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北京市通州区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不同品牌的人造板材进行测定,变化规律相似。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除去甲醛,传闻
方法有很多。
传闻 1:用水、醋、红茶泡水来除去甲醛
事实上即使在房间内放一百盆水,其实吸附效果不会比一小包活性炭强多少,实验结果
表明,空气中相对温度增加 10%,室内甲醛释放量会增加 5%左右。
传闻 2:用植物净化空气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入甲醛,但该方法的效果极为有限。以吸收甲醛效率较高的绿
22.表为 NaOH、Na2CO3、NaCl、Ca(OH)2 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g)
t/℃
NaOH
Na2CO3
NaCl
Ca(OH)2
10
51
12.2
35.8
0.17
10℃时,向 4 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40g 上述四种物质配成溶液,依据表回答
21﹣23 题.
上述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厨房里离不开水
(1)如图 1 中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氢原子。下列选项中可以表示水分
子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2)用如图装置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能产生气体,则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厨房中烧水也可以将水变成气体,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3)下列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A.纸船不是可燃物
B.温度没有达到纸船的着火点
C.纸船没有氧气接触
D.水能灭火
19.(1 分)对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4:10 B.反应物为磷和氧气 C.参加反应物的物质质量为 124:160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0.(1 分)下列分离提纯方法中,正确的是( )

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6年1月有关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考点:化学变化的判定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爆炸品;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燃放鞭炮;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腐蚀品;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烟火,故符合题意;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3.右图是地壳中部分元素含量示意图,其中“a”代表的是A.铁B.铝C.氧D.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在图中含量最多,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故选C。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4.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考点:元素与人体健康5.原子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选A。

考点:元素的定义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硫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不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正确;C、为结论描述,不是现象;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2016·孝义模拟) 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时期,每餐食谱中需要一定量的蛋白质.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A . 牛奶B . 黄瓜C . 矿泉水D . 玉米2. (2分)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酒精挥发B . 植物发生光合作用C . 自行车日久出现生锈D .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3. (2分)(2019·锦州模拟) 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________A.纯碱 B.苛性钠 C.生石灰 D.________.4. (2分)公安部自2009年8月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重铬酸钾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是()A . +3B . +4C . +5D . +65. (2分)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6. (2分)(2018·洪湖模拟)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7. (2分) (2019九下·重庆开学考) 下列对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 氧化铜与木炭反应:有黑色固体生成,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 . 镁条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并生成白色的固体;C . 电解水:正极体积:负极体积=2:1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8. (2分)(2011·河池) 下列物质中可作为复合肥料的是()A . K2S04B . NH4HC03C . NH4H2P04D . CO(NH2)29. (2分)(2018·衡阳)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B .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 丁一定是化合物D . x的值是710. (2分) (2018九上·邢台期末) 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 . C60B . 2NC . AgD . 2H211. (2分)(2012·朝阳) 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 反应中有单质生成C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分数比为1:1D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12. (2分)(2018·广丰模拟)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根据微粒观: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B . 根据结构观:氦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化学性质相同C . 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D . 根据守恒观: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变为20mL13. (2分)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 . 用pH试纸检验酸牛奶是否变质B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 .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D . 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制酸碱指示剂二、多选题 (共1题;共3分)14. (3分)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A . BaCO3→BaCl2(溶液)→BaCO3↓B . CaCO3→CaO→Ca(OH)2(溶液)→NaOH(溶液)C . Cu→CuO→Cu(OH)2→CuSO4(溶液)D . Fe2O3→Fe→FeCl3(溶液)→Fe(OH)3三、填空题 (共3题;共13分)15. (6分)(2018·巴中) 饮茶有利于健康,茶叶中含有维生素C及锌、硒等微量元素,若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________。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 第1页,共8页九年级化学第2页,共8页九 年 级 化 学 试 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k 39 Mn 55 S 32 Na 23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

1.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氧气——供人呼吸 B .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 .氮气——作保护气 D .稀有气体——填充霓虹灯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3.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A .酒精和水B .食盐水和泥沙C .矿泉水D .铁粉和铜粉 4.日常生活中加铁酱油、高钙牛奶中的―铁‖和―钙‖是指( )A .单质B .分子C .原子D .元素5.氧气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统称为氧元素。

这是因为,不管在氧气分子中,还是在水分子中,这些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 )A .核外电子数B .核内质子数C .核内中子数D .相对原子质量 6.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B 检验装置气密性C 点燃酒精灯D 取用固体粉末 7.建设节约型社会人人有责,下列节约行为中可行的是( )A .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灌溉农田B .吃经蒸煮后的变质大米C .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D .改用节水水笼头 8.下列与燃料或燃烧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因为汽油是液态B .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的主要目的是延缓煤的燃烧时间C .汽油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目的是隔离空气D .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 9.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 .用玻璃棒引流B .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壁上C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 .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10.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 .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 .每个乙分子中含有1个A 原子和1个B 原子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红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2.关于一氧化碳燃烧:2CO+O 22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吸收大量的热B .化学方程式中CO 与 O 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1C .参加反应的CO 与 O 2的质量比为2︰lD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不变 13.对于下列常见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B .它们都表示离子C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 .前三种粒子表示同一种元素 14实验室用草酸(H 2C 2O 4)制取CO 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 2O 4CO ↑+X+CO 2↑其中X 的化学式为( ) A.H 2O 2 B.H 2OC.CH 4D.H 215.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A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 2B .向盛满CO 2的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 2与水反应C .某无色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D .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 三、填空题(共4题 共20分)16.(5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 2个氢原子 (2) 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 4个氮分子(4) 5个硫酸根离子 (5)酒精 (6)干冰 (7)沼气 (8)大理石 (9)生石灰 (10)食盐17.(4分)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现象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CO 2、O 2、CO 、H 2O 等物质填空:(1)用煤炉取暖时易发生中毒,主要是由于室内 而引起的。

化学15-16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试题 参考答案

化学15-16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试题 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第 1 页 共 1 页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试题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6分)1.C2.D3.B4.C5.D6.D7.C8.B9.D 10.B 11.B 12.C 13.B 14.B 15.D 16.B 17.D 18.A二、填空与简答(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他每空1分,共38分)19.(1)2Al ;(2)3NO 3-;(3)4H 2;(4)Ba ;(5)CH 4;(6)H 2O 2;(7)N 2O 5;(8)NaOH 。

20.(1)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或能与酸反应;或能与盐反应等,填金属的三条化学性质之一即可)(2)N 2;远离可燃物(或远离人群等 ,合理皆可)。

21. (1) 分子; (2) B ; (3)乳化作用;(4)2Mg+CO 2点燃2 MgO+C 。

22. (1)①分子;没有;② 1:1;(2) C(或CO);②H 2CO 3 = H 2O+CO 2↑;③ Fe 。

(3)① 加热,使白磷的温度到着火点;CaO + H 2O = Ca(OH)2;② C 。

23.(1)三;(2)8;(3)B ;(4)MgCl 2。

24.(1)CaCO 3;O 2;(2)2C+ O 2点燃2CO ;(3)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

三、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各2分,其他每空1分,共14分) 25.(1)集气瓶;(2)A ;2KClO 2↑;(3)c ;(4)C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6.【交流表达】(1)废液为蓝色;(2)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或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实验验证】有气泡产生;【拓展应用】(1)铁粉;Fe + H 2SO 4 = FeSO 4 + H 2↑(或Fe + CuSO 4 = FeSO 4 + Cu );(2)铁和铜。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C.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D.改用节水水笼头8.下列与燃料或燃烧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因为汽油是液态B.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的主要目的是延缓煤的燃烧时间C.汽油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目的是隔离空气D.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9.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A.用玻璃棒引流B.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壁上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10.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每个乙分子中含有1个A原子和1个B原子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红光,生成黑色固体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2.关于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吸收大量的热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C.参加反应的CO 与O2的质量比为2︰lD.化学方程式中CO 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113.对于下列常见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B.它们都表示离子C.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D.前三种粒子表示同一种元素14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 4CO↑+X+CO2↑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O2B.H2OC.CH4D.H215.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B.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2与水反应C.某无色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D.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三、填空题(共4题共20分)16.(5分)用化学用语表示:(1) 2个氢原子;(2) 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3) 4个氮分子;(4) 5个碳酸根离子;(5)磁铁矿17.(4分)“题17图”是某同学所画的自制简易净水器示意图。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20分)1. (1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A . 氮气B . 氧气C . 稀有气体D . 二氧化碳2. (1分)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 . 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B . 盐酸与铁锈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C .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D .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3. (1分) (2016九上·桂林期中)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 . 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C .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D .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4. (1分) (2019九上·大东期末)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 . PbO2B . O3C . Cu(OH)2D . H2CO35. (1分)实验室常用体积分数表示稀硫酸浓度,现欲用98%的浓硫酸2mL和蒸馏水8mL,配制体积分数为1:4的稀硫酸,如图是配制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存在错误的是()A . AB . BC . CD . D6. (1分)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B . 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 . 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D .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7. (1分)下列元素中,属于有毒元素的一组是A . 氮、氧、氢B . 铁、锌、钙C . 汞、铅、镉D . 碳、硫、磷8. (1分) (2019九上·海南期中) 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A . 1个一氧化碳分子:CoB . 2个硫酸根离子:2SO42-C . 3个钠离子:Na 3+D . 4个氢原子:H49. (1分)(2017·平谷模拟) 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A . 浓硫酸B . 氯化钠C . 浓盐酸D . 氢氧化钠10. (1分)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中,正确的是()A .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 . 加入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软化C . 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D . 治疗胃酸过多症可服用熟石灰11. (1分)(2019·吉林模拟)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 液氧一一混合物B . 生铁——单质C . 生石灰——氧化物D . 纯碱——碱12. (1分)下列除去杂质所选择的试剂错误的是()A . AB . BC . CD . D13. (1分)(2014·百色) 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盐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C无变化;把A加入B 的硝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 . B>A>CB . A>B>CC . C>B>AD . A>C>B14. (1分)(2017·宿城模拟) 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 . ①④⑤B . ①③⑥C . ②⑤⑥D . ②④⑤15. (1分)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 . MgCO3+HClB . KNO3+BaSO4C . .AgNO3+HClD . NaOH+NH4Cl16. (1分) (2019九上·武冈月考) 1~18号元素中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的第三层有6个电子,Z元素的第二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只有Z元素的化合价为负.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 X3YZ4B . X3YZ3C . X2YZ4D . XYZ317. (1分) (2018九上·溧阳期末) 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N=P+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若M、N、P、日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改变B . 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C . 若22gM与N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3gP和9Q,则该反应中N与Q的质量比为20:9D . 若 16gM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18. (1分)(2018·道外模拟)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b两种物质都属于微溶性物质B . 分别降温t2℃时a、b的饱和溶液到t1℃时,析出的a比b多C . t2℃时,恒温蒸发a、b饱和溶液中等质量的水,析出a比b多D . 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b19. (1分)(2017·防城) 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A . 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B . 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C . 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D .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20. (1分) (2020九上·香坊期末)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 . AB . BC . CD . D二、综合题 (共7题;共20分)21. (3分) (2019九上·凤山期末) 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

2015年9年级期末化学参考答案.doc

2015年9年级期末化学参考答案.doc

一定条件 点燃 △ 点燃 MnO 2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化学参考答案1、B2、A3、D4、C5、A6、B7、D8、C9、A 10、C11、(1)②(2)①(3)③ 12、(1)A (2)B (3)①得到 ②NaF13、①蓝紫 ②3Fe+2O 2======= Fe 3O 4 ③1:214、(1)天然气(2)NO 2、SO 2(或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对一错不得分,只写出一种正确物质得0.5分)(3)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4)C 2H 5OH+3O 2=======2CO 2+3H 2O15、(1)含碳(或C )量不同 (2)水(或水蒸气) (3)11216、(1)分子不断运动 (2)氮原子、氢原子(或N 、H 也可以,少答或多答不给分)(3)CO+2H 2=======CH 4O (4)3:417、(1)2H 2O 2=======2H 2O+O 2↑ (2)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合理即可)(3)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4)密度大于空气18、(1)铁架台 (2)①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②50(3)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4)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答对一个给0.5分)19、(1)过滤 (2)Fe+H 2SO 4=====FeSO 4+H 2↑ (3)Zn Fe Ag (或锌、铁、银)(4)Zn(NO 3)2、Fe(NO 3)2(或硝酸锌、硝酸亚铁)(答全两种物质得1分,物质化学式或名称答错或少答不得分)20、(1)①CO+CuO ======Cu+CO 2 ②CO (或一氧化碳)(2)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点燃剩余的一氧化碳,防止造成空气污染(合理即可)(3)a b (选两个得1分,只选一个且正确得0.5分,一对一错不得分)(4)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已经进入C 中,石灰水不变浑浊(或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有一氧化碳可点燃,合理即可)注意: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化学式错误不得分,化学式正确但不配平或不标条件得0.5分。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12分)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A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 水滴石穿,金石可镂2. (2分) (2018九上·阜阳期中)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3.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B .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C .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D .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4. (2分) (2015九上·郑州月考) 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B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 . 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5. (2分) (2019九上·金坛月考)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制备和用途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B .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 .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二氧化碳D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6.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煤、石油、天然气、氢气都是化石燃料B . 胃酸过多引起胃病,可服用氢氧化钠治疗C . 10mL水与10mL乙醇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20mLD . 将铁钉分别浸入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中,通过现象可判断铁铜锌的活动顺序二、填空题(共计22分) (共4题;共22分)7. (6分)(1)某元素R的微粒结构的意图为,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________个质子,X的最大值是________ ,此该微粒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

北京市通州区 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DF

北京市通州区 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DF

##'上 述 溶 液 中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最 大 的 是
6'12#./) 溶液 +'12/- 溶液
.'12.=溶 液
7'.2%/-&# 溶液
#)'关于上述形成的 12#./)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溶 质 的 质 量 为 (">
+'溶 液 的 质 量 为 !(">
.'该 烧 杯 底 部 有 未 溶 解 的 固 体
通州区#"!$%#"!&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 年 ! 月
考 !'本试卷共!"页()个小题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生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和姓名 须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洁 厕 灵 (勿 用 于 铁 制 品 清 洁 的 理 由 是 %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表 示 &" %#&'洁厕灵(与'漂白精(不 能 混 用" 二 者 若 混 合 易 产 生 一 种 有 毒 气 体!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12.=/ 8 #-.=B 12.=8 C 8 -#/ !则 C 的化学式为-12.=/ 中 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科 普 阅 读 理 解 , )!'%, 分 &阅 读 下 面 科 普 短 文 " 甲醛化学式 .-#/是很重要的化工材料通常为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易 溶于水但室内空气中甲醛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关于装修材料甲醛释放 速 度 的 研 究 中 监 测 了 ! 立 方 米 人 造 板 在 半 年 内 甲 醛 释 放 量 的 曲 线 图 如 图 所 示 可 见 半 年内 居 室 空 气 中 甲 醛 浓 度 不 符 合 居 室 国 家 标 准 规 定 居 室 空 气 中 甲 醛 浓 度 "'"& D>D) 用不同品牌的人造板材进行测定变化规律相似因此我们需 要尽 可能去 除甲醛传闻 方法有很多 传 闻 !用 水 醋 红 茶 泡 水 来 去 除 甲 醛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考试卷带解析.doc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考试卷带解析.doc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考试卷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题)1.下列词语描述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露结为霜 B.蜡炬成灰 C.木已成舟 D.云腾致雨【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露结为霜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云腾致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答案】【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约占0.03%.【解答】解:A、氮气约占78%,故A错误;B、氧气约占21%,故B正确;C、二氧化碳约占0.03%,故C错误;D、稀有气体约占0.94%,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难度:容易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可乐 B.食醋 C.牛奶 D.蒸馏水【答案】【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解答】解:A、可乐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食醋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醋酸,属于混合物.C、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蒸馏水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4.如图所示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B.C. D.【答案】【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堆放易燃品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很多图标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要认真对待,要了解并熟记其含义.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与水 B.泥沙与水 C.植物油与水D.冰与水【答案】【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B、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C错;D、冰与水混合形成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D错.故选A.【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6.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镁mG B.铝Cl C.银 Ag D.氦he【答案】【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解答】解:A、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正确的元素符号为Mg,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B、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应为A,正确的元素符号为Al,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C、该元素符号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D、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正确的元素符号为He,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即可正确解答本题.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7.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风能 B.太阳能C.天然气D.地热能【答案】【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解答】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A、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B、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正确.D、地热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碳酸钠NaCO3B.氢氧化钠Na(OH)2C.氧化铁O3Fe2D.硫酸铜CuSO4【答案】【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A.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B.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所以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故错误;C.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则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故错误;D.硫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所以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书写,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9.农作物缺钾时,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降低,此时应该施用的化肥是()A.KClB.CO(NH2)2C.NH4Cl D.Ca3(PO4)2【答案】【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D、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肥进行正确的分类.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肥料10.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量取液体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D.滴加稀盐酸【答案】【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解答】解: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B、倾倒稀盐酸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故B正确.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会发生火灾,故C错;D、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D错;故选B.【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难度:容易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1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答案】【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难度:中等知识点:氧气12.若用“”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如图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的是()A. B. C.D.【答案】【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由题意: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故可知答案.【解答】解:因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所以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的为C.故选C.【点评】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13.25m3的天然气加压液化后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其原因是()A.分子变小 B.分子间隔变小 C.分子数量减少 D.分子不再运动【答案】【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25m3的天然气加压液化后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变小,故选项错误.B、25m3的天然气加压液化后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C、25m3的天然气加压液化后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数量减少,故选项错误.D、25m3的天然气加压液化后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不再运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14.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Mg+2HCl═MgCl2+H2↑B.2HgO2Hg+O2↑C.S+O2SO2D.CH4+2O2CO2+2H2O【答案】【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Mg+2HCl═Mg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B、2HgO2Hg+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S+O2S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D、CH4+2O2CO2+H2O,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5.下列事实或现象与物质性质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事实或现象物质性质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氧气是无色气体B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汽油能燃烧C木炭用于取暖木炭有助燃性D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氮气化学性质稳定A.A B.B C.C D.D【答案】【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B、根据汽油的性质及作用分析;C、根据木炭的性质分析;D、根据氮气的性质及作用分析【解答】解:A、氧气常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具有支持呼吸的作用,不是因为颜色和状态,故错误;B、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汽油有气味,不是因为汽油能燃烧,故错误;C、木炭用于取暖是因为木炭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热量,不是助燃性,故错误;D、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延缓物质的腐败,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难度:容易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16.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气不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B.要等到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C.实验中红磷的用量不会影响测定结果D.集气瓶中少量的水起到降温和吸收有害物质的作用【答案】【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可以以上几点来完成判断.【解答】解:A、由于氮气难溶于水,才保证广口瓶中进入水的体积为消耗掉氧气的体积,氮气不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故正确;B、火焰熄灭后,待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如果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集气瓶内的温度较高,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或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故正确.C、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如果红磷不足,就不能完全消耗掉集气瓶中的氧气,也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故错误.D、集气瓶中的水可以吸收五氧化二磷,同时可以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作用,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考点是用红磷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步骤中不同的现象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难度:中等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17.某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淀粉B.SiO2属于氧化物C.该保鲜剂可以防止食品与氧气反应D.该保鲜剂储存和运输时要注意防火安全【答案】【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根据题意,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该保鲜剂中含有酒精,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元素的分类来分析.【解答】解:A.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故选项说法错误.B.SiO2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可以防止食品与氧气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保鲜剂中含有酒精,酒精具有可燃性,不能与明火接触,储存和运输时要注意防火安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某处控型食品保鲜剂的保鲜原理,掌握化合价的原则、分子的基本性质、酒精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30172反应后质量(g)m3910下列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A.m的数值为2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参与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为9:8【答案】【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质量守恒定律.要做对该题可分两步走,第一,先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求出待测处的数值即反应后甲的质量.1+30+17+2═m+39+0+10故m的数值是1.第二: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增减,知道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乙和丁.【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求出待测处的数值即反应后甲的质量.1+30+17+2═m+39+0+10故m的数值是1,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增减,知道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乙和丁.A、m的数值为1,故错误;B、甲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正确.C、该化学反应为:丙→乙+丁.是分解反应,故正确.D、乙物质变化的质量为39﹣30=9,丁物质变化的质量为10﹣2═8,所以参与反应的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9:8,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应用并结合着图表,很具有新颖性,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19.如表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铁粉和炭粉观察粉末的颜色B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混合气体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水D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A.A B.B C.C D.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铁粉和炭粉均为黑色粉末,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D、区别两种无色气体,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差的别,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鉴别两种气体.【解答】解:A、铁粉和炭粉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粉末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水,软塑料瓶变瘪了,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不能说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H2和CH4燃烧分别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甲烷,无明显变化的原气体是氢气,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0.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25℃时,b比a更易溶于水B.30℃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15℃,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30℃时,a的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方法变为不饱和溶液D.15℃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5℃时a、b 的溶解度,进而可知二者在此温度下的溶解能力大小;B、根据a、b的溶解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解答;C、根据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进行解答;D、根据15℃时b物质的溶解度进行解答.【解答】解:A、25℃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即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b的质量大于a,所以b比a 更易溶于水,正确;B、30℃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15℃,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而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而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降温前a的溶解度,故溶质的质量分数b>a,故错误;C、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30℃时a的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方法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D、15℃时,b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的b,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 :100g=1:5,正确;故选:B.【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并结合选项灵活解答.难度:中等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填空题(共11题)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1)图A为简易净水器的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B为电解水的示意图,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3)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 B.用洗完衣服的水冲马桶C.家中尽量使用节水龙头D.生活污水应处理后再排放.【答案】【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2)根据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进行解答.(3)A、根据蒸馏水中不含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解答;B、根据用洗完衣服的水冲马桶可以节约用水解答;C、根据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解答;D、根据生活污水应处理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解答.【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图A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2)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3)A、蒸馏水中不含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洗完衣服的水冲马桶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生活污水应处理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答案:(1)吸附;(2)1:2;(3)BC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了解水体污染的主要途径与水资源的保护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2.世界上含碳元素的物质种类繁多.(1)化石燃料是碳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__________________和天然气等.(2)研究表明,近年来化石燃料的燃烧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l【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进行分析;(2)根据造成PM2.5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解:(1)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故填:石油;。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北京课改版

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北京课改版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B.C.D.3.如图是地壳中部分元素含量示意图,其中“a”代表的是( )A.铁B.铝C.氧D.硅4.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总数 D.最外层电子数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7.下列物质被俗称为干冰的是( )A.固态的水 B.固态的氧气C.固态的二氧化碳D.固态的氮气8.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9.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10.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 A.2 B.8 C.10 D.1811.下列微粒中,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H B.H+C.H2D.H2O12.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1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2H2O═O2↑+2H2↑B.4P+5O22P2O5C.Zn+HCl═ZnCl2+H2↑D.KMnO4═K2MnO4+MnO2+O2↑14.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图示中,对环境有污染的发电方式是( ) A.太阳能发电B.风力发电C.火力发电D.潮汐发电15.小红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D.隔绝空气16.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分子间有间隔A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D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却可以燃烧A.A B.B C.C D.D17.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食盐 C.味精 D.植物油18.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19.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20.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1)空气是人类生存的营养,其中一个原因是空气中含有的__________是动植物呼吸的原料.(2)在大型汽车上用压缩空气开关车门和刹车.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3)“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标志.其中“低排放”主要指减少排放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N2 B.CO2 C.O2 D.H2.22.碳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生物体内绝大多数分子中都含有碳.(1)动植物残骸在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在高温无氧的环境下形成大量的煤、天然气和__________等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2)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中水的酸碱度被破坏,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海洋“变酸”的原因:__________.23.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是做成真空包装或填充氮气做保护气,这两种方法保鲜的原理是__________.24.水是一种重要资源.(1)下列图片为生活中的水制品.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2)进入千家万户的自来水由于水源不同,自来水的硬度也不同.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来降低水的硬度,过一段时间后,家里的水壶底部会有水垢.原因是:硬水中的碳酸氢钙[Ca(HCO3)2]在煮沸后生成了一种不溶性物质、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25.某反应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描述.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你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的信息是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26.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__________;(2)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图.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g;将t2℃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时,析出的晶体是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①②③④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4.5 9 18 20溶液质量/g 54.5 59 68 68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g.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A.①②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B.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D.20℃时,将④恒温蒸发25g水,过滤得18g固体.27.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海世博会也大力倡导“低碳”理念.汽车的燃料主要是汽油,汽油的成分复杂,本题用C8H18为代表.(1)C8H18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将汽油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8H18+25O2__________CO2+__________ H2O(2)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耗油量(均以汽油为燃料)和载客量如下表:公共汽车出租车百公里耗油/kg 17.1 9.12平均载客量/人30 2乘出租车行驶相同距离,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是乘公共汽车的__________倍.28.近日,一篇题为《科学家称:植物油做饭可致癌,能少吃就少吃》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结论看起来十分惊人.这里提到的研究是怎么回事?加热植物油就会产生“致癌物”吗?这位研究者把不同种类的烹调油分别加热,并测定了其中“致癌毒物”醛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如图1).其实,研究中所用的条件跟普通家庭烹调相差很大.实验所用的温度是180℃,大约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五六成热,而要让油在这个温度下烧上20甚至30分钟,也只有大量煎炸食物的时候才能达到,平时炒菜时烧油的时间远没有这么长.事实上,研究者所强调的也只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不适合用于煎炸而已.此次事件,不少报道都建议人们可以用黄油、猪油替代植物油来烹调.相比玉米油等,猪油、黄油确实热稳定性更好,但只从这个角度来推荐食用油就显得太片面了.食用油的脂肪酸分为饱和与不饱和两种(含量如图2).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来说,不建议选择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类.目前科学界共识是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利.高温烹调时,选择猪油、牛油等动物油,产生的醛类等有害物质较少.但煎炸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烹调方式,增加饱和脂肪酸摄入对健康也是不利的.选择健康的饮食方案,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网络文章中“植物油致癌”,所指的致癌物质是__________.(2)从图1的数据中可以得出,__________长时间加热后产生的有害物质最多.(3)从图2数据可知,对心血管病人而言,较好的食用油是__________(填一种).(4)通过阅读本文,你提出一条健康使用食用油的建议:__________.29.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图如图:(1)步骤②的操作是__________.(2)二氧化氯是一种杀菌剂,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3)上述步骤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30.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钠)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图所示:(1)NaHSO3中含有__________种元素.(2)步骤①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31.甲、乙、丙、丁是常见物质,由氢、碳、氧、氯、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1)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一种最清洁的能源,写出此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乙可以转化成甲,方程式是__________.(2)如图所示,锥形瓶中盛放固体丙,从长颈漏斗中加入丁,看到锥形瓶中产生大量气泡,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小烧杯中溶液变浑浊.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液体变浑浊原因__________.②取反应后锥形瓶中溶液,将其倒入变浑浊的小烧杯中,看到混浊变澄清且有细小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变澄清的原因__________;锥形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3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应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2)通常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33.实验室欲配制20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下:(1)称量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g.(2)量取水的体积.图1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3)装瓶,贴标签:在图2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34.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1)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如果成功应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据此,能推测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2)用图2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集气瓶容积为750mL,预先装入150mL水.①实验中,应选择量筒的容积至少是__________.(填序号)A.500mLB.100mLC.50mLD.200mL②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液体减少了60mL,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一条即可).35.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反应),甲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用来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步骤:反应前称量B装置的质量;从分液漏斗中滴入足量的盐酸,当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B装置的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产生的CO2的质量.(资料:2NaOH+CO2═Na2CO3+H2O,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1)B装置中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C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2)有同学提出质疑:此装置无法全部收集到生成的CO2,原因是_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3)改进方法后进行实验,如果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只需利用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来确定CO2的质量.36.为了验证某碳酸钙样品质量分数为98%(样品中的杂质不反应),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1)方案1:取m1g样品于试管中,用酒精喷灯加热,完全反应.再次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2g,可以得出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原理:CaCO3CaO+CO2↑)(2)方案2:①取m1g样品,称量装有样品的烧杯和装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共计m2g.②将稀盐酸倒入样品中,搅拌,当看到烧杯中__________时,称量两个烧杯总质量共计m3 g.(3)取m1g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将生成的沉淀过滤、烘干,称量其质量为m2g.计算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公式是__________.[结论和反思]:以上几种方案都能测得样品的纯度.但从实验结果看,方案2测得的结果却超过了100%,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37.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量该样品11g 放入烧杯中,再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56.6g.(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请计算:(1)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015-2016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解答】解: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烟火,故符合题意;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燃放鞭炮,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实验室中很多图标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要认真对待,要了解并熟记其含义.3.如图是地壳中部分元素含量示意图,其中“a”代表的是( )A.铁B.铝C.氧D.硅【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a”是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是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A、“a”是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不是铁,故选项错误.B、“a”是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不是铝,故选项错误.C、“a”是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正确.D、“a”是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不是硅,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总数 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解答】解: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放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7.下列物质被俗称为干冰的是( )A.固态的水 B.固态的氧气C.固态的二氧化碳D.固态的氮气【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而固态的水被称为冰,故A错误;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而不是固态的氧气,故B错误;C、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故C正确;D、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而不是固态的氮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我们能闻到菊花的香味,是因为菊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9.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A、氧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此项错误;B、铝呈银白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C、蔗糖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D、碳酸易分解属于物质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此项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10.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 A.2 B.8 C.10 D.18【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故该氧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8.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下列微粒中,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H B.H+C.H2D.H2O【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回答本题,还需要结合各微粒表示的意义来考虑.【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氢分子.A、表示氢元素和氢原子,故A错误;B、表示氢离子,故B错误;C、表示氢分子,故C正确;D、表示水分子,不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12.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知识的理解,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要在学习有关空气污染物知识的基础上回忆.【解答】解:对空气能造成污染的物质有100多种,但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必须在空气质量日报中体现出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A、二氧化硫,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A正确;B、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B正确;C、一氧化碳,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C正确;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污染物,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较简单,要熟悉空气的污染物和空气质量日报的知识.1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2H2O═O2↑+2H2↑B.4P+5O22P2O5C.Zn+HCl═ZnCl2+H2↑D.KMnO4═K2MnO4+MnO2+O2↑【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正确的应为:2H2O2H2↑+O2↑,故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C.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应为:Zn+2HCl=ZnCl2+H2↑;故错误;D.没有注明反应条件,也没有配平,正确的应为:2KMnO4K2MnO4+MnO2+O2↑;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4.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图示中,对环境有污染的发电方式是( ) A.太阳能发电B.风力发电C.火力发电D.潮汐发电【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新能源是既无污染,又是新开发的能源.【解答】解:A、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A错误;B、风力发电是清洁无污染的环保新能源,故B错误;C、火力发电需要煤作燃料,煤是不可再生能源,也不是环保新能源,故C正确;D、潮汐发电是新开发利用的环保新能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能源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热点.15.小红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D.隔绝空气【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北京市北京市通州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北京市北京市通州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北京市北京市通州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矿石粉碎 B . 纸张燃烧 C . 酒精挥发 D . 冰雪融化 2.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3. 右图是地壳中部分元素含量示意图,其中“a”代表的是( )
等于中子数
19.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丙可能是单质 B . 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是反应物中的杂质 C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 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20. 蜡烛(足量)在如右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①实验中,应选择量筒的容积至少是________。(填序号) A.500 mL B.100 mL C.50 mL D.200 mL ②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液体减少了60mL,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一条
即可)。
35. 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反应),甲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用来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步 骤:反应前称量B装置的质量;从分液漏斗中滴入足量的盐酸,当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B装置的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产 生的CO2的质量。(资料:2NaOH +CO2= Na2CO3 + H2O,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1) B装置中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________;C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
9.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普阅读理解]
28.(4分)近日,一篇题为《科学家称:植物油做饭可致癌,能少吃就少吃》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结论看起来十分惊人。这里提到的研究是怎么回事?加热植物油就会产生“致癌物”吗?
这位研究者把不同种类的烹调油分别加热,并测定了其中“致癌毒物”醛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如图1)。
其实,研究中所用的条件跟普通家庭烹调相差很大。实验所用的温度是180℃,大约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五六成热,而要让油在这个温度下烧上20甚至30分钟,也只有大量煎炸食物的时候才能达到,平时炒菜时烧油的时间远没有这么长。事实上,研究者所强调的也只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不适合用于煎炸而已。
59
68
68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①②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D. 20℃时,将④恒温蒸发25g水,过滤得18g固体
27.(4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海世博会也大力倡导“低碳”理念。汽车的燃料主要是汽油,汽油的成分复杂,本题用C8H18为代表。
(1)方案1:取m1g样品于试管中,用酒精喷灯加热,完全反应。再次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2g ,可以得出CO2的质量为。(原理:CaCO3===CaO+CO2↑)
(2)方案2:①取m1g样品,称量装有样品的烧杯和装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共计m2g。②将稀盐酸倒入样品中,搅拌,当看到烧杯中时,称量两个烧杯总质量共计m3g。
(1)称量氢氧化钠固体g。
(2)量取水的体积。下图中正确的是。
(3)装瓶,贴标签:在右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34.(5分)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1)实验如右图所示,实验如果成功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据此,能推测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2)用右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集气瓶容积为750mL,预先装入150mL水。
(2)从图1的数据中可以得出,长时间加热后产生的有害物质最多。
(3)从图2数据可知,对心血管病人而言,较好的食用油是(填一种)。
(4)通过阅读本文,你提出一条健康使用食用油的建议:。
[生产实际分析]
29.(3分)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图如下:
(1)步骤②的操作是。
(2)二氧化氯是一种杀菌剂,它的化学式是。
(2)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中水的酸碱度被破坏,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海洋“变酸”的原因:。
23.(1分)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是做成真空包装或填充氮气做保护气,这两种方法保鲜的原理是。
24.(4分)水是一种重要资源。
(1)下列图片为生活中的水制品。
(3)上述步骤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30.(2分)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钠)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NaHSO3中含有种元素。
(2)步骤①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31.(5分)甲、乙、丙、丁是常见物质,由氢、碳、氧、氯、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通州初三化学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2016年1月




1.本试卷共两部分,37个小题,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和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太阳能发电B.风力发电C.火力发电D.潮汐发电
15.小红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6.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
(1)B装置中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C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2)有同学提出质疑:此装置无法全部收集到生成的CO2,原因是。改进方法是。
(3)改进方法后进行实验,如果C装置中的现象是,只需利用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来确定CO2的质量。
[实验探究]
36.(5分)为了验证某碳酸钙样品质量分数为98%(样品中的杂质不反应),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生活现象解释]
21.(3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是人类生存的营养,其中一个原因是空气中含有的是动植物呼吸的原料。
(2)在大型汽车上用压缩空气开关车门和刹车。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的微观原因是。
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
10.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2B.8C.10D.18
11.下列微粒中,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HB.H+C.H2D.H2O
12.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铁B.铝C.氧D.硅
4.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5.原子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25.(2分)某反应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描述。
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你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的信息是_____(填一条即可)。
26.(4分)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2)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
解度的变化如右图。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g。
A.矿泉水B.苏打水C.维生素饮料D.纯净水
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
(2)进入千家万户的自来水由于水源不同,自来水的硬度也不同。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以通过的方式来降低水的硬度,过一段时间后,家里的水壶底部会有水垢。原因是:硬水中的碳酸氢钙[Ca(HCO3)2]在煮沸后生成了一种不溶性物质、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子间有间隔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却可以燃烧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
17.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B.食盐C.味精D.植物油
18.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19.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是反应物中的杂质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20.蜡烛(足量)在如右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3)取m1g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将生成的沉淀过滤、烘干,称量其质量为m2g。计算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公式是。
[结论和反思]:以上几种方案都能测得样品的纯度。但从实验结果看,方案2测得
将t2℃时MgCl2、KCl和MgS0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
别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是(填化学式)。
(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
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4.5
9
18
20
溶液质量/g
54.5
目前科学界共识是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利。高温烹调时,选择猪油、牛油等动物油,产生的醛类等有害物质较少。但煎炸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烹调方式,增加饱和脂肪酸摄入对健康也是不利的。选择健康的饮食方案,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网络文章中“植物油致癌”,所指的致癌物质是。
有关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
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A B C D
3.右图是地壳中部分元素含量示意图,其中“a”代表的是
A.二氧化硫B.可吸入颗粒物
C.氧化碳D.二氧化碳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4Fe + 3O2====2Fe2O3B.4P + 5O2====2P2O5
C.Zn + HCl====ZnCl2+ H2↑D.KMnO4====K2MnO4+ MnO2+ 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