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就不能对孩子发脾气?谁规定的!
曾仕强教授说:父母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小孩让他感觉到很恐慌一个正常的
曾仕强教授说:父母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小孩让他感觉到很恐慌
一个正常的
曾仕强教授说:
父母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小孩
让他感觉到很恐慌
一个正常的家庭
应该有一个生活公约
每天晚上七点半到八点
这半个小时是彼此规劝的时间
小孩犯了错不要马上批评
因为那时候你情绪很冲动
你讲话他也听不进去
你可以先把这个问题记下来
这样你情绪就慢慢地稳定了
到了晚上公约的时间
你再把这件事拿出来给孩子讲
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也能听的进去
我们是一家人
我们只有规劝而没有责罚
我们只有辅导而不是算账
你这样心态一改变家庭就会很和睦。
好妈妈控制脾气表格
好妈妈控制脾气表格
:
脾气是一切恶行的根源,失控的脾气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所以好的妈妈一定要认真
控制自己的脾气。
根据研究,建立妈妈控制脾气的表格可以有效帮助改善和调整她们的情绪。
下面是一份典型的好妈妈控制脾气表格。
|时间|反应|动机| 策略
|--------|--------|--------|--------|
|早上|有点沮丧|情绪烦躁|多给孩子空间,不要管他们太多|
|中午|愤怒/焦虑|孩子说过令人不快的话 |先做个深呼吸,无视所有情绪,然后给孩子一个该有的对话礼仪的提示|
|晚上|厌烦|每天料理家庭事务的疲惫|给自己一个实践健身的时间,表达你的感受、释放你的压力,然后回到家庭里听听孩子的需求|
好的妈妈一定会认真填写这份表格,审视自己的反应、找出可能的动机和最佳策略,当自
己情绪有了变化时,她们可以通过这份表格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充分有效地照顾孩子。
好妈妈要从自己做起,只有先从控制自己的脾气开始,谨记九真(“择善而从,克己而上”),才是抚养孩子的最佳收效。
【家庭教育】妈妈不要把坏情绪带给孩子
【家庭教育】妈妈不要把坏情绪带给孩子妈妈再爱孩子,也有厌烦的那一刻。
职场妈妈也有压抑的时候,挫折的时候,崩溃的时候,请记住:不要在孩子面前爆发!孩子或许不会说话,或许不善于表达,但是他们什么都懂!那双灵敏的耳朵会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幼小的心灵,就像电脑cpu存下病毒难以清除一样,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有着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家是一个休息的地方,也是一个“加油站”,所以家应该是和谐、温暖和快乐的。
但如果母亲回家,脸上布满了云彩或叹息,这无疑会使家庭气氛非常紧张,并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因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坏心情就像病毒。
当一个人打喷嚏时,每个人都会感冒。
有人对情绪传染做了巧妙解读的一个连环画:有个小男孩儿心情不好,在路边遇到一条小狗,便狠狠踢去,吓得小狗狼狈逃窜;小狗无端受了惊吓,见到一个西装革履的老板便汪汪狂吠;心情不好的老板在公司里逮住他的女秘书大发雷霆;女秘书回家后把怨气一古脑儿撒给了莫名其妙的丈夫;第二天,这位身为教师的丈夫如法炮制,对自己一个不长进的学生一顿臭批;于是挨了训的学生,也就是在这之前所说的那个小男孩儿就怀着一种很恶劣的心情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又碰到了那只小狗,于是他二话不说,又是一脚踹向了那只狗……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家庭气氛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导致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紊乱,降低免疫能力,并显著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情绪疾病”。
为了不毒害你的孩子,作为妈妈,要学会把乱七八糟烦心事儿挡在家门外,面带着微笑回家。
1.进门前先把你的坏心情甩掉每天不管工作中遇到什么事,进家门前给自己一点时间,剔除工作给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全部打包扔在门外,一丝不留。
你可以轻轻提醒自己,工作已经结束了,现在是转换齿轮,慢下来的时候。
如果家附近有公园,可以找张椅子坐坐,如果是夏天,可以看看夕阳与晚霞。
2.把烦恼留在门外下班后不要马上回家,在办公室多留10分钟,安静地坐在办公桌旁,拿张白纸,写下当天在单位发生的所有事情,在已经完成的事情后面画上对钩,在没有完成的事情后面标上记号,写完后把这张纸锁在办公桌抽屉里不再想它,等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再拿出来看。
父母不要总对小孩发火
事实上,家长老是对小孩说“我动气了〞,可是很容易阻碍小孩的心理安康哟,有心理研究显示,对6岁前小孩常常性动气,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可怕与人相处,乃至有自杀的偏向。
爸爸妈妈们可要注意了,尽可能不要对小孩动气,即便真的动气了,也要先操纵好情绪,若是忍不住暴发出来了,事后也要马上安抚小孩,告知他:“宝宝方才不乖,妈妈好悲伤呀,忍不住动气了,可是妈妈仍是很爱宝宝的,宝宝只要更正了坏毛病,仍是人见人爱的乖小孩!〞避免给小孩造故意理阴影。
解析问题一:分析是什么情形让你动气,学会平复处置对待小孩的言行,爸爸妈妈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用动气来管束小孩。
若是小孩显现反常的举动,例如突然不听妈妈话了,大哭大闹,家长们第一要维持平复,若是感觉很动气也要先压住火气,认真想一想小孩哭闹是不是有他的缘故,用轻柔的语气询问他:是不是病了累了,仍是在幼儿园受欺负了,了解情形以后,慢慢地安抚小孩,在平复小孩心情的同时,爸爸妈妈的火气也慢慢消退了。
若是小孩显现不良行为,例如乱扔东西,或说粗话等等,也能够尝试着先耐心地引导他,告知他“要将东西放回原位,而且小小孩要讲文明,不能随意说粗话,这些都是坏小孩的行为,大伙儿都不喜爱坏小孩!〞看到小孩认真地更正了,爸爸妈妈要及时地夸奖他,让他感觉到自己听话就能够受到夸奖,也会欢乐起来,看到小孩又是乖乖的了,爸爸妈妈怎么还会动气呢?解析问题二:分析是小孩的行为错了,仍是大人的理念错了小小孩都有自己玩乐的世界,有他喜爱的游戏方式,这些都是大人不懂或不了解的,因此爸爸妈妈以为小孩不该该做的情形,他自己可能感觉没什么不对的,确实是能够这么做。
如此一来,若是爸爸妈妈动气了,他就会加倍疑惑,乃至疑心自己,产生自卑了。
例如说,小孩正在用苍蝇拍打苍蝇,他是把它看成玩具玩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不懂他的方式,感觉他是在玩脏东西,马上命令他:“快把那个脏脏的拍子放下去洗手,你若是不放妈妈就动气了!〞这时小孩会感觉妈妈连玩具都不让他玩了,好悲伤啊!其实妈妈不妨尝试一下,随着小孩一路玩,拿着拍子跟他一路拍,一边问他:“宝宝告知妈妈,你在干什么呢?〞小孩在给妈妈讲解的时候也会产生成绩感,能够培育他的小自信,而且听到小孩乖巧的说明,妈妈的心情也会变好呀!玩过以后再带小孩去洗手,并告知他:“苍蝇拍是拍苍蝇的,上面有好多好多细菌呢,宝宝以后若是必然要玩的话,玩事后必然要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的,明白吗?〞如此既能知足小孩游戏的愿望,又能让他长见地,一箭双雕。
家长不能对孩子太凶的原因
家长不能对孩子太凶的原因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采取一些严厉的方式来教育他们。
然而,对孩子太凶是不可取的,下面我将为大家分析一下家长不能对孩子太凶的原因。
首先,对孩子太凶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创伤。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家长总是对他们大声呵斥、责骂甚至动手打骂,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无助,长期下来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创伤,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对孩子太凶容易破坏亲子关系。
家长和孩子之间应该是亲密和谐的关系,如果家长对孩子太凶,孩子会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甚至会产生反感情绪,这样就会破坏亲子关系,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和不愉快。
再者,对孩子太凶容易导致孩子逆反心理。
孩子在受到严厉惩罚的时候,有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会变得更加顽固和叛逆,这样会让教育变得更加困难。
最后,对孩子太凶容易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如果家长总是对他们严厉批评,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和自信心受挫,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不能对孩子太凶,应该以温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多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让他们在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妈妈不生气孩子很争气_前 言
易中天老师说过:"无为即有为,不教即家教。
"这道出了家教的真谛:不是不教,不是跟孩子生气较劲,而是要用心教,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教;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少干预孩子,通过身教和鼓励支持来影响孩子。
经常有人问我,你家孩子这么厉害,考上最好的高中,又奔向最好的大学,看你却很省心,很少为孩子烦恼,你有什么窍门啊?其实,窍门就是易中天老师的那句话。
20年来,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一直在中学教学的第一线,还是班主任。
我培养了自己优秀的孩子,也带出了一批重点大学的尖子生,感觉最深刻的一点是: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妈妈;妈妈不生气,是一个心态问题,多花点心思,孩子就会很争气,用心妈妈教出一流的孩子。
我给很多父母讲过教子问题,虽然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孩子寄予的希望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外界环境对孩子的诱惑,孩子的个性也越来越强,家长们时间有限,感到教子越来越力不从心,发现孩子更难管教了。
其实这就暴露了一个观念的局限,家长满脑子想着管教,约束孩子,其效果会适得其反。
大人在单位和公司不想被人"管教",孩子不也一样吗?我们不得不承认,同样的期望,不一样的付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法欠妥,观念不科学,交流不畅,造成不少教育问题和亲子间的摩擦。
家长们这样说:· 现在条件好了,对孩子有求必应,他却经常骗我的钱去玩游戏;· 孩子很不听话,越管越不服,还离家出走过,真恨不得打断他的腿;· 我家姑娘小小年纪不爱学习,就喜欢穿漂亮衣服,爱打扮,没个正经;· 孩子真没用,你说每个学期花上万给他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成绩一点没长进,钱全打水漂了;· 你说现在孩子活在幸福中不求上进,他又没啥缺点,就是平庸;孩子们这样说:· 我最烦我爸妈给我补这课那课的,压得我喘不过气,学的东西一点没消化。
大人都有周末和假期,凭什么我们就不能好好地放松玩两天;· 我学习上很自觉,会安排自己的学习,但是我有些自卑,因为爸妈总拿我的成绩跟人比,今天学习这个人,明天向那个人看齐,弄得我整天抬不起头来;· 我有很多缺点,喜欢看电视、睡懒觉,但爸妈也是啊!深更半夜还在各看一个电视,周末早上都不起来给我做饭;· 我家里做生意,是有钱,但他们只顾挣钱,小学时还把我丢老家读书,有时一周都见不到面,更别说陪我一起学习,我觉得自己被遗忘了,学习没意思;· 我痛恨老师体罚我、父母惩罚我,我做事有点笨手笨脚,成绩也差,但没人教我,没人鼓励我,我不知道怎么学,只是混日子;老师们则说:· 这孩子没有礼貌,缺少家教,总找借口,还爱顶嘴,真不想管他;· 其实她很正常,在学校很自觉,但听说到家里就发脾气,闹矛盾,这可能是亲子关系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孩子脑瓜子很聪明,但不爱学习,老爱耍小聪明;· 老师喜欢好学生,因为他们省心,好管理,有些偏爱是不言而喻的;· 有时候我们想帮助一些学生,但学生屡教不改我们就放弃了,而接受老师指导的学生后来都有大进步,所以我们对人肯定有所取舍;这些情况反映了一些共同的心声。
父母可以随意打骂孩子吗
父母可以随意打骂孩子吗父母不能随意的打骂孩子,未成年人也是我国的公民,拥有生存权、受保护权等人生权利。
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行为,不论是否是为了保护还是教育孩子都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父母不能随意的打骂孩子,未成年人也是我国的公民,拥有生存权、受保护权等人生权利。
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行为,不论是否是为了保护还是教育孩子都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父母打骂孩子通常是为了对子女的不听话捣乱的行为的惩罚,教育他们要改正不好的习惯,教育的意义为主,但有些情况下也会对孩子造成无意的伤害,这就构成了对孩子生命健康权的侵犯,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如果孩子受的伤是小伤或者轻伤,只是属于违法行为还不构成犯罪的,有公安机关教育批评进行处罚就可以,如果把孩子打成重伤甚至失手把孩子打死的,那么是犯罪的行为,即使是作为父母,也要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跟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家长要注重教育孩子的方式,尽量不要通过打骂的形式教育,弄巧成拙会给孩子造成身体伤害,最严重的是精神上的影响。
长期下来可能会构成虐待的环境,对于虐待家庭成员且情节比较恶劣的,会被处以不到两年的有期徒刑或者拘留。
对亲子关系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亲子关系变的疏远,孩子以后做错了事就更不敢跟父母说。
孩子在长期暴力的环境下也会产生暴力倾向,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往往是模仿父母的行为。
另一方面,在小的时候就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了很严重的导向作用,这种作用是消极的,可能使孩子变的更懦弱和自卑,因为每一次殴打或责骂都会伤害到小孩子自尊心,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有其他人在的情况下。
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跟父母坦露心声,也可能会变的容易撒谎。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孩子打架家长怎么处理?。
《安家》热播揭露真相:对孩子大吼大叫,后果无法想象
《安家》热播揭露真相:对孩子大吼大叫,后果无法想象不吼不叫,才是放过孩子的良药。
热播剧《安家》让人揪心,由演员孙俪饰演的房似锦,通过卖房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故事。
这部剧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中国现实家庭,对于反映中国现实家庭生活很有参考价值。
看完这部剧,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对母子的关系让邻居都害怕。
因为在他们家里,每天都有人表演“狮吼功”。
“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你脑子里到底在装什么?”“你到底有没有带耳朵?”母亲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总是以为能够得到孩子的些许重视。
但是,孩子显然已经习惯母亲教育方式,形成“抗体”,对母亲的大吼大叫已经见怪不怪了。
当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教无用后,很多父母都会采用“怒吼”的方式对待孩子。
这种方式最初确实有用,可是时间一长,孩子就不“买单”了。
、有些父母当然知道吼对孩子没好处,很多道理都懂,可是火气一上来,就克制不住自己。
卢梭曾经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尤是很多家长发着脾气对着孩子疯狂说教,质问孩子,孩子便意识到你是不理解他的,会从心理形成抵抗,更加歇斯底里,对着你干。
前段时间,演员明星孙俪因为吼孩子上了热搜。
她在微博写到:“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这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要的时候再去说吧!”接着调侃这些话也是说给自己听的,还说录音师都表扬她嗓门变大了,有穿透力了,进步很大,其实当妈的都懂,这还不是带娃7年练出来的。
中国梦想教育思想创立者陈武民老师在《为什么管不住孩子,打骂都无济于事》文中提到:“在家庭教育中,因为亲子双方都有一种心理上的排斥感和教育的过程的不畅感,孩子的心态和学习习惯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说了十句话,孩子可能连一句话都听不进去,甚至嫌弃父母唠叨,不够理解他,于是针锋相对,用逆反的情绪来对抗。
”所以说,当父母想吼孩子的时候,要站在被吼的角度与孩子感同身受。
对孩子有7种时候不能责备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
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
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
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教育孩子母亲怎么控制脾气 教育孩子,我尽量控制自己的脾气
教育孩子母亲怎么控制脾气教育孩子,我尽量控制自己的脾气在看到别人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时,我深思了,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对于孩子,我没有太多的耐心跟细心,而在控制情绪方面,我只能告诉自己要一忍再忍!父母就是孩子的模样对象其实,我还是最近才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也深深的知道了自己的做法有多么不对,而我也在慢慢的改变,改变自己,让孩子看到不一样的妈妈!我还记得在大宝两岁多的时候,那时候我怀着小宝,孕期的脾气总是暴躁,总是对大宝发脾气,这期间,也跟宠娃的宝爸起了特别多的冲突。
还记得有一次,大宝闹睡,哄了一个多小时他都还在哭,那时候心情特别烦躁,就生气把大宝关在房间里面任由他哭,而就在这个时候,宝爸回来了,听到哭声的他就立刻质问我,像我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事一样,现在我想想他当时的语气我都心痛,本来怀孕的我还要带大宝,而心累却连脾气都不能发。
老公哄好了大宝,却跟我发脾气了,为了这事他跟我冷战了,就连晚上吃饭都没有叫我,我也堵气不吃饭,刚开始以为他不会理我,结果在大宝睡着的时候,他还是做了我喜欢吃的菜给我赔礼道歉,一边对我说他错了,我一边教育我我不该对大宝这样子,那晚,老公说了好多,我知道,他无非就是让我忍住自己的脾气好好对待孩子,从那天开始,我就开始慢慢的收敛自己的脾气。
大宝是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平时特别喜欢这里动动那里动动,整天都是闲不住得娃。
现在的我已经回老家了,每天一个人独自带着两娃,在冬季有一天的时候,我正在厨房里弄吃的,大宝跟小宝在院子里玩,他们两个玩我也不太放心,也会时不时出去看看,而我看到他们两个乖乖的坐在那里玩耍的时候,我突然之间就放心了。
过了一会,我就觉得特别安静,一出来一看,两个人都跑去水龙头下面,大宝带着妹妹一起去玩水,两个人的衣服、鞋子全部都湿完了,当看到他们两个那个样的时候,我真的特别的生气,又想大吼大宝,可是突然之间,我心里就告诉我自己,看看孩子狼狈的小脸就忍住了。
我赶紧抱着大宝、跟小宝去换衣服,这天气这么冷,两个人的手都冰凉冰凉,摸着两个小家伙冰冷的手,其实我心里特别自责没有把孩子们看好,对他们发脾气我心里真的过意不去!每个人都是从新妈妈开始做起,也许,一开始,自己有太多的不足,也有不对的地方,但在发现自己的不足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改正,那样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做个爱孩子,孩子也爱你的好妈妈!对于我来说,孕期收敛脾气真的很难,但那时候的我尽力了,努力过,也改变过,而现在,对于孩子调皮、捣蛋,我能沟通的就沟通,孩子比以前乐意听我的话,也许,这就是改变吧!我不仅收敛了自己的脾气提升了自己,还得到了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更好的亲近自己!感谢您的阅读!。
柔声细语:不要对孩子的高声呵斥
柔声细语:不要对孩子的高声呵斥丽萨·冯·戈恩一位母亲说道:跟许多人一样,她也会大声呵斥她的孩子。
这并不是说她喜欢发火,但是当她的两个儿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她就没有什么耐心,没什么办法的时候,她就开始发火训斥了。
“如果一件事情,我需要重复四五遍,我就开始厌烦而后开始训斥。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位母亲说到:“马上要迟到了,但罗纳德不穿衣服我就会发火,他挑食不想吃饭了我也会发火,罗纳德给他弟弟汤姆捣乱,不让他午睡我也发火。
对汤姆我很少发火,除了他要拉着猫尾巴,想骑我们家那只32公斤的大狗,或者打他哥哥,尤其在危险的地方爬上爬下的时候我更发火。
”出人意料的是,当两个孩子听话的时候,她有时也会大声呵斥。
听起来很熟悉?你们家是不是也这样?去年秋天,《儿童发展》杂志公布了一项调查研究,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研究表明:对孩子发火,高声训斥,如同体罚一样糟糕,有可能因此导致行为问题和情绪发展问题。
连教育家菲尔博士都在早间节目强调家长说话要和风细雨,尽量不要大声训斥。
他说道:“因为训斥只会使你的孩子进入“关机模式”。
研究发现,父母的破口大骂极有可能给青少年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大声呵斥作为教育手段的父母,教育出来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为期两年的研究表明频繁的口头责骂和侮辱,同体罚带来的不良后果相比,如打屁股之类的,产生的负面影响差不多。
儿童心理学家之前也探讨过这个话题。
早在2003年,《婚姻与家庭》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家庭中,一年之内对于孩子的大声呵斥达到或超过25次,很容易导致孩子们缺乏自尊心,易于攻击他人。
研究人员指出,在这些家庭中,语言暴力和冷暴力比简单的发火影响更大,这是“心理侵略”的恒定形式,经常升级为侮辱或羞辱的话。
考虑到父母肯定会发火,每月发脾气最多不能超过两次。
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警告我们必须控制脾气。
当被问及“你是否使用大声呵斥作为一种管教方式”,只有少数父母承认。
《婚姻与家庭》杂志社研究表明,调查近1000名家长,几乎90%的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会对自己的孩子发火,大喊大叫甚至咆哮。
一个合格母亲的标准
一个合格母亲的标准
1.不打孩子。
或许你生活在新时代,却还有着"孩子不打不成器"的老观念,也或许你知道打孩子不好,但气头上控制不住自己。
不管怎么样,要想当个好妈妈,就绝不能出现打孩子的行为。
告诉自己:打孩子是以大欺小的行为。
2.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始终如一。
不要自己高兴时将孩子宠上天,心情不好时凡事都迁怒于孩子,对孩子大吼大叫。
心情好时温和对待孩子,大家都能做到,可真正爱孩子,就要尽量做到任何时候都对孩子温柔以对,确实很难,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
如果你总是因孩子而抓狂,建议学习"正面管教"的方法。
3.多陪伴孩子。
把用在不必要的应酬、逛淘宝、刷手机的时间用来陪伴孩子。
手机成了现代人的标配,可凡事都要有节制,如果你整天只盯着手机看,忽略了陪孩子,孩子自然会和你越来越疏离,亲子关系难免出现问题。
4.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不要求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
纪伯伦说:"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就是想让妈妈们明白,孩子虽然是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可一旦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可以疼爱、关心、帮助、引导,可以想办法让其跟你合作,唯独不能控制。
5.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不管多生气,也允许孩子把话说完。
再小的小孩,也有七情六欲需要表达,也有自己的想法值得被尊重。
孩子或许受制于年龄和阅历眼界等,想法不成熟,做法不恰当,惹我们生气,给我们添麻烦,但我们还是应该尊重孩子,耐心等待他们长大。
不吼叫、不生气也能教好孩子的秘诀
不吼叫、不生气也能教好孩子的秘诀作者| 劳拉·马卡姆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父母和孩子并重”理论的倡导者“平和式教养法”的创始人著有《父母平和,孩子快乐》等书平和的父母,第一,要梳理自己的情绪。
第二,即便你在给孩子定规矩的时候,你要跟孩子保持一种情感上的连接。
第三,不要试图去控制、管控孩子,要引导孩子。
第四,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要帮助他梳理。
培养优秀儿童的秘诀在于引导——处理他们的情感、管理他们的行为、发展克制能力,而不是试图对他们实施控制,希望让他们马上驯服。
孩子哭并不是一件坏事,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而去惩罚他。
“生儿育女是我们面临的最艰难的事之一。
日常生活压力让众多父母倍感愧疚,他们觉得,如果时间再多一点儿,如果不是那么劳累,如果知道从何开始,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表现就会更好一些。
然而,有一些父母虽然时间也不充裕,却培养出了非常优秀的孩子。
他们似乎在育儿方面表现得非常平和,他们的孩子似乎都在顺利成长。
事实上,这些父母都有秘诀。
他们与孩子谈话的方式不同,他们与自己谈话的方式不同,他们以全新的方式处理孩子教育问题。
”——摘自《父母平和孩子快乐》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孩子要做到更能坚持,更有耐力,更有韧性,更成功,需要有更高的情商。
而孩子的情商是和父母直接发生关联的,父母的内心需要非常平和,才能带给孩子一个高情商。
让任何一个家长做到无时无处都平和,不太可能。
但你有一个办法,可以让自己觉知到这种不平衡,当你觉知的时候,你就能恢复平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怎么让自己觉知平和,觉知自己的情绪,同时让自己恢复平和,我提出四个方面:(劳拉博士建议父母保持平和的四种方法)第一,要梳理自己的情绪。
第二,即便你在给孩子定规矩的时候,你要跟孩子保持一种情感上的连接。
第三,不要试图去控制、管控孩子,要引导孩子。
第四,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要帮助他梳理。
一、平和的父母,懂得梳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案例:劳拉博士和女儿艾丽斯的故事我的女儿艾丽斯九岁的时候,是个非常任性的孩子。
三个字做个好妈妈
三个字做个好妈妈:静、弱、慈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气质都是有差异的。
梁启超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有人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然而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妈妈呢?其实,做一个好妈妈并不难,只要做到“静”“弱”“慈”这三个字就可以了。
静《苏氏家语》:“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孔子家的孩子不挨骂,曾子家的孩子不耍脾气,这是家庭善于教育的结果。
妈妈的性格脾气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妈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平和,一种“静”的状态。
母亲情绪不稳,整个家庭就跟着翻腾。
孩子是活在母亲这条船里的,一点点动静都会影响到孩子,破坏孩子的内心稳定。
孩子需要妈妈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妈妈常常保持温和平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如果妈妈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孩子的性情也就多变,单单平息自己的内心紧张情绪就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还能留下多少心理能量用于学习,用于自我成长呢?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人的智力只有在不受外界压力时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都是因为负面情绪困扰,很少是因为智力,所以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只有孩子内心平静,才有可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才能远见、卓识、发现、创造,才能真正的优秀!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况,作为一个妈妈,请记住,保证自己情绪的平和,就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弱西汉刘向《说苑》:“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
”妈妈强势对孩子非常不好,尤其是男孩子。
妈妈不要强势到为孩子提供过于舒适的生活环境,甚至代替孩子选择志向、谋划人生道路。
其实小孩是这样,妈妈被动了,孩子反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妈妈需做出改变,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就算不能跟孩子做朋友,至少不能做一个“高高在上”的妈妈。
如果你经常对孩子发火,不妨读读这篇“父母规”
如果你经常对孩子发火,不妨读读这篇“父母规”(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儿童故事、随笔大全、教案大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幼儿管理、园长管理、园长指南、思维游戏、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essays, lesson plans, teaching methods, classroom management, child management, principal management, principal's guide, thinking game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如果你经常对孩子发火,不妨读读这篇“父母规”日常的幼儿教育中,面对形形色色的“熊孩子”,各位家长无不歇斯底里,明知道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乱发脾气,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那么,为了控制自己的脾气,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空间。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专家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
从二十年代开始,他先后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及江西幼师、上海女师、国立幼专等学校,在我国幼儿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
特别是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家庭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重温陈鹤琴先生有关家庭教育理论的论述,对当今的父母不无启迪和教育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1.从“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奠基作用。
他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
”“家庭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如是赋予了家庭教育之双层意义:其一为浅层次,即早期家教对于个人一生的重要影响;其二是深层次,即早期教育对于国家兴衰有更深远的意义。
由此涉及到为谁教子的问题,即家教的指导思想、方向的出发点与归宿。
但现今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意义的认识多从浅层次含义出发,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仅从光宗耀祖的角度或是抱着在下一代身上弥补自己失去的东西,实现自己未能实现之梦想的目的去教育子女,如此难免目光短浅、教育片面。
故目前家长应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深层意义,在家教目标上尽快摆脱个人家庭的束缚,树立为国教子的大教育观,将能否为社会作贡献作为衡量孩子成材的标准,由“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
2.由“片面发展型”向“全面发展型”转变陈鹤琴先生的“全面发展”观点清晰,内容丰富,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片面发展”的畸形局面有很大启示。
陈先生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是单一的。
家庭教育同幼儿园一样,也担负着儿童体、德、智、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也相当丰富。
首先,强健的体魄是孩子幸福的根源,故主张家长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户外活动,注意孩子的营养与休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家庭德育方面,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习惯“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家长应教育孩子体谅他人,具有同情心,对长者有礼貌,尊重别人,养成诚实不作伪的品质,不横行霸道,不欺侮别人,适当参加家务劳动;家庭智育上,主要是丰富儿童生活常识,积累其生活经验,鼓励孩子大胆探索,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给孩子创设适宜的条件与环境,以激励他们读书的兴趣;家庭美育方面,主要是给孩子创造艺术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与音乐、美术等接触中,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此外,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做点家务劳动,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可替代,让孩子在学会劳动技能的过程中接受思想品质教育和意志的锻炼。
父母不能对孩子做的三件事
父母不能对孩子做的三件事
1.暴力、虐待或伤害孩子:父母绝不能对孩子使用暴力、虐待或其他形式的身体伤害,这是非常不道德和违法的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2. 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情感:父母不能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情感。
孩子需要关爱、理解和支持,如果父母不关注这些方面,孩子会感到被忽视和孤独。
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信任问题和心理问题。
3. 剥夺孩子的自由和尊严:父母不能剥夺孩子的自由和尊严。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决策和行动能力,父母不能限制或干扰这一点。
如果父母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和尊严,孩子将难以建立自己的自尊心,从而容易受到欺凌和虐待。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妈妈就不能对孩子发脾气?谁规定的!其实真的不必如此纠结,我非常认可母亲情绪平和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赞同毫无道理的冲孩子发脾气,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发脾气。
因为,愤怒和快乐、悲伤、羞涩等一样,其实都是人之常情。
任何人,任何家庭,都不会是从来不发火的。
我们是人不是神,怎么可能永远心如止水,有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孩子做的不对,就应该严厉的指出来!
我们接受了很多育儿理念,要平和,要耐心引导,可是天知道那个天使变身的时候怎么会让人如此抓狂。
给他洗干净蓝莓端过去,他非得一颗颗捏碎,然后抹的哪里都是。
厨房拉篮里有刀具,明令禁止很多次不能拿出来玩,他却一次次的尝试。
说真的,永远不发脾气,可能会憋出内伤的。
六六两岁多的时候,有几天有个坏习惯,时不时就会动手打我们,最开始的时候我会温言相劝,耐心引导。
但是有一天她玩着玩着忽然冲着六姥姥就是一巴掌,我迅速制止过后,她看着我们笑嘻嘻的又给了一巴掌。
我当时很生气,很严厉的批评了六六。
可能六六从来没见过我对她这样发脾气,哇哇大哭。
六姥姥也在旁边劝说不疼,孩子太小不懂事。
可是于我而言,这样没有缘故的打长辈,是必须制止改正的行为。
我并没有因为她的哭泣而妥协,而是严厉的告诉她这个行为是非常不对的。
孩子总会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这其中分为“小过失”和“大错误”。
小过失是指一些令人讨厌和愤怒的行为,比如捏蓝莓拿蜡笔乱画,大错误则是伤害自己或他人以及破坏规则的行为。
小过失我们是可以淡然处之的,大错误则是必须对孩子做出反应,这也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
当孩子一些不良行为屡教不改,我们再怎么温和引导也没有用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清楚明白的告诉她:“你这样做不对,妈妈很生气!”
愤怒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为何一定要压抑?堵不如疏,当孩子的一些言行触及到原则问题的时候,那就让孩子知道他们这样做妈妈很不高兴。
宝宝不是永远只能接受快乐,赞赏这些正面情绪,她有责任知道因为自己那些行为是很不好,需要对这些行为造成的后果所负责。
当然,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不对的地方了,并改正了过后,我们不要忘了给她肯定。
牢靠的亲子关系,岂是发个脾气就会被摧毁
对于发脾气这件事情,我们最担心的其实就是宝宝会伤心难过,会觉得妈妈对她不好,从而有隔阂,没有安全感。
但是,如果我们的亲子关系很牢靠的话,又怎么会因为我们发个脾气就土崩瓦解呢?难道就因为发个脾气,我们就变成坏妈妈,和孩子不相爱了吗?
朋友那天给我讲述了一件事情,五岁的女儿喜欢画画,朋
友给她买了手指画,她已经过了喜欢到处涂鸦的那段时间,可是那天她忽然兴致来了,在地板上,桌子上,沙发上处处留下来自己的“大作”。
等朋友从屋里出来,看到客厅一片狼藉,简直要崩溃了。
严厉的批评了孩子,孩子很委屈,但是她仍然坚持带着孩子一起收拾屋子。
她并没有冲着孩子大吼大叫,而是坚定的告诉她这样做“不行”,因为妈妈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去收拾,所以需要女儿和她一起来整理屋子。
于是,一场小风波就在两人有商有量的家务劳动中结束了。
当然了,女儿并没有能力真的把屋子清理干净,但是那又如何,最后女儿楼着朋友的脖子说:对不起妈妈,干家务好累,以后我不乱画了。
女儿并没有因此伤心欲绝,妈妈也借此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因为在整个事件中,妈妈很清楚的告诉了她:虽然她做的
这个事情妈妈不喜欢,但是妈妈依旧爱她,并且相信孩子可以和妈妈一起来清理她所造成的混乱。
发脾气没有错,错的是发脾气的方式
高中同学乔乔和父亲关系不好,她考试发挥不好,或者和父母意见相悖的时候,她那脾气火爆的父亲一生气就用尽各种难听的字眼来辱骂。
甚至严重的时候,她因为成绩下降而被父亲很严重地殴打过。
久而久之,她不愿意和父亲说话,回家就进自己屋子不出来,以逃避和父亲的交流。
这种关系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她报考学校果断选了外地,工作后更是有了足够的理由不回家,虽然节假日会寄礼物回家,但是年少时父亲的恶行恶状实在给她阴影太深,连过年都不愿意在家长呆。
其实,父母都是想和孩子亲近的,只是有些时候情绪管理出了问题,乱发脾气,言行过激,而年幼敏感的孩子又懂什么呢?她只会觉得受到了伤害,从而选择逃避来保护自己,从而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着一道深深的隔阂,难以亲近。
所以。
我们没有必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但是也绝不能放任自己的愤怒去做伤害孩子的事情。
要知道严重的时候,乱发脾气会误导孩子的行为偏差,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
有很多研究表明,要是妈妈经常发脾气,孩子就很难管教。
试想,如果孩子看到的总是一副生气的样子,听到的都是愤怒的声音,那么,他也很有可能长成这样的人。
我们转载过一篇《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我们都希望孩子是一个快乐健康的人,可是作为朝夕相处的父母,孩子会通过对你的观察来处理他自己的愤怒。
我们苦大仇深,动辄发火暴躁,伤害到了孩子,孩子,又怎么会幸福呢?
所以,首先,我们要认清愤怒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在愤怒的时候所做的行为。
比如对孩子嘶吼,辱骂,甚至殴打,这些是我们需要控制的。
碰到这种失去理智的时候,想想孩子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感动,控制一下体内的洪荒之力吧。
孩子总会有不听话犯错的时候,如果这种时候你怒火中烧失去理智,那么,你就存在使得孩子身心受到伤害的危险。
即使,你的愤怒不是由孩子引起的,这种负面情绪也会影响你和孩子的沟通,而孩子只会单纯的以为你的愤怒是冲他去的。
于是,孩子会伤心,会抗拒,哪怕是我们的确是“为了他好”,可是我们的愤怒却会让孩子不听从我们的管教。
其实,我们常常会发现,对孩子发脾气之后,我们往往会比孩子更难受。
在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事情发展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所以情绪管理是我们必修的功课。
没有必要让自己做一个完美妈妈,永远笑容可掬,温柔似水,反正我是做不到,但是也绝不能让自己情绪失控成为常态。
真实面对自己的情绪,别把自己的怒火莫名的宣泄到孩子身上,也别因为孩子的过错而压抑自己的情绪。
难道妈妈就必须委屈,牺牲自己的情绪吗?当然不是。
尊重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真诚的表达,比什么都重要。
西尔斯养育手记
欢笑-治愈愤怒的特效药
幽默,能够驱散愤怒,能够防止微不足道的烦恼激化成满腔怒火。
关于发脾气,凶孩子,这几天在路上,我感触特别的深。
这次同行的还有小晖的朋友一家,那个六岁的小朋友,是被很严厉教育长大的,可教育效果真的不错。
所以一路我们都在讨论,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家长情绪失控不够温和,会不会对孩子的感情造成伤害。
我们家如果我对六六发次火,六爸就能吵我半天,说我情绪控制不好不是好妈妈,可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特别多的,情绪抓狂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希望家人给妈妈一些
理解,妈妈们也对自己多一份宽容,偶尔的情绪失控,也无需太过自责了。
就算咱们会偶尔发脾气,也一样是个好妈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