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密度的测量》
2019秋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与计算
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与计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19秋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9章的第2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物质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2. 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3. 物质密度的计算公式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实验操作的技巧。
2.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物质密度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水、不同密度的固体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气球、木块等,思考它们的密度是否相同,如何测量和计算它们的密度。
2. 讲解物质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用来描述物质紧密程度的物理量。
3. 演示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然后根据公式ρ=m/V计算密度。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以及如何处理实验误差。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7.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密度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如选材、分离混合物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物质密度的概念2. 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3. 物质密度的计算公式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一块橡皮泥的密度,并计算其密度值。
2. 作业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橡皮泥密度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5_3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1课时测量物体的密度【学习目标】1.会查密度表,知道气体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值。
2.会测固体、液体密度,知道测量密度的方法和步骤。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体积的测量:1.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面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保持相平。
2.1mL=1cm3=10-6m31L=1dm3=10-3m3方法指导:1.测小石块的密度时,由于小石块的形状不规则,我们常用“排水法”测它的体积,但浸过水的石块沾水会变重,为了使测量误差更小,应考虑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
2.测盐水的密度时,由于液体要用容器盛装,在倒液体时容器壁有残留,为了使测量误差更小,应考虑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菊花石是孕育于几百万年前的一种天然岩石。
因外形酷似菊花而得名。
它的“花瓣”是由天然的天青石或异质同象的方解石矿物构成的,“花瓣”呈放射状对称分布组成白色“花朵”;“花瓣”中心是由近似圆形的黑色燧石构成的“花蕊”,活似天工制作之怒放盛开的菊花。
那么,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119~12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通过查密度表,可直接从表中得知某些物质的密度,如铜的密度是8.9×103kg/m3,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钢、铁的密度是7.9×103kg/m3。
2.由密度表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发现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都比较大,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自主阅读教材P121~12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小强的奶奶有一只玉镯,他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量了玉镯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镯密度的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A所示,玉镯的质量是60.4g;(2)按如图B所示的方法测量玉镯的体积,玉镯的体积是20cm3;(3)玉镯的密度为:3.02×103kg/m3。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密度的定义及其公式: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公式为ρ= m/V,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密度的影响因素:密度受物质种类、温度和气压的影响,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3. 密度的测量: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密度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质的鉴别、质量的检查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影响因素,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密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影响因素,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涉及多个物理量的综合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天平、量筒、水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鉴别黄金和黄铜、检查产品质量等,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影响因素,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的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与密度相关的例题,如已知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求密度;已知密度和体积,求质量等,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设计容器等。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公式、影响因素以及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2)为什么密度计能测出液体的密度?2. 计算题:已知一块铜的质量为200g,体积为40cm³,求铜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3.计算密度公式为,说出公式中的各个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
(1)金、铜、铁、冰、水银、水、氩、氮的密度各是多少?它们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
是 千克.
(2)金与铜、冰与水、氩与氮相比较,哪种物质的密度大?
(3)从表格中,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4)通过阅读密度表,你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又有哪些新的理解?
深入思考讨论:解答表左边三幅图下面的问题,并说出解答的依据。
(5)由密度公式 ,可以得出m=----------,v=-------
三:随堂练习
1.某金属的质量是44.5千克,体积是5分米 ,金属的密度是千克/米 .
2.能装0.5kg水的瓶子,最多能装密度为 的煤油_________kg。
注意:
统一单位
要写公式
必须带单位
学 习 流 程
二度设计
3.一钢瓶氧气的密度为6kg/ ,给病人供氧用去1/3,则剩余氧气的密度是多少?
4.质量为89g的铜球,体积是20 ,问(1)该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5.3密度的应用
学习内容
5.3密度的应用
主备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查密度表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学 习 流 程
二度设计
一:课前回顾:
1.叫密度,用字母表示。密度主单位为,读作。常用单位为。1g/cm3=kg/m3
(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密度的测量方法,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密度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难点:密度的应用,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实验器材(如尺子、天平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漂浮的物体、下沉的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并运用密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概念2. 密度的测量方法3. 密度的计算公式4. 密度知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答案: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kg/m³。
密度的测量方法有: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然后根据公式ρ=m/V计算密度。
2. 请用密度知识解释为什么铁块会下沉,木块会漂浮。
答案: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铁块放入水中会下沉;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木块放入水中会漂浮。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5、3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习目标:1、会查密度表,能说出水等常见物质的密度值;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现象、2、尝试用天平、量筒测量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养成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习惯,有自主学习的意识、预习案:一、密度公式的应用1、对密度公式变形、(1)已知m和V,求ρ, 可用公式求解; (2)已知V和ρ,求m,可用公式求解;(3)已知m和ρ,求V,可用公式求解、二、学查密度表2、铜、铁、铝、冰、汞、纯水、空气、氮的密度各是多少?3、通过查阅密度表,你能得出哪些规律?4、请你说说铝密度的物理意义、三、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5、该实验的原理是、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该实验所需的测量仪器是、6、请你写出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及表达式、探究案:1、小组合作完成对石块密度和盐水密度的测量,并将实验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计算出它们的密度、表一:测量石块密度石块的质量m/g水的体积V/cm3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cm3石块的密度ρ/(gcm-3)表二:测量盐水的密度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g盐水的体积V/cm3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g盐水的密度ρ/(gcm-3)2、在讨论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方案时,小丽说:“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慧慧说:“先测空量筒的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最后测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请你对这两种方案作出评价、3、冰和水相比较,谁的密度大?你发现了什么?检测案:1、请你写出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及表达式、2、一只能装500 g水的瓶子,(1)容积是多少cm3?(2)最多能装多少g的酒精?(ρ酒=0、8103 kg/m3)3、设计一个测量你身体密度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的方法、4、有一款手机的主要参数如表所示,求:(1)这款手机的平均密度是多少?(2)如果用某种塑料做一款是实物体积1000倍的“广告手机”,其质量是96 kg(已知该种塑料密度为1、2103 kg/m3),这个“广告手机”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3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3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主要讲述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密度的定义和公式: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公式为ρ= m/V,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密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体的质量、体积,以及物质的密度。
3. 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利用密度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测量物体的密度、判断物体是否浸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能够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难点: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物体浸没、漂浮等现象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天平、量筒、液体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气球、石头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物体的密度。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密度公式测量物体的密度。
6.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六、板书设计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公式:ρ= m/V应用:计算质量、体积、密度解决实际问题:测量密度、判断物体浸没等七、作业设计(1)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铜块,密度为8g/cm³。
(2)一个质量为200g的铝块,密度为2g/cm³。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学设计】密度的测量【新版】
5.3密度知识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秋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物理计算题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解题的规范性较差,需要反复强调。
【教学重点】: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教学难点】:解题的规范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测量物质密度?2、问:一个金戒指怎样知道这块金牌是不是纯金的?1卷铝线,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线的长度?请观察课本图5-13图,怎样知道雕塑的质量呢?用前面学过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一些物质的密度值1、学生阅读密度表,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1)、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值:1.0×103kg/m3,表示体积1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0×103kg。
读作: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
(2)、阅读密度表,发现什么问题对于同一种物质,如水在不同的状态下,密度不同,物质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如冰、蜡、植物油密度都是0.9×103kg/m3;还有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103kg/m3;金属固体的密度较大。
2、完成左边的填空(1)、1m3的铁的质量是多少?m=ρv=7.9×103Kg/ m3×1 m3=7.9×1033Kg(2)、0.1 dm3的酒精的质量是多少?m=ρv=0.8×103Kg/ m3×1×10-3 m3=0.8Kg(3)、0℃一标准大气压下,1g 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3、回答课本123页上的问题 (二)、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 公式:由V m=ρ,只要用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利用这个公式求出这种物质的密度,然后查密度表就可知道这物体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3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公式的记忆与应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矿泉水的密度,引出密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公式及其含义。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推导出密度公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密度,如水、铁、空气等,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密度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单位、公式及其应用,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a. 一瓶500ml的矿泉水的质量是多少?b. 一块铜的体积为10cm³,求其密度。
2. 应用题:小明想知道家中的空气密度,他应该怎样进行实验?答案:1. a. 500g b. 8.9g/cm³2. 小明可以在家中找一个密闭的容器,如气球或塑料袋,将其充满空气,然后测量容器的体积和重量,通过密度公式计算出空气的密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讲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5.3密度的测量实验专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5.3密度的测量实验专题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验专题的形式,以实际操作和观察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对密度这一物理量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意义,知道密度的计算公式。
2.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如天平和量筒,进行密度的测量。
3. 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难点: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数据的合理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液体、固体物品。
学具: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以实际情景为例,如浸水物品的浮沉,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密度的测量需求。
2. 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密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 示范:教师进行密度测量的示范实验,展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密度测量实验,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数据的合理性,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密度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难点: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数据的合理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活动,思考自己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密度测量的实际应用,如测量日常物品的密度,进一步加深对密度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密度的测量方法和技巧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准确的密度测量。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另一个重点,学生需要能够合理地解释实验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沪粤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探究物质的密度》
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通过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的密度这一特性。
主要介绍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
2、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分析、判断。
【学情分析】:密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密度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样大小的(体积)的铁棒和木棒比较,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教材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体积也不同.由此激发学生的疑问,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至此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推测、猜想和假设,至于推测和猜想是否有意义才由教师引导下进行,但不受限制.学法点拨:由相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质量也大。
例如,一盒相同的粉笔,两枝粉笔的体积是一枝粉笔的2倍,两枝粉笔的质量也是一枝粉笔的质量的2倍。
这是物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
探究这种特性用到了图像的方法。
注意理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体会这一方法带来的方便和理解上的便利。
密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要求记住。
还要能够记住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
例如,金的密度比银大,铜的密度比铁大。
计算题要注重格式,要写必要的公式、公式变换、单位、文字说明。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5.2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5.2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主要涉及物质的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密度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学习使用密度计测量物体的密度。
3. 探究密度的应用,如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使用密度计测量物体的密度,并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计的使用。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义、PPT、实验器材(如密度计、物体、液体等)。
学具:课本、笔记、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示例说明密度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密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记录数据。
4. 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密度的特点和规律。
5. 应用: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密度计的使用方法。
3. 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解释结果。
3. 请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含义,并给出一个实例。
答案:1.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物体密度为X kg/m³,说明该物体在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X kg/m³。
3.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一个实例是在水中浮动的船只,船只所受的浮力等于船只排开的水的重量。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探究物质的密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密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学会使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密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测量容器、测量尺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密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冰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游泳时要穿救生衣?”等,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物质的密度。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密度的概念,解释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为ρ = m/V。
(2)教师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如通过密度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教师讲解密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如使用测量容器和测量尺测量物体的体积和质量,然后计算密度。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如: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00g,体积是100cm³,求这个物体的密度。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练习题,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00g,密度是0.5g/cm³,求这个物体的体积。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密度ρ = m/V七、作业设计(1)一个物体的体积是200cm³,密度是0.8g/cm³,求这个物体的质量。
(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400g,密度是0.6g/cm³,求这个物体的体积。
(1)冰块浮在水面上。
(2)游泳时要穿救生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2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2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1. 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密度公式:ρ=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密度的影响因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4. 密度的测量: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密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计算方法。
2. 能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物体密度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密度的影响因素、密度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天平、砝码、体积筒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冰块漂浮在水面、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密度有什么关系。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密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测量过程。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些典型的密度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6.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潜水艇如何实现上浮和下沉等。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概念2. 密度公式:ρ= m/V3. 密度的影响因素: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4. 密度的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00g,体积为100cm³,求该物体的密度。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2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5.2探究物质的密度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密度的存在。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对密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实验中,我会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水、盐和糖,让学生观察它们在容器中的不同表现,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讲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密度的定义,并介绍密度的计算方法。
我会尽量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密度,比如比较相同体积的水和冰的质量,让学生理解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同时,我会给出密度的计算公式,并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
3. 小组讨论和实际物品的密度实验: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实际物品的密度实验来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我会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物品,如苹果、书本和球等,然后用实验器材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密度。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物品中。
4.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活动重难点部分,我会重点讲解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密度是大于水、小于水还是等于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进行解答。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他们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让学生思考一下,本节课他们学到了什么,对密度的理解有什么提高,并鼓励他们尝试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我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如查找一些关于密度应用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创新教案】密度的测量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密度表和水的密度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二.学法引导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t sv =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通过公式V m /=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的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硬套用数学规律,如V m /=ρ,不能认为ρ与m 成正比,与V 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V m /=ρ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V m /=ρ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t sv =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教育学生一定不要死记硬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V m /=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V m ⋅=ρ和ρ/m V =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4.教师讲授使用公式V m =ρ、V m ⋅=ρ、ρm V =的一般要求及单位. 七.教学步骤 1.引入课题我们这里有一块金属,但是不知道是什么金属,同学们考虑一下,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判断是什么金属.可以采用上节课实验的方法,用天平称出它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的体积,再利用V m /=ρ这个公式计算出它的密度,看一下哪种金属的密度值和它一样就是哪种金属.但是为什么计算出的密度值与某种金属一样,就是这种金属呢?因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相同的物质在条件不变时有相同的密度,不同物质密度是不同的.通过上边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密度的应用. 2.新课教学 (板书)5.密度的应用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从前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84P 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1)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2)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3)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t s v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v s t t v s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V m /=ρ,可以得出V m ⋅=ρ,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2.求质量:V m ⋅=ρ(板书)对密度公式还可以进行什么变形?还有哪些应用?还可以变形为ρ/m V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 的体积.3.求体积ρ/m V =(板书) 下面我们一同研究一个例题. 板书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340cm 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 ,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是空心还是实心?是空心.我们请三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从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340316cm gV m ==球球3/9.8cm g =铜ρ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333/9.8/9.740316cm g cm g cm g V <===球球球球ρ∵铜球ρρ<∴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ρ=mg g cm cm g V 31635640/8933>=⨯=球∵球球ρ>m∴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333405.35/9.8316cm cm cmg gm V <===铜球铜ρ∵球铜V V <∴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403cm 减去壳的体积35.53cm ,是4.53cm .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7.9g/3cm ,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7.9g/3cm ,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321321V V V l m m m ++++=ρ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2.6g/3cm -2.8g/3cm 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2.7g/3cm ,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 (三)总结、扩晨今天的学习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同学们一定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应引起同学们注意(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乙乙甲甲V m V m //=由此得出乙甲乙甲V V m m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乙甲m m =,所以乙乙甲甲V V ρρ=,也就是甲乙乙甲ρρ//=V V ,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由于乙甲V V =所以乙乙甲甲ρρ//m m =也就是乙甲乙甲ρρ//=m m ,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八.布置作业117p 练习1、2、3九.板书设计 5.密度的应用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2.求质量V m ⋅=ρ 3.求体积ρ/m V = 例题一个体积是403cm 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 ,这个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从密度表中查出冰、水的密度.取一块冰放在碗里让它熔化咸水.试比较冰和它熔化成的水,哪个体积大?从这个实验中,你能悟出冬天水箱、自来水管容易冻裂的道理吗? 十一.随堂练习1.不用天平、只用量筒如何量取100g 的酒精?2.一钢瓶氧气的密度为6kg/3m ,给病人供氧用去1/3,则剩余氧气的密度是多少?3.质量为89g 的铜球,体积是203cm ,问(1)该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33/109.8m kg ⨯=铜ρ)4.某工厂生产的酒精含水量不超于10%(V /V),问符合要求的酒精的密度范围是多少? (33/108.0m kg ⨯=酒精ρ)。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质密度的测量与计算学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质密度的测量与计算学案(新版)粤教沪版【专题概述】物质密度的测量与计算是中学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准确测出物质的密度,应掌握其测量步骤并熟悉各注意事项,在进行解答计算时,要注意隐含条件:(1)质量不变:如冰变成水,水变成冰;(2)体积不变:如同一容器装不同的液体;(3)密度不变,如样品问题。
【巩固提升】类型一测固体的密度1、小强同学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
他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在调节天平时,小强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图下对应序号):CAB。
(3)由图可知,橡皮泥质量m=13、4g, 通过计算,橡皮泥的密度ρ=1、34103kg/m3。
2、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52g。
(3)如图乙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作上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质量为122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与标记相齐,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20cm3。
(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2、6103kg/m3。
类型二测液体的密度3、小梦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他用调好的天平按图中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道,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111g,体积是100mL,盐水的密度是1、11103kg/m3。
(2)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同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二课时 密度的测量教案与反思
第二课时密度的测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知识与技能】1.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重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知识点一测量固体的密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1,完成以下问题:1.测形状规则固体密度的测量步骤:(1)用__天平__测量物体的质量m.(2)用__刻度尺__测出有关数据,计算出体积V.(3)将测出的物体质量m与体积V代入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2.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步骤是:一测__质量__,二测__体积__,三__计算__.【合作探究】探究一如用天平和量筒如何测小石块的密度?答:(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2)方法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为m;②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为V1,如图所示;③将石块用细线系住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如图所示;④石块的密度ρ=mV2-V1.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探究二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答:(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教师点拨】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因用刻度尺根本无法测出其体积,这时只能用量筒利用__排水法__进行测量.【跟进训练】如图甲是一种“玄武石”,其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该类石头的密度为2.8g/cm3~3.3 g/cm3.小明想准确测出这块石头的密度.甲乙丙(1)如图乙所示,该石头的质量为 __78.6__g;他将该石头放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得到该石头的密度为 __3.93__g/cm3.(2)该石头密度的测量值偏__大__,原因是 __石头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会有一部分水进入石块中,导致测量石块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__.知识二测量液体的密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2,完成以下问题: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可先测量__质量__,也可以先量__体积__.【合作探究】探究三用天平和量筒如何测量盐水密度?答:方案一:(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足量盐水.(2)原理:ρ=m V .(3)方法步骤:①用天平测烧杯和适量盐水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盐水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m=m1-m2;⑤求出盐水的密度ρ=m1-m2V.方案二:(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足量盐水.(2)原理:ρ=m V .(3)方法步骤:①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被测液体,读出体积为V;②取一烧杯,并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m1;③将量筒内的液体全部倒入烧杯内,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④根据密度公式ρ=mV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m2-m1V.【教师点拨】测量时尽量通过__合理的实验顺序__来减小实验数据的误差.方案二的测量结果比方案一的测量结果误差大.【跟进训练】小明同学为了测量“天立”陈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平衡螺母__,使天平横粱平衡.(2)接下来进行以下操作: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质量m0;B.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m1;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陈醋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陈醋的体积V;D.将待测陈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m2.小明同学想出了两种方法测量,操作误差小的方法正确顺序是 DCB (填字母序号).(3)由图可得陈醋的体积为___40__cm3,陈醋的密度是___1.125×103__kg/m3.(4)如果用误差较大的另一种方法计算密度,其测量密度值比真实值偏___大__.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旧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八年级物理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粤教沪版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会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3.会测量物体的密度。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错误!自主阅读教材P116~11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友情提醒:1.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的密度不一定相同,例如冰和水;密度相同的也不一定是同种物质,例如煤油和酒精、冰如蜡。
归纳总结:公式ρ=错误!告诉我们,物质的密度等于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但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2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1。
动手操作取体积分别为10cm3、20 cm3、40cm3的三个铝块,用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并求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填入表一中.表一铝块m/g V/cm3错误!/(g·cm-3)12710 2.725420 2.73108402。
7表二铁块m/g V/cm3错误!/(g·cm-3)178107.82156207.83312407。
8再取体积分别为10cm3、20cm3、40cm3的三个铁块,用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并求出每个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填入表二中。
思考:(1)分析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答: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2)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答:①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相等;②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错误!自主阅读教材P11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自主预习案】
一、量筒的使用
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
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
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
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
(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
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
(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
)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
【课堂探究案】
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出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
方案一: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
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烧杯中,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
3、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
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密度。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方案二: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
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思考:比较方案一和二的优缺点?
测量固体的密度
对于不规则的固体,如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该石块的质量m=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用细线系好石块,轻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3)根据计算出该石块的密度。
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
思考与讨论:能否先测出小石块的体积,再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什么?若是这样做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若小石块过大,放不进现有的量筒中,你该怎么测出它的体积呢?设计一下。
若被测的物体是漂浮在液面上的,怎样去测出它的体积?
四)、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在小组内自学课本例题,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1、一块铁的质量是1.97 t,体积是0.25 m3,这块铁的密度是多少?
2、有一金属块,体积为40分米3,质量是108千克,这种金属的密度是多少?该金属是何种金属?
【当堂训练案】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
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
案:
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 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2;④V
m m 21-=盐水ρ 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 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 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V
m m 12-=盐水ρ 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
答:
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
3.给你一台托盘天平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 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 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
(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 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 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 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 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
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
(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