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225套)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语文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7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
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
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
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
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
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
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
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
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
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
末流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
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
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
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
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
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
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测试范围:人教必修5第1-2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
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
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
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
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
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
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
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
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
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
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
书法最讲心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
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
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
推荐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Word版
霞浦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知识考查(共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水獭.(tǎ)稔.熟(rěn)眉眼颦蹙.(cù) 轻鸢.剪掠(yuān)B.洿.池(kuā)和煦.(xùn)吞言咽.理(yàn)数.见不鲜(shuò)C.悄.然(qiǎo) 禀.性(bǐng) 掀.唇摇舌(xiān) 至道献猷.(yóu)D.譬如..(pì)铁砧.(zhēn) 一蹴.而就(cù) 向隅.而泣(yú)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的一项是A.诲淫出奇致胜义愤填赝B.亵读寥寥无几回肠荡气C.房檩蓑草离披委屈求全D.俯瞰罄竹难书返璞归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B.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②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补有余C.①夫列子御风而.行②怒而.飞D.①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4.下列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树.之以桑谨.庠序之教B.朝.闻道而后乃今将图南.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D.左丘明耻.之彼于致.福者5.下列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非我也,岁也C.彼且奚适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B.七十者可以..食肉矣C.我腾跃..,犹有未树者..而上,不过数仞而下D.虽然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过错谷不可胜.食也胜:尽B.于予与何诛.诛:责备或.百步而后止或:有人C.适.莽苍者适:到,往众人匹.之匹:比D.善贷.且成贷:施与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勤勉,努力8.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高下相盈B.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C.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D.抢榆枋而止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心中经常忧愁。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双鸭山一中2018--2019年(上)高二学年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学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宋朝国富军弱的原因①宋朝给我们留下了“幽云十六州”、“檀渊之盟”、“靖康之耻”这样的负面记忆,其积贫积弱、昏聩无能的形象牢牢地刻在人们心中。
然而,宋朝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乃当时世界之最。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荣景象,千年后的今天仍让西方人惊叹不已。
②宋朝靠兵变建立,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宋朝统治者实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策略,千方百计削弱武将手中的权力,武将地位大大降低。
实行兵将分离、将从中御,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极大阻碍了作战效能。
过去由武将把持的行政、财政、司法权力交到了文臣手中。
建立枢密院,削弱武将兵权,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每次出征前,由优居深宫的皇帝和二三大臣,依据主观臆测,制定作战阵图,交给统兵作战的将领遵照执行,而这也极大抑制了武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③统治阶级有无斗志、进取心和高明的战略,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崛起的重要因素。
从宋太宗开始,过去高度重视和依赖军事与武力的传统发生转变,强军强国的意识逐渐被追求文治和稳定的思想取代,以和缓战的思想逐步形成。
宋朝自太宗后期始,即不再以积极防御、开疆拓土为能事,军队转而以维护域内统治为主要任务,军队与边防的意义和价值随之降低,主流意识逐渐对战争手段产生怀疑、抵触和排斥的态度。
“澶渊之盟”的缔结,使宋朝统治者自认为一劳永逸地寻找到了“化干戈为玉帛”之路,从此更倾向于以和的方式解决边患威胁。
④宋朝的军队的规模不可谓不大,国防投入不可谓不多。
然而庞大的军队与慷慨的投入却没有锻造出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
究其原因,其兵员构成和军队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不容忽视。
宋代的兵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招募,宋代募兵的对象主要是流民和饥民。
二是抓夫,在军情紧急、兵员枯竭的情况下,也实行强制征召。
三是配隶,即让罪犯充军。
从中可以看出,宋代士兵的来源多是三教九流之徒,各类人员混杂,士兵地位极低。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
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实验部高二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与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淡雅,才能耐看。
但写文章,却要,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情投意合清澈跌宕起伏B.志趣相投清新跌宕起伏C.情投意合清新此起彼伏D.志趣相投清澈此起彼伏2、下列不属于品评书法的一项是()(3分)A.兰事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B.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C.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D.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3、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夙婴.疾病(缠绕)吾妻来归.(回来)人或谮.周公(说坏话诬陷别人)B.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若望.仆不相师(希望)新浴者必振.衣(抖落)C.审.矣,何足怪乎(明白)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察)绝.云气,负青天(穿过)D.彼且恶乎待.哉(依赖,依靠)余扃牖..而居(关门)抢.榆枋(着落)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
①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②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③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④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⑤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⑥但这已经不重要了A.③⑥①④②⑤B.③⑤②⑥①④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⑥③②④⑤5、对下面一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
精品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惘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摹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思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018-2019高二语文上学期1月月考试卷带标准答案.doc
2018-2019高二语文上学期1月月考试卷带标准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今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口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
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
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
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止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
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理解山水审美,解读和品味中国古代的山水诗与山水画,有三个关键词:静、远、空。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
王维刻画山水, 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脫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
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
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
推荐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卜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
自由,在国学里也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道法自然”,意思是说:大道之行,既是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是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为紧密、更为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为强烈。
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
《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能飞天,下能入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
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
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
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
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4)word版本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这个由点横竖撇捺所构成的方块体,像一只多姿多彩高深莫测的魔方,就用那么多的笔画,上下组合,左右搭配,纵横交错,内外包容,变幻出形态各异的魔块,构成各式各样的字体。
对于汉字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六书”进行了解释,并举了例字。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搗,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说法,只是人们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而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字体分类,并非六种造字方法,因为不可能有谁先制定方法再进行造字。
汉字本身就是艺术品。
它的书写发展演变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历程和创新推进,更有那些历代的书法家们把汉字挥洒得或古朴端庄,或龙飞风舞,或力透纸背,或飘逸悠然,风情千种,仪态万方,淋漓尽致,灿烂辉煌。
如果说中国画也能以自己的特色屹立于世界绘画之林,能与西洋画并驾齐驱或在商品市场上比油画稍有逊色,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其它文字能与汉字的书法相媲美,汉字书法是全球独领风骚、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对于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这里暂且不作评论。
但他实行“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中国地域辽阔,方言很多,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若干个国家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
汉字,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
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9分)《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
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
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
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
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榆林市二中2018—2019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
”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 温馨提示,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本场考试时间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裨.将(pí)戕.害(qiānɡ)按捺.不住(nài)酾.酒临江(shī)B.桎梏.(kù)商榷.(què)皓.首穷经(hào)怏怏.不乐(yànɡ)C.桑梓.(zǐ)摭.拾(zhé)喁喁.私语(yú)长歌当.哭(dànɡ)D.殷.红(yān)孝悌.(tì)悄.无声息(qiǎo)铩.羽而归(sh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提纲喋血谈笑风声察言观色B.影碟泄密春光融融仗义直言C.雾霾忸怩一诺千金死心塌地D.糟粕脉搏再接再厉珠光宝器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对城市的“克隆”,它 ________了对农村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对自然生存的尊重。
②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经常________情况,才能及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③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的________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否则会犯错误。
A.包含勾通片段B.包涵沟通片段C.包涵勾通片断D.包含沟通片断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
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_____,冰心的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
二、材料内容贴近考生实际,贴合时代脉搏。
其一,考生对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人们阅读意义等方面的感悟和联想。
其二,材料中关于各类“顾客”的内容,尤其是“夜读人”元素的加入,表现了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书店不仅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更是人们期盼的精神寄托所、心灵栖息地,由此可以引导考生思考阅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思考书店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思考书店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传播、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问题。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员“不驱赶任何人”的表述,表现了书店的人文态度和经营理念,由此可以引发对书店经营目的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经营模式”和“工作意义”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的问题,探讨创新、发展理念,思考书店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出路问题,思考关于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赢同享的关系问题。
三、材料立意多元,适合个性表达,能给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其一,从书店角度立意。
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时代精神;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的文化空间的意义。
其二,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可以联系给定材料,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意义,也可以紧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
根据自己的感悟与联想,考生可以叙写书店这类文化空间助使心灵成长或提供精神栖息港湾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阐发由这一现实事件引发的理性思辨或问题探究。
不管是文学类的小说、散文、戏剧、小品,还是实用类的议论文,都能对考生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并且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发现能力、写作能力,考查考生的情感价值判断和语文素养。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5)
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1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诗庄词媚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
史上有评论家对诗词的风格进行了总结,形成了“诗庄词媚”之说。
所谓“诗庄”,取字面意思就是说诗歌大都庄肃严整;“词媚”就是指词相对婉约媚气。
这种说法看似简单而概括,实则一语道破诗与词的风格之异。
那么“诗庄词媚”之说产生的原因何在呢?近体诗发展以来,人们在写诗时,必须遵从严格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写出来的诗也就带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
词则不然。
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词牌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并没有固定的平仄和字数要求。
如此看来,诗工整,词自由,格式上的差异构成了“诗庄词媚”说法的一部分。
唐代科举取士需要考诗赋,这也决定了作诗的严肃性。
才子文人们需凭一手好的诗作来获取官位,内容上自然也不能放松要求,多是追求功业、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而落榜失意的人写诗,就是为了感慨身世,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了。
诗也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
《尚书•尧典》中有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而词一直被人们称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淫滥郑声”,它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依靠风尘女子来传播,多被唱作艳曲。
词中的女性形象也占了很大部分,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
题材上,词以言情为主,欧阳炯《花间集序》中写:“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
1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刑徒兵制是一种征发刑徒为兵的制度,一般由皇帝颁发诏书,变更特定刑徒原来所服之刑,代之以从军打仗,戍守边疆。
此种制度孕育于战国,流行于秦汉。
在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当兵是贵族阶层的特权,庶民和奴隶只能充当徒卒或私养。
商代士兵的主要来源是“众”,这些“众”是王族和其他贵族的族众,属于统治阶层。
在西周,只有“国人”才能当兵。
战国以后,各诸侯国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国为扩大兵员相继实施改革,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典型。
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开始实行普遍兵役制,要求所有适龄的健康男子、适役的人员都要服役,甚至刑徒也被征发充军。
秦至西汉前期,国家武备由京师南北军和郡国兵构成,集兵方式采用义务兵役制度,只有遇到紧急军情时才大规模使用刑徒兵。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二年冬,陈胜部将周章率十万大军兵临函谷关,军情紧急,秦二世采纳少府章邯的建议,发骊山徒击破周章军。
此次发刑徒为兵,属于非常之举,而非常制。
汉初,刘邦曾使用刑徒兵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这次使用刑徒兵的背景是陈稀的叛乱尚未结束,对于讨伐淮南王英布面临着无兵可派的困境。
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问题突出,自耕农日益减少,秦和汉初以来的征兵制开始遭到破坏,加之对外战争规模巨大,发刑徒为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汉武帝击朝鲜,平南越吕嘉,平益州、昆明反叛均使用了刑徒兵。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成为地主经营地产的主导形态,刘秀“度田”的无果而终,意味着国家的“不抑兼并”,最终导致大量编户民流亡或投依田庄,征兵制的社会基础面临崩溃。
同时,刘秀担心归附的军阀拥兵自重,地方将领利用地方的常备兵谋反,于是在建武七年下诏罢郡兵,刘秀的这些罢兵措施,实际上等于废除了秦汉以来长期实行的正卒制度和更戍制度,导致“郡国无常设之兵,关隘无人驻守,而且国境地带也无当番守望的戍卒”。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邻水实验学校高2017级2018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其中卷面分2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共9分)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
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
”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
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
”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
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联现代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
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
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
”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
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
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
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
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
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
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
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
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
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
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
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
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
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
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创新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
B.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C.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代内公平排斥平均主义。
D.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熊彼特等人对“生态创新”的理解论证了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的观点。
B.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
C.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
D.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重要的社会时代特点是:生态环境愈发恶化。
B.生态创新理论并非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理论,需要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C.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
D.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了当下与工业文明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传道聂鑫森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年届古稀。
头发稀疏了,脚步迟缓了,精气神也散淡了许多,流年似水,曾经壮如牛犊的他说老就老了;儿女不在身边,家里除了老伴儿,就只剩下老两口的影子。
纪于天常感叹什么都在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没变。
从小到老,他痴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尤其钦服马连良的“马派”,行腔念白,颇有神韵。
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很忙,或掏钱买票看戏,或参加票友的聚会,或在家里看京剧光碟。
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问什么答什么,“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麒北马关外唐”等滔滔不绝。
有一天夜晚,纪于天在剧院看完戏,回到家门口,正要掏钥匙开门,发现钥匙忘带了,只好敲门,并用京剧道白:“老伴儿,开门来!”老伴儿在里面闷声回答:“谁是你老伴儿?你的老伴儿是京剧!”他立刻接上话:“此言甚是!”纪于天就是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人。
省城的京剧团来到了古城,要连演十晚。
头三晚的戏码是《文姬归汉》《群英会》《野猪林》。
纪于天很欣赏这个剧目的演员,马派老生,程派青衣,叶派小生,侯派花脸,杨派武生,人才济济,争奇斗艳。
他能不去一饱眼福和耳福吗?但这次他却不用去买票了,有人把票送上门来了。
送票的叫牛金,40来岁,在本市一家公司当老总。
他爹与纪于天是老同事,又在这条小巷里做了几十年的邻居。
牛金平时回爹妈家不多,来去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样子。
纪于天很惊讶:这父子俩是压根不看京戏的,牛金怎么有这个兴趣了?牛金坦言相告:“我爹让我来找纪伯伯帮忙,您千万别推辞。
过几天,有一个美国的华裔客商来洽谈业务,据说他是个京戏迷,晚上得招待他过过戏瘾吧。
我不懂这个,临时抱佛脚,想请您陪我先看几场戏,再听您说说戏,以便我和他交谈时,有个共同的话题。
或许他一高兴,合同就签下了。
”纪于天笑了,说:“我不缺这几个买票的钱。
你想了解京剧,我愿意陪同,正好为国粹传道嘛!”牛金说:“那是,那是,这是戏票,头三晚的。
我们在剧院碰面吧。
”第一晚,牛金早早地到了剧院,和纪于天一起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文姬归汉》。
散戏后,牛金谦恭地请纪于天去了一家茶馆,在一个雅座里喝茶,吃夜宵,聊天。
“纪伯伯,程派唱腔怎么听起来是这么个味儿?”纪于天说:“你问得好,程腔讲究若断若续、藕断丝连、缠绵悱恻,称之为‘鬼音’。
它不是‘直’着出来的,而是走了一个曲线,音量似乎不大,但有力度,这个饰演蔡文姬的演员是地道的程派传人,功夫很深。
”“哦。
”“我虽是习老生的,平日程腔也听得多。
比如剧中蔡文姬唱的‘荒原寒日嘶胡马,万里云山归路遐……’是西皮原板,我给你学学。
”纪于天用手在桌上敲着板眼,尖起嗓子唱起来。
唱到精彩处,牛金也学着喊一声“好”。
纪于天笑得满脸放光。
“小牛,明晚是《群英会》,演周瑜的小生和演蒋干的丑角最值得一看。
”“我会准时到场的,纪伯伯。
”“也许你从此就爱上京剧了。
”“但愿如此!”第二晚,牛金在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坐到纪于天旁边的座位上。
戏演到一半,牛金的手机响了,他哼哼哈哈地通完话,抱歉地对纪于天说:“公司里有急事,来了份海外传真,我得去处理一下。
纪伯伯,真对不起。
”“明天去处理不行吗?”“人家等着答复哩,心为形役,没办法!”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像一尾鱼,眨眼间就不见了。
这么好的戏,牛金半场退席,纪于天觉得很遗憾。
过了一会儿,纪于天忘记了身边少了个人,专心专意地看戏,看得浑身发热,喉头发紧。
第三天晚上,牛金没有来看戏。
他白天打了个电话给纪于天,说那个美国华裔客商不来了,派他的一个部下来洽谈,这个部下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特别爱听交响乐……纪于天孤零零地看完了《野猪林》,旁边那个空着的座位,他总是忍不住去瞅瞅,心里也仿佛空了一大块。
今夜,他怎么了?看京剧都分心,怪!走在回家的路上,见身前身后无人,纪于天唱起了剧中人林冲的一段“反二黄散板”,声腔凄凉悲切:“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有删节)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纪于天夜晚在剧院看完戏后,到了家门口发现忘带钥匙,敲门时受到老伴儿的责备和埋怨,说明老伴儿平时对纪于天痴迷京剧非常反感。
B.牛金平时工作繁忙,每次回父母家都是来去匆匆,且从来不看京剧,这次利用接待美国客商的契机,他主动接触京剧,希望借此更好地与华裔客商洽谈业务,投其所好,让客商签下合同。
C.作者在文中引述京剧经典剧目和唱段,还借小说人物之口对京剧流派风格进行了精当点评,这样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D.本文注重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眨眼间就不见了”“浑身发热,喉头发紧”等描写生动形象,十分传神。
5.文中写牛金三次“看戏”的经过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6.小说在刻画纪于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
中医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
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
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 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 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
(选自2017年1月 16日中国报告网,有删改) 附图:近五年我国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及销售收入情况材料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
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
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中药出口额的33%。
(选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海外屡遭抢注。
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
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
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