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贵阳健康城市建设
贵州“三线”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文化与风物贵州“三线”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从1964年开始,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是中国工业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迁移工程,是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
贵州省的遵义、安顺、都匀、凯里、六盘水等,因地处贵州山区,符合“分散、隐蔽、靠山”的选址原则,成为“三线”建设西南地区的主战场和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
“三线”建设在中国军工史、区域经济史、工业文明史、民族团结史、城市建设史、交通发展史等方面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也孕育出以“三线”文化为代表的一个具有特殊时代背景的现代红色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
“三线”文化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但相较国内极其丰富的工业遗址、移民文化、历史记忆,“三线”文化的创意、接续和繁荣才刚刚起步,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六盘水市作为一个因“三线”而生的能源原材料城市,“三线”文化已深深融入生产、生活、生态的方方面面,“三线”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根和魂,相互交织、包容成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是,要形成“三线”文化出精神、城市文化出精品、民族文化出精彩、农耕文化出精致、健康文化出精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需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的“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国家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等发展战略给贵州“三线”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春天。
作为“红色文化”主战场的遵义、“阳明文化”主战场的贵阳和“国企三线”的六盘水,凭着凉爽的气候、便捷的交通、多彩的文化拥有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潜质,会展经济、康养佳地、纪念活动等系列创意设计必将带动“三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一、彰显更清晰的主题化,保护“三线”文化历史记忆一是全力抢救历史记忆。
建议由贵州省政府提出倡议,把现有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增重庆市)的“三线”文化整合起来,争取成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或世界工业遗产。
(完整版)《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完整版)《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批后公布《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于2017 年 12 ⽉ 5 ⽇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第⼀章总则⼀、编制⽬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纲领性⽂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国家出台若⼲⽀持贵州发展的重⼤政策和战略措施,⾯对新的发展形势,贵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进⼊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重⼤变化。
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作提升的要求,进⼀步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进⾏修订。
⼆、指导思想全⾯贯彻党的⼗⼋⼤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五⼤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城市⼯作会议精神,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独具特⾊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年限本次修订期限⾄ 2020 年。
四、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市域:即贵阳市⾏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湖区、清镇市、修⽂县、开阳县、息烽县;总⾯积 8034 平⽅公⾥。
中⼼城区:东起⼩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朱昌镇、⾦华镇、久安乡、⽯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麦架镇、沙⽂镇、都拉乡;总⾯积 1244 平⽅公⾥。
城市规划区: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清镇市红枫湖镇,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修⽂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湖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县龙场镇、扎佐镇;总⾯积 3121 平⽅公⾥。
贵阳的经典短句
贵阳的经典短句
1. 贵阳,一座山城,以其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人们前来。
2. 花毡、织锦、石板、茶叶是贵阳的几大名片,代表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 青云路、廊桥、竹韵苑、观山湖公园等景点,让人们对贵阳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4. 贵阳的美食文化也非常独特,有酸汤鱼、黔味燕窝、贵州特色火锅等美味佳肴。
5. 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贵阳,成为了人们追求自然健康生活的理想之地。
6. 贵阳的多样文化氛围,让人们体验到各种传统民俗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7. 各类音乐节、美食节、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感受贵阳的独特魅力。
8. 在贵阳,你可以尽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以在城市繁华的街道上体验到现代化的便利。
9. 能够来到这座城市,感受它的美丽和充满活力的气息,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10. 贵阳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不断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是贵阳人民的共同愿望。
贵阳青岩古镇历史人文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9年3月下半月刊贵阳青岩古镇历史人文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高丽泉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遭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和破坏。
目前,在许多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开发上还是存在着较多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本文全面阐述了青岩古镇历史人文资源基本情况,客观分析了青岩古镇历史人文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遇到的瓶颈,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青岩古镇历史人文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提供借鉴。
一、青岩古镇基本概况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地处贵阳南部山地中的平川之中,古镇原有牢固城墙围合,且有城边险峻五峰的维护。
青岩古镇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是一座因军事城防演化而来的山地兵城,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
其是贵阳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颇具魅力。
古镇中人才辈出,涌现出不少历史名人,如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等。
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和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
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曾在青岩秘密居住,青岩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
青岩四面环山,北有狮子山、簸箕山为靠,南有后坡寨与马鞍坡(为两小山)为案,东西有大苗山、笔架山等,其外有玉带河环绕,古镇东西两门均处于两山之间,其东门位于苗佬坡与关山坡之间,西门位于下寨山与黄家坡之间,这种“两山夹一门”的古镇现在很少见,所以,选址的成功造就了青岩的长盛不衰、文人辈出、商业繁荣。
在战乱年代,连寺庙都不能幸免于难,而青岩却因地理位置的特殊而保存完好。
二、青岩古镇历史人文资源的分布情况青岩古镇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开发现状见表1。
三、青岩古镇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概述(一)青岩古镇总体开发概述在2017年2月25日,青岩古镇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岩古镇的开发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
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第一章总论一、前言镇山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花溪水库中部的一个半岛上,与花溪风景名胜区毗邻,村寨属典型的民族村寨。
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聚居着140多户村民,主要以布依族为主。
镇山村以其年代久远、民族风情古朴、民俗文化丰富,1993年被批准为"贵州镇山民族文化保护村",1995年定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中挪(威)签订了奥斯陆协议,在挪威政府资助下建成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
此后其旅游开发步入了兴旺时期。
"十一五"期间,随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村镇建设事业(指村庄、集镇、建制镇)稳步发展,村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提高。
我国农村地区的村庄社会组织结构和空间布局也出现了"三减一增"的变化,即村庄人口总数、行政村个数和自然村数量逐步减少,2004年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1700万人、5.6万个行政村和27.4万个自然村(年均减少6.8万多个),而村庄平均人口规模不断增加。
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320.7万个村庄,其中行政村63.4万个,居住生活着2.05亿户、7.95亿人。
由于长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重城轻乡的倾向尚未根本扭转,各级政府履行村庄规划职能不到位,公共财产未能覆盖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绝大部分的村庄村容村貌还比较落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与城市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2006年初,全面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并坚持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原则。
先抓点、后推线,再扩面。
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作为省建设厅启动的村庄整治试点之一,为了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促进镇山村的旅游事业的发展,收镇山村地方政府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承担镇山村保护和整治的规划的任务。
贵阳简介概况介绍
贵阳简介概况介绍
贵阳,简称“黔”,是中国的一个省会城市,也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处,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交汇带,属于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气候宜人。
贵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贵阳曾是黔中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城市中心的钟楼、东关文化广场和扶贫公园等都是贵阳的地标建筑。
此外,贵阳还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如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美术馆等,展示和保护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贵阳还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近年来,贵阳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和互联网产业,被赋予了“中国光谷”和“中国数谷”的美誉。
贵阳还
举办了许多国内外的大型展览和活动,如贵阳国际汽车、工程机械博览会等,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贵阳还以其美丽的自然环境而闻名,有“天下美岳”之称的贵山、清凉的花溪、悠闲的青岩和奇特的南明河等自然景观成为了游客们追逐的目标。
贵阳的特色美食也是一大吸引力,如贵阳过桥米线、花溪牛肉粉和酸汤鱼等,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
总之,贵阳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既有悠久的历史文
化底蕴,又具备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优美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和发展。
全国爱卫办关于开展健康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全国爱卫办关于开展健康城市试点⼯作的通知⽂号:全爱卫办发[2016]4号颁布⽇期:2016-11-01执⾏⽇期:2016-11-01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省、⾃治区、直辖市和新疆⽣产建设兵团爱卫办:为贯彻落实全国卫⽣与健康⼤会精神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作,为健康中国⽬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按照全国爱卫会《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开展建设试点,形成可推⼴建设模式”的要求,全国爱卫办决定在全国开展健康城市试点⼯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全国试点城市根据全国爱卫办《关于做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作的通知》(全爱卫办发〔2016〕3号)要求,各省(区、市)已确定了省级健康城市试点并报送全国爱卫办备案。
在此基础上,经各省(区、市)推荐,全国爱卫办确定38个国家卫⽣城市(区)作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批试点城市(名单见附件)。
⼆、试点⼯作内容(⼀)探索可推⼴的健康城市建设模式。
各试点城市要切实落实全国卫⽣与健康⼤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按照全国爱卫会《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将健康城市建设作为政府的优先发展战略,建⽴⼯作机制,出台政策⽂件,制定健康城市发展规划,提出阶段性⽬标和建设项⽬,加强健康“细胞”⼯程建设,将健康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持续改进⾃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使健康城市建设取得实效,使⼴⼤⼈民群众得到实惠,形成可向全国推⼴的健康城市建设模式。
(⼆)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各试点城市要先⾏先试,发挥基层⾸创精神,创新⼯作思路,探索解决健康问题的新⽅法、新途径,推动健康城市创新发展。
要结合本地实际,进⼀步研究充实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化和健康⼈群等“五⼤健康”的具体内容,完善政策措施。
要积极探索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程建设以及全民健康管理⼯作模式等重点⼯作内容的落实形式,深⼊挖掘和总结提炼好的做法和成功案例,扩展健康城市理论,推⼴成熟实践经验。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开展情况自1990年始,我市的创卫工作就开始起步,经过几年的努力,1994年获得全国卫生城市进步奖,1999年在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我市获得了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的光荣称号。
在此之后,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坚持从贵阳实际出发,不断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创卫工作先进经验,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容市貌、增强市民卫生意识为突破口,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市民文明卫生素质。
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巩固创卫成果,健全长效机制,以“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大力整治环境脏乱现象,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㈠加强爱国卫生组织管理一是领导重视。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市爱国卫生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解决重大问题,各区、各相关部门把创卫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创卫。
二是健全机构。
及时调整和充实市爱卫会成员,由市长担任市爱卫会主任,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任委员,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市、区爱卫会均设置爱卫会办公室,有相应编制和人员,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经费、办公用房、交通工具等。
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强化了贵阳市“创卫办”的职能,由袁周市长亲自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等工作。
三是制定方案。
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制订了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按照部门职责将各项创建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责任。
与此同时还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谁主管,谁负责”和“纠建并举、综合管理”的原则,明确了市、区、街道在创卫工作中的管理责任,提升了城市卫生管理水平。
贵阳乌当区发展现状
贵阳乌当区发展现状贵阳乌当区是贵阳市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素有“贵州门户”之称。
乌当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下面将就乌当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
一、经济发展状况乌当区是贵阳市的经济增长极,也是贵阳转型发展的重要砝码。
目前,乌当区已经成为一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区域性中心城区。
该区注重绿色发展,推进建设生态型城市,积极发展以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
2019年,乌当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68亿元,实现产业总产值4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3.1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983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乌当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交通方面,该区紧邻贵阳长顺国际机场,拥有高速公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方便了货物和人员的流动。
城市建设方面,乌当区不断加大城市改造力度,提升城市环境和居民居住条件。
2018年,乌当区启动了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对4个棚户区进行改造,使更多的居民住进新居。
三、旅游资源开发乌当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各具特色。
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乌当山风景区、黄果树大瀑布和雷洞坪三大景区是该区的旅游热点。
乌当山风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乌当山风景区不仅可以观赏到奇峰异石、悬崖峭壁,还可以品味到丰富的历史文化。
此外,乌当区还致力于打造文旅融合发展,通过举办文化节、旅游展览等活动,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乌当区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该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推进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
此外,乌当区还加强城市垃圾分类管理,推动垃圾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教育与文化建设乌当区高度重视教育和文化建设,致力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该区建立了一批优质学校、博物馆和图书馆,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和文化资源。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2.5%,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平均降雨量120________毫米左右。
森林覆盖率达48%,生物种类繁多。
生态区位重要,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贵州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就亲自倡导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毕节试验区,对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率先探索,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随后全省各地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来推进,形成了多个试验区同时试验、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日前,贵州省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是国家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呈现“高、快、实”的特点,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探新路、作示范,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促进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和谐,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共生。
一、主要做法、经验(一)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1.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20________年,贵阳市出台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立法。
近年来,贵州省制订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贵州省清洁生产推进条例》、《贵州省资综合利用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举措,从法律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推进。
2.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目前,贵州已在省级层面率先成立公、检、法、司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机构,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职能集约、功能完善、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体系。
如:贵阳市开全国先河成立了中级人民法院环境审判庭;贵州省率先在全国建立环保法庭和审判庭;贵州省高院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生态环保案件集中管理模式,也属全国首创;贵州检察机关从机制上创新,在省市两级设立了生态环境检察机构,率先在全国开辟了生态司法的“绿色通道”。
贵阳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贵阳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共46个,其中※为重点课题)一、“从严治党”系列(4个)1.构建更加成熟的党建制度体系问题研究※久运用大数据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问题研究3.乡镇党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以贵阳市为案例4.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从严治党的文化路径研究二、创新贵阳研究系列(10个)X1以大数据为引领,推动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研究5.贵阳市数据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研究6.大数据影响下的贵阳服务业发展新趋势研究7.大数据视角下的贵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考8.班加罗尔模式对于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借鉴意义9.贵阳市痛客创新机制研究10痛客计划对于贵阳市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影响研究11推动贵阳市大数据创新发展工作机制研究12贵阳市提高R&D投入强度对策研究※地创新发展中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研究三、开放贵阳研究系列(6个)1.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的贵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研究2.大数据引领下,做特做精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研究3.贵阳市旅游业爆发式增长路径研究4.国际化背景下贵阳市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研究5.贵阳市“四轮驱动”战略促进实现创新型中心城市的重要作用研究6.贵阳市梯度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路径研究7、生态贵阳研究系列(6个)X1贵阳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绩效评估8.小镇业态经济项目推动贵阳市绿色经济发展研究9.利用大数据,加快贵阳市绿色生态发展创新研究10贵阳市“千园之城”建设对策研究11贵阳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12贵阳市推进对台农业合作的研究13法治贵阳研究系列(4个)X1贵阳市基层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14贵阳市政务公开工作实践路径研究15坚持法治思维,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研究16大数据引领下社会治理创新的研究17人文贵阳研究(8个).贵阳市阳明文化“五进”普及教育研究18贵阳市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研究19大数据背景下贵阳市打造时尚文化研究20贵阳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研究21文明校园创建与推进研究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人文贵阳升级版中的作用研究23我市传统文化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对策研究24.贵阳市网络文化引导研究25和合贵阳研究系列(8个)1街区制小区建设对于加快贵阳市城镇化工作的指导意义研究X2.大扶贫背景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新机制研究3.化解贵阳市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建设与个人利益冲突研究4.大健康发展背景下,贵阳市社区“医、养、健、管”发展问题研究5.贵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6.贵阳市房地产业去库存化研究7.贵阳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策与研究8.大数据时代贵阳智慧治理实现路径研究。
贵阳生态文明发展的历程
贵阳生态文明发展的历程贵阳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贵州省的省会,200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进城市”,成为全国仅有的12个先进城市之一。
贵阳生态文明发展的历程也是一路走来的。
一、起步阶段贵阳市人民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中心位置,把生态文明作为发展的重点。
在早期,针对生态建设的要求,贵阳开始采取多种措施:建设生态园区、整治污染源、加强生态环保监督与管理、大力发展节能新能源等。
2006年,贵阳市制定了《贵阳市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全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为后续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阶段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绿色发展,贵阳市积极响应,并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以打造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城市为目标。
把环保工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加强土壤修复和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促进了地方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环保投资、技术升级。
三、迈上新阶段2015年,贵阳发展生态文明战略再次升级,制定了“十三五”规划,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牵引,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品牌,有效地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也带动了贵阳市的经济持续发展。
这一阶段的发展,不仅点头频现、斑驳可鉴,更是大势所趋,如今已成为贵阳发展的新常态。
贵阳市坚持爱山、治水、保护生态、节能、低碳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目前已完成大气、水环境、土地等各项环境质量质量保护目标,初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格局。
四、前景展望未来,贵阳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贵阳品牌、生态文明城市品牌,以美、奇、新、潮的城市形象,展示贵阳生态、人文内涵,打造健康、宜居宜业的城市。
总之,贵阳生态文明发展的历程,从起步到探索再到迈上新的阶段,充分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远而持续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贵阳展现了很好的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态势。
贵阳简介概况介绍
贵阳简介概况介绍贵阳是位于中国贵州省中部的省会城市,也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贵阳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6°11′~27°20′,东经106°33′~107°51′,总面积为8031.45平方公里。
贵阳市辖6个区和3个县,其中包括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和息烽县。
截至2020年末,贵阳市总人口约为439.9万人。
贵阳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贵阳市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大约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古代,贵阳属于黔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曾是多个历史王朝的都城,如先秦时期的楚国、南越国和骆越国,以及后来的南宋和元朝。
贵阳市也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总体而言,贵阳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夏温暖多雨,秋冬寒凉干燥。
贵阳市内有许多名胜古迹和自然景区,如观山湖风景区、花溪公园、青岩古镇、花果园风景名胜区等。
其中,观山湖风景区被誉为贵阳的“后花园”,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色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吸引着众多游客。
贵阳也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省会,省政府和省立机关都设在这里。
经济方面,贵阳是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贵州省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
贵阳工业较为发达,主要以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技术为主。
贵阳也是贵州省知名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如中国贵州茅台酒厂、贵州铝业公司等。
此外,贵阳市也是贵州省的教育和文化中心,拥有一批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
在交通方面,贵阳是贵州省重要的交通枢纽。
贵阳市内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相连,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也是贵州省的主要机场之一。
贵阳市的交通便利性为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总的来说,贵阳市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较为完善的现代化设施。
它作为贵州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为贵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贵阳市城市风貌导则
贵阳市城市风貌导则
摘要:
1.贵阳市城市风貌导则概述
2.贵阳市的城市风貌特色
3.城市风貌导则的制定目的和意义
4.城市风貌导则的具体内容
5.城市风貌导则的实施和监管
6.城市风貌导则的展望和期望效果
正文:
【贵阳市城市风貌导则概述】
贵阳市城市风貌导则是一份全面介绍和规划贵阳市城市风貌的文件,旨在塑造和维护贵阳市独特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贵阳市的城市风貌特色】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如花溪公园、黔灵山公园等。
同时,贵阳市的城市建设也充满了地方特色,如青岩古镇、甲秀楼等。
【城市风貌导则的制定目的和意义】
城市风貌导则的制定,旨在保护和发扬贵阳市的城市风貌特色,引导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城市风貌导则的具体内容】
城市风貌导则从城市色彩、城市形态、城市景观、城市设施等方面,详细
规定了贵阳市城市风貌的建设和发展要求。
【城市风貌导则的实施和监管】
城市风貌导则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同时,也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城市风貌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监督和管理。
2023贵阳政府工作报告
2023贵阳政府工作报告概述本文是根据2023年贵阳市政府的工作报告进行的整理和总结。
贵阳市政府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推动城市发展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经济发展1.1 国内生产总值(GDP)今年,贵阳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xxx 亿元,较去年增长了 X%。
这一数字显示了贵阳市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增长动力的增强。
1.2 产业结构调整贵阳市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升贵阳市产业竞争力。
1.3 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贵阳市注重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的提升。
在过去一年里,贵阳市新增了 xx 公里的道路,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新增了 x 个公园和绿地,提升了市民的生活环境。
二、民生改善2.1 教育教育是民生改善的关键领域之一。
贵阳市政府在过去一年里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着力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质量。
同时,贵阳市也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和激励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2 就业和社会保障贵阳市政府注重解决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积极出台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创业和就业。
在过去一年里,贵阳市新增就业人数达到 xxx 人,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2.3 医疗卫生贵阳市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新增了多家医院和诊所,改善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同时,贵阳市也加大了对健康扶贫的支持力度,确保贫困群众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三、生态环境保护3.1 大气污染治理贵阳市政府加大了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排污管理和监督,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3.2 水环境治理贵阳市政府注重水环境治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升了水环境质量,确保了市民的饮用水安全。
3.3 生态保护贵阳市政府积极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贵阳市还加强了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贵阳市城市规划的发展战略
贵阳市城市规划发展战略规划理念(1)生态规划理念。
将生态观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发挥贵阳市在区位、交通、生态环境、气候、地理等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以打造“避暑之都”和“温泉之城”为目标,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2)特色规划理念。
以“显山露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为原则,强化自然山体、通风走廊保护,尊重、顺应自然,构建“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打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
(3)统筹规划理念。
统筹城市基础功能和服务功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城市水、电、气供给保障水平;统筹各片区协调发展,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进一步疏解老城区人口,积极促进各片区功能完善;统筹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统一协调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人本规划理念。
大力推进“六有”民生行动计划,提高市民生活满意度;全面协调空间规划与文化规划,培育和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城市精神。
(5)经济规划理念。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投资创业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规划范围市域范围: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1230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9年-2020年近期2009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城市定位具有典型喀斯特生态环境和良好避暑自然条件,适宜居住、适宜旅游、适宜创业的生态文明城市。
2020小学试用版贵阳生态文明城建设读本教案
息烽县南门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小学试用版)第五课绿色发展好处多教学目标:1.识别绿色食品标志,说出绿色食品的概念,学会选择绿色食品。
2.举例说出生态农业的好处,列举出几个我市的生态农业基地的名称。
3.认同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知道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近况。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生态发展的情感。
教学重点:绿色食品的诞生过程和生态农业的好处。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好处。
课时安排:2课时1. 绿色食品诞生记........................................ 1课时2.绿色工业生产.......................................... 1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绿色食品诞生记教学目标:1.识别绿色食品标志,说出绿色食品的概念2.说出生态农业的好处,说出几个我市的生态农业基地的名称。
3.认同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关注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绿色食品的诞生过程和生态农业的好处。
2.生态农业的好处及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绿色食品诞生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生态农业有哪些好处?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贵阳的生态农业。
板书课题:第五课绿色发展好处多二、探索新知1.学习第一部分“绿色食品诞生记”(观察图片)(1)同学们经常看到食品包装袋上有“绿色食品”的标志,这些食品都是绿色食品吗?什么是“绿色食品”?(2)阅读“读一读”:绿色食品标志由哪些部分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
)(3)“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需经哪儿认证?(4)自主阅读,思考:“绿色食品”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5)想一想。
在生活中,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 .2.学习第二部分“生态农业”。
贵阳“三线建设”的文化塑造研究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 TION科技资讯贵阳“三线建设”的文化塑造研究吕雨潇(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贵州贵阳550002)摘要:“三线建设”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热点,贵阳市作为贵州省“三线建设”的重点城市之一,缺乏关于“三线建设”的研究,无论是在文化推广上还是背景研究上。
从人文情怀、历史价值与经济发展这3个角度提出贵阳“三线建设”文化塑造与传播的粗略建议,如打造文创产品、重建废弃工厂旧址、开展社区宣讲活动等,希望为弘扬贵阳“三线建设”精神,传承贵阳“三线建设”文化提供一点指示与参考。
关键词:贵阳三线三线建设文化塑造文化传播文创产品工业遗产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4(b)-0208-03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Shaping of Guiyang's "Three-lineConstruction"LYU Yuxiao(Guiya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Guiyang,Guizhou Province,550002China)Abstract:Research on the "three-line construction"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academic circle.As one of the key cities in the "three-line construction"of Guizhou Province,Guiyang lacks research on the "three-line construction",both in cultural promotion and background research.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umanistic feel‐ings,historical valu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ough suggestions on the shap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Guiyang's "three-line construction"culture,such as build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rebuilding the old site of abandoned factories,and carrying out community publicity activities,hoping to provide some in‐structions and reference for carrying forward Guiyang's "three-line construction"spirit and inheriting Guiyang's "three-line construction"culture.Key Words:Guiyang three-line;Three-line construction;Cultural shaping;Cultural communication;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Industrial heritage1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贵阳市作为贵州省“三线建设”的重点城市之一,“三线建设”的文化宣传与发展需引起重视,贵阳“三线建设”的项目厂区分布广,利用空间十足,通过对贵阳三线记忆的唤醒和传播,增进人们对“三线建设”背景和意义的了解,弘扬“三线人”背井离乡、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增加人们对贵阳市的集体记忆,以及对自身历史的认同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浅谈贵阳市的城市发展问题及对策
浅议贵阳市的城市发展问题及对策冉无吾,王理摘要:贵阳市作为西部地区特大城市之一,在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其城市发展也将步入新的轨道。
但由于其传统的发展方式形成的路径依赖,发展难以摆脱追求GDP增长的窠臼。
本文试图从交通和产业等方面探索贵阳市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提出高效的交通、健全的基础设施、宜人的居住环境和合理的产业定位是促进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交通贵阳生态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经济总额获得了年均19%的高速增长,出口总额由64亿美元增至12000亿美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约4平方米增至25平方米;城镇人口年均增长3.4%(1980-2004)、城镇化率由18%增至46.6%,每年增加1.3个百分点[1]。
在浩浩荡荡的30年建设大潮中,东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城镇群率先崛起,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并逐步形成了东西部城市巨大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粗放扩张和无序蔓延,资源的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随着全球进入工业4.0时代以及物联网经济的繁荣,中国的人口和土地红利逐渐减少,在这种内外困境交织的背景下,国内经济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西部地区的发展既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短板,同时也是未来释放国内内需、促进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战场。
一方面,由于西部起点低、基础差、增长极的带动效应弱,导致地区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西部资源丰富,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西部地区一些特大城市逐渐成为全球网络中心并深度参与国际劳动分工。
同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也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在此国际国内背景下,贵阳市的发展也应该进入新的轨道。
贵阳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旅游资源、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宜人的气候条件,然而其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在总体城市建设上,基础设施和城乡空间品质都有待改善,城乡差距和社会公平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同时在参与中国近几年的建设浪潮过程中,自然环境条件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乌当区文化设施建设现状研究
乌当区文化设施建设现状研究【摘要】乌当区作为贵阳市的一个重要城区,文化设施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乌当区文化设施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目前,乌当区的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和改善管理。
在未来,乌当区文化设施建设的重点将会逐步向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为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大投入、优化管理、推动创新等方面。
结合乌当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希望能够引导乌当区文化设施建设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乌当区、文化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对策、建议、重点项目规划、总结、未来发展、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乌当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是贵阳市的四大主城区之一,也是贵阳市的发展核心区域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当区的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文化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市民的文化品味,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乌当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具有较大的文化发展潜力。
目前乌当区的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设施规模不够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等问题,制约了乌当区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乌当区文化设施建设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乌当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通过对乌当区文化设施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乌当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贵阳市文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目的乌当区作为贵阳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设施建设在促进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乌当区文化设施建设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推动乌当区文化设施建设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与贵阳健康城市建设作者:高山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6期2016年,贵阳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2017年7月,贵阳市举行建设健康城市启动仪式,并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书。
作为体现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健康城市的建设,贵阳市可以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树立健康理念,养成健康习惯”,是健康城市建设努力的方向,也是本文索要阐述的两大方面。
贵阳是阳明文化重镇,阳明心学可以为市民心理健康提供帮助。
传统的中医学、中医文化,又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帮助提升市民身体健康整体水平。
本文即从这两个方面简要叙述。
六百年前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为贵阳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精神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阳明心学是贵阳传统历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贵阳市健康活动的开展,应依托阳明文化。
阳明文化在贵州的数百年发展,也极大影响了贵州、贵阳市民。
因此,贵阳健康城市建设,不能不认真考虑阳明文化的重大作用。
阳明文化在贵阳市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也为官方所重视。
我们从阳明心学本身来讲,正因为它本身可以对人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在健康城市建设中也可以充分发挥这个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贵阳市民的心理健康程度。
阳明心学倡导心外无物,从狭义来讲,在人关心的事物之外,是不存在物的,换句话说,他对这个范围以外的所有一切存在、一切现象、一切所谓的事物都不关心,既然他不关心,那实际上也就在他的心外。
那么,如果人有了压力、困惑、迷茫、焦虑,让人摆脱困境的一个方式,就是学习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
如果觉得那些事情并不是能够对自身产生根本影响的东西,也就逐渐学会看淡很多东西,压力也就不成其为压力,进而就能保持心理的稳定、健康的状态。
倡导向内探寻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才能够回归赤子之心、化压力为动力、变困境为坦途。
而回归本心、回归正轨,又可以通过学习“致良知”之说以达到。
阳明先生曾说:“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
但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
”在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通过怎样的方式改善情绪、达到良好而平静的心理状态,我们认为是可以从阳明心学得到答案,“学以去其昏蔽”。
从张宛筑老师的研究可以知道,在贵阳市中小学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集中在行为障碍、性格缺陷、学习障碍三个方面,中学生存在轻度心理卫生问题者占总数33.9%,中等程度问题者占4.6%,严重问题者占0.2%。
而我们的調查问卷所反映的贵阳市民的心理问题也不在少数,需要一定程度的疏导。
面对不同人群、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采取西方心理学方式进行治疗是一个途径。
而我们可以采取中国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从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出发,从阳明心学这一本土文化出发,通过学习阳明心学,强化个体内心、回归本性,倡导每一个贵阳市民自己解决自己的心理、情绪问题,应该是较好的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而作为贵阳健康城市建设的一环,也能发挥其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功效。
阳明文化、阳明心学在贵阳健康城市建设中的发挥,需要组织本地及全国专家进行研讨,确定其宣讲的具体内容、方式以及活动展开的各种方式。
在中小学乃至于大学开设阳明学相关课程,就是一个虽然耗时较长但收效显著的方式。
中医药文化在全国健康城市建设中都是一个短板,贵阳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中有着异常丰富的中医药历史文化资源,贵阳可以在这一块进行精准发力,推动健康城市的建设,同时亦能弥补贵阳在现代医疗上的短板。
贵阳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历代传承的医药文化,也是贵阳健康城市建设需要考虑的内容。
在贵阳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如果要考虑中医药文化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是以中医文化推动医疗知识的普及。
中医是人学,西医是病学。
古人视人为一个有机体、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不会单纯研究某一局部。
这是中医更能适应普通人的地方,普通家庭医疗设施不能满足对细胞、蛋白质等的观测,而望闻问切则是人人皆可掌握的。
只不过需要通过教育,让现代人逐渐学会看人、分析人生病时候的不同表现。
因为药方、疾病的表现、人的表现三者互相比对,才能确定合适的用药与诊治方案。
对于人的一生,从健康方面来说,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是有医疗常识。
不知医,于上为不孝,于己为不智,于下为不慈。
有预防意识、减少生病的几率;生了小病自己抓点药,用极少的时间和费用在家就解决了,不用到医院接受一些不必要的治疗;遇有紧急情况或大病,再去医院寻求急救。
这才是每个人应有的态度。
人人践行传统医学的理念,也是知行合一的表现方式。
把这个思路扩展开来,可以知道,由此能够减少每个家庭巨大的经济支出,也为公共医疗资源的节省拓展了空间。
常见的中药,基本上都很便宜,一副药六七块钱的情况很多。
用对了,自己在家里就可以解决病痛。
其次是进行医学教育。
藏医于民、全民皆医。
对于学生阶段的孩子来说,应接受中医和传统健身术的教育。
可以经过专家讨论,确定适合孩子接受能力的内容。
这方面的内容应该浅显、易懂,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医学教育最好是加入中考、高考,保证行政力量介入。
循序渐进,随着年级的升高,教育内容不断加深。
对于体育课来说,现行的体育教育几乎没有传统健身术,只在大学的选修课上可能出现。
人老了,很多肢体训练不再适合,而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健身方式却可以常做、适合各种年龄的人群,对于保持内脏的协调和肢体的柔软都有极大功效。
目前在全国其他城市,如杭州有《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华德慧智生命教育系列教材《中医药文化与健康》供小学使用。
其内容大致有中医故事、基础浅显的中医理论、健康生活方式、传统健身术等。
据我们推测,这些应该是小学辅助课程使用的教材,或许并没有贯徹义务教育全过程。
贵阳市应该可以做的比他们更好、更进一步。
进入大学,就可以安排必修课,进行临床实践教育。
大学医学教育逐步普及,也就意味着中医教育的普及。
临床实践方面,高等医学院校有很多经验,可以组织专家安排课程、选取教学内容。
在这里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高级医疗人才的,它的培养目标和一般高等院校中医教育应该区分开来。
有了中小学阶段的中医基础教育,我们认为对于高级医疗人才的培养也有极大帮助,是打好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而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人来说,现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方式?目前贵阳市爱卫办开展健康城市进社区活动,在社区进行展板宣传、活动宣传,发布行知读本、健康教育读本,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各类文章与mg动画,都是极好的、多角度的宣传教育活动,值得肯定与发扬。
受益人数众多,受益人群类型涵盖面广。
我们实地调研的贵阳市爱卫办、金华园社区,都有很多舉措来扩大健康教育,卓有成效。
京华园社区举办的文化旅游节、健康文化节吸引了不少注意力,组织的文体团队、广场舞活动,都有较多的参与度。
520幸福工作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辅导,也是本着改善居民心理环境就是改善健康环境的意图,有益。
此类旨在提升社区居民健康、文化素养的活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良好的居民身心环境,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都有益处,对贵阳市文明城市建设也有促进作用。
这些活动是健康城市创建中的一环,面向的对象是下班后的上班族、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老年人,更是全体贵阳市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贵阳市大部分学校、社区,所施行的基本是一些健康、医疗、心理基础知识的宣讲,并没有形成系统和体系。
如果健康城市建设只是一个短期的行为,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应该是可以满足需求的。
如果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眼光,高度重视、慎重对待贵阳市民的健康发展,应以百年大计的心态面对它。
如要形成体系、造成影响长远的效果,上述以中医、传统健身术等内容为主的学校教育,势在必行。
我们的预想,从小学到大学,持续十六年的教育,一代人的思维即可扭转,一种虽然是传统的、但又是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方式影响更多人。
因此,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对下一阶段历史文化如何在贵阳健康城市建设中起到作用,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将阳明心学列入各级学校的教学体系。
在学校中加强阳明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尝试将阳明文化列入学校独立的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贵州传承阳明文化提出了殷切期望,总书记说,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
学校是文化的散地和辐射源,作为阳明文化发源地的贵阳,理应将阳明文化的传承列入教育体系之中。
目前贵阳的一些高校和一些科研院所已建立了阳明学院和阳明文化研究中心,但主要用于学术性研究,与基础教育联系不紧,接地气还不够,总体而言,阳明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在贵阳还远远不够,亟需通过学校课程教育来加强。
二是大力推行中医文化。
正如前述,推行中医文化,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切入,但应以学校教育为主。
在各类媒体投放文章和资源、在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是手段之一,建立成系统的、连贯的学校教育是主要手段,应有高度重视。
从阳明文化的宣讲入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保持健康心态;从中医宣传、教育入手,可以树立健康理念等倡议书所提的要求。
本文系贵阳市政府项目(GYZXYG-2017-12-635),单位: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卫生发展研究院。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