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91425039二、编写说明《客源国概况》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选修课,是为学生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诸如旅游文化学,英美文化概况,世界遗产概论等课程开设的课程,共开一学期,36学时。
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干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
考核方式采用考试。
三、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旅游文化学,英美概况,旅游市场营销以及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主要内容第一章世界旅游客源市场(1学时)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了解世界六大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第三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和海外旅游市场(2 学时)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原因)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第三章(共19 学时)亚太地区(1课时)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4课时第二节韩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4课时第三节新加坡(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2课时第四节泰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
…………2课时第五节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4课时第六节澳大利亚、(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2课时第四章(共9学时)欧洲地区(1课时)第一节英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4课时第二节俄罗斯(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4课时第五章(共5课时)美洲地区(1学时)美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4课时六、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把中国临近的亚太地区的客源国家作为重点讲述的内容。
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国文化概况是是一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社会、艺术、科技等多方面内容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同时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将掌握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历史发展、传统文化、人文思想、艺术特色、科技成就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的特点、演变过程,以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3、情感目标:学生将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起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古代礼仪制度等。
2、历史发展:从夏商西周到明清,重点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重大历史事件。
3、人文思想:介绍儒家、道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4、艺术特色:涵盖诗词、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5、科技成就:讲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创新,如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建筑技术等。
6、当代文化:分析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城市文化、农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五、评估与考核1、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给予评分。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并提交讨论报告,根据报告质量给予评分。
3、期末考试:通过书面考试形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4、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论文,根据论文质量给予评分。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36个学时,每学期安排18个学时,每周2个学时。
《新中国史》的教学大纲
《新中国史》的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中国史》教学大纲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系统了解新中国成立及其发展的重要事件、人物和背景;2. 了解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历史变迁;3. 掌握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相关文献的能力;4. 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党的领导地位在新中国建设中的作用2.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经济建设与农村改革- 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3. 政治体制与政治运行- 中央政权的组织体系- 党和国家领导层的历次重大变革-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变迁4. 对外关系与国际影响-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原则- 参与世界事务及国际组织- 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关系与合作5. 新中国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 邓小平和改革开放- 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 江泽民时期的发展与稳定- 习近平时期的新发展理念与实践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表达观点。
2.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材料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通过小组研究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4. 历史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历史场所和博物馆。
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占30%。
2. 课程作业(包括文献研读报告、小组项目等)占40%。
3. 期末考试(闭卷)占30%。
备注:本大纲仅作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必修课之一,旨在向留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各方面知识。
通过研究,学生将获得大量关于中国各方面的知识,并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激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阅读和听力的能力。
本门课程总计32学时,教师应尽量
做到条理清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
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完成每章后面列出的思考题。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三年级的留学生,所以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组成。
参考书目为《中国概况》,___编著,___,2003年4月。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42042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选修课,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考察汉语,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性质特点,了解汉语发生发展的历史概况及其文化原因。
该门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语、汉民族文化的热爱,了解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这门课程,力图使学生能获得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各方面的大量知识,从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激发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热爱,同时在阅读和听力上也得到明显提高。
(三)实施说明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本门课程总计56学时。
2.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文化课程,与汉语课相比,内容更加广泛,词汇量更大。
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时应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
同时,为了帮助留学生学习,教师可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完成每章后面列出的思考题。
3.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学习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课程的学生(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采取教师讲授,同时适当安排看录像、课堂讨论、参观访问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使留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阅读和听说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国文化概论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总学时数:36学分数:3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简论(1学时)【目的要求】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目的要求】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
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
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目的要求】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1. 中国文化的源头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
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
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地理课标Ⅲ课件中国地理概况
洞庭湖是中国第三大湖泊, 湖面面积2579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 全长5464公里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 湖面面积4583平方公里
中 国 自 然 资 源
土地资源利用
耕地资源:中国耕地面 积占全球耕地面积的 7%,但人均耕地面积 较少
草地资源:中国草地面 积占全球草地面积的 6%,但人均草地面积 较少
数量:全国地理教师数量 庞大,分布在各个地区
学历:大部分地理教师具 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专业背景:地理教师专业 背景多样,包括地理学、
地理教育、环境科学等
教学经验:地理教师教学 经验丰富,能够有效传授
地理知识
地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教学方法:以教 师讲授为主,学生被
动接受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 用多媒体、网络等手
河流与湖泊分布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全长6300多公里
中国的湖泊众多,主要有 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
太湖等
太湖是中国第四大湖泊, 湖面面积2338平方公里
珠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 全长2197公里
鄱阳湖是中国第二大湖泊, 湖面面积3583平方公里
中国河流众多,主要有长 江、黄河、珠江、松花江
等
松花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 重要河流,全长1927公里
汉族:中国最大的 民族,分布在全国 各地
少数民族:分布在 西部和南部地区, 如藏族、维吾尔族 、蒙古族等
民族文化:各民族 拥有独特的语言、 服饰、风俗习惯和 宗教信仰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
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 思想等
地域特色:北方粗犷、南方细腻、西北 豪迈、西南神秘等
传统艺术:京剧、书法、国画等
交通与通信基础设施
中国概况
《中国概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概况【课程编号】115006【授课专业】六年制(全英授课)临床医学专业【学时】60学时【学分】7学分一、课程性质和内容《中国概括》是为六年制(全英授课)临床医学专业的外国留学生而开始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上学期,以帮助留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中国概括》课程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共包括十一个专题,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各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系统全面地讲授中国各方面的知识,全方位展示外国留学生所应了解的方面,主要包括地理、历史、人口、民族、名胜、习俗、艺术、文学、教育、政治制度等十一个专题,适当偏重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系统全面地讲授中国各方面的知识,全方位展示外国留学生所应了解的方面。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讨论等多种形式,力求简明客观。
使学生对中国国情有大致的了解,以便胜任与中国有关的各种工作,并为深入研究专门领域的中国文化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四、教材或参考书《用英语说中国——风俗民情》,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编:刘泓,浩瀚《用英语说中国——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编:浩瀚,李生禄《用英语说中国——文明史迹》,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编:沈光煜《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作者:叶朗,朱良志五、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了解中国的基本情况以及地理、资源等情况;认知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中国历史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56个民族的分布,民俗等基本情况;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以及传统节日;从整体上感受中国饮食文化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内涵。
通过对中国茶文化,酒文化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生动的讲授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旅游胜地,将中华文明的精髓展现给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中国的琴、棋、书、画、戏曲、建筑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了解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各家思想;了解中国由古至今的政治体制;了解中国古代及当今的教育体制以及妇女在中国的地位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立到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基本史实,提高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的曲折发展历程,掌握基本史实和重大历史事件。
能力目标:在掌握基本史料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历史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为祖国和民族奉献力量的意识和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若干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
每个章节的教学都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理解历史发展脉络,认识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思考历史问题,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本课程还将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五、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表现等,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期末考试则主要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教学进度与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进行安排,确保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合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本课程还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和专业进行调整和完善。
《当代中国外交》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外交》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和探讨中国外交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演变过程以及核心政策。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外交的历史背景、政策理念和实践,提高对中国外交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中国外交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2. 理解和分析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和战略定位;3. 熟悉和掌握中国外交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表现和影响;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中国外交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中国外交的历史背景- 中国外交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外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演变;- 中国封建社会的国际交往与外交制度。
2. 第二单元: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非对抗性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利共赢原则;- 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
3. 第三单元:中国外交与世界大国关系 - 中美关系;- 中俄关系;- 中日关系;- 中欧关系;- 中非关系。
4. 第四单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 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与国际组织;- 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与气候变化;- 中国与国际安全。
5. 第五单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的背景和意义;- 一带一路的发展与影响;- 一带一路的推进与挑战。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通过讲座和演讲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和知识;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思考能力;3. 个案分析:通过个案研究分析相关问题和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独立撰写报告并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5. 视频展示:通过展示相关视频素材,增强学生对中国外交实践的了解和感知。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 主教材:[教材名称]:《当代中国外交》[作者]:XXX[出版社]:XXX2. 参考资料:- [参考书籍1]:《中国外交简史》- [参考书籍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年鉴》- [参考期刊]:《国际政治研究》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学习笔记等;2.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选定相关课题并进行研究报告;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况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适用专业:英语学分: 4 分总学时: 72 学时周学时:4一、课程教学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提炼过程中,逐渐结晶为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
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延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高青年一代,乃至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都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和把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方法以及教学的重心和主线,了解关于文化的概念及结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状况、发展历程及主要特质;学习和掌握儒、道、释、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份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现实国情,进而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加以创新,努力使自己逐步成为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具有现代意识,又具备深厚民族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化的简要介绍,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即可满足本课程的先修课要求。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全部内容分为十四个章节,其中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第二章. 中国文化、教育与科技;第三章. 民俗,第四章旅游。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历史叙述法、对比研究,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文化概况(2学时)1.教学内容1.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掌握学习中国文化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中国简史教学大纲
《中国简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CI4372.学时:323.学分:(根据具体学校设定)4.课程名称(中文):中国简史5.课程性质:必修课6.授课对象:汉语言专业外国留学生7.授课语言:汉语8.开课院系:人文学院二、课程简介《中国简史》是为汉语言专业外国留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增强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和发展,重点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其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和价值观念;熟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通过课外阅读和独立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中国古代史:介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重点关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2.中国近现代史:介绍清朝、民国和新中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重点关注中国的社会变革、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
3.中国文化:介绍中国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科技发明等方面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
4.中国社会发展:介绍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和发展,重点关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进程。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解:教师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和讲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
2.课堂讨论: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初中中国概况地理教案
初中中国概况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经纬度跨度、时区等信息。
2. 掌握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海域和海疆等知识。
3. 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概况、民族分布等特点。
4. 掌握中国地势的特征、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等知识。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经纬度跨度、时区等信息。
2. 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海域和海疆等知识。
3.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概况、民族分布等特点。
4. 中国地势的特征、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等知识。
教学难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经纬度跨度、时区等信息。
2. 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海域和海疆等知识。
3.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概况、民族分布等特点。
4. 中国地势的特征、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等知识。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中国概况地理》2. 教学课件3. 地图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中国的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中国的一些基本了解,如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等。
Step 2: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1. 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领土四至、经纬度跨度、时区等信息。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Step 3:讲解中国的国土构成1. 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中国的国土构成,包括陆地面积、海域和海疆等知识。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国土构成。
Step 4: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1. 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概况、民族分布等特点。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
Step 5:讲解中国地势的特征1. 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中国地势的特征,包括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等知识。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的特征。
Step 6:总结与作业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引言中国概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增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拓宽眼界,培养全球视野。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1. 提供中国概况的全面介绍,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社会背景、发展历程和现状,培养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和了解。
3. 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他们在国际交流中的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介绍:1. 中国的地理概况- 中国的边界和地形- 中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 中国的地区差异和特点2. 中国的历史概况- 中国的古代历史- 中国的近代历史- 中国的现代历史3. 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 中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的法律和司法体系4. 中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发展道路- 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 中国的外贸和对外投资5. 中国的文化艺术-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符号- 中国的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讨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2.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和考试等因素。
具体的评估方式将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详细介绍。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本课程的主教材将根据教师的选择而定,教师将根据课程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教材。
2. 参考资料- 徐中约、白石春雄,2007,《中国概况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李文珂、蔡翊民,2013,《中国概况:政治与文化篇》,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吴军、刘宁宁,2016,《中国概况:地理与经济篇》,人民出版社。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41033课程英文名称:China Overview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中国概况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必修课之一。
是一门系统、全面介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各方面知识的文化课程。
留学生虽已经过两年的汉语学习,对中国已经有所了解,但此种了解一般是比较零散、局部、表面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
为此,需要将中国的情况向留学生们做系统性介绍,使他们在对中国情况已有了解的基础上,对中国有更加全面地了解与认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中国概况课程,力图使学生获得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各方面的大量知识,从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激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阅读和听力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本门课程总计32学时。
2.中国概况作为一门知识文化类课程,与汉语课相比,内容更加广泛,词汇量更大。
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时应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
同时,为了帮助留学生学习,教师可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完成每章后面列出的思考题。
3.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三年级的留学生,所以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修完本科一、二年级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采取教师讲授,同时适当安排看录像、课堂讨论、参观访问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使留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同时提高阅读和听说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时
CI321
(Credit
Hours)
(中文)中国概况
(英文)Chin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norama
34
*学分
2
(Credits)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culture, China traditional thought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Chinese life, China
contribution to human civiliz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o
culture of China, hav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desire,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ocial and cultural ,understand China
授课教师
课程网址
(Instructor)
(Course Webpage)
本课程是面向汉语言本科专业的留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旨在提高留学生对中
国社会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的总体认识。该课程遴选了一些对外国学生来说重
要而有趣的主题,如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中国历史文化的特质,中国传统思
想的承续与革新,中国人生活的变化,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中国现代化的
各种表现,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在围绕这些主题讲授的过程中,不同主题之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间也隐含着一些相同的关键词,诸如文化基质、历史变迁、中外交往、发展动
力、现实关怀,等等。课程教学目标是使留学生能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精神,观
览中国社会发展概况,产生深入了解中国的愿望,开始理解中国社会及文化的
1. 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对农业文明的影响(A1、A5.3) 2. 简要了解中国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强盛与衰落的原因(A1、A5.3) 3. 初步掌握中国传统思想的主要发展历程及中国人生活的变迁(A1、A5.3) 4. 了解早期中西文化的交流及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A1、A5.3) 5. 初步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格局及在全球化中的地位(A1、A5.3) 6. 能以公正、友善的态度认识和评价中国的历史、现状及未来(B1、B12、C3)
Chinese and foreign exchanges, development momentum, real concern, and so on.
The teaching goal of the course is to mak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and
社会变迁(2)
中西文化的
接触与交流
2
(1)
中西文化的
接触与交流
2
(2)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作业及要求 阐述和比较 本国地理环 境对文明的
影响 什么是甲骨 文、青铜器 说说汉唐帝 国的影响及 中国社会的 现代转型 比较儒家和 墨家的主要
特点,理解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独特魅力,能够主动认真地思考中国的过
去、现在和未来。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students of Chinese language undergraduate,
aiming to improve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选修 Selective
授课对象 (Audience)
汉语言本科二年级、三年级学生 Second/Third-grade Chinese undergraduates
授课语言 汉语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开课院系 (School)
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思想 孟子和荀子 的人性论有
何不同 说说古代中 国人衣食住 行中的等级
观念
对中医的认 识
基本要求
认真阅读 教材相关 内容,围 绕主题搜 集和分析 材料,形 成客观认
识。
考查方式
提问、批 阅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三大移民影 响如何
移民对汉语 方言的形成 有什么影响 《马可波罗 游记》的影
historical culture. We select some important and interesting topics, such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the world China process. Related to these topics, there are also some same key words between different themes, such as cultural matrix, historical changes,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 要求
(Class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学内容
地理环境与 中国文化
中国历史与 社会(1)
中国历史与 社会(2)
学时 4 2 2
中国传统思 2
想(1) 中国传统思
2 想(2)
中国古代人 4
的生活
中国对世界
科学技术的
2
贡献
移民与中国 2
社会变迁(1)
移民与中国 2
civilization unique charm in the world civilization, can take seriously thinking about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China.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