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小说辉煌史就200年 屏显时代小说已死

合集下载

小说已死?

小说已死?

“小说已死”?
在小说创作中,国外的有关写作技巧的图书还是比较好的。

如果说要在国内作家中,这类书籍的佼佼者应该非马原莫属。

马原的《电影密码细读经典小说密码》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马原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发表的《拉萨河女神》首次把叙述置于故事之上。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等,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牛鬼蛇神》等。

马原是先锋派作家,可他却提出了“小说已死”的概念。

应该说,马原在小说形式上的探索以及小说技巧上的运用,在国内作家中,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作为教授,马原有自己的小说阅读感悟,有批评家的理论储备,有作家的创作实践,因此,马原能够运用自己在各个领域里的实践基础,将小说,电影等艺术形式及技巧的探索,融入到通俗的讲座中,无论是作家还是爱好者,都将从中受益。

没有马原的风景

没有马原的风景

没有马原的风景
吴俊
【期刊名称】《当代作家评论》
【年(卷),期】1998()4
【摘要】没有马原的风景吴俊哪怕是在十年、十几年之后,比如说今天,我再读那个叫马原的人的那些小说,比如说《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还有叫做《拉萨的小男人》的系列作品,仍然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它们是这个时期(新时期?)中最令人惊异的小说。

最令人...
【总页数】5页(P15-19)
【关键词】马原小说;海明威;职业小说家;冰山理论;长篇小说;泰坦尼克号;职业心态;小说创作;汉语小说;爱因斯坦
【作者】吴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原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原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原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顾问、《中国园林》顾问郑孝燮先生逝世 [J],
2.那个虚构了马原的马原 [J], 张生
3.这边风景独好——简析马原小说 [J], 梁远帆
4.“先锋派”没有死,只是马原老了 [J], 狄青
5.那个虚构了马原的马原 [J], 张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原称现实主义写作有着无穷魅力

马原称现实主义写作有着无穷魅力

龙源期刊网
马原称现实主义写作有着无穷魅力
作者:
来源:《文学教育》2018年第03期
近日,马原转型之作《唐·宫》在北京举办新书发布会。

《唐·宫》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以唐代历史为背景,塑造了以宫女玉央为核心的十多名性格鲜明的艺术群像,再现了唐朝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恢弘和璀璨。

此类历史小说,迄今为止在马原的作品中并不多见。

早年,马原因身为著名先锋作家为人熟知,提到上述写作方面的转型,他说:“30年前自己还是小伙子,还年轻,年轻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叛逆,而现在已经60多岁,看世界的方法也会有很大改变。

”谈及《唐·宫》的创作历程,马原说,小说里面的故事、人物都是他的原创,而他在写《唐·宫》主人公玉央时,觉得她仅仅是被历史灰尘掩盖了,自己所做的是把厚厚的历史灰尘抹干净,让玉央这个女孩从历史当中突显出来。

在创作中马原发现,所谓现实主义写作,有着无尽的魅力,现在能把他自己十几年对历史的观察,对历史的再造,写成的这部心血之作呈现给读者,心里有莫大的满足。

至于接下来的创作计划,马原透露说在接下来他将写一部关于西双版纳哈尼族当下生活的作品。

而这个想法源自他的好朋友、作家冯良的一部描写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生活的新作《西南边》。

马原说他有一个愿望,能够像冯良那样,把边地少数民族生活的史诗性、宏大、神秘和魅力写出来,写出一个境界,一种大的视野,写出一本或者几本有分量的小说。

作家马原揭秘9年隐居否认新作是“新闻串烧”

作家马原揭秘9年隐居否认新作是“新闻串烧”

作家马原揭秘9年隐居否认新作是“新闻串烧”原标题:知名作家马原复出揭秘九年隐居生活在传出被确诊为肺癌的消息后,一向被视为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旗帜性人物的马原似乎就从读者的视野中消失了。

一晃9年多过去,前天下午,马原带来的最新长篇小说《黄棠一家》在北京大学举行了新书首发式。

新作是还了“欠读者的债”书中的故事以女主人公黄棠的丈夫洪锦江遭遇“碰瓷”交通事故,“目击者”把事故照片公布于网络后徐徐展开。

当下社会的很多热点话题等,都能在小说中找到影子。

马原也毫不讳言,《黄棠一家》是自己40多年小说创作生涯中比较特别的一部。

“我在小说方面的兴趣基本上比较偏形而上,不是特别对社会生活、时政等有很大的兴趣,所以我的写作应该说是比较脱离群众的。

直到前些年我生了大病,对世界的看法有点改变,写作才有了些变化。

”“原来你可以天马行空,不管社会、其他人,但是生病后,突然发现原来一日三餐、养家糊口都那么现实和重要。

”马原笑称,“这些年我欠了我和周边的人,已经读我小说的读者的债。

所以忽然关心起当下、人群。

”否认新作是“新闻串烧”马原还特别作出了说明:这本书并非是“新闻串烧”。

此前,《黄棠一家》已在杂志连载过一部分,确实有读者提出怎么看着像“新闻串烧”。

“我们写小说的关心的是纵向。

”马原解释说,今天大家可能对这个故事里的事件和人物觉得已经熟悉到不新鲜、不刺激了,但“如果把这些放到历史里,假如我这本书运气好,30年甚至更久以后还有人看,那时他们看也挺新鲜的,退回30年要是看这本书里的故事,相信大家也会觉得挺新鲜的。

”9年隐居生活是这样的除了新作,大家都很好奇马原过去9年多的隐居时光到底是怎么度过的。

众所周知,马原是2008年2月查出肺癌的。

在短暂治疗后,他就不顾家人劝说,中断治疗,选择前往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的姑娘寨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发布会现场,马原笑着说,过去这些年自己的隐居生活几乎都有着完全一致的轨迹:天一亮就起来喂鸡喂狗,打扫院子,准备做饭,每天基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小说沉浮录——小说在我们的时代

小说沉浮录——小说在我们的时代

小说沉浮录——小说在我们的时代马原【期刊名称】《中文自修:中学版》【年(卷),期】2004(000)010【摘要】小说确实有过无与伦比的辉煌!曾几何时,古小说流传于街头巷尾,唐传奇递送在锦绣府第,宋元话本则在瓦舍勾栏赢得叫好连连,至于章回小说更是赚得了无数痴男怨女的眼泪与喟叹。

当代,稍上了些年纪的人也许还记得: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有林黛玉、鲁智深、安娜·卡列尼娜、高老头、简爱、牛虻……始终陪伴着。

他们肯定怀念“文革”解禁后,涌向书店,豪购名著时的那份激动。

小说是不是真的正在如小说家马原说的那样走向博物馆?在福楼拜写出经典名著《包法利夫人》之后的80年(20世纪50年代),另一位伟大小说家、布洛克说:“现代小说英勇地与媚俗潮流(tideofkitsoh)抗争,最终被淹没了。

”另外的一个杀手无疑是如今铺天盖地的影视传媒。

一项民意调查数据更令人不安:15至25岁的年轻人,认为在5年之后,自己不会再阅读平面媒体。

著名小说家马原先生发表了题为《小说在我们的时代》一文,他对与之休戚相关的小说的命运深感忧虑与无奈。

风靡了近两个世纪的小说真的会不幸沉沦吗?我们组织了年轻的学子就关于小说的传统与现代、高雅与媚俗、精典与快餐以及网络小说进行自由的讨论。

小说是历史,犹如绘画是现实;小说可以存在的惟一理由是它确实企图再现人生、观照人生。

卡夫卡以他的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成为20世纪现代小说的开拓者与奠基者,无比深刻地提示了面临“价值真空”、固有的人生意义的明确表达,以及无家可归像传染病一样蔓延的“现代人”的基本的生存处境。

继而出现了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加缪的《局外人》《鼠疫》、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老人与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划时代的巨著。

21世纪人们更期待着好小说,如王安忆所说:“好小说,是好神话。

”人一伸手就能够得着它来慰藉心灵。

人类内心对于精神与梦想无限的追求永不泯灭。

【总页数】3页(P4-6)【作者】马原【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33【相关文献】1.荒谬时代的人性悖论——论小说《后悔录》的反讽修辞2.诗意地透视时代与社会的沉浮——长篇小说《火鲤鱼》研讨会综述3.诗意地透视时代与社会的沉浮--长篇小说《火鲤鱼》研讨会综述4.沉浮于时代大潮中的特定一群——试论蒋光慈小说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5.朝鲜时代《燕行录》所见中国古典小说初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作家马原

当代作家马原

当代作家马原马原,男,当代作家,被誉为文坛新星。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在文学界崭露头角,成为备受瞩目的作家。

本文将介绍马原的成长经历、作品风格以及影响等方面。

成长经历马原在中国的一个偏远乡村出生并长大。

他的童年时光里,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甚至没有多少书籍。

然而,这并没有阻碍他对故事的热爱。

他喜欢听父亲讲述过去的故事,也喜欢看外公外婆般的长者在夜晚聚在一起用他们悠扬的方言讲述神秘的传说。

在学校,马原成绩优异。

他读书的欲望十分强烈,尤其是对文学的渴望。

他积极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团,经常参加各类比赛,并多次获得奖项。

这些奖项让他坚定了文学之路的决心。

作品风格马原的作品既真实又饱含情感。

他以乡村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农民的艰辛劳作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他的作品不同于一些浪漫主义的理想化描写,而是在真实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马原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将读者带入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之中,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马原的作品有一种令人沉浸的力量,让人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沉思和思考。

此外,马原的作品还富有哲理和深度。

他通过对人生、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

他的作品以真实和思考为核心,给予读者以独特的体验和思考的空间。

影响马原的作品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通过真实的描写和独特的叙述方式,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的作品不仅受到文学评论家的赞誉,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马原以自己的作品和成功,激励着许多年轻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

他的坚持和才华成为无数人的榜样,鼓舞着他们在文学道路上勇往直前。

此外,马原的作品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他的作品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和他们面临的问题,引起了对农村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马原以独特的视角,让人们对农村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结语当代作家马原以真实、情感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马原:人生苦短,我不做沙里淘金的事

马原:人生苦短,我不做沙里淘金的事

马原:人生苦短,我不做沙里淘金的事作者:木叶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4年第01期有鬼有神的一定也会有趣——此语出现在《牛鬼蛇神》的尾声。

这部小说,距离马原搁笔约20年,距离他宣称“小说已死”11年。

书的封底有不少赞誉,但坊间和网上批评也不少,甚至难听。

马原说,终究,任人评说。

他还表示,这部小说能流传多少多少年。

曾有一部奇书也得到过他类似的评价。

西藏,令马原脱胎换骨。

此番,改变他的是一场大病,疾患让他重新回到小说上来,并决定要一个孩子。

另外一个收获是,他又提起了画笔。

雨后,我走进他位于上海北部的家。

他瘦了,但依然高大,有一种敏锐与豁然。

我们聊了很多。

太阳的边界在哪里?小说里火星的温度对不对?上帝究竟有没有造水?生命、艺术与神明……“以往,都是在为这本小说做准备”木叶:看到你的一句话,“我觉得我的生活、写作都正处在一生中最好的状态里。

”我也看到作家格非、韩少功,责编叶开,都力挺《牛鬼蛇神》。

但如果去看豆瓣,有些人表示失望,或认为马原老了,先锋不再……马原:“先锋”这个帽子是后来才戴上的,我主要的写作是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我就停下来了。

我们当初的写作跟“先锋”两个字没有关系,各写各的,根本没有一个主张,不像法国“新小说”。

我们写作不带“主义”,只是跟着自己的心境。

这就像很多年以前,金斯伯格到中国来,当时中国的一批新锐作家就说金斯伯格你老了,你怎么一点锐气都没有,我们很期待你有振聋发聩的声音。

金斯伯格说,不同的年龄做不同的事情。

木叶:小说里嵌入了你的旧作《冈底斯的诱惑》、《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叠纸鹞的三种方法》等。

你提到了神的因素,但这有点冒险,这是一个叙述伦理的问题。

马原:这个小说的主角实际上是神,人和神面对是通过神迹。

你看看这些大作家都写过神迹,比如纪德的《梵蒂冈地窖》,毛姆的《卡塔丽娜传奇》,但是写神迹,你不可能在一次写作里面完成,我这一年里能遇到几桩神迹?我必须把我一生中遇到的神迹,集纳到一个小说里面来,因为我的小说主角是神。

大学马原论矛盾的特点

大学马原论矛盾的特点

大学马原论矛盾的特点第一篇:大学马原论矛盾的特点矛盾的特点一、含义:矛盾是反映是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二、特点:1、矛盾是客观的矛盾的本质是对立统一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矛盾的对立性与同一性(1)对立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同一性: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对立性与同一性的关系:区别:对立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联系:①同一性以事物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事物的的对立性,就没有事物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

②对立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

③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推动事物运动、变化与发展。

理论要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要求我们把握好和谐。

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互相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矛盾的特殊性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例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影响甚至决定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

理论要求:①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原《牛鬼蛇神》评价

马原《牛鬼蛇神》评价

马原《牛鬼蛇神》评价作者:王海燕邓安庆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23期马原注定是一个不会被文坛忘记的作家。

二十多年前他以《拉萨河的女神》为开端,掀起了一场小说的革命,“1980年代所谓先锋文学潮流于今看来,实质是一次小说革命。

通过这场运动,中国当代文学恶补了一课,完成了纳入现代文学潮流的转折。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如是说。

马原的小说所显示的“叙述圈套”不仅一时间成为文学创新者的热门话题,《虚构》开头“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也成为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

在创作了以西藏的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等一批小说之后,马原离开了西藏,1991年之后逐渐停笔,而且抛出了耸人听闻的“小说已死”。

二十年之后,经历了病痛甚至死亡考验的马原又重操旧业,携三十五万字的长篇《牛鬼蛇神》重新亮相文坛,这是一部凝结着作者大半生情感经历与生命思考的作品,它涉及到人、兽、鬼,起源、常识、真实、假象,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宗教……昔日的先锋小说大师今天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也许只有小说的目录依然残留着先锋小说当年标新立异的形式诉求,它突出了0的意义,从卷0开始,至卷3结束,而且每卷的章节顺序是倒序:依次从第三章到第0章。

马原曾写过一篇自己长期都为之得意的《零公里处》,在《牛鬼神蛇》的开头,他把这个故事又说了一段,“零公里,零公里,一条路开始的地方。

”大元和在大串联中结识的朋友李德胜一起去天安门广场寻找想象中的“零公里碑”。

他坚信,每条道路都应该有个开始,这个开始就是广场中间的某一块石碑。

但两个少年没有找到——道路的开始在某处,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神秘友谊,却开始在这里。

小说的题目以及小说开头设定的叙事时间无不让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文化大革命”,在余华、苏童等先锋作家纷纷以长篇回望这段难以回避的历史岁月时,马原却说:“我的‘文革’小说跟别人的“文革”小说不一样,不是那种创伤式的,我毋宁称它为儿童小说。

马原的小说有哪些

马原的小说有哪些

马原的小说有哪些马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以其深远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他的小说作品既有感人肺腑的现实题材,又有富有想象力的奇幻世界。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马原的经典小说作品。

1. 《时间的河流》这是一部探讨时间与人类命运的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时间之旅,通过他与不同时代的人们的交流,揭示出时间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无力感。

小说以其深入思考的主题和细腻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一种强烈的震撼。

2. 《梦与幻境》这是一部奇幻小说,讲述了一个男孩进入梦境世界的故事。

在梦境中,男孩遇到了许多奇怪的角色和情节,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冒险。

通过这个故事,马原引发了读者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思考,以及人类自身的力量和追求的探索。

3. 《生命之舟》这是一部启示录式的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废墟世界中的幸存者,探索了生命的力量和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角色在生存的边缘挣扎,面对死亡和绝望的威胁,同时也展现了人类的坚韧和对希望的追寻。

4. 《追寻永恒》这是一部以探索人类精神追寻为主题的小说。

主人公为了追寻人类内心深处的力量和意义,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通过与各种不同的人和环境的互动,他逐渐发现了自己内心的潜力和人类意义的真谛。

5. 《边缘之旅》这是一部描写生活在社会边缘人们的小说。

故事中的角色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他们面临着贫穷、歧视和苦难。

小说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边缘人群的生活景象,同时也带给读者对社会不公正的反思。

这些是马原的部分小说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小说的阅读,读者可以感受到马原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

马原的小说作品不仅是对文学艺术的贡献,更是对世界意义的思考与表达。

马原冈底斯的三个故事梗概

马原冈底斯的三个故事梗概

马原冈底斯的三个故事梗概故事一:《马原》《马原》是一部悲剧性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青年马原的成长历程。

他从小生长在贫困的农村,父母辛勤耕种,但收入微薄。

面对贫穷的生活,马原选择了勤奋学习,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马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他的家庭负担重,每月寄回家的钱仅够维持生活,无法享受校园内的各种活动。

为了节省开支,他不敢外出浪费时间,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虽然他勤奋刻苦,但是在比赛中总是与别人差了一步。

马原在大学期间,结识了好友李志。

李志的家庭条件相对富裕,他可以随意外出购物、参加各种活动。

李志看到马原的努力和拼搏,深感佩服和感动。

他帮助马原解决了生活上的问题,让马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

马原深感友情的力量,也对李志抱有感激之情。

悲剧发生在毕业后。

马原经过了激烈的求职过程,最终踏入社会。

然而,他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不能为他带来理想的工作和高薪。

面对现实的残酷,马原感到绝望和失望,最终选择了放弃。

他感叹自己的努力仿佛只是徒劳,对未来充满了疑惑和迷茫。

故事二:《底斯的选择》《底斯的选择》是一则关于道德选择的故事。

底斯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他在一次考试中意外发现了存放有答案的纸条。

这个发现给了他一个机会,他可以选择使用这个答案来取得好成绩,或者选择坚持诚实,拒绝作弊。

底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他知道如果他选择诚实,可能会得到低分并失去自己期望中的成绩。

但他也清楚,作弊并不符合道德规范,是不被社会接受的。

底斯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坚持诚实,不使用纸条。

这个选择给了底斯一种内心的满足感和对自己的认可。

尽管最终他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他得到了更重要的东西:道德的胜利和自我尊重。

他的选择也深深感动了老师和同学,他们对他的勇气和正直表示赞赏。

故事三:《梦想的追逐》《梦想的追逐》是关于一个追逐梦想的故事。

主人公是康斯坦,他一直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

然而,康斯坦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无法提供他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

马原称小说成为了博物馆艺术

马原称小说成为了博物馆艺术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文学教育
页码: 159-15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7期
主题词: 博物馆 小说 艺术 马原 公共意识 阅读
摘要:马原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11年以前,我在同济的课堂上第一次提出来“小说死了”。

我说的是作为一种延续了两百多年辉煌的小说,它死掉了。

它是作为公共意识的小说死掉了,但是我这种意识呢,包含了公众不再阅读小说,指的是借助小说来思考、借助小说来体味人生、或者借助小说来增长知识这个人群。

他们已经不再阅读小说了。

小说成为了博物馆艺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只有有闲心的人才回去翻翻小说。

作家马原现状

作家马原现状

作家马原现状马原是当代中国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思想深邃,描写细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原在文学创作上面临着一些现状和挑战。

一方面,马原的作品受到了社会、家庭问题的影响,这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马原关注社会现实,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他深入观察,细腻描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社会关系以及大众心理。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公,更深刻地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然而,这些题材的创作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为马原的作品,通常被认为是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却往往不被大众所接纳。

一方面,他的作品的主题和现实背景使得它们较少涉及到一些娱乐元素,相对更加艰深。

另一方面,对现实问题的真实揭示也使得他的作品与一些社会阶层产生了摩擦。

此外,马原还面临着文化多样性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文化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

异质文化的输入和冲击给中国作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马原来说,这意味着他需要适应新的文化潮流,拥抱多元文化,并从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然而,这也对他的传统文化积淀提出了一定要求。

作为一个中国作家,他需要在创作中保留独特的文化特色,并与异质文化进行有效结合。

这既需要他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又需要他保持对当代文化现象的敏锐观察。

此外,由于文化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马原也面临着一定的商业压力。

如今,文学市场更加商业化,作家需要面对读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导向。

这使得写作变得越来越像一项商品生产,作家需要时刻关注市场需求并提供符合市场口味的作品。

尽管马原的作品通常被认为是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但他也需要思考如何在商业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深度。

这也对他的写作方式和写作节奏提出了一定要求。

面对这些现状和挑战,马原应如何应对呢?首先,他可以通过更加深入调研社会现况和民生问题,以更真实的视角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

此外,马原也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创作领域,吸取更多的异质文化营养,并尝试为读者呈现出更加多元的作品形式和题材。

马原第六七章(xiexiebang推荐)

马原第六七章(xiexiebang推荐)

马原第六七章(xiexiebang推荐)第一篇:马原第六七章(xiexiebang推荐)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选题1.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B)A.人民民主专政B.暴力革命C.和平过渡D.局部战争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D)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4.“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C)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5.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A)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6.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C)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民主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8.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C)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9.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D)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1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B)A.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C.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D.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13.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D)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14.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C)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1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A)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16.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是(D)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C.什么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8.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C)A.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执政党的发展需要1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0.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是(A)A.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 B.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C.先进工人阶级的代表D.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其基本经济制度为(ABCD)A.公有制为主体B.多种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 D.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2.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ABC)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3.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4.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着(CD)A.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了实践B.资本主义必然灭亡C.巩固政权的任务D.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5.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6.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BCD)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7.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马原:20年后再写小说,已无荣誉感

马原:20年后再写小说,已无荣誉感

龙源期刊网
马原:20年后再写小说,已无荣誉感
作者:
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2012年第06期
2012年3月,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马原的最新长篇小说《牛鬼蛇神》在《收获》第2期面世,这也代表着年届60岁的他重新回归了小说创作。

作为我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开拓者之一,马原已经有20年不写小说了,他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写于1991年。

在马原没写小说的这20年,他更像是个旁观者。

他发现,作家的概念变得宽泛了。

“几乎能发表字的人都是作家,作家的职业荣誉感早就消失殆尽了。

”马原说,现在他更愿意说自己是小说家。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2年3月21日)
【点击运用】
马原的回归,一方面说明他的勇气和才情,没有因为岁月的磨砺而消失殆尽;另一方面,这也给当代文坛和小说界重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而他对作家荣誉感缺失的描述,除了隐藏着一丝无奈,恐怕更多的是对很多作家创作的粗制滥造作品的批判吧。

适用话题:回归,文学,改变,信念等。

先锋记忆的缅怀与溃散——评马原长篇小说《牛鬼蛇神》

先锋记忆的缅怀与溃散——评马原长篇小说《牛鬼蛇神》
题 , 是 中国作 家所 未 曾执着 关注 过 的。 这似 乎让 人 想 都
人生 阶段 已经过 去 , 能我 一辈 子再也 写 不 了小说 了。 可 ” “ 于 江 郎才 尽 ,0 对 2 年里 ,马原 不 止一 次 害怕 。他 很 绝
望 。” ②
如 果说 英 雄迟 暮 而 沦 为一 介 庸 人令 他 感 到 万分 痛 苦 , 么疾病 缠 身则让 他对 生命 和人 生 的意 义本 身产 生 那
“ 就是 那个 叫 马原 的汉 人 , 写小 说 , 喜欢 天 马 我 我 我 行 空 , 的故事 多 多少少 有那 么一 点耸 人 听 闻。 时 至今 我 ” 日 , 当代 文学 的 历史 略 知 一 二 的人 , 能 毫不 费 劲地 对 也
多少 有些 言过 其 实。换 而言 之 , 们毋 宁将 这种 重 复看 我 作某 种形 式 的“ 重述 ”从 中可 以看 出 马原 的个 人偏 好和 , 写作 情绪 。 马原 曾在不 同场合 多次 谈到 ,零 公 里处 》 部 有着 《 这 “ 流浪 汉 小说 ” 迹 的 中篇 小说 是 他 自己 “ 为 看 重 ” 痕 最 和 “ 最得 意 的作 品 ”因为 这 篇 小说 里 面 集 中 了他 “ 部人 , 全 世经 验 ”。 ① 由此看 来 , 对这 个小说 的偏 爱 , 多是 源 自 他 更
征 的是大元( 亦是马原 自己) 自我存在的“ 镜像”那么到 ,
了西 藏这 个 真 正 的神 灵所 在 之处 , “ 鬼 ”“ 即 牛 、 蛇神 ” 的 遭逢 之所 时 , 小说便 在此 扎扎 实 实地讲 述 了关乎 信仰 的 故事 。 出所 料 , 岛上 的鬼 魅故事 之后 , 迅速 转 不 在海 小说 向了作者 更为 熟悉 的西藏 故事 , 马原迫 不及 待地 将读 者 引 到阳光 泛滥 的圣城 , 去领略 充满 神 灵而令 人惊 异 的精 神 高地 。而后 者 , 正是他 8 年代 赖 以成 名 的写作 基础 。 0 对 于 马原 来说 , 沐浴 在 拉 萨 的阳 光 下 , 同君 临 神 的世 如

星空之下品读小说家马原的幸福生活

星空之下品读小说家马原的幸福生活

星空之下品读小说家马原的幸福生活11月14日晚,由腾讯新闻、腾讯娱乐、腾讯视频主办的星空演讲在帝都如约而至。

“我是个老师,我是个病人,也是一个拥有庸俗幸福的男人。

我叫马原。

”这是2017年冬星空演讲嘉宾马原的开场白。

他的职业是作家,他也是个退休教师,上海同济大学,他今年65岁。

他形容自己的老婆为“温存”,孩子长成,他们依然保持着谈恋爱的激情。

他有作家的审美,有世俗男人的喜好,遇到过病魔,出逃之后找到了诗与远方,成为一个享受清洁水源、干净空气和万丈阳光的人。

他在生命向晚逐渐体衰的同时遭遇不幸,但千转百回之中拥有了自己的小确幸。

2008年3月,马原被查出肺上长了一个很大的肿瘤,因为当时要重复地做肺穿,他做出了在所有人看来都完全无法理解的决定:他不要治,他不治了,他要从医院逃出去。

他第一个回合逃去的地方是海口,因为海口有椰树牌矿泉水。

这是中国唯一在商标打上了国宴饮料的矿泉水。

在最佳的治病药方里,他想的是换水。

人身体里面,水有70%之多。

他就想,如果生命是大半是水,是不是疾病也是以水为基础?他就想能不能够通过换水,让不请自来的疾病不请自去。

他的想法后来被证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知识若无大用,也必有小用。

常有人发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喟叹,夹杂着生不逢时和读书无用的丝丝无奈,但是在马原身上,知识、理性、智慧合成一体,让他从魔爪中逃脱,也让他走上了与之前截然不一的生命征途。

他生命中的好山好水一一前来,和他握手言和。

“天下的好水不只在海口,出好茶的地方通常水都特别好,好水才能够养出好茶。

海南的五指山,五指山有白沙白茶,然后还有阿里山,阿里山的冻顶乌龙,武夷山的金骏眉。

最后,我到了出好茶的云南的南糯山,就是我现在的家。

我到了南糯山,决定不走了。

”他携带者生之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举家搬迁,从一线大都市搬到了不惹尘埃的山间小城,在这里安顿家眷,落稳脚跟,重启案牍,享受喜悦。

仿若一个隐形在西南大山中的隐士,时时与清风齐唱,与山野四合。

在小说的沃土里耕耘并播撒——陈世旭近期小说创作印象

在小说的沃土里耕耘并播撒——陈世旭近期小说创作印象

作者: 陈平辉
出版物刊名: 创作评谭
页码: 20-23页
主题词: 陈世旭 马原 艺术创新 中篇小说选刊 法国新小说派 《北京文学》 虚无感 高晓声人类文化 民族命运
摘要:<正> "恪守小说中最基本的恒定不变的规则的小说家,因此成了不会过时的小说家" (《马原文集·第四卷·百窘》),马原的这句话,我认为适用于陈世旭。

二十多年来,小说被"艺术创新"这条疯狗追得已经只剩下喘气的份儿了。

小说写得好与坏的概念与标准,现在越来越不易界定了,这倒不是因为小说艺术或生活本身变得有多么复杂,而在于人们认识世界、理解存在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更何况,小说在人类文化中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活的力量,其独具一格之处就在于永不停息地为我们熟知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小说辉煌史就200年屏显时代小说已死2013年07月26日08:32来源:京华时报作者:田超先锋派作家马原近日推出了小说《纠缠》,该书围绕一桩遗产纠纷展开情节,聚焦当下的房产话题。

多年前,马原抛出了“小说已死”的观点,而今他依旧坚持这一观点,他认为现在是屏显时代,作为公众艺术的小说已经死去。

□谈新书纠缠是生活的常态小说《纠缠》的故事围绕一桩遗产纠纷展开:姚清涧老先生留下遗嘱,要将存款和房产变现捐赠母校檀溪小学,他的儿子姚亮、女儿姚明在执行遗嘱过程中却遇到种种麻烦,包括晚辈对捐赠的不解。

小说展现了三代人对财产的不同态度,以及种种社会现象和人性欲望。

马原说,小说故事源于好朋友的真实经历,“我觉得它有卡夫卡小说的感觉。

比如卡夫卡的《城堡》和《审判》,主人公都是陷进莫名其妙的纠缠中不能自拔。

”马原认为,他之前觉得卡夫卡的小说是寓言,但后来发现卡夫卡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纠缠,“这种纠缠也是当下我们生活的常态”。

小说封面是马原画的,一个人长着特别突出的两只眼睛,“有一天做梦梦到的,不是具体指书中某个人,而是一种纠缠的状态,形象来自三星堆遗址里的青铜器”。

身边事根本躲不开今年是长篇小说的大年,很多作家都推出了新作。

其中,余华的《第七天》、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等都不约而同地对准了现实题材,马原的《纠缠》也不例外。

对此,马原笑着说:“还有人问我,你们是不是坐在一起开了会。

别人我不知道,我肯定是偶尔为之。

”关于房产话题,马原解释说:“二三十年前,中国几乎是个没有财产的社会,大家都是无产阶级。

今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个人财产,正如书中说的,我想崔健现在唱《一无所有》也不是从前那个味儿了。

这种情况就给我们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纠缠。

”马原这两年在海南和云南过着隐居式的生活,但身边的亲戚、朋友依然会跟他谈论起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他说想躲都躲不开。

在选择创作素材时,他特意选了一个中产偏富裕的家庭,他觉得这样的家庭更容易出现纠缠的状况。

□谈创作颠覆传统伤了小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马原用“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他创作的《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作品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争论,马原也与余华、苏童、格非、洪峰并称为“先锋五虎将”。

对于这部《纠缠》,格非评价说,他记得很早之前马原多次跟他说过“小说要从天上回到地下”,这么多年来马原也是这么做的。

提及格非的评价,马原说:“可能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吧。

我当年说小说要从天上回到地下确实是一种反思,不是说对先锋派的反思,主要是对西方所谓的小说实验、小说革命的反省。

”马原认为,西方的现代主义运动,像乔伊斯《尤利西斯》、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等对传统故事的颠覆,大家以为是革命带来的新鲜血液,其实它们给小说带来的是致命伤害。

他说:“在他们之后的小说经历了几次反复,最终回到故事,像海明威的男人故事。

”马原透露,接下来还将创作两部现实题材的作品,与《纠缠》一起组成现实题材三部曲。

他说:“第二部叫《中国病了》,基本已经写完,也是关注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里面也会有小贩与城管矛盾等话题。

”之后,马原将投入童话的创作,他想为小儿子写出《霍比特人》这样的史诗作品,故事题材来自他现在居住的云南南糯山。

□谈小说屏显时代“小说已死”多年前,马原曾抛出“小说已死”的言论,引起争议。

近两年马原回归小说创作后接连创作了《牛鬼蛇神》《纠缠》两部长篇,但他仍然坚持当时的判断。

他说:“小说的辉煌史就200年,19世纪和20世纪,这也得益于当时技术的进步,造纸工业化和现代印刷术的发展。

现在的小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有些作家不太同意这种观点,我想这可能出于私心。

”马原进一步解释说,他所说的“小说已死”指的是作为公众艺术的小说,“小说死了同样也是技术不断进步的原因。

现在是一个屏显的时代,像手机、电脑、平板电脑,都是屏幕显示作为载体。

人们的阅读不断有新的载体出现,但这种载体不适合小说,现在是微信,之前是微博,再往前是博客。

”京华时报记者田超马原:经典意义的大众的公共的小说已经死了2012年06月12日10:47来源:文艺报作者:李晓晨上世纪80年代,那个叫马原的汉人开始写小说。

《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的女神》《西海的无帆船》《虚构》《上下都很平坦》等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锋小说风生水起,小说开始了新的“实验”探索,用马原的话说,“那一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黄金十年” 。

上世纪90年代初,马原的创作戛然而止,作为小说家的他自此远离了公众视野。

这一别,就是20年。

2012年5月,马原回来了,带着他的新作《牛鬼蛇神》。

谈起这漫长的休止,马原自比是一个手艺人,突然有天就丢失了写小说的手艺,“它丢得突如其来,正如得到它时那么突如其来”。

此时,他由衷地感激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他重新掌握了写小说的手艺,他说:“这20年,我没有一刻不想回来,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一生里两度成为小说家。

”记者:《牛鬼蛇神》出版以来受到了特别多的关注,为什么在停笔20年后又开始写小说?马原:我是个职业小说家,这一辈子做过很多事,比如做房地产、当导演、老师之类,但我最在乎的还是写小说,这是我最得心应手的事。

我不希望就这样把小说扔了,尽管这些年没能写出一部小说,但其实这20年我没有一刻不想回来。

但写作是艰难的,有时你会遇到瓶颈、障碍,无法向前迈步,我尝试过许多次都失败了。

这次能回来是莫大的幸运,我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跨过了写作障碍,居然走过来了。

写小说曾是我安身立命的手艺,我在把它丢了20年后又捡回来了,我觉得特别幸运,这种开心不可名状。

对手艺人来说,恢复了手艺就意味着生计重新有了保障,生命得以有效延续。

不写小说时,“小说家马原”是个空荡荡的名号,今天他又恢复到“小说家马原”这重身份上来,这是最重要的。

记者:既然“小说家”是你最看重的身份,当年为什么说不写就不写了?马原:我写小说从量的减少到最终停下,大概有几年的过渡。

1988年创作状态还行,到1990年已大不如前了,最后一篇小说大概是在1991年。

从1989年开始公众忽然对小说不关心了,这和之前的文学氛围相差很大。

上世纪80年代是特别适合文学的年代,有太多人都在读小说,那时我们去大学讲课真觉得自己是英雄,觉得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充分尊重。

但之后,人们确实忽然对小说不关心了,我不愿为不专注的读者写作。

优秀的小说家在写的时候一定是全力以赴,发现你的读者对小说漠不关心是件让人沮丧的事,文学已经边缘化了。

再就是我前面说的写作遇到了瓶颈。

我对写作要求很严,有天突然发现写不出好小说来了就决定不写,其实很多人迈不过这道坎儿,比如海明威、茨威格、三毛。

至于原因没法解释,好像有天某尊神突然把我的主神经抽掉了,在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就写不出来了,写小说的能力丢得那么突如其来,正如它来得那么突如其来。

是我的知识、想象力、逻辑、正常的思维不在吗?我的手在、眼睛也在,可就是写不出来,没有办法。

记者:2001年你公开说“小说已死”,当时王蒙说“是马原的小说死了”,你为什么这么说?马原:我说“小说已死”时已在大学当老师了,开始认真看小说的处境。

2001年电脑普及,传统纸媒向屏显过渡,纸本阅读式微,而小说刚好是由纸媒承载的。

在这种情形下,我提出“小说已死”是说“传统意义的小说已经死了”,即小说作为公共艺术的历史已经结束,它们走进了一个新的境遇——博物馆艺术,就像话剧、诗歌一样,在极小范围内传播、或者在特定场合使用。

网络当道,却并没有诞生新的叙事文本,你能说微博这种叙事文本是“新小说”吗?能说痞子蔡的聊天室记录体小说、郭敬明的作品是真正主流的小说吗?他们可能有自己的方法论,但也没有形成新的小说(传统意义上的小说)。

我坚持把经典意义的小说和流行的叙事文本分开,它们是不同的。

而且我坚信,经典长篇小说特别不适合在屏幕上阅读和创作,在屏显上看长篇完全是酷刑,连读都不适合,更何况写?网络新媒体势必带来新的叙述,但这种叙述尚未诞生。

今天一本纯文学作品能卖出5万本就是畅销书了。

小说没死吗?小说没进博物馆吗?所以我现在基本还是保留这样的观点,作为经典意义的、大众的、公共的小说已经死了,它已经变身为博物馆艺术的小说。

记者:积累这么多年后写出的这部《牛鬼蛇神》究竟要表达什么,试图传递给读者什么?马原:小说叫《牛鬼蛇神》是因为两个人物一个属牛、一个属蛇,属牛的敬鬼,属蛇的敬神,他们都有原型,刚好又有“牛鬼蛇神”这个词,这都是巧合。

小说实际上就是两个男人的故事,“文革” 的11天大串联经历是中国式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个小孩子到各地游走,他们最初的入世经验自那次相识开始,从此走上了各自的人生之路。

小说中有许多关于人类及与人类相伴的神秘力量的故事,这是我对人与自然、人与神秘力量的关系的思考,对生命传承的秩序、神秘生命的认知。

生命中许多“神迹”和“神奇”让我景仰,我深深敬佩造物的伟力。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回到事实、常识层面去讨论问题。

我希望读者、这个社会能恢复自我检视的能力,过度的城市化、资源的滥开滥采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戕害。

一切都以钱为标尺,娱乐化阅读成为潮流。

谁才是这个时代最有智慧、最值得尊重的人?除了膜拜财富,我们是不是能拨出一些空间给财富以外的另一种智慧。

当然小说家能做的有限,写书首先是自我净化,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妥协是难免的,但也要有自己的立场、态度,我的写作实际上就表明了我的态度。

记者:现在整个文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20年前写西藏题材的小说相比,写《牛鬼蛇神》时你的小说观有没有什么变化?马原:从这部小说开始,我的写作进入了一个新回合。

这个回合中,读者看到的小说一定是包涵着生死命题的,我开始关心生命、人类的弱点,希望把这些弱点写出来,让读者通过我的小说看到这些弱点,多一点自我反省。

《牛鬼蛇神》回到了哲学中关于人类的三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要探讨生命究竟从哪里来。

人类对地球做出了巨大改变,但人类可曾创造过一个微小的生命?生命之谜是无解的,到今天任何科学都无法清晰阐述。

这就是我关注的:我们从哪里来,生命从哪里来?不管我承不承认,这部小说都是一部哲学小说,其中有那么多对科学的讨论和质疑,它已经完全有别于我上世纪80年代的写作了。

上一个回合的写作我完全把哲学赶出了小说,不要归纳、摒弃意义,但这一次我在每一卷的第0章都专门探讨哲学问题,那两万多字让整部小说读来都像在讨论哲学命题。

记者:有人觉得这种安排有些过于刻意,好像就是一个故事和一篇论文,为什么会拿出那么大的篇幅来讨论哲学问题。

马原:以前我一直提倡把哲学和思考赶出小说,现在却主动探讨,这与我生了一场大病有关,严格来说我现在也是个病人。

疾病让我面对的不是痊愈,而是生和死,这时候不要说小说家,每个普通人在直面死亡时都是哲学家,他们考虑的问题一定是生死这类哲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