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银行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展望
国内银行研发中心发展史
国内银行研发中心发展史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银行研发中心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的银行研发中心大多是建立在总行或分行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研发的力度,为银行的业务和管理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和安全的支持。
本文将从中国银行研发中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主要业务和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银行研发中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的银行业处于刚刚启动的阶段,技术设施和管理水平有限,面临着巨大的现代化建设任务。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中国银行纷纷设立了研发中心,加强对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最早成立研发中心的银行是中国银行,其研发中心成立于1991年,致力于银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在提高交易处理速度、加强风险控制、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他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也相继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信息技术部门,对银行业务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支持。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银行研发中心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技术单位的合作,吸纳更多的人才和成果,并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银行研发中心在建设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体系,成为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撑。
二、主要业务和技术创新中国银行研发中心的主要业务包括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金融技术创新、数据分析和挖掘、风险管理和控制等方面。
在信息系统设计方面,研发中心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性能,满足银行业务的需求。
在金融技术创新方面,研发中心致力于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提升数字化金融服务的水平,推动银行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在数据分析和挖掘方面,研发中心将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中,为银行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数据支持,帮助银行实现风险防范和经营决策的优化。
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趋势
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趋势摘要:商业银行是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趋势,包括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区块链技术、开放银行以及金融科技监管等方面的发展。
1. 引言在数字化时代,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关键参与者,不断寻求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革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2. 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数字化渠道、提供便捷的在线银行服务以及开发移动支付等创新方式,商业银行能够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
3. 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风险管理以及反欺诈等方面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客户体验和业务效率。
4.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对商业银行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数字身份认证、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5. 开放银行开放银行是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放数据和API接口,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实现数据共享和融合创新,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选择。
6. 金融科技监管随着金融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监管对于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和指导,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平衡发展。
7. 结论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区块链技术、开放银行以及金融科技监管等成为关注焦点。
商业银行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不断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以更好地适应金融科技创新的趋势。
银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银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银行业现状:银行业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
目前,全球银行业的市值和资产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根据财富全球500强的排名,2019年全球前五大银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摩根大通。
与此同时,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面临来自互联网金融、支付机构等新兴金融机构的挑战。
银行业发展趋势:1. 金融科技:银行业正在逐渐转型为数字化、智能化和数据化的金融服务提供者。
金融科技(Fintech)的发展给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移动支付、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银行能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2.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继续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各国政府及相关机构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法规和标准,例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监管、反洗钱与反恐融资等。
3. 去杠杆化: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风险的增加,银行业在去杠杆化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中国,政府正在推进金融去杠杆化,鼓励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
4. 区域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银行业正逐渐向区域化发展。
一些银行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大业务规模,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近200个分支机构,业务遍布欧洲、非洲、亚太等地区。
5. 绿色金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银行业也在积极响应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鼓励企业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例如,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已经推出了绿色贷款和绿色信托等产品。
总之,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金融科技、金融监管、去杠杆化、区域化和绿色金融。
银行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加强技术创新、风险控制、资本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银行信息系统概述
银行信息系统概述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了资金存储和管理、贷款和融资以及支付结算等多元化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也逐渐引入了信息系统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本文将就银行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应用进行概述,并对其运作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一、银行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银行信息系统是银行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构建的一套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系统。
它集成了银行机构内外部的数据资源和业务流程,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手段,实现了银行业务的高效运行。
银行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管理:银行信息系统可以帮助银行实现资金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包括现金流预测、存款管理、贷款管理以及资金结算等。
通过系统的自动化处理,银行可以更好地管理资金流动性和风险。
2. 业务处理:银行信息系统提供了各类业务的支持和处理功能,包括开户、存取款、转账、支付结算、贷款审批等。
系统可以实现业务的快速办理和准确记录,提高了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3. 风险管理:银行信息系统具备风险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可以通过实时的数据分析和报警机制,识别和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
系统还可以提供合规性监管和内部控制的支持,确保银行业务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4. 数据报表和分析:银行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业务数据生成各类报表和分析,为银行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了解银行的运营状况和业务发展趋势,进而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二、银行信息系统的应用与运作银行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前端终端设备、后台数据中心和各类应用系统。
整个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1. 前端终端设备:银行信息系统的前端终端设备包括银行柜台终端、自助设备、手机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等,用于实现客户与银行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实时业务办理。
客户可以通过各类设备查询账户余额、办理转账、申请贷款等业务,提高了银行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作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正逐渐改变着全球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对商业银行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章将首先概述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主要趋势,然后深入探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业务模式、服务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应对金融科技挑战的策略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期望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研究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协同发展。
二、金融科技的主要发展领域金融科技的发展涵盖了多个领域,这些领域不仅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创新,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移动支付与数字钱包: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和数字钱包成为了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APP、NFC等技术,用户可以轻松完成支付、转账等操作,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透明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加密货币到供应链融资,区块链技术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的交易方式。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AI和机器学习技术在风险评估、欺诈检测、客户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这些技术,银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大数据与数据分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银行能够收集和分析更多的客户数据,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数据分析还有助于银行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优化业务决策。
云计算:云计算为银行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IT解决方案。
通过云计算,银行可以更快地部署新业务,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这些领域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金融行业的生态,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然而,与此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技术更新、人才培养、监管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如何在金融科技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成为了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状况及建议
一、我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迅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升级和优化。
从线上银行、移动银行到智能柜员机的普及,我国工商银行已经初步建立了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全新金融服务模式。
二、我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优势1.技术研发实力雄厚:我国工商银行拥有一支庞大的技术研发团队,能够自主进行金融科技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
2.智能化服务应用广泛:我国工商银行在智能掌柜、财富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成功应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我国工商银行通过金融科技的运用,实现了线上线下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三、我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1.信息安全问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我国工商银行需要加大对于信息安全的投入和技术保障。
2.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也会越来越快,需要我国工商银行不断跟进和升级技术设备及团队。
3.监管政策不断调整: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较大,我国工商银行需要密切关注监管政策的变化,加强合规管理。
四、我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建议1.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我国工商银行需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的提高数字支付和交易的安全性。
2.持续技术创新:我国工商银行需要积极拓展金融科技的应用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金融业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3.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我国工商银行需要增加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升研发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4.积极响应监管政策:我国工商银行需要主动响应监管政策的调整,及时对金融科技的应用进行调整和优化,保持合规经营。
五、总结我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才能使我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4年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2024年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一、前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建设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工商银行深感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性。
为此,工商银行将制定2024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以进一步推动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二、总体目标2024年,工商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以以下总体目标为导向:1. 提高客户服务体验: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客户的办理体验,提高自助服务水平,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2. 提高运营效率:借助信息技术,优化银行内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 加强风险管控:强化信息安全防护,提高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安全性,防范风险发生。
4.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拓展业务领域,提高竞争力。
三、具体工作计划1. 完善智能化服务- 开发智能客服系统,包括自动语音识别、自动语义分析等技术,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提高客户问题解决率。
- 推广智能柜员机,在支行设立智能柜台,实现自助办理各类业务。
- 加强移动端服务,推出更加便捷的手机银行App,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理财、支付、查询等。
2. 强化数据分析能力- 建设大数据平台,整合银行内外部数据,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业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数据分析,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推荐和风险评估服务。
3. 推进云计算应用- 在银行内部搭建私有云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
- 推广云端服务,将部分系统迁移到公有云上,提高系统的弹性和可扩展性,降低运维成本。
4. 加强信息安全防护- 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提升网络安全能力,加强对网络攻击的防护,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渗透测试。
-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实施数据分类和加密,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
5.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加强与科技公司、高校等的合作,合作开展金融科技研发项目。
以金融科技赋能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3 年)》,按照“依托 成果。工商银行历年来所获人民银行“银行科技发展奖”等
智能科技、构建开放生态、打造智慧银行”的基本思路, 级和数量保持同业第一,是唯一两次获得特等奖的商业银行;
打造客户服务智慧普惠、金融生态开放互联、业务运营 连续八年在银保监会信息科技监管评级中位于全行业第一;
共同推动下,各商业银行纷纷启动数字化转型,将数字 DNA,金融科技在银行的定位正在从“内部服务”向“外
化转型作为推动业务经营转型升级、提升客户体验、增 部链接、构建生态”转型,成为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金
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共识。 融服务普惠性的重要途径。数字化转型成为了银行破解自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工商银行将坚
型
业态、极致客户体验、敏捷灵活创新等方面的变革。工 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紧紧抓住当前
商银行从“用户、产品、渠道、流程”四大领域进行整 数字化转型加速的机遇,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构建
合重构,重新定义“从客户到用户”,构建全量客户经 数字化发展新模式,以更开放的思想、更主动的姿态、
数字化时代的金融竞争是平台和生态的竞争。随着
引领银行再造,把“科技驱动、价值创造”作为新时代 银行服务的平台化和综合化,商业银行积极推动构建金
加快金融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有工商银行 融服务生态圈,打造跨界融合的生态体系,推进开放银
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行建设。工商银行以 API 平台和金融生态云平台双轮驱
基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身发展难题的内在需要,是银行经营转型的目标和方向。
金
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
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
工商银行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工商银行正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分析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转型的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金融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银行面临着来自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等新型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客户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的必然选择,工商银行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1.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工商银行加强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采用先进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构建了稳定、高效的信息系统评台。
引入了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金融科技创新工商银行深入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加强与科技公司、高校等合作,不断探索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通过与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评台的合作,工商银行拓宽了金融服务渠道,提升了服务体验。
3. 产品与服务升级工商银行不断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金融产品,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工商银行还加强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保障了金融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4. 人才队伍建设工商银行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力度,建立了专业的技术团队和研发中心,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三、数字化转型的未来趋势1. 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工商银行将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推进智能柜面、智能客服、智能风控等领域的应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2. 加速布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工商银行将加速布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金融科技在风险防控、反欺诈等方面的应用,提升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中国工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工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也积极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加速数字化转型,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中国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中国工商银行认识到传统银行模式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转变思维,加速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能够改变传统金融业务的运作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国工商银行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中国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进展与成果中国工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首先,中国工商银行积极推进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构建了全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
客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网银和柜面等多种渠道进行业务办理,实现了便捷的金融服务体验。
其次,中国工商银行大力推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中国工商银行提高了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降低了不良资产的风险。
同时,智能化技术也使得客户的金融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
另外,中国工商银行还加强了与科技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业务。
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中国工商银行实现了移动支付的业务覆盖,满足了客户对于便捷支付的需求。
同时,中国工商银行也开展了跨界合作,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三、中国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尽管中国工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安全问题是数字化转型的一大难题。
中国工商银行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攻击和客户信息泄露等风险。
其次,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是中国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
中国工商银行应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工商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资源保障客户的数据安全。
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05 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 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估
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估方法
内部评估
外部审计
通过工商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专家和团队 ,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备性、有 效性和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工商银行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客观、公正的 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维护银行声誉
信息科技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有助于维护银行的声誉,提高客户信任 度。
降低银行损失
通过预防和应对信息科技风险,可以降低银行因风险事件导致的资 金损失和其他潜在损失。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
早期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主要关注技 术层面,如防范病毒攻击和保障系统 稳定性。
演变阶段
成熟阶段
目前,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 整的体系,涵盖了技术、人员、制度等多个 方面,并强调跨部门的协作和整体风险的防 范。
实施有效性
评估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的实际执行效果,检 查各项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以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和困难。
客户满意度
通过对客户反馈的分析,了解工商银行信息科技服务的质 量和客户满意度,找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行业竞争力
通过与同行业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分析工商银行信息科 技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提供 参考和建议。
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其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尤为重要,直接关系 到国家金融安全和客户资金安全。
研究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和客户资金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范围与方法
研究范围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从最初的贷款供应者到如今的金融综合服务提供者,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辉煌与挑战。
本文将回顾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变革历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始于改革开放以后。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以贷款为主,服务国有企业为主要任务。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开始吸引外资和引入国际金融理论,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接触到了更加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
1994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了股份制改革,使得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化进程开启。
2006年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股份化改革巩固深化。
这些改革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步入了现代化运作的轨道。
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中国加入WTO和金融业开放。
2001年中国加入WTO,对外金融机构获得中国的市场准入权。
国有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的进驻下,增加了竞争,也加速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业务转型。
外资银行带来了更加高效的管理和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重视技术和服务创新。
2002年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池规模都超过了万亿元,跃居了全球前列。
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还包括了风险管理和监管的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始终在金融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金融风险一直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着手完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
2011年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了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力度,推进了信贷审批和风险评估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并且提高了异常和违规交易的监管力度。
二、发展趋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银行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展望
银行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展望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2020年9月版权申明本报告中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官方统计机构和市场研究机构已公开的资料,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报告的版权为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所有,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目录一、银行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发展历程 (1)(一)分散式架构 (2)(二)集中式架构 (2)(三)分布式+集中式的双核架构 (3)二、银行信息系统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5)(一)新一轮科技革命给金融业带来新机遇 (5)(二)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及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渗透,要求银行信息系统必须满足快速创新需要 (6)(三)银行业务线上化及多样化对银行信息系统弹性可扩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8)三、银行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发展趋势分析 (9)(一)系统云化将是大势所趋 (9)(二)分布式技术将在银行业广泛应用 (13)(三)人工智能技术将全面规模化应用 (18)(四)开放式生态将是银行信息系统的普遍特征 (20)四、展望 (22)参考文献 (24)一、银行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历程已有四十年历史。
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我国银行业务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程度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银行信息系统”是指银行为实现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银行服务电子化、银行管理信息化和银行决策科学化,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改造银行业传统的作业方式,建立起集业务处理、信息管理和经营决策为一体的银行IT系统。
银行业IT的发展是整个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一个缩影,纵观四十年发展史,我国银行信息系统发展的技术架构大致经历了三次变迁(图1)。
图1:我国银行信息系统架构演进(一)分散式架构20世纪80年代,国有四大银行由于银行内和银行间资金流动的日益频繁,手工联行效率低和差错多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银行业信息科技创新研究
银行业信息科技创新研究第一章绪论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信息科技密不可分。
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
信息科技在银行业中的应用是不断推进的,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业务效率。
本文将探讨银行业信息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银行业信息科技创新的现状1. 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也开始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压力。
银行开始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业务流程中实现信息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转型的结果是提高了银行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同时也使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更强。
2.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当前银行业信息科技创新的热点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银行更好地分析大数据和用户行为,帮助银行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更好的服务。
例如,智能客服可以为用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快速解决问题。
3. 大数据的应用银行业对大数据的需求可谓日益增长。
大量的银行业务数据可以被收集和分析,从而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从而提升银行服务水平。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对风险进行预测和管理,帮助银行更好地维护风险控制。
4. 区块链的应用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银行业。
这项技术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安全、更高效以及更透明的交易方式。
银行可以建立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使得交易信息更受保障,并消除了传统交易所面临的许多烦琐程序。
第三章银行业信息科技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云计算及其应用未来,银行业将会更加深入地探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银行业可以利用云计算应用来降低IT 成本,实现基础设施的整合和管理,提高效率。
而对于用户方面,云计算技术具有可靠性高、强安全性等优点。
2. 科技和金融的融合科技金融是未来的大趋势。
包括 P2P、网络支付、线上贷款、众筹等新经济模式,这些颠覆传统金融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业不可忽视的事实。
因此,银行业将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重构自身业务模式,积极融合科技和金融,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信息系统是指通过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管理信息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套相互关联的组件。
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演变过程凸显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一、批处理系统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企业管理中的一些事务处理。
这一时期,信息系统基本上是基于批处理模式运行的,即将一批相似的事务分为一组,然后由计算机批量处理。
这种系统的特点是效率低下,数据处理速度慢,对人机交互支持有限。
二、在线事务处理系统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硬件水平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进入了在线事务处理(OLTP)时代。
OLTP系统支持用户实时访问和处理数据,使得数据在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传输更加高效。
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是银行的ATM系统和航空公司的预订系统。
三、分布式计算系统9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信息系统进入了分布式计算时代。
分布式计算系统采用了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进行协作的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这一时期,互联网的普及和开放式架构的兴起为信息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客户/服务器架构2000年代初至2010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的性能和功能,客户/服务器架构应运而生。
客户/服务器架构将计算任务分配给多台计算机,并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作,以实现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高效访问和处理。
这一时期,大型企业开始广泛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以实现跨部门和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五、云计算时代2010年代以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进入了云计算时代。
云计算将计算和存储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得企业和个人无需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仅凭网络即可享受到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云计算为信息系统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可伸缩性和安全性,并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金融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已经成为当今最被关注的方向之一。
金融科技具有操作便捷、服务多样化、直观、高效、低成本等特点,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积极向金融科技方向发展。
一、金融科技现状金融科技的起始,可以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随着金融业的衰落和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科技开始应运而生。
在国内,金融科技也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只有单一的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工具,到现在的理财、保险、股票等更多的服务,金融科技相关企业增加了很多。
金融科技装备了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从攻克传统金融技术问题的角度,开创了全新的金融服务方式。
(一)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金融科技领域的先锋,最早应用于中国,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移动支付已经进入战略第一方阵。
现今已有锁手机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声控支付、虹膜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场景中收到了良好的用户反馈。
(二)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业笨重行政管理机制、缓慢金融创新、低效运作管理模式的一种挑战,以创新模式、新产品、低分散度和巨大的潜力,使其成为当前金融结构调整的一个重心,兼具风险和机会。
(三)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对金融科技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无论是在金融风险定价、数据分析、客户数据管理、营销策略中,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极大地提升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因此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在网上贸易、金融机构等领域的不同流行以及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也使大数据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四)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作为人类智慧的体现,它既有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多种领域机制的应用,也有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形成了大量的机器人金融服务、智能客服、智能风险管理等应用。
《中国金融电脑》2021年总目录
《中国金融电脑》2021年总目录新年寄语凝时代匠心 携使命前行 毛卫东/1特稿凤凰涅槃,再造北农商科技新引擎——北京农商银行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建设实践 李保旭/10风劲潮涌历三载 乘风破浪正扬帆——庆祝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组建三周年 毛卫东/12专题基于区块链的区域股权市场创新试点 姚前/1深化“三位一体”金融服务创新 打造“双轮驱动”开放金融生态吕仲涛/1共建共享 共生共荣 金磐石/1邮储银行数字金融的“加减乘除” 曲家文/1做好“十四五”科技规划谋篇布局 助力打造中国领先科技型投行毛宇星/1守正创新,构建数字金融新生态 杨兵兵/2金融科技多维赋能 驱动区域银行数字化转型 邹帮山/2深化科技赋能,构筑供应链金融数字生态 胡德斌/2数字生态,知难而上 李兴双/2新网银行构建数字金融安全发展屏障的实践 李秀生/2深化科技赋能,构建现金管理新模式 李保旭/2科技赋能国泰君安数字化转型,引领金融生态建设 俞枫/2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打造银行数字化转型新引擎 孟茜/3数字赋能经营转型 高效服务实体民生 徐彤/3打造“数据新基建”,助力产业数字化 万磊/3推进产业数字连接 构筑数字金融生态——广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黄文宇/3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坚守初心普惠金融 李海涛/3积极发展金融级云服务 赋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涂晓军/3金融科技双循环,开启数字化转型下半场 蔡钊/4民生科技暖服务,数字金融开新局 毛斌/4务实数字化底座 起航转型新征程——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龚伟华访谈 焦卢玲/4深交所数字化建设及未来发展战略 喻华丽/4 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安全发展——2021年证券信息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王泊/4客户体验与数字科技双轮驱动,“全景银行”破题数字化转型张国栋 吴佳迅/4加速金融科技创新 助力全行数字化转型 杨龙如/5竞逐金融科技新赛道,下好数字转型“先手棋” 王怡/5业技融合 创新赋能 做好银行数字化转型排头兵 王铿/5深耕科技创新 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 刘雷/5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以邮储银行为例 胡军锋/5农业银行深化科技赋能 惠农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赵焕芳/6务实推进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尚阳/6新网银行的变与不变——深化科技创新 构筑普惠生态 毛航/6深化渠道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之路陈向红 郭光炉/6“2021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金融科技研讨会”顺利召开 伍曼/6打造智能服务新引擎,推动远程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 吕艾国/7业技融合,赋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刘瑜晓 郑明辉/7苏州银行场景金融实践方案 李微羽/7 长沙银行远程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 陶燕 等/7基于旅程管理的客户体验体系构建 王海涛/7 众邦银行:数字化生态银行的三维透视 程峰/8苏宁银行的科技发展之路 黄进/8三湘银行数据中心设计创新与突破 宋志明/8基于SOC平台的基础设施安全运营实践 李树峰 袁卫库/8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践行O2O特色银行发展之路 田涵勇/8 梅州客商银行“特、专、精、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实践陈景荣 何良玉/8拥抱数字金融,稳健砥砺前行——江西裕民银行的金融数字化之路 丁伟/8立足服务“三创”,打造具有中关村银行特色的ECOBank金融科技体系杨乾 商晓媛/8北京银行:着力构建企业级业务架构 助推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 龚伟华/9 锦州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郭文峰 陈志祥/9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地方发展 邹帮山/9 践行数字化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 曹广智/9 广州银行:“加减乘除”法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湾区发展 赵志东/9金融科技推动中小城商行创新发展 董金光/9助力五位一体“科技强行”建设和社会数字化转型 李六旬/10金融科技赋新能 数字化转型奏新章 刘国建/10技术融合视角下的金融科技发展与实践 胡浩青/10金融科技共享平台助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 朱锋/10科技创新深化智慧零售新基建 稳步推进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 吴绵顺/11农业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势道术” 刘光仿/11科技赋能交易银行数字化转型 康钧伟/11数字化转型时代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中的AI大数据应用探索 王彦博 等/11转型发展、重在预防,全面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能力 刘鸿乾/12安全发展共进双赢,创新赋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 杨晓勤/12筑牢安全底线 践行绿色发展 激活数字价值——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实践 洪伟/12全力打造一流安全银行 成就网络安全高水平履职企业——兴业银行信息安全建设与实践 吴上荣/12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筑牢金融网络安全之基 彭晓 等/12浅析招商银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钟祝君 王大晓/12贯彻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能力肖国彬/12浅析中小城商行如何做好关键信息基础建设与安全保护 陈峰/12视角工商银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 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张旻/1科技赋能,工行厦门分行发力GBC场景建设——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分行副行长黄立波访谈 康超/1中小银行数据治理的挑战与实践 沈栋/1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赋能 驱动区域经济高效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赵桂德访谈 焦卢玲/2联邦学习在商业银行反欺诈领域的应用 苏建明 等/2打造应用运维新架构 支撑价值创造新发展 王旭光/2溯本求源,从标准化的目的看金融标准化 李宽/2科技引领,人才兴业,创新赋能——访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副行长宋宁 郑清源/3 RPA对中小城商行的机遇与挑战 王成名 彭小娟/3坚持数据生产要素作引擎 构建欺诈风险防控新格局 施维/4敏捷化开发之旅——北京中关村银行支持小微及场景金融的技术之路 熊振云/4中国工商银行分布式消息服务平台探索与实践 罗毅 等/5新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中国工商银行量化交易体系建设 杨一军/5民营银行信息安全建设的一般框架及经验分享 杨乾/5积极应用RPA技术,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 龚光庆/6打造ABC ONE智能网络模型 助力数字银行转型发展 许青邦/6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应用——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创新实践分享 朱军/9打造软件质量保证体系,护航新一代智慧银行系统建设 杨一军/9隐私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探索 龚光庆/10用户体验和TMMi五级测试管理体系融合探索与实践 王晓静 等/11加强分布式数据库建设 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 罗毅 林承军/11确定性的消失——新形势下的银行科技管理漫谈 夏雷/11区块链技术助力互联网可信基础设施建设 苏恒/12重构与延伸: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王继武/12热点加快AI创新应用 驱动银行智慧转型——2020年金融AI云课堂线上+线下活动成功举办 焦卢玲/1金融科技赋能贸易金融创新发展——“‘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金融科技论坛”成功在线举办郑清源/10新架构、新引擎、新服务——“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论坛”在线举行 吴争齐/10《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对金融业创新发展和开源治理的启示 栗蔚/12庆祝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成立25周年砥砺奋进二十五载,科技驱动再谱新篇 杨龙如/7 深化数字化转型,为工商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罗毅 /7深入推进研发管理改革 赋能工商银行业务创新发展 龚光庆/7智慧网点浅议智能AI机器人在银行网点的应用场景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金融科技部课题组中国工商银行上饶市分行金融科技服务支持团队/1深耕网点转型发展需求 打造人力资源自适应调配新模式 杜姗 马文彬/1人脸识别技术在银行网点的应用探索 于焘 邹凯/2基于金融科技视角的全生态智慧网点建设——以潍坊银行智慧网点为例 李子刚 等/3关于商业银行便携式智能终端发展的思考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金融机具研究室中国工商银行上饶市分行金融科技服务支持团队/4关于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智慧化转型的思考 张立伟 等/5移动金融服务舱软硬一体化框架的标准化探 陈剑 等/6浅议AR技术与银行厅堂服务场景对接的可行性方案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金融机具研究室中国工商银行上饶市分行金融科技服务支持团队/7构建高质量的新型银行智能渠道体系 高鸿升/8浅议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乡村金融服务 于涛/9用“5G+AI”技术构建银行智慧网点 李小庆/10对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客户旅程服务方案的思考 娄潇 伊治军/11 RPA应用基于RPA技术的端到端运维服务平台建设实践 李娜 等/12融合发展广东华兴银行完成同城灾备真实接管演练 林卫华 等/1分布式一体化监控在中国工商银行的探索与实践 虞珊 刘慕雨/1智能支付网关的研究与应用 韦东俊 刘圣杰/1非接触、多渠道、强互动——聚焦银行音视频场景创新 施好健/3政采贷“双网并行”模式应用实践 袁磊 宋立志/4风险数据集市整合之路 陈路 郑敏/4大数据驱动的信贷智能决策实践与展望 蒋秀才 等/5大数据助推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实践 蒋扣莲 等/5语音合成技术及其在金融场景下的应用 杨辰雨 庄磊/6零售信贷客户知识图谱反欺诈应用研究 沈旻旭 等/6拥抱星辰大海:北斗融合金融科技构建金融新业态 魏薇郦 高伟/8直销银行客户数据分析探索与实践 郭阳秦 陈兵/8浅谈如何构建稳定性高、弹性强的RPA机器人 蔡嘉 张泰毓/9基于用户体验指标的直销银行产品迭代管理建议 陈哲 等/9 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区域性银行发展赋能 闫广亮/9坚持科技自强 深化业务融合 打造高性能收单支付系统——记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助力北京环球影城商户收单体系建设王子寒 等/10银行移动端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展望 赵海强 施佳子/10资金交易统一信用风险管理方案研究与实践 汪宏斌/10苏州银行在科技抗疫中的数字化转型成效 朱鸣 李瑾/10工商银行人工智能视觉能力建设和应用实践 姜璐/11机器学习模型在商业银行防控电信网络诈骗中的应用与实践 陈俊清/11实时业务监控赋能业务创新发展 吴勇 李友朋/11数据要素市场及技术发展研究 强锋 魏博言/12基于“AVOA”原则的银行国债期货交易系统建设方案 王永峰/12架构转型从软件发展历程辨析企业架构的价值 原普雨/1数据之巅 制胜未来——金融行业数据中台五大关键成功要素 王保育 等/1基于业务架构的质量保证方法研究 周燕/2商业银行业务架构综合评价指数构建及实证研究 周添翼/2敏捷开发模式下商业银行架构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卫东 等/2论业务架构师团队的建设 霍嘉/3面向业务研发的业务架构资产治理方法与实践 李京京 达之玢/3分层分布,随需应变——场景生态和技术平台助力金融企业转型 范斌 等/3基于业务架构的商业银行合作方分类方法研究 马文怡 达之玢/4基于架构思维的业务架构培训课程体系的研究 贾娜/4“十四五”开局之年再谈企业架构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范斌 付晓岩/5银行大数据治理研究和实践 李小庆/6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 王华军 于金叶/8模型驱动的低代码平台及其在金融业务系统迁移中的应用 曹严明 曹蕤/8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力框架构建和成熟度评价方法研究 周添翼/11信息安全开展信息安全建设 打造银行信息安全四维体系 鲍莹/1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银行信息系统风险预警平台 宋瓷婷/2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实践 金雯婷 石英/3商业银行零信任安全架构研究 崔兆栋 等/3大型商业银行生产系统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 徐建斌 张相广/4对系统安全漏洞修复的认识及思考 邹秋波 刘凌志/4物联网环境下金融安全风险及防护建议 闫海林 等/5数据服务合规研究及展望 夏知渊 汪星辰/6金融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与风险分析 蒋伟雯 等/7健全应急响应机制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刘伟 梁山/7加强终端管控 保障信息安全——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全网终端统一准入研究与实践 王兵 史广轶/8金融行业远程办公安全风险分析及解决方案 李燕 等/8数字化转型下金融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 谭翔宇 等/9华夏银行移动金融客户端风险监测系统建设探索 王志刚 刘晓凤/9加快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安全技术能力和运维效率——华夏银行绍兴分行桌面云部署及安全能力创新实践 崔周宏/9基于机器学习的隐蔽隧道恶意加密流量检测识别研究 张诚 等/10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量化模型研究 商菲 金雯婷/10商业银行数据安全治理方法探究 张洪鹏/11科技管理技术浪潮下转接清算技术标准发展的思考 徐静雯/3建设银行总分行一体化研发体系建设与实践 范艳锋 等/4商业银行科技项目经理胜任力评估体系探讨 章小路 等/5数据中心金融科技人才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培养模式研究 付谦 等/7光大银行交易中间件自研创新实践 李彬 等/9期货行业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王永峰/9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探究 左民玮/10对中小银行开展敏捷测试的思考与探索 韩文科/10关于银行业软件研发模式转型的思考——从技术中台建设看软件研发转型 冯欢/11商业银行数据中心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初娜 熊浩/12关于科技如何更好赋能银行基层业务的思考 吴斌/12 IT实践需求管理在敏捷开发中应用方式的思考 彭昊/1商业银行全链路性能测试实践 刘达伟/1数据中心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研究 俞晓静/2无监督机器学习异常检测技术在智能监控领域的应用展望 陈婧 等/2中小银行科技项目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 周金蓉/2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测试工作转型发展之路 王春刚/3云平台架构下的银行系统数据分片策略分析 张国柱/3浅谈银行科技转型之需求条目化变革 林伟 等/3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实践 孙卫/3“智能运维平台-操作中心”赋能金融科技运维新方式 王佳 胡英豪/4移动金融平台建设方向的思考与实践 袁珏 刘杰/4以配置管理为中心的运维工具体系建设研究 陈根/4海通证券数据中台统一数据服务研究实践 许红涛 等/4 AIOps智能运维在中国工商银行的探索与实践 程鹏/5数据中心机房IT硬件管理知识图谱模型的应用路径探索 芦伟 等/5云原生HTAP分布式数据库在银行核心系统的构建研究 李树峰 等/5 Hadoop无感滚动升级,支持业务连续性 翁晓俊 等/6大数据分析助力银行网络运维转型发展 孔浩 刘彬/6基于主数据管理的数据治理探索及实践 朱颖 宋文顶/6中小城商行数据中心存储规划实践 范永清/6探索异构金融云平台,实现资源集约化管理 雷智/6分布式事务在工商银行的探索实践 张丹枫/7工商银行IT研发自动化升级探索——核心批量架构转型与测试提升 丁洁/7基于服务网格的单体应用平滑上云实践 谢伟 程功勋/7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实践 陈庆/8基于NLP技术在运维自动化领域构建智能问答模型的探索与实践李心玥 等/8基于Kappa架构的实时日志分析平台研究与实践 肖睿 等/8基于“运维大数据+AI体系”的清算业务数据智能分析和故障发现定位实践冯烨/9面向业务的IT基础运维能力建设实践 耿辉 等/9敏捷 SAN 网络在金融数据中心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陈冠廷 等/9软硬协同:裸金属服务器新加速 魏亮/10基于业务场景的统计测试研究 黄翔 徐伟/10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银行作业执行用时预测的应用研究 侯永铭 等/11工商银行分布式缓存服务平台探索与实践 武文斌 李晓萌/11基于电力数据分析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无线电力监控研究 陆轶祺 等/11 SRv6 技术在广域网的应用研究 汪闻杰/12江阴农商银行数字金融时代转型新举措 王峰 等/12缓解离心冷机轻微喘振的解决方案浅析 孙晓钢/12业界观察加速架构转型 应对互联网运维挑战——民生银行网络智能流量编排探索 兰庆白 项楠/1紫金智能现金配送系统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姜卫岗/1云原生网络监控的建设思路与实现方法 魏星/1中国银行业核心系统变迁历程与轨迹浅析 小亮/2重塑应用创新底座,让世界多一个选择——访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闻欢 郑清源/3探索渠道创新 智创数字未来——赞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宇晖访谈 焦卢玲/3极“智”金融解决方案,让金融数字化转型更稳更优 林建/3商业银行SD-WAN智能网络创新实践 许雄飞/4解析索信达抢滩金融数字化“蓝海”的核心竞争力 伍曼/4宏杉高端存储——业务永续发动机 徐松/4中兴通讯:数字经济的“筑路者”,金融ICT架构的变革者 康超/5数字未来 治理为先——金融数据治理解决方案 赵宏亮/5基于AI视觉的安防物联平台探索与研究 陈跃/5巧用知识图谱,反洗钱告别“单线突破” 杨景香/5勇者无畏,与世争锋 徐松/6华为NoF+方案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彭惠新/7降本增效保安全,共创智慧芯未来——访AMD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企业与商用事业部总经理刘宏兵 郑清源/7构建“新生态”,探索金融行业分布式数据库发展之路 戴功旺/7集中式还是分布式——“账务类”数据库架构的选型 李元佳/7银行移动展业跨平台解决方案浅析 吴亮/7 SAS:以持续创新助力金融机构反洗钱 郑清源/8科技赋能智慧运管 AI助力金库风控 丁慧姝/8创新永恒,云测试助推证券业高质量转型 郑清源/8建设分布式统一调度平台,提升银行数字化运营能力 胡源/8普元信息:致力于成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使能者 彭惠新/9 南天信息:以科技助推金融行业持续发展 徐宏灿/9与时代共命运,以金融科技创新共建美好数字中国 李鸿春/9提升金融IT质效,护卫数字经济远航——访先进数通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金麟 郑清源/10紫金技术助力信创 自主可控重新起航 童鑫/10安全办公全场景方案助力银行机构开启办公模式新纪元 唐启鹏 夏怡纯/10山东城商联盟大规模作业运行管理实践 方明永/10自主创新正当时,百度智能云AI赋能智慧金融 于洪涛/11中兴通讯:加快科技创新 发力金融市场 康超/11宏杉科技超融合,赋能金融科技创新 徐松/11华为金融核心高端全闪存双活解决方案及应用实践 李毕生/12趋势洞察华为:携手业界打造银行业数据仓库创新平台 曹帆/2资讯《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正式发布 等 /1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部署2021年工作重点 等 /2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等 /3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金融法治工作电视会议 等 /4银保监会:银行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 等 /5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 等 /6以科技金融之光照亮未来——嘉兴银行举行品牌焕新暨数字化战略转型发布会 郝京/7“华为智慧金融峰会2021”在沪召开 彭惠新/7《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等 /7国务院金融委:发展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 等/8《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自9月1日起正式施行 等 /9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 等 /10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 等/11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等/12总目录《中国金融电脑》2021年总目录 /12栏目编辑:本刊编辑部 ************.cn。
工行科技发展历程心得
工行科技发展历程心得工商银行作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一直以来都积极致力于科技发展。
我有幸参观了工行科技发展历程展览,深感工行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引人瞩目。
通过参观和学习,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工行科技发展历程展览展示了工行在多个方面的创新成果。
从早期的机械化设备到今天的数字化运营,工行不断引入新技术,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其中,我最为惊叹的是工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工行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智能客服、风险预警等方面的突破,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速度。
这给我启示是,科技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引入和应用新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工行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主要来自于持续的创新和投入。
展览中展示了工行对科技创新投入的巨大努力,例如在研发人才和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
工行不仅成立了专门的科技研发团队,引进了优秀的科研人员,还与国内外知名技术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这给我启示是,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持续的努力,只有不断投入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
再次,工行在推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倡导智慧银行的建设。
智慧银行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将银行的各项服务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实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工行通过开发智能手机APP、在线支付等新技术,为客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方式。
工行还在展览中介绍了智慧银行在风险管理、电子支付等方面的应用,展示了智慧银行的巨大潜力。
这给我启示是,银行业务需要与时俱进,将科技与金融服务相结合,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最后,工行在科技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展览中介绍了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智慧银行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工行也积极响应并落实了这些政策。
政府的支持为工行的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其他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树立了榜样。
这给我启示是,推动科技创新需要政府与企业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工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十年蝶变,十年展望教学提纲
工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十年蝶变,十年展望工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十年蝶变,十年展望零售战略开花结果,智慧转型蹄疾步稳——中国工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十年蝶变,十年展望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宋建华《财富生活》创刊于2007年1月,迄今已有十年。
作为工行为客户量身定制的专业理财杂志,《财富生活》汇集国内知名理财专家和工行优秀理财师为读者解析投资理财热点,进行专业理财指导,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方案,同时还密切关注收藏投资、时尚潮流、旅游休闲等生活话题,是客户理财投资的“财富锦囊”和时尚生活的“风向标”。
十年间,《财富生活》在与工行零售金融条线携手谱写真诚服务客户、提升客户价值的一个又一个新篇章的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印,也见证了工行零售金融业务的成长历程。
今天,站在十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工行将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动工行从大零售战略向智慧零售转型发展,以新战略、新规则、新技术打造智慧零售新格局,开创智能服务新未来。
回首,顺势而为十年来,工行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及客户金融需求变化,紧抓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增长带来的机遇,顺势而为,相继实施“大个金”“强个金”“大零售”的零售金融战略,推进零售业务经营发展,增强零售业务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奠定并不断巩固零售金融业务的大行地位。
●市场翘楚,服务有口碑作为一家为5.5亿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零售金融服务的大型商业银行,客户服务的质量、客户资金的安全、服务营销的效率、客户体验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工行从改善服务面貌、优化服务流程、加快减费让利、提高账户安全四个方面着手提升零售金融服务质量。
凭借着多年积累的良好服务口碑,工行在储蓄存款、理财、基金、保险、银行卡、外汇、贵金属等各项零售业务中位列行业翘楚。
截至2017年6月末,工行个人金融资产总额达12.67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全行业第一,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939亿元,储蓄存款增量重夺行业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展望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2020年9月版权申明本报告中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官方统计机构和市场研究机构已公开的资料,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报告的版权为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所有,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目录一、银行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发展历程 (1)(一)分散式架构 (2)(二)集中式架构 (2)(三)分布式+集中式的双核架构 (3)二、银行信息系统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5)(一)新一轮科技革命给金融业带来新机遇 (5)(二)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及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渗透,要求银行信息系统必须满足快速创新需要 (6)(三)银行业务线上化及多样化对银行信息系统弹性可扩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8)三、银行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发展趋势分析 (9)(一)系统云化将是大势所趋 (9)(二)分布式技术将在银行业广泛应用 (13)(三)人工智能技术将全面规模化应用 (18)(四)开放式生态将是银行信息系统的普遍特征 (20)四、展望 (22)参考文献 (24)一、银行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历程已有四十年历史。
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我国银行业务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程度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银行信息系统”是指银行为实现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银行服务电子化、银行管理信息化和银行决策科学化,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改造银行业传统的作业方式,建立起集业务处理、信息管理和经营决策为一体的银行IT系统。
银行业IT的发展是整个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一个缩影,纵观四十年发展史,我国银行信息系统发展的技术架构大致经历了三次变迁(图1)。
图1:我国银行信息系统架构演进(一)分散式架构20世纪80年代,国有四大银行由于银行内和银行间资金流动的日益频繁,手工联行效率低和差错多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而电子计算机设备在西方国家的出现和应用,打破了银行当时面临的效率瓶颈。
为改变当时手工业务处理模式,各大银行相继引进了日本M-150、美国IBM公司436l、4381型主机系统,建立各类柜面业务处理系统,实现业务处理电子化,并在此基础上各行分别建立了自己的联网系统,实现同城各专业银行自身间的活期储蓄通存通兑,并基本实现各专业行、各营业网点之间业务的联网处理。
这个时期的银行信息系统按照业务功能模块划分,各系统的接入渠道、核心账务处理、数据存储等方面都相互独立,且归属于银行不同的业务主管部门管辖。
在部署方式上,银行内各省行分散部署系统,并通过网络实现各系统间相互连接和数据交换。
以工商银行为例,在1995年已建成了以省级分行为主的30余个计算机中心,形成了覆盖和连通全国所有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化网点覆盖率达到75%,柜面80%的业务量通过计算机处理。
(二)集中式架构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外现代化商业银行开始走数据集中的道路,数据中心合并或再整合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电子体系建设的基本模式。
而我国银行业经过“七五”和“八五”时期的电子化建设,各大行的大机中心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具备了采用大型机集中管理和应用的条件。
面对国有银行改革大背景和银行内部经营压力,1999年9月工商银行提出了以“9991”命名的大集中工程,用了3年时间将全国各地36个计算中心合并,建立了两大数据中心,即北京上海两大互相备份的数据中心,是我国数据大集中的里程碑工程。
之后,全国各大小金融机构纷纷仿效,建设银行与交通银行于2005年9月完成了数据大集中,农业银行于2006年底完成了数据集中,中国银行则于2011年11月完成了大中心的建设工程;其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例如光大、民生、兴业、华夏等银行也纷纷走上了“数据大集中”的道路。
通过数据大集中,我国银行信息系统完成了从“各省行分散部署”到“全国性数据中心”的演进,基本形成了大型机部署核心银行系统的“集中式”架构体系,实现了我国银行业的数据集中化、运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电子化。
(三)分布式+集中式的双核架构从2011年至今,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和云计算等技术的逐步成熟,银行业务在渠道、产品、营销、运营和风控等方面都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产品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随着银行内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基于大机技术构建的集中式架构已无法满足弹性扩展、灵活创新的需要,最直观地体现在无法适应业务的快速调整和市场的快速变化。
从技术成熟度与发展趋势看,要解决面临的这些问题,运用分布式、微服务和云计算技术是业内主流方法,因此各银行积极开展基于开放平台的分布式转型的探索,通过搭建高效弹性、开放灵活、安全可靠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以及“多中心多活”的部署架构,推进银行信息系统技术架构由单一集中模式向双核异构混合模式转型,增强业务支撑能力,满足敏捷研发和应用扩展的需要,以适应业务的快速调整和市场的快速变化。
例如工商银行2018年率先建成了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级分布式技术体系,形成“主机+分布式开放平台”的双核IT架构,在原主机核心系统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起包括核心业务基础支撑、账户体系、重点产品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开放平台核心银行系统,实现大型商业银行IT架构的历史性突破。
在上述我国银行信息系统整体发展历程下,各家银行由于系统建设起点、业务规模、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在具体路径选择上又各有差异。
早期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基本都经历了完整的三个阶段,而一些成立时间较晚的中小银行,如上海银行,往往直接从第二阶段起步,建立起以主机为核心的集中式系统。
一些具备互联网技术背景的银行,比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百信银行等,在建设之初就直接基于分布式架构建设相关系统。
二、银行信息系统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过去十年,中国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贸易摩擦和金融危机的威胁愈演愈烈,国内经济稳中趋缓,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同时新一轮科技和金融加速融合,这些在全球范围内对银行业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带来了颠覆性变革,银行经营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客户需求等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为银行业及银行信息系统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给金融业带来新机遇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到未来5~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进的关键时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与传统金融服务的加速融合,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催生新兴的服务模式和新产品,已成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各家银行纷纷探索利用新技术加快创新,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制高点。
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业信息化年度成果报告(2019)》,国内银行业对新技术的应用成果逐年增长(图2),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领域尤为明显。
图2:银行业新技术应用情况(二)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及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渗透,要求银行信息系统必须满足快速创新需要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和蓬勃发展,金融脱媒成为近年来金融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银行过往在存贷汇方面的绝对主导地位被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所改变,银行传统客户分流明显,银行金融中介的作用有所削弱,迫使银行对业务模式和客户结构产生新的思考。
金融服务客群的主体、其行为习惯及金融需求都正悄悄发生变化,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数字原生代消费群体迅速崛起,引领了线上金融服务潮流。
根据2019中国消费金融年度报告披露,90后和00后人口达3.2亿,占全国总人口数23%(图3),而在2019双11用户量占比却高达80%(图4),已然成为双十一消费支柱。
在互联网底层设施不断夯实的基础上,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客户消费场的边界逐步深度融合,“内容+购物”、“社交+购物”已成为标品。
除了线上全景生态互通,线上线下的全域融合依然在释放潜力,因此未来金融服务和产品不再是单一或隔绝的,而是逐渐向场景化、生活化靠拢。
图3:2019年人口数量(万人)图4:2019年关注双11人群分布互联网跨界渗透及银行经营竞争所带来的业务模式和客户结构变化,无不要求银行在产品推出效率、客户体验、业务场景创新方面随需应变、灵活创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拓宽服务广度,提升用户粘性。
这就对银行信息系统在支撑业务创新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具备更灵活的系统架构,并在组织架构、交付形式和研发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
(三)银行业务线上化及多样化对银行信息系统弹性可扩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自2009年第一届双十一开始,秒杀、抢购等互联网业务模式不断涌现,银行业务也呈现出了全面线上化的趋势。
从中国银行业协会2020年统计数据来看,银行网点总量近年来趋于稳定,并呈现出微减状态(图5);同时网点服务离柜业务率也逐年增长(图6),2019年银行业平均离柜率高达89.77%,并且这一趋势仍将在未来持续。
与此同时,近年来银行业一直致力于拓宽金融服务的渠道,探索建立融合的开放银行,将银行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如金融科技公司、场景应用方、客户等通过金融服务平台连接在一起,整合各行业优质渠道资源来打造全新的银行业态,打破银行服务的物理限制,使银行产品与金融服务无处不在、随时可及。
图5:2014-2019年银行网点总数(万个)图6:2014-2019年银行业平均离柜率网点轻型化、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业务模式的迭代也在不断升级,从原来的网点到现在的互联网,“未来的业务将无处不在”。
这对银行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达到高容量、灵活弹性、安全可控的能力,以满足银行业务线上化和多样化的快速发展需求。
三、银行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发展趋势分析未来银行将进入4.0时代,银行服务变得无处不在。
2020年4月24日IDC发布《未来银行白皮书》,对未来银行给出了权威定义:未来银行是银行在当前数字化趋势的背景下,重新思考客户的实际需求及自身的竞争优势,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业务模式与服务模式的再造和升级。
“未来银行将是智能的、安全的、无处不在的”,未来银行信息系统也将持续转型和升级,并逐步向“全面云化”、“分布式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新技术体系演进。
(一)系统云化将是大势所趋核心银行系统入云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