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合集下载

江阴资料

江阴资料

1、江阴中山公园中山公园,始创于宋。

宋首创万春园,明僻江苏学政衙暑,民国改建为中山公园,亦今中山公园。

宋创万春园,在万寿山上立万寿亭,山下立状元亭,园内有观音殿[心经碑殿],还有千年紫藤。

2、徐霞客故居徐霞客故居在江阴马镇,1985年,政府拨款大修。

现有三进、十七间正房、两间厢房,占地二亩。

大门正面悬“徐霞客故居”匾额,两边立盘陀石。

第二井遗有一棵古罗汉松,相传为徐霞客手植,已有400年左右树龄。

胜水桥,架在徐霞客故居前的枕塘河上。

据传是徐霞客当年出游船只停泊处,徐霞客故居有故居、胜水桥、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和仰圣园等组成。

3江阴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连接江阴市与靖江市,全桥总长近3km。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首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梁,也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钢箱梁悬索桥,是江苏省境内跨越长江南北的第二座大桥。

4、江阴兴国园始建于宋初太平兴国年间。

原为太平兴国教寺的七级浮屠(即佛塔),俗称〃兴国塔〃,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元代受到战火损坏,嘉庆二十二年,塔的架木及顶部遭火焚,但传体塔身依然屹立。

5、在江阴市人民路与君山路的交叉路口,有几进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这是刘氏三兄弟故居。

这里诞生了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兄弟“三杰”。

修复后的故居除了故居本体建筑外,还包括半农圃、流芳曲、北茂苑三个花园以及《光明行》下沉广场、音乐桥、光明街等系列景观。

6、江阴黄山湖公园公园充分利用大桥、山、长江、湖等现有的旅游资源,整个公园由黄山湖区、主题公园区、五星级酒店3部分组成。

其中黄山湖作为公园主题,面积几近整个区域的一半,在中央竖琴广场和湖之间设计了一系列的水上游乐设施,包括游艇、皮划艇、冲浪池、游泳池、人造沙滩、水上舞台、钩鱼台等项目,配合其它精心设计的众多景点,使整个湖面既充满多彩的娱乐项目,又有宜人的观赏环境。

湖的组织设计分为动静两部分,东边为动,西边为静。

中央竖琴广场的东面是一个主题为生命的公园,将配合一些水、音乐喷泉、石、小品、植物景点等营造出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于一身的现代化公园。

江苏省江阴市在历史上曾经是“地级市”的级别,甚至是“江阴国”

江苏省江阴市在历史上曾经是“地级市”的级别,甚至是“江阴国”

江苏省江阴市在历史上曾经是“地级市”的级别,甚⾄是“江阴国”民营经济发达,有着中国制造业第⼀县的江苏省⽆锡市江阴市,因为在长江之南,按照古⼈“⽔北⽈阳,⽔南⽈阴”的说法,在魏晋南北朝的南朝梁时期的公元555年,废之前在这⾥的暨阳县置江阴郡,这是江阴之名的开始。

南朝时的江阴江阴⼀开始设置级别就特别⾼,是郡⼀级的。

郡在我国古代⼀般与府、州、军平级,⽐县⾼⼀级,是相当于今天的省、市、县三级⾏政区划中的中的地级市⼀级的,属于承上启下的部位。

刚⼀设置,江阴郡属县有3个。

但仅仅刚过了两年,时间到了公元557年,梁的权⾂、征战⽆数的⼤将陈霸先(是不是感觉单看这名字就有些霸⽓)夺了梁的基业,把梁的最后⼀个皇帝梁敬帝降为了江阴王,⽽刚成⽴才两年的江阴郡就成了梁敬帝的封国,是为江阴国。

589年,隋朝灭了陈后,此时梁敬帝也就是江阴王已因被害去世了30年,但江阴国还在,隋朝将江阴国、江阴郡接连废除,将之前江阴郡的属县统⼀合并为了江阴县。

唐朝时期虽然曾短暂设置为州过,但最终还是为江阴县,属江南东道常州府管辖。

唐朝之后的五代⼗国南唐时期,写出了“春花秋⽉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在江阴设置了江阴军,使江阴的⾏政级别⼜升了⼀级。

两宋时期仍为江阴军,仍为府、州⼀级的⾏政级别。

南宋时的江阴军元代时期曾在这⾥设过路、府,最终改设为了县,属常州府。

明清时期⼀直为江阴县,属常州府。

明、清的江阴县新中国成⽴之后,1987年4⽉23⽇,国务院设⽴县级的江阴市。

综观江阴在历史的⾏政区划级别,或为府、州、军,或为县,有这样的频繁变化是与它当时所在国家的幅员⼤⼩和统⼀与否有着密切关系的,说到底就是它在当时的国家被重视的程度。

1、为府、州、军的时期,⼤多数情况是偏安⼀隅或者占据半壁江⼭的时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梁、两宋时期、南唐时期。

特别是南宋时期,江阴更是要害中的要害,著名抗⾦英雄岳飞、韩世忠曾经在这⾥驻守过。

2、为县的时期,⼤多时国家⾼度统⼀,是⼤⼀统的王朝,⽐如隋、唐,元代后期和明清时期。

七千年江阴

七千年江阴

七千年江阴应该说几年之前小编是个实实在在的历史盲,但一次次偶然的机会让小编逐渐接触江阴本土的历史文化,随着通过搜寻江阴三十三座半山,通过寻找覆盖江阴全城的历史老街和古文化,小编逐渐认识了一个真正的江阴古城。

同时,小编也逐步把江阴古城的历史文化一步一步地贯穿起来,通过一系列学习,小编深深感受到:江阴上下七千年文明真的非常值得每一个江阴市民所熟知。

你我都有责任去了解江阴历史,都有责任去传播分享江阴历史。

江阴7000年历史之路是怎样贯通的?你知道吗?远古时代江阴处在中国“南龙”山脉之末端及与“南龙”同源伴行的长江下游入海之地。

其实,在距今7500年前的海岸线,在今黄山、福山、梅李、安亭、长安、石门和戴山一带,江阴还处于大海之中。

到了距今7000至6500年时,江阴基本上露出海面。

新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开始在江阴聚成原始氏族村落。

距今7000至6000年前后,为母系氏族社会,江阴绮山北祁头山和护城河北岸就有当时的马家浜文化。

江阴青阳南楼和周庄龙爪墩则属后继距今6000至5000年的的崧泽文化。

距今5500年前后,属于崧泽文化晚期,江阴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江阴高城墩、长寿三河口、夏港璜塘河、西郊璜塘等均属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预示着父系氏族社会行将解体,开始迈入文明时代。

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场特大洪灾爆发,大江南北一片汪洋,先民们逃奔他乡。

夏禹治水,长江下游诸江之水汇入海。

洪水退后,先民们又在大江之阴重建家园,这就是马桥文化。

江阴云亭距今3500年前的佘城遗址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城的出现,它是长江下游青铜时代唯一一座古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公元前1300年前的佘城西北花山东麓的花山遗址,面积达40万平方米,是不同于城堡的农村乡郊遗址,即为夏商周时代遗址。

那时的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

西周商代后期,公元前11世纪末,吴国先君太伯(泰伯)为了让王位给三弟季历,说服二弟仲雍,托言往衡山采药,离开陕西岐山周原,长途跋涉3000多里出奔到长江下游的“荆蛮”,在梅里定居,后来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建立了称为“勾吴”的国家,这也是江南第一个国家雏形开始形成。

江阴文化简要概述

江阴文化简要概述

江阴文化简要概述引言江阴市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自古以来就是江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江阴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名城。

本文将对江阴文化进行简要概述,包括江阴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

1. 历史背景江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早在公元前770年左右,江阴就已经成为一个有人类居住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阴这片土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 文化特色2.1 建筑文化江阴的建筑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

传统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在江阴得到充分展示,建筑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例如,江阴的园林建筑、庙宇和古建筑等都充分展示了江阴建筑的独特之处。

2.2 音乐舞蹈江阴的音乐舞蹈表演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阴的音乐舞蹈以民间艺术为主,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例如,江阴的舞蹈表演常常融入戏曲元素,如昆曲、皮影戏等。

这些表演形式不仅能够传承江阴的传统文化,也能够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视听享受。

2.3 书法绘画江阴的文化还包括丰富多样的书法绘画艺术。

江阴书法绘画注重笔墨之美,追求意境的升华。

很多江阴的书法家和画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江阴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江阴的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影响江阴的文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江阴的文化给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寄托,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

其次,江阴的文化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此外,江阴的文化还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江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因此,江阴的文化在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民众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江阴作为中国江苏省南部的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江阴的文化特色在建筑、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方面形成独特风格,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说说江阴市的来历

说说江阴市的来历

说说江阴市的来历汉代江阴属毗陵县地,汉高祖五年(前202)析其东部为其属乡,由于县境内有暨阳湖,称为暨阳乡。

这也是今日江阴又名暨阳的由来。

江阴有县的建置始于西晋。

晋太康二年(281)析无锡县北部、毗陵县之暨阳、南沙二乡之地置暨阳县(《晋书·地理志》作既阳县),县因乡名,属毗陵郡。

南朝梁绍泰元年(555),梁敬帝将暨阳县改为江阴县,兼置江阴郡,此为江阴得名之始。

古人把水之南称为阴,水之北称为阳,因江阴在长江之南,故得此名。

隋开皇九年(589)废江阴郡,改隶毗陵郡。

入唐,改隶常州。

唐武德三年(620)于县置暨州,九年州废,县仍属常州。

由于江阴地扼长江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五代南唐升元中为江阴军治。

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军,以县属常州。

南宋复为江阴军治。

元代时,改置为江阴路、江阴州。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攻占江阴后,改称洋连州,寻复为江阴州。

至正二十七年又降为县。

明清隶常州府。

1912年,属江苏都督府。

1914年6月属苏常道。

1927年4月废苏常道,属江苏省。

1933年3月,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36年直属省政府。

汪伪政权后江阴县仍属江南行署第二区。

1941年,中国共产党于江阴县境内及其周边地区建立了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后随新四军北撤而撤销。

江阴曾分属苏中第五、第六专员公署。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江苏省江南行署。

1948年,仍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区。

1949年4月23日,江阴解放,属苏南行署区常州专区。

1953年属江苏省苏州专区。

1970年属苏州地区。

1983年3月划归无锡市。

1987年4月,撤县建市,仍属无锡市管辖。

江阴文化发展源远流长,人文昌盛。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创始人缪荃孙、著名现代文学家与语言学家刘半农、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国际宇航科学院士曹鹤荪等都是江阴人。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大专院校中,有100多位江阴籍人士先后担任校长。

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引言江阴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开展地方文化旅游的极好基地。

本文旨在对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研究,为其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概述江阴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

其中包括历史古迹、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

值得一提的是,江阴市是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因此还拥有丰富的丝绸文化资源。

1.历史古迹:江阴市有许多历史古迹,如瘦西湖、宜兴紫砂博物馆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江阴市的历史变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2.传统手工艺:江阴市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之乡,拥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紫砂壶、金丝绣等。

这些手工艺品制作精美,独具地方特色,深受游客的喜爱。

3.民俗文化:江阴市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传统庙会、舞龙舞狮等。

这些活动展示了江阴市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和体验。

三、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尽管江阴市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但目前的开发利用情况较为落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基础设施缺乏:江阴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缺乏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这限制了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的发展和提升。

2.文化旅游产品少:目前江阴市的文化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这使得江阴市的地方文化旅游吸引力有限,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3.宣传推广不足:江阴市的地方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和渠道。

这导致江阴市的地方文化旅游知名度不高,无法吸引更多游客。

1.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江阴市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包括建设更多的景区、博物馆和旅游设施,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2.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扩大江阴市的文化旅游产品范围,开发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包括推出更多传统手工艺品、举办更多民俗文化活动等。

江阴概况导游词

江阴概况导游词

江阴概况导游词江阴概况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欢迎来到江苏省无锡市下辖的江阴市。

作为苏南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江苏省工业强市,江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裕的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感受江南之美。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江阴市的概况和景点。

一、地理位置江阴市位于太湖东南岸,中国大陆的中心位置,西距上海115公里,东距南京111公里,北与常州相邻,南与太湖相连,衔接着苏中、浙南、沪宁等地区。

江阴市是太湖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毗邻苏州、无锡两个著名的旅游城市。

可以说,江阴是你通往江南的最佳门户。

二、历史文化在历史上,江阴曾是一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文秀的人文地理优势,让江阴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威尼斯”。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其自然风光的美丽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至今历史悠久的古城南门、宝华山景区、杨梅洲、和布衣故居等著名景点都给游客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三、经济繁荣在经济上,江阴市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拥有先进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并且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

江阴市是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特别是纺织业,被誉为“中国纺织之都”,全国纺织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此外,食品、化工、建材等重要产业也在江阴市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江阴市还是国家商品粮食基地,全国苏蔡茶之乡,又被称为“苏南蔬菜之乡”。

四、著名景点1. 古城南门古城南门,别名“雁翅门”,建于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90年),距今已有829年历史,是江阴古城建筑群中的一个明代建筑,它坐落在南门街附近,是江阴市的标志之一。

南门的门楼正面长度48米,宽度20米,建筑高度为19.3米,楼体四面与门墙相连,南、西、北三面各有门洞各一。

南门是江阴古城的三座城门之一,亦是江阴市最繁华的时期留下来的最宏大的历史文化。

2. 宝华山江阴市的宝华山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端、太湖流域东南,山体北起抵钵山西陵,南到杨梅洲,总面积达2200亩,是江阴市区最高峰,坐拥着“四季如春”的优美气候。

江阴市文化背景

江阴市文化背景

基本概况:江阴市简称澄,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

北滨长江,与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接壤;东连张家港、常熟,距上海178公里;西邻常州、武进,距南京193公里。

拥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28年建县史;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自古就是江防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忠义之邦”之称。

别名:延陵古邑春申旧封暨阳澄江面积:987.53平方公里人口:120.35万户籍人口88.4万外来人口(2011年末)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年降雨量1040.7毫米。

市花/市树:芙蓉花/香樟树特产:马蹄酥、黑杜酒、长江三鲜江阴市位于苏南沿江,现在行政级别为县级市。

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11.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面56.7平方公里,沿江深水岸线长达35公里。

江阴地处太湖水网平原北端,长江冲积平原南部,全境地势平缓,平均海拔6米左右,西南边缘地势偏低,中部、东北部有零星低丘散布其间,地势较高亢。

中部山丘多在海拔200米左右,以定山273.8米为最高,东北部黄山海拔91.7米。

滨临长江,全境有干、支河流550余条。

文化历史:江阴历史悠久。

这儿存在着中华灿烂的远古文明。

3000多年前,这里的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成为先进的吴文化组成部分。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地属延陵,曾是吴公子季扎的封地,后为楚春申君黄歇的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江阴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多年。

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阳县。

南朝·梁绍泰元年(555年)废县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处长江之南,遂称江阴郡,为“江阴”名称之开始,下辖江阴、利城、梁丰3县。

此后江阴先后为郡、为国、为军、为路、为州,建置几经变化。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恢复江阴县建置。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2009-03-12 19:22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

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

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

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

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江阴历史源远流长。

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

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置,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

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

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

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

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毗陵郡。

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置。

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大江之阴,故名江阴。

自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置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

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江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是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以下是对江阴历史文化概况的分解:一、历史背景1.古老文明:早在5000多年前,江阴就有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建制沿革:春秋时期,江阴为吴国辖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唐初置江阴县,后历经变革,至明清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3.抗战时期:江阴在抗战期间曾是江南抗日游击战争的中心,也是新四军的重要根据地。

4.改革开放:自改革开放以来,江阴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工业基础,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二、文化特色1.吴文化: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江阴保留了大量与吴文化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如:吴歌、吴语、吴地音乐等。

2.红色文化:江阴的红色文化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江阴要塞起义”,留下了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

3.工商文化:江阴有着悠久的工商传统,这里曾产生过许多著名的民族工商企业,如:马蹄酥、海澜集团等。

4.军事文化:江阴自古就是军事重镇,曾发生过著名的“江阴保卫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之一。

5.教育文化:江阴的教育事业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境内有多所著名学府,如:江阴中学、华西村大学等。

三、重要景点与人物1.景点:(1)江阴古城:是江阴最古老的地方,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历史遗迹。

(2)要塞风景区:位于江阴市区东南,因拥有独特的山水资源而闻名,其中的“江阴十二景”更是脍炙人口。

(3)华西村:曾经的“天下第一村”,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样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现代化的村庄建设。

(4)黄山湖公园:黄山湖公园位于江阴市区以南,湖水清澈,景色优美,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

2.人物:(1)黄歇:战国时期春申君,曾任楚国丞相,是江阴最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其著作《日知录》对后世影响深远。

江阴文化历史

江阴文化历史

江阴文化历史江阴古称暨阳,别称澄江、澄川。

又因城池形似芙蓉湖畔盛开的芙蓉花,故有“芙蓉城”的美称。

古属延陵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吴国季札和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代为延陵乡,属会稽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改延陵乡为毗陵县,划分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之北,名暨阳乡。

西晋太康二年(281),将暨阳乡和吴县沙中、无锡县部分土地,扩置为暨阳县,属毗陵郡。

这是江阴设有县级建制的开始。

永嘉五年(311),改毗陵郡为晋陵郡,暨阳县属晋陵郡。

南朝梁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因地处大江之阴,故名江阴,属东徐州。

以原暨阳县与兰陵郡利城之地,设江阴、梁丰、利城三个属县。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敬帝萧方智的王位,封梁主为江阴王,在江阴郡建江阴国。

隋代江阴国除,废江阴郡,将利城、梁丰二县并入江阴县,属常州。

唐初置暨州,下属江阴、利城、梁丰三县,武德九年(626)废,复为江阴县。

会昌四年(844),因江阴户满四千,升为望县。

五代十国时期属南唐国,升元中(937-942),始置江阴军,领江阴一县。

北宋淳化元年(990),江阴废军为江阴县,属常州。

三年复置江阴军,熙宁四年(1071),又废军为县。

南宋初,江阴县再复江阴军,绍兴年间又一度废军为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为江阴路总管府。

二十八年(1291),改江阴路为江阴州,不久升为上州。

元末,朱元璋即吴王位,改江阴州为连洋州,未几复称江阴州。

至正二十七年(1367),降州为县。

明成化八年(1472),分出江中马驮沙,另置靖江县。

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江阴后,属太平天国苏福省常州郡。

民国年间,江阴县属江苏省。

1941年,中共及其领导下的新四军曾在江阴政区范围内和邻近的地区设置江阴、澄东、澄西、沙洲四个县级政权。

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江阴县属苏南行政区常州专区,1953年改属苏州专区,1962年将县东北部九个公社划归新建的沙洲县(今张家港市)。

介绍我的家乡江阴作文

介绍我的家乡江阴作文

介绍我的家乡江阴作文
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一座美丽的滨江城市。

这里既有“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又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我的家乡江阴是座美丽的滨江城市,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里有悠久的人文景观:如三国时的吴王孙权、明代的郑成功。

这里还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如澄江、南闸。

其中,澄江是一座美丽的滨江公园,公园内有两座标志性建筑,一个是一组由七根石柱组成的巨大石塔,叫“七塔八庙”,另一个是一组由七根石柱组成的石塔,叫“七塔五门”。

南闸是一座很有名的古老建筑,它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南闸坐落在江阴城区最中心位置。

它由两个大码头和一个小码头组成,码头上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古老的船舶。

其中有一条长长的古街,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南闸古街。

江阴不仅有悠久、美丽的历史文化景观,还有许多秀丽、迷人、可口的地方美食。

如:黄桥烧饼、白露糕、江阴三黄鸡、西塘米粉等。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想去江阴看一看呢?
—— 1 —1 —。

演讲稿江阴发展史范文

演讲稿江阴发展史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回顾江阴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发展史。

江阴,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江阴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逐步发展成为了今天的经济、文化、科技、旅游名城。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共同感受江阴的发展历程。

一、春秋战国时期:古称“荆溪”江阴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城邑。

据史书记载,江阴古称“荆溪”,隶属于吴国。

当时,这里地势险要,水陆交通发达,是吴国南方的战略要地。

荆溪人民勤劳智慧,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逐渐发展起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二、秦汉时期:更名为“江阴”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江阴地区被划分为江阴县。

汉承秦制,江阴县得以延续。

这一时期,江阴县的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显著进步。

特别是农业,江阴县境内河流众多,水利条件优越,农业产量不断提高,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阴文化繁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阴地区文化繁荣,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盛行。

这一时期,江阴县内修建了众多寺庙,如著名的“双塔寺”、“长庆寺”等。

此外,江阴县还涌现出一批文化名人,如南朝著名的文学家鲍照、谢灵运等。

这些文化名人不仅为江阴的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隋唐时期:江阴商贸兴盛隋唐时期,江阴商贸兴盛,成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商港。

当时,江阴县境内的长江航道繁忙,商船络绎不绝。

江阴县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吸引了大量商贾前来经商。

这一时期,江阴县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五、宋元时期:江阴抗击外侮宋元时期,江阴地区多次遭受外侮。

南宋时期,江阴县成为抗金前线,许多英勇的江阴将士英勇奋战,为保卫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元朝时期,江阴县又成为抗元前线,江阴人民在抗击元军的斗争中表现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

六、明清时期:江阴经济发展明清时期,江阴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

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江阴市是中国江苏省无锡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素有“瓷都”、“丝都”、“礼仪之邦”之誉。

江阴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产地,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

在全国范围内,江阴市的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备受关注,本文将对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将这些资源开发利用起来。

一、地方文化资源概况江阴市是中国瓷都,素有“瓷都”之称,历史悠久的瓷业文化是江阴市的一大特色。

江阴的陶瓷工艺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现今的江阴瓷器以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江阴的陶瓷工艺传统源远流长,到今天依然保留着独一无二的制作工艺和传统技术。

江阴还有丰富的丝绸文化资源,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江阴市是中国丝绸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二、旅游资源概况江阴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景观等各具特色。

江阴市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月河、范公亭、黄桥头等,这些景点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江阴的古镇风光也是其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如闻道镇、潘家园等古镇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成为了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

三、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尚处于初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是旅游设施不完善,导致游客接待和服务水平不高;其次是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创新和特色;再次是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使得江阴市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较低。

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使得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待提高。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江阴市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应考虑以下对策建议。

要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游客接待和服务水平,打造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要推动旅游项目的创新和特色,将江阴市的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提高江阴市的旅游吸引力;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提升江阴市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江阴旅游观光;要注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好江阴市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江阴文化简要概述(ppt 21页)

江阴文化简要概述(ppt 21页)

马蹄酥
马蹄酥,是江阴历史上的土特产。其系

面粉加入重油,重糖,赤豆沙,黑芝麻加 工而成,因其形如同马蹄,故得名马蹄酥。
马蹄酥,酥香松软,味甜油润,入口 即化而且营养丰富,具有酥、松、软兼备, 色、香、味俱佳的特点,所以能受到历代 江阴人的喜爱,成为著名的土特产。
马蹄酥,始创于清代,因受旗人文化 之影响,故以马蹄为形。后经历代改革, 才成了今天的菊花状。
•黄 山

黄山在市区北约2公里,滨江而立,海
拔91.7米,东西连绵3.2公里,南北延伸1.7
公里。总面积236万平米。以春申君姓为名。
黄山,群峦起伏,状若卧龙。其北巉岩峭壁,
有山嘴入江,名鸡头湾,明方谟凿石得二岛 ,
建凌波阁,植桃石隙,称“小桃源”。鸡头 湾东西分别有大、小石湾相接。两湾各有巨 石,或卧或立,激湍飞涛,漱啮其下,如桥 如洞,奇险清绝。登峰远瞩,则沙洲映带, 波澜状阔,风帆上下,向为邑人胜游之地。
名胜古迹
胜水桥 在晴山堂东首。始建于明,民国13年 重建。桥长19.40米,宽2.5米,高3.20米,麻石 单孔石板桥,南北走向,有石阶24级。桥顶东 西侧各有阳刻“胜水桥”3个楷书。桥墩两侧石 柱上刻有桥联,均为阳文,内联“曾有霞仙居 北宅,依然虹影卧南阳”,外联“胜境重新, 舟驶人行通海 宇;水影依旧,清流激湍映天 然”。据传,徐霞客每次乘船出游其母亲都要 到此送行。
• 徐霞客尤其對石灰岩地貌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記錄, 包括溶洞分佈,石鐘乳、石筍、溶溝、石芽、石樑 成因都有詳細的考釋,是舉世第一人。
刘 氏 兄 弟

刘半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
摄影学家。他一生追求真理,积极投身革命,成
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2009-03-12 19:22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

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

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

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

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江阴历史源远流长。

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

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置,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

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

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

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

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毗陵郡。

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置。

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大江之阴,故名江阴。

自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置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

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江阴简介

江阴简介

江阴江阴市,简称澄,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是一座现代化滨江港口花园城市。

枕山负水,襟带,处于“”金三角的几何中心,城江同在,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芙蓉城”之称。

江阴位居中国县域经济之首,是城镇经济的领航者。

江阴地处咽喉,历代兵家必争,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河湖海联运换装的天然良港。

[1]在约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千分之一”的人口,拥有“百分之一”的上市企业,创造了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

2012年,江阴有10家企业成为“中国企业500强”,列全国第7位。

有36家上市公司。

3000多年前,这里的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成为先进的组成部分。

江阴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多年。

江阴市位于苏南沿江,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江阴为“金三角”几何中心,从江阴到、两大城市各148公里,到无锡、常州仅38公里。

以江阴为圆心、半径160公里范围内有五个飞机场,长江江阴段江面最为狭窄,故江阴自古就为扼守长江咽喉的“第一”。

明清两代都在江阴筑有大量炮台等重要的防御工事。

下辖5个街道,10个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市常住人口为1594829人,2012年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5.4亿元,,属于,地处苏州常州两典型片区方言交界地区江阴有历代各级各类文物遗存370余处,各级文保单位95处。

传统特色糕点:、、、粉盐豆。

特色菜肴和小吃:过桥鳝、、、蟹黄包、小笼包。

特色水产:(多产于江阴长江段,又称江阴三鲜,价格昂贵):(“江刀”)、、;、特色饮品:江阴,又称“徐霞客”黑酒。

江阴历史文化名人很多,自古为泰伯化育之邦、季子躬耕之邑、英才荟萃之地。

自宋至清,先后出415名,14名。

徐霞客就是江阴人。

荣誉:2012年获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十连冠”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四连冠”全国首个“信息化示范市”(县级)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数字城市服务示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2011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0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县级)2011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获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奖”建国60周年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城市2009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嘉茂国际花鸟园升泰现代农业园坐落于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中心区域--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临靠徐霞客故里南阳,“衣冠文物之邦,东南人文之薮”,正是形容此地,这里不仅历史文化悠久,现代交通也极其发达,北枕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和新长铁路,南临无锡,西通常州、南京,东临苏州、上海,京沪高速穿市而过并与沪宁高速衔接,离无锡机场仅20公里,交通便捷。

中国城池史——江苏江阴篇

中国城池史——江苏江阴篇

中国城池史——江苏江阴篇前两期讲过了丹阳和溧阳,考虑到最近疫情放开,又因两位大学同学之邀(青阳、顾山人),所以本期讲一讲江“阴”。

江阴,因在长江南岸而得名(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

春秋时属吴越,战国时属楚,秦统一天下后属会稽郡延陵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升延陵乡为毗陵县,在县境东部置暨阳乡(江阴的前身)。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升暨阳乡为暨阳县。

西晋暨(既)阳县南朝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年),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在君山南麓,占地600余亩,建筑江阴土城,江阴之名及建城均始于此。

南陈永定元年(557年),陈霸先封梁主萧方智为江阴王,在江阴郡建江阴国。

此后隋、唐、宋、元几代江阴或为县、为郡、为军、为路、为州,建置数经变化,置废分合无常。

清代江阴县地域全图五代十国期间,吴越国将江阴土城向西扩建成周长十三里的土城(因江阴西边的常州为南唐地盘,江阴属于吴越边防重地),同时开挖护城河,并在江阴土城上筑四座城门,即东门延庆,南门朝宗,西门钦明,北门通津。

宋代,江阴城门改名,东门春晖源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南门朝宗取自“江汉朝宗于海”,西门天庆源自“祥符二年,天降瑞雪,诏令全国庆贺”。

北门爱日,取“君子爱日”,后改澄江。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全国拆除城池,江阴城廓尽毁。

元至正十一年(1351),因元末纷乱的农民起义,江阴百姓为求自保在原址重筑土城,同时构筑护城河,为江阴州城。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攻张士诚,攻取江阴后,将江阴州降为江阴县,属常州府。

明洪武三年(1370)增筑土城,周长九里三十步。

城墙增高至一丈五尺,加建女儿墙,堞垛。

辟四门,东门春晖,南门朝宗,西门天庆,北门爱日。

明正德年间开始土城陆续改建为砖石城墙,到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全部改为砖石城墙。

江阴明城墙就此定型。

之后江阴城墙虽几经战火,但基本都修复如故。

清顺治二年(1645年),因剃发令引发江阴百姓抗清,清军以大炮轰击城墙,八十一天的围城战中,四面城墙均有损坏坍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2009-03-12 19:22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

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

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

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

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江阴历史源远流长。

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

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置,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

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

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

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

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毗陵郡。

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置。

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大江之阴,故名江阴。

自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置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

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五代十国之南唐升元年间(937-942),置江阴军,领江阴一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为江阴路,置总管府。

二十八年(1291)秋,改江阴路为江阴州,属常州路,旋升上州,属江浙路中书省。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将江阴州改名连洋州,未几复称江阴州;至元二十七年(1367)四月,降州为县,属常州府。

及至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

198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

(二)城址变迁江阴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江南滨江古城。

位于江阴城郊的佘城古遗址,距今3800余年,至今四周城墙清晰,尤以南城墙保存最好,高出地面近8米。

考古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佘城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城的出现,是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古城。

”其后江阴城址随行政建置变化而变迁。

据宋《太平寰宇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汉将莫宠为抵御海寇筑暨阳城,又名莫城,为江阴县城之始,现莫城旧址尚存于江阴周庄镇境内。

五代梁绍泰元年(555)置江阴郡,在长江南岸君山南麓筑新城,占地约600余亩,即今老城区中山公园周围,为现江阴城之始。

随后历代都有扩建,至明代后期扩至周长九里十三步,渐成几近正方形、四周护城河、附设城南漕运区和城北黄田港对外贸易港区的“申字型”江阴古城格局。

历史上的江阴城是个水城。

护城河环绕着城池的四周,内城河贯穿于城池的南北、东西,内城河连接着护城河。

护城河的北端通龙须河、黄田港,直达长江;护城河的南端连通运粮河、应天河,直达太湖江阴。

这江湖河相通的水系,给江阴带来了便捷的交通和商机,让江阴城成了一块人杰地灵的富庶之地。

内城河,原是江阴经济、文化的脉搏。

大大小小的船舶满载着天南海北的货物到达江阴,也让江阴的丝绸绫罗运抵南北各地,使江阴成了商贾云集之地;明万历年间,江苏学政节署设在江阴,从此明清两代的学子不远千里来到江阴赴考,使江阴城成了人文荟萃之地;江阴人则沿河而居、修仓、造房、开店,使江阴城充满了旺盛的人气、财气,成了繁华的江南古城。

也为江阴成为军事重镇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如今,古城城基仍在,现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环城西路以及环城北路皆为原城墙位置。

护城河除南护城河西段填塞改成马路外,东、北、西三面护城河保存完整;运粮河依旧,成了城区景观河道;应天河、黄田港疏浚拓宽,是重要的内河航道。

古城内街巷如北大街、忠义街、河东街、石子街、埠下街和君山巷、光孝坊巷、同兴里、闸桥河沿等现状保存较好,街巷名称、走向及街道轮廓尺度都维持历史状况;中街、南街、西大街、西横街、县湾街、进贤街和三元坊巷、东平庙巷、布政坊巷、小塔巷、南锁巷、北锁巷、都督坊巷、文昌巷、刘伶巷、青果路、杜康路等名称和走向未变;有千年历史的兴国寺塔、文庙,以及适园、舜过井、刘氏兄弟故居、巨赞大师故居、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利用纱厂水塔等三十余处重要文物古建筑维持历史状况、保存完好。

古城中心澄江福地内心经碑、江苏学政节署旧址及后花园、状元亭、千年紫藤等八处文保单位原物原状、修葺一新;北大街和忠义街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总占地6.61公顷,优秀历史建筑和一般历史建筑面积分别达到62.94%、72.53%;江阴古城的重要部分城南漕运区,古运河、五云桥,两旁民居前店、中居、后水码头风貌依旧;南门外存有接官亭和水运码头旧址,是当时官员接驾迎送、物资进出水上唯一通道。

地处城北的黄田港早在唐、宋时期就是江阴对外贸易港口,如今又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一级口岸,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历史地位1、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江阴地理位置险要,境内君山、黄山枕江扼流,自成天堑,被称为“江海门户”,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并逐渐形成独特的长江防御体系。

江阴长江防御体系的作用,在国内战争时,主要是江南防御江北;在抵御外敌时,主要防御海上溯江而上的入侵。

春秋时期,吴国在黄山(位于今江阴城北江边)席帽峰“筑石室,为烽火之所”。

明代中叶为防倭寇,增修江阴城垣。

明崇祯八年(1635),为防倭寇进犯江阴城,于黄山大、小石湾筑建炮堤,配置红夷大炮11座。

后历代炮台城池俱增修益固。

清道光年间,为防外舰入侵,以黄山为主体增修炮台,配备“耀威大将军”、“振武大将军”诸铁炮50余尊;光绪年间,清政府再斥巨资整顿改造炮台,于长江两岸配置巨型火炮70门,并自东至西将炮台划分为右翼、中权、左翼及北岸,统称“沿江四路炮台”。

又于黄山、马鞍山(位于今江阴澄江街道境内)和秦望山(位于今江阴月城镇境内)下筑火药库,于萧山(位于今江阴黄山东)创设水雷、工程诸营,建水雷学堂。

1912年10月19日,孙中山先生视察黄山炮台,改土炮台为洋炮台。

民国初,北方政府以江阴为海军基地,驻防巡洋舰、炮舰、水雷炮舰等舰船30余艘;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政府借黄山、君山头脊,筑钢筋混凝土永久性炮台以及弹药库、指挥所、观察所、机枪掩体等设施,配备德国克虏伯大口径火炮60余门,最大射程可达1.2万米。

自古江阴战事无数。

东晋名将祖逖曾率2000众屯于江阴备北伐。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宋文帝陈舰沿江列营江阴城以阻北魏南渡。

南宋建炎三年至四年(1129-1130),抗金名将韩世忠、岳飞移师江阴屯守江防。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李宝统水军屯江阴城,烧金兵船只千余。

南宋咸淳二年(1266)江阴军签判赵良珂抗击蒙古水师,焚舟擒帅。

元末朱元璋督师江阴,大破张士诚兵于巫子门(今张家港境内)。

明嘉靖年间,江阴县令钱錞举乡兵义勇抗倭寇袭扰。

清顺治二年(1645),江阴人民自发抗清,凭借坚实的城墙,抵御清军200余门火炮轰击,坚守孤城81天,破敌24万,宁死不降,英勇悲壮。

史界将江阴守城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并称为“南明三惨”。

足见江阴古城之坚固,百姓之英勇。

台湾著名学者黄一农认为,江阴守城之役,动用火炮之多,规模超过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和英国内战,应为十七世纪前半叶世界陆地最大炮战之一。

民国初期袁世凯复辟称帝,杨闇公、杨虎、蒋介石等助江阴革命党人策兵反袁,组织“江靖护国军”,发表《江阴独立宣言》,发动“锡澄之役”。

1925年1月,直奉军阀混战时,奉军炮中江阴城内兴国寺塔,塔尖被削。

江阴地处长江南岸,居宁、沪之间,黄山等三座高三四百米的山连成一体,江面宽仅1500米。

这里既是由海入江的咽喉,又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地势十分险要。

抗日战争时期。

这里曾是阻止日军沿江而上的关口。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江阴江面展开了持续三个多月的对日海空之战,击毁日军飞机18架,国民政府海军第一、二舰队惨遭覆没,十分悲壮。

1949年蒋介石搞假和谈,幻想“划江而治”,更视江阴要塞为宁、沪江防战略屏障,一再加强要塞防务,调兵遣将,加强实力。

到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要塞官兵已增至7000余人,设有总炮台一座,大炮台三座,流动炮台一个。

配有100毫米榴弹炮、加农炮各十二门,三七战防炮十六门、五七战炮三十六门,二五机关炮二门,控制沿江60华里江防。

要塞自身也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山顶有炮群,山腰有堑壕,山脚有地堡群,港口有木桩铁丝网,江面有舰只。

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称“江阴要塞是铁打的,共军就是老虎、狮子也休想攻下它”。

4月21日晚,汤恩伯还打电话到江阴要塞督战,第二天,正当他到达芜湖督战时,江阴防线已被解放军突破。

江阴以其独特的地理和军事地位,成为渡江战役中解放军与国民党争夺的重要关隘。

1947年秋,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时中共华中工委决定把江阴要塞列为策反重点。

1949年4月20日晚及21日,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500公里战线上,发起了举世震惊的渡江战役。

22日凌晨7时,江阴要塞7000余官兵宣布起义。

江阴要塞起义,打开了国民党军长江下游防线的重要堡垒,切断了京沪线,为渡江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4月24日,粟裕、张爱萍等视察黄山炮台,接见要塞起义功臣。

28日,于城内要塞司令部召开华东军区海军(解放军海军前身)成立大会。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阴要塞正式命名。

从此,江阴要塞名震中外。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炮团奉命驻守江阴,延续至今;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在江阴建成,赋予了江阴要塞新的内涵。

江阴黄山炮台旧址现存明清三合土炮台遗址2处、全长约600米,清末混凝土炮台3处,民国钢筋混凝土炮台12处,另有弹药库3间、观察所1座、机枪掩体3座。

炮台或设在江湾或凿磊石壁,或就山势筑甬,或连地下火药库,工事曲深奇特、千变万化、“固若金汤”。

江阴黄山炮台旧址跨明、清、民国,历360余年,为国内同类遗址所罕见,有重要的历史和军事研究价值,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