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原创教案)
《项羽之死》课例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项羽之死》课例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项羽之死》课例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人教版高二选修的经典文献之一,《项羽之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欢迎。
如何将这部作品完美地呈现在课堂上,发挥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准备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情节和主题;理解文章中芈姝对项羽思念之情;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分析文学作品。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汉代历史和文学艺术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芈姝对项羽的深情厚爱,解读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情节,掌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2)分析芈姝对项羽思念之情,理解作者通过女性视角表达男女之情;(3)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2.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分组阅读、角色扮演等任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主题;(2)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学艺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3)归纳总结法:通过学生的总结发言,归纳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部分《项羽之死》的篇章,引导学生猜测作品内容和主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艺品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2. 观摩教学: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将学生带入汉代战争的历史,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全面感知汉代战争的悲壮与恢弘。
3. 任务导学:教师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分组阅读、角色扮演等活动,全面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挖掘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质6篇)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质6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1)《项羽之死》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五单元的一篇史传性散文。
在讲解本课时,我采取了一种自己没有尝试过的讲授方式,两个课时全部自己讲解,按照最古老的方式上课,这也算是一次实验吧。
教学目标设定为2个,即:1、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把握项羽的鲜明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
最后就其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设定导入部分,是文学常识即什么是史传性散文,然后引入课文《项羽之死》是司马迁描写的最为悲壮的场景。
教学的主体部分就是对文意的疏通,一段一段翻译讲解课文,同时提醒重点词句。
值得注意的是本课分的段落分别是三个场景,所以在讲完一个段落后都会进行总结在这个场景中体现了项羽什么性格,怎样表现的,然后进行总结。
最后分析项羽的性格,确定他的死有必然性。
本课是最古老的讲授方式,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但是教师也有时间讲解更多的内容。
对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结合值得自己多加尝试。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2、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一、导入在《史记》这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中,西楚霸王项羽是最为悲壮的英雄。
和舜一样是“重瞳子”的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却最终自刎乌江,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灿烂的一生,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项羽之死》,走进项羽人生的最后阶段,走进项羽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丰富项羽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二、教师朗诵全文,学生跟读。
(有感情地朗诵,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迷惑。
3、提交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三、学生小组合作,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补充答疑。
(一)确认课文注解的重点词句(二)教师补充讲解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5篇
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5篇第一篇: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项羽之死》。
(板书)一、教材简析: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
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
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
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三、说教法与学法刘大櫆曾说:“天下可告人者,唯法也。
”在“诵读”感性认识,“讨论”策略把握——“探究”能力训练的方法指导下,我采用的教法有:诵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
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历史人物的品读能力。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他犹如一条巨龙,翻江倒海、叱咤风云;钜鹿之战,27岁的项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鸿门宴上,项羽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四面楚歌声中,31岁的西楚霸王,又将怎样演绎自己的人生呢?我们来学习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修上)共3篇
《项羽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修上)共3篇《项羽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修上)1作为部编版高二选修上的一篇重要教材,《项羽之死》是一篇讲述了汉楚战争和大秦晋地的历史故事,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文学篇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篇文章,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汉楚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3.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影响。
4.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汉楚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讲解秦朝亡国后的乱世,汉楚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衡,深入分析汉楚军队、兵器的发展和作战策略等。
2.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通过讲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写作目的、手法和风格。
3.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影响。
通过分析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作战策略和对国家的贡献,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4.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对文章的解析、诠释和思考,让学生不断理解和应用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解说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加深对历史人物性格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就散文的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展开深入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3.阅读的批判性分析法通过对散文文字语言的批判性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字的深层次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设计1.预习环节学生在预习环节中,可以先进行《项羽之死》的初步阅读和分析,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同时,学生可以查找有关汉楚战争和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加深对历史和人物的理解。
2.听课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先通过讲解文字内涵、背景和主要人物,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项羽是个大人物,但是他的命运却让人惋惜,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项羽之死》的教案,希望你会喜欢!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4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将不胜荣幸。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文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 体会司马迁在《项羽之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 《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2. 难点:学习文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霸王别姬》片段,引出课题。
2. 新课呈现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文本,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从项羽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中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在《项羽之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课堂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项羽之死》所传达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4. 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项羽之死》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通过诵读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项羽之死》教学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项羽之死》教学简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项羽之死》教学简案教案教学设计1《项羽之死》教学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悉《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内涵。
2)理解诗歌的运用技巧。
3)分析诗歌的意义,尝试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2)《项羽之死》的文学特征3)诗歌的运用技巧4)诗歌的意义及感悟三、教学步骤:1)导入首先,教师让学生认识《项羽之死》。
并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以前学习过的关于项羽的内容,调动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回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并让他们简单地描述出中国古代的几个主要文化思维模式。
最后,以诗歌开始,大声地读《项羽之死》。
2)制作课件和教学手册教师制作课件和教学手册,包括《项羽之死》教学大纲、课堂讨论题、诗歌分析技巧。
3)理解《项羽之死》在师生的共同阅读《项羽之死》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做出具体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师生共同分析《项羽之死》的文学特征,包括比喻、抒情、细节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一些特征。
4)模仿创作根据自己的感悟,学生可以模仿《项羽之死》的写作技巧,自行创作一首诗歌。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如在语言和意义上进行指导,也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一部分内容。
5)分享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同时对每一首诗歌进行提高。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将自己的诗歌技能提高到新的水平。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诗歌创作能力等,从而为后续教学服务。
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加深探究、深化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同时还能依据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进行诗歌的创作和分享。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丰富课堂氛围,而且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本次教学通过探讨古代诗歌《项羽之死》的文学特征和模仿创作,激发了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帮助学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项羽之死教案设计
项羽之死教案设计【篇一:公开课教案《项羽之死》】《项羽之死》教学设计:《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
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上。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鉴赏。
教学难点:评价人物,得出启示。
教学步骤:一、导入当年秦始皇到会稽巡视的时候,项羽和他的叔叔项梁一起去观看。
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那个人我可取而代之)。
”而刘邦当年到咸阳服徭役时,也看到了秦始皇,他非常感慨地叹息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大丈夫应当像这个人一样)。
”十几年后,刘邦黄袍加身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而项羽只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可他却给后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那么西楚霸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不是一个大英雄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项羽之死》的继续学习来对此作详细的了解。
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1.复述课文内容。
2.梳理情节。
提问: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垓下之战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我们用三个短语来概括这三个场景,可以怎样概括?板书: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司马迁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表现项羽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不同的场景着重刻画了项羽形象的不同侧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这三个场景,使心中的项羽血肉丰满起来。
(一)垓下之围(师生对话,教师解读点拨)1.教师范读第一段2.这段文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项羽的慷慨悲歌,展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项羽这个豪爽勇猛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人,为项羽的形象增添了一段柔情。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和项羽的重要地位;2.了解项羽之死的背景和经过;3.探讨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战国时期背景介绍;2.项羽之死的经过;3.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战国时期背景介绍(15分钟)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战国时期的背景。
重点强调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的时期,七雄争霸,力量对比悬殊。
解释战国时期为何被称为“百家争鸣”的学术盛世,以及各国之间的军事竞争和政治斗争。
2. 项羽之死的经过(25分钟)通过使用课件、图像或故事讲述的方式,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项羽之死的经过。
重点包括以下内容:•邓艾力战项羽•项羽自刎的原因•项羽临死前的感悟注:由于文档要求不带图片,请自行在课堂上使用相关图片进行辅助讲解。
3. 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或填写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和讨论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项羽的死是否标志着秦朝统一中国的完成?•项羽的死对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有何意义?•项羽之死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4. 总结和课后作业(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影响的短文,并重点写明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1.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和项羽之死的理解。
2.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整体讨论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后作业评分:作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评价学生的论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可以采用激励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2.对于知识较薄弱的学生,可以提供相关书籍或资料,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鼓励他们在讨论和写作中表达自己独立的观点;4.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辅导。
(语文教案)《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
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文章重点文言根底知识,特别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两类现象。
2、理解并把握文章内容,特别是人物对话、人物等精彩场景。
3、理解并体会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
4、学习人物鉴赏的主要方法,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项羽〞这一主要人物形象,从中获取某种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2、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审视与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2、学习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习课时】: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准备工作]:1、学生参考学习辅助案,预习文本2、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文本内容〞、文本写作特点以及其它相关方面提出问题。
问题可针对以下对象加以拟写:(1)向“〞提问;(2)向同学提问;(3)向老师提问3、教师收集各小组“提问本〞,并加以整理、挑选。
经整理而挑选出的问题或作为课堂“答疑解难〞之用或用以“文本分析与探究〞。
整理、挑选原那么如下:(1)各小组共同关心的;(2)与文本关系密切且较具“价值〞的;(3)与教学目标密切且易于加工的一、课题导入(一)由学过的课文鸿门宴导入(略)(设计意图:联系已有知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二)展示学习目标(略)展示时,教师略加说明。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羽之死》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壮。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历史背景,增强历史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项羽之死》的主要内容。
(2)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
(3)课文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古代战争场面的理解。
(2)对项羽英勇与悲壮的分析。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羽之死》。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项羽的英勇与悲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讲解项羽的英勇事迹和悲壮结局。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剖析课文。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项羽的小论文。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项羽之死教案范本
项羽之死教案范本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引入项羽之死的事件。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秦朝灭亡后,楚汉两国的争霸情况。
2. 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项羽吗?你们知道项羽之死的原因吗?”3. 教师简要介绍项羽之死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兴趣。
第二章:项羽的生平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项羽的生平事迹,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介绍项羽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族背景、军事成就和个性特点。
教学步骤:1. 介绍项羽的家族背景,让学生了解项羽的身份和地位。
2. 引导学生了解项羽的军事成就,包括他在楚汉争霸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所取得的胜利。
3. 分析项羽的个性特点,让学生了解项羽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第三章:项羽之死的原因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教学内容:分析项羽之死的原因,包括政治、军事和个性等方面的因素。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项羽在楚汉争霸战争中的困境和挑战。
2. 分析项羽在政治、军事和个性等方面的原因,让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复杂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四章:项羽之死的过程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过程,感受历史事件的悲壮和残酷。
教学内容:详细描述项羽之死的过程,包括乌江自刎的场景和细节。
教学步骤:1. 描述项羽在乌江边的困境和抉择,让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紧迫感和无奈。
2. 描绘乌江自刎的场景和细节,让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悲壮和残酷。
3.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之死的意义和影响,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五章:项羽之死的意义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教学内容:分析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包括对楚汉争霸战争的影响和对后世的影响。
项羽之死教案实用
项羽之死教案实用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了解项羽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项羽的英勇形象,引起学生对项羽的兴趣。
2. 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包括他的出身、成就和影响力。
教学活动:1. 展示项羽的英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为何被称为“西楚霸王”。
3. 简介项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项羽之死的探究欲望。
第二章:项羽的成就与失败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项羽的成就和失败。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项羽的主要成就,如打败秦军、建立西楚霸王的统治。
2. 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如战略错误、内部矛盾和缺乏政治远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项羽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他的英勇和实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或思考题,让学生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讨论项羽的成就与失败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项羽之死的经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描述项羽之死的经过,包括与刘邦的决战和自刎的经过。
2. 分析项羽在项羽之死中的决策和行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或观看视频,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
2. 通过小组讨论或思考题,让学生分析项羽在项羽之死中的决策和行为。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讨论项羽之死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项羽之死的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如刘邦称帝、汉朝的建立等。
2. 探讨项羽之死对个人品质和英雄主义的启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如刘邦称帝、汉朝的建立等。
2. 通过小组讨论或思考题,让学生探讨项羽之死对个人品质和英雄主义的启示。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项羽之死》教案(通用16篇)
《项羽之死》教案(通用16篇)《项羽之死》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
”可见,《史记》是必需就酒来读的。
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
”项羽未曾称帝,却位归本纪,用他短暂的生命照射了乱世的星空,垓下之围记述了西楚霸王人生最终的历程,今日,就让我们一同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的悲情结局。
(板书课题)二品读课文,把握形象(一)检查预习,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二)研读探讨人物形象垓下之围(把握人物的悲情形象)1分角色朗读2从朗读效果导入人物分析(项羽人生的最终一幕,是从垓下拉开的,在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四周楚歌,更有动人情肠的霸王别姬。
刚才朗读的同学读的如何,为什么?)①四周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
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地厚天高,托身无所”。
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
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②这一“泣”字,怎么理解?(最怜儿女最英雄)项羽征战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从来没有流过泪,符合他硬汉的性格,但离别虞姬时,真动了情,“项王泣数行”,感染四周的人也都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敬重怜悯)。
(对比巨鹿之战后诸侯“莫敢仰视”的畏惧,让人感慨万千)老师总结:霸王别姬中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情者项羽,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为我们上演了人世间最令人哀思的一幕,那就是生离死别,悲唱歌和之中演绎着英雄与美人的最终一次道别,最终一次歌舞,那酒中分明有霸王的眼泪,那战火中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东城快战(揣摩人物语言动作)1快速扫瞄,争论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勇武①文中的军事力气对比,开头“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羽之死》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项羽之死》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项羽之死》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1《项羽之死》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项羽之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2年,属于秦汉之际的历史时期。
该事件不仅对于中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因此,学生了解这个事件并对其进行阅读、分析甚至评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掌握“项羽之死”这个历史事件的相关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经过和影响,分析其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3. 掌握相关阅读和分析技巧,通过阅读与分析文章深化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时期秦始皇帝的重大政策和建设,导致华夏大地上发生了许多革命斗争什么0。
2. 阅读“项羽之死”相关文章引导学生阅读与“项羽之死”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输入、理解、加工等过程了解有关“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并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于该历史事件的看法、观点以及对学生自身的影响,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4. 信息查询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通过信息查询和分析,了解事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特别是让学生探讨和分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时加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5.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知识的输出依据对于事件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对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进一步认识。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增强课堂的互动与探究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项羽之死教案实用
项羽之死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项羽生平和垓下之战的背景。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讨项羽之死的原因。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项羽的生平事迹中总结经验教训。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
(2)引导学生从项羽的一生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项羽的生平和垓下之战。
(2)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决策失误。
(2)如何从项羽的一生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羽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项羽之死这一历史事件。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垓下之战的经过,总结项羽在战争中的决策失误。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项羽之死的原因,从政治、军事、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发言。
4. 案例分析:分析项羽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6. 课后作业: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关注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价值观树立: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面是否能够从项羽的一生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2)探讨垓下之战中项羽的决策失误。
项羽之死教案实用
项羽之死教案实用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项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包括他的出身、军事才能和个人魅力。
2. 强调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关于项羽的短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项羽的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教学资源:1. 项羽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与项羽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回答和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指导。
第二章:项羽的生平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项羽的生平背景和成长经历。
2. 引导学生对项羽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项羽的出生地和家庭背景。
2. 讲述项羽的成长经历和他的军事才能展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关于项羽生平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项羽的看法和理解。
教学资源:1. 项羽的生平资料和图片。
2. 与项羽生平相关的历史文献或故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积极性。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理解,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指导。
第三章:楚汉争霸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楚汉争霸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理解项羽在这场争霸中的角色和表现。
教学内容:1. 介绍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和双方的主要人物。
2.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军事行动和战略选择。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关于楚汉争霸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项羽在争霸中的表现和影响。
教学资源:1. 楚汉争霸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与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行动和战略相关的文献或故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积极性。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理解,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指导。
第四章:乌江自刎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项羽在乌江自刎的背景和原因。
2. 引导学生对项羽的悲壮行为产生思考和感慨。
项羽之死的教案范本
项羽之死的教案范本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项羽之死》,使学生了解项羽的历史背景,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掌握项羽一生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敬意。
1.2 教学目标了解项羽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掌握《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第二章:项羽生平简介2.1 项羽的时代背景介绍项羽生活的时代背景,包括秦朝的暴政、六国的覆灭以及民众对和平的渴望。
2.2 项羽的个人经历讲述项羽的家族背景、军事才能、政治理想以及与刘邦的恩怨情仇。
2.3 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如英勇善战、刚愎自用、悲情英雄等。
第三章:《项羽之死》故事情节解析3.1 垓下之战描述垓下之战的背景、过程以及项羽在战争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感受项羽的英勇与无奈。
3.2 项羽的溃败分析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心理变化,以及他面对失败的无奈和悲凉。
3.3 项羽之死的意义探讨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项羽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第四章:项羽性格特点分析4.1 英勇善战通过讲述项羽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引导学生学习项羽勇敢无畏的精神。
4.2 刚愎自用分析项羽在政治决策上的失误,如不听劝谏、独断专行等,使学生认识到缺陷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4.3 悲情英雄讨论项羽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悲凉,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同情与敬意。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项羽的人物形象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5.2 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项羽命运的认识和启示。
5.3 推荐阅读推荐与项羽相关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如《史记》、《楚汉传奇》等,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项羽和历史背景。
第六章:垓下之战的历史背景6.1 秦朝的暴政详细介绍秦朝末年的暴政,包括繁重的徭役、严酷的法律和腐败的官吏,以此激发学生对秦朝统治的不满。
6.2 民众对和平的渴望讲述六国覆灭后,民众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项羽之死教案范本
项羽之死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项羽之死》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项羽其人及其生平事迹,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项羽的英雄气概和悲剧命运,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项羽之死》的内容,把握项羽的形象特点。
2. 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认识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项羽的心理活动和英雄气概。
2. 引导学生从项羽的故事中汲取教训,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项羽之死》全文及相关注释。
2. 历史资料关于项羽的生平事迹。
3. 课件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历史英雄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项羽这位历史人物。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羽之死》,了解故事情节,对不懂的字词、句子进行标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形象特点,探讨项羽失败的原因。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项羽之死》的内容,详细分析项羽的形象特点、心理活动和英雄气概。
结合历史资料,介绍项羽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对项羽这位英雄人物的看法,引导他们从项羽的故事中汲取教训,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项羽的读后感,进一步加深对项羽这位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项羽之死》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项羽形象特点的分析能力,以及从故事中汲取的教训。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解答和课后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课文情节,合理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之死学习目标:1、巩固所学的文言基础知识(落实文言实词)。
2、分析项羽形象,学习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
3、议论文写作练习。
第一课时过程:一、导入:背景音乐屠洪刚《霸王别姬》提问:这首歌的歌名?指名写歌名霸王是?姬是?(写出姓名)我们已经在《鸿门宴》中见过项羽,今天我们再扩展阅读:项羽之死(屏幕)这篇《鸿门宴》的续集。
屏幕:项羽之死司马迁二、自读课文后小组讨论落实文言实词:屏幕:1、根据解释按顺序找出相应文言词,在原文上标注序号:⑴愤激悲叹的样子(慷慨﹑忼慨)⑵唱了几遍(歌数阕)⑶眼泪(泣)⑷跟随(从)⑸罢了(耳)⑹欺骗(绐)⑺向东走(东)⑻估计﹑考虑(度,duó)⑼八年(八岁)⑽亲身经历(身)⑾抵挡﹑抵敌(当)⑿攻击(击)⒀约定(期)⒁像草木随风倒下一样(披靡)⒂瞪大眼睛(瞋目)⒃怎么样(何如)⒄土地方圆(地方)⒅称王(王wàng)⒆我渡江做什么呢?(我何渡为)⒇即使(纵)﹙21﹚回头(顾)﹙22﹚老朋友(故人)﹙23﹚成就成全你的功德(吾为汝德)﹙24﹚难道(岂)﹙25﹚率领(将)以下四个词见于“太史公曰”(P75相关链接一)自夸功业(自矜功伐)以古代帝王为师(师古)用来作证据或理由(引)错误差错(谬)2、完成并订正课后习题二3、思考、讨论节选部分的情节,用四字词语概括:板书:悲歌别姬(歌、泣——悲怆)儿女情长垓下突围(溃围、斩将、刈旗)英雄气壮乌江自刎(拒渡、赠马、赐头)慷慨悲壮“天亡我,非战之罪”————执迷不悟(谬)《项羽之死》结构分析: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情节和细节:楚歌夜警、虞兮悲唱、阴陵失道、东城快战、拒渡赠马、赐头故人三、评论项羽形象:“妇人之仁”失败⑴课后习题一:1、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性格?(不同意。
项羽失天下的时候所心疼的不仅仅是女人和宝马,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
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正是因为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有去无回的江东子弟,他才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了活下去的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
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他多情善感的性格特征。
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
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女,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慷慨悲歌”一段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侧面。
)2、从项羽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你看到项羽是怎样的人?(从项羽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可以看到,项羽是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负。
这一场东城溃围的快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
第一次通过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来渲染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遂斩汉一将”的“遂”写出了项羽斩将的轻而易举。
第二次行动中,项羽并没有动手,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
孰是追兵,孰为逃将,难以辨别。
项羽摄人魂魄的虎虎声威跃然纸上。
第三次行动中,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仅仅损失了两人而已,通过这一比对再次渲染项王的勇猛无敌。
在身当绝境的情况下,项羽每战都能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
难怪他充满自豪地问属下战果何如,这一问表现了他的自负。
)3、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哪些性格特点?(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
在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善。
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
)结合课后习题四(简练生动的语言表现情境和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分析:项羽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找出节选部分写得最多的一句话)4、选文中项羽面临败亡时,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项羽怎样的复杂心理?“天亡我,非战之罪”——————执迷不悟(谬)(“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可是又无法面对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于是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命的安排。
)思考:《项羽本纪》“钜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莫敢仰视”表现了众位诸侯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
“莫能仰视”表现了左右的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5、“愿为诸君快战”。
联系当时的军事形势和项羽心理,此处用“快战”比用“决战”等词好在哪里?(项羽带领的楚军已经面临绝境,项羽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
“愿为诸君快战”,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的、尽情地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
就像一场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
如果把“快战”改为“决战”,就带有了鱼死网破的味道,项羽的快意和满足将荡然无存。
)6、课后习题三:纵向比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1)在《鸿门宴》中,项羽性格的哪些方面已经显现?还有哪些没有写到的方面在本篇中作了充分的表现?(在《鸿门宴》中,项羽性格中的刚愎自用和优柔寡断已经显现出来了,项羽的多情善感、勇猛刚强和知耻重义在《鸿门宴》中没有写到,在《项羽之死》中作了充分的表现。
)(2)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
请从这一角度,分析《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鸿门宴》是一场写多人,刘邦的能屈能伸和狡诈,项羽的刚愎自用和脆弱,樊哙的智谋果敢和粗犷忠勇,张良的多谋善断,项伯的简单糊涂,范增的计谋善变,都通过一场宴会塑造出来了。
《鸿门宴》是把项羽放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之中和紧张的局势之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塑造项羽的形象。
《项羽之死》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和自刎乌江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形象,垓下之围表现项羽的多情善感,东城决战表现项羽的勇猛自负,乌江自刎表现项羽的知耻重义。
)(3)我们怎样评价项羽失败的原因?(自读结尾部分,讨论)(这是时代的悲剧————分封是倒退,个人英雄主义无用。
又是性格的悲剧—————妇人之仁、自矜功伐、虚荣“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无颜见江东父老)屏幕: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北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思考:李清照、杜牧、王安石三个人的评价一样吗?(李——肯定,杜——可惜,王——否定)李清照认为项羽不应该过江东。
这位经历宋室南迁的女词人,非常痛恨宋王朝一味软弱退让,为了求和丧失气节的行为。
所以思及千年以前的项羽,尤其推崇其不肯过江、知耻重义的男儿气节。
在李清照的眼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代表。
杜牧认为项羽应该过江东。
理由是: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忍辱负重。
兵家胜败本来就难以预料,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在江东子弟的扶持下,卷土重来都是有可能的,那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样子。
这种观点背后的英雄观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
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
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山再起已经很难了,这是客观事实:即使过了江东,江东子弟还会不会再追随他,这也很难说。
正如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杜牧《题乌江亭》时所云:“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王安石评论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
既是不能,自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否定项羽---毛泽东(4)补充对联,体会意思,说说撰联者的评价:(肯定)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秦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可惜)八千子弟随流水百二河山委大风..(双关语、背刘邦《大风歌》)(否定)辜负重瞳老范老韩皆不识(范增、韩信)枉生双膂学书学剑两无功(为虞姬悲叹)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四、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知人论世、时代、环境、性格五、京剧欣赏:梅兰芳《霸王别姬》唱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我這裏到帳外且散愁心,輕移步走向到階前站定,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適聽得眾兵丁閒談議論,口聲聲露出了離散之心。
六、作业:副题目————评项羽正题自拟,谈出你对项羽的评价项羽之死(第二课时)原创教案一、写作训练:(时间:10分钟)电脑显示:要求:1、100字左右;2、引用一句名言;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论据;4、点评事例;5、联系现实。
二、学生书面练习。
三、示例评析:示例一:(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
(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
(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
(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
”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
(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
(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
(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示例三:(名言)士可杀,不可辱。
(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
(点评)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问题:点评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将事例与观点结合起来,以突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