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共30页文档

合集下载

细品《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细品《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性” 【 J 。
手, 作别/ 西 天 的/ - &彩 。 那/ 河 畔 的/ 金柳 , 是/ 夕 阳 中 的/
新娘 ; 波 光里 的/ 艳影 , 在/ 我 的 心 头/ 荡漾 。 软 泥上 的/ 青
此外 , 徐 志摩 还 十分 善 于 用轻 音 字 。 “ 轻音 产 生 的 原 因之一 是 语 言 韵律 美 的 要 求 。 ” 在 ( ( 再 别 康 桥 中 ,
“ 语音 的各种 对 立 因素 成 周 期性 组 合 的结 果 便 形 成 了节 奏 ” 。 ( ( 再别康 桥) ) 在语 音链 条 上 的对 立 因素 很
多, 其 节奏 也有 很强 的规律 性 : 轻 轻 的/ 我/ 走 了, 正 如 我/ 轻轻 的/ 来; 我/ 轻 轻 的/ 招
诗 歌 是有 音乐 性 的 , 诗句 的音 乐性 正 来 自单字 的音 乐
你 听不 着就该 怨你 自己耳 轮太笨 … …” “ 我 不仅 能听有 音 的乐 , 我 也会 听 无音 的乐 。 ” l 可见 , 徐 志 摩 身上 有 一 种 天生 的音 乐感 知力 。 而( ( 再别康 桥 的柔婉 缠绵 、 细腻
凄 惘 的美感 , 很大 程度上 也 是从音 乐 的角度 传递 出 的 , 正 如尤 敏老 师所说 : “ 再别 康椤 给人 的第 一 印象 就 是 语 言 的 音 乐美 。 ” 本 文试 图从 节 奏 、 声 韵 和 艺 术 手 法 三 个角 度细 细 品味 《 再 别康 桥) ) 的音乐 美 。

扬有 抑 , 极 富音 乐性 。 以首节 为例 : 轻 轻 的 我 走 了, 正 如 我 轻 轻 的 来;
平 平( 轻) 仄 仄( 轻) 仄 平 仄 平 平( 轻) 平
我 轻 轻 的 招 手, 作 别 西 天 的 云 彩。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音乐美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音乐美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 特点,强调事物的本质属性
意象与象征
象征:用具体事物代表 抽象概念,使诗歌寓意 深刻,引发读者思考
意象:通过具体形象表 现抽象情感,增强诗歌 的意境和感染力
比喻:用相似事物比喻 本体,使诗歌形象生动,
易于理解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 以人类特征,使诗歌更
加生动有趣
意境的营造
诗词的旋律
诗词的节奏感:通过平仄、韵脚等元素,使诗词具有节奏感。 诗词的音韵:通过押韵、谐音等手法,使诗词具有音韵美。 诗词的旋律:将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旋律。 诗词的吟唱:古代诗词常常被吟唱,通过吟唱的方式更能体现其音乐美。
诗词的节奏
节奏类型:古诗词中 常见的节奏类型有五 言、七言、绝句等, 每种节奏类型都有其 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稻壳学院
古代诗词的韵 律与音乐美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古 代 诗 词 的 韵 律 02 古 代 诗 词 的 音 乐 美 03 古 代 诗 词 的 创 作 技 巧 04 古 代 诗 词 的 鉴 赏 与 评 价 05 古 代 诗 词 的 影 响 与 传 承
01
古代诗词的韵律
章节副标题
平仄与韵脚
声调与音韵:如 何产生音乐美感
意境与氛围:通 过诗词传达出的 和谐氛围
语言与音乐:古 代诗词的音乐性 表现
03
古代诗词的创作技巧
章节副标题
修辞手法
比喻:通过相似事物的比较, 突出事物的特点
排比: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 句式,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 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 动作,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作品简析 3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 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天上虹” 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 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 大约是回国几年所见所闻粉碎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 想,现在再返康桥,重新寻梦来了。 (“梦”给人的感觉一般是轻盈的、飘渺的,然 而诗人的康桥之梦居然下了“沉淀”一词,可见诗 人对康桥记忆之深重。)
绘画美——
云彩、金柳、青荇、 水草、星辉、夏虫。
康桥的景物
轻轻挥别云彩 金柳 水草 浮藻
呼 应
星辉
夏虫 悄悄的走
5、撑篙漫溯寻梦图 1、挥手作别云彩图 6、黄昏夏虫沉默图
2、河畔金柳倒影图
3、青草水底招摇图 4、榆阴浮藻清潭图 7、招手惜别云彩图
5感情达到高潮
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3更加欢喜和眷恋 2欢喜和眷恋
但我不能放歌, 软泥上的青荇,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夏虫也为我沉默, 在康河的柔波里,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建筑美—— 音乐美——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 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鉴 赏 要 点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1、押韵,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
复沓。 2、语言清新流畅,不露雕琢痕迹。
3、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 动,如流水般自然淌出。
6情绪低落
1难舍难分
7难舍难分
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

论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

论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

`
有 时 间 规 律 比 的 停 顿 所 形成 的 声 臼 主续 次 序 韵

, ,
黑 格 尔指 出:
,
至 于 诗 则绝 对 要 有 音 节 或 甚 至 比 所 谓 宫 于 意 象的 窗

闪 为 音 玲和 韵是 诗 的 原始 的 注 一 的 愉 悦 感 观 的 芬芳 气 息

;
丽 词 藻还 要重 要
,
;
而 音
,

,
则是构成 节 奏 的 主 要 因 素
,
在诗 行 中
,

几 个 时 值 相 同 ( 相 近 ) 或 不 同 的 音 节 有规 律 整 个诗篇 显 得气 韵流 贯
地 重 复 出现 关 原理 处
,
诵读 起来
,
节奏 鲜 明
旋律 和谐

优美 动 人
使
读 者得到 一 种类 似欣尝 乐 曲的审美 感 受
,

,
实 贯彻 的 当首推 闻 一 多 纸然 法 国 诗 人 戈 蒂 耶 说 过
,

诗 之 美是 由 其 音 乐 韵律 而 定 的
,

,
; 但 他 站 在 唯 关 主 义 立 场 上 从 否 定 诗 歌 的 思 想 内 容 出 发来 强 调 音 乐 韵 律 是 片 面 的 闻 一
多 则 是 将 音 乐 美 当 作 诗 歌 抒 情 达 意 的 外 在形 式 因 索
,

,
是 以 歌 唱 的形 式 音
,
直 到今 日
,
诗歌 仍 然 是 一 种 可 诵性 的 语 言 艺 术
黑格 尔 说
:
往 往更 重 视 作 用 于 听 觉 感受

浅论诗歌的音乐美

浅论诗歌的音乐美

浅论诗歌的音乐美作者:陈玉瑶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7期【摘要】一切民族最原始的诗,都是以歌的形式出现的。

在萌芽时期,诗歌、舞蹈、音乐三种艺术形式是合一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作为有意识的艺术创作,达到正式的所谓诗,便是舞的取消,这样就变成了纯粹的歌。

在歌中,诗是音乐的内容,音乐是诗的形式。

在古代,诗即是歌,歌即是诗。

本文选取了诗歌音乐性的这个特点,从诗歌音乐性历史发展进行回顾,剖析了诗歌音乐美的特点,最后总结出有了音乐美的诗歌才能继续受到人们的喜欢,更加繁荣地传唱下去。

【关键词】诗歌;音乐;音乐美从古至今,诗词的音乐性和文学性就被人们看做是它的两种基本属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诗词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改变,有些人提出了诗词的音乐性是否能够与文学性并驾齐驱,音乐性是不是成为文学发挥的羁绊这个问题。

不管如何争论,我们很肯定的说,诗词是具备音乐性的,因此,词才可以通音律、被歌唱,且绵延不绝。

一、诗词的音乐性回顾(一)诗词的定义查阅了词典里面对古代诗词的定义,所谓诗词,是指主要以唐诗和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二)诗词与音乐相依相伴其实中国古代诗歌诞生之日起,就和音乐有不解之缘。

在中国古代,诗即是歌,歌即是诗。

《乌鸦》一诗的音韵之美共5页文档

《乌鸦》一诗的音韵之美共5页文档

《乌鸦》一诗的音韵之美1845 年,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乌鸦》使爱伦?坡享誉全世界,这是反映他的诗歌创作理论的名篇。

爱伦?坡反对说理教训,强调诗应该给人以美感,诗人应满足读者对于美的鉴赏的需要。

他要求诗歌接近音乐的“无限性,诗要通过音乐的格律、节奏和韵律发展它自己;写诗要顾及效果,诗应创造出某种预定的气氛,使读者达到灵魂的升华而给人以美的感受”。

而《乌鸦》一诗恰是其诗歌理论的典范,体现出强烈的音韵之美。

一、音之美语音是诗歌重要的物质构成材料,它可以表达作者的意图。

在《乌鸦》中,脆薄前元音、深沉后元音、柔软辅音的频繁使用,描绘了主人公的悲伤情感、迟缓动作和对逝去爱人的冥想神往。

坡在这首诗中充分利用了语音的表情寄意功能。

(一)元音元音、辅音都是能形成某种音色效果和意义联想的。

语言学者将元音分成洪亮和脆薄两种。

一般认为,那些舌位较高,开口较小的前元音/i/ 、/i:/ 、/e/等比较清脆单薄;而开口大,舌位低的元音如/a:/等比较响亮;舌位较高的后元音如/u:/ 、/u/ 等显得比较深沉。

在《乌鸦》这首诗中,坡描写的话语环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青年因极度悲伤而心力交瘁;二是他深切地思念死去的情人,感情至深。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这首诗不适宜用响亮的元音。

坡在诗中大量使用了开口小的脆薄元音和深沉的后元音及其组合。

这些音素正适合描写青年人的心理状态。

以第一节为例:Once upon a midnight dreary, while I pondered,weak and weary,Over many a quaint and curious volume of forgotten lore,While I nodded,nearly napping, suddenly there came a tapping,As of someone gently rapping, rapping at my chamber door.“Tis some visitor,” I muttered,“tapping at my chamber door ―Only this,and nothing more”诗人在第一节的第一行共用元音 16个,而响亮元音只有 2个,脆薄元音、深沉元音及其组合 14个,这种诸多脆薄元音和深沉元音的运用正适合这种梦境般的呓语,哀伤无力。

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的音乐美张文春赵姜玲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

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

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对于音乐美的追求与进步的足迹。

历代文论对此也不乏探索与灼见。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清人刘大在《论文偶记》中说“积字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当代诗人郭小川的观点更为清晰,他认为:“诗是最有音乐性的艺术,因为诗是以抒情为特征的,而音乐性这个因素是有助于抒情的。

”可见,音乐美不仅是诗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对抒情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那么,具体而言,诗歌的音乐由哪些因素构成,又表现在哪方面呢?本文试就此进行论述与探讨。

一。

节奏美节奏是形成音乐美感的重要因素,它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节奏还可以使个体得到统一,差别达到协调,散漫趋向集中,因此说节奏本身就具有非常动人的魅力。

而诗歌的节奏美不仅仅表现于节奏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对内容表现上,这一形式就成为“起赋”与定性作用的统一,使抒情性与音乐性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诗歌的节奏主要是由如下因素构成的:其一押韵。

按照规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复出现的韵脚字就形成韵脚节奏,这种节奏可以把涣散的声音组织为一个整体,押韵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而且韵脚是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再配上韵,形成的节奏感就更加强烈。

押韵同时体现了一种“多样的统一”的美学原则,本身就具有和谐的音乐美感,押韵是形成诗歌音乐美的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因素。

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

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

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是心灵的诗,是心灵的歌。

”①这句话,用来作为余光中诗歌的评价,是非常恰当的。

余光中的诗,首先是心灵的诗。

他的每首诗都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的是诗人真实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余光中的诗,也是心灵的歌。

他的诗可吟可咏,富于强烈的音乐性。

正是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形成了他诗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也成为他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之一。

诗歌的音乐性,首先鲜明而突出地表现在诗歌的语言组织形式。

语言本身有声音高低、长短、轻重、清浊的不同,加上句式的变化,起伏的声调,经过诗人选择锤炼,精心组织安排,便会形成不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产生不同的音乐美。

余光中的诗之所以具有强烈的音乐美,正是源于诗人对语言的选择与锤炼。

他的诗,从选字用词,节奏韵律到句法段势,无不经过精心的选择安排。

“丹青不是无完笔,写到纤腰已断魂”,是其对诗歌语言精心锤炼的真实写照。

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在语言形式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他并不固守某一特定的韵律节奏形式,而是根据诗歌本身内在情绪的表达需要,灵活多变地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与语言组织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音乐美效果。

作为现代古典诗派的代表诗人,余光中很好地将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规则与西方现代自由诗灵动的节奏有机地融汇一体,形成他诗歌深情典雅、和谐自然、圆润流畅的语言风格特点。

同时,他在诗歌创作中,又显然自觉地借鉴了一些音乐的表现手法,用无声的文字演绎一曲曲华美乐章。

具体地说,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在语言形式上的表现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清雅典丽的规整美余光中是一个深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的诗人,他的很多诗都带有浓厚的古典诗词的风韵。

从诗经、乐府,到唐诗宋词都可从他诗中见出深刻的印痕。

精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均衡对称的结构,构成他诗歌别具一格的规整美。

《乡愁》是余光中最为大家熟知且烩灸人口的佳作。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论中国诗歌的音乐美-精选文档

论中国诗歌的音乐美-精选文档

论中国诗歌的音乐美-精选文档论中国诗歌的音乐美诗歌与音乐是相和而生、相伴而随的两种艺术形式,从思无邪的《诗三百》、汉乐府民歌到浩瀚繁渊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清人龚自珍深沉忧郁的《己亥杂诗》,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乐性和谐。

作为艺术的诗歌和音乐,它的起源是人与自然之间认识与改造过程的产物。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音乐是情感的渲泄,诗歌和音乐象一对孪生姊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诗,不仅作为书面文字呈之于人的视觉,还作为咏诵或歌唱的材料诉之于人的听觉。

作为诗的姊妹艺术,音乐始终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韵味反映着诗歌的独特灵性和迷人气质。

诗歌与音乐同源,而维系二者生命纽带的是节奏。

节奏是诗歌具有音乐美的主要因素。

合乎规律的重复形成节奏,四季的代序,昼夜的交替,水的波荡,山的起伏,肺的呼吸,心的跳动,都可以形成节奏。

语言也可以形成节奏。

每个人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各有固定的习惯,可以形成节奏感,这是语言的自然节奏。

此外。

语言还有另一种节奏即音乐的节奏,它强调了自然节奏的某些因素,并使之定型化,节奏感更鲜明。

节奏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求:节奏还可以使个体得到统一,差别得到协调,散慢趋向集中。

众人一起劳动喊的号子,队伍行进时喊的口令,都有这种作用。

中国古典诗歌的节奏是依据汉语的特点建立的,首先是音节与音节的组合。

汉语一个字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

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叫音顿。

诗歌中的节奏是音组或音顿的有规律的安排。

古诗的节奏是四言二顿,每顿两个音节;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四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押韵也是形成中国诗歌节奏的一个重要因素。

押韵是同一韵母的有规律的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串起来。

中国诗歌的押韵是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再配上同韵的字,就可以收到回环之美,增强诗歌的节奏。

简析《雨巷》的音乐美

简析《雨巷》的音乐美

简析《雨巷》的音乐美
12级汉语言2班潘宁
学号:1205010078 《雨巷》是我最欣赏的诗歌之一,它在表现诗歌的朦胧美,含蓄美,象征美,音乐美四个方面都有独特之处,特别是在音乐美方面,更是受到了“音乐高于一切”的思想,将诗歌的音乐美发挥的恰到好处,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诗歌与音乐的联系和影响。

1.诗歌的韵律
纵观全诗,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的韵脚都落在韵母“ang”上,如“巷、娘、芳、徨…”等。

且每节诗都会有两到三次的押韵,非常有规律的押韵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韵律。

另外,我们发现诗中反复出现以“ou”和“ang”、“u”和“ang”、“an”和“ang”为韵母而组合的词,如“雨巷、姑娘、惆怅、眼光”。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讲,这些词本身读起来就很悦耳,很有音乐之感,加之,作者让这些词在诗中反复的出现,且都出现在句末,这样就使诗歌处于一个悦耳的音响效果下,使这种声音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从而形成一种回荡的旋律,使诗歌更加流畅,富有韵律。

2.诗歌的节奏
整首诗每节油六行,而每节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且句子都较短,自然形成一种节奏,而且诗中每句都有停顿的字眼,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一句三顿的节奏让诗歌充满律动感,达到了音乐的舒缓悠扬,营造一种曲停情未了的感觉。

3.诗歌中段与句的重复,就像音乐中高潮部分的重复一样,让读者记住的同时引起情感共鸣,更加符合音乐的形式和情感要求。

而诗歌首尾段的重复互相呼应,更加像音乐中一章节的结束。

诗歌的音乐美资料PPT教学课件

诗歌的音乐美资料PPT教学课件

音乐 歌 诗
5
起源:原始劳动创造了音乐、诗歌和舞蹈
《尚书·舜典》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 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 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 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 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 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020/10/16
14
由音高因素构成。以音高因素为主形成

的平声与仄声有规律地相间交替或
上下句语段平仄相对出现,
可构成汉语语音链上的平仄律节奏。
仄 ①开大口,说大话。 (平仄仄/平仄仄)往复型平仄律 ②兵无常胜,水无常形。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回环型平仄律
律 ③努力学习(仄仄平平)对立型平仄律
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诗歌的音乐美主要由诗歌语言节奏的和谐来完
成。诗歌的音乐美具体体现在诗歌的音律、韵律
和声律上 。 2020/10/16
18
诗 歌 的 音 律
2020/10/16
诗歌的音律,是诗句和诗篇的音
节数及其组合格式和规律。
诗歌的音律是由音顿律或长短律,
形成的诗歌整齐型音顿律节奏群或
22


诗歌的韵律, 是诗篇的押韵及复叠规律,

即诗歌语音链上由声韵律

完成的往复型声韵节奏周期。 这也是诗歌音乐美的重要体现。

2020/10/16
23
韵律以律诗为例,律诗的韵律表现为韵有定
位——韵脚相同(同韵字)、韵脚固定(同位
置)和一韵到底,出往复型声韵律节奏群。
韵部:将韵母相同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

余光中《乡愁》的音乐美

余光中《乡愁》的音乐美

余光中《乡愁》的音乐美余光中《乡愁》的音乐美导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章,让人感受到诗人不仅是在用诗情诗境抒写海外游子难忘大陆故土的殷切思乡之情,更是在用音调动人的乐声吟唱一曲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一往情深的恋歌。

诗人将“诗”与“歌”完美地融为一体,构成《乡愁》诗章鲜明突出的艺术特色——音乐美。

一般来说,诗歌体现音乐美的主要形式就是节奏匀称鲜明,音韵和谐优美。

而诗的节奏则表现为诵读诗歌时的有意停顿,大致类似于音乐曲谱中的节拍。

《乡愁》一诗共有四小节诗,每小节诗分为四行,四行的节奏分别为1、3、2、 2,总共八个节奏;重音均落在第二、三、四行的最后一个节奏上,且第二行全句皆为重音。

由于全诗每小节分行均等,节奏划分及重音分布完全相同,每小节诗之间又均衡对称,于是便构成了《乡愁》一诗重章叠句的传统诗歌的结构格局;跟诗中所采用的比喻、反复、叠字、层递、反衬等辞格方式一道,共同构成诗章的完美艺术整体。

诵读起来轻重错落,参差有致,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不仅如此,《乡愁》诗章的音乐美还表现在重章叠句的结构格局中所蕴含着的优美旋律上。

全诗可视作一首乐章。

每一小节诗则可视作一个乐段,而每个乐段则自成一个抒情旋律,且抒情旋律的'高潮就表现在每小节诗的第二行“乡愁是——”的三个节奏上。

这样,每小节诗的高潮又构成了全诗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主旋律。

因此,全诗的整个抒情旋律便随着前三个乐段诗情的逐层推进,至第四个乐段就自然形成全诗抒情旋律的总“高潮”,有如波涛渐进至钱塘江口最后骤然汇聚成九级巨浪一般。

鉴于诗章所具有的如此音乐之美的特点,因此在朗读《乡愁》一诗的前三节诗歌时,宜音调沉稳舒缓,低回掩抑,方至第四节诗歌时,则力度饱满,音调上扬,愁怨中蕴含着深情与希冀,使全诗所抒发的乡愁随着诗歌展示的空阔意境得以升华而极具广度和深度,显现出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凝重感,让人回味和感叹不己。

《乡愁》一诗蕴含的音乐美使得乡愁更加无限。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之美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之美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之美作者:李美群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年第07期摘要:我国是诗歌大国,流传下来大量古典诗词,古典诗歌和音乐具有渊源关系,古典诗歌的节奏、境界和吟唱都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音乐之美,需要细细品味。

关键词:诗歌;音乐;音乐美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我国是诗歌艺术的大国,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灿若群星,内容包涵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成就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优秀的古典诗词十分美,美在语言、音韵、意境、哲理。

很多学者多从这些文学的角度来研读古代诗歌,发掘它的妙处,彰显它的魅力。

从另外一个重要角度看,诗词除了文学性、文学特质外,它还具有十分鲜明的音乐性。

《诗经》300多篇,其中《风》九是各国的地方乐歌,《雅》则是周朝京畿一带的乐歌,《颂》则是专用于皇室或者民间宗庙祭祀的乐曲,虽然风格有很大不同,曲调差别很大,形式很多,但其音乐性的特点有目共睹,都能够演唱。

《诗经》之后,诗歌创作逐渐发展壮大,例如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等。

体裁、内容、特点在变化,但无一例外,都继承了音乐的个性特点。

我们看到,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作品就是的合乐歌词,唐诗和宋词也发展到了以曲谱为依据进行词的创作。

元代和明代以后的散曲和剧曲大大发展了唱词的形式,作品中,音乐成分不亚于文学成分。

从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变化过程来看,诗歌与音乐的确存在极为密切的艺术基因联系。

一、诗歌和音乐有一定的渊源联系若是追根溯源,人们发现诗歌与音乐本来就是一家。

《吕氏春秋•古乐篇》和我国敦煌壁画展示的,就是诗、歌、舞的三位一体的优美表演。

原始社会先民从事狩猎、耕种、畜牧、祭祀等的场景历历在目。

随着人类生产实践的进步,社会生活也在不断地发展丰富,综合类型的艺术逐渐出现解体,逐步分化出诗歌、音乐、舞蹈等比较专业、比较单一的艺术门类和品种,诗歌和音乐渐渐分家了。

从古诗词中品读音乐美

从古诗词中品读音乐美

CulturalCorridor 文化长廊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7从古诗词中品读音乐美文/谌谋美摘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词的历史源远流长。

所谓诗歌也就是音乐,可见诗词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中含有众多的音乐知识,而这些音乐文学常常被忽视。

对于它界定没有具体的标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这应该是我们重视的部分,我们既要在文学中享受音乐的美,也要在音乐中品读文学的美。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文;音乐文学我国古代的音乐特别发达,从《诗经》、《楚辞》至直今日,音乐一直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1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音乐文学古诗词中的乐器。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大量的古典诗词,其中不少诗词都含有乐器的描写。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乐器统计,可以发现鼓、琴、瑟、琵琶等多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而这些涉及乐器的作品都是作者的代表作,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时期也会用到相同的乐器,在古诗文中可以将乐器称之为“意象”。

这里的乐器传递的不仅是一种音乐的声音,更承载着几千年人们的情感。

在解读古诗人时,乐器不在是一个名词,而是一种情感的传达。

古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有些古诗文并没有直接的涉及相关的乐器,而是通过一段音乐的描写来进行审美欣赏。

这种审美欣赏既有直接描写的,比如《窦娥冤》,有着间接描写的,比如《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

古诗词中的音乐欣赏。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关音乐描写的最经典的篇目当选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两首诗。

《琵琶行》中在描写琵琶女弹琴的时候先直接描写出她弹琴的动作,通过未成曲调先有情向观众传递了悲凉之情。

音乐传递的不仅是琵琶女高超的技术,更是通过音乐高低起伏的的节凑感传达了琵琶女跌宕起伏的人生。

诗人白居易听到如此跌宕起伏的音乐早已深入其中,此时已是诗人不知不觉跟随着音乐进入情境之中。

诗歌中的音乐描写PPT资料(正式版)

诗歌中的音乐描写PPT资料(正式版)
不绝如缕 黄钟大吕 郑卫之声
不同凡响 抑扬顿挫 余音袅袅
比喻的妙用---以声喻声:这是最常见 的描写手法,姑且叫“拟声法”吧。 就是用我们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 来具体形象地比喻音乐声。
• 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其 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以声喻声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
复杂多变。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 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 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作者妙笔描绘
第一句用以声写声法,展示乐声的清脆和嘹亮; 第一句用以声写声法,展示乐声的清脆和嘹亮;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
铿锵有力 荡气回肠 震耳欲聋 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其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以声喻声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复杂多变。
3、唯羡风流田太守,小金铃子耳边鸣。 这里作者并不直接描写琴声如何动听,而通过情景的描写来烘托,你看,世间万物乃至天上的星星都听得入神了,更何况人呢?
•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 2、铿铿锵锵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牛殳《方响歌》)
• 例1用叠字拟声词“嘈嘈”和“切切”来摹拟急促的大弦声 和轻细的小弦声。例2用“铿铿锵锵”这个拟声词来表现方 响深沉而凝重的声音。
• 二、以声写声法,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声音的写 法。例如:
•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 ——宋•晏几道 • △如怨如慕,如诉如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宋•苏轼 • △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 ——宋•陆游 • △宛若流风回雪,悦如飞燕游龙。 ——清•洪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