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7单元第6课时《练习十》同步测试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第6课《练习十》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第6课《练习十》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第6课《练习十》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第6课《练习十》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也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在实际运用中,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和练习题。

2.学具:分数卡片、操作纸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如:“小白兔和灰兔子一共摘了12个果子,小白兔摘了其中的1/2,灰兔子摘了其中的1/3,请问小白兔和灰兔子分别摘了多少个果子?”2.呈现(10分钟)呈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如:“1/2 + 1/4 =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如:“计算下列分数的和:(1/2 + 1/4)、(3/4 - 1/4)、(1/3 + 2/3)”等。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解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 第七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 第七单元

4. 先在钟面上分一分,涂一涂,再回答问题。
1时的3是多少分?
5
图略
1时的2是多少分?
3
60÷5×3=36(分)
60÷3×2=40(分)
5. 张阿姨带了400元去商场,买帽子用去 2 ,买裤子用去剩下的3。
10
4
(1) 买帽子用去多少元?
400÷10×2=80(元)
(2) 买裤子用去多少元?
400-80=320(元) 320÷4×3=240(元)
时针从12起走了12小时的 7
12
时针指向“7”
这根绸带长120厘米,小芳用去了多少厘米的绸带?(5分)
120÷6×4=80(厘米)
2.
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5分)
60÷4=15(千米)
3.
小明和小芳都在读一本120页的书,谁读得多?多多少页?(6分)
小明:120÷5×4=96(页) 小芳:120÷4×3=90(页) 96>90 小明多 多96-90=6(页)
9
(2) 把8朵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3个花瓶共插了这些花的3 。
(×)
8
(3) 美术组有6名男生和9名女生,男生占总人数的6 。
(×)
9
5. 填一填。
(1)
把16根小棒平均分成4堆,2堆是这些小棒的((
2 4
)) ,3堆是这些小棒的((
3 4
) )

(2) 1个西瓜平均分成了12块,妹妹吃了4块,哥哥比妹妹多吃了2块,哥哥吃了
6
4. 1时的2是40分。
5
5. 一本书,小明第一天看了1,剩下的和看了的一样多。
2
(× ) (× ) (√ )
三、选择。(每题2分,共8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一、填空。

(第1小题4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1.涂色表示每组图形下面的分数。

2.【新角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中表示颜色的字有()个,占总字数的。

3.在里填上“>”“<”或“=”。

4.如图,有12 位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耍,男生占全部小朋友的,踢毽子的小朋友占全部小朋友的。

5.一堆小棒有18 根,这堆小棒的是()根。

如果把这18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5 份占这堆小棒的(),是()根。

6.天天看一本240 页的《格列佛游记》,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要从第()页开始看。

7.【新角度】如果将下图的绳子拉直,那么它的长度大约是dm。

8.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面积的;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那么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整个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各图中,涂色部分或箭头处不能用表示的是()。

A.B.C.D.2.【南通市】妈妈给典典买了一盒水彩笔12 支,典典不可能拿出这盒水彩笔的()。

A.B.C.3.三(1)班的36名同学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大扫除,擦窗户的同学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擦窗户的有多少人?列式是()。

A.36÷9×4 B.36÷4 C.36÷4×9 4.两本同样的故事书,天天看了一本故事书的,聪聪看了另一本故事书的,谁看得多?()。

A.天天看得多B.聪聪看得多C.两人看得同样多D.无法确定5.一箱牛奶,妹妹已经喝了总数的,正好是6盒,这箱牛奶一共有()盒。

A.6 B.12 C.18 D.246.有一根长1 米的红丝带,同同用这根红丝带的做了小花,用剩下的红丝带做了2个同样的中国结,每个中国结用了()厘米的红丝带。

A.60 B.40 C.20 D.27.唐僧师徒4人分吃一个大西瓜,大西瓜平均分成了12块,孙悟空说:“我吃这个西瓜的,师傅吃这个西瓜的,沙师弟吃这个西瓜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6.练习十》说课稿(完善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6.练习十》说课稿(完善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6.练习十》说课稿(完善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6.练习十》的内容主要是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练习。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多个不同形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对于如何进行乘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由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涉及到更多的数位和进位问题,因此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的进位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降低学习的难度。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练习十》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练习十》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练习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练习十》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乘整数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分数乘整数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规律。

2.采用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乘整数的理解。

3.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解释分数乘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小明有2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分数乘整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同时,给出相关的计算法则,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巩固对分数乘整数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个人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练习十》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练习十》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练习十》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练习十》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列式计算、填空、解决问题等,旨在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对小括号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操作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使用小括号进行简算和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地使用小括号进行简算和解决问题。

2.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灵活运用小括号,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对小括号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具、学具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小括号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猫买鱼”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小括号来简化计算。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简化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小括号的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确保学生对小括号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括号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练习十》教案2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练习十》教案2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练习十》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练习十》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口算和估算,以及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概念,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小数点的位置处理不当,以及对运算结果的估算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口算和估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口算和估算方法。

2.难点: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运算结果的准确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小数加减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教学内容的PPT,包括实例讲解、练习题和课堂活动等。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包括笔算、口算和估算等。

3.教学素材:准备与小数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素材,如购物、体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买了一支铅笔2.5元,又买了一支橡皮1.2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小数加法解决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主要包括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并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他们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熟练地进行笔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运算的意义。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探索运算方法。

3.利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卡片。

2.准备投影仪,展示算式和运算过程。

3.准备相关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运算。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如:小明和小华一起买书,小明买了25元的书,小华买了32元的书,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呈现(10分钟)1.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如:25 × 32。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运算规律。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2.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题目。

2.老师选取一些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

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其他的运算方法吗?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运算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6.练习十》教学设计(完善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6.练习十》教学设计(完善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6.练习十》教学设计(完善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6.练习十》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分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激励评价法: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出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41、练习十》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41、练习十》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41、练习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41、练习十》是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提高他们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对分数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概念,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新课导入:介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练习环节: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7《练习十》(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7《练习十》(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7《练习十》(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练习十》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练习十》展开,其中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学生们需要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我准备了一些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以及一些教具和学具,如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用分数来表示这些问题。

2. 例题讲解:然后我给出了具体的例题,如1/4 + 1/4,1/21/4等,讲解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引导学生们一起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接着我给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进行了详细的板书设计,包括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一些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答案:1. 1/4 + 1/4 = 1/2,1/2 1/4 = 1/4,3/4 + 1/4 = 1等。

2. 具体问题具体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练习和应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我也可以拓展一些分数的其他运算规则,如乘除法等,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分数的运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练习十》这一课的教学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我将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练习十|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练习十|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练习十|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练习十|苏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练习十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练习十,主要涉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的章节为第七章第六节,具体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难点是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 新课讲解:我利用PPT展示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3. 随堂练习:我在课堂上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解答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一家商店有一个苹果,小明买了其中的2/3,小红买了其中的1/4,商店还剩下多少苹果?”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一些关键词和例子。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练习题,包括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以及一些实际问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4 + 1/4答案:1/43/4 1/4答案:1/2题目3:小明有3个苹果,他吃掉了其中的2/3,还剩下多少苹果?答案:1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上普遍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还需要加强练习和引导。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第七单元测试答案一、1.【答案】A2.【答案】C3.【答案】B4.【答案】B5.【答案】A二、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三、1.【答案】4781132.【答案】67183.【答案】5949 54.【答案】103104107105.【答案】27466.【答案】27467.【答案】5 575128.【答案】<><<1 9.【答案】15 四、115715【答案】五、39342578381.【答案】涂3 个涂10 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 22.【答案】平均分成4份涂1份,这些苹果的14是2个;平均分成3份涂2份,1小时的五、23是40分钟。

1.【答案】1 1 1 ++ 5 5 5=1+1+15=3 52.【答案】2 1 1 −= 9 5 451180=4 (页)45答: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全书的145,多看了4页.1 1 13.【答案】30 000=6 000=300 (千克)5 20 20答:一只成年海豹有300千克.14.【答案】故事书:360=120(本)1+21科技书:120 240=(本)2答:故事书有120本,科技书有240本.5.【答案】320=12 (只)5答:母鸡有12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 2第七单元测试一、1.一堆砖的1315比这堆砖的( ).A.多B.少C.一样多2.10 厘米的254和10 厘米的10相比较,( ).A.10 厘米的25 长B.10 厘米的410 长C.一样长3.将1 吨货物平均分成8 份,其中3 份重( ).A. 38B.38吨C.18吨4.把9 块糖平均分给7 个人,每个人分得( ).A. 17块B.97块C.7919块D.块5.兔哥哥拔了15 个萝卜,把其中的25分给弟弟,兔哥哥分给弟弟( )个萝卜.A.6B.9C.10二、判断题.1.三(1)班学生人数的23和三(2)班学生人数的23一定相等. ( )2.操场上有13 个小朋友,其中跳绳的小朋友不可能占总人数的15. ( )3.把一个西瓜分成8 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18. ( )4.三年级一班有45 人,其中男生占59,女生有25 人. ( )5.12 米的13比12 米的14多1 米. ( )三、填空题.1.4 个17是________,8919里有________个5,5 个________是13.2.3 个27的和是________,58是由5 个________组成的.3.妈妈买了9 支铅笔,给了小冬5 支,给了小丽4 支,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________,小丽拿了这些铅笔的________.4.5 角是1 元的________ 3 分米是1 米的________4 厘米=________分米7 角=________元5.院子里来了5 只母鸡和2 只公鸡,公鸡占这些鸡的________,后来走了1 只母鸡,这时母鸡占院子里鸡的________.6.场地上来了5 只母鸡和2 只公鸡,公鸡占这群鸡的________;后来跑掉了一只母鸡,这时母鸡占这群鸡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 3________.7.小学生一星期上________天课,你一周中上课的天数是一个星期的________;5 个月是一年的________. 8.在横线上里填上“>”“<”或“ = ”.25 ________ 3 5 1 4 ________ 1 5 2 7 ________ 5 7 1 8 ________ 1 39.把 1 千米平均分成 15 份,每份是 1 千米的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千米,7 份就是________千米. 四、直接写出得数.5 2 − = 2 + 1 =3 1− = 9 9 4 4 5 5 5 + 2 =6 3− =8 8 8 8 3 3 − = 5 5五、动手实践,操作应用.1.涂色表示每个图下面的分数.2.分一分,涂一涂,算一算.这些苹果的1 4是________个1 小时的2 3是________分钟 四、解决问题. 1.看图计算阴影部分.每块阴影部分占全部的1 5.小学数学 三年级下册 2 / 32.小红看一本180 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多少页?15,第二天看了29,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全书的几分之几?多看了3.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的体重约有30 000 千克,一只非洲象的体重是它的15,一只成年海豹的体重是非洲象的120,一只成年海豹有多重?4.学校图书馆故事书和科技书共360 本,其中故事书本数是科技书的12,求故事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5.小林家有20 只鸡.其中35是母鸡,母鸡有多少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3/ 3。

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7.6练习十

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7.6练习十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7.6练习十1.用分数填一填。

7角=()元 2角=()元5分=()角 6分=()角8分米=()米 3分米=()米9厘米=()分米 4厘米=()分米2.美术小组的同学做了24个灯笼。

把其中的送给幼儿园小朋友,送给幼儿园小朋友多少个灯笼?3.小芳做了一些幸运星,其中红色的有6个,蓝色的有3个,黄色的有1个。

红色幸运星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蓝色、黄色幸运星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参考答案1.107 102105 106 108 103109 1042.24×=18(个)答: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8个灯笼。

3.6÷(6+3+1)=1063÷(6+3+1)= 1031÷(6+3+1)= 101答:红色幸运星占总数的106,蓝色幸运星各占总数的103,黄色幸运星各占总数的101。

一、培优题易错题1.为了庆祝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三(1)班同学做了27朵红花布置教室,其中女同学做的红花数量是男同学的2倍,男女同学各做了多少朵红花? 【答案】解:27÷(2+1) =27÷3 =9(朵) 9×2=18(朵)答:男同学做了9朵,女同学做了18朵。

【解析】【分析】知道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先求较小的数,较小的数=和÷(倍数+1),先求较小的数,再求较大的数即可。

2.三年级参加学校“优秀作业”评选活动,《基础训练》和《好字行天下》两项内容书写优秀的获奖人数情况如图所示:(1)三年级《好字行天下》获奖的有多少人?(2)三年级一共有多少同学在此次活动中获奖?【答案】(1)12+28=40(人)答:三年级《好字行天下》获奖的有40人。

(2)9+12+28=49(人)答:三年级一共有49人在此次活动中获奖。

【解析】【分析】(1)用单独参加《好字行天下》的28人加上两项活动都参加的12人即可求出三年级《好字行天下》获奖的人数;(2)把单独参加每项活动的人数加上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即可求出活动中获奖的总人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 练习十 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 练习十 丨苏教版

练习十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学习的一个新的关于分数的知识。

在这个单元,学生又学习了第一阶段的认识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学习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二阶段的认识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几,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本课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真正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应用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城堡图片)谈话:小朋友们,看这座漂亮的城堡,今天这座城堡里要开一场宴会,你们想去参加吗? 这是一座智慧城,要进到城堡里先要完成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吗?(出示闯关图片) 现在我们来一起闯关吧!二、练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1.我们来看第一关:用表示涂色部分。

(课件出示图片)(1)提问:第一幅图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可以用那个分数表示?(使用白板的蒙层功能,根据学生回答,通过笔擦除显示答案) 生预设:41 追问:你能说一说为什么用41表示吗? 生预设1: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

生预设2: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所以用分数41表示。

师:你说的真完整。

(引导学生把意思表述完整)师:那你们知道这里的“4”表示什么吗?(平均分成的份数)“1”又表示什么呢?(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2)师:谁来说一说第二幅图用什么分数表示?生预设1:34 师追问:“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帮助学生理清分子分母表示的意思,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生预设2:124 师追问:(“4”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帮助学生理清分子分母表示的意思,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生预设3:31 师追问:为什么可以用31表示呢? 生预设:把12个圆片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所以可以用31表示。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7.6练习十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7.6练习十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7.6练习十1.用分数填一填。

7角=()元 2角=()元5分=()角 6分=()角8分米=()米 3分米=()米9厘米=()分米 4厘米=()分米2.美术小组的同学做了24个灯笼。

把其中的送给幼儿园小朋友,送给幼儿园小朋友多少个灯笼?3.小芳做了一些幸运星,其中红色的有6个,蓝色的有3个,黄色的有1个。

红色幸运星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蓝色、黄色幸运星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参考答案1.107 102 105 106 108 103 109 104 2.24×=18(个) 答: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8个灯笼。

3.6÷(6+3+1)= 106 3÷(6+3+1)= 103 1÷(6+3+1)= 101 答:红色幸运星占总数的106,蓝色幸运星各占总数的103,黄色幸运星各占总数的101。

一、培优题易错题 1.4名小朋友丁丁、淘气、冬冬、笑笑站成两排、两列,丁丁和淘气在左面一列,淘气不在第一排。

冬冬在淘气的旁边,这4名小朋友是怎样站的?【答案】 解:【解析】【分析】“ 丁丁和淘气在左面一列,淘气不在第一排 ”,那么淘气一定在左面一列第二排,丁丁就是第一排;“冬冬在淘气的旁边”,那么冬冬一定右面一列第二排,右面一列第一排就是笑笑。

2.小玲有一根长4厘米5毫米长的彩带,小兰也有一条同样长的彩带。

把两根彩带用胶水粘成一条彩带后有多长?(接头处长1厘米)小玲的彩带:小兰的彩带:【答案】解:4厘米5毫米+4厘米5毫米-1厘米=8厘米答:把两根彩带用胶水粘成一条彩带后有8厘米。

【解析】【分析】小玲彩带长度+小兰彩带长度-接头处长度=粘成一条彩带后的长度。

毫米÷10=厘米。

3.给下面的钟表画上指针.【答案】解:指针如下:答:规律:这些时刻中,读报纸时间为1小时,其余项目时间为半小时。

【解析】【分析】根据时刻确定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然后画出时针与分针即可;根据时刻的特点说出自己发现的规律即可.4.奶奶家的台钟,1时敲1下,2时敲2下,10时敲10下,12时敲12下,每半时都敲1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练习十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练习十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练习十 | 苏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和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 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

-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 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 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 长方形的周长:$C=(a b)×2$,面积:$S=ab$。

- 正方形的周长:$C=4a$,面积:$S=a^2$。

- 通过例题,让学生练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完成练习十的相关题目。

-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答。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 拓展:让学生思考,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哪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可以计算?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十的相关作业。

- 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

- 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一、细心读题,谨慎填写。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 - V — ——-() ()2 . 5角是1元的();3分米是1米的();4厘米=()分米;7 角二()元3 .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是它的(),每段的长度是 ()米,也就是( )分米。

均分成6份,其中的5份占这些小棒的(),是()根5 . 5里面有()个匕个工加5个。

是() 9 9 10 10 24小时的3是()小时1分钟的」是()秒 46 6 .场地上来了 5只母鸡和2只公鸡,公鸡占这群鸡的();后来跑 掉了一只母鸡,这时母鸡占这群鸡的()7 .小学生一星期上()天课,你一周中上课的天数是一个星期的 ();5个月是一年的()8 .填写相对应的分数。

☆ ☆☆☆☆I t 1 I() 4. 一堆小棒有18根,这堆小棒的31是()根。

如果把18根小棒平9-求12个苹果的3是多少个,就是要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份,求出这样的()份。

10. 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2次,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这张纸共有()个这样的一份。

如果对折三次,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1 .把一个西瓜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1。

()82 . 2小时的1是50分钟。

()3 .在工、上工这三个分数中,1最大。

()20 10 5 54 . 3个二和8个1相等。

()8 35 .吃掉一个汉堡包的一半后,再吃掉剩下汉堡包的一半,这时还剩下原来汉堡包的1。

()4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

1 . 一堆砖的1比这堆砖的1()。

3 5 ' ,A.多B.少C. 一样多2 .下面的数量中,()与70千克的二最接近。

5A. 20千克B. 15千克C. 17千克3. 10厘米的(和10厘米的140相比较,()。

A. 10厘米的,更长些B. 10厘米的看更长些C. 一样长4.把2盒饼干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其中4个小朋友分得这些饼干的()A. -B.C.5.有一堆20吨的煤,运走了 2,还剩下()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 练习十 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 练习十 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 练习十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千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 能够熟练地完成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 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掌握千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 能够熟练地完成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 难点:- 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操作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 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 引导学生总结千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课堂练习(15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中的题目,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合作(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 提供拓展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十中的所有题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千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完成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有所提高,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计算错误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所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置作业
一、旧知链接
1.把1米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1米的) () (,5份是1米的) () (。

2.把20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桃的) () (,3份是这些桃的)
() (。

二、新知速递 完成教材第86页“动手做”。

【参考答案】略。

课堂作业
1.一堆小棒36根,这堆小棒的31是( )根,这堆小棒的9
5是( )根。

2.把一张圆形的纸片中间对折再对折后,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 (,这样的3份是这张纸的)
() (。

3.请给大正方形的34
涂上颜色。

4.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是16米,其中的
85种西红柿,西红柿占地多少平方米? 【参考答案】1.12 20 2.4
41 4
3 3.16÷4×2=8(个) 4.16÷8×5=10(平方米)。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
1.1小时的43是( )分,8角是)
() (元,1吨大米的52是( )千克。

2.学校图书室有40本《数学家的故事》,60本《趣味数学》,这两种书都被三(1)班同学借走
52,两种书分别被借出多少本?
3.小芳和小红用100厘米的绸带做中国结,小芳用去这根绸带的
53,小红用去了这根绸带的52,她们两人各用了多少厘米绸带?
拓展提高
4.三(3)班共有48人,在改选班长时,有85的人选杨成,6
5的人选王祥,他们两人 各得了多少票?你认为谁当班长比较合适?
5.王大伯家有一块正方形的地,边长是20米。

⑴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⑵如果这块地的
52种玉米,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发散思维
6.2009年2月份,爸爸出差的天数占这个月总数的7
2,爸爸出差几天? 7.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一共折了三次,打开后想一想。

其中的三份占这张纸的()()。

【参考答案】1.45 10
8 400 2.40÷5×2=16(本) 60÷5×2=24(本)答:《数学家的故事》被借出16本,《趣味数学》被借出24本 3.100÷5×3=60(厘米) 100÷5×2=40(厘米)答:小芳用了60厘米绸带,小红用了40厘米绸带 4.48÷8×5=30(票) 48÷6×5=40(票)答:杨成得了30票,王祥得了40票。

我认为选王祥当班长比较合适 5.(1)20×20=400(平方米)答:这块地的面积是400平方米 (2)400÷5×2=160(平方米)答:种玉米的面积是160平方米 6.28÷7×2=8(天)答:爸爸出差8天 7.8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