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166文档

合集下载

诗歌练习参考资料

诗歌练习参考资料
• 1.在“秋到边城角声哀”的背景下,“悲”似乎 传达出悲伤之音,但“此兴悠哉”说明此处的悲 是慷慨悲壮的。高歌击筑,凭高洒酒,悲壮之情 尽显。
• 2下片运用了想象与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点 明。作者高兴的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已经散去。 作者仿佛看到长安城外灞桥西岸的烟柳在应风飘 摆长安城南曲江两岸的无数亭台楼阁都敞开着大 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全词充满了 乐观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表达了作者收复 失地的壮志豪情。(点明手法-分析——感情)
(1.)本诗作于因支持新法而被贬谪之时。 ①用“路暗”“酒阑无奈”写出因仕途 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②一个“客思家”见出作者希望脱离官 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 (2)①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 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一分。
齐安郡晚秋
• 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显 得更加寂静、苍茫。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 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 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 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 到北雁南飞。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 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 晋昌 》
• “飘”“挂”用得好。 • 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
情景描述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出情,形象 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 • 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述 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神地 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一分。
• 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来写。上句写月色澄明之 状,下句叙泉水奔流之态。一静一动,相得 益彰。营造出山地夜间特有景色。

诗歌练习365文档

诗歌练习365文档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参考答案】8.(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诗歌练习166文档.doc

诗歌练习166文档.doc

一::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潇②影翻飞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施(pel),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的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以上六种答题范式只是一种模板,它可以使广大考生明晰答题的正确指向,至于在这个框架内具体填写什么内容,还需要广大的考生对全诗作悉心的口味和揣摩。

只有将“正确指向”和“准确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抢占古诗词鉴赏的制高点。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FI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写一段鉴赏文字。

(不超过80字)(6分)9. (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年华渐老、感吋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

(2分,每点1分)(2)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 “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此勾起乡“念”;由夕阳落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想到自己年华老去,生岀无限伤感。

联想门然,抒情真切感人。

三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登崖州城作(唐)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附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是李德裕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李徳裕《背崖州城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1.两诗都着一“望”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5分)2.《登崖州城作》三、四句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耍分析。

诗歌练习 Word 文档

诗歌练习 Word 文档

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明代]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 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三、(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诗歌练习文档

诗歌练习文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也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12.①(3分)B ②(4分)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10分)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参考资料】【作者简介】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

北宋诗人。

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

诗歌练习120 文档

诗歌练习120 文档

一.(0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②到安西。

【注】①碛(q):沙漠。

②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驼铃丁当清脆入耳。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解析本首诗是七言绝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首句描写了边塞傍晚下起雨,雨中的大雁飞得很低;二句描写新生的芦笋在雨中渐渐长齐。

作者由远及近,由高到低,运用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边城暮雨图。

三、四句由一、二句写景到叙事,引出长长的驼队带着白绢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5分)【补充注释】⑴天经:姓叶,名懋。

智老:即大圆洪智,一位和尚。

⑵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

⑶西庵:智老所居。

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

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

⑷北栅:天经所居。

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

儒生:形容天经精于儒学。

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⑸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

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

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

【参考答案】(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3分)(2)答案示例: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没有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诗歌练习463文档(DOC)

诗歌练习463文档(DOC)

一《北歌北漠清霜雁飞低》阅读答案赏析北歌佚名北漠清霜雁飞低,狼烟又近起铁衣。

山暗雪凝寒烟冷,沙白风紧孤豺啼。

影孤钟尽音渺渺,灯昏酒浊雾靡靡。

伤心银发遥入梦,家慈门倚乡音稀。

注:①佚名:戍卒名不传。

②稀:依稀。

1.“一首《北歌》,写尽边人苍冷伤怨形色,只欲使人泪下”,请结合全诗,就其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此评述的看法。

(5分)2.简要赏析后两联的艺术特色。

(6分)参考答案1、本诗描写了一个在风雪荒寒的边塞穿起盔甲准备出征的戍边者形象。

边人塞外戍守,环境的艰苦和自身的孤独,使他倍感思乡,梦中依稀望见白发老母在用乡音诉说着对儿子的思念,更是感慨唏嘘,其伤怨之情催人泪下。

(答题要关注“伤怨形色”,着重阐释边人的“形象”和“感情”。

其中人物形象3 分,情感2 分。

)2、(1)、颈联借景抒情,通过边塞寒夜中孤独的身影、渺渺的远钟、昏暗的灯烛、寒夜的浊酒,渲染(或烘托)出凄苦的氛围,表达了戍边者孤单凄冷的心境。

(3)尾联由现实转入梦境,虚实相映。

梦中白发慈母倚门盼儿的模样、依稀熟悉的乡音,现实与梦境对照,将思念与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手法各1 分,分析阐述各2 分)二、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完成15-16题。

唐诗一首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实宵。

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

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

……深刻地反映了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

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降级走上破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

诗歌练习336文档

诗歌练习336文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

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每点1分,共3分)(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孤桐宋·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岛几百寻。

凌宵不屈已,得志本虚心。

岁老粮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鲜愠,愿听五弦琴。

注:明时,即政治清明的时代。

鲜愠,指感轻老百姓的疾苦。

桐木是制作琴的上好材料。

椐《孔子家语》记载,舜帝善弹五弦琴,作南风诗,唱曰:“南风之熏兮,可以鲜吾民气愠。

1.哪句完整地表现了梧桐树旺盛的生命力?2.这首泳物诗,借梧桐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 1、颈联。

2、①以梧桐自况,表明自己的志向高远,虚心近人,不屈服于环境的坚韧顽强的精神;2为解民于倒悬而宁愿献身的抱负。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个句子?(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诗歌练习174文档.doc

诗歌练习174文档.doc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小庭地口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彖和心境?(2)诗评家认为此诗Z妙,妙在后两旬。

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答案(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2)后两句不氏抒白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表现得蕴藉深沉。

二)阅读下而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有人说“不系船”三字Z意,在全诗中首尾相贯。

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说明理由。

(2)诗中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怙:调?你对此有何感触?答案(1)同意。

“不系船”三字是全诗的诗眼,以下三句全从这三字生出。

首句写漁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第二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疲倦想睡觉而懒得系船的心情。

悄景结合,表现了悠闲的生活悄趣。

最示两句,“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语,一放一收,把诗歌的意思推进了一层,生动地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悄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

(2)第一问: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悠闲白在或者闲适洒脱的生活悄调。

第二问正而冋答: 诗歌即事抒情,将“钓罢归来不系船”这一事件,与“江村”夜景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看似懒散实际是一种闲适的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正是现代都市人包括我们特别向往的理想的生活境界。

第二问反而冋答:可从“看似闲适实际是一种懒散的生活情趣”“缺乏积极进取的激情” “不符合真实生活”等角度回答。

三.阅读下面两首,然后冋答问题。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冇,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III荒珑口牛愁。

雷惊大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翻飞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的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以上六种答题范式只是一种模板,它可以使广大考生明晰答题的正确指向,至于在这个框架内具体填写什么内容,还需要广大的考生对全诗作悉心的口味和揣摩。

只有将“正确指向”和“准确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抢占古诗词鉴赏的制高点。

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写一段鉴赏文字。

(不超过80字)(6分)
9.(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

(2分,每点1分)
(2)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此勾起乡“念”;由夕阳落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想到自己年华老去,生出无限伤感。

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三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登崖州城作
(唐)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是李德裕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1.两诗都着一“望”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5分)
2.《登崖州城作》三、四句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孟诗之“望”是极力远望友人离去的方向,通过这一“望”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无限牵挂的痛苦之情。

(2分)
李诗之“望”是登楼远望帝京所在的方向,引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既表达了对国君的眷念和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3分)
2.三、四句寓情于景(2分);不说无法离开,而说山极力挽留(1分);不说有重重障碍,却说山层层簇拥(1分);表面写山对我充满感情,实则表达不得归京的痛苦之情(2分)。

对比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七言绝句,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

“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

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杜晃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杜晃之间的真挚友谊。

《登崖州城作》是唐代名相李德裕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描写了作者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情调悲怆沉郁。

诗中只说“望帝京”,只说这“望帝京”的“高楼”远在群山环绕的天涯海角,通篇到底,并没有抒写政治的愤慨,迁谪的哀愁,语气是优游不迫,舒缓而宁静的。

然而正是在这优游不迫、舒缓宁静的语气之中,包孕着无限的忧郁与感伤。

它的情调是深沉而悲凉的。

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2)作者写胡马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1)作者塑造了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大宛名马的形象。

(2)作者歌咏胡马,抒发了喜爱赞美之情,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和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