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课件:第三单元 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9课 永遇乐·江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课件
C.夸张
D.设问 D
•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1.B项“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分析错误。 作者化用杜甫的诗句来感慨历史的兴衰,自 古以来,多少次王朝兴亡,都像滚滚东流的 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并非抒发壮志豪 情。
第十六页,共十九页。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
第十四页,共十九页。
拓展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辛弃疾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 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十五页,共十九页。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辛弃疾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中
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 B.《南乡子》上阕末句巧妙地化用了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抒发了作者的壮 志豪情。
第三页,共十九页。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 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 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 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与苏轼并称“苏辛”。
第四页,共十九页。
写作背景
辛弃疾是名垂千古的爱国名将,他从小目睹陷区景象,立下立功报国、恢复失地 的大志。21岁时,他就率众起义,加入农民抗金义军。期间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亲
语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30张PPT)
居 胥,
赢得⑧仓皇
北顾⑨。
的功业,结果只落得时而掉头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南逃。
⑦草草:意为草率出兵。⑧赢得:落得。 四十三年⑩, ⑨仓皇北顾:形容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
望中
犹记,
烽火⑪
在向北遥望中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扬州路上到处
扬 州路。 ⑩四十三年:辛弃疾于1162年 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从北方抗金南归,至1205年任
理解诗词大意
庙,称佛狸祠。⑭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⑮社
鼓: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所奏的鼓乐。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层解:词人渴望报效祖国却又有着壮志难酬的哀伤。
段解:下阕,通过引述历史故事,回忆当年烽火,抒发作者北伐抗金的
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习目标
1.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 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第一部分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 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 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 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 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词集。
作者简介
1127年,靖康之变后,偏安一隅的南宋只保留着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土地。宋金开始了长期 对峙。靖康之变时,辛弃疾的祖父,因为家族庞大,没有跟着朝廷南渡。1161年,金主完颜亮死, 金统治区的义军突起,21岁的辛弃疾聚集两千人投身抗金队伍,几年之后,23岁的辛弃疾,带领 一万军队投奔南宋朝廷。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共42张ppt)
与李清照并成为 “ 济南二安 ”
。被誉为“词坛飞将
军”、“词中之龙”等。他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
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
气势恢宏,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
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
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
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
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
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
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辛弃疾
知人论世
从“君臣”到“叔侄”再到“伯侄” ——南宋对金的屈辱外交关系
部编本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核心素养目标
● 1.语言建构与运用: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理解这首词的 思想情感
● 2.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艺术技巧,把握其豪放特点。 ●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词意,体会辛弃疾豪放词风。 ●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力的爱国热
瓢泉退隐(56—63岁) 浙东安抚使,力辞召命(67岁)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美芹十献》《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知人论世
文武双全 辛弃疾于绍兴 十 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 这时距北宋败亡已 十 三 年。他的祖父辛赞曾 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1161 年 , 21岁的 辛弃疾率众 两 千 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 的抗金义军。 后 耿 京 被 叛 徒 出 卖 杀 害 , 辛弃 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 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 过淮水,南归建康,威震一方。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26张PPT).ppt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典故:刘义隆北伐,因草率出兵而败北 作用:告诫当权者要收复中原必须现有准备, 否则必致灭亡。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典故:拓跋焘(tuobátāo),字佛狸伐,击败北宋
作用:这三句写江北(长江以北)各地沦陷已久,而人
陆游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京师有一年。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典故: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作用:词人在北固山上,瞭望眼前的 一片江山,慨叹江山依旧,英雄不再, 帝王豪奢淫靡的生活经不起风雨的洗 刷,寓南宋无人可御外侮之意
重点难点
上片写到了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 写两位英雄寄托了什么情怀?为什么祥写刘裕?
(1)孙权和刘裕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 的。 词人通过写两位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收复中原的宏大抱 负,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祥写刘裕: (1)词人写刘裕出身卑贱,却能建功立业,阐明了“事在人为”的道 理,也表达了诗人的仰慕之情。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背景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图亭怀古)是辛弃疾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秋登临镇 江北固亭所作。当时韩侂胄(tuō zhòu)把持朝政大权,企图用北代中原 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于嘉泰三年( 1203 )起用闲居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 疾。先任命其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镇江素来 是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处于抗金前线。韩侂胄(tuō zhòu)抗金的主张 符合辛弃疾收复失地的一贯志愿,辛弃疾本以为到镇江能有所作为,可 以积极练兵备战,积蓄力量准备北伐。但他发现韩侂胄(tuō zhòu) 只是 为了邀功,在军事上准备并不充分,只想草率出兵。他对此忧心忡忡, 向朝廷和韩侂胄(tuō zhòu)提出不少建议,但都没有引起重视。一次登 临京口北固亭,辛弃疾登高眺远,怀古追思,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词中佳 作。这首词被后人誉为辛词的压卷之作。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共23张ppt)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赏
孙
析
权
用
典
歌颂英雄,叹后继无人, 表现了作者心中渴望抗敌 救国的热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据守江东,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于建安十 四年(209)在京口建都城,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 家。
由 迫 西于害。他,多坚次持被抗贬金,救一国生中流萤主不张得熄,志遭,记忆 到于的空气朝68中岁投时降逝派于酒色清的江
水 光 潋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其浅词 滟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无论数量、质量,皆冠两宋。人称“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其词奔放激越、沉郁悲壮,与北
宋苏东坡并称“苏辛”,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辛弃念疾在动 这下五个璃 典星故中音 ,盏分别衣用声了哪眼些伞词语古?表 达了怎样忘川 的烛火态度花灯?月下全班泯灭分何处为五笑谈组,映湖 每掠过组探低垂 究朦胧一个回首 典故
,小组组夜 长似组织熟本冰小组光成寄员,世共同中 形指成答微 案间。 杏
空已悉冷阴
间月尖敛洒雨
中熄记的
流
忆空
萤
气
酒水 色光 清潋 浅滟
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 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后 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金戈铁马: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都是当时 精良的军事装备。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气吞万里如虎: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有《稼轩长短句》。
古典文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9.2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18张ppt)
,但英雄的业绩却经历史 风雨的吹打已不复存在了 。夕阳照着那长满草木的 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如
(当年)刘裕曾住过的地 方。回想当年啊,刘裕率 领精锐的部队北伐,气势 如虹好象猛虎一样,把盘
虎。
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 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了。
这一年他已经66岁了,南下也已经43年了, 在这一年的某一天登上镇江北固亭,俯瞰这个 曾经由孙权建立的京口小镇,无数的历史人物 奔涌而来,词人心中感慨万千………
初读悟情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 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 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 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 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疏通 词 意
粗通词意 千古江山,英
雄无觅孙仲谋
历经千古的江山永久地 存在着,(但是)无处去 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
处。舞榭歌台, 年的演出歌舞的楼台还在
风流总被雨打风 吹去。斜阳草 树,寻常巷陌,
整体把握
登楼俯瞰,词人都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借这些典故会表达些怎样的情感?
孙 仲 谋 刘 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 颇
上片典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 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三足鼎立, 后又多次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辛弃疾在《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写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 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共22张ppt)
此。后乎此者,二萧、陈氏无尺土之展,而
浸以削亡。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
气者,唯刘氏耳。
——王夫之
出身贫寒的刘裕,建功立业,成为刘宋开国皇帝。
建 功 立 业
(表层)对刘裕——高度赞扬、敬仰
,
(深层) 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思北伐——痛心与愤懑。 英 明
对比 之 主
元嘉草草,的重重阻挠,决议抗曹。京口就是他
功
抗曹的重要屏障和战场。
立
(表层)对孙权——热切赞扬、敬仰。
业 ,
(深层) 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思北伐——痛心与愤懑。 英
明
对比
之
主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武兴,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跋
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自刘渊称乱以来,
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
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 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 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 棵草。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 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 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诗, 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 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 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 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 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 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 辛弃疾。
词中全是写典故吗?写词人自己的词句在哪里?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请结合课文注释,找出这里的“四十三年”指 的是哪四十三年。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明代杨慎《词品》: 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 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使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其 形式一般有:直引前人语句;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传说;引用历史故事。
1.廉颇的处境如何? 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 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第一,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战略主张通过诗歌的形象表露 出来,而又不破坏诗美。
第二,用典贴切,寓意深远。
明代杨慎《词品》: 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 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 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1.刘裕有何表现?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 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宋】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明代杨慎《词品》: 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 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使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其 形式一般有:直引前人语句;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传说;引用历史故事。
1.廉颇的处境如何? 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 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第一,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战略主张通过诗歌的形象表露 出来,而又不破坏诗美。
第二,用典贴切,寓意深远。
明代杨慎《词品》: 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 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 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1.刘裕有何表现?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 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 (18张PPT)
合 作 探 究 析典故
析典故——理解情感用意
古人
古事
情感
孙 权 置镇京口,雄踞一方 景仰、惋惜
用意 叹英雄后继无人
刘 裕 起兵北伐,建立政权 仰慕、向往 表建功立业雄心
刘义隆 草率出师,仓皇而逃 不屑、讽刺 劝为政者勿草率
拓跋焘 率兵追击,建立行宫 耻辱、悲哀 谏为国者勿忘耻
廉 颇 一饭斗米,以示勇武 同情、悲叹 望为政者用人才
创作背景
当时的南宋与金对峙,金兵入侵肆无忌惮,南宋躲避苟安偏安 一隅,议和纳币称臣,出现战、和的争议。宋代林升的《题临安 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 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此诗便反映了当时的状况。辛弃疾一生 力主抗金,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论》陈述策略,不被采纳。42岁 被贬乡居,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故,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并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思哪些古人? 忆哪些古事? 抒什么情怀?
典故
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 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 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 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 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拓跋焘: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 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 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写什么内容?
• 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 活的情景。 “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 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 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 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 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1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 小街巷。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 两度挥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失地。
古人
古事
情感
用意
刘 裕 起兵北伐,建立政权 仰慕、向往 表建功立业雄心
思考:作者来到北固亭,为什么会首先想到孙权和刘裕?这
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 63岁,权臣韩侂胄举兵北伐,起用辛弃疾。这是词人生平 最后一次被起用之时,也是唯一一次参与南宋的北伐大业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 64岁,他再三告诫韩侂胄切忌草率北伐,重蹈覆辙,于是 韩侂胄以“好色、贪财、淫刑、聚敛”而被撤职。辛弃疾 只得满含忠愤和担忧,黯然离开了抗金前线。
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共同点:两者均与京口一地有关,都曾勇猛抗敌,保 卫家园、都是当权者。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贵族英雄, 一个是草根英雄,两个例子例举,并不显得重复。
历
上 阙 小
史 人 物 用
结
典
化
用
诗
意
刘
孙
裕
权
仰慕英雄
《乌衣巷 刘禹锡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
赵王派使者探望廉颇极力表现
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
借古抒怀
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兵攻打赵国,赵王有意起用,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古人
古事
情感
用意
刘 裕 起兵北伐,建立政权 仰慕、向往 表建功立业雄心
思考:作者来到北固亭,为什么会首先想到孙权和刘裕?这
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 63岁,权臣韩侂胄举兵北伐,起用辛弃疾。这是词人生平 最后一次被起用之时,也是唯一一次参与南宋的北伐大业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 64岁,他再三告诫韩侂胄切忌草率北伐,重蹈覆辙,于是 韩侂胄以“好色、贪财、淫刑、聚敛”而被撤职。辛弃疾 只得满含忠愤和担忧,黯然离开了抗金前线。
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共同点:两者均与京口一地有关,都曾勇猛抗敌,保 卫家园、都是当权者。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贵族英雄, 一个是草根英雄,两个例子例举,并不显得重复。
历
上 阙 小
史 人 物 用
结
典
化
用
诗
意
刘
孙
裕
权
仰慕英雄
《乌衣巷 刘禹锡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
赵王派使者探望廉颇极力表现
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
借古抒怀
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兵攻打赵国,赵王有意起用,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25张PPT)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 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 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①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 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②越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 江绍兴 同是李白的怀古诗,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都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妙比巧对悟诗情
1.和而不同:作者相同体裁相同时期不同
相 题材 同 手法 点 情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怀古(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怀)
用典
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愤懑,激昂慷慨的情调。
不 年龄
35岁
66岁
同 阅历 点 手法
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辗转任职 上片借景抒情,下片用典。
我手写心,课后巩固
3.我手写心,课后巩固课内外结合(课后作业)
1.写一篇怀古文字,古人古事(诗歌,散文) 叙述,议论,抒情。 2.将怀古文字分享到朋友圈 壮哉!辛弃疾 “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 可以为英。”“气力过人,勇武行之,智能 断事,乃可以为雄。”“若一人之身,兼有 英雄” ——刘劭《人物志·英雄篇》
抒志
延伸拓展探深意
合 作 探 究 析典故——理解情感用意
时间
宋朝大事记
辛弃疾大事记
1127年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1141年 绍兴和议,纳贡称臣
生于金国,长于济南。(1岁)
1161年 金主南侵,生灵涂炭
起义反金,为掌书记。(22岁)
1164年 北伐失利,隆兴和议
江阴签判,任满去职。(25岁)
1195— 1202年
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 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早就没有起用的 意思了。
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作者由廉颇联 想到自己,虽和廉颇一样都有着报国杀敌的爱国热忱,但是最 终还是得不到重用,既同情廉颇也悲叹自己。但是廉颇尚还有 人来问,然后自己却无人过问带兵打仗之事,从而表达了希望 为国效力,但是报国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主旨: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 不同点: 苏词: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 郁。
22
上片总结:
上片即景抒情,由景物联想起京口当地 的两位英雄人物的英雄业绩,表达自己抗敌 救国的心情,同时,借以对韩侂胄进行讽喻 和劝诫。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 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 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 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 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 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赏析怀古诗
临古地 怀古人 忆古事 抒己怀
5
诵读感知,体味风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共27张ppt)
诵读明意寻诗旨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 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 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 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 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我南 归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 目。那堪回首,而今侵略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 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诵读明意寻诗旨
请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本词,找出词作的主旨句, 并思考词人是用什么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 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
小中见大入诗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眼看着宋徽宗、钦宗被俘,亲历着金兵南下的铁蹄, 叹息着南宋统治者的偏安一隅,经历着南渡的狼狈不堪。 悲愤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辛弃疾
抓标题
京口:古城名,因临 京岘山、长江口而得 名,即今江苏镇江。
怀古:怀古题材的 诗词,怀古伤今。
抓标题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 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 上。
对英雄业绩的仰慕 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刘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裕
借古讽今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
荒僻小街巷。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
统编版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课件ppt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 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 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 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 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 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 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统编版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优秀 课件ppt
统编版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优秀 课件ppt
整体把握
写作背景 题材类别
第二部分
诵读感悟
统编版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优秀 课件ppt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英雄无觅(mì) 封狼居胥(xū)
舞榭歌台(xiè) 佛狸祠(bì lí cí)
2.解释词语
英雄无觅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寻常巷陌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寻找 英雄的业绩 普通 兵强马壮的精锐部队 草率、仓促行事 落得;回头向北望 宋时行政区域名称 不堪,哪堪,怎能忍受
词作的主旨句是哪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主旨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怀古词 这种情感是用什么手法体现的?
表达技巧 典故
借古抒怀 运用典故
借古讽今 虚实结合
对比
实:眼前所见 虚:联想历史人物回忆
自己过去的经历
统编版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优秀 课件ppt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 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统编版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优秀 课件ppt
统编版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优秀 课件ppt
整体把握
写作背景 题材类别
第二部分
诵读感悟
统编版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优秀 课件ppt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英雄无觅(mì) 封狼居胥(xū)
舞榭歌台(xiè) 佛狸祠(bì lí cí)
2.解释词语
英雄无觅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寻常巷陌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寻找 英雄的业绩 普通 兵强马壮的精锐部队 草率、仓促行事 落得;回头向北望 宋时行政区域名称 不堪,哪堪,怎能忍受
词作的主旨句是哪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主旨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怀古词 这种情感是用什么手法体现的?
表达技巧 典故
借古抒怀 运用典故
借古讽今 虚实结合
对比
实:眼前所见 虚:联想历史人物回忆
自己过去的经历
统编版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优秀 课件ppt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译文
•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 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 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 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 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 吞骄虏一如猛虎!
•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 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 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 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 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 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请找出这首词中运用了那些典故?
运用了五个典故: 上片:孙权、刘裕
下片:刘义隆、拓跋焘、廉 颇
请结合词文内 容分析这些典 故的含义?
活动与探究(温馨提示:规范操
作、注意安全) (1)孙权
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 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
孙权典故:孙仲谋,即孙权,字仲
谋,三国时吴国国君,他始置京口
初读 理解词意
京口:即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固山上 觅:寻找 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风流:英雄遗迹和余韵 寻常:普通 人道:古今异义,古义:后人说 金戈:精锐部队 草草:草率 赢得:落得,古今异义。 北顾: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可堪:不堪,哪堪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所奏的鼓乐 凭:靠 尚能饭否: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镇。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
知典 志。在京口建立吴都(后迁建康),
故 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
曹操,遂使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
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保卫了家园。
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终为吴侯。
11
活动与探究(温馨提示:规范操
作、注意安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深沉,形象更加鲜 明生动。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先写“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又写“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 祠的热闹两种场景放在一起的意图是什么?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题目解说
“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又名 北固楼,在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作有关 古迹的诗题。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佛狸祠下”两句,从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 军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那里建造的一座行宫。 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社,很是热闹。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明统治 者如不迅速谋求收复中原,沦陷已久的江北各地百姓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 了自己是宋朝臣民。 这两种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人们已忘了国耻,统治者苟且偷安,已无心 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南宋王朝 腐败无能的不满。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在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 敌的弹劾而被罢官。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 这时韩侂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 在这种背景下,以60 多岁的高龄来到镇江任职的。镇江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他 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但很快便发觉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 无北伐收复之意。于是他登上了北固亭,联想到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 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悲愤不平。于是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这首 词写完后半年,辛弃疾就被诬陷,先是被降职,后是奉诏归铅山养老。开禧三年(1207) 伐金失败,为了满足金人媾和之要求,南宋诛杀韩侂胄。
“四十三年”三句,是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起“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 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南下,原想凭借国力,收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统 治者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到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禁不 住感慨万千。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衬托、用典。 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衬托英雄去后的凄凉;“想当年”极写刘裕北 伐时的声威,以表达作者抗敌情切。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试赏析 “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三句。
四十三年间,作者壮志未酬,南宋朝廷也始终未能振作。收复中原,徒成 虚愿。今登亭远望,山川如故而国势危殆。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试赏析“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几句。
“可堪回首”三句写江北各地沦陷已久,而人民安于金人的统治,在“佛 狸祠下”迎神赛社,非常热闹。这就使他愈加悲痛。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资料链接
刘裕北伐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桓温等人都曾先后北伐,但无 一成功。晋元兴二年(403),刘裕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 控制东晋朝政。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赋役苛重,激起民众强烈反抗。 晋义熙五年(409)二月,南燕军队袭扰淮北,刘裕借机上书皇帝,要求北伐。刘裕 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 长安两都,长安虽在一年多后得而复失,但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和山东全境已划入刘 宋版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称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 的就是此事。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文探究
1.试赏析开头“千古江山……雨打风吹去“这几句。 写作者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慨叹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寓无人可御外 侮之意。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这几句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想借刘裕 表达怎样的情感?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使情感抒发委婉深沉,试结 合内容简要分析。
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王朝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 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将历史上英主与庸才相比, 用以引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将“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 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感叹统治者的 长期投降媚敌把人们的抗金热情都冲淡了;将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看望与自己的冷 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下片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作用?由此看出辛 词用典有何特点?
词的下片用了三个典故:刘义隆北伐、拓跋焘建行宫、廉颇思赵。 用刘义隆北伐惨败的典故,是对当时韩侂胄急于立功,主张出兵,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 用拓跋焘的典故,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是作者的悲愤之词。 用廉颇的典故,是作者以廉颇自比,表示仍然希望能为朝廷效力。 辛弃疾用典总是很恰切,善于用简短的语句涵盖极丰富的内容。就本词来说,他的生活经历 和现实处境、思想主张和内心情感,都是通过历史典故诉说出来的。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深入探究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 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三句的理解。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三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到了年老时,赵王 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使者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 想到自己,他并不比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 自比,表达了自己想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与报国无路的悲痛和愤慨。这三句集中 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 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南宋词人。他主张收复中原,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所上《美芹 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军事才能和爱国 热情。42 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辛弃疾一生 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
5. 如何理解最后的用典?
“凭谁问”三句以廉颇自比,叹己不如廉颇。有廉颇思复用于赵之志,无 奈朝廷无复用己之心。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内容小结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主题归纳
作者通过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 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 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朝的北伐 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回忆当年南下之 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 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刘义隆北伐
景平元年(423),北魏趁刘裕去世大举南下,夺取刘宋地处河南的洛阳盆地。故 宋文帝刘义隆自即位后便有收复河南失地的志向。他一共发动三次北伐,《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是第二次北伐。南朝宋元 嘉二十七年(450)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步骑十万南下,久攻悬瓠不下,宋文 帝遣臧质与刘康祖率军救援,刘宋武陵王刘骏领兵袭击魏军,魏军被迫退兵。魏军撤兵 后,宋文帝命令兵分四路伐魏。西路军收复陕城和潼关。但东路军被拓跋焘击败,宋文 帝见东路军战败,于是召还正在攻魏的各路军队。魏军一路深入刘宋腹地,经过刘宋的 历城、彭城、盱眙等军事重镇,由于久攻不克,皆绕过去,继续南下,最终魏太武帝率 军南至瓜步山,一度威胁要渡过长江。当得知后方的刘宋彭城守军准备断其归路,同时 刘宋又遣水军自海入淮来攻时,便撤军北归。此役过后,刘宋江北六州“邑里萧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素养目标
1.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当时的处境及其所处时代的特点。 2. 把握这首词中所用典故的由来和深层含意,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 3. 体味辛弃疾词的苍凉、悲壮的意境及其豪放的语言风格。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 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他还与李清照并称“济 南二安”。他善用比、兴等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 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先写“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又写“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 祠的热闹两种场景放在一起的意图是什么?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题目解说
“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又名 北固楼,在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作有关 古迹的诗题。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佛狸祠下”两句,从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 军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那里建造的一座行宫。 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社,很是热闹。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明统治 者如不迅速谋求收复中原,沦陷已久的江北各地百姓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 了自己是宋朝臣民。 这两种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人们已忘了国耻,统治者苟且偷安,已无心 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南宋王朝 腐败无能的不满。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在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 敌的弹劾而被罢官。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 这时韩侂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 在这种背景下,以60 多岁的高龄来到镇江任职的。镇江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他 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但很快便发觉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 无北伐收复之意。于是他登上了北固亭,联想到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 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悲愤不平。于是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这首 词写完后半年,辛弃疾就被诬陷,先是被降职,后是奉诏归铅山养老。开禧三年(1207) 伐金失败,为了满足金人媾和之要求,南宋诛杀韩侂胄。
“四十三年”三句,是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起“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 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南下,原想凭借国力,收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统 治者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到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禁不 住感慨万千。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衬托、用典。 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衬托英雄去后的凄凉;“想当年”极写刘裕北 伐时的声威,以表达作者抗敌情切。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试赏析 “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三句。
四十三年间,作者壮志未酬,南宋朝廷也始终未能振作。收复中原,徒成 虚愿。今登亭远望,山川如故而国势危殆。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试赏析“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几句。
“可堪回首”三句写江北各地沦陷已久,而人民安于金人的统治,在“佛 狸祠下”迎神赛社,非常热闹。这就使他愈加悲痛。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资料链接
刘裕北伐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桓温等人都曾先后北伐,但无 一成功。晋元兴二年(403),刘裕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 控制东晋朝政。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赋役苛重,激起民众强烈反抗。 晋义熙五年(409)二月,南燕军队袭扰淮北,刘裕借机上书皇帝,要求北伐。刘裕 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 长安两都,长安虽在一年多后得而复失,但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和山东全境已划入刘 宋版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称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 的就是此事。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文探究
1.试赏析开头“千古江山……雨打风吹去“这几句。 写作者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慨叹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寓无人可御外 侮之意。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这几句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想借刘裕 表达怎样的情感?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使情感抒发委婉深沉,试结 合内容简要分析。
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王朝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 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将历史上英主与庸才相比, 用以引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将“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 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感叹统治者的 长期投降媚敌把人们的抗金热情都冲淡了;将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看望与自己的冷 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下片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作用?由此看出辛 词用典有何特点?
词的下片用了三个典故:刘义隆北伐、拓跋焘建行宫、廉颇思赵。 用刘义隆北伐惨败的典故,是对当时韩侂胄急于立功,主张出兵,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 用拓跋焘的典故,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是作者的悲愤之词。 用廉颇的典故,是作者以廉颇自比,表示仍然希望能为朝廷效力。 辛弃疾用典总是很恰切,善于用简短的语句涵盖极丰富的内容。就本词来说,他的生活经历 和现实处境、思想主张和内心情感,都是通过历史典故诉说出来的。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深入探究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 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三句的理解。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三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到了年老时,赵王 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使者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 想到自己,他并不比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 自比,表达了自己想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与报国无路的悲痛和愤慨。这三句集中 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 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南宋词人。他主张收复中原,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所上《美芹 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军事才能和爱国 热情。42 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辛弃疾一生 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
5. 如何理解最后的用典?
“凭谁问”三句以廉颇自比,叹己不如廉颇。有廉颇思复用于赵之志,无 奈朝廷无复用己之心。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内容小结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主题归纳
作者通过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 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 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朝的北伐 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回忆当年南下之 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 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刘义隆北伐
景平元年(423),北魏趁刘裕去世大举南下,夺取刘宋地处河南的洛阳盆地。故 宋文帝刘义隆自即位后便有收复河南失地的志向。他一共发动三次北伐,《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是第二次北伐。南朝宋元 嘉二十七年(450)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步骑十万南下,久攻悬瓠不下,宋文 帝遣臧质与刘康祖率军救援,刘宋武陵王刘骏领兵袭击魏军,魏军被迫退兵。魏军撤兵 后,宋文帝命令兵分四路伐魏。西路军收复陕城和潼关。但东路军被拓跋焘击败,宋文 帝见东路军战败,于是召还正在攻魏的各路军队。魏军一路深入刘宋腹地,经过刘宋的 历城、彭城、盱眙等军事重镇,由于久攻不克,皆绕过去,继续南下,最终魏太武帝率 军南至瓜步山,一度威胁要渡过长江。当得知后方的刘宋彭城守军准备断其归路,同时 刘宋又遣水军自海入淮来攻时,便撤军北归。此役过后,刘宋江北六州“邑里萧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素养目标
1.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当时的处境及其所处时代的特点。 2. 把握这首词中所用典故的由来和深层含意,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 3. 体味辛弃疾词的苍凉、悲壮的意境及其豪放的语言风格。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 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他还与李清照并称“济 南二安”。他善用比、兴等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 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