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
红星照耀中国每章的每一节的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每章的每一节的概括
中国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致力于向全国广大学子介绍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教育读物。
本书共有六章,论述了从中国文学到中国宗教、历史文化到社会文化等层面的全面信息,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中国文化,坚定中华文化根基。
第一章《中华文学》讲解了中国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从最早的史记,经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到宋元明清及近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探析,每一时代的文学特点及优秀作家也都有详细分析。
第二章《中国传统宗教文化》讲解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
从儒家思想、佛教传入中国、道家思想及传统民间宗教等内容都有阐述,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历史发展和融合情况。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全面阐述了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从历史概况、古代史话和民俗文化等都有深入的介绍,让读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由浅入深有所了解。
第四章《民族文学文化》分析了民族文学文化的独特性与中国文学文化,并介绍了民族文学文化的发展成熟度,也概述了民族文学文化在古代文学文化基础上的演进和变革。
第五章《中国现代文化》讲述了中国现代文化思潮的发展,特别是新文化思潮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论述中国人是怎样从抗战、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过程中团结而奋进,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的重要贡献。
最后,第六章《中华文化精神》总结了从第一章到第五章介绍的中国文化的整体特征。
从中发现中华文化精神:宽容包容、博大精深、创新发展、富有张力。
本书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加深入而又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引导我们尊重传统,用现代的文明心理去继承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
第一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

全国导基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概要一.远古时代1、原始社会主要历史阶段及其主要特点和成就古代传说代表人物: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和伏羲“龙的传人”的源头伏羲又称“庖牺氏”(原始畜牧业产生,画八卦,结绳记事)神农氏“炎帝”种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轩辕氏“黄帝”战蚩尤、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嫘祖养蚕仓颉造文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黄帝被誉为中华“人文初祖”,“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
尧、舜、禹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禅让制”二.古代2、奴隶社会主要历史阶段及其主要特点和成就3、封建社会主要历史阶段及其主要特点和成就八、近代历史概述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中华民国。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1945年,取得抗日胜利。
1946年国民党发动战争。
1949年10月1日,建国。
第二节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一、文字与书法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而西方没有的传统艺术。
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发现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汉字的萌芽。
二、绘画(各朝代重要的画家和代表作)中国画又称“国画”。
在题材上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在技法上分为:工笔画、写意画。
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
中国画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战国时期的帛画《龙凤人物图》是今天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
三国时吴国的曹不兴是第一个画佛像的画家。
东晋时的顾恺之专擅人物画,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发展到隋唐,最为突出的特点,一是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二是涌现了一批蜚声中外的艺术大师。
人物画方面:初唐阎立本,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中唐吴道子,人称“疏体”,有“吴带当风”之誉,被后人尊为“画圣”,传世作《天王送子图》。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500字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500字
一、中国历史起源
中国历史起源于远古时代,数千年前,华夏祖先在黄河流域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
自此,中国进入了古代文明时期,各朝各代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二、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丰富多彩,从早期的分封制到秦始皇统一后的郡县制,再到明清时期的内阁制和军机处,政治制度不断演变。
这些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推动国家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各种深刻的哲学理念。
其中,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等美德,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四、古代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各种文学形式璀璨夺目。
同时,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五、古代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农业技术等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六、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地民俗风情各异,民间艺术形式多样。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各种地方性的庙会、灯会等活动,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经典常谈概括第一章内容

经典常谈概括第一章内容《经典常谈》第一章讲述了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礼仪、文学、习俗、信仰、艺术等各方面的东西,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和谐、自然与安定的精神风貌。
主要有礼节、端庄、排场、规范等。
它的根源在中国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传统的礼仪有一定的规范,也有一定的礼法礼节。
礼仪的传播主要是古代文献、家族传统、口传体系,但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依靠传统礼仪,中国文学逐渐成熟,构成了现代文学体系,同时也影响着中国文学以外的文学发展。
它不仅表现了中国的政治、历史、社会生活,还反映出社会的道德规范,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中国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宗教、家风、风俗等内容。
它不仅在当前仍然被广泛使用,而且还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发展。
这些习俗主要是由古代中国社会对生活中繁复细节的认识、客观概括而形成,既有神秘、因为它们体现了一定的生活智慧,也有实用、因为它们可以规范行为用以约束社会中的混乱现象。
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调控作用,因此人们根据不同的信仰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精神文明。
主要有儒家、道家、佛教、伊斯兰教等数十种宗教,这些宗教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宗教不仅可以给人们以安慰,还能起到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作用,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
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作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文化艺术风格。
中国艺术有传统的艺术形式,如古典文学、古典乐器、古典舞蹈、戏曲等,同时也有现代的艺术形式,如影视、歌舞等。
艺术创作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风采,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精髓,其中包含礼仪、文学、习俗、信仰、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它包含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生活智慧,也影响了海外的文化形态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华文明,它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构建了现代中国社会的精神空间。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家畜饲养业开始于__阶段。
A晚期智人B早期智人C母系氏族公社D父系氏族公社2、原始手工业是__阶段的突出成就。
A晚期智人B早期智人C母系氏族公社D父系氏族公社3、实行__是氏族产生的前提。
A对偶婚B一夫一妻制C族内婚D族外婚4、从血缘家族进入氏族公社阶段是在___时期。
A早期智人B山顶洞人C晚期智人D北京人5、___时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A晚期智人B早期智人C母系氏族公社D父系氏族公社6、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婚姻开始向___过渡。
A对偶婚B一夫一妻制C族内婚D族外婚7、婚姻制度向___的变化是父权制确立的标志。
A对偶婚B一夫一妻制C族内婚D族外婚8、传说黄帝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
他的___教会人们养蚕缫丝;他的___作书;___造律吕;___作甲子。
A臣子仓颉B臣子大挠C妻子D臣子伶伦9、从___阶段开始,形成了语言,并且不仅能使用火还能控制火。
A元谋人B北京山顶洞人C北京人D陕西大荔人10、从___阶段开始,人类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
A猿人B早期智人C晚期智人D母系氏族公社11、中国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代是在___。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2、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A夏朝B商朝C周朝 D秦朝13、___年,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A公元前840 B公元840 C公元841 D公元前841年14、战国时期,为了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各国纷纷开始变法运动,其中最彻底的是___。
A魏李悝变法B楚吴起变法C秦商鞅变法D王安石变法15、春秋后期开始使用___做冶铁燃料。
A焦炭B煤C木炭D天然气16、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道家代表人物是__;儒家代表人物是__和__;法家代表人物是__;兵家代表人物是__;墨家创始人是__;其中__被尊为“亚圣”。
A庄子B孟子C墨子D孙膑E韩非子F荀子17、诸子百家中孟子的主张是___。
A“兼爱”、“非攻” B法治C“王道”、“仁政”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8、春秋末年,吴国开凿的___是我国最早的运河。
中国历史文化概览

中国历史文化概览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塑造了独特的国家形象和民族特色。
本文将以概览的方式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统艺术形式和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
1. 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
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之战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开始,紧接着的尧、舜、禹三代帝王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
随后,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兴衰交替,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表现在甲骨文的出现、诗经的创作以及礼乐制度的完善。
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价值体系。
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影响着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个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并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原则。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传统艺术形式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多样在传统艺术领域得到了充分展现。
中国绘画艺术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追求意境和气韵的表达。
中国书法则以楷、行、草、隶四种字体为基础,注重墨的运用和艺术的形式美。
传统音乐中,中国的古琴、中胡、古筝等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享誉世界。
京剧、山东评剧等曲艺形式则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代表。
4. 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文化变迁。
经济的腾飞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中国年轻一代接触到了更多外来文化和新事物。
中国的电影、音乐和时尚产业迅速崛起,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
总结:中国历史文化概览呈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再到传统艺术形式和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中国历史文化不断演化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优质课件

.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 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 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 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
.
2、早期智人阶段遗址 又称古人阶段,距今10万-4万年前,遗址分布 遍及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华南地区,代表性 遗址有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湖北长阳人、广 东马坝人等。
陕西大荔人
陕 西 大 荔 人
.
山西丁村人
湖 北 长 阳 人
.广东Leabharlann 韶关曲江马坝人.早期智人较猿人体征进步,头盖骨变薄,脑容 量增大,吻部不太突出,基本具备了现代黄种人的 生理体征。早期智人的工具虽仍以打制石器为主, 但种类增加,用途分化,效率提高。他们在加工石 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打击、钻孔、摩擦的生火 技术,进人人工取火阶段。早期智人仍然实行血缘 婚,但血缘家族成员增加,从中分裂出新的社会结 构比较稳定的血缘集团。
旧石器时代指人类社会形成到距今1万年前的 人类发展时期,有300万年左右的历史。目前全 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约300处, 遍布29个省、市、自治区,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 的阶段,表现出逐渐递进的文化进化特征。
.
1、直立人阶段 即猿人阶段,是人类进化的最早阶段,大约
从人类起源到10万年前,代表性遗址有云南元 谋猿人(250万年)、陕西蓝田猿人(115万年)、北 京猿人(40万-50万年)。
《导游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简述
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数千年来,中国历史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古代文明、思想哲学、科技发明以及艺术创作等方面,探讨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
远古时期的华夏族群在物质生活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最早的汉字文字,孕育了华夏文化。
此后,商、周、秦、汉等朝代相继兴起,中国古代文明达到了巅峰。
古代的中国文化以“礼”、“乐”、“诗”、“书”、“画”等为代表,成为了东方文化的瑰宝。
这些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思想哲学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为世界文明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孔子、老子、孟子等儒家学派的思想,强调了道德伦理、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也对中国的政治、法律体系做出了贡献。
在这些思想的熏陶下,中国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至今仍然对中国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产生影响。
三、科技发明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发明在全球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
这些发明不仅在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也通过丝绸之路和其他途径,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其中,造纸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书写方式,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信息传播的革命,而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则对战争和航海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艺术创作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创作。
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音乐舞蹈、戏曲表演等形式,以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表现手法,表达了中国人的情感和思考。
其中,中国画以意境深远、意蕴丰富、笔墨意象独具特色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音乐和舞蹈,经过千余年的沉淀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演艺术。
京剧、豫剧等多种戏曲形式,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当代,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融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中国历史与文化概念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的概述一、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二、中国近现代历史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化的概述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概述 1、甲骨文、金文与青铜器2、学术思想与历史学3、文学(1) 诗歌(2) 其他文学式样4、艺术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概述 1、数学2、天文学与农学3、四大发明4、中国的传统医学5、中国的传统药物(1) 中药材(2) 中成药第三节其他与中国历史相关的文化知识一、历史文化学1、天干、地支2、中国古代年、月、日的记录方法3、二十四节气4、十二生肖二、阴阳五行文化知识1、阴阳2、五行三、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知识1、教育制度2、科举制度四、姓氏文化知识1、亲属与姓氏2、名字3、避讳第四节中国的书法艺术与文房四宝第二章中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区划分第一节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第二节东北旅游区第三节华北旅游区第四节华东旅游区第五节西北及内蒙古旅游区第六节华南旅游区第七节西南旅游区第三章中国民族及相关文化第一节中国民族的数量、分布于语言分类第二节汉族和回族第三节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朝鲜族第四节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第四章中国各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第一节道家第二节佛教第三节伊斯兰教第四节基督教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与古代园林第一节中国的古代建筑第二节中国的古代园林第六章中国的饮食文化第一节中国的饮食文化概说第二节中国著名的菜系第三节中国传统的饮品第七章中国的旅游商品第一节旅游商品概说第二节陶瓷品第三节丝织刺绣品第四节玉器及其他相关工艺品第八章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概况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第三节台湾省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第九章中国主要的旅游客源国概况第一节亚太地区客源国第二节欧洲、北美地区客源国第十章中国古代的对联、诗歌与游记选词第一节对联第二节诗歌第三节词第四节游记。
历史文化之旅的探索教学教案

历史文化之旅的探索教学教案一、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掌握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 教学内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4. 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的掌握情况。
学生提交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成就的调研报告。
二、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
掌握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贡献。
培养学生的文化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古代中国的艺术成就。
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文物等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贡献。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的认识和欣赏。
4. 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的掌握情况。
学生提交有关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贡献的调研报告。
三、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掌握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
2. 教学内容: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教师讲解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尊敬和学习。
4. 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的理解情况。
学生提交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的调研报告。
四、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观。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全套资料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全套资料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5、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2、中国古代绘画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1、中国古代书法3、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第二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1、楹联常识2、跟着诗词去旅行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3、中国的古塔2、中国的古桥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3、皇家园林——颐和园2、江南园林——拙政园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2、中国的名茶1、中国的四大菜系第六章中国工艺美术中国的文房四宝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4、蒙古族3、藏族2、满族1、汉族第八章中国旅游景观2、花岗岩名山1、钙华景观4、京杭大运河3、丹霞地貌名山第九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2、澳门4、英国6、德国5、法国1、香港3、台湾参考资料1、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书目:《史记》、四大名著、《丝绸之路》文章:龙应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记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南宋》、《本草中国》、《河西走廊》、《神秘的西夏》、《大汉帝国》2、第二章、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书目:《唐诗中的旅游》、《宋词中的旅游》3、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纪录片:《故宫100》、《世界遗产在中国》、《法门寺地宫》4、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书目:陈从周《说园》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5、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老广的味道》、《味道云南》6、第六章、中国工艺美术书目:《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纪录片:《台北故宫》、《了不起的匠人》、《中国文房四宝》7、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纪录片:《穿在身上的中国》8、第八章、中国旅游景观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隐秘中国》、《大黄山》、《长江》、《塔里木河》、《这里是西藏》、《第三极》9、第九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书目:《菊与刀》纪录片:《走遍世界》、《鸟瞰世界》10、第十章、中国共产党发展简史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辉煌成就书目:《邓小平时代》、《苦难辉煌》纪录片:《大国崛起》、《辉煌中国》、《忘不了邓小平》。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章节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章节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1.十二生肖中代表哪些动物?–答案: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哪些?–答案: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3.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是指哪几座亭子?–答案:芙蓉亭、莲花亭、兰亭、鹿苑第二章:世界地理知识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答案:珠穆朗玛峰2.以下哪个城市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答案:上海3.金字塔是哪个国家的标志建筑?–答案:埃及第三章:旅游业务知识1.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什么?–答案:不破坏环境、尊重当地文化、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安全第一2.以下哪种旅游方式不属于传统旅游的分类?(多选)– A. 自助游– B. 跟团游– C. 邮轮游– D. 月球旅行–答案:D3.“世界遗产”指的是什么?–答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具有文化、历史或自然重要性并需要特别保护的遗产第四章:导游服务礼仪知识1.导游在引导游客参观景点时应该注意什么礼仪?–答案:维护秩序、尊重游客、文明用语、不辱骂、助人为乐2.导游在与旅游者交流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答案:微笑面对、言谈得体、注意礼貌用语、尊重不同文化习俗3.旅游途中导游需要解答游客的问题时,应该如何表达?–答案:耐心解答、提供准确信息、不虚构、不妄语第五章:紧急事件处理知识1.在旅行途中发生紧急情况,导游应该如何处理?–答案:保持冷静、保护游客安全、及时报警求救、指导游客做好自救2.旅游车辆发生故障后,导游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及时安抚游客情绪、联系维修点进行维修、安排其他交通工具、确保游客安全3.导游在旅行途中应急措施中的“ABC”原则是指什么?–答案:A(安全)B(保护)C(呼救)以上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导游基础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习题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一、单项选择题1、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雍正是( )A.谥号B. 庙号C. 年号D. 徽号2、公元2010年是干支纪年法的( )年,是12生肖纪年的( )年。
A.甲子年虎年B.壬丑年龙年C. 丙辰年鸡年D. 庚寅年虎年3、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在( )。
A.1840__1949年B.1840__1919年C.1919__1949年D.1878___1980年4、中国阴历的每月第一天、十五和最后一天分别称为( )。
A.望、晦、朔B. 望、朔、晦C.朔、望、晦D. 朔、晦、望5、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6、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是()人。
A.唐代B.西汉C.东晋D.东汉7、宋朝的开国皇帝是()A.朱元璋B.赵匡胤C.刘备D.康熙8、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志是()A.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B.1919年的五四运动C.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9、中国画属于东方绘画体系,民族特色鲜明,其中最为发达,艺术成就最高的是()A.花鸟画B.人物画C.工笔画D.山水画10、下列属于大祀的是( )A.先农B.先蚕C.太岁D.太庙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称谓中属于唐代的有( )A.书圣B.画圣C.草圣D.医圣2、关于中国历史表述正确的有(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B.国文字可考的时间最早是商代。
C.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代D.汉武帝时期,西汉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文景之治B.楚汉战争C.黄巾军起义D.八王之乱4、发生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有(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抗日战争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庙号始于商代,内容多是颂词。
B.庙号中多出现祖宗的字句C.皇帝之称始于商代,D.年号是纪年之用6、关于清朝的正确选项有( )A.八旗制度B.科举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C.地方机构分为省,道,府,县四级D.红楼梦诞生在这一时期7、关于戏剧的发展,正确说法的是( )A.汉代出现百戏B.唐代出现参军戏C.四大徽班进京是为乾隆祝寿D.昆曲的代表作是《十五贯》、《游圆惊梦》8、关于文学表述正确的( )A.杜甫生活在唐代被称为诗圣B.元代的文学体载是散曲和杂剧C.明清时期诞生了小说这种体载D.杜甫的作品被称为诗史9、李白作品有( )A.《蜀道难》B.《望庐山瀑布》C.《新婚别》D.《北征》10、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A.形神兼备、以形写神B.虚实结合,浓淡相宜C.诗、书、画、印结合D.立意在先,构图灵活三、简答题1、请说出我国封建社会王朝更替的顺序.2、简述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和代表人物。
历史文化常识(完美打印版)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一章皇帝与皇权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黄帝、颛(zhuān)顼(xū)、帝喾、尧、舜(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
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
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三)皇帝的由来: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
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
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
(四)皇帝的饮食起居1、宫室、山陵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
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
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
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
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
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
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
七年级上册历史电子书

七年级上册历史电子书封面七年级上册历史电子书目录第一章中国古代文明1.1 中华文化的五千年1.2 女娲补天1.3 夏朝1.4 商朝1.5 周朝第二章中国古代社会与国家2.1 儒家思想2.2 社会阶层2.3 奴隶社会2.4 封建社会2.5 古代国家的形成第三章中世纪欧洲3.1 拜占庭帝国3.2 罗马帝国的崩溃3.3 扎根于欧洲的基督教3.4 鲜卑族与西欧的接触3.5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第四章中世纪爱尔兰4.1 爱尔兰的传统文化4.2 爱尔兰的历史起源4.3 圣帕特里克的故事4.4 文艺复兴运动对爱尔兰的影响4.5 爱尔兰的农村社会第五章亚细亚和非洲的古代文明5.1 波斯帝国5.2 印度河流域文明5.3 埃及文明5.4 迦南地区5.5 非洲文化的起源第六章中美洲的古代文明6.1 玛雅王国6.2 阿兹特克帝国6.3 奇琴伊察6.4 中美洲文明的文化遗产6.5 中美洲文明的衰落第七章古希腊7.1 古希腊城邦7.2 古希腊的文化和艺术7.3 古希腊民主的崛起7.4 古希腊的科学7.5 古希腊的战争第八章古罗马8.1 罗马城的起源8.2 罗马帝国的文化和艺术8.3 罗马的法律和政府8.4 基督教的出现和影响8.5 罗马帝国的衰落第九章中世纪日本9.1 日本的文化和艺术9.2 平安时代的政治体制9.3 武士道的兴起9.4 日本的战争9.5 江户时代的和平第十章马来群岛的文明10.1 博罗波多王国10.2 满者伯夷王国10.3 名古屋文化10.4 信仰伊斯兰教的达希仙王国10.5 马来群岛的历史文化第一章中华文化的五千年1.1 中华文化的五千年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其影响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各地有着较为深刻的痕迹。
这一文化是在大数据的数万年建构和演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1.2女娲补天据传说,古时候天空很低,人们无法生活,于是女娲开始补天。
她准备用五彩石石柱撑起天空,但是石柱不够,于是她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胳膊,化成了一头白虎。
全国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朝代表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这一时期叫“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称“魏晋南北朝”夏商周东周西周春秋、战国两晋东晋西晋南北朝北朝: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不久被北齐北周代替南朝:宋齐粱陈三国魏:曹丕 蜀:刘备 吴:孙权隋唐五代五代: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方的前蜀、吴、吴越、津南(南平)、楚、闽、南汉、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宋元明 清金辽汉秦第一节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概要远古时代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名称距今年数简介云南元谋人170万年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猿人70-23万年打制石器和天然火、已有简单语言北京山顶洞人 1.8万年打制石器和骨器、人工取火母系氏族代表成就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1.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2.又叫“彩陶文化”(距今5000-6000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1.发现稻种,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房屋3.最先发明了打井技术父系氏族(距今四五千年)——东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为代表——父权确立,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阶级对立出现,国家开始产生古代传说人物女娲、伏羲蛇身人首是“龙的传人”的源头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燧人氏钻木取火反映了人们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庖牺氏伏羲1.反映原始畜牧业产生2.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说明中华文字、文明萌芽神农氏炎帝1.教人们种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2.成为了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轩辕氏黄帝1.炎帝站蚩尤的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2.制作兵器,建造宫室和舟车3.被誉为“人文始祖”4.“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
1.嫘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2.尧、舜、禹时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通过部落联盟民主推选的方式(“禅让制”)担任首领夏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者大禹——(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2.大禹去世,儿子启登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夏的国土:黄河流域和大江南北4.夏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1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总论

礼制文化
礼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以“中和”为核心的各种表象文化中,礼制是中国古 代文化的集中体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 而》),“中和”是本质,是精神;“礼”是形式,是“中 和”外化于行为、外化于器物的制度。 礼就是用来区别等级、尊卑长幼之序、体现敬意的制 度。人的举止言谈、物的类别形制,小自个人、家庭, 大到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都有体现差别 的礼的规定。 中国古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因此,古代中国号称 “礼仪之邦”。
第
中
二 国
历 史 文
节 化
的 基 本 特 征
一、文化的含义
“人文化成”即“文化”一词的源头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雏形见于《易·贲卦·彖 传》,其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刘向将“文”与“化”合成一个词
其书《说苑·指武》云:“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刘向所说的“文 化”与“人文化成”是一脉相承的。
(三)多民族同居共处的大一统社会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同居共处的大一统社会。虽然也曾屡有民族间的斗争、政权上的分立,但正所谓 “分久必合”,民族同居融合、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流。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五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中国 古代社会,从家至国,都是以分裂为耻,以统合为荣。中华民族是重统一的民族,中国社会是重和合的社会。
第二,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糟粕不容忽视。
历史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也必然会通过种种形式而延续至今,在不知不觉中侵害我们健康的肌体, 有的时候甚至会沉渣泛起,扰乱社会,妨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疯狂的个人迷信? 在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为什么会阻 力重重? 在政权机构中,为什么官僚主义、贪污受贿屡禁不止? 在当今的社会上,为什么赌博贩 毒、卖淫嫖娼泛滥,黑社会横行? 虽然各有其现实的社会原因,但腐朽的旧文化的影响是绝不能 低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特征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一)原始社会概况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
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已有简单的语言。
距今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进入了氏族公社阶段,已经能够制造石器和骨器,最重大的发明是他们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距今约五六千年,进入母系氏族公社阶段,黄河流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长江流域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
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尤其以在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而异于其他文化遗存,所以,仰韶文化又被称为“彩陶文化”。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种,是世界目前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人还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房屋,最先发明打井技术。
距今约四五千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山东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为代表,此时父权确立,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开始产生。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些堪称时代代表的人物。
有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
燧人氏“钻木取火”,说明人类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
女娲和伏羲传说是“蛇身人首”,兄妹互为夫妻的,这是“龙的传人”的源头,也表明我们先辈经历了辈行婚的血缘家庭阶段。
伏羲又称“庖牺氏”,反映的是原始畜牧业的产生,伏羲还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说明了中华文字、文明的萌芽。
神农氏(炎帝)教人种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等等,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黄帝、炎帝战蚩尤的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
传说黄帝还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同时缧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等,说明中华远古文明达到全盛阶段。
黄帝(轩辕氏)被誉为中华“文明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
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
此后,尧、舜、禹的时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他们都是通过部落联盟民族推选(“禅让制”)的方式担任首领的。
(二)夏商周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随后是商和周,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
这一时期是我国原始公社解体,奴隶制由产生到全盛的时代,也是我国社会由部落联盟到统一国家体制形成并逐步走向完备的时代。
夏商周三代,青铜冶炼铸造业十分发达,因而被称为“青铜时代”。
相传大禹曾用青铜铸造九个大鼎,象征他统治下的九州。
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商代的文字已经基本定型,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故叫甲骨文,它对推动社会交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开创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的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如《甘石星经》上记明120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战国已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之分,《黄帝内经》、《扁鹊内经》全面总结了当时的医学成就;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说明中国的工程技术已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成书于商周之交的《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空前活跃,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儒家、道家、法家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甚大。
儒家自春秋时期孔子始创,到战国时期又有孟子加以发展,所以后人又把儒家思想称之为“孔孟之道”,其影响渗透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思想特别是其中的哲学思想(又被称为“老庄哲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辨内涵、古朴玄妙的独特魅力,经几千年的传承已辐射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法家以商鞅、韩非子为代表,崇尚法治,主张积极进取,其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颇深。
其他有墨家之墨子,兵家之孙武、孙膑,名家之惠施、公孙龙,阴阳家之邹衍等。
春秋时产生了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战国时期,屈原开创了楚辞,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流派。
音乐方面,有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传说。
湖北随州出土的全套编钟,表明当时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并吞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
由他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们延用着。
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组织30多万人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
1974年发现的、守护秦始皇陵的秦兵马俑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从恢复走向发展。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府库充实。
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
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
丝绸之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汉武帝还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教授五经,使儒学获得了独尊地位。
刘秀建立的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中叶以后,外戚与宦官长期把持朝政,社会矛盾激化,豪强地主称雄,最终导致黄巾大起义爆发。
此后,军阀割据,统一王朝名存实亡。
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著有《论衡》;西汉司马迁写就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东汉的班固写成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开创了人类探测地震之先河;“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发明麻醉药麻沸散,尤擅外科手术,他还创“五禽戏”,作为养生祛病的方法。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灭亡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最后是三分归一于晋王朝。
晋又分为西晋与东晋。
西晋维持着全国统一的短暂局面。
东晋偏安江南,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对峙。
北方的十六国后为北魏所统一。
北魏后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不久又分别被北齐与北周所取代,史称北朝。
南方的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4个小王朝,称为南朝。
这一历史阶段叫“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称“魏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政权林立、南北分裂的状态,但是,政权割据的背后却是中华各民族的大融合,江南地区也得以进一步开发。
此时文化与科技领域也相当活跃,玄学盛极一时,佛教获得进一步传播。
陶渊明、谢灵运成为独领风骚的大诗人;王羲之、顾恺之等在书法绘画艺术方面的造诣无愧为一代宗师。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郦道元的《水经注》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地理学价值;范缜著《神灭论》,以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的姿态批判佛教的神不灭理论。
(五)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帝国统一大业。
隋朝虽然短暂,却是承前启后的朝代。
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都为以后各朝代沿袭、改进。
隋代李春营建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南北大运河更是古代工程史上的伟大创举,它改变了中国水运体系南北不通的历史,对中国南北方经济交通、南粮北运和人员往来,都有巨大的现实和长期作用。
唐朝建国后,社会迅速发展。
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
此后政坛风云多变,并产生武则天改唐建周的历史。
开元时期,唐朝国势登峰造极。
安史之乱后,一方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同时又出现宦官专权与官僚势力激烈斗争的现象,使得唐朝很快走向衰落和灭亡。
唐王朝历时三百多年,前期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真正达到了儒家所期盼的“内圣外王”的境界。
唐代的手工业十分发达,陶瓷业以唐三彩著称于世。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天文学家僧一行编成《大衍历》,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茶圣”陆羽著有《茶经》。
在文坛上也出现了“盛唐气象”,涌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杜牧、李商隐等大诗人。
画家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书法家欧阳询、张旭、颜真卿、柳公权等在中国书法史上也赫赫有名。
唐朝前期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佛教、道教得以和儒学鼎足而三;高僧玄奘赴天竺取经,回国后译成1000多卷经文,并于西安修建了大雁塔以存放佛经,著有《大唐西域记》;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唐朝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边各族增强了向心力,于是国内各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空前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
唐朝与日本、朝鲜、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唐朝灭亡后,中国又出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五代”是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是南方的前蜀、吴、吴越、南平、楚、闽、南汉、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
(六)宋元时期再次统一南北方的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
但赵宋没有完全统一中国,燕云十六州被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占据,河西走廊被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占据,北宋为了维持边境和平,不得不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
后来,松花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势力逐渐膨胀,1125年,金、北宋联合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俘虏了当时的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史称“靖康之变”。
同年,赵构称帝,在江南偏安立国,建都杭州,史称南宋。
此后金与南宋多次交战,岳飞、宗泽等都是抗金名将。
此时,蒙古族迅速崛起,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发动了扩张战争,先后消灭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元”,1279年,元灭南宋。
元朝疆域辽阔,实现了包括新疆、西藏及云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统一。
元朝设行省制度统治全国,影响深远。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但统一的元帝国也使民族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宋朝时中国经济也非常发达,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造船业水平很高,海上贸易十分兴盛。
商业市场打破了旧的格局,大小城镇贸易盛况空前,纸币的出现及广泛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元时期是中国科技文化的繁荣时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开发和应用也主要是在这个阶段。
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元朝的天文学居于当时世界最先进地位,天文学家郭守敬编订了《授时历》,推算一年的时间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
宋代文化也极为兴盛,出现了程颐、朱熹等理学家,并兴起私人讲学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等。
司马光主持撰写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宋词堪与唐诗并驾齐驱,有柳永、苏轼、欧阳修、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著名诗人。
书法有“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