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推送(5.23 法律原理及民法)
民法原理与实务知识点
民法原理与实务知识点民法原理与实务知识点是指在民法领域中常见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按照章节划分段落,为您提供准确无误的解释。
第一章:民法的基本原理1.1 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能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民法原理中强调人的自由和平等,即所有民事主体在法律面前应当享有平等的地位。
1.2 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指依法享有的个人和财产利益。
民法原理中强调保护合法的民事权益,保障民事主体的自由、平等、公平和公正。
1.3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义务。
民法原理中强调遵守合同、遵循善意原则、保护他人权益,以及追究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
1.4 事实效力:事实效力是指依法发生的法律效果。
民法原理中强调事实的重要性,要求诚实信用、恪守承诺,保障合法权益的实现。
1.5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建立、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民法原理中强调自由意志原则、公平交易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保障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第二章:民事权利与民事行为2.1 人格权利:人格权利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关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名誉荣誉的权利。
民法原理中强调保护人格权利,禁止侵犯他人的人格权利。
2.2 财产权利:财产权利是指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关于财产的权利。
民法原理中强调保护财产权利,鼓励合法的财产积累和自由的财产交易。
2.3 合同法律行为:合同法律行为是指通过合同建立、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民法原理中强调合同自由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保障合同的有效性和公平公正。
2.4 不当得利与不当竞争:不当得利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利益,不当竞争是指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
民法原理中强调不得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保护公平竞争的秩序。
2.5 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的责任。
民法原理中强调履约诚实原则、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追究违约责任。
知识点讲解之民法基本原理
(四)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举例】
1.判定标准 条件 或成就或不成就;期限 一定会到来。 2.成立与生效 附生效条件(期限)的法律行为,在条件满足(期限到来)前,合同已经成立,但并未生效;条件满
【举例 2】25 岁的小花误以为 26 岁的小菜菜的斑点狗。
思考 1:该合同的签订双方是否均为真实意思表示? 『正确答案』并不是双方均真实意思表示。双方当事人之间对合同内容存在重大误解。
思考 2:该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正确答案』属于可撤销的行为。
保护→实质
(三)法律行为的要件
【举例 1】5 岁的小花非常喜欢 6 岁的小菜家的斑点狗,于是与小菜签订一份合同,合同约定小花用自 己家的房子换小菜的斑点狗。
思考 1:小花和小菜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正确答案』小花和小菜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思考 2:该行为是否成立?该行为是否生效? 『正确答案』该行为成立,满足法律行为成立的三大特征;该行为不生效,当事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 能力。
理人老赵承担。
(二)代理的特征
特征
不属于代理
代理行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
“行纪”行为、寄售行为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向“第三人”进行“意 传递信息行为、“中介”行为、代为保管
思表示”
物品行为
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无效代理、冒名欺诈
足(期限到来)时,合同生效。
(五)效力有瑕疵的法律行为
【举例 1】某影视演员与某影视公司签订阴阳合同。——虚假表示——阳合同无效 【举例 2】“旱鸭子”赵某不幸失足落水,赵妻对同行的侯某说:“你游泳那么好,赶快去救救他吧!” 侯某一直垂涎赵某家价值 100 万元人民币的古董“汉朝共享单车”,便对赵妻说;“我出一万元,你把那辆 汉朝共享单车卖给我,我就去救人。”赵妻救人心切,同意了侯某的要求。——显失公平——可撤销合同 【举例 3】12 岁的小美,在商场刷卡购买了一个价值 20 万的“驴牌”手提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 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效力待定
民法知识点必背知识总结
民法知识点必背知识总结第一章基本概念一、民法的内容和基本原则民法是以调整人的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内容主要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家庭等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平等原则、保护人格原则、公平原则等。
二、民事主体的概念和种类民事主体是指可以享有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又包括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等。
三、民法的任务和功能民法的任务和功能包括:维护公共利益、保障个人权利、调整社会关系等。
第二章民事权利和法律行为四、民事权利的概念和种类民事权是指具有客体性、绝对性、性对性和排他性的法益。
民事权包括人格权、财产权、债权和义务等。
五、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法律行为是指依法产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法律行为包括意思表示行为和意思表示真实的法律行为。
六、法律行为的要件和效力法律行为的要件包括:主体能力、客体能力、意思表示真实等。
法律行为的效力包括:有效、无效和撤销等。
第三章民法的保护七、人格权的内容和保护人格权是指个人的尊严、名誉、荣誉、自由、肖像权等权利。
人格权的保护包括:名誉权保护、荣誉权保护、自由权保护等。
八、财产权的内容和保护财产权是指个人的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权利。
财产权的保护包括:所有权保护、用益物权保护、担保物权保护等。
九、债权的产生和保护债权是指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货物、劳务、资金等的权利。
债权的产生和保护包括:债权的产生、债权的转让、债权的转移、债权的诉讼保护等。
第四章合同和不当得利十、合同的概念和种类合同是指民事主体之间订立的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包括: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贷合同、建筑工程合同等。
十一、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合同的成立要件包括: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合同目的的合法性、合同形式的合法性等。
合同的效力包括:有效、无效、撤销等。
十二、不当得利的概念和种类不当得利是指民事主体在取得不当利益的情况下,受益人应当退还不当利益。
民法一般原理
民法一般原理第一节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和特征(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民法的特征1.民法是私法。
2.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3.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
4.民法是权利法。
5.民法是实体法。
二、民法的解释民法的解释,是指当民法规范不明确时,特定的解释主体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并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探求民事法律规范含义的活动。
民法解释的必要性体现在:第一,法律必须通过解释才能适用。
第二,通过梳理法条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弥补法律漏洞的需要。
第三,法律解释也是法官创造性的适用法律,充分实现司法公正的要求。
三、民法的渊源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制定法和非制定法。
1.宪法。
2.民事法律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规章6.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
7.国际条约四、民法的解释民法的解释,是指当民法规范不明确时,特定的解释主体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并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探求民事法律规范含义的活动。
民法解释的必要性体现在:第一,法律必须通过解释才能适用。
第二,通过梳理法条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弥补法律漏洞的需要。
第三,法律解释也是法官创造性的适用法律,充分实现司法公正的要求。
(一)民法解释的方法1.文义解释。
对文字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的方法。
法律解释必须以文义解释为出发点,不能超过条文可能的文义的范围。
2.体系解释。
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即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关联,确定其含义和内容的解释方法。
3.历史解释。
通过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民事法律规范时的立法意图进行民法解释的方法。
4.目的解释。
不拘泥于民事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以及立法者制定法律时的立法意图,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发展的要求出发,依据合理的目的进行法律解释。
5.扩张解释。
当民事法律规范的条文中所使用的文字、词语的文义过于狭窄,不足以涵盖立法者所欲调整的范围时,对文义进行扩张,将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的案件纳入调整范围的解释方法。
民法的基本原理
民法的基本原理民法是国家对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定,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体系。
民法的基本原理是指在民事关系中普遍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原则,是民法制度的基石和灵魂。
在我国的民法体系中,基本原理包括了多个方面,如平等自由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弱势群体原则等。
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介绍。
首先,平等自由原则是民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在民事关系中,各方主体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平等的义务。
这意味着在合同订立、财产转让、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法律要求各方主体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和决定,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用对方的弱势地位。
其次,意思自治原则是民事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要求在民事行为中,当事人应当依法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为其行为负责。
这意味着在合同订立、遗赠、认购股份等行为中,当事人应当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得被迫或者受到欺骗。
同时,当事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再次,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要求在民事关系中,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遵守合同约定,信守承诺。
这意味着在合同履行、债务偿还、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不得虚假承诺或者恶意违约。
最后,保护弱势群体原则是民法中的人文关怀原则之一。
它要求在民事关系中,法律应当特别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这意味着在监护、抚养、劳动就业、财产继承等方面,法律应当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和保护,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总之,民法的基本原理是民事关系中普遍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原则,是民法制度的基石和灵魂。
平等自由原则要求各方主体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意思自治原则要求当事人应当依法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为其行为负责;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遵守合同约定;保护弱势群体原则要求法律应当特别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这些基本原则共同构成了我国民法体系的核心理念,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法学原理
民法学原理
民法学原理是指民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是民法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民法
学原理包括了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首先,民法学原理中的民事主体是指民事法律主体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人、
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法人是指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其他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地位但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
民事主体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自愿、公平诚信、保护弱势群体。
其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依法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
律关系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合法。
自愿是指民事主体依法自主决定行为的意愿,平等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行为中地位平等,诚实信用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行为中应当诚实守信,合法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最后,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依法承担的违反民事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是侵权责任、履约责任、过错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侵害他人民事权益而承担的法律责任,履约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而承担的法律责任,过错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过错行为而承担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民法学原理是民法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包括了民事主体、民事法
律行为、民事责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遵循民法学原理,依法行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民法基础的原理
民法基础的原理民法基础原理包括权利主体原则、法人实体原则、自由意志原则、合同订立自由原则、平等原则、有偿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法律效力原则等。
下面将对这些基础原理进行解释。
1.权利主体原则权利主体原则指的是只有自然人和法人才能拥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必须归属于自然人或法人,任何其他主体都不能拥有权利。
这个原则是民法的核心原则,并且服务于自由意志原则。
因为只有人才能有自由意志,在法律关系中才具有平等的地位。
2.法人实体原则法人实体原则指的是法人具有与自然人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其行为具有法律效力。
在民法中,个人和企业一样都有法人资格,可以以自己的名称与他人签订合同,参与诉讼等活动。
法人的存在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组织形态,同时也繁荣了民法市场。
3.自由意志原则自由意志原则是民法重要的原则之一,指的是人民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进行自己的选择,自由地决定其行为和生活。
在法律效力的范围内,人的意志是自由的,没有外部干预的限制。
同时,这个原则还体现了自由合同订立原则的重要内容。
4.合同订立自由原则合同订立自由原则是指自然人法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缔结合同,自由进行交易。
民法要求合同各方按照自由意志原则平等、自愿地达成协议,法律并不干预其内容,对其效力给予承认保护。
要想使合同成立,必须满足法定条件和合同形式的规定。
5.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法律中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法律对个人、法人予以平等的保护,并不允许因人的性别、种族、财产等差异而享有不平等的待遇。
民法中的平等原则就是要求各种经济主体在市场环境中享有平等权利,维护公正竞争的准则。
6.有偿原则有偿原则指的是合同一定要有对价,才能使其效力认可。
在经济关系中,商业交易通常都是在有偿的前提下进行的,没有对价就不存在合法的义务关系。
因此,当事人通过约定合同做出许多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就是为了给对方提供一定的对价,从而让其满足合同义务。
7.民法基本原则在法律的体系中,民法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法律分支之一。
《民法》知识点总结
《民法》知识点总结民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一些关键内容的总结:一、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无论是自然人、法人还是非法人组织,在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时,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这意味着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如何参与。
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秉持公平理念,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当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失衡时,应当进行适当的调整。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这一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保持善意,不得欺诈、隐瞒重要事实。
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而公序良俗则体现了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这是适应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而新增的原则。
二、民事主体1、自然人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2、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包括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3、非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
三、民事法律行为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具有意思表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等特征。
2、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02讲民法原理
7
(一)平等主体之间旳财产关系
财产关系:人们基于一定财产而形成旳社会关系
横向财产关系 (平等主体之间)
民法 调整
物权法调整 债权法调整
财产全部关系 (静态)
财产流转关系 (动态)
财产关系
纵向财产关系 (主体不平等)
民法调整旳财产关系旳特点 (1)主体平等 (2)意志自由
经济法调整
8
(二)平等主体之间旳人身关系
5
案例2:高校招生录取案
陈云海是江苏省95级应届外语兼文科类考生,提前 录取志愿报考外交学院,1995年其高考成绩为591分, 口试评分为5-,在江苏省全部报外交学院旳考生中居第 二名。当年外交学院在该省共招9人,录取时以口试不 足5分为由退掉陈某和居第一名旳吴某(男,,597分, 口试4+) ,录取了第19名旳刘某(男,565分,口试 5)。陈某不服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补偿。
a.财产全部关系 b.财产流转关系 c.行政管理关系 d.单位内部上下级关系 e.人身关系
26
答案:abe
例题2 按照( ),能够将民事法律关系分为财 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a.按照民事法律关系旳复杂程度 b.民事法律关系所调整旳对象旳不同 c.按照民事法律关系旳主要程度 d.按照民事法律关系旳大小程度
大学民法原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民法原理知识点总结一、责任法1. 民事责任的种类在民法中,民事责任可以分为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两大类。
合同责任是指因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产生的责任。
侵权责任则是指因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应当承担的责任。
对于合同责任,民法规定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合同触犯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而对于侵权责任,民法则规定了侵权行为人违反了公序良俗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 民事责任的成立在民法中,民事责任的成立需要具备一定的要件。
一般而言,需要具备违约行为、违约责任和归责要件这三个方面的条件。
违约行为是指违反了约定的行为,违反了约定的行为,违约责任是指违反了合同义务而受到的法律责任。
而归责要件是指违反了合同义务而导致了损害的法律成立要件,又称紧急权利保护。
3. 民事责任的效力民事责任的效力是指民事责任的产生和实现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在民法中,要求民事责任具备三大效力,即补偿效力、抑制效力和惩戒效力。
补偿效力是指对受损害人进行赔偿,使其得以补偿损失。
抑制效力是指通过对侵权行为人进行的责任追究,防止其再次侵权。
而惩戒效力则是指对侵权行为人进行的追究和处罚,以达到对侵权行为的惩戒效果。
二、法人1. 法人的概念在民法中,法人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或者团体,可以享有法律主体权利和承担法律主体义务。
根据不同的法人性质,法人又可以分为基金会、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等多种类型。
在民法中,法人拥有独立的法人资产和责任、法定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主体的地位。
2. 法人的成立在民法中,法人的成立需要具备一定的要件。
一般来说,法人的成立需要具备合法资金、合法名称、合法组织机构以及合法活动范围等要件。
合法资金是指法人依法取得的资产,合法名称是指法人依法注册的名称,合法组织机构是指法人的组织结构和权利义务分配,合法活动范围是指法人依法享有的活动权利范围。
3. 法人的权利义务民法中规定了法人的权利义务,即法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对于法人的权利而言,民法规定了法人具有的权利范围和收益权,同时也规定了法人应当履行的义务。
实务民法必看知识点总结
实务民法必看知识点总结一、民法基本原理1. 民法的功能民法是调整人民之间以平等的、自愿的方式进行社会交往的规则,其功能是通过规范公民之间的日常行为,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 民法的权利平等原则民法的最基本原则是权利平等原则,即公民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应当是平等的。
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这一原则,保障公民的权利平等。
3. 民法的保护性原则民法的保护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以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为宗旨,对损害公民权利和利益的行为予以保护和补偿。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在法律的指导下,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二、民事权利1. 人格权人格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保护公民的人格权不受侵犯。
2. 财产权财产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在处理财产权纠纷时,要根据法律规定,维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
3. 合同权利合同权利是合同各方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
在处理合同纠纷时,要根据合同的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当事人的合同权利。
三、民事责任1. 民事侵权责任民事侵权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处理侵权责任纠纷时,要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确定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赔偿标准。
2. 合同责任合同责任是指在合同关系中,当事人因违反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害,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在处理合同责任纠纷时,要根据合同的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确定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赔偿标准。
3. 不当得利责任不当得利责任是指在无故获利的情况下,应当依法归还不当得利所得。
在处理不当得利责任纠纷时,要根据不当得利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确定不当得利责任的承担方式和归还标准。
四、民事法律行为1. 民事法律行为的设立民事法律行为的设立是指当事人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合法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法基础的原理
民法基础的原理民法基础的原理是指构成民法学科理论基础的基本原则、规则和思想基础,以及民法规范内在的价值取向和普遍适用的原则。
民法基础的原理反映了法律的内在精神和普遍正确的法律规范,对于确立法律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民法基础的原理需要符合社会价值观。
民法基础的原理在反映法律的内在精神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社会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
比如,在家庭关系方面,民法基础的原理应关注家庭的和谐稳定,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互助关系,充分考虑家庭成员的权益和利益。
在财产关系方面,民法基础的原理应强调产权的保护和市场交易自由,维护财产权益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其次,民法基础的原理需要具有普遍意义和适用性。
民法基础的原理是对社会公正、合理和秩序的内在规律的概括,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适用性。
比如,契约自由原则是民法基础的重要原理之一,它强调契约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制度,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基于法律正义的公平原则也是民法基础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法律具有平等和公正的属性,使法律成为社会成员共同遵守和维护的规则。
再次,民法基础的原理需要符合法治原则。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法律作为公众行为的标准和约束,具有确定性、公正性、公开性和可预测性。
民法基础的原理应该符合法治原则,既体现了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又体现了法律的过程性和程序性。
比如,在契约订立过程中,民法基础的原理要求互等自主和交换等价原则的实现,使契约的订立过程充分公开、透明、公正。
最后,民法基础的原理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法律的发展进步,民法基础的原理也需要不断适应和更新。
比如,在信息化社会中,隐私权是一个新的民法基础原理,它要求法律为个人提供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
另外,在环境保护方面,可持续发展原则也是一个重要的民法基础原理,它要求法律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民事法律知识
民事法律知识1. 什么是民事法律?民事法律是指规范民事关系以及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制度。
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民事法律是构成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主要包括民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1)平等自由原则:民事法律保护个人的平等地位和自由意志,任何人不得凌驾于他人之上。
(2)平等协商原则: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解决争议等方面应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协商。
(3)损害赔偿原则:当他人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侵权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保护弱势群体原则:法律应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护。
3. 民事法律主要内容(1)民法:民法是民事法律的基础,它规定了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财产权、人身权、婚姻家庭关系、继承等方面的规定。
(2)合同法: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法律效力以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民事交易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3)物权法:物权法规定了个人对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要求和限制,保护个人的财产权益。
(4)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因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损害时,侵权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4. 民事法律的适用民事法律的适用主要根据以下几个原则来确定:(1)地区原则: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适用当地的民事法律;(2)国籍原则:根据当事人的国籍来确定适用的民事法律;(3)合同原则:当事人可根据合同中的选择来确定适用的民事法律;(4)公共秩序原则:当适用国家法律与本国公共秩序相抵触时,可以排除适用。
5. 民事法律纠纷的解决途径当发生民事法律纠纷时,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解决:(1)协商解决: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2)调解解决:当事人通过司法调解、仲裁机构等第三方的介入,协助双方达成和解;(3)诉讼解决:当事人通过诉讼方式将纠纷提交给法院处理,并依法判决解决。
6. 民事法律的意义民事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的原理
民法的原理
民法的原理是指在民法领域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它们是制定和解释法律的依据。
以下是有关民法的一些重要原理:
1. 自由原则:民法以个人自由为基础,保护人们的意思自治和自由选择权。
个人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自由行使权利的权利。
2. 平等原则:民法要求对所有人平等对待,任何人都应该在法律面前平等无差别。
这个原则保证了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3. 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原则体现了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的自由意志,鼓励合同订立和合同自愿履行的习惯。
根据这个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地约定合同的内容和条件。
4. 保护诚信原则:诚信是民事活动中的重要价值观念,民法要求当事人诚实守信地履行合同和其他法律义务。
5. 保护利益原则:民法旨在保护个人和经济利益的正当权益。
这个原则要求法律确保个人的权益不受侵犯,并提供救济措施来保护利益的受损一方。
6. 私有财产保护原则:民法承认和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权。
个人在法律保护下享有财产的自由支配权。
7. 实质正义原则:民法追求实质正义,要求法律应当适用于具体案件的特定情境,保护弱势当事人的利益。
民法的原则是民法体系的基石,通过确立公平、平等和自由等基本原则,为个人和社会关系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这些原则在解释和适用法律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确保公正、合理和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建立。
“法律常识大全:了解法律基本原理”
法律常识大全:了解法律基本原理引言每个人的生活都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而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常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探讨个人权利、合同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和国际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个人权利1. 人权的概念及保障人权是每个人生而平等、自由和有尊严的基本权利。
人权的保障是现代法的基石,无论种族、宗教、性别、文化背景等,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对待的权利。
法律对于侵犯人权的行为有明确的禁止和制裁,并保障个人享有言论、信仰、自由和私人财产等基本权利。
2. 司法保护个人权利司法系统是保护个人权利的重要机构。
人们可以通过法院寻求保护和救济,当个人权利受到侵害时,法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责令恢复原状、给予赔偿等,以恢复受损的权益。
3. 个人信息保护在信息社会,个人信息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法律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的条件和限制,以保护个人隐私权和数据安全。
未经个人同意,他人不得非法获取、使用或泄露个人信息,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
二、合同法1. 合同的要素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是保障交易安全和公平的重要工具。
合同的要素包括合意、与事实相符、有立法要约和接受、有约定的条款和条件等。
2. 合同的效力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合同或索赔赔偿。
合同法保护受益人的利益,同时也要求受益人按约定履行义务。
3. 合同的解除和变更合同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或变更。
当合同的履行变得不可能或违背公共利益时,一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合同的变更需要各方协商一致,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三、刑法1. 刑法的目的和原则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安全的法律。
刑法的目的是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预防和遏制犯罪,保护社会利益和公众安全。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责任原则、罪行刑相适应原则等。
2. 刑事责任和刑罚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的认定和犯罪责任的追究。
民法典每日普法知识
民法典每日普法知识
《民法典》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它涵盖了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法典普法知识:
1. 民事权利和义务:《民法典》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和义务,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物权、知识产权等。
2. 合同法律制度:《民法典》中的合同编对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和解除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等常见合同类型。
3. 婚姻法律制度:《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编对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和继承关系进行了规定,包括结婚、离婚、抚养、赡养和遗产继承等。
4. 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编对侵权行为及其责任进行了规定,包括对人身损害、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赔偿责任。
5. 物权法律制度:《民法典》中的物权编对物权的种类、权属、保护和流转进行了规定,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
6.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民法典》中的知识产权编对知识产权的种类、保护和行使进行了规定,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
7.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法典》中的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编对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的效力、方式和责任进行了规定。
8. 诉讼时效和期间:《民法典》中的诉讼时效和期间编对诉讼时效和民事法律行为的期间进行了规定,包括诉讼时效的计算、中止和中断等。
以上是常见的《民法典》普法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公民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法律的原理和应用pdf
法律的原理和应用pdf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指由国家或社会制定并由国家强制保障的规范和标准。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以及解决争端的一种工具。
2. 法律的原理•平等原则:法律对所有人都应当平等适用,不分种族、性别、宗教等。
•公正原则:法律应当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公民,确保正义得到实现。
•保护原则:法律的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 法律的应用•刑法的应用:刑法是用于处理犯罪行为的法律,包括各种罪行的定义和量刑标准。
•民法的应用:民法是用于保护公民私人权益的法律,包括合同法、财产法等。
•行政法的应用:行政法是用于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保证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劳动法的应用:劳动法是用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包括劳动合同、工资福利等规定。
•环境法的应用:环境法是用于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法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方面的规定。
4. 法律的重要性•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在社会中起到维护秩序,防止混乱和冲突的作用。
•保护人民权益:法律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促进社会发展:法律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创新和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解决争端和冲突:法律提供了争端解决机制和司法系统,用于处理纠纷和冲突,保障公正和平等。
•维护国家利益:法律保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主权和国家安全,确保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5. 法律的变化和改革•法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进行时常的变化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法律的改革需要依法进行,逐步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法律适用的效率和公正性。
•公众参与是法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法律的民主化和社会化。
6. 结论法律的原理和应用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它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了公民的权益,解决了争端和冲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法律的改革是必要的,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并提高法律的适用性和公正性。
法律常识大全:了解法律基本原理
法律常识大全:了解法律基本原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
无论是购买商品、签订合同、驾驶汽车还是参与社会活动,法律的规范都在发挥作用。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法律仍然是一片模糊的领域,我们很少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
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以帮助您提升法律素养和应对法律问题的能力。
法律是什么?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套规范行为的准则。
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促进公正与公平。
法律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责任。
2.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法律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法律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通过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法律可以减少犯罪、纠纷和混乱,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
其次,法律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它确保了人们的基本权利,比如言论自由、财产权和人身安全等。
最后,法律还可以促进公正与公平。
它通过设立法律程序和司法机构来处理争议和纠纷,确保每个人都能在法律面前得到平等对待。
法律的基本原理1.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现代法律的基石。
它强调法律的统治和权威,使国家的行为受到法律的限制和约束。
法治原则要求法律公平、公正、透明,并且适用于所有人。
它还要求政府和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并且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合法和合理。
2.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法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它要求法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财富或社会地位。
平等原则确保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3. 自由原则自由原则是现代法律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它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思想自由、人身自由等。
自由原则保护人们的自由表达和选择,但也受到法律的限制和条件。
4. 义务原则义务原则要求每个人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政府,都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需要履行。
民法科普小知识
民法科普小知识
民法科普小知识
民法是指对民事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的法律规则的总称。
以下是民法的一些科普小知识:
1. 定义:民法是一门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民事关系的法律学科,主要涉及个人、家庭、财产等方面的法律规则。
2. 民事关系:民法调整的是人与人在平等地位下建立的关系,例如买卖、租赁、借贷、婚姻、继承等。
它与刑事关系和行政关系不同,因为它不涉及罪责和行政管理。
3. 民法典:民法的规范主要体现在民法典中。
民法典是国家制定的关于民法的基本法律,对民事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定。
各国的民法典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组织结构。
4. 合同法:合同是民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涉及人们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和违
约等问题,保护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 侵权法:侵权是指在违反法定义务的情况下,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侵权法规定了保护个人权益的原则和责任,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名誉权保护等。
6. 家庭法: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法保护了婚姻、夫妻、父母和子女的权益。
它涉及婚姻的成立、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
7. 继承法:继承是指一个人在去世后其财产权益的转移。
继承法规定了继承人的确定、继承份额的计算、继承程序的进行等问题。
民法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法律领域之一。
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对于我们维护自己的权益、理解合同、处理纠纷都有很大帮助。
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
法律民法知识点
法律民法知识点民法是指规范个人权利、财产权利和企业法律关系的一门法律学科。
它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法律民法知识点展开,对其进行解析和说明。
一、合同的要素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要使合同有效,必须具备以下要素:1. 相对人的同意:当事人必须自愿达成合同协议,不能出现强制或欺诈行为。
2. 客体的存在:合同必须有具体的交易对象或标的物,可以是金钱、商品、服务等。
3. 事项的合法性:合同的内容和目的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4. 形式的要求:某些合同必须符合特定的法定形式,如房屋买卖合同需要公证。
二、合同的种类根据合同的内容和性质,合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以货币作为交换对象,约定价格和交付条件。
2. 租赁合同:出租人将不动产或动产交付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
3. 借款合同:出借人将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其他可转让的财产交付给借款人,借款人按约定期限偿还本金和利息。
4. 委托合同:委托人委托受托人办理一定的事务,受托人按照约定的方式和要求履行职责。
5. 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的劳动关系协议,约定工资、工作内容和权益保障等事项。
三、债权和债务债权是指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债务是指债务人应当履行的义务。
债权和债务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债权人的权利包括追索权、请求权和留置权等,债务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债务。
四、侵权责任当民事主体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或财产权益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 过错责任:行为人由于过失或疏忽导致他人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 严格责任:某些特定活动或行为可能会带来损害,无论行为人是否过错,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危险品运输。
3. 引发责任:某些行为可能会引发其他人的过错行为,原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1、法律是调整人类社会关系唯一的社会规范?
2、在本书中,法律规范有三种分类方法,分为怎么分类,并简单回忆各自含义。
3、法律渊源主要有?
4、最高人民法院编制的案例属于司法解释?
5、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
6、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各种物。
7、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始终保持一致?
8、小明现在13周岁,精神正常,但是腿部残疾,请问属于哪种民事行为能力?
9、小明现在17周岁,精神正常,而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来源。
10、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包括: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1、第二编的民法相关制度,主要包括几章内容,分别是?
2、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主要从几节展开?
3、赠与合同属于单方法律行为还是多方法律行为?
4、遗嘱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还是多方法律行为?
5、民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时一个意思?
6、无形民事行为的特征
7、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或者“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是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8、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所有民事行为当然无效?
9、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超过其年龄和智力范围的的合同行为,属于___________。
10、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
11、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可以自己撤销吗?
12、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具有撤销权事由的当事人自________________撤销事由之日起__________行使撤销权。
13、撤销权适用诉讼时效吗?
14、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不影响其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15、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从撤销之日起开始失效。
16、效力待定合同,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视为同意追认。
17、代理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于________。
18、甲是ABC商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该商贸公司规定甲能够独自对外签订500万元以下的合同,超过500万元必须由董事会计提讨论决定。
假如甲独自跟第三方签订价值1000万元的合同,甲构成无权代理。
19、代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0、代理权的滥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1、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22、无权代理属于_________民事行为。
23、无权代理对被代理人的法律后果。
24、无权代理中,善意相对人在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之前,有权撤销其对无权代理人已经作出的意思表示。
25、表见代理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26、表见代理对被代理人产生什么后果。
27、诉讼时效适用所有的请求权?
28、诉讼时效适用于所有的债权请求权?
29、诉讼时效届满,债权人再不得找债务人要求偿还债务。
30、人民法院可以主动适用诉讼时效。
31、因为民法自治原则,所以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诉讼时效的期限。
32、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依然存在
33、除斥期间是可变期间,适用于中断、中止和延长
34、哪些类型的诉讼时效是1年?
35、未约定履行期限或履行期限不确定的,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算?
36、约定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算?
37、诉讼时效的中止,主要是指________无法行驶请求权,而且是在诉讼时效期间的哪一段时间。
38、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主要包括:
39、义务人不同意履行义务,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断吗?
40、债权转让的,什么时候诉讼时效中断?
【答案】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1、法律虽然是调整人类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但并不是唯一的社会规范。
2、法律规范的三种分类方法:
①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②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③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3、法律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国际条约
4、最高人民法院编制的案例不属于司法解释
5、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主体、客体和内容
6、法律关系的客体不是指各种物,它的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人格利益
7、对于自然人来说,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一样。
8、小明现在13周岁,精神正常,但腿部残疾,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9、小明现在17周岁,精神正常,而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来源,则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0、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包括:法律事实,包含事件和人的行为。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1、第二编的民法相关制度,主要包括三章内容,分别是: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权法、合同法
2、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主要从三节展开,分别是: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制度、诉讼时效
3、赠与合同属于多方法律行为。
4、遗嘱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
5、民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时不是同一个意思,成立不一定生效。
6、无形民事行为的特征: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
7、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或者“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是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答案:无效
8、并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所有行为都无效,比如接受赠与、奖励等纯获益行为和购买文具、乘坐交通工具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活动也是有效的
9、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超过其年龄和智力范围的的合同行为,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10、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11、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不可以自己撤销,必须依法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
12、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具有撤销权事由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
行使撤销权。
13、撤销权不适用诉讼时效,是除斥期间。
14、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不影响其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15、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旦撤销,自始无效。
16、效力待定合同,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视为拒绝追认。
17、代理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
18、甲是ABC商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该商贸公司规定甲能够独自对外签订500万元以下的合同,超过500万元必须由董事会计提讨论决定。
假如甲独自跟第三方签订价值1000万元的合同,甲构成无权代理。
答案:错误。
甲是ABC商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属于代理,因此也不是无权代理。
19、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三种。
20、代理权的滥用主要包括自己代理、双方代理、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三种。
21、无权代理不只是指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还指超越代理权和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22、无权代理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23、无权代理,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
否则,被代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24、无权代理中,善意相对人在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之前,有权撤销其对无权代理人已经作出的意思表示。
25、表见代理的最显著特点是客观上有使相对人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情形。
比如:盖章的空白合同
26、表见代理产生有权代理一样的效果。
被代理人要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不得主张代理行为无效。
27、诉讼时效只适用于债权请求权。
28、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4)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29、诉讼时效届满,不消灭实体权利,债权人仍可以找债务人要求偿还债务。
30、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
31、诉讼时效是强制性规定,不得在合同中约定诉讼时效的期限。
32、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
33、除斥期间是不可变期间。
34、下列类型的诉讼时效为1年:
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③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④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
35、未约定履行期限或履行期限不确定的,诉讼时效从宽限期限届满之日起起算。
37、诉讼时效的中止,主要是指权利人无法行驶请求权,而且是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
38、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主要包括: 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9、义务人不同意履行义务,不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断。
40、债权转让的,在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诉讼时效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