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价值认知与功能重构_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_郑文俊
旅游视角下“地方意义”国内外文献的回顾
旅游视角下“地方意义”国内外文献的回顾作者:吴倩杨焕焕来源:《旅游纵览》2021年第09期摘要:以旅游业为出发点,通过对国内外“地方意义”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了“地方意义”的重點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
现有文献较多关注其中的一方面,而未对这几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出详细解释。
因此本文从国内外影响因子较强的期刊中选择与“地方意义”这一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旨在挖掘“地方意义”这一主题词所蕴含内在脉络以及其与旅游业的关系,为旅游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做出理论参考。
关键词:地方意义;地方性;地方感;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19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9zd10)。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逐渐被大众所熟知。
地域文化的优化与传承的增强,使得人们对富有地方意义的文化与习俗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地方意义”是人类关于环境的认知和评价,是凝结了地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文化过程与实践。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更高水平的地域文化,“地方意义”的相关研究与问题得到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与旅游关联起来,成为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地方意义”代表着一个关注的重点概念,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厘清了各研究概念间的关系,为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
鉴于此,本文对“地方意义”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了解其研究历程和现状,揭示其研究脉络和研究内涵,对于完善“地方意义”的研究,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文献来源在对“地方意义”这一概念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之前,笔者对文献进行了检索和识别,对检索结果中每篇文献的机构、作者、关键词等字段存档,建立“地方意义”数据库,记录研究的文献数量和增长规律,并对相关重要旅游期刊的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
1.国内文献国内文献是通过CNKI数据库,以“主题=‘旅游’并‘地方意义’”和“主题=‘旅游’+关键词=‘地方意义’”进行检索,检索的期刊界定为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期刊等有较强影响力的期刊,检索时间段为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乡村文化景观价值认知评判分析
乡村文化景观价值认知评判分析作者:徐恒潘辉陈硕吕梁来源:《小城镇建设》2018年第13期摘要:本文以福建南平元坑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对村落文化景观进行收集归纳、科学分类,并对其价值维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法,针对不同背景和不同需求的当地公众和游客两类使用者进行访谈评判。
通过调查两类受众对文化景观价值的认知评判,从而得出各类文化景观现状的价值认同度,对文化景观进行价值排序。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访谈受众对文化景观的价值评判标准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群体对乡村文化的认知、记忆及情感是不同的,调查及分析结果既可以对村落文化景观进行有效、精准、重点保护,又可以从满足游客需求角度对乡村发展文化旅游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文化景观;价值评价;问卷调查法;景观保护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8.z1.012?中图分类号:TU986文章编号:1009-1483(2018)13-0062-10?文献标识码:AThe Cognitive Evaluation Analysis on Value of Rural Cultural Landscape: Taking the Ancient Town of Yuankeng as an ExampleXU Heng, PAN Hui, CHEN Shuo, LYU Liang[Abstract] Taking Yuankeng ancient town in Nanp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o collect and classify village cultural landscape scientifically, analyze its value dimension and adopt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n-site interview to take local public and tourist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eeds as investigators. By the means of cognizing evaluation to obtain 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all kinds of cultural landscape and it’s rank ordering. The results reflected that the criteria is different in two kinds of respondents. Therefore, different groups have different cognition, memory and emotion to rural culture. The evaluating the survey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 rural areas to meet the needs of tourists as well as to protect the rural cultural landscape in effective way.[Keywords] cultural landscape; value evaluate; questionnaire survey; landscape protection1相關概念中国是传统农耕大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的发展,大部分的传统文化村镇处在日渐衰落,无力维护的处境,究其原因不外乎日益发展的历史因素与环境已经发生转变,传统模式的客观存在不能满足主观的发展需求,甚至于成为阻滞发展的沟槛。
乡村旅游视角下的景观传承与重构——以厦门大帽山寨仔尾里项目为例
园林与景观设计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3期乡村旅游视角下的景观传承与重构——以厦门大帽山寨仔尾里项目为例陈志锋(厦门特房嘉湾房地产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10)摘要: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是挖掘提炼乡村景观,并对乡村景观进行传承与重构。
本文从风景园林学科出发,通过厦门大帽山寨仔尾里乡村旅游案例,提出近乎自然的生态修复原则、在地性的文化传承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原则、沉浸式体验的人性化原则四个开发建设原则,分析总结村落的景观要素和结构形式,探索价值传承与空间重构的三个设计策略:“尊重地域特征,留住乡愁记忆——并存与再生”“传承场所精神,重构景观空间——转换与新生”“调和乡村景观,赋能旅游价值——调和与共生”,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景观;传承;重构;寨仔尾里[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6.51Landscape Inheritance and Re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Tourism—— A Case of Zaiziwei Village in Damaoshan, XiamenChen Zhifeng(Xiamen Tefang Jiawan Real Estate Co., Ltd., Xiamen Fujian 361010, China)Abstract: The core of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is to excavate and refine the rural landscape, and to carr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landscape. Starting from the subjec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gives a case study of village tourism in Zaiziwei village in Damaoshan, Xiamen, puts forward four 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namely,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lose to nature, the principle of local cultural inheritance, the principle of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rinciple of humanization of immersion experienc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landscape elements and structural forms of the village. Then it explores three design strategies of value inheritance and space reconstruction: “respect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retaining nostalgia memory - co-existence and regeneration”, “inheriting the spirit of place, reconstructing landscape space - transformation and rebirth”, “harmonizing rural landscape, endowing tourism value - harmony and symbiosis”, with a view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tourism.Key words: rural tourism; rural landscape; inheritance; reconstruction; Zaiziwei Village1乡村景观与乡村旅游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区范围内,人类因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地表之上叠加人类活动形成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的综合表现,既包括乡村人文景观,也包括乡村自然景观[1]。
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价值认知与功能重构_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_郑文俊
3 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功能重构
3. 1 乡村景观美学功能及实现 旅游视 角 下 的 乡 村 景 观 首 先 具 有 视 觉 美 学 功 能。
乡 村 是 优 美 的 风 景 画、别 致 的 风 俗 画 和 异 族 的 风 情 画[26],蜿蜒的山体、阡陌的农田、果木桑麻、牛畜成群、牧 童欢歌都会使人收获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我们 可以用景观要素、符号美学和形式美学原则来描述分析 乡村景观美学特质,也可以通过分辨景观关键因素来定 量判别乡村景观美学质量。地貌、植被、水体、结构( 色 彩、质地、形式等) 是构成乡村景观美学功能的 4 个景观 要素。研究发 现,具 有 变 化 的 山 地、较 大 的 植 被 覆 盖 和 水域面积、较强的色彩对比度及较好保护的人文景观的 乡村景观质量更优[27]。还可以基于物理心理学方法,用 群体的普遍审美趣味为标准建立乡村景观质量评价与 预测模型[28 - 29]。大多数文献利用研究区域照片进行乡 村景观美景度( SBE) 测评[30 - 31],Elke[32]以 Flanders 地区 为例、Yoji[33] 以 日 本 某 处 梯 田 景 观 为 例 展 开 研 究,提 出 应重视乡村景 观 的 自 然 性、开 放 性、多 样 性 和 维 护 性 特 点。还有学者通过场景可视化技术处理生成不同景观 空间特征梯度和不同农业生产模式景观图像,运用参与 式评估法获取乡村景观美学偏好信息[34]。 3. 2 乡村景观游憩功能与感知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探析文献综述4100字》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目录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1)1 全域旅游研究 (1)2乡村旅游研究 (2)3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参考文献 (3)1 全域旅游研究周家俊、石培华、李金早、宋健和王昆欣对全域旅游的概念、特征、发展全域旅游的根本目的以及优势等做了系统的研究。
周家俊等以甘孜州为例,从全域旅游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发展条件等方面分析,对全域旅游的内涵进行研究,并提出践行全域旅游的发展建议及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意义[3]。
石培华从理论技术层面和具体推进落实层面对全域旅游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全域旅游体现五个“新”。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要具备五“全”覆盖的特征。
全域旅游五个“不”[4]。
李金早对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做出总结: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5]。
宋健认为长治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是生态环境创造根本优势;旅游资源品种丰富、组合度好、优化度佳;文化积淀构造品牌基础[6]。
王昆欣认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并预测全域旅游将有效推进旅游发展与改革、将有力治理和改善旅游环境、将有助于促进和增进民生福祉[7]。
孙文清、徐彤、Yingling Sun和Huiyan Li研究分析了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总体规划、发展路径以及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孙文清等总结出五种全域旅游发展建设模式的类型:龙头景区带动型、城市全域辐射型、全域景区发展型、特色资源驱动型以及产业深度融合型[8]。
徐彤等在立足全域旅游本质特征、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异同比较基础上,提出了“1+4+N”的综合系统型全域旅游规划模式,并详细分析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配套成果和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9]。
Yingling Sun分析了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关系,总结出全域旅游是指积极整合各行业、各部门共同管理,全市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一切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体验的旅游产品,从而充分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旅游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思考
2023-11-06CATALOGUE目录•引言•旅游文化与乡村旅游概述•旅游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旅游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挑战与对策•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传统乡村旅游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文化内涵、同质化严重等。
旅游文化视角为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探讨旅游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
研究目的与方法02旅游文化与乡村旅游概述旅游文化的定义旅游文化是指旅游活动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现象,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文化的内涵旅游文化包括旅游景区的文化、旅游设施的文化、旅游服务的文化、旅游购物的文化等多个方面,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和文化现象。
旅游文化的定义与内涵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当时一些贵族和富裕阶层人士开始到乡村度假,享受乡村的清新空气和宁静生活。
乡村旅游的起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旅游形式,并逐渐向全球范围内扩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旅游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关系旅游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旅游文化的支撑,旅游文化能够赋予乡村旅游更加深厚的内涵和特色。
乡村旅游是旅游文化的载体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可以成为旅游文化的载体,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来传承和弘扬旅游文化。
03旅游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保护和修缮古村落和传统建筑,传承乡村历史和文化遗产。
传统建筑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农耕体验文化挖掘和展示乡村民俗风情,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等。
提供农耕体验和农业观光项目,让游客感受乡村生产和生活的魅力。
030201发展乡村创意产业,如手工艺品、影视制作、文化出版等。
文化创意产业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如民俗节日、音乐节、艺术展览等。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摘要】本文以全域旅游视角探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从概念解析、影响、现状分析、发展对策和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我国乡村旅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旅游服务质量、推动乡村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
结合全域旅游的推动作用,展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为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视角、现状分析、对策、产品创新、推广、展望、推动作用、局限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我国,旅游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资源和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访。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
通过全域旅游视角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面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的理念,强调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打造全新的旅游产品和体验。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全域旅游概念的解析和对全域旅游对乡村旅游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乡村旅游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以及探讨乡村旅游产品创新与推广的途径,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乡村旅游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深入研究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重大。
通过研究全域旅游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全域旅游理念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为我国乡村旅游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
旅游地学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路径
旅游地学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路径在当今社会,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而旅游地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路径。
旅游地学主要研究地球科学与旅游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地质遗迹、自然景观等地学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乡村地区,丰富的地学资源往往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乡村旅游地学资源的类型与价值乡村地区拥有多样的旅游地学资源,包括地质遗迹、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土壤景观、生态景观等。
地质遗迹如古老的地层、奇特的岩石构造等,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还能吸引游客的好奇心。
例如,某些乡村地区保存着完整的古生物化石群,这对于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成为科普旅游的热门景点。
地貌景观如奇峰怪石、峡谷深壑等,常常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这些独特的地貌形态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险。
水文景观如清澈的溪流、壮观的瀑布、神秘的地下河等,为乡村增添了灵动之美。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水的魅力,参与水上活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土壤景观如五彩斑斓的土壤剖面、独特的土壤质地等,展示了大地的奇妙。
这些土壤景观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土壤特性。
生态景观如原始森林、珍稀的动植物栖息地等,体现了乡村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近自然,体验生态之美,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
这些旅游地学资源不仅具有观赏和娱乐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它们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能够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乡村的发展历程和地域特色。
二、旅游地学视角下乡村振兴的优势从旅游地学的角度来看,乡村振兴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开发旅游地学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乡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了门票收入外,还能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1. 引言1.1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逐渐兴起,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全域旅游是指旅游目的地在整体规划和开发中以整体性的眼光来考虑,将城乡、景区、景点以及旅游产业链进行整合,实现旅游资源共享、互动和协同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乡村文化传承不足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借助全域旅游视角,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定义、意义、推动作用、存在问题、启示以及发展策略和路径,有助于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推动我国乡村旅游迈向新的高度。
2. 正文2.1 乡村旅游的定义和意义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参观观光和体验当地文化的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乡村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
通过游客的参与和体验,可以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乡村历史建筑、民俗风情等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的兴起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带动了乡村产业的繁荣。
乡村旅游可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差距的缩小。
乡村旅游是一种多赢的旅游方式,既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加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2 全域旅游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全域旅游是一种将城市、乡村、景区、文化和自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旅游全链条的有机衔接和全方位的旅游体验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全域旅游是指将整个地域作为旅游目的地,通过整合城市和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链,实现城乡旅游的一体化。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我们需要关注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效益。
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和农产品销售等项目,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乡村旅游还可以吸引外来游客,增加旅游消费和就地消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可以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
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可以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乡村旅游还可以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不足。
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乡村旅游的管理和品质控制还不到位。
由于乡村旅游资源的分散性和复杂性,管理起来面临一定的困难。
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不稳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一定的环境压力和生态破坏。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一些地方过度开发,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为了推进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和品质控制。
建立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一、全域旅游理念对乡村旅游业的启示全域旅游是指以整个地区为旅游发展主体,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推动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旅游新模式。
全域旅游要求将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拓展旅游空间,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经营方式,打造全域旅游环境。
全域旅游理念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全域旅游理念要求将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破地理界限,将城乡旅游资源有机整合,形成城乡联动的旅游格局。
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都是吸引游客的亮点。
城市旅游则具有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购物和美食资源,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全域旅游理念要求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应该开发更多具有乡土特色、生态环保、林果种植、民俗传统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线路,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注重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精品乡村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理念要求创新旅游经营方式,打造全域旅游环境。
乡村旅游在全域旅游中更应该注重产业融合,创新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乡村体验、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形态,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
提升乡村旅游营销推广能力,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提升全域旅游的整体形象。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和多元化发展不够充分,游客体验不够理想,存在农家乐接待设施简陋、缺乏规范化经营、产品单一等问题。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文化传承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乡村旅游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和多元化发展不够充分。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规模相对较小,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只停留在原始的农家乐、采摘游等简单的旅游形式,缺少真正的乡村旅游品牌和特色。
乡村旅游项目品质不一,有一定的乱象,难以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打卡点”。
基于旅游人类学视角的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研究文化产业精要读本
基于旅游人类学视角的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研究文化产业精要读本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旅游人类学的视角来深入探讨基于这一视角的乡村旅游文化建设,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建议,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乡村旅游文化建设2.1 旅游人类学的概念和方法论• 2.1.1 旅游人类学的定义• 2.1.2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2.2 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 2.2.1 乡村旅游的概念• 2.2.2 乡村旅游的特点2.3 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3.1 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 2.3.2 旅游人类学视角对文化建设的贡献三、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3.1 基础设施建设• 3.1.1 道路交通• 3.1.2 住宿设施• 3.1.3 餐饮设施3.2 游客体验设计• 3.2.1 旅游线路规划• 3.2.2 景点开发和设计• 3.2.3 乡村民宿的创新设计3.3 传统文化传承与展示• 3.3.1 乡村民俗文化传承• 3.3.2 手工艺品的制作与推广• 3.3.3 传统节日的举办与推广3.4 社区参与与合作• 3.4.1 建立合作机制• 3.4.2 加强社区意识• 3.4.3 引导企业和社区的良性互动四、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案例研究4.1 湖南凤凰古城的文化建设• 4.1.1 基本情况介绍• 4.1.2 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成果• 4.1.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4.2 四川乌尤古镇的文化建设• 4.2.1 基本情况介绍• 4.2.2 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成果• 4.2.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五、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5.1 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 5.1.1 制定相应政策与措施• 5.1.2 加大财政投入• 5.1.3 搭建平台促进合作5.2 引导企业与社区合作• 5.2.1 协调企业资源• 5.2.2 支持社区发展5.3 建立旅游人才培养机制• 5.3.1 加强教育培训• 5.3.2 建立人才流动机制• 5.3.3 支持旅游相关专业发展5.4 加强文化保护与创新• 5.4.1 加强传统文化保护• 5.4.2 推动文化创新六、结论本文以旅游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与相关案例。
桂北山地壮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
32景观基因的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克罗伯(Alfred L. Kroeber )和克莱德·克拉克洪(Clyde Klukhohn )关于文化基因的假说,我国学者结合生物学基因理论引申出景观基因理论。
景观要素具有与基因类似的复制、摘要桂北壮族传统聚落景观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秩序和逻辑,是我国西南山地少数民族景观基因内在规律的外在空间表现。
基于景观基因相关理论与方法,探寻桂北山地传统壮族村寨的文化特质,并对有遗传特性的景观基因符号进行识别、提取和分类,构建景观基因谱系,进而提出景观基因的转译传承策略。
结果表明:(1)桂北山地壮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细分为物质景观基因和非物质景观基因,具体可从选址布局、建筑技艺、景观环境、社会习俗和文化艺术5个类别进行归纳,根据其外化特征,构建景观基因谱系;(2)山地少数民族村寨景观基因可从基因提纯、基因解构、基因改良和基因重组等方面进行转译传承。
从景观基因的视角对桂北壮寨景观内涵特征进行文字和图示化系统性总结,有助于为桂北山地地区传统壮族村寨保护体系的建立以及村寨未来的开发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景观基因;基因识别;转译传承;桂北壮族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landscape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northern Guangxi contains the unique cultural order and logic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the external spatial expression of the internal law of landscape gene of Southwest Mountain minority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s of landscape gene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traditional Zhuang villages in mountainous area in northern Guangxi, identifi es, extracts and classifies the landscape gene symbols with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s the landscape gene pedigree,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landscape gene translation and inherit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landscape gene of traditional Zhuang villages in northern Guangxi is divided into material landscapegene and non-material landscape gene,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from fi ve categories: site layout,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landscape environment, social customs and cultural art. According to its extern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landscape gene pedigree can be constructed; (2) The landscape gene of mountain minority villages can be translated and inherited from gene purifi cation, gene deconstruction, gene improvement and gene recombination. 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landscap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Zhuang villages in northern Guang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genes is helpful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tection system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villages.Key wordslandscape gene; gene identifi cation; translation and inheritance; Zhuang ethnic minorities in northern Guangxi文章编号:1000-0283�2021�06-0032-08 DOI :10. 12193 / j. laing. 2021. 06. 0032. 005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21-03-31修回日期:2021-04-28郑文俊1979年生/男/湖北天门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民族乡土景观(桂林 541006)田梦瑶1997年生/女/山东济宁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风景旅游规划与景观管理(桂林 541006)蒋思珩1994年生/女/广西河池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乡土景观规划设计(桂林 541006)��� ��� 蒋思珩ZHENG Wenjun TIAN Mengyao JIANG Siheng桂北山地壮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Landscape Gene Identifi cation and Pedigree Construction of Zhuang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ern Guangxi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桂北民族旅游村寨景观意象及其营造方法研究”(编号:2018GXNSFAA050068)园林/2021年/第38卷/第6期转译、变异等特性,以景观基因的形式剖析区域景观意象的外在表征和文化内涵,更便于总结其发展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景观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旅游地学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策略
旅游地学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策略在当今社会,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而旅游地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旅游地学主要研究地球科学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包括地质遗迹、地理景观、生态环境等方面。
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地学资源,可以为乡村地区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方面效益,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一、旅游地学资源在乡村的分布与特点乡村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地学资源。
地质遗迹如奇特的岩石、古老的地层、壮观的峡谷等,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地理景观方面,有广袤的田野、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河流等,构成了美丽的田园风光。
生态环境资源包括丰富的植被、多样的生物群落、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水源。
这些旅游地学资源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原始性和真实性强,未经过过多的人工干预,保留了自然的本真状态。
其次,地域性明显,不同地区的乡村拥有独特的地学景观和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复制性。
再者,与乡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乡村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旅游地学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一)促进经济发展开发旅游地学资源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游客的消费能够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同时,还能创造就业机会,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减少劳动力外流。
(二)推动文化传承乡村的地学资源往往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相互交融。
通过旅游开发,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三)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的旅游地学开发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这有助于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改善基础设施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乡村需要改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这将直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三、基于旅游地学的乡村振兴策略(一)资源普查与规划首先,对乡村的旅游地学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了解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开发的重点和方向。
基于旅游视角下美丽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与探究
基于旅游视角下美丽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与探究作者:陶钰倩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3期陶钰倩(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所以很多人将物质追求转变为精神享受。
因此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其中乡村旅游是热点之一。
本文从乡村旅游特色入手,深入探究旅游视角对于“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作用以及建设方式。
关键字:旅游视角;美丽乡村;建设随着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社会发展进程逐渐加快,人们的生活及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正是这种城市化的发展,使得自然与乡村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
现如今,乡村的生活环境、生产场景以及文化资源等逐渐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同时也成为了新兴的旅游资源。
这种乡村旅游属于城乡居民为了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旅游项目,被称为乡村旅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基于旅游视角下进行“美丽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对于改善现代化生态文明环境,促使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旅游视角对于美丽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的作用1.1 促使乡村资源进一步开发基于旅游视角下进行“美丽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就是将能够吸引人们到乡村旅游的风景、物品等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例如,民俗建筑、田园生活、居民特色等。
这些资源与风景原本就存在于乡村,所以只需要基于旅游视角进行深度的整理与开发,就能够使其具有更高的艺术风格与品位,不需要重新建设,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美化,并添加上观光与度假的功能,促使乡村资源进一步的开发,是将当地资源进行相应的转变后再利用。
1.2 提升村民收入水平基于旅游视角下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可以增加乡村产业的度假作用,将村民转变为旅游产业中的服务者与生产者,可以为村民提供“不离开家”的工作,有效地改善了我国乡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出现让我国的旅游市场注入了新鲜的动力,促使传统的农业产品转化为更高质量的旅游产品[2]。
乡村景观价值评价要素及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
乡村景观价值评价要素及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王南希;陆琦【摘要】针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地区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景观对于公众的价值也有所改变.为了使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更好地满足人类景观需求,需要通过量化及实证研究对乡村景观进行景观价值认知与评估.作为文化景观范畴内的乡村景观,具有多维度价值,从生态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经济价值3个维度探讨了乡村景观的价值内涵.根据乡村景观的价值内涵提出以风景园林学科思想、生态规划思想为主导的多学科介入的研究方法,即景观生态学、景观感知与景观评价研究方法的介入.最后提出了在正确客观价值评估基础上,根据地域特色发展多功能综合农业景观、传统智慧基础上发展可持续高效农业、加强产业升级与资金支持等一系列以农业为核心的乡村景观价值提升策略.【期刊名称】《风景园林》【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6页(P74-79)【关键词】乡村景观;价值评价;多学科研究方法;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作者】王南希;陆琦【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景观建筑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景观建筑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1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研究意义与目的长期以来,与城市相对应,乡村在城乡关系中一直处于劣势,原因在于乡村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乡村景观的价值更是没有被人们系统的认知。
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乡村的联动变化,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向城市聚集与更为便利的交通等因素,引发了乡村景观的迅速变化,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新的城乡关系下,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乡村可持续发展。
当前城市化发展及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应当是充分发掘乡村价值,推动传统乡村转型,提升乡村价值,真正实现城乡平等和城乡一体化。
1 乡村之于城市的重要作用2 乡村景观价值三维度乡村景观体现了自然进程和人类活动连续的、动态的相互影响而融合而成的结果,体现了物质与非物质存在的价值。
基于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
基于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园林与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方向)安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城市居民开始关注乡村生活,感悟乡村风趣。
为了了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相关论文期刊的梳理,提出了乡村景观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继承发扬的成功经验,并做了简单的总结分析。
关键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乡村旅游;文献综述1.前言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是我国景观科学、景观规划设计学、旅游规划学和乡村发展研究中共同的新兴领域,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乡村景观研究和乡村景观旅游规划成为重要的研究前沿。
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来完成相关理论研究的整理,促进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理论研究的发展。
2.乡村景观和乡村旅游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区范围内人类因生产、生活的需要, 在地表之上叠加人类活动形成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的综合表现。
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在于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1]。
王云才认为,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够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上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2]。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体验农耕文化和乡土传统为特色的旅游方式,它是以乡村景观的多重性特征为基础,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乡村景观为乡村旅游提供必要的观赏和体验的环境,乡村旅游为乡村景观提供新的发展格局[3]。
乡村旅游的特点包括:活动对象上的独特性、时空结构上的可变分散性、主体行为上的参与性和文化层次上的高品位性[4]。
3.乡村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乡村作为人类最初的聚居地,它荷载着集镇与城市人群的生长基因,对乡村景观的赏析实际是对自己的家乡的回归尽管。
乡村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乡村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郑文俊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3(040)001
【摘要】通过对前人相关文献的梳理,从自然性、奇特性、有序性、多样性和文化性等5个方面构建包含15个评价因子的乡村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体系,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乡村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程序,并以柳州市7处典型乡村景观旅游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7处乡村景观美学质量由优到弱排列顺序依次为:龙女沟、程阳八寨、中渡古镇、下伦屯、鹭鹚洲、太阳村和景泉农庄,研究结果与实际较相符,说明该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区域推广意义.
【总页数】6页(P148-153)
【作者】郑文俊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901
【相关文献】
1.基于SBE法的城郊森林公园森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J], 王娜;钟永德;黎森
2.乡村绿地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研究 [J], 史久西;董建文;章志都;王小明
3.基于美景度评价法的北京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J], 段敏杰;王月容;谢军飞;郭佳
4.基于SBE法的广州城市公园点状植物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J], 陈梓聪;江璇;徐瑾
5.天山北坡中部天格尔森林公园天山云杉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J], 胡佳彬;潘存德;胡文聪;宋梦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旅游”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旅游”
彭兆荣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27)4
【摘要】就乡村旅游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和因素进行探讨,认为乡村旅游与其说是在“乡村空间”里旅行,还不如说是在“乡村概念”中旅游。
“乡村魅力”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或许并不是换一个“地方”,而是换一种体认“价值”。
【总页数】6页(P2-7)
【关键词】乡村旅游;全球化;旅游人类学;地方知识
【作者】彭兆荣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4
【相关文献】
1.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肃南县文殊寺旅游景区为例 [J], 温统;
2.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肃南县文殊寺旅游景区为例 [J], 温统
3.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云南旅游 [J], 李昆伟;王黎蕊
4.文化人类学视野下旅游小镇设计策略研究——以广西贺街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为例[J], 李广宏;潘雨晨
5.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自觉——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结构与解构 [J], 郭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旅游价值再造与功能重塑
统计与管理 二○一六·四热点透视摘 要:近些年,乡村旅游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广义层面来看,要对其价值和功能进行重新界定。
本文认为,在目前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应该从居民生活价值和旅游者价值两方面重新构建乡村旅游的价值和功能体系。
并通过分析和研究,归纳出乡村旅游的四种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城乡统筹 乡村旅游 价值再造 功能重塑课题项目:山西省软科学项目,项目名称: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041055-2DOI:10.16722/j.issn.1674-537X.2016.04.048一、引言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从单纯观光转向度假、观光以及专项旅游共同发展的阶段。
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同质化、低水平、少精品、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等问题,使乡村旅游产业只能选择转型和升级。
乡村旅游是将旅游业和农业紧密结合的一种产业,运用乡村为主要场所,运用乡村风光、乡村生活和农村文化来吸引游客,展示出功能融合、资源融合以及发展模式融合的特点。
所以乡村旅游要运用创造性的思路与理念健全价值体系,满足游客体验、休闲、观光的需要。
(一)乡村旅游具有的功能乡村旅游具有经济功能。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直接和间接的提高农民收入,旅游集娱乐、购物、浏览、住宿、餐饮于一身,不但推动旅游业发展,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
乡村旅游具有环境功能。
为了获得持续的利益,乡村旅游需要优化生态环境、增强环境品质,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更重视环境资源的保护、提升环境的保健功能、提高当地群众的环境意识。
乡村旅游具有社会文化的功能。
旅游让不同经济和文化状况、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地理位置的人进行接触,旅游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影响着游客,而游客的生活习惯、文化认同、道德标准对乡村也有较大影响,两种文化相互融合,体现出乡村旅游的文化功能。
(二)乡村旅游的价值现状旅游者具有的价值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2363( 2013) 01-0102-05
1 乡村景观释义
“乡村”概念具有多重定义,如从农业、农民、农村视 角进行职业定义,从乡村土地的粗放利用形式视角进行 生态定义,从乡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视角进行社会 - 文化定义[1]。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乡村的生态功 能、经济潜力与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乡村 具有与城市 截 然 不 同 的 生 态、环 境 与 文 化 氛 围[2],代 表 着一种特有的文化生活方式。尽管不同学科对其含义 理解的角度和深 度 有 差 异,但 一 致 认 为 乡 村 是“非 城 市 化区域”,是城市外的人类聚居地区,不包括没有人类活 动或人类活动较少的荒野和无人区[3]。
收稿日期: 2012 - 06 - 05; 修回日期: 2012 - 12 - 13 基金项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0CMZ011) ;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 资助 项 目 ( 41101136 ) ; 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 2012BAC16B04) 作者简介: 郑文俊( 1979 - ) ,男,湖北天门市人,副教授,博士,
3 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功能重构
3. 1 乡村景观美学功能及实现 旅游视 角 下 的 乡 村 景 观 首 先 具 有 视 觉 美 学 功 能。
乡 村 是 优 美 的 风 景 画、别 致 的 风 俗 画 和 异 族 的 风 情 画[26],蜿蜒的山体、阡陌的农田、果木桑麻、牛畜成群、牧 童欢歌都会使人收获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我们 可以用景观要素、符号美学和形式美学原则来描述分析 乡村景观美学特质,也可以通过分辨景观关键因素来定 量判别乡村景观美学质量。地貌、植被、水体、结构( 色 彩、质地、形式等) 是构成乡村景观美学功能的 4 个景观 要素。研究发 现,具 有 变 化 的 山 地、较 大 的 植 被 覆 盖 和 水域面积、较强的色彩对比度及较好保护的人文景观的 乡村景观质量更优[27]。还可以基于物理心理学方法,用 群体的普遍审美趣味为标准建立乡村景观质量评价与 预测模型[28 - 29]。大多数文献利用研究区域照片进行乡 村景观美景度( SBE) 测评[30 - 31],Elke[32]以 Flanders 地区 为例、Yoji[33] 以 日 本 某 处 梯 田 景 观 为 例 展 开 研 究,提 出 应重视乡村景 观 的 自 然 性、开 放 性、多 样 性 和 维 护 性 特 点。还有学者通过场景可视化技术处理生成不同景观 空间特征梯度和不同农业生产模式景观图像,运用参与 式评估法获取乡村景观美学偏好信息[34]。 3. 2 乡村景观游憩功能与感知
古村落景观一 直 以 传 承 悠 久 历 史 文 化“基 因 ”而 被 人们关注,但 由 于 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 的 冲 击,古 村 落 面 临
着传统中断和特征丧失的威胁。2007 年 12 月 23 日通 过的《中国景 观 村 落 保 护 公 约 》为 保 护 具 有 普 遍 价 值 的 “中国景观 村 落 ”建 立 了 一 个 科 学 的、长 效 的 社 会 化 机 制,全国范围内的景观村落和村落景观评审活动也同时 启动,并已 连 续 运 行 3 届。2008 年 10 月 26 日 通 过 的 《关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简称《贵阳 建议》) 则试图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策略。近年来,国 内 学 者 就 村 落 景 观 的 环 境 营 造、空 间 保护与开发策略也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在新农村建 设和旅游大开发背景下,重新认知农业文化遗产和村落 景观的独特价值十分必要。
第 32 卷 第 1 期 2013 年 2 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 32 No. 1 Feb. 2013
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价值认知与功能重构
———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
郑文俊
(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 乡村景观具有生态、生产、游憩和美学功能,在旅游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大开发背景下,需要重构和深
主要从事生态旅游与乡土景观研究,( E-mail) zhengwj79 @ sohu. com。
是指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其相关行为的景 观空间,由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 观构成[11]、具有生态、生产、游憩和美学功能[12]。
2 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价值认知
2. 1 旅游新农村与“ 新桃源” 陷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
“乡村”与“景 观 ”定 义 的 复 杂 性 和 多 样 性 导 致“乡 村景观”也可以 从 生 态 学、地 理 学 和 旅 游 学 角 度 进 行 多 重界定。乡村景观是人类活动在自然界的印迹,是自然 斑块和人类经营斑块的镶嵌体,是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 特征的综合体,乡村山水、田园等自然、半自然景观与居 民社会活动共同构成乡村景观[10]。归纳起来,乡村景观
成千上万名来自城市的规划师带着所谓的“美丽蓝 图”奔向乡村,成 千 上 万 个 传 统 乡 村 聚 落 将 面 临 前 所 未 有的冲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同质化、表象化、简单 化、单一化、片面化倾向严重。有些地方求新求洋、盲目 跟风,生搬硬 套 外 地 新 农 村 建 设 模 式,造 成 乡 土 特 色 的 丧失; 有些地方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把主要 精力、财力和人力 放 在 村 容 村 貌 改 造 和 环 境 卫 生 治 理 上; 有些地方开展大规模村落整治,进行河道渠化、拦河 筑坝以及其他不慎重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乡村 原有的生态系统和传统乡村风貌格局。新农村建设进 程中的乡村与城镇同质化导致了乡土文化遗产景观的 破损,草根 社 会 结 构 和 信 仰 体 系 遭 到 破 坏。这 可 能 给 5 000 a 的中国乡村大地的生态和乡土遗产景观带来不 可逆的“破 坏 性 建 设 ”[16]。 建 设 现 代 农 民 新 村,或 传 统 聚落与乡土建筑? 保留乡村意境,还是城镇意境[17]? 这 一辩题的正确解答对旅游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旅游 新农村建设进 程 中 的“新 桃 源 ”陷 阱 将 威 胁 到 乡 村 景 观 的地方性和乡 村 性,在 旅 游 新 农 村 建 设 背 景 下,到 底 需 要什么样的乡村景观应引起关注,乡村景观价值也需要
乡村是人类旅游活动的重要空间。乡村景观是乡 村旅游的载体,也是游憩功能实现的主体。乡村意象具 有地域性的特征,它在乡村景观游憩功能实现过程中起 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意象是人们在景观认知过程 中逐 步 形 成 的 具 有 个 性 化 的 景 观 意 境 图 式 ( MentalMap) [35],有学者进一步提出运用“旅游意象图”进行乡 村旅游规划的设想[36]。鲜明的乡村意象构筑起了乡村 旅游的核心吸 引 力,基 于 文 脉 属 性、地 脉 属 性 及 功 能 属 性构建意象三维耦合结构,有利于提升古镇景观意象质 量和水平[37]; 运用景观基因理论能有效识别和区划传统 乡村聚落景观意象特征,有利于景观游憩功能的差异化 表达[38]; 通过搜集公众媒介信息( 照片) 可以探知游客 对江南水乡景观游憩空间的理解[39]; 研究表明江南水乡 意象标志为祠堂、大树、流水与桥、屋顶与山墙[40]。上述
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业易导致乡村景观的无序化、 城市化与商业化倾向。乡村景观无序化表现为乡村旅 游地建筑风 貌、旅 游 设 施 及 标 识 系 统 的 杂 乱 和 不 协 调。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传统水乡古镇景观的城市化 倾向,古镇开放空间利用方式逐渐朝城市公园化和广场 化方向演化,古 镇 生 活 变 得 日 渐 浮 躁 与 喧 嚣 嘈 杂,古 镇 地域文化景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9]。乡村旅游地过 度商业化开发 造 成 传 统 建 筑 形 式、礼 仪、语 言、节 庆、服 饰、信仰以及 民 间 艺 术 的 消 亡 和 改 变,传 统 地 域 文 化 景 观呈现出边缘化、破碎化和孤岛化特征[20],商业化倾向 对乡土文化景观产生巨大冲击,如沿街的生活门面转化 为旅游商铺,历史城镇失去传统的生活特性[21],乡土景 观特色濒临消逝的危险境地。因此,在热火朝天的乡村 旅游大潮中冷 静 开 发、坚 持 乡 土 文 化 景 观 特 色、不 丢 传 统乡土价值十分关键。 2. 3 农业遗产与村落景观价值认知
第1 期
郑文俊: 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价值认知与功能重构
·103·
重新正确认知。 2. 2 乡村旅游发展与景观无序开发
1865 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 着世界范围内乡村旅游的诞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乡村地区以其良好的环境和休闲的氛围吸引了众多 城市居民。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国休闲农业 与乡从零星分布、分散经营向集群分布、集约 经营转变。目前,全国有 8. 5 万个乡村开展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经营户超过 170 万家,从业人员达 2 600 万人, 年接待游客 7. 2 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达 2 160 亿元[18]。
度认知乡村景观价值与功能,这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乡村景观资源。基于旅游视角,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相
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从乡村景观释义、乡村景观价值认知和功能重构、乡村景观开发策略 4 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和探
讨,提出在乡村景观开发过程中应强化景观可辨性、保持景观乡村性、强调旅游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