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 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礼治秩序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三)礼治秩序与泛道德化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 嗣也。(《左传》)
孔子主张对民“齐之以礼”,打破 “礼不下庶人”的界限,提出“克己 复礼”。
孟子提出“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 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的 “五伦”。
汉儒:“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 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曲 礼》)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音绌),曰:“斶前!”斶亦曰:“王前!” 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 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 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 “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 “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 下季陇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 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 陇也。”宣默然不悦。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四)崇老尚古与乡土情结
2.乡土情结
或曰乡土意识,是指人们对于 自己家族及本人出生地与生活 的家乡故土怀有的一种特殊的 心理、特殊的观念、特殊的感 情,具体表现在对乡土乡音乡 俗和乡民以及文化传统特别骄 傲自豪。
2.乡土情结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四)崇老尚古与乡土情结
文献典籍——《易经·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 (笃厚)乎仁,故能爱。”《白虎通· 社稷》:“人非土不立, 非谷不食。”《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民两金”,“花是故乡好,月是故乡圆,水是故乡甜, 人是故乡亲”,“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千里做官只为钱。” “升官发 财”。
可爱的中国每章梗概

可爱的中国每章梗概第一章:中国的自然风光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自然景观的国家。
无论是雄伟壮丽的高山,还是绵延不绝的大河流域,抑或是蜿蜒曲折的海岸线,都展现了中国独特的自然之美。
中国的自然风光不仅仅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中国有悠久的农耕文化,人们以水土为生,尊重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种哲学理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根深蒂固,可以从中国古代的诗歌和绘画中看到。
中国的自然风光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家喻户晓的黄山、张家界、壶口瀑布等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
这些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他们来此寻找灵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中国有着众多世界遗产,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并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的历史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物和文物上,也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人热爱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曲艺、传统服饰等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中国历史文化的可爱之处在于它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绚丽多彩的文化图景。
第三章:中国的美食文化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美食文化之一。
中国的美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菜肴种类而闻名。
中国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菜肴。
北方菜以烤、炖、煮为主,口味醇厚;南方菜以炒、炸、煮为主,口味清淡。
川菜、粤菜、鲁菜、闽菜、湘菜等不同地方的菜系,各自独特,却都被称为中国烹饪的精髓。
中国的美食文化不仅仅在于菜肴的口味,还体现在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的传承上。
中国人崇尚“农以食为天”,尊重食材,注重烹饪技法,讲究用餐礼仪。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答案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一、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1.考古发现,距今约300万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 B )2.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 A )3.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时期,因鲁国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 A )4.秦国于221年扫平六国,统一全国。
( B )5.北魏孝文帝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 A )6.刘邦通过废除丞相、建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和在地方设三司等措施,极大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 B )7.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
( A )8.1935年遵义会议后,于3月中旬,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毛泽东为首,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 B )9.在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中,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它深刻地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 A )10.明代中叶,“四大徽班”进京后,博采众长,形成了中国戏剧的代表剧种——京剧。
( B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1.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 B )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2.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始祖是( C )。
A.有巢氏 B.庖牺氏 C.燧人氏 D.神农氏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
A.夏 B.商 C.周 D.秦4.制定礼和刑的是( D ),其目的是用来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镇压奴隶和平民。
A.东周 B.商朝 c.夏朝 D.西周5.北魏( A )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A.孝文帝 B.隋文帝 c.汉文帝 D.光武帝6.“开元盛世”指的是( C )统治时期。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7.最早的有系统记录的汉语文字是( B )时代的甲骨文。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一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标题,讲述的是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性,历史文化的深厚。
中国的自然资源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古代,中国就有各种不同的资源可供利用,包括水源、矿物、森林、动植物资源等,这些资源都给了中国人们发展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方便,也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发达、文明的国家。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由黄河流域一直传承到现代,给中国文明注入了深厚的文化血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历史传统,使中国人民广泛浸润在独特的历史文化之中,熔铸成一股强大的民族情怀。
中国的历史文化也支撑着中国人民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念,中国有着传统的五大文明,其中包括神话、技艺、文学、书法和艺术,是中国人民培养自己的精神财富,支撑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渊源。
中国的自然文化风景也成为了中国独特文化的象征,中国绿水青山丰富多彩,把中国自然美景与中国人民的智慧巧思完美融合,创造出了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杰作,深入人心,久久不忘,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中国永恒的象征。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化传承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化传承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保护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国历史悠久,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国家。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秉承着“礼仪之邦”的思想,重视道德、崇尚文化,致力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古代的典籍经典、诗词歌赋,到传统的戏曲、曲艺以及绘画、雕塑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历代的流传,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仍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传承,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财富。
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一个国家的独特标志。
中国的文化传统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极富特色。
文化传统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传承民族精神: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础,是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国的文化传统,可以加深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国家凝聚力。
2. 提升社会文明素质:文化传统承载了丰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与发展。
3. 促进文化多样性: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不仅有助于维护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也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视角。
三、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文化保护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基本前提和有效手段。
它既包括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修复与整理,也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
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存历史记忆:历史文物是一个国家珍贵的历史记忆,对于研究和了解过去的社会、文化和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护历史文物能够让后人深入了解历史,增强对自身文化传承的认同感。
2. 弘扬文化自信:通过文化保护,可以展示一个民族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国家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要览(第一--第三节)

四、原始制度文化
到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农业、畜牧业产生,女性 曾经是主要农业劳动力,占据社会宰制地位。随 着社会生产力向纵深发展,尤其是犁耕出现,要 求身强力壮的男子从渔猎转向农业和专业手工业 (如制陶),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农业劳动力, 体力较弱且有生育之累的妇女则从事纺织、炊事 和养育子女等家务劳作。男子的社会地位历史性 地超过妇女,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父 系氏族制区别于母系氏族制的关键,在于世系按 父系计算,男子是社会和家庭的主宰和核心。男 子出嫁到女方的对偶婚演变为男娶女嫁,母系家 庭公社向父系家庭公社转化,进而形成以男子为 家长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要览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发祥
一、中国人的起源
东亚大陆是远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地之一。自1929 年中外学者在北京发现晚期猿人(直立人)头盖 骨化石以来,之后几十年多有古人类化石出土。 考古学依据人类所使用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 古代的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 代,而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 万年至距今约1万年)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 年前至文明出现)前后两个阶段,人类在石器时 代的生活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在中国境内发 现的多批属于旧石器文化的人群。
三、原始观念文化
与世界其他文化中的初民一样,中国的原始 宗教也经历了由低级至高级、由自然神到人 格神的转化过程,它包括自然崇拜和灵物崇 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几大类。
原始宗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些以谋求 控制自然力为目标的仪式,这便是巫术。巫 术有祈求式、比拟式、接触式、诅咒式、录 符式、占卜式等。
第二节 夏商西周文化
一、夏代文化
第一,社会生产力已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 已有明显发展,大禹治水实际上是一次规模 巨大的国土整治工程,无疑对农业生产有很 大的推动。又相传禹曾用铜制作兵器,铸造 “九鼎”,可见夏代已出现青铜器。
中国文化概论_第二章

墨家
墨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墨子的“兼 爱”、“尚同”、“尚贤”、“节用”、 “非乐”等。保护民利是墨子思想的主要 倾向。它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 了思想的代言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阴阳家
战国时期的邹衍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五 德终始”说。他以此解释朝代的变更,对 当时的诸侯有很大的震骇作用。
名家(又称刑名家)
法家
在先秦明显分为前后两期。早期法家人物 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以及在 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等。早期“法” 的精义是“尚公义”,主张建立普遍的法度, 上约君,下约民,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智力国 家。后期法家的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他把 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 “势”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主权 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
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 括商人在内的异族生存的权利; 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 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励历史创造力的制 度。
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P43)
周人极端重视农业。但是考察周人的重农,他们 不时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是赋予它 某种“政道”的含义。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 的政治含义: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周家 “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 层那样腐化。然而,农耕作为一种政道,还有它 更深刻的内涵。所以,与周公的重农相应,《诗 经》的《周颂》、《大雅》、《小雅》中,保存 了大量农事典礼的诗篇,体现着西周农耕文化方 向的选择。
两汉经学的作用及变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实行的是内法 外儒,安抚与镇压并用的政策。他利用儒学的目的,是为 了加强封建统治。而到汉元帝上台后,提拔了一大批名儒 来主政,使得西汉儒生一套宽政减刑、不与民争利的言论 不顾实际地得到实行。建国二百年的王朝腐败以十分严重, 现在全用“宽政”使得王朝政治如脱缰之马般向更腐败的 地步堕落。本来汉代儒学就是杂着阴阳灾异的混合物,它 的宇宙论模式是阴阳家的五行相生相克,落到历史层面的 是“五德终始”之说。政治的腐败透顶,再加上自然灾害 频繁,汉家的“失德”该有新王朝代汉的说法渐渐传开来。 于是王莽利用这种说法,代竿建立新朝。但王莽是一个食 古不化的书呆子,他完全按照《周礼》治理国家,所行的 大政没有一样切合实际。当时由于天灾人祸,人民无法生 存,开始造反,他还只顾和大臣们议制度,以为礼制一定, 天下自然太平。所以王莽的失败,是一场经学的失败。东 汉建立后,像“尧舜禅让”一类的经论被皇帝“受命于天” 的论调代替了,以后再也没有见谁敢提起过。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章

②商周时期,我国的城市商贸易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已开 始使用货币。
中国是世。 《左传》、《国语》:当时有“羊肆”、“米市”。 ④战国:商业都市崛起
战国齐国
汉代城市布局
中国历史上几个商品经济发达 的时期,展示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的高峰。
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
在明清时期(十六、十七世纪以来),西方文明以突飞猛进之势发展, 出现了“近代化”运动,而中国却在农耕经济上原地踏步,明中叶始出 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倍受挫折,步履蹒跚,出现了迟滞状态。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 和东南沿海城市,大批破产农民流 入城镇,投入手工业作坊或矿井作 工成为领工资的工人。
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 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 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农不出则乏其食, 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 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 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太史公的《史记•货殖列 传》
• 食租地主对工商业生产有浓厚的兴趣 “乡落大姓,居货而贾者,数不可纪” 中国农耕经济扩充了内部活动空间
男耕女织,以织助耕,以工助耕,以商助耕的自给自足家庭 小农业在经济中占主导
与此经济适应的政治体制:
→国家开始向个人生产者征税或劳役 (国家和个人)
土地私有化和个体家庭经济的成长,土地成为社会各阶层 猎取的目标。 →个体家庭经济逐渐分化为地主和农民 (地主阶层和农民阶层)
地主、自耕农、皇帝 这三种力量的平衡与失衡是造成周期性治乱的原因所在。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合
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 互为补充,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1、游牧民族的特点
• 繁衍生存在中国西北部地区,剽悍善战,世代逐水草迁徙, 依赖畜牧、狩猎为生。常南下劫掠,给中原农耕民族造成 很大威胁,甚至可乘势入主中原,建立混一游牧区和农耕 区的王朝。 • “逐水草而居,毋城郭常处耕田之外。” (《史记· 匈奴 传》) • “利则进,不利则退。” (《史记· 匈奴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书法家
朝代 书法家
代表作
成就
秦代
李斯 《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
东汉
钟繇 张芝
——பைடு நூலகம்——
楷书之祖 草圣
东晋
王羲之
王献之 张旭 怀素
《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 《古诗四帖》
《自叙帖》
书圣
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 草圣 ——
唐代
宋代 元代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九部医学著作
《黄帝内经》西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东汉: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先河 《脉经》西晋王叔和: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著作 《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唐本草》唐代: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 《千金方》唐代孙思邈:“东方医学圣典” 《洗冤集录》南宋宋慈: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翔实的药物学著 作,“东方医药巨典”
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化
后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
甲骨文“殷墟文字”“殷契”
魏晋南北朝
清朝
努尔哈赤:建后金 皇太极:改族号“女真”为“满”,改国号“金”为“清”。 顺治(爱新觉罗•福临):入山海关,定鼎北京。
《诗经》: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保存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汉书·五行志》:世界公认的较早的黑子记录
北宋:发明活字印刷
儒学
朝代 春秋
战国 西汉 北宋 南宋 明代
人物
贡献
孔子
儒家学说创始人,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在中华民族 的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最大、时间最久、程度最深。
孟子 被称为“亚圣”,提出“性善论”、“民贵君轻”思想
荀子 提出“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董仲舒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五行配五色配五方配五脏
五行 土 金 木 火 水
五色 黄 白 青 红 黑
五方 中 西 东 南 北
五脏 脾 肺 肝 心 肾
八卦
卦名 乾 坤 震 巽 艮 兑 离 坎
象征含义 天 地 雷 风 山 泽 火 水
卦象 ☰ ☷ ☳ ☴ ☶ ☱ ☲ ☵
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 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 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 1986年——2061年
张衡(东汉)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编订历法
《黄帝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 《夏历》(夏):现代阴历的起源
另创“瘦金体”
“元四家”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
隋朝 展子虔《游春图》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朝 阎立本《步辇图》
唐朝 阎立本《太宗真容》
唐朝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
唐朝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
宋徽宗赵佶《池塘晚秋》
元代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蚕头雁尾、波磔分明;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提 高了汉字书写效率;书法史上一次革命;使汉 字趋于方正;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始于汉初
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自叙帖》
是隶书、楷书的快写;代表人物“张颠素狂”。
唐代鼎盛 颜柳真公卿欧权《阳 《多玄询宝《 秘塔塔九碑碑成》》宫《《醴麻神泉姑策铭仙军》坛碑记》》笔的楷頫方画书。块平四化直大已、家经结:定构欧型整阳,齐询汉、、字字颜的体真字方卿体正、演柳;变公标已权志经着、成汉赵熟字孟;
《禹贡地域图》西晋裴秀
《堪舆万国全图》明代
《皇舆全览图》清代
农学
《黄帝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 《夏历》现代阴历的起源
《夏小正》夏代: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 《汜胜之书》西汉汜胜:我国最早一部农书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农桑辑要》元代: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农书》元代王祯:综合性农学巨著 《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西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史通》唐代刘知几: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 《通典》唐代杜佑:世界上最早的典制体通史
指南针
战国:司南
北宋:磁针
南宋:罗盘
印刷术
唐朝:发明雕版印刷
剩山卷:浙江博物院 无用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号称谓:姓、氏
姓氏
不同的含 义
起源时间
姓氏合并
数量
姓
一个族号 “别婚姻”
母系氏族社会
战国以后,姓氏开始
现存3500多
合二为一,汉代全部 个,历史上
叫姓;汉代开始人人 出现过2.2万
氏
姓的分支 “别贵贱”
父系氏族社会
有姓。
多个
名号称谓:名、字、别号
名、字、 别号
夏历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 月
腊月
纪月 孟春 仲春 季春 孟夏 仲夏 季夏 孟秋 仲秋 季秋 孟冬 仲冬 季冬
纪日
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最后一天称“晦”
纪时
地支纪时 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小时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主要历史事件
年号 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靖康之变、康乾盛世、《永乐大典》 干支纪年 辛亥革命、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谥号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人名 安史之乱 地名 澶渊之盟 其他 共和行政、靖难之役
北斗
四象
干支
•十 天 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纪年
“山水诗人”
南朝民歌最高成就
北朝民歌最高成就
笔记小说 刘义庆
《世说新语》 ——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王粲、孔融等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等
散文:唐宋八大家
唐代两位:韩愈、柳宗元 宋代六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
《古诗四帖》(张旭) 《自叙帖》(怀素)
草书
楷书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笔画平直、结构整齐、字体方正; 标志着汉字的方块化已经定型; 汉字的字体演变已经成熟。
《兰亭集序》王羲之 《祭侄文稿》颜真卿
行书
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实用性强,便于流行。
来源区别
使用区别
举例
名
幼时父母起 上对下、长对少
——
字 别号
成年时取,“字 以表德”
诸葛亮,字孔明(同义词) 下对上、平辈间 岳飞,字鹏举(意相近)
韩愈,字退之(意相反)
名、字以外的别 名
李白,号青莲居士 表达更加尊重时 陆游,号放翁
郑燮,号板桥
名号称谓:谥号、庙号、尊号、陵号、年号
称谓
谥号 庙号
四大农书
徐光启(明代)
天文学:《崇祯历书》,吸收西洋历法,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开始向近代天 文学转变
数学:《几何原本》,中国数学开始了中西会通阶段
农学:《农政全书》: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 工具
史学
《尚书》:世界最早的史书
二十四史之首 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展子虔
《游春图》
——
阎立本 《步《辇历图代》帝《王太图宗卷真》容》人物画家(政治人物)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画圣”,“吴带当风”
王维
——
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后人奉为文人画始祖
—— 北宋 张择端
宋徽宗赵佶 元代 黄公望
——
《清明上河图》 《芙蓉锦鸡》 《池塘晚秋》
《富春山居图》
“画学”被正式列入科举考试中,中国历史上宫廷绘画 最为兴盛的时期 把北宋民俗画推向了高潮
尊号
陵号 年号
对象
时间
字数
举例说明:爱新 觉罗弘历
惯用称呼 皇帝的朝
代
皇帝、大臣
死后
皇帝1个字大 臣2个字
清纯帝
隋代以前
皇帝
死后
1个字
清高宗
唐至元
法天隆运至诚先
皇帝
生前+死后
多字
觉体元立极敷文 奋武钦明孝慈神
——
圣纯皇帝
皇帝
死后
1个字
裕陵
——
皇帝
生前 2-4个字
乾隆
明清两代
年号举例(2-4个字)
建元(汉武帝) 永乐(朱棣) 中大通(南朝萧衍) 天册万岁(武则天) 太平兴国(宋太宗)
北宋《梦溪笔谈》沈括:首创隙积术和会圆术 明代《算法统宗》程大位:以珠算为主要计算工具,并载有珠算开方法 明代《几何原本》利玛窦、徐光启:中国数学开始了中西会通阶段 清朝《考数根法》李善兰:中国质数论方面最早的著作
四位名医
扁鹊(战国):“脉学之宗”,首创“四诊法”(望闻问切) 张仲景(东汉):“医圣”,《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先河 华佗(东汉):“神医”,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孙思邈(唐朝):“药王”,《千金方》“东方医学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