噪声④杀菌、杀虫、防病虫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图中树木涂白的作用是( )A.使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减少树皮开裂B.使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D.增加树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减小冻害发生的概率5.C 6.A[第5题,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石灰和硫黄,可以起到杀菌、杀虫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行道树涂白不能吸收声波,也不能消除噪声。

人教版高三地理大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精选好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大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精选好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大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精选好题)(含参考答案)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完成1~2题。

1.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A.M地B.N地C.P地D.Q地答案 1.A 2.D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 3.A 4.C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

读图,完成下题。

5.与甲地相比,乙地风力()A.较大B.较小C.相等D.无法判断答案 A6.读图,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答案 D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 B.13 hPaC.14 hPa D.15 hPa8.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答案7.B8.A下图为“澳大利亚附近区域某日气压场图”。

回答下题。

7.此时,图中偏西风最强劲的海域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B读“华北平原某小区域等压面图”,完成8~9题。

8.图中四点气压高低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乙、甲、丙、丁D.甲、乙、丁、丙9.关于图中四地气压变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甲受冷B.乙受冷C.丙受热D.丁受热答案8.C9.B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地球六地点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年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①~⑥曲线中,代表北极点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年变化的是( )A.① B.③ C.⑤ D.⑥解析:北极点从3月21日至9月23日为极昼,有太阳辐射,而其他时间为极夜,没有太阳辐射,且从3月21日至6月22日,太阳高度增大,太阳辐射增强,6月22日太阳辐射最强,从6月22日至9月23日,太阳高度减小,太阳辐射减弱,对比图中曲线,故选D。

答案:D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小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角,地面较大气上界小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较大气上界强C.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D.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更强读下图,完成3题。

解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需经过地球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通过吸收、反射、散射等,对太阳辐射进行削弱,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而太阳高度角的大小相同;地面的太阳活动较大气上界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的反射作用无关。

故选C。

答案:C3.图中( )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解析:a为太阳辐射,晴朗天气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大部分到达地面;湖泊湿地比热容较大,升温和缓,故地面辐射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O2增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c较多补偿地面失热;冰雪地面,地面反射作用增强,吸收太阳辐射量减少,a →b的转化率减少。

答案:B(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

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地膜使用在作物播种期,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春季。

答案:A5.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解析:选择四个区域中相对最干燥且温度偏低(纬度偏高)、土壤水肥容易流失的地区,综合考虑,毫无疑问最佳选择是西北地区。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选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选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下图是沿45°N所做的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C.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D.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答案C2.若图中M表示高空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A.②吹向①B.④吹向⑤C.⑤吹向④D.④吹向②答案C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右图,回答3~4题。

3.(大气的保温作用)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答案A4.(农业应用)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C读图,回答5~7题。

5.M地的年日照时数比N地多,主要原因是M地()A.纬度较低B.地势较高C.气候干旱D.白昼较长答案C6.N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M地丰富,主要原因是N地()A.地势高,大气稀薄B.海拔高,多冰雪C.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D.气候干旱,光照强答案A7与M地相比,夏季N地的近地面气温特点及其最主要原因是()A.较高太阳辐射强B.较高距离太阳近C.较低大气保温作用弱D.较低冰雪融化吸热答案C图1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2示意该气象站某日山谷风风速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8~10题。

8.(风向成因)该日气象站()A.以西北风为主B.以东南风为主C.白天为东南风,夜晚为西北风D.白天为西北风,夜晚为东南风答案D9.(影响)该日气象站山风与谷风比较()A.受天池影响,山风较谷风快B.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较谷风快C.受积雪冰川影响,山风较谷风快D.受昼夜长短影响,山风较谷风快答案C10.(山谷风特点)关于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及其转换,叙述正确的是()A.谷风较山风更为湿润B.冬季时,受山风影响时间更长C.山谷风转化时间为日出、日落前后D.山风转谷风时,当地气温显著下降答案B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一、选择题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答案:1.C 2.B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甲、乙两地的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均介于2 600和2 700之间,丙地小于2 000。

从图示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

第2题,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组成下垫面物质的热容、下垫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响其温度的高低,进而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弱。

大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较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史料记载:“左公宗棠就职(注:陕甘总督)后,令民旱地铺沙,改良土地,成为特有之沙田……耕垦日广,民食渐充,白面一斤值钱十文,近更广植浙桑,此地之桑较浙江产叶大汁厚,实为宜蚕。

”据此完成第3~4题。

3.左公“令民旱地铺沙”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持土层湿润②恢复土壤肥力③增高地底温度④促进根系发育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4.“此地之桑较浙江产叶大汁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降水丰沛B.气温年较差大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答案3.B 4.C解析第3题,土壤层铺沙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铺沙”增加土壤层厚度,夜晚降温幅度小,可以提高地底温度。

表层的沙子起。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二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二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2021年4月30日15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题。

(1)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120km高空,在此期间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A.一直递减B.一直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地酒泉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A.8-9kmB.12-13kmC.17-18kmD.4-5km(3)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穿过的平流层()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气流垂直运动显著C.含有臭氧层D.含有电离层2.在较大湖泊和湖岸之间常常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风和岸风,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地区湖风和岸风明显。

下图示意该日湖口和进贤南北方向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

读图,据此完成下题。

(1)该日湖口与进贤南北风向基本相同的时刻在()A.00:00~04:00B.07:00~11:00C.12:00~18:00D.21:00~00:00(2)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A.天气变化B.湖陆热力性质差异C.下垫面性质的改变D.当地盛行风的转换(3)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该日18时鄱阳的主要风向应是()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3.某气旋在欧洲大陆自西向东匀速移动,气旋中心经过巴黎。

如图示意气旋中心经过前后巴黎气压变化情况,在此期间巴黎仅在7日出现降水现象。

据此完成下题。

(1)受该气旋控制,巴黎4日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7日巴黎出现降水的原因是()A.温度较高B.湿度较大C.出现上升气流D.风力较大(3)下列日期,巴黎风力最大的是()A.4日B.6日C.7日D.9日4.下图是2020年国庆节前后110°E-120°E近地面天气状况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训练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训练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第1题。

1.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解析] C 本题考查全球热量平衡和大气受热状况的相关知识。

蒸发量最大的是副热带海区,故Q2为蒸发耗热量,可排除A、D项。

辐射和蒸发除在低纬海区外应该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Q1为辐射收支差额,排除B项。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3.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解析] 2.A 3.C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逆温的时空分布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出现强逆温层上界,高空出现逆温层上界,故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从逆温层上界可以看出逆温强度最大值出现在4时、5时左右,即日出前后;图中显示16时前、8时后到10时都存在逆温层,故逆温现象不是日落前出现,更不是日出前消失;强逆温层前半夜曲线较陡,故增速快,后半夜曲线较平缓,故降速慢。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图中近地面强逆温层上界峰值出现较早,高空逆温层上界峰值出现较晚,主要是由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热量自下而上的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

一轮复习针对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

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D.④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2.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B.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C.到达地面的③减弱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下图是北半球1月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的大气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M地正东方向吹(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4.根据M地附近的大气状态判断,M地可能( )A.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B.是位于华北平原的某城市C.位于地中海沿岸D.位于台风中心5.依据上图判断该城市该日(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6.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A.0~6时 B.6~12时C.12~18时 D.18~24时7.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8.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C.③ D.④下图示意某区域2018年某月29日08时海平面气压形势。

图示天气系统正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M地29日08时的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10.与29日08时相比,M地风向基本逆转的时间大致是( )A.29日14时B.29日20时C.30日02时D.30日08时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冻土区常用的路基防护措施。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根本热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季风环流B.热力环流C.大气环流D.三圈环流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太阳辐射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4.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5.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2-1-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图2-1-1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D.乙>甲>丙>丁6.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D.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7.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A.与等压线平行B.垂直于等压线C.与等压线斜交D.无法确定8.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B.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9.观察图2-1-2,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

图2-1-210.图2-1-3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示意图”,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1-3(1)图中近地面_________________点是高压区,_________________点是低压区。

(2)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3)如果不考虑摩擦力,B点吹_________________风。

(4)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上,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点处在_________________(陆地或海洋)。

【高一】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试题(有答案)

【高一】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试题(有答案)

【高一】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试题(有答案) j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典例解析】
例1.(04全国)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则表示的气温减少速率在()
a.3000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低于横向递减率
c.6000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以下均高于横向递减率
(2)飞机可能在5000高度平衡飞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1)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对流层一般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每上升1000气温下降6℃。

a选项中,3000范围内气温下降达30℃以上;平均每1000下降10℃左右,高于气温垂直递减率。

c和d选项中,6000范围内气温下降大于50℃,气温降低速率也高于垂直递减率。

b项中3000到6000,高差为3000,气温下降达20℃左右,也高于垂直递减率。

(2)①图中近地面气温20℃左右,按理论横向递减率5000高度应属-10℃左右,实际在-30℃左右,高于理论气温,直奔材料右图,飞机在此层无法稳定飞行器。

同时②、③两图也不合乎题意。

④图中,地面气温10℃左右,5000高度理论气温值应属-20℃(每下降1000气温上升6℃,下降5000共上升30℃),实际气温值-10℃,低于理论气温值,故飞机可以在5000高度稳定飞行器。

答案:(1)b(2)d
j。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基础训练】下图中,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甲和图乙可知()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能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天气最可能是()A.晴朗、无风B.阴雨、无风C.晴朗、大风D.阴雨、大风4.图示大气现象()A.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B.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C.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D.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绒布冰川分布于珠穆朗玛峰北侧海拔5400-7500米处,5400米以下为碎石。

下图为“绒布冰川表面气温与碎石上空同海拔气温差(T冰-T石,单位:℃)”,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11时绒布冰川表面气温较碎石上空同海拔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甲较大B.乙较大C.丙较大D.丁较大6.绒布冰川表面()A.6时为上山风B.ll时为下山风C.下山风历时长D.昼夜风向相同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7~8题。

7.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A.E→F→H→G→EB.G→E→F→H→GC.G→E→H→F→GD.G→H→F→E→G8.下列关于城区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EF代表城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穿堂风的形成过程。

高考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不争的事实。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请答复1~2题。

1.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非常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A.25 ℃B.12 ℃C.10 ℃D.8 ℃解析:选B。

此题中的玻璃瓶相当于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大气层,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因此玻璃瓶里的温度高于外面,但是不会过高。

2.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B。

“地球变暗〞主要是因为云层变厚,反射作用强。

新华网2022年6月26日电25日,南京的最高气温到达了36.1 ℃,创下了今年的最高气温,市区有的观测站气温到达了38 ℃。

不过这样的高温很快就要到头了。

明天开场梅雨登场,高温暂退。

结合以下图,答复3~5题。

3.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受沿岸暖流影响B.人口过多C.纬度低,太阳辐射强D.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答案:C4.以下作用与“明天开场高温暂退〞有关的是()①梅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②冷空气到达③海洋气流带来冷空气④城市对流增强降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5.图中四点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M B.NC.O D.P答案:A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6~7题。

6.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7.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解析:第6题,城市热岛环流近地面风由乡村吹向城市,结合等温线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知,A地吹东南风。

第7题,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等温面上凸,等压面下凹。

答案:6.A7.A8.读“某时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图〞,可知()A.随高度升高,洋面风速增长迅速B.利用一样风速的风能发电,风塔装置海洋高于陆地C.20米以下的低空,洋面摩擦力小,风速远大于陆地D.20米高空,海上与陆地风速相差最大解析:选D。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项练习(带答案)大气运动首先是垂直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受热不均,其次是水平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整理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项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3.(2019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页 1 第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B.大气逆辐射较强C.夜间风力较大D.昼最短夜最长(2019银川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2019年入冬以来,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

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4~5题。

4.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5.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读图,回答6~7题。

6.若上图表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的大小关系是()A.PaTaC.Pa页 2 第7.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两地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A.南风B.东北风C.东风D.西南风2019年8月28日至9月8日中国水上运动会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海上风力适中,帆船项目顺利完成。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①地转偏向力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惯性离心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可能是()A.城市热岛环流B.海陆风C.季风环流D.山谷风10.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A.春季B.秋季C.白天D.夜间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

回答11~12题。

11.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2.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A.风力减弱页 3 第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减少C.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右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力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13~15题。

1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1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15.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是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

(20分) (1)据图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哪一过程相关。

①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

页 4 第②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

(2)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B=A+C+D。

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②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水汽难以进入,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少,大量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近地面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

甲,丙。

(2)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并保存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17.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20分)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B 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3)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答案及解析1-2【解析】第1题,分析甲、乙、丙三地附近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页 5 第介于2 600~2 700之间,丙地小于2 000。

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比较选项叙述,只有C项正确。

第2题,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

【答案】 1.C 2.B3【解析】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如夜晚晴朗则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明显,日出前后应达到最低,但图中夜间气温变化不大较平稳,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强,故夜晚可能是多云或阴天,A项错,B项正确;夜间气温变化较小故风力较小;昼最短夜最长应是冬至日,该地整体气温高,不可能是冬季。

【答案】 B4-5【解析】第4题,雾的形成是气温降低水汽凝结的结果,此过程需凝结核。

第5题,大雾天气能见度低的表现是天空昏暗,原因在于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答案】 4.D 5.B6-7【解析】第6题,根据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状况分析:TbTa,Pb【答案】 6.A 7.C页 6 第8-10【解析】第8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影响风力的大小。

第9题,由图示中烟尘飘移可判断风向,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由海陆风导致。

此现象的发生与昼夜变化有关,故不是季风环流。

第10题,白天吹海风,沿海企业排放的烟尘飘向城市,带来大气污染。

【答案】 8.B 9.B 10.C11-12【解析】第11题,根据温压定律来判断,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大气由气压高的地区流向气压低的地区。

白天水库温度低,夜间水库温度高,由此判断③④正确。

第12题,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使气温变化减小,日、年变化减小,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多,水面摩擦力小,风力增大。

【答案】 11.B 12.D13-15【解析】第13题,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近地面为⑥,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⑦。

第14题,高空空气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

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应为③,在南半球高空应为⑦。

第15题,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180角。

【答案】 13.A 14.C 15.D页 7 第16【解析】第(1)题,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

第(2)题,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和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分析。

【答案】 (1)①晴夜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效应差,气温低。

丙。

17【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即可确定。

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中上升气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越多,近地面气压越低。

第(3)题,热力环流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

A、B、A、B气压大小的判定,A、B大小明确,其对应高空的A、B相反,且越向高空气压越低,即高空的气压低于近地面。

气温判断时注意高空气温比近地面气温要低,而高空两处大小与近地面两处大小一致。

第(4)题,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与地面相反。

第(5)题,根据风向判断步骤及各个力的特点绘制。

【答案】 (1)B C (2)B(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PAPBPA(或PA(4)B (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项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查字典地理网预祝广大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页 8 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