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8年专家审读交流会会议纪要

合集下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请 订 户 务 必 写 清 :① 开 户 银 行 及 账 号 ;② 收 刊 人 的 姓 名 地 、 址 及 邮政 编 码 。
捉 裳必 磷观洲土研咒
(双 月 刊 ,1 9 8 0 年创刊) 第 29 卷 第 6 期 2008
(总第 173 期)
主 管 中 国地 震 局

办 中 国地 震 台 网 中心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 观测技术
震 地 、 磁 、 空 间 物 理 观 测 和 研 究 的 地 球 物 理 专 业 工 作 者 及 地 震 台站 管理 人 员 进 行 工 作 、 科 研 的 重 要 参 考 文 献 。
《炼 《 磷观;| 1j 研芜》是 中 国科 技 论 文 统 计 源 期 刊 ( 中 国科 技 核 心 期 刊 ) ;中 国 学 术 期 刊 综 合 评 价 数 据 库 统
E ~ m a il
d d @ z c
i g p c e a —
. a e. cn
dz dc 2 327 @
126 .
c o rn

话 (0 10 )68729361
2 0 0 8 年 1 2 月 2 5 13 出 版
S e is m o lo gic a l a n d G e o m a gn e tic 0 bs e r v a t io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B e ij i n g S u j i a P r in t i n g F a c t o r y
D is t r ib u t e d b y E d it o r ia l O f f ic e o f
S e is m o lo g ic a l a n d G e o m a g n e t ic O bs & R e s

写给《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的话

写给《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的话

2020 年 10 月
2003年10月,云南大姚,在云南大姚6.2级地震 2017年8月,北京,与陈厚群院士一起召开九寨沟
现场从事地震预报工作
7.0级地震新闻发布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9年6月,陪同参加“一带一路”地震减灾 2019年7月,北京,陪同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 协调人会议的中亚科学家参观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大学徐强副校长调研非天然地震监测工作 综合业务大厅
写给《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的话
地震监测是地震预报的基础,监测从模拟向数字化转变推动了地震预报从经验性 预报向统计预报的转变,未来监测向密集化、智能化的发展也是地震预报向概率预报 和物理预报发展的基础。愿《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陪伴并见证一代又一代地震监测、 预报工作者成长,为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做出贡献。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6年专家审读会议纪要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6年专家审读会议纪要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6年专家审读会议纪要
高伟
【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卷),期】2016(037)002
【摘要】2016年4月12日—14日,《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在北京召
开专家审读座谈会,与会老中青专家计24人,主编修济刚副局长莅临本会,参会的研究员及相关工作人员有:庄灿涛、李瑞芬、朱元清、刘瑞丰、陈培善、苏恺之、周公威、楼海、张天中、杨选辉、李大辉、黄志斌、朱小毅、刘文义、陈石、高伟、肖重、廉抗美、曹正武等。

执行副主编李瑞芬主持会议,会议就专家审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稿件取舍问题进行了宣讲与交流。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主编到会讲话,副主编李瑞芬和刘瑞丰做了专题报告,周公威先生、朱元清先生就稿件审核及取舍问题做了发言,与会专家对会议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14日会议圆满结束。

【总页数】1页(P177-177)
【作者】高伟
【作者单位】《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8年专家审读交流会会议纪要 [J], 高伟
2.2019年《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专家审读暨第六届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J], 高伟
3.《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7年专家审读交流会会议纪要 [J], 高伟
4.2019年《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专家审读暨第六届编辑委员会会议 [J],
5.2014年《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审读交流会集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换届暨学术讨论会会议纪要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换届暨学术讨论会会议纪要
于地震 电 磁 学 方 法 发 展 的几 点 思 考 ”的 报 告 ,提 出 了 在 地 震 预 测 预 报 经 验 性 预 报 阶
局地震 预测 研究 所 、 球 物 理研 究 所 、地 壳 地
应 力研 究所 、防灾 科 技 学 院 、中 国科 学 院 电
子 所 以及 部 分 省市 地 震 局 6 5位 专 家 和代 表
国地震 局监 测预 报 司和 挂靠 单位 地震 预测 研 究所对 会议 的筹 备 和组 织工 作 给予 了很 大关
注 , 会议 的召 开提 供 了大 力支 持 。四川 省 对 I 地震局 王力 副局 长 到会 祝 贺 ,监 测处 杜 斌 副 处长 、 测 中 心杨 贤 和 副 主 任 出席 了 会议 ; 监
磁 学专 业委 员会 委员 组 成 。
与会 专家 和代 表就 地震 电磁 学 的几 大分
支 , 括 地 磁 场 、地 电场 、地 电阻 率 、电磁 包
扰 动 、红外遥 感 、空 间 电磁 观测 等方 面 的研
究成果 和进 展进 行 了广 泛 研讨 ,报 告 内容 包 含 了地震 电磁 学 观 测 机理 、观测 方法 、观 测
维普资讯
3 8






20 0 7矩
技 术 、台网建设 、数据 处 理 以及 监 测 应 用 等
多个 方 面 。针对 目前 常规 观测 测 项 ,顾 左 文 研究 员 介绍 了地震 地磁 观测及 其 在地震 预 报 中的应用 情况 ,杜学彬 研究 员 介 绍 了地 震地
章处 长代 表挂靠 单 位做 了讲 话 , 析 了地 震 分
电磁学 科 发展 的新 机遇 ,对本 届 地 震 电磁 学 专 业委 员 会的工 作 寄予 厚望 ,并预 祝 大 会取 得 圆满 成 功 。 后 赵家 骝研 究 员详 细 介绍 了 最 本 次会议 的筹备 过程 , 布 了第 四届 地震 电 宣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会
议纪要
谭巧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2018年12月2—5日,由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江西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卫星地震观测技术与应用2018年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

来自各省地震局、直属单位、研究所和高校等37个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图1)。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谭巧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J], 崔静;申旭辉;黄建平
2.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换届暨2016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J], 崔静;申旭辉;黄建平
3.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J], 荆凤
4.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通知 [J],
5.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 [J],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震学会2018年分支机构会义纪要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地震学会2018年分支机构会义纪要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地震学会动态
中国地震学会
2018年分支机构会议纪要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D doi:10.3969/j.issn.0253-4975.2018.05.011
中国地震学会2018年分支机构会议于2018年4月24日在北京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理事长张培震,秘书长李小军,常务理事马胜利、张晓东、徐锡伟,以及30个分支机构代表。

会议由李小军秘书长主持。

学会办公室宣读了《中国地震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请各分支机构关注以下内容:
(1)要求各分支机构负责人大力宣传中国地震学会,吸纳更多会员。

(2)分支机构作为主办方、协办方或承办方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培训、科普宣传等活动时,需在通知、宣传等资料中明确标示分支机构名称,未明确标示分支机构名称的活动不得纳入分支机构的年度总结。

(3)分支机构每年应按照学会办公室的要求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上交材料应严格按照学会办公室发的格式、模板提交。

(4)连续两年未开展活动或未及时提交年度总结的分支机构,学会办公室视情况向常务理事会提出更换主任委员或挂靠单位的建议。

分支机构也可以主动提出申请调换主任或秘书,或取消分支机构(需挂靠单位同意)。

各分支机构代表汇报了2017年的工作总结和2018年的工作计划,并一致同意每年举办一次分支机构工作会议。

中国地震学会
第 5 期(总第473期)国 际 地 震 动 态No.5(Serial No.473) 2018 年 5 月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May,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震电磁扰动观测方法与技术专题研讨会纪要

地震电磁扰动观测方法与技术专题研讨会纪要

地震电磁扰动观测方法与技术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3页(P49-51)【作者】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8.5;N27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于2011年12月26—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地震电磁扰动专题研讨会。

参加本次专题研讨会的有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蔡晋安,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杨树新,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钱家栋、赵家骝、关华平、副研究员席继楼,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杜学彬、副研究员谭大诚,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卢军,上海市地震局研究员马钦忠,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员吴荣辉、田家勇、王兰炜、副研究员张世中以及该所其他从事电磁扰动观测研究的科研人员。

本次研讨会由蔡晋安和杨树新共同主持。

在研讨会上,蔡晋安就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发表了讲话;张世中和王兰炜分别就《DCRD-1电磁扰动观测系统》和《区域电磁扰动观测数据》做了报告;各与会专家以甘肃试验台网及其观测数据为主要讨论对象,对地震电磁扰动观测手段当前的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预期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地震电磁扰动观测是地震电磁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地震监测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实效。

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的电磁扰动(又称电磁波、电磁辐射等)观测在群防群测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已建成各类型的电磁扰动观测台站150多个。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使用的观测仪器种类较多,观测对象不一致(电场、磁场、电磁场),观测频段不相同(超低频(ULF)、甚低频(VLF)、低频(LF)),观测装置不相同,观测仪器(传感器)的性能差异较大,传感器架设(埋设)方式不同,仪器标定方法不一致,观测结果的表述不一致,观测环境和台址条件差异较大。

2019年《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专家审读暨第六届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年《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专家审读暨第六届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 ATION AND RESEARCH 第40卷 第3期2019年 6月Vol.40 No. 3Jun. 2019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9年《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专家审读暨 第六届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2019年5月25日—27日,《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专家审读暨第六届编辑委员会会议。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海涛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新老编委会委员及专家39人。

本次会议就期刊第六届编委会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等内容展开了讨论。

编辑部高伟主持会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海涛、主编修济刚、原执行副主编李瑞芬、副主编薛兵、李丽、刘瑞丰、高小其、卓力格图、蒋长胜就期刊定位、编委对期刊的职责及如何办刊提出意见和建议;2个期刊协办单位的代表——中国地震学会流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刘耀炜、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卓力格图,就积极协办期刊及期刊转型问题提出建议;杨建思、张晓东、朱元清、陈棋福、陈石、焦明若、房立华、郑重、林榕光、马禾青、许健生、李海亮、黄志斌、王洪体、武艳强、刘文义、王亮等委员和专家就稿源扩展等问题积极发言、建言献策,27日会议圆满结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对《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第五届编辑委员会进行了调整,产生了第六届编辑委员会。

修济刚为期刊主编,10位副主编分别是:宋彦云、刘杰、薛兵、刘瑞丰、李丽、张晓东、付虹、高小其、蒋长胜、卓力格图。

本届编委会共有成员71人,王海涛主任为到会的主编和副主编颁发了聘书。

王海涛主任在会上首先致词。

王海涛首先感谢了修济刚主编为期刊成长与发展付出的心血,感谢老编委们对期刊的认可与付出。

王海涛肯定了期刊对基层业务人员的影响和作用,他说,因为职称评审、成果产出等导向问题,优秀论文流失严重,高质量论文越来越少,但仍有如陈运泰院士、刘瑞丰研究员等重量级专家重视期刊发展,在期刊需要时应邀为期刊撰写稿件,扩大了期刊影响力。

写给《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的话

写给《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的话
多年来《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坚持其文献可以见证我国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 衷心祝愿《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推动地震观测技术发展、新技术 应用和科学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0 年 3 月
2010年8月与国际著名地震学家、“IASPEI震级 测定专家组”组长Peter Bormann教授讨论IASPEI 震级测定
2015年9月,与陈运泰院士、陈颙院士、张培震院 士、张国民研究员、张晓东研究员等专家讨论震级 测定方法
2014年5月在《全面禁核试条约组织》“国际监 测系统台站运行维护地区培训班”授课
2017年11月,郑国光局长、陈运泰院士、牛之俊副 局长听取强制性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制订 工作汇报
写给《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的话
1980 年 5 月,《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研究所九室创刊, 我曾作为九室主任,经历了刊物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对该刊物有着深厚的情感,20 多年来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共发表论文 45 篇。其中:《利用速度型数字地震仪记 录测定面波震级》发表于 1996 年第 2 期,文中提出的面波震级测定方法被 IASPEI 采纳, 即为《IASPEI 震级标准》的宽频带面波震级 MS(BB);《宽频带数字震记录仿真的应用》发 表于 1997 年第 3 期,文中所述方法成为我国地震台网开展震相分析、震级测定所使 用的主要方法。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第六届编辑委员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第六届编辑委员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41卷168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第六届
编辑委员会
顾问陈运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中国科学院院士)
许绍燮(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任阴朝民
副主任庄灿涛
委员(以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曹井泉陈斌陈华静陈化然陈棋福陈石陈小斌邓志辉
杜方房立华付广裕付虹高景春高伟高小其黄志斌
姜立新焦明若蒋长胜孔令昌李海亮李丽李正媛廖旭
林树刘桂萍刘红桂刘杰刘瑞丰刘小凤刘耀炜吕金水
马禾青牛安福邵志刚沈旭章宋彦云宋治平滕云田王洪体
王琼王伟涛王行舟吴健吴建平吴荣辉吴忠良武艳强
席继楼谢凡邢成起修济刚徐平许健生薛兵薛峰
晏锐杨大克杨冬梅杨建思杨立鸣杨选辉殷海涛张东宁
张锐张晓东赵翠萍周静周克昌朱元清卓力格图主编修济刚
副主编宋彦云刘杰李丽薛兵刘瑞丰张晓东蒋长胜高小其付虹卓力格图。

蒙城地震台地磁Z分量日变化特征分析

蒙城地震台地磁Z分量日变化特征分析

蒙城地震台地磁Z分量日变化特征分析
蒙城地震台地磁Z分量日变化特征分析
利用蒙城地震台近20年的地磁Z分量观测资料,对磁静日幅度、磁扰日幅度和磁静日低点时间的年变化与长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分量日变化特征明显.由此总结出Z分量变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对识别地磁场异常变化或干扰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曹志磊周琼张有林汪继林薛志明郎孝龄Cao Zhilei Zhou Qiong Zhang Youlin Wang Jilin Xue Zhiming Lang Xiaoling 作者单位:曹志磊,郎孝龄,Cao Zhilei,Lang Xiaoling(中国安徽宣城,242500,泾县地震台)
周琼,汪继林,薛志明,Zhou Qiong,Wang Jilin,Xue Zhiming(中国安徽毫州市,233527,蒙城地震台)
张有林,Zhang Youlin(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
刊名: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ISTIC英文刊名: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年,卷(期):2008 29(5) 分类号:P315.63 关键词:Z分量磁静日磁扰日低点时间。

全国地电场观测技术与观测质量研讨会纪要

全国地电场观测技术与观测质量研讨会纪要

第1期(总第433期)国 际 地 震 动 态No.1(SerialNo.433)2015年1月RecentDevelopmentsinWorldSeismologyJanuary,2015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殐殐殐殐中国地震学会全国地电场观测技术与观测质量研讨会纪要 中图分类号: P315.72+2; 文献标识码: A; 犱狅犻:10.3969/j.issn.0235 4975.2015.01.016 我国于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开始了以地震监测预报为主要目的的地电场观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经过“十五”以来的台网建设,目前已建成由120多个固定台站构成的数字化地电场观测台网,观测数据应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和地球电磁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在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中展现了良好前景。

然而,由于我国数字化地电场观测起步晚,观测方法和观测技术仍在发展中,同时影响地电场观测质量的因素比较复杂,特别是排除观测场地环境干扰和改进台站技术系统是当前提升地电场观测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此,2014年11月28~29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了“全国地电场观测技术与观测质量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和兰州地震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地震局地震电磁学科技术管理组地电台网技术管理部具体组织,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中国地震局地震电磁学科技术协调组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次研讨会旨在评价地电场观测质量,查找影响观测质量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主要围绕以下3个主题展开:①地电场台网观测运行质量评价;②影响地电场观测的主要因素;③进一步提升地电场观测资料质量的方法和技术。

研讨会采取了大会专题报告交流和集中讨论两个阶段展开研讨。

收稿日期:2014 01 05。

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蔡晋安主任委员和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杨立明副所长到会,对研讨会的重要性和目的意义发表了讲话,全程参加了研讨会,并联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专题报告交流。

地震的地磁学研究 地震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变化与监测

地震的地磁学研究 地震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变化与监测

地震的地磁学研究地震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变化与监测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常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和地表的震动。

地震活动不仅对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地磁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文将探讨地震活动与地球磁场的关系,并介绍地震对地磁场的变化与监测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1. 地震活动与地球磁场的关系地球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运动产生的,它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密切相关。

地震活动作为地球内部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会对地球磁场产生直接的影响,还可能通过地壳的变形和岩石破裂释放出的电磁信号间接地影响地球磁场的变化。

因此,地震活动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地球内部运动以及地球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提供重要线索。

2. 地震对地磁场的变化与监测的研究方法地震对地磁场的变化与监测主要依赖于地磁观测站的布设和数据采集。

地磁观测站通常会测量地球磁场的三个分量:北、东、垂直于地表的分量。

当地震活动发生时,地磁观测站会记录到地磁场的变化,包括强度、方向和时间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分析这些地磁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地震活动对地磁场的影响程度以及地震发生的时空特征。

3. 地震活动对地磁场的变化与监测的意义地震活动对地磁场的变化与监测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地震活动与地球内部物理过程的关系:地震活动对地磁场的变化与监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例如地球内部的流体运动、岩石的破裂和地震波的传播等。

这对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监测地震活动及其趋势:地震活动对地磁场的变化与监测可以作为一种监测地震活动及其趋势的手段。

通过分析地磁数据,我们可以寻找地震活动前兆信号,提前做好地震预警和减灾工作。

(3)推测地震发生位置与规模:地震活动对地磁场的变化与监测还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地震发生的位置与规模。

根据地磁数据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地震发生的可能区域,并对地震的规模作出估计。

2018年5月6日称多5.3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2018年5月6日称多5.3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称多 5.3 级地震发生于巴颜喀拉块体内部,震中距离巴颜喀拉山主峰断裂 10.9 km 。 巴颜喀拉块体北侧为柴达木 — 西秦岭褶皱带(徐锡伟,2008;闻学泽,2011),西南与东 南侧分别为羌塘块体和四川盆地 。北缘的东昆仑断裂带和南缘的玉树 — 甘孜断裂带均为 巨型左旋走滑活动断裂,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是以逆冲作用占优、兼具右旋走滑的活动断 裂带(周保等,2009)。据历史记载,称多 5.3 级地震震中附近 100 km 范围内,共记录到 5 级以上地震 7 次,其中 6 级以上地震 3 次,分别为 1915 年 4 月 28 日曲麻莱东 MS 6.5、 1915 年 5 月 5 日治多东 MS 6.5 和 1995 年 12 月 18 日果洛西 MS 6.2 地震(戴华光,1983; 青海省地震局,2015)。
表 1 玉树地区地壳速度模型 Table 1 Crustal velocity model of Yushu area
层号
1 2 3 4 5 67
顶层深度 /km 0 4.5 14.5 24 36 52 70
vP/km·s-1 4.30 5.25 5.75 5.85 6.30 6.55 8.0
使 用 王 勤 彩(2015)给 出 的 玉 树 地 区 地 壳 速 度 结构模型(表 1),对称多 5.3 级主震及 ML 1 以 上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共获取 129 个地震 的重定位结果 。重定位前后地震分布见图 2, 震源深度分布比例见图 3。
第 40 卷 第 3 期 2019 年 6 月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doi: 10. 3969/j. issn. 1003-3246. 2019. 03. 001

科研学术会议纪要范

科研学术会议纪要范

(科研学术年会会议纪要范文)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专题学术会议纪要第一专题:地球物理科学的发展远景及研究前沿本专题共收到论文14篇,年刊刊登论文13篇,会上交流论文10篇。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1.对我国地球物理学科研建制和人才培养等方而存在的危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呼吁要在这方而进行工作,例如首先要恢复地球物理的学科地位,建各种层次的研究所, 对学生培养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

2.对1976年腐山大地震丧源断层重新进行审视,并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对大震时所形成的线状分布的喷水冒沙点,以及地震测深剖而的再分析,认为至少有两段"新"断层被发现。

这对于推动深入研究唐山大震机制有重要作用。

3.对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地丧层析成果,以及相应的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特別是对四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形态和截止深度有了比较确切的认识,指岀它主要滞留在660 km 间断而,并往西延伸很长距离。

4.对欧洲南部410 km间断而的精细结构,做了细微的地震学探测和分析。

二、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利用大震时的水、沙现象和线状分布,作为发震断层存在的痕迹,然后寻找地震测深资料,箴源机制资料等其它地球物理资料进行验证(包括排除)。

第二专题: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本专题共收到论文54篇,年刊刊登论文54篇,会上交流论文12篇。

论文内容主要包括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资料采集方法、资料处理和成像方法、资料解释和应用等,所涉及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地震、重力、磁法和电法等。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为:(1)研究形成了基于波前构建法的2. 5维射线走时与振幅il•算方法、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方法;(2)在三分量地震资料噪声衰减的极化分析方法、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的虚拟偏移距偏移方法、多波地丧资料属性分析方法、井间层析成像的多尺度方法、无低降速带区的成像方法等研究中取得一左进展:(3)采用地震波分频预测技术和测井识别技术,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识别中取得较好应用效果:通过实例,展示了煤出地丧勘探技术的进展、中加盆地非地震地球物理预测稠油藏技术的进展。

云南地磁台地震前地磁谐波振幅比分析

云南地磁台地震前地磁谐波振幅比分析

云南地磁台地震前地磁谐波振幅比分析郭明瑞;胡久常;王锡娇;郑在壮;马龙;吴佳林;王桂丹【摘要】采用云南永胜和通海地磁台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记录的地磁分钟值数据,计算谐波振幅比随时间的变化,分析发现:2014年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2018年9月8日墨江5.9级地震前,谐波振幅比曲线有2次明显下降—转折—恢复异常,分别于第1次异常恢复上升过程和第2次异常转折过程中发震,异常持续时间分别为3年和2年多,持续时间越长,震级越高;距震中较近的地磁台站谐波振幅比曲线出现不同步现象,即YZHx(NS)向与YZHy(EW)向的不同步及长短周期不同步.【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6页(P39-44)【关键词】谐波振幅比;长短周期;地磁【作者】郭明瑞;胡久常;王锡娇;郑在壮;马龙;吴佳林;王桂丹【作者单位】中国海口 570203 海南省地震局;中国海口 570203 海南省地震局;中国海口 570203 海南省地震局;中国海口 570203 海南省地震局;中国海口 570203 海南省地震局;中国海口 570203 海南省地震局;中国海口 570203 海南省地震局【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根据电磁感应理论,地下介质电导率的变化会使地表磁场的感应成分产生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孕震区应力变化可引起地下电性结构及电导率等发生变化(冯志生等,2004),进而导致感生的二次磁场发生变化。

磁场变化不仅表现在地磁垂直分量上,也表现在地磁水平分量上。

Schmucker(1964)引入转换函数概念,之后众多地震学者对转换函数与地震关系进行探讨(冯志生等,2009)。

冯志生等(2013)初步研究表明,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变化特征与(直流)地电阻率的变化特征类似,主要表现出下降—转折—恢复上升的变化过程,地震基本发生在趋势性下降后的转折期、恢复上升期或恢复后的初期阶段。

退改稿件说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退改稿件说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投稿须知一、用稿原则必须未在其他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发表过。

不接受“一稿多投”文章,如发现此类投稿,将通知作者单位和对方期刊。

原创性论文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地球物理领域基础理论或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

(2)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有创新(新思路、新方法、新认识、新发现等)。

(3)对本领域或/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写作要求文章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结构简明;尽量避免使用多层标题;文字、图表要简练,用较少的篇幅提供较大的信息量;论述应深入浅出、表达清楚流畅;专业术语运用准确,前后保持一致。

1、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处,要紧扣主题,简明扼要,但要有足够的信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方便检索,应避免使用大而空的题目,最好不用“…的研究”、“…的意义”、“…的发现”、“…的特征”等词;尽量回避生僻字、符号、公式和缩略语,一般不超过24个汉字,英文不超过20个单词。

2、摘要。

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概括地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能够脱离全文阅读而不影响理解。

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特殊符号和公式。

摘要的写作要精心构思,随意从文章中摘出几句或只是重复一遍结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摘要中不能出现参考文献序号。

3、关键词。

关键词用于对研究内容的检索。

应紧扣文章主题,尽可能使用规范的主题词,不应随意造词,一般5—8个。

4、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放在首页脚注,列出资助基金来源,并注明项目批准文号或编号。

格式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资助”,基金的名称要写全称。

5、正文。

正文应以描述文章重要性的简短引言开始,专业术语应有定义,符号、简略语或首字母缩略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

6、引言。

引言序号为0,其他依次类推。

引言(全文第一部分)中不能出现图表,最后一部分(总结或结论)也不能出现图表。

伽师地震前后喀什台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

伽师地震前后喀什台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

伽师地震前后喀什台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郑黎明;朱燕;续春荣【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年(卷),期】2001(022)001【摘要】@@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应力的集中、积累,导致岩石介质磁性发生变化,即产生震磁效应。

研究表明地磁短周期变化与地震发生前后出现的地磁扰动关系密切,不同频率的电磁感应场,携有不同频率电磁波穿透深度地层的介质信息。

对地磁扰动场信息进行提取,计算,分析,可以获得与其相关的地震前后地磁场的变化特征。

1997年1月21至4月16日,新疆伽师地区(76.6°~77.2°E,39.3°~39.8°N)发生了强震群活动,6级以上地震7次,5级以上地震4次。

随后在5月17日,6月24日又分别发生两次5级地震。

该震群活动6级地震时间间隔短、分布范围小,仅在3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发生如此强烈的震群活动,国内较为罕见。

此次强震群发生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角、喀什新生代沉积凹陷的东北边缘,沉积厚度达13 km以上。

70年代以来的物探、遥感地质方法推断出NW向麦盖提基底断裂,NNE向的线性异常影像其端部已进入伽师震区;另外,震区西南50 km与NW向羊达曼隐伏断裂相交的两条NE向隐伏断裂,也终止在伽师以西10余千米处。

该区宏观震害呈NE向分布,地表无明显的断层出露,发震构造背景复杂,发震成因不清。

喀什台距震区仅95 km,作为距伽师震区最近的地磁观测台站,从主观而言,其观测资料应对该区地震前后的地磁场变化有近距离优势反映,因此,用喀什台地磁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无论是对短临预报,或是对大地震前后的地磁场变化特征的探索,都具有较显著的意义。

【总页数】7页(P37-43)【作者】郑黎明;朱燕;续春荣【作者单位】库尔勒地震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P318【相关文献】1.滇西北地区地磁台阵观测的短周期变化特征研究 [J], 袁伊人;李琪2.喀什台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与周围地震对应关系 [J], 朱燕;郑黎明;等3.伽师强震群活动过程中喀什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变化特征研究 [J], 史勇军;孙燕萍;朱燕;范素琴;巴克·买买提;热汗古·衣明克力木4.长春台短周期地磁异常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J], 岳庆祥5.沈阳台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及其与附近小地震的关系 [J], 钟国英;曾小苹;林云芳;于明鑫;董玉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地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地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陆永义;李伟;胡诚;王跃;王国荣;汪继林;陆立
【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卷),期】2001(022)006
【摘要】@@ 1 地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rn地电供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已成为全国既有地电手段又有地磁手段台站存在的通病,已严重影响这些台站正常记录,特别是垂直分量,其跳变幅度在1~20 nT左右.超过<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环境干扰水平小于0.1 nT,地电干扰已超出<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为解决地电供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我们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进
【总页数】4页(P79-82)
【作者】陆永义;李伟;胡诚;王跃;王国荣;汪继林;陆立
【作者单位】蒙城地震台,;蒙城地震台,;安徽省地震局监测中心,;安徽省地震局监测中心,;安徽省地震局监测中心,;蒙城地震台,;蒙城地震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8
【相关文献】
1.地磁与地电混合观测台地磁的地电测数干扰处理方法 [J], 万永革;盛书中;曾献军;刘文堂;赵晓燕;李军;胡顺田
2.763记录受地电测数干扰原因及其排除方法 [J], 陆永义;郑志坤
3.山西定襄地震台发电干扰地磁观测数据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J], 刘金柱;刘俊芳;高午原;郭宇;高文玉
4.南京,新沂地震台地电地磁同场观测对地磁干扰的改善 [J], 周加新;彭润禾
5.高邮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精度干扰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J], 王福才;赵卫红;蒋延林;张骞;吴荣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 ATION AND RESEARCH 第39卷 第2期2018年 4月Vol.39 No. 2Apr. 2018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8年专家审读交流会会议纪要
2018年4月12日—14日,《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召开专家审读交流会,修济刚、庄灿涛、李瑞芬、陈华静、薛兵、杨建思、王飞、朱元清等36人参加了会议。

针对当前的改革形势,会议就期刊如何立足与发展及稿源扩展展开热烈讨论。

编辑部高伟主持会议并向与会领导、专家通报期刊2017年工作进展,主编修济刚、副主编庄灿涛、执行副主编李瑞芬、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薛兵副主编、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陈华静、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思、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监测处处长王飞对期刊立足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朱元清、牛安福、周公威、陈化然、杨选辉、李海亮、高小其等专家就稿件审核及稿源扩展积极发言,建言献策,14日会议圆满结束。

修济刚主编肯定了审稿专家队伍对期刊发展的重要性,鼓励编辑部在当下改革形势下积极主动,寻求多方支持,定位明确,努力拓展高质量稿源。

修主编说,在当前改革大潮下,办刊存在2个矛盾,即:办刊宗旨与当前快速发展及推进的科学研究、观测技术之间的矛盾,面向基层、面向服务与产出高质量论文之间的矛盾。

如何协调处理并解决2个矛盾,需要在聚焦地震、地磁的观测与研究及面向基层的前提下,坚定办刊方向,寻求改革之道,争取办刊经费,呼吁上层领导支持,主动出击,积极办刊。

副主编庄灿涛先生建议期刊立足地震监测预报、基础研究,坚持交流,促进期刊发展,做地震、观测技术专题知识普及宣传,提升作者知识面。

执行副主编李瑞芬寄语编辑部:立足当下,做好自己,在新形势下做出新的成绩,为地震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

送编辑部“警世贤文·勤奋篇”中的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监测处王飞认为,此次审读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召开有必要而且很及时。

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地震监测范畴将得到拓展,观测技术也将从天然地震扩展到核爆、矿震、塌陷等非天然地震。

期刊定位的可研究范围将得到扩充,应着眼新的立足点,遵循科技体制改革方向,结合四大科技工程与观测技术,向应急管理、地震预警等方向拓展。

期刊建设应进一步注重宣传,努力扩展稿源,适时改变期刊名称,适应当前改革浪潮下更宽广的发展。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陈华静肯定了期刊对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作用,感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对期刊多年的支持。

陈主任认为,期刊应明确办刊宗旨,坚持面向地震观测技术的特色,达到刊物的品牌效应,引领观测技术发展,搭建观测技术交流平台,做专题推动观测技术发展。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思指出,需采取可行措施,从多方面着手, 让期刊进入良性循环;支持和培养相关领域年轻专家作者群,他们的投稿对期刊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杨所长说,期刊要保证论文质量,减少低级重复的观测与研究的论文,鼓励有新意创新的原创性论文,即使是在成文上做出一些努力都是值得的;重视最新研究成果、地震后的及时反应与研究成果;多约引导观测技术发展的文章,打开新局面;面对当前的改革机遇,开创视野,扩展应用范围,拓展作者群与读者群。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委员会主任薛兵副主编肯定了期刊对观测技术行业的重要性,认为期刊与地震观测事业发展紧密关联,科技创新需观测技术支撑,期刊应明确办刊方向,抓住观测技术发展机遇,加大约稿力度。

情报信息部主任周静充分肯定了《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多年来办刊积极,不断开拓思路,为地震监测系统的研究、技术推广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如何吸引稿源、切实提高期刊影响力提出一些方法建议。

与会专家对期刊在当前形势下的立足与发展各抒已见,提出不同意见并给出建议。

部分专家认为,期刊应顺应改革,调整定位,拓宽面向的研究领域,扩展作者群与读者群,抓热点,出新篇,改刊名,办新刊;部分专家认为,坚持刊名不变,抓住改革机遇,引进新人才、新专家,重初审,提高作者写作水平。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期刊应在改革形势下拓展研究领域,针对新的观测技术应用的基础问题出专刊,做特色专辑,重视基础研究,多方扩展高质量稿源,坚定不移地把刊办下去。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将顺应改革,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努力寻求期刊发展之道,跟踪前沿技术的发展,扩展作者群与读者群,向行业优秀人才约稿,努力提升期刊品质。

2018年《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专家审读交流会圆满结束。

希望专家、学者与编辑部齐心协力,在改革的浪潮下,共同推进期刊发展。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
高 伟
2018年4月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