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96清史稿八十七

合集下载

《清史稿》原文及译文

《清史稿》原文及译文

《清史稿》原文及译文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

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①,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

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府府尹。

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

廷议令兼摄,文焜曰:“言之而居之,是利之也。

”固辞。

六年,授直隶巡抚,奏复巡历旧制。

单车按部,适保定、真定所属诸县患水灾,疏请蠲岁赋。

总督白秉真以赈费浩繁,请听官民输银米,文焜斥廉俸以助。

议叙,加工部侍郎。

七年,迁云贵总督,驻贵阳。

时吴三桂镇云南,欲藉边衅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入寇,绐文焜移师,又阴嗾凯里②诸苗乘其后。

文焜策康东无能为,凯里近肘腋,不制将滋蔓,先督兵捣其巢,斩苗酋阿戎。

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文焜巡历云、贵各府州皆遍。

十年,遭母忧,上命在任守制。

文焜又遣兵击杀臻剖苗酋阿福。

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

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十二年,文焜还本官,适撤藩议起。

三桂反,杀巡抚朱国治,遣其党逼贵阳。

文焜闻变,使族弟文炯赍奏入告,牒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盘江。

本深已怀贰,先以书觇文焜意。

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

本深标兵已受三桂饵,纷溃弗听调。

文焜度贵阳不可守,令妾率妇女七人自经死,独携第四子国城赴镇远,思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

十二月朔,至镇远,守将江义已受伪命,拒弗纳。

文焜渡河至吉祥寺,义遣兵围之。

文焜望阙再拜,拔佩刀将自杀,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以刎而还之,尸乃踣,血溅文焜衣。

文焜曰:“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

乱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文焜治绩及死事状上闻,予优恤,赠兵部尚书,谥忠果。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注】①笔帖式: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

②凯里:地名,在今贵州省。

后文“臻剖”亦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车按部按:巡视B.请听官民输银米输:运送C.十年,遭母忧忧:父母丧事D.本深已怀贰贰:叛心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言之而居之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文焜斥廉俸以助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C.遣其党逼贵阳其皆出于此乎D.夺其刀以刎而还之拔剑切而啗之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B.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C.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D.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甘文焜忠于职事。

清史稿-卷三百八十三列传一百七十_国学经典

清史稿-卷三百八十三列传一百七十_国学经典

卷三百八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张文浩严烺张井吴邦庆栗毓美麟庆潘锡恩子骏文张文浩,顺天大兴人。

入赀为布政司经历,投效东河,工竣,发南河。

嘉庆十年,授山清外河同知,屡以河溢夺职,寻复之,补外河南岸同知。

十九年,河督吴璥奏调赴睢工委用,擢署淮海道。

二十四年,河溢仪封,复决武陟马营坝,调办马营坝工,工竣,赐花翎。

仪封决口犹未塞,仁宗以吴璥年老,命文浩署河东河道总督,专驻工次。

疏陈筑坝挑河估银四百五十万,报可。

工竣,晋二品顶戴,兼兵部侍郎衔。

道光元年春,钦天监奏彗星出东壁,分野在卫地,占主大水,敕文浩防范。

侍郎吴烜请加高河堤,文浩疏言:“河滩高下不齐,长堤千馀里,未能一律增高,请加子堰二三尺。

”从之。

实授河道总督。

三年,丁母忧,服未阕,以畿辅连年水患,召署工部侍郎,偕三品卿继昌勘南北运河及永定河漫溢。

诏继昌还。

文浩驻工会办。

工竣,与总督蒋攸銛合疏陈:“直隶河道漫水未涸,无从查勘,考询各处堤埝,无不堙塞残废。

每年二月方可动工,五月即须停止,工繁时促,断难同时兴作。

请於来岁春融,周历履勘,分别缓急估办。

”又言:“永定河为患,固由下口不能畅流,亦由上游无所宣泄。

请修筑重门闸,添设减水坝。

又近年河流每多侧注北岸,宜添筑越堤以为重障。

”四年春,授江南河道总督。

其秋,粮艘回空,黄河高於清水,停阻河北者数月,诏切责,降三品顶戴,命设法蓄清以资浮送。

十一月,始全数渡黄。

会洪泽湖涨水未消,高堰十三堡堤溃万一千馀丈,山盱、周桥、悉浪菴亦过水八九尺,各坝漫溢。

宣宗怒,褫文浩职,命尚书文孚、汪廷珍驰勘,劾文浩御黄坝应闭不闭,五坝应开不开,蓄清过旺,以致溃决。

命於工次枷号一月,遣戍新疆。

回疆军事起,随营效力,事平,请释回,不许。

十六年,卒於戍所。

严烺,字小农,浙江仁和人。

嘉庆中,入赀为通判,发南河,累擢徐州道,丁母忧。

道光元年,服阕,授河南河北道。

寻命以三品顶戴署河东河道总督,三汛安澜,乃实授。

汶水漫决既塞,疏言:“运河北路以蓄汶敌卫为最要机宜,必使汶水层层抬高,然后能敌卫水。

《清史稿》卷114-119,志89至94《职官志》

《清史稿》卷114-119,志89至94《职官志》

卷114-119,志89至94《职官志》)赵尔巽主编缀荃孙、柯劭忞等总纂(第十二册)卷114 志89《职官志一》,页3272-3273。

)(赵尔巽等纂《清史稿》清代职官传记笺注拟名陶澍、蒋攸铦、祁寯藻、穆彰阿、琦善、李鸿章、左宗棠、文祥、潘祖荫、荣禄、那桐、张之洞、沈桂芬、文廷式、王文韶、季芝昌、潘曾莹、吴廷栋、张荫桓、孙家鼐、○职官一(《清史稿》卷114·志八十九)太祖肇基东土,国俗淳壹,事简职专,置八旗总管大臣、佐管大臣董统军旅,置议政五大臣、理事十大臣釐治政刑,任用者止亲贵数臣,官称职立,人称官置,兴也勃焉。

太宗厉精为治,设三馆,置八承政,论功料勤,翕斯郅治。

世祖入关,因明遗制,内自阁、部以迄庶司,损益有物。

籓部创建,名并七卿,外台督抚,杜其纷更,著为令甲。

绿营提镇以下,悉易差遣为官,旗营御前领卫,年宿位重,意任隆密。

都统旗长,军民合治,职视专圻驻防,分翰外畿,规抚京制。

西北边陲,守以重臣,绥靖蒙、番,方轨都护,斯皆因俗而治,得其宜已。

世宗综覈,罢尚宝、行人、佥都诸目。

高宗明哲,损参政、参议、副使、佥事诸衔,沙汰虚冗,奉职肃然。

嘉、道以降,整釐如旧。

日久颓弛,精意浸失,日革月易,百职相侵。

光绪变法,宣统议制,品目张皇,掌寄纷杂,将以靖国,不益嚣乎!夫一国事权,操自枢垣,汇于六曹,分寄于疆吏。

自改内三院为内阁,台辅拱袂。

迨军机设,题本废,内阁益类閒曹,六部长官数四,各无专事。

甚或朝握铨衡,夕兼支计,甫主戎政,复领容台,一职数官,一官数职,曲存禀仰,建树宁论。

时军机之权,独峙于其上,国家兴大兵役,特简经略大臣、参赞大臣,亲寄军要。

吏部助之用人,户部协以巨饟,用能藉此雄职,奏厥肤功。

自是权复移于经略,督抚仪品虽与相埒,然不过承号令、备策应而已。

厥后海疆衅起,经略才望稍爽,权力渐微。

粤难纠纷,首相督师,屡偾厥事。

朝廷间用督抚董戎,多不辱命,犹复不制以文法,故能霈施魄力,自是权又移于督抚。

[转]《清史稿(上)》目录

[转]《清史稿(上)》目录
022.卷二十二·本纪二十二
023.卷二十三·本纪二十三
024.卷二十四·本纪二十四
025.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
026.卷二十六·志一
027.卷二十七·志二
028.卷二十八·志三
029.卷二十九·志四
030.卷三十·志五
031.卷三十一·志六
032.卷三十二·志七
033.卷三十三·志八
034.卷三十四·志九
009.卷九·本纪九
010.卷十·本纪十
011.卷十一·本纪十一
012.卷十二·本纪十二
013.卷十三·本纪十三
014.卷十四·本纪十四
015.卷十五·本纪十五
016.卷十六·本纪十六
017.卷十七·本纪十七
018.卷十八·本纪十八
019.卷十九·本纪十九
020.卷二十·本纪二十
021.卷二十一·本纪二十一
035.卷三十五·志十
036.卷三十六·志十一
037.卷三十七·志十二
038.卷三十八·志十三
039.卷三十九·志十四
040.卷四十·志十五
041.卷四十一·志十六
042.卷四十二·志十七
043.卷四十三·志十八
044.卷四十四·志十九
045.卷四十五·志二十
046.卷四十六·志二十一
047.卷四十七志二十二
159.卷一百五十九·志一百三十四
160.卷一百六十·志一百三十五
161.卷一百六十一·表一
162.卷一百六十二·表二
163.卷一百六十三·表三
164.卷一百六十四·表四
165.卷一百六十五·表五
166.卷一百六十六·表六
167.卷一百六十七·表七
168.卷一百六十八·表八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一_列传二百三十八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一_列传二百三十八

李朝仪段起丁寿昌曾纪凤储裕立铁珊桂中行刘含芳陈黉举游智开李用清李希莲李金镛金福曾熊其英谢家福童兆蓉李朝仪,字藻舟,贵州贵筑人。

道光二年进士,授直隶平谷县,历署饶阳、三河。

咸丰初,迁大兴京县,署南路同知,补东路同知,皆有治声。

时海防戒严,筑宁河、北塘、大沽诸炮台,工坚费核,平馀银钜万,悉以入官,晋秩知府。

十年,署顺德。

捻匪北窜,朝仪率乡勇出御,严阵以待,炮折大旗,迄不动。

益使游骑左右驰突为疑兵,贼来则击之,退则寂守,久之,贼引去。

同治四年,署广平,败贼马甿桥,悉收难民入城,料贼必复至,储粮械为城守备。

已而贼众数万果逼城,不敢犯,城获全。

五年,补大名。

马学孟者,故捻党也,善战,有勇力。

既投诚,充团总,濬、滑、内黄数县民多附之,其党有杀人者,远近因传学孟叛矣。

朝仪驰入其居,晓譬利害,学孟悟而泣,原缴械请罪,遂夷其寨,赦勿问。

后朝仪与贼战,得学孟死力,故不败。

八年,授永定河道,署按察使。

先后任河道八年,勤於职守,痛革河工积弊,课兵种柳,资工用焉。

迁山东盐运使,寻擢顺天府尹。

京畿靡薄,朝仪廉勤率之,捕剧盗,抑豪强,绝请讬,期年风习一变。

光绪七年,卒官。

朝仪治河绩尤著,民立祠固安祀之。

段起,字小湖,湖南清泉人。

初入赀助饷,叙道员。

咸丰初,佐广西左江道王普相幕,数陈兵事。

普相荐诸巡抚劳崇光,俾将百人,从解全州围。

别寇邓正高乘虚袭永州,窥衡州,起单骑驰谕降其众。

贵州叛苗犯怀远,起讨平之。

奉檄率所部援江西,谒曾国藩於军中,国藩未之奇也。

时贼踞建昌,久不下。

起夜率四百人扑其垒,克之,乘胜复德安,国藩乃纳其军。

七年,从刘腾鸿、李续宜攻瑞州,腾鸿战死,起亦被重创,卒克之。

八年,援浙,解衢州围,还攻景德、浮梁,并克之。

明年,陈玉成犯景德,起扼其冲,贼不得逞。

出家财募勇,遣别将率以援浙,数有功。

巡抚王有龄疏调起赴浙将水陆军,会以前功加盐运使衔,留江西以道员补用。

十一年,李秀成犯广丰,遂围广信。

起婴城固守,伺间出击贼,败之,贼遂引去,加布政使衔。

《清史稿》目录

《清史稿》目录

《清史稿》目录· 本纪一太祖本纪· 本纪二太宗本纪一· 本纪三太宗本纪二· 本纪四世祖本纪一· 本纪五世祖本纪二· 本纪六圣祖本纪一· 本纪七圣祖本纪二· 本纪八圣祖本纪三· 本纪九世宗本纪· 本纪十高宗本纪一· 本纪十一高宗本纪二· 本纪十二高宗本纪三· 本纪十三高宗本纪四· 本纪十四高宗本纪五· 本纪十五高宗本纪六· 本纪十六仁宗本纪· 本纪十七宣宗本纪一· 本纪十八宣宗本纪二· 本纪十九宣宗本纪三· 本纪二十文宗本纪· 本纪二十一穆宗本纪一· 本纪二十二穆宗本纪二· 本纪二十三德宗本纪一· 本纪二十四德宗本纪二· 本纪二十五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天文一· 志二天文二· 志三天文三· 志四天文四· 志五表略· 志六表略· 志七表略· 志八表略· 志九表略· 志十表略· 志十一天文十一· 志十二天文十二· 志十三天文十三· 志十四天文十四· 志十五灾异一· 志十六灾异二· 志十七灾异三· 志十八灾异四· 志十九灾异五· 志二十时宪一· 志二十一时宪二· 志二十二时宪三· 志二十三时宪四· 志二十四时宪五· 志二十五时宪六· 志二十六时宪七· 志二十七时宪八· 志二十八时宪九· 志二十九地理一· 志三十地理二· 志三十一地理三· 志三十二地理四· 志三十三地理五· 志三十四地理六· 志三十五地理七· 志三十六地理八·志三十七地理九· 志三十八地理十· 志三十九地理十一· 志四十地理十二· 志四十一地理十三· 志四十二地理十四· 志四十三地理十五· 志四十四地理十六· 志四十五地理十七· 志四十六地理十八· 志四十七地理十九· 志四十八地理二十· 志四十九地理二十一· 志五十地理二十二· 志五十一地理二十三· 志五十二地理二十四· 志五十三地理二十五· 志五十四地理二十六· 志五十五地理二十七· 志五十六地理二十八· 志五十七礼一(吉礼一)· 志五十八礼二(吉礼二)· 志五十九礼三(吉礼三)· 志六十礼四(吉礼四)· 志六十一礼五(吉礼五)· 志六十二礼六(吉礼六)· 志六十三礼七(嘉礼一)· 志六十四礼八(嘉礼二)· 志六十五礼九(军礼)· 志六十六礼十(宾礼)· 志六十七礼十一(凶礼一)· 志六十八礼十二(凶礼二)· 志六十九乐一· 志七十乐二· 志七十一乐三· 志七十二乐四· 志七十三乐五· 志七十四乐六· 志七十五乐七· 志七十六乐八· 志七十七舆服一· 志七十八舆服二· 志七十九舆服三· 志八十舆服四卤簿附· 志八十一选举一· 志八十二选举二· 志八十三选举三· 志八十四选举四· 志八十五选举五· 志八十六选举六· 志八十七选举七· 志八十八选举八· 志八十九职官一· 志九十职官二· 志九十一职官三外官· 志九十二职官四武职籓部土司各官· 志九十三职官五内务府· 志九十四职官六新官制· 志九十五食货一· 志九十六食货二· 志九十七食货三· 志九十八食货四· 志九十九食货五· 志一百食货六· 志一百一河渠一· 志一百二河渠二· 志一百三河渠三· 志一百四河渠四· 志一百五兵一· 志一百六兵二· 志一百七兵三· 志一百八兵四· 志一百九兵五· 志一百十兵六· 志一百十一兵七· 志一百十二兵八· 志一百十三兵九· 志一百十四兵十· 志一百十五兵十一· 志一百十六兵十二· 志一百十七刑法一· 志一百十八刑法二· 志一百十九刑法三· 志一百二十艺文一· 志一百二十一艺文二· 志一百二十二艺文三· 志一百二十三艺文四· 志一百二十四交通一· 志一百二十五交通二· 志一百二十六交通三· 志一百二十七交通四· 志一百二十八邦交一· 志一百二十九邦交二· 志一百三十邦交三· 志一百三十一邦交四· 志一百三十二邦交五· 志一百三十三邦交六· 志一百三十四邦交七· 志一百三十五邦交八· 表一皇子世表一· 表二皇子世表二· 表三皇子世表三· 表四皇子世表四· 表五皇子世表五· 表六公主表· 表七外戚表·表八诸臣封爵世表一· 表九表略· 表十表略· 表十一表略· 表十二表略· 表十三表略· 表十四表略· 表十五表略· 表十六军机大臣年表一· 表十七军机大臣年表二· 表十八部院大臣年表一上· 表十九部院大臣年表一下· 表二十部院大臣年表二上· 表二十一部院大臣年表二下· 表二十二部院大臣年表三上· 表二十三部院大臣年表三下· 表二十四部院大臣年表四上· 表二十五部院大臣年表四下· 表二十六部院大臣年表五上· 表二十七部院大臣年表五下· 表二十八部院大臣年表六上· 表二十九部院大臣年表六下· 表三十部院大臣年表七上· 表三十一部院大臣年表七下· 表三十二部院大臣年表八上· 表三十三部院大臣年表八下· 表三十四部院大臣年表九上· 表三十五部院大臣年表九下· 表三十六部院大臣年表十· 表三十七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 表三十八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 表三十九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 表四十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 表四十二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 表四十三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 表四十四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 表四十五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四十六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四十七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四十八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四十九籓部世表一· 表五十表略· 表五十一表略· 表五十二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 表五十三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一后妃· 列传二诸王一· 列传三诸王二· 列传四诸王三· 列传五诸王四· 列传六诸王五· 列传七诸王六· 列传八诸王七·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列传十二· 列传十三· 列传十四· 列传十五· 列传十六· 列传十七· 列传十八· 列传十九· 列传二十· 列传二十一· 列传二十二· 列传二十三· 列传二十四· 列传二十五· 列传二十七· 列传二十八· 列传二十九· 列传三十· 列传三十一· 列传三十二· 列传三十三· 列传三十四· 列传三十五· 列传三十六· 列传三十七· 列传三十八· 列传三十九· 列传四十· 列传四十一· 列传四十二· 列传四十三· 列传四十四· 列传四十五· 列传四十六· 列传四十七· 列传四十八· 列传四十九· 列传五十· 列传五十一· 列传五十二· 列传五十三· 列传五十四· 列传五十五· 列传五十七· 列传五十八· 列传五十九· 列传六十· 列传六十一· 列传六十二· 列传六十三· 列传六十四· 列传六十五· 列传六十六· 列传六十七· 列传六十八· 列传六十九· 列传七十· 列传七十一· 列传七十二· 列传七十三· 列传七十四· 列传七十五· 列传七十六· 列传七十七· 列传七十八· 列传七十九· 列传八十· 列传八十一· 列传八十二· 列传八十三· 列传八十四· 列传八十五· 列传八十七· 列传八十八· 列传八十九· 列传九十· 列传九十一· 列传九十二· 列传九十三· 列传九十四· 列传九十五· 列传九十六· 列传九十七· 列传九十八· 列传九十九· 列传一百· 列传一百一· 列传一百二· 列传一百三· 列传一百四· 列传一百五· 列传一百六· 列传一百七· 列传一百八· 列传一百九· 列传一百十· 列传一百十一· 列传一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四· 列传一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六· 列传一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三· 列传一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三· 列传一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一· 列传一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五· 列传一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 列传二百一· 列传二百二· 列传二百三· 列传二百四· 列传二百五· 列传二百六· 列传二百七· 列传二百八· 列传二百九· 列传二百十· 列传二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三循吏一· 列传二百六十四循吏二· 列传二百六十五循吏三· 列传二百六十七儒林一· 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列传二百六十九儒林三· 列传二百七十儒林四· 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 列传二百七十二文苑二· 列传二百七十三文苑三· 列传二百七十四忠义一· 列传二百七十五忠义二· 列传二百七十六忠义三· 列传二百七十七忠义四· 列传二百七十八忠义五· 列传二百七十九忠义六· 列传二百八十忠义七· 列传二百八十一忠义八· 列传二百八十二忠义九· 列传二百八十三忠义十· 列传二百八十四孝义一· 列传二百八十五孝义二· 列传二百八十六孝义三· 列传二百八十七遗逸一· 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 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 列传二百九十艺术二· 列传二百九十一艺术三· 列传二百九十二艺术四· 列传二百九十三畴人一· 列传二百九十四畴人二· 列传二百九十五列女一· 列传二百九十七列女三· 列传二百九十八列女四· 列传二百九十九土司一· 列传三百土司二· 列传三百一土司三· 列传三百二土司四· 列传三百三土司五· 列传三百四土司六· 列传三百五籓部一· 列传三百六籓部二· 列传三百七籓部三· 列传三百八籓部四· 列传三百九籓部五· 列传三百十籓部六· 列传三百十一籓部七· 列传三百十二籓部八· 列传三百十三属国一· 列传三百十四属国二· 列传三百十五属国三· 列传三百十六属国四· 清史稿发刊缀言· 清史馆职名· 清史稿校刻记。

清史稿-卷一百六十一表一_国学经典

清史稿-卷一百六十一表一_国学经典

卷一百六十一表一
◎皇子世表一
自周室众建同姓,穆属维城;炎汉以降,帝王之子,靡不锡以王爵。

考帝系者,於以见亲亲之谊焉。

清初封爵之制,未尝釐定,武功、慧哲、宣献诸王,皆以功绩而获崇封。

崇德元年,定九等爵。

顺治六年,复定为亲、郡王至奉恩将军凡十二等,有功封,有恩封,有考封。

惟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王,以佐命殊勋,世袭罔替。

其他亲、郡王,则世降一等,有至镇国公、辅国公而仍延世赏者。

若以旁支分封,则降至奉恩将军,迨世次已尽,不复承袭。

盖自景祖以上子孙谓之“觉罗”,与显祖以下子孙谓之“宗室”者,亲疏攸别,爵秩亦殊,数传而后,仅得子、男。

原夫锡爵之本意,酬庸为上,展亲次之,故有皇子而仅封贝勒、贝子、公者。

揆诸前禩,至谨极严。

雍正后,惟怡贤亲王以公忠体国,恭忠亲王以赞襄大政,醇贤亲王以德宗本生考,皆世袭罔替。

至末年,而庆亲王奕劻乃亦膺兹懋赏矣。

自馀宗潢繁衍,非国有大庆,不得恩封;非娴习骑射,不得考封。

而入关二百馀年,习尚文胜,无复开国勇健之风,每届岁终,与於选者益鲜。

此盛衰强弱之原欤?今自肇祖以下子孙,列为世表,本诸瑶牒,支别派分。

其不列於十二等之封者,谓之“閒散宗室”,则从略焉。

作皇子世表。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六志一百二十一_国学经典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六志一百二十一_国学经典

卷一百四十六志一百二十一◎艺文二史部十六类: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纪事本末类,四曰别史类,五曰杂史类,六曰诏令奏议类,七曰传记类,八曰史钞类,九曰载记类,十曰时令类,十一曰地理类,十二曰职官类,十三曰政书类,十四曰目录类,十五曰金石类,十六曰史评类。

正史类《明史》三百三十六卷。

康熙十八年敕撰,乾隆四年书成表进。

《辽金元三史国语解》四十六卷。

乾隆四十六年敕撰。

《史记补注》一卷。

方苞撰。

《史记疑问》一卷。

邵泰衢撰。

《史记考证》七卷。

杭世骏撰。

《史记志疑》三十六卷。

梁玉绳撰。

《读史记十表》十卷。

汪越撰,徐克范补。

《史记天官书补目》一卷,《考证》十卷。

孙星衍撰。

《史记律历天官书正譌》三卷。

王元启撰。

《史记三书释疑》三卷。

钱塘撰。

《史记功比说》一卷。

张锡瑜撰。

《史记毛本正误》一卷。

丁晏撰。

《校刊史记札记》五卷。

张文虎撰。

《史汉笺论》十卷。

杨于果撰。

《史汉骈枝》一卷。

成蓉镜撰。

《汉书辨疑》二十二卷。

钱大昭撰。

《汉书拾遗》一卷。

刘台拱撰。

《汉书疏证》三十六卷。

沈钦韩撰。

《汉书注校补》五十六卷。

周寿昌撰。

《汉书管见》四卷。

朱一新撰。

《汉书补注》一百卷。

王先谦撰。

《汉初年月日表》一卷。

姚文田撰。

《汉书律历志正譌》二卷。

王元启撰。

《汉书地理志稽疑》六卷。

全祖望撰。

《汉书地理志补注》一百三卷。

吴卓信撰。

《新斠注汉书地理志》十六卷。

钱坫撰。

《汉书地理志校注》二卷。

王绍兰撰。

《汉书地理志校本》二卷。

汪远孙撰。

《汉志水道疏证》四卷。

洪颐煊撰。

《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七卷。

陈澧撰。

《汉志释地略汉志志疑》一卷。

汪士铎撰。

《汉书地理志集释》十四卷,《西域传补注》二卷。

徐松撰。

《汉西域图考》七卷。

李光廷撰。

《汉书古今人表考》九卷。

梁玉绳撰。

《人表考校补》一卷,《续补》一卷。

蔡云撰。

《汉书正误》四卷。

王峻撰。

《汉书刊误》一卷。

石韫玉撰。

《汉书注考证》一卷。

何若瑶撰。

《两汉朔闰表》二卷,附《汉太初以前朔闰表》一卷。

张其〈曾羽〉撰。

《清史稿》卷八·本纪八

《清史稿》卷八·本纪八

《清史稿》卷八·本纪八◎圣祖本纪三四十一年壬午春正月壬寅,诏修国子监。

丙午,诏系囚经缓决者减一等。

以雅尔江阿袭封简亲王。

庚戌,上巡幸五台山。

二月庚申,次射虎川。

士民请於菩萨顶建万寿亭祝釐。

不许。

丁卯,上巡视子牙河。

三月壬午,上还京。

以瓦尔岱为满洲都统,吴达禅、马思哈、满丕为蒙古都统。

丁亥,上御经筵。

夏四月甲戌,赐致仕大学士王熙御书匾对,传旨曰“卿先朝旧臣,其强餐食,慎医药,以慰朕念”五月癸巳,定发配人犯归籍佥遣,流犯死配所,妻子许还乡里。

辛丑,显亲王丹臻薨,遣皇子及大臣治丧,赐银万两,谥曰密,子衍璜袭。

壬寅,先是,廉州府连山瑶人作乱,御史参奏,命都统嵩祝率禁旅会讨,并命尚书范承勋勘状。

至是,嵩祝奏官兵一到,瑶人乞降,先后投出瑶人一万九千馀名。

献出戕官黎贵等九人,即於军前正法。

降瑶安插,交总督料理。

范承勋奏瑶人滋事,副将杜芳伤死,总兵刘虎先行退回,应拟斩,提督殷化行应革职。

得旨“殷化行有战功,改原品致仕。

刘虎免死”丙午,召廷臣至保和殿,颁赐御书。

六月壬子,贵州葛彝寨苗人为乱,官军讨平之。

戊午,上制训饬士子文,颁发直省,勒石学宫。

乙未,上奉皇太后幸热河。

乙丑,四川提督岳升龙疏报大凉山倮目马比必率众内附,请授土千户,给印信。

闰六月辛丑,木鸦番民万九千馀户内附,请置安抚使、副使、土百户等职,均从之。

八月庚辰朔,增顺天、浙江、湖广乡试中额。

戊申,上奉皇太后还宫。

九月辛亥,以李正宗、卢崇耀、冯国相为汉军都统。

壬子,定五经中式例。

癸丑,停本年秋决。

辛酉,以齐世、嵩祝为满洲都统,莽喀为汉军都统,车纳福为蒙古都统。

甲子,诏“南巡阅河,所过停供张,禁科敛。

官吏无相饣鬼遗,百姓各守本业。

督抚布告,使明知朕意”己巳,以席哈纳为大学士,敦拜为吏部尚书,席尔达为礼部尚书,温达为左都御史,管源忠为广州将军。

镇筸诸生李丰等叩阍言红苗杀人,有司不问。

诏侍郎傅继祖、甘国枢,巡抚赵申乔驰驿按问。

癸酉,上南巡启銮。

冬十月壬午,次德州。

《清史稿》卷二十·本纪二十

《清史稿》卷二十·本纪二十

《清史稿》卷二十·本纪二十《清史稿》卷二十·本纪二十二月乙丑,诏免直省民欠钱粮巳入奏销者,及於江苏民欠漕粮,悉予蠲免。

杜受田疏陈整军威、募精勇、劝乡团、察地形四事,发军前大臣。

庚午,李星沅奏剿贼金田获胜。

己卯,诏曰“今年节过春分,寒威未解。

朕返躬内省,未能上感天和。

因思去冬礼部汇题烈妇一本,内阁票拟双签,遂用不必旌表之签发下。

该烈妇等舍生取义,足激薄俗而重纲常,所有烈妇彭氏等三十七口,准其一体旌表,以慰贞魂”命广州副都统乌兰泰带所制军械赴广西剿贼。

三月丙申,命大学士赛尚阿佩钦差大臣关防,驰往湖南办理防堵,都统巴清德、副都统达洪阿随往。

庚子,上御紫光阁阅射。

辛丑,御拱辰殿步射,阅大臣、侍卫射。

己酉,河南巡抚潘铎奏拿获捻匪姚经年二百馀名。

庚戌,调广东、湖南、四川兵赴广西助剿。

壬子,发内帑银一百万两备广西军储,发四川仓谷碾运湖南。

夏四月戊午,命赛尚阿驰赴广西接办军务。

己未,命户部左侍郎舒兴阿为军机大臣。

庚申,上御乾清门听政。

恤广西中伏阵亡副将齐清阿等世职。

诏以李星沅等毫无成算,中贼奸计,切责之。

以郑祖琛养痈贻患,遣戍伊犁。

丙寅,周天爵奏洪秀全等众皆散处,山险路熟,伺间衝突,即败不足以大创。

此时兵力不足,专饬防守。

须兵有馀力,乃可连营偪剿。

得旨“务当严防,勿令窜逸”赛尚阿师行,赐遏必隆刀,命天津镇总兵长瑞、凉州镇总兵长寿从征。

庚午,免直隶道光三十年民欠钱粮。

周天爵奏劾右江镇总兵惠庆、右江道庆吉剿贼不力,均夺职。

丙子,李星沅奏剿灭上林墟会匪。

癸未,李星沅卒。

乌兰泰奏,四月初三日,抵武宣军营。

查询贼势,类皆乌合。

惟武宣东乡会匪有众万馀,蓄发易服,有伪王、伪官名目,实广西腹心之患。

得旨“贼情狡犭会,务当持重”五月戊子,周天爵奏,武宣东乡逸贼窜入象州。

诏切责之,各予薄谴。

诏湖南提督余万清协同堵剿。

庚寅,卓秉恬奏请行坚壁清野之法,下赛尚阿及督抚知之。

甲午,周天爵奏剿平泗城股匪,陈亚等投诚,追贼入合浦。

清史稿卷三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三

清史稿卷三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三

清史稿卷三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三叶士宽陈梦说介锡周方浩金溶张维寅顾光旭沈善富方昂唐侍陛张冲之叶士宽,字映庭,江苏吴县人。

康熙五十九年举人,授山西定襄知县。

求民隐,涤烦苛,不假胥吏,事办而民不扰。

雍正八年,擢沁州知州,署潞安知府。

除无名诸税,复四门集以便商民。

历署平阳、太原,治行为山西最。

十二年,举卓异,擢浙江绍兴知府。

有惰民格杀士人,众譁,将罢试,士宽方勘三江闸,驰归,数言谕解之。

风潮陷海塘,躬任堵筑,三月而工完。

乾隆初,调金华。

东阳饥民求赈者以万计,士宽曰:“按册施赈,是赈册非赈民也。

”乃召饥者前注名於册,而斥二人,众乃定。

二人者:一妇人,曾以讼至官,服华服,至是易敝衣乞赈,士宽识之,令褫其敝衣,内华服如故;一男子,容甚泽,令饮痈荚汁,呕出酒肉。

众惊服,冒赈者潜散去。

在金华三年,多善政,郡人为立生祠。

擢杭嘉湖道,调金衢严道。

衢州地高,西安、龙游诸县,素筑坝蓄水溉田?木商入山者,私开坝,水日涸,士宽严禁之,民皆称便。

八年,调宁绍台道。

绍兴大水,萧山、诸暨民多挟众诣县求食,巡抚恶之,不欲赈。

士宽曰:“某来时,民饥几欲死。

何忍坐视其悉填沟壑耶?”继以泣请,乃得上闻给赈。

士宽以待饥而赈常不及,议濬绍兴之鉴湖、宁波之广德湖,会去官,未果。

著浙东水利书,冀后有行之者。

父忧归,遂不出。

陈梦说,字晓岩,山西绛县人。

乾隆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谳决,执法不阿上官;兼提牢,役不能为奸。

累迁礼部郎中。

出为浙江宁绍台道。

台州素犷悍,宁海梅村民拒捕,提督将以兵往,旁村皆惊窜。

梦说轻骑临县,县令已缧系窜者数十人,尽释之,曰:“吾来捕梅姓数人而已。

”获诛拒捕者,而释其少子一人。

台人感之,谣其事为存孤记。

修鄞县钱湖徬。

值上南巡,召见,素知其在刑部有能名,赐绮貂。

寻以失察属吏不职罣议,仍以道员用。

授督粮道,却餽金,漕政肃然。

时讹言妖人翦发,萧山捕僧了凡等四人,诬服,梦说平反之。

后或言事由浙见,解京讯治无验,抵妄捕者罪,以梦说轻比,降秩。

《清史稿》卷七十一志四十六实用一份

《清史稿》卷七十一志四十六实用一份

《清史稿》卷七十一志四十六实用一份《清史稿》卷七十一志四十六 1《清史稿》卷七十一志四十六◎地理十八△____:古荒服之地,不通__,名曰东番。

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

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乾掠近海郡县,都督俞大猷征之,追至澎湖,道乾遁入__。

天启__,闽人颜思齐引__国人据其地。

久之,为荷兰所夺。

清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人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曰万年。

其子郑经改东都为东宁省,升二县为州。

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__府,属福建省,领县三。

雍正__,增置彰化县,领县四。

光绪十三年,改建行省。

光绪十三年九月庚午,闽浙总督杨昌濬、__巡抚刘铭传会奏,略云:“__疆域,南北相距七百馀里,东西近者二百馀里,远或三四百里,崇山大溪,钩连高下。

从前所治,不过山前迤南一线,故仅设三县而有馀。

自后榛莽日开,故屡增厅治而犹不足。

光绪__,沈葆桢请设__府、县以固北路,又将同知移治卑南以顾后山,全台官制,粗有规模。

然彼时局势,未闻择要修举,非一劳永逸之计也。

臣等公同商酌,窃谓建置之法,恃险与势,分治之道,贵持其平。

台省治理,视内地为难,而各县幅员,反较多於内地。

如彰化、嘉义、凤山、新竹、淡水等县,纵横二百馀里、三百里不等,仓卒有事,鞭长莫及。

且防务为治台要领,辖境太广,则耳目难周,__太宽,则声气多阻。

至山后中、北两路,延袤三四百里,仅区段所设碉堡,并无专驻治理之员,前寄清虚,亦难遥制。

现当改设伊始,百废俱兴,若不量予变通,何以定责成而垂久远?臣铭传於上年九月亲赴中路督剿叛番,沿途察看地势,并据各地方官,将境内扼塞道里、田园山溪,绘图贴说,呈送前来。

又据抚番清赋各员弁将抚垦地所陆续禀报,谨就山前后通局筹画,有应添设者,有应改设者,有应裁撤者。

查彰化桥孜图地方,山环水複,中开平原,气象宏敞,又当全台適中之地,拟照前抚臣岑毓英议,就该处建立省城,分彰化东北之境设首府曰__府,附郭首县曰__县,将原有之__府、县改为台南府安平县。

《清史稿》卷三百二列传八十九

《清史稿》卷三百二列传八十九

《清史稿》卷三百二列传八十九徐本汪由敦子承霈来保刘纶子跃云刘统勋子墉孙镮之徐本,字立人,浙江钱塘人,尚书潮子。

本,康熙五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雍正五年,提督贵州学政,授赞善,迁侍读。

七年,擢贵州按察使。

八年,调江苏,迁湖北布政使。

十年,擢安庆巡抚。

奏定比缉盗贼章程,窃案责府州,盗案责臬司。

案多而未获,巡抚亲提。

比立限,定劝惩。

上嘉之。

十一年,疏言:“云、贵、广西改流土司安置内地,例十人给官房五楹,地五十亩。

安庆置二十一人,地远在来安。

请变价别购,俾耕以食。

”又疏言:“州县徵粮,例由府道封櫃,请改州县自封。

完粮十截串票改仍用三连由票,零户银以下以十钱当一分。

”又疏言:“寿州滨淮,盗聚族而居,假捕鱼为业,每出劫掠,已次第捕治,令渔船编甲。

孙、平、焦、邓诸姓设族正,有盗不时举发。

”皆下部议行。

召授左都御史。

十二年,迁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浙江衢州民王益善邪教惑众,命本会总督程元章按治,请改设衢州总兵、金衢严巡道以下官,并更定营制,下部议行。

十三年五月,命同宝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办理苗疆事务。

高宗即位,命在办理军机处行走,调刑部尚书。

寻命协办总理事务。

乾隆元年,授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充世宗实录总裁。

二年,直南书房。

以协办总理事务,予拖沙喇哈番世职。

三年,授办理军机大臣。

四年,加太子太保。

七年,兼管户部尚书。

九年六月,以病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

遣御前侍卫永兴赍赐御用衣冠、内府文绮貂皮,上亲临其第慰问赐诗。

命其子侍讲学士以烜送归里,在籍食俸。

明年,上念本归将一载,复赐诗。

十二年,本卒,加少傅,发白金千治丧。

浙江巡抚顾琮往祭,谥文穆。

上南巡,所经郡县遣祭旧臣,礼部奏请未及本,上特命遣祭。

祀京师贤良祠。

以烜,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汪由敦,字师茗,浙江钱塘人,原籍安徽休宁。

雍正二年进士,选庶吉士。

遭父丧,以篡修明史,命在馆守制。

丧终,三迁内阁学士,直上书房。

乾隆二年,廷臣妄传除目,为言官执奏,语连由敦,未得旨,由敦具疏辨。

《清史稿》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原文及翻译《清史稿》原文及翻译原文: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

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

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

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新宁匪乱,从协标剿捕。

叙功,大吏误以为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

至耒阳,佐当商理事。

粤匪至,罄所有资助县令募勇筹防。

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

玉麟不原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

咸丰三年,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六年,擢广东惠潮嘉道。

十ー年,授广东按察使。

同治元年,授兵部右侍郎,节制镇将。

诸将冲锋,玉麟每乘小船督战,以红旗为识,或前或后,将士皆惴惴尽力。

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

光绪九年,擢兵部尚书,以衰病辞。

会法、越构兵,命赴广东会筹防务。

玉麟募四千人从行,驻大黄駪。

遣部将防琼州、钦州、灵山,驻沙角、大角,与粤军联合。

增兵设垒,编沙户渔舟,分守内沙港汊。

法兵竟不至。

十一年春,和议旋成,停战撤兵。

玉麟疏请严备战守,以毖后患,陈海防善后六事。

是秋,以病乞休,温诏慰留。

十四年,扶病巡阅。

至安庆,巡抚陈彝见其病笃,以闻,诏允开缺回籍,仍留巡阅差使。

十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建专祠立功地,谥刚直。

玉麟刚介绝俗,素厌文法,治事辄得法外意。

不通权贵,而坦易直亮,无倾轧倨傲之心。

历奉命按重臣疆吏被劾者,皆主持公道,务存大体,亦不为谿刻。

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

民有枉,往往盼彭公来。

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

生平奏牍皆手裁,每出,为世传诵。

好画梅,诗书皆超俗,文采风流亦不沫云。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彭玉麟传》)译文:彭玉麟,字雪琴,是湖南衡阳人。

他的父亲彭鸣九,官至安徽合肥梁园巡检。

彭玉麟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族人夺取他家的田产,(彭玉麟一家)躲避到郡城居住,做协标的书识来奉养母亲。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八志一百二十三_国学经典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八志一百二十三_国学经典

卷一百四十八志一百二十三◎艺文四集部五类: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四曰诗文评类,五曰词曲类。

楚辞类《补绘离骚全图》二卷。

萧云从原图,乾隆四十七年奉敕补绘。

《楚辞通释》十四卷。

王夫之撰。

《山带阁注楚辞》六卷,《楚辞馀论》二卷,《楚辞说韵》一卷。

蒋骥撰。

《楚辞灯》四卷。

林云铭撰。

《楚辞新注》六卷。

屈复撰。

《楚辞疏》八卷。

吴世尚撰。

《楚辞会真》一卷。

卿彬撰。

《楚辞贯》一卷。

董国英撰。

《楚辞章句》七卷。

刘飞鹏撰。

《离骚图》一卷。

萧云从图并注。

《离骚经注》一卷。

李光地撰。

《离骚正义》一卷。

方苞撰。

《离骚经解》一卷。

方楘如撰。

《离骚解》一卷。

顾成天撰。

《离骚笺》二卷。

龚景瀚撰。

《离骚解》一卷。

谢济世撰。

《离骚辨》一卷。

朱冀撰。

《离骚节解》一卷。

张德纯撰。

《离骚中正》二卷。

林仲懿撰。

《离骚补注》一卷。

朱骏声撰。

《天问补注》一卷。

毛奇龄撰。

《天问校正》一卷。

屈复撰。

《九歌注》一卷。

李光地撰。

《九歌解》一卷。

顾成天撰。

《屈原赋注》六卷,《通释》二卷,《音义》三卷。

戴震撰。

《屈子生卒年月考》一卷。

陈旸撰。

《楚辞人名考》一卷。

俞樾撰。

《离骚草木疏辨证》四卷。

祝德麟撰。

《楚词辨韵》一卷。

陈昌齐撰。

《楚辞韵读》一卷,《宋赋韵读》一卷。

江有诰撰。

《离骚释韵》一卷。

蒋曰豫撰。

《屈子正音》三卷。

方绩撰。

别集类清圣祖《文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避暑山庄诗》二卷。

世宗《文集》三十卷、《悦心集》二卷。

高宗《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四卷、《三集》十六卷、《诗初集》四十八卷、《二集》一百卷、《三集》一百十二卷、《四集》一百十二卷、《五集》一百卷、《馀集》二十卷、《乐善堂定本》三十卷、《全史诗》二册、《全韵诗》二册、《拟乐府》四册、《圆明园诗》不分卷。

仁宗《文初集》十卷、《二集》十四卷、《馀集》二卷、《诗初集》四十八卷、《二集》六十四卷、《三集》六十四卷、《馀集》六卷、《味馀书屋全集定本》四十卷、附《随笔》二卷、《全史诗》六十四卷,宣宗《文集》十卷、《馀集》六卷、《诗集》二十四卷、《馀集》十二卷、《养正书屋全集定本》四十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