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下室车库上浮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某地下车库局部上浮事故分析与处理

某地下车库局部上浮事故分析与处理
建筑 结构
( 3 ) 按照此调整系数进行框架梁 、 柱截面设计时 , 往往框架柱容易满足设 ( 1 ) 框架梁弯矩数值基本上大于框架柱剪力 ,特别是在调整系数较大的 计要求 , 而框架梁梁端设计弯矩增加较大, 导致梁端纵向配筋率较大, 有时出 2 5 层, 弯矩 比剪力增大基本在5 0 % 以上 , 最大增加了3 7 7 % 。这样, 对截面相 现超筋。 在高层建筑 中, 框架柱截面一般由轴压比来控制的 , 而框架梁截面一 对较小的框架梁采用与柱相同的调整系数 , 必然会造成梁的地震弯矩大幅度 般 由本 层 梁跨 度 和荷 载大 小决 定 的 ,这样 框 架柱 的截 面一 般 远大 于 框架 梁 。 增加 。 ( 2 ) 角柱 ( K Z 2 、 K Z 3 ) 的 剪力 变 化幅 度 明显 大 于 中柱 ( K Z 1 ) , 而框 架 梁 无论 是 因而, 在调整相同倍数的情况下 , 梁的截面可能不满足设计要求。 还是边跨 , 弯矩变化幅度较小 。 在调整系数较大的2 ~ 5 层, 角柱剪力 表2 给出了水平地震作用下 , 框架柱剪力V 与框架梁弯矩M 对比表 , 水平 中间跨 , 但 梁 弯矩 向( 字母轴向) 框架梁给出的弯矩为梁的右端 , 竖向( 数字轴 向) 框架梁给出的弯 减小 幅度 较 大 。虽然 框架 梁 弯矩 也 随着框 架 柱剪 力 的变 化 而变 化 , 矩 为 梁下 端 , 单位 为 k N 、 k N・ m。 同时 , 表2 中数 据为 S A T WE 软件结果 , 未 经 地 的基数大于柱, 这样 , 梁弯矩调整的绝对数明显大于柱。由此看来 , 在采用同 震 内力调 整 。对 表2 中数据 分 析如 下 : 地震内力调整系数时 , 对框架梁的影响程度要明显大于框架柱。 ( 3 ) 由于结构扭转不规则的存在 , 使得结构较规则的y 向的同一柱在各层 表2 水 平地 震作 用下框 架 柱剪 力v与框 架 梁弯矩 M对 比

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方法(全文)

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方法(全文)

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方法(全文)范本一: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方法一、引言本文针对地下室上浮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和加固处理方法的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事故原因,提供科学且有效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地下室结构的安全稳定。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章节,分别是引言、事故原因分析、加固处理方法、总结与展望。

二、事故原因分析2.1 水源泄漏2.1.1 水管漏水2.1.2 地下水渗漏2.2 地下水位上升2.2.1 降雨量增加2.2.2 地下水系统失效2.3 地下室排水系统故障2.3.1 排水管道堵塞2.3.2 排水泵故障2.4 地下室结构设计不合理2.4.1 基坑设计不当2.4.2 地基处理不足三、加固处理方法3.1 密闭加固3.1.1 施工要点3.1.2 材料选择3.2 排水加固3.2.1 开挖排水沟3.2.2 提升排水系统能力3.3 表面加固3.3.1 防水处理3.3.2 保护层施工四、总结与展望本文通过对地下室上浮事故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加固处理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未来,在地下室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更加注重细节和科学性,以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件:1. 图纸:地下室结构示意图2. 图表:地下室上浮事故统计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基坑设计不当:指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基坑的设计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规范的要求。

2. 地基处理不足:指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对地基的处理不充分,导致地下室结构无法承受地基的负荷。

3. 密闭加固:指在地下室结构中加入密闭材料,以减少水分进入地下室的可能性,提高地下室的抗浮力。

4. 排水加固:指通过改善地下室排水系统,减少地下室内部水分的积聚,提高地下室的稳定性。

5. 表面加固:指在地下室结构外表面进行防水处理和保护层施工,以提高地下室的防水性能和抗浮力。

范本二: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方法一、问题陈述本文旨在分析地下室上浮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处理方法。

某工程地下室上浮事故浅析及处置加固补救措施

某工程地下室上浮事故浅析及处置加固补救措施

O n a p r o j e c t a b o u t b a s e me n t u p— l f o a t i n g a c c i d e n t a n a l y s i s 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 r e i n f o r c e me t n l n e a s u r e s
ⅣG J i n
( X i a n g h n D i s t r i c t o f X i a m e n C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B u r e a u , X i a m e n 3 6 1 1 0 2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p a p e r i s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e x a mp l e s a b o u t t h e b a s e me n t u p— l f o a t i n g a c c i d e n t o f a p wj e e t .T h r o u g h t h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c c i d e n t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 a n ly a .
故成功处置 , 对今后预防和处置类似地下室上浮事故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地下室上 浮; 事故调查分析 ; 处置加 固补救 ; 预防借鉴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4 6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4—6 1 3 5( 2 0 1 3 ) 0 3— 0 0 9 6— 0 4 ‘


3 6 1 1 0 2 )
( 厦 门市翔安区建设局 福建厦 门 摘

某地下室上浮事故的检测鉴定及加固处理(精)

某地下室上浮事故的检测鉴定及加固处理(精)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 40 , No. 6 , 2010
1982 年出生, 第一作者:刘文竞, 男, 硕士研究生 。
E - mail: liu82@ 126. com
收稿日期:2009 - 05 - 05
工业建筑
2010 年第 40 卷第 6 期 127
重 。 多个构件出 现 裂 缝, 裂 缝 宽 度 0. 10 长度 320 0. 05 1 700 mm 。 3 600 mm 。
2
部分构件出现较为严重的裂缝和局部压碎现象 。 经 对结构进行全面 、 详细检测, 发现结构损伤主要有如 下几个方面( 图 2 ) :
a — 混凝土压碎; b — 边梁受扭裂缝 图2 Fig. 2 结构破坏情况
Situation of the structure d 有 梁 柱 节 点 开 裂 。 部 分 节 点存在明显错位, 混凝土局部压碎, 柱头与柱根开裂
某地下室上浮事故的检测鉴定及加固处理
刘文竞 杨建中 王 霓 张国辉
518057 )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分院, 广东深圳

要 : 深圳某建筑地下室受到地下水浮力作用产生不均匀上浮, 最大上浮量达 到 397 mm , 导致地下室
结构损伤严重 。 通过对受损结构检测, 分析上浮原因及结 构 破 坏 机 理, 在此基础上对地下室结构进行永久抗 浮处理和结构加固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关键词 : 地下室; 损伤; 抗浮; 加固
到 397 mm , 呈 现 中 间 大 四 周 小 的 分 布, 另外有绝大 1 工程概况 深圳市 某 建 筑 为 地 下 1 层, 地上北侧和东侧 7 层 联 体 建 筑 结 构, 单 层 地 下 室 建 筑 面 积 为 2 860 m 。 该 工 程 结 构 为 框 架 结 构, 地下室层高 4. 000 m , 地下室平面布置见图 1 。

地下室上浮分析与处理措施

地下室上浮分析与处理措施

地下室上浮分析与处理措施作者:万东东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09年第02期摘要:引起地下室上浮的原因是地下水浮力大于建筑物当时的上部荷重,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是设计上的疏失,也可能是施工的大意,本文分析了地下室上浮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应急处理措施。

关键词:地下室上浮分析处理0 引言近年来地下室上浮,特别是大面积地下室的不均匀上浮,造成结构严重受损的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引起地下室上浮的原因是地下水浮力大于建筑物当时的上部荷重,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是设计上的疏失,也可能是施工的大意。

因此,对于地下室上浮事故应仔细分析其原因,并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与技术处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小其对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

1 地下室上浮事故的工程实例分析某工程为人工挖孔桩和箱形地下室基础,地下室埋深14.00m,长150.00m,宽71.50m(局部99.85m);上部建筑为框剪结构,包括五层裙楼和双塔楼(A区主塔楼39层,D区塔楼24层);E区部位只有地下室,没有裙楼。

工程完工后进行系统沉降观测时,发现-0.05m板上浮,最大点达149mm,位于E区;此时在E,C区段一些近柱边的框架梁端出现上宽下窄的贯穿性结构裂缝。

通过分析,认为地下室上浮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1 设计抗浮力取值小于工程场地实际。

本工程设计对地下水位高度估计不足,对基础局部抗浮未考虑及未提出施工控制要求,是本工程地下室在施工阶段上浮的主要原因。

事后经实测地下水最大水头大于12.00m,并经复核地下室底板水压达138.5kN/m2;而上浮波及的E区和C区段地下室单桩基础直径为1000~1200mm,长度为12~20m,布桩间距为9000mm×9000mm的人工挖孔钢筋混凝土桩基,不可能承受差距极大的抗拔力(原设计为承受建筑物上部竖向下传荷载)。

1.2 设计未考虑基础地下室结构局部抗浮受力差异。

某地下车库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

某地下车库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
● -
பைடு நூலகம்
1 . 6 5 0
、_
1 工 程 概 况
上海某工程 由 6栋 高层住 宅楼和一 座独立 地下车库 组 成 。其 中地下车库 为地 下一 层 , 总长 2 0 6 m, 宽度 7 3 m, 标 准 柱跨为 8 . 1 m×8 . 1 m, 底 板厚度 0 . 4 m, 车库典型剖面见 图 1 。 工程设计标 高 ± 0 . 0 0 0相 当于绝 对标 高 5 . 4 5 0 m, 设计 地下
承担更多地震力 , 楼梯间角柱、 梯柱 、 梯板 跨中应加强配筋。
因此 , 在框架结构工程 的设 计过程 中 , 建 议将楼梯 建人 整体模 型 , 与整体结 构一 起进行 抗震 性能 分析 , , 以此实 现 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 目的 。
参考文献
[ 1 ] 李英 民, 刘立平. 汶川地震建 筑震害与思考 [ M] . 重庆 : 重庆 出
2 地质情 况
地 下车库上 浮过 程 中 , 结 构部 分 区域 已产 生 了细微 的 裂缝 。为避免处 理过 程 对地 下车 库 结构 产生 次生 损害 , 地 下车库 上浮处理按照 以下 步骤进行 : ( 1 ) 顶板加 载 以平衡 水 浮力 。采用 顶板 上 方堆载 的 方法 , 以控制地下 车库 的继 续上 浮。堆载 采用黄砂 进行 , 平
来 降低 车库底板下地下水 压力。泄水孔孔 径为 +1 0 8 mm, 钻 孔需钻穿底 板垫层 , 钻 孔 数量 按 照 2 0 0—3 0 0 m 2每个 确定 , 上 浮较 大区域钻孔数量适 当加 密。 ( 3 ) 地下车库 四周 降水。根据本 工程基坑 围护方案 , 重 力坝 围护 与车库结构外 墙距离 为 8 0 0 m m, 利用 此段空 间 , 在 地下 车库 四周 均匀 布 置轻 型井 点 , 通过 轻 型井点 降水 来 降低车库 四周水位 , 并 有效控制遇暴雨 时的地下车库水位 。 采取 以上处 理措施 后 , 地 下车 库 上浮 不仅 得到 了有 效 控制, 并逐渐开始 回落。监测 数据显 示 , 地下车 库最终 回落 量约 1 7~1 9 c m, 回落 量约 为上浮量 的8 0 %。回落稳定后 , 地 下车库 因上 浮产 生 的结 构裂缝 也 呈现 一定 程度 的减 小 , 部

某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及加固措

某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及加固措
下的抗浮计算即进行后浇带封闭,且未及时进行地下 室 顶
板覆土,后浇带封闭后,传递至地下室底板的浮力增 加,锚
杆不能满足抗浮要 求,导 致 上 浮. 根 本 原 因 为:基 坑 底 部
局部位于砂质粘性 土 或 砾 砂,土 层 透 水 性 均 较 好,而 基 坑
周边高压旋喷桩止 水 帷 幕 大 部 分 止 步 于 以 上 土 层 与 中 风
造成框架梁及框架柱在裂缝位置处抗剪能力被严重 削 弱,
框架节点刚度削弱,节 点 偏 离 了 刚 性 假 定,致 使 结 构 实 际
的抗震模型与设计计算的假设存在偏差.
图 3 框架柱裂缝示意图
底板开裂损伤


地下室底板主要表现为找平层开裂,少数为防水 板 结
构层开裂,经观察并 绘 制 底 板 裂 缝 分 布 图,可 知 裂 缝 集 中
度达到 1
6mm. 部 分 柱 柱 顶 或 柱 底 的 角 部 斜 向 开 裂 严
重,混凝土剥离脱落,开裂深度为主筋保护层厚度,部 分 柱
子的柱身斜裂缝开展明显,内外贯穿.
GK
4949

999

=0
N W,K 4950

地下 室 局 部 抗 浮 稳 定 性 安 全 系 数 为 0
999,小 于
REALESTATEGU
I
DE|1
57
2022 年 12 月
研究探讨
房地产导刊
力为 4949
4kN,具 体 为:(
1)底 板、负 一 层 板、顶 板、柱、梁
及 基 础 自 重 为 2032
2kN;(
2)1
2 米 覆 土 自 重 为
1417
2kN;(

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方法

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方法
( 3 )整 体 抗 浮 失 效
2 . 结 构 加 固 处 理
( 1 ) 一些框架柱节点部位 出现错位或者混凝土 受到的损坏较为严重时 ,则需要凿 除已经 受到损坏
的 混 凝 土 ,同 时 在 柱 外 边 进 行 植 筋 施 工 , 也 可 以通
结构 中任 意一单元的重力都 比水 的浮力 要低,
(单元的重力都 比水 的浮 力要 大,但是部分地 下室底 板承载力不足可导致抗浮 失
效。
( 2 )局 部 整 体 抗 浮 失 效
而 冠 则代表 了顶板 以及梁 的折算 荷载 ;足 则代表 了 柱 的折算荷载 ;R 3 则代表 了底 板的折算荷载:R 4 则 代表 了桩所 能够承受 的抗拔承载力 。 经过验算可知, 此地下室验算 , ) O . 9 ,即地下室能够承受到的浮
中部 区域 的柱根 比四周柱 根的高程要高出很 多。测
量 了地 下 室 框架 倾 斜程 度 后 , 确 保 框 架 柱 倾 斜 方 向
没有 一致性 ,且 没有发生明显 的倾斜 ,倾斜 率主 要
集 中在 0 . 5 ‰~5 . 0 % 0 之 间。
【 关键词】地下室 上浮事故 原因分析 加 固处理
水点处的沉降量则在 1 4 7 . 5  ̄2 6 9 . 9 m m 。对 比 发现 , 四周 外 围 的沉 降 比 中部 测 点 的 沉 降 量 要 小 很 多 。 一 旦 地 下 室 的沉 降趋 于稳 定 后 , 则 需 要 测 量 好 地 下 室 框 架 柱 的 柱 根 。经 测 量 ,其 柱 根 的 高程 为 一 8 ~5 4 m m ,
地 下室上浮 事故原 因分析 与加 固处理 方法
■ 刘 吉
【 摘 要】 地 下室发生 上浮的主要原因为地 下水位 发生急剧 的上涨 ,且周边的降水条件 较差,未能够做好地 下室的抗 浮设计 ,未对地下室在施 工过程 中 以及竣工投入 使用后可 能会 出现 的上浮 以及开裂 的问题 予 以考虑 ,导致地 下室上 浮事故发 生的概率增多 。基 于此 ,本文主要对地 下室上浮 问题进 行了简要 的分析 ,并就简单 的工程案例 ,分析 了地 下室上浮 事故发生 的主 要原因,提 出了相应 的加固处理方 式 ,以供相关人 员参考 。

某大型地下车库不均匀上浮事故分析与处理

某大型地下车库不均匀上浮事故分析与处理
第 ( 层黄 褐 色粘 土 : 3) 一般 厚度 08 3O 平 均 . .m, ~
地 下 车库 B 与在 建 的小 高层 下地 下 车 库A和 已 建的小 高层 下 地下 车库 相 连 , 各车 库 之 间梁 、 、 柱 板
接 2 #楼基 础 3
层厚 1 9 层底 标 高 1 7 26 m, 均为 1 2 . m。 7 .  ̄ .2 平 0 . m。该 7
钢 筋 混 凝 土 独 立 基 础 。 地 下 车 库 底 板 厚 度 为 3 0 m.底板 板 面标 高 为一 .2 m,顶 板板 面标 高 0m 510
为一 . 0 地 下 车库 混凝 土 墙板 厚 度 为2 0 m。 1 0 m. 5 5 m 顶
板 厚 度 为 1 0 m, 板 覆 土9 0 3m 顶 0 mm, 凝 土 设 计 强 混 度 等级 为C 0 3。
下:
故 原 因进行 了分析 。 给 出了处 理意 见 。 并
1工 程 概 况 .
第 ( ) 杂 色 素填 土 : 1层 一般 厚 度 0  ̄ .m, 均 . 4O 平 4 层 厚 1 3 层 底 标 高 2 ~ . m, 均 为35 主 要 . m, 4 . 44 0 5 平 .m,
某 地下 一层 车库 B, 结构 形式 为框 架结 构 , 下 柱
层 土呈 硬塑 状 态 , 含少 量 铁 、 质 结 核 , 锰 光泽 反应 光
滑, 无摇 振反 应 , 干强 度 高 , 性 高 , 部分 布 。 韧 局 第 ( 层 黄 褐色 粘 土 : 3) 一般 厚度 1 ~ .m, 均 . 51 平 0 层 厚30 m, 底 标 高一 . ~ .5 平 均 为一 . m。 . 4 层 1 5 1 m, 6 0 01 9 该层 土呈 硬 塑状 态 , 少量 铁 、 质结 核 , 泽反 应 含 锰 光

某地下室上浮事故实例分析及处理

某地下室上浮事故实例分析及处理

某地下室上浮事故实例分析及处理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逐渐增多。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事故也频繁出现,地下室上浮质量事故也较为常见。

本文通过对******建设项目地下室底板隆起事故处理的实例分析,以警示行业同仁,风险无处不在,只有加强责任心,勤跑、多看才能够减少工程施工中意外的发生,从而进一步降低自己的执业风险。

关键词:地下室地板、抗浮、责任一、工程概况本项目地下水位相对较高。

该项目占地约2万平米,地下室一层(投影面积约1.5万平米,做停车场使用。

基础形式为独基+局部筏板。

项目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报告显示,场地于强风化以上的覆盖层范围内主要埋地层为①粘土②粉质粘土④砾砂⑤强风化层⑥中风化。

地质报告建议抗浮设计水位标高1.5M,相当于原始地面。

二、事故现象及原因分析及处理主要原因就是主体施工完成两年后,施工降水井停止降水。

在2018年夏天又遇到较大连续降雨,地下室无降水措施的情况下,在暴雨后造成水头压力过高,水位接近设计抗浮水位的情况下,水浮力大于当时的结构自重。

此时纯地下室部分还没有回填1——1.2M的种植土,导致压重不足地下室底板上浮。

底板和顶板间变形不一致,地下室内部变形差异较大处实心砌体隔墙及设置的构造柱内压应力无法释放,局部出现1——2MM裂缝,部分地表隆起开裂、空鼓。

地板裂缝处未发现渗水现象,梁、板、柱和抗水板均未发现破坏现象。

证明结构的变形还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现场发现问题后,立即组织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对现场查勘,确定事故情况。

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处理措施。

因质量问题较小,经会议决议不上报主管部门。

对出现裂缝的隔墙,由设计出具处理专项方案,与顶板连接处改为柔性连接、消除抵抗变形应力。

防止使用过程中再次出现裂缝。

隆起、空鼓地表沿裂缝剔打后用细石砼修补后,再做自流平地坪。

主要责任:施工单位在未完成全部结构施工时停止施工降水,导致纯地下室压重不够,抵抗不了地下室上浮变形,从而引发事故。

某工程地下车库局部上浮及处理措施

某工程地下车库局部上浮及处理措施
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
某工程地下车库局部上浮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
蔡东兴 厦门市思明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 笔者对某工程地下室局部上浮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分析了局部上浮的具体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整治措施,
最后从施工、设计两方面对控制上浮提出应注意的基本问题进行
了论述。
关键词: 单层地下室; 局部上浮; 抗浮; 覆土; 注浆
3 原因分析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上覆土重量约占抗浮抗力的 30% ,上 浮土的厚度及质量对地下室抗浮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另外,设计人员 和 施 工 人 员 忽 视 施 工 对 地 下 室 抗 浮 的 重 要 性,设计图纸对 施 工 时 抗 浮 措 施 及 施 工 限 制 条 件 未 作 出 明 确 要 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 中 不 关 注 降 水,没 有 采 取 降 水 措 施 或 在 抗浮结构未达到设计预定目标时就停止了降水,导致在施工期间 产生地下室整体上浮事件时有发生,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除 经验外,主要是对我国现行的技术规范,规定不了解。例如《地下 室防水技术规范》在第 10 章中明确规定,“明挖法地下室防水施
经调查,施工方在工 程 停 滞 一 个 月 后,陆 续 撤 出 部 分 管 理 人 员,地下室原有的自动抽 水 系 统 也 时 开 时 停,停 工 前 也 未 能 完 成 防水施工并按要求进行 了 填 土 和 覆 土,在 此 情 况 下,一 旦 遇 到 持 续大强度的降水,地下室排水系统水位达到历史最高水位而降排 水能力不足,地下室发生上浮也就不足为奇了。因而停止降排水 和未及时按要求覆填土是导致地下室发生局部上浮的主要原因。
另外,该地下室的桩采 用 的 是 预 应 力 管 桩,桩 与 承 台 是 通 过 焊在桩帽上的 4 根 20 螺纹钢插入承台 800mm 连接的。在地下室 底板受到的浮力大于其自身抗浮重量时,管桩不能发挥桩的抗拔 作用,管桩内的素混凝 土 会 随 承 台 及 底 板 混 凝 土 上 浮 而 被 拔 出 , 犹如瓶塞上拔。

建筑工程之地下室上浮事故分析及处理杨汶佳

建筑工程之地下室上浮事故分析及处理杨汶佳

建筑工程之地下室上浮事故分析及处理杨汶佳发布时间:2023-08-04T05:57:37.15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10期作者:杨汶佳[导读] 建筑工程的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地下抗浮设计水位不足出现局部上浮事故导致框架梁、柱、板不同程度破坏。

经过论证、检测分析。

另行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地下室抗浮予以加固。

通过本次事故在总结了相关地下工程抗浮设计勘察中应注意事项,对于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事项予以明确。

希望对类似事故预防及处理起到一定的参照作用。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4摘要:建筑工程的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地下抗浮设计水位不足出现局部上浮事故导致框架梁、柱、板不同程度破坏。

经过论证、检测分析。

另行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地下室抗浮予以加固。

通过本次事故在总结了相关地下工程抗浮设计勘察中应注意事项,对于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事项予以明确。

希望对类似事故预防及处理起到一定的参照作用。

关键词:地下室、局部上浮、抗浮加固引言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大大地扩大了人类的生活和活动空间。

然岩溶地区城镇建设中地下室上浮、突水等问题频发,对建设工程安全及功能使用造成危害。

也给建设、施工、勘察及设计单位造成严重损失。

地下室抗浮建议水位的提出,整体抗浮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抗浮措施设计成为抗浮安全控制的关键。

本次通过对安顺某小区地下室局部上浮事故的分析及处理进行总结。

希望对类似施工过程中上浮事故的预防及处理起到一定参考作用1、工程概述该地下室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某小区,所在区域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期和夏季酷暑期均较短,雨量充沛。

区内年平均降雨量1360mm,降雨多集中于每年的5~9月,以大雨和暴雨形式降落,期降雨量为全年的60~70%。

场地内覆土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Q4ml)填土和第四系残积红粘土(Q4el)等构成,下覆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d的浅灰~灰白色白云岩。

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方法

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方法

格方可进 行注浆 。如 图 1 所示。 4 、 土层 拉 锚 加 固 对于基础梁 因上浮 已经造成地下室局部上拱和上部结构裂缝 , 宜采用 基础底板 拉锚注浆法进行加固处理。拉锚加固法需采用专用 的钻孔机械 , 对 地下室底板下土层进行钻孔 , 钻孔深度 和锚杆或锚索埋置深度应根据基 底 下土层 分布 、 地下水位 、 结构 自重等因素进行 计算 。 计算出所 需锚杆或锚 索的直径 、 长度 以及锚杆 的布置间距等设计参数 。 钻孔完成后 , 将注浆管固定于锚杆 ( 索) 端部支架上 , 放入锚杆 ( 索) 。 在 基础底板部位设置钢套 管,将钢套管 与混 凝土钻孔问 的间隙进 行快速封 闭, 在钢套管上 口设置封盖板 , 封板上 留设注 浆管孔、 排水管孑 L , 并使注浆 管、 排水 管与盖板 间焊接密封, 将盖板 与钢套 管焊接密封; 锚杆 ( 索) 与盖板 间采用化学灌浆料作封 闭, 锚索采用无粘 结张拉法设置 , 对 于多根锚索应 采 取分别散开布置于排水管侧 , 以防止注浆 时浆液溢 出。节 点做法如 图 2 所 示。注浆完成固化后, 对锚杆 ( 索) 进行张拉 。张拉完成后 , 应对锚杆 ( 索) 端部进行防腐和防水处 理, 然后清理地下 室基层, 对地下 室底 板上部浇筑 层钢筋混凝土 , 以覆盖锚杆 ( 索) , 并起 到加 强基础底板的作用。 五、 结语 建筑行 业的不断发展 , 使得建筑施工 技术 越来越先进 , 建筑 的功能 以

人员对 事故发生的原 因进行 了调查, 结果发现该工 程在设计时 , 设 计 内容 存 在一定漏洞, 设计人员忽视 了浮力对建筑 的影 响, 而且其地下水位 的测 量有一 定误差 , 地下室上部的主体建筑荷 重比较 小。该 工程在施 工的过程 中也存 在一定问题, 施工人 员由于缺乏工作经验 , 过早的停止 了降低 地下 水位 的操作 , 而且也没有对地下室项板进行覆土施工 , 另外 , 该工程的排水 质量也不合格 , 在进行地下室回填 土施工 时, 回填 的质量 比较差 , 没有形成 有效的摩擦力 , 这些也是地下室出现上浮事故 的重要原 因。了解地 下室出 现上浮事故的原因, 有助于在施 工的过程 中对其进行 避免与改善 , 也可以 提 高建筑 结构的稳定性 , 将地下室上浮对建筑整体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 三、 地下室上浮事故的加固处理方法 地 下室出现上浮现象 后,会 极大的破坏建筑 结构的稳定性 以及 安全 性, 所 以, 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加 固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地下室上浮事 故是建筑 工程中常见的质量 问题 , 其上浮变形 的过程 比较缓慢 , 在对 其进 行加固修 复时 , 一般操作 比较简单 。 下面笔者结合本文案例 , 对地下室上浮 事故中常用 的加 固处理方法进 行简单 的介绍 , 以供相关人士借鉴。 1 、 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这种外包刚加固法是地下室上浮 处理施工 中常用 的方法 , 其具体操作 是将 型钢或强度较大的钢板外包在 需要加 固构件 的外部 , 在加 固地 下室钢 筋混凝 土粱时, 施工单位一般采 用的是湿式外包法 , 这 种方式在加 固的过 程中需要利用特殊 的粘 结材料进 行灌浆操作 ,常用的胶粘材料是 环氧树 脂, 利用这种材料将地下室的梁与型钢粘 结在一起 , 起到 了加 固的作用 , 还 增加 了顶梁 的受力面积 , 提高了其截面 的刚度 以及承载能力。 2 、 置 换 混 凝 土 加 固 法 处理严重 损坏混凝 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混凝 土置换法, 此方法 是先剔 除损坏 的混凝 土, 然后 再将新 的混凝 土置换进 去, 比原构件混凝 土置换时 的混凝 土强度等级应提 高一级, 且以 C 3 0为宜, 该 法的优 点与加大截 面法 相近, 且加 固后不影响建筑物 的净 空, 但 同样存在施工 的湿作业 时间长 的缺

某办公楼地下车库的上浮整治

某办公楼地下车库的上浮整治

某办公楼地下车库的上浮整治摘要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降水工作,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针对一起因降水不当导致地下车库上浮的案例,从地质条件、建筑物变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整治方案,并确定了相关技术参数,对于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效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地下车库;上浮;整治地下水对于基础施工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深基坑,在压差作用下,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基坑,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降水和排水措施,会造成塌陷、边坡失稳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及质量。

在工作中,笔者遇到一起因降水不当导致地下车库上浮案例,现就该案例进行整治分析。

1 概况1.1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某单位新建办公楼,主体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局部为钢结构。

建筑高度96米,室内外高差0.45米。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办公楼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工程可分为六个结构单元,分别为南、北侧地下车库、东侧业务大厅、西侧多功能会议厅、主楼及北侧裙房。

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尚未进行地下室底板及顶板上填土配重的情况下停止地下水降水,致使主体南北侧地下车库上浮,最南端地下车库最大上浮位移400mm 左右,并在裙楼和地下车库交接部位产生拉裂现象。

变形产生后重新不间断恢复地下水降水,南北侧地下车库变形得到缓解,上浮位移有所回落。

1.2 整治方案目前抗浮工程的主要方法有钢渣配重、抗浮锚杆(锚索)及抗浮桩。

钢渣配重方案理论合理,方案可行,但造价昂贵,加之材料调运不便,混凝土冬季施工效率不高等原因不宜采用。

抗浮锚杆是常用的建筑结构抗浮措施,施工便捷,工期要求较短,施工不受季节影响,可施加预应力调整底板变形,不占用地下空间,投资较少。

抗浮桩施工工期长,对地下室底板损伤较大,不宜采用。

从技术、经济、工期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决定采用抗浮锚杆方案。

2 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该场地在地貌上主要为丘陵区,为旧建筑物拆除地,场地地形较平坦,绝对高程在1129.59~1132.64米之间,最大高差3.05米。

地下室车库上浮!怎么办?(值得收藏)

地下室车库上浮!怎么办?(值得收藏)

地下室车库上浮!怎么办?(值得收藏)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出现了大量带有地下室的建筑物.与此同时,随着此类建筑物埋置深度的增大,地下室上浮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由于目前对于地下水抗浮问题还缺乏系统研究,现行标准中对地下室抗浮设计也仅作了概念性规定,地下室抗浮失效导致结构开裂破坏的事故时有发生,且往往兼具有多种上浮形态,给相关人员判断事故原因和采取措施增加了难度.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地下室抗浮失效的破损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情况提供参考.工程概况01某在建工程由高层住宅、多层商业、酒店组成,均设一层地下室,中庭纯地下室与周围建筑的地下室连为一体,之间设置施工缝.该工程地下室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地下室采用筏板基础,以稍密卵石或中密卵石层作基础持力层.地下室建筑总面积为43888.89m;抗水板板厚为400mm,采用14@200双层双向配筋;柱网尺寸为7.8m×7.8m;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抗水板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该工程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由于2014年7月降雨量较大,导致地下水位急剧升高,使得地下室抗水板出现大量裂缝,且部分部位渗水严重.地下室平面及裂缝分布示意图见图1.图1地下室平面及裂缝分布示意图现场调查和检测022.1原工程抗浮设计本工程中庭地下室基础为独立基础加抗水板,原设计采用结构自重和上部覆土抵抗地下水浮力.经查阅地质勘探报告和设计图纸表明,该工程所在场地地层结构较简单,自上而下场地图层依次为:填土(层厚0.50~1.10m)、粉质黏土(揭露厚度0.50~1.50m)、细砂(层厚0.60~2.60m)、卵石.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型潜水,受地下径流、大气降水及地表流水补给,补给条件良好,水量较为丰富,且砂卵石层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良好,属强透水层.本工程抗浮设计水位标高为-2.500m.2.2施工情况调查该工程地下室在施工初始阶段有基坑支护、止水等措施,并采用管井降水法结合明排进行基坑降水,基坑内基本无水.待地下室主体结构完成后,地下室四周的降水措施已基本停止.事故发生时,由于降水量较大,加之地面排水系统不畅,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典型照片见图2.图2事故发生时地下水位情况2.3现场检测情况(1)现场采用钻芯法对该工程地下室抗水板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表明,该工程地下室抗水板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批量推定值满足设计要求.(2)现场采用钢筋位置检测仪等仪器并结合局部破损法对该工程地下室抗水板的板面钢筋间距、直径和板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表明,该工程地下室抗水板的板面钢筋间距、直径均满足设计图纸要求,但抗水板的板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测值在75~85mm之间,远大于设计要求.(3)现场通过测量所钻取的抗水板芯样方法对该工程地下室抗水板的厚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工程地下室抗水板板厚实测值均满足设计要求.(4)现场对该工程地下室抗水板裂缝的走向及形态进行检查,并对裂缝宽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工程地下室抗水板裂缝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发生于纯地下室和多层商业房屋区域,且部分部位渗水严重.按裂缝分布、走向和形态,大致可将抗水板裂缝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钢筋混凝土柱间、抗水板中部水平直线裂缝.此类裂缝分布于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柱间、靠近抗水板跨中位置,呈水平直线分布,范围较广,裂缝宽度较大,.现场骑裂缝钻芯样表明,此类裂缝竖向贯通并呈现出明显的由上至下裂缝宽度逐渐减小的开展趋势.典型照片见图3、图4;图3抗水板中部水平直线裂缝图4骑裂缝钻取的芯样第二类——沿钢筋混凝土柱脚辐射的斜裂缝或围绕柱脚的环形裂缝,此类裂缝主要分布于纯地下室区域,典型照片见图5;第三类——不规则裂缝,此类裂缝的分布无明显规律,杂乱无章,长度较短,典型照片见图6.图5柱脚环形裂缝图6不规则裂缝(5)现场对该工程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柱、梁裂缝进行检查,并对裂缝宽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工程在抗水板出现第二类裂缝的区域的钢筋混凝土柱顶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向水平裂缝;部分钢筋混凝土梁在梁端出现少量斜向裂缝.典型照片见图7、图8.图7柱顶环向水平裂缝图8梁端斜向裂缝抗浮设计验算03依据该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报告,该工程抗浮设计水位标高为-2.500m.事故发生时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实测地下水位标高为-0.500m.此时中庭地下室板顶尚未覆土.(1)整体抗浮计算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并结合设计图纸,基地抗浮水头按实测地下水位标高计算,对高层建筑、多层建筑以及纯地下室基础的抗浮稳定性进行验算可知,在实测地下水位水压力作用下,中庭纯地下室抗浮稳定性不能满足要求.(2)局部抗浮计算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并结合设计图纸,选取中间7.8m×7.8m的板区格作为计算单元,板底抗浮水头按实测地下水位标高计算,抗水板厚度、配筋按设计取值,板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取实测平均值80mm,验算结果表明,该工程地下室抗水板区格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的跨中受弯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上浮原因及破损机理分析044.1上浮原因该工程地下室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已基本停止地下室四周的降水措施,当暴雨突发时,未能采取有效的排水降水措施,使得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地下水浮力增大.4.2破损机理分析(1)事故发生时,该工程地上结构已基本施工完成,故高层建筑、多层建筑能够抵抗增大的地下水浮力;而中庭纯地下室尚未覆土,无法靠自重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故导致其出现上浮.同时,在地下水排泄和补给循环作用下,地下室独立柱基础下部部分砂卵石层已被冲刷并随之流走,使得部分钢筋混凝土柱产生下沉应力,继而导致钢筋混凝土柱、梁在竖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环形水平裂缝和斜裂缝;同时这也是该工程地下室部分抗水板产生沿钢筋混凝土柱脚的斜向裂缝或围绕柱脚的环形裂缝的主要原因.(2)该工程地下室抗水板板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过大,在增大的地下水上浮力作用下,大大削弱了抗水板的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抗弯承载力,致使该工程地下室抗水板局部抗浮失效,从而出现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柱间、抗水板跨中水平直线裂缝.(3)该工程地下室部分抗水板板面出现的不规则裂缝.此类裂缝的产生主要系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施工原因(如干缩和收缩等)综合作用所致.此类裂缝为非受力裂缝.处理措施05根据上述检测分析结果可知,该工程地下室结构构件受损的主要原因是抗浮失效引起.目前处理上浮事故的常用方法可归纳为“放”与“抗”两种方法.“放”是通过降低所处的水压环境,从而消除地下浮力对地下室底板的影响;“抗”是通过相应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抗浮能力.本工程采用“放”与“抗”相结合的方法并分三步进行处理:首先,采取开孔疏导方法进行“泄压”,并在地下室四周布置降水井降水.整个排水降水的过程直到地下室顶板覆土完成后方可停止;其次,待纯地下室归为稳定后,依据相关加固标准,对受损的抗水板、框架柱梁构件进行加固或修复处理,避免后续加载对构件造成二次损伤;最后,在抗水板上均匀布置抗浮锚杆,以增强地下室抗水板的局部抗浮能力.经上述处理后该工程至今使用良好,再未出现因地下水浮力引起的结构构件损伤问题,达到预期效果.。

某项目地下室上浮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某项目地下室上浮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某项目地下室上浮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随着高层建筑快速发展的同时,地下空间建设也逐渐向深层发展。

地下建筑物的自重加覆土无法抵御地下水浮力情况,会造成地下室上浮,筏板开裂、立柱剪断等质量安全事故。

本文通过某地下室上浮成因分析,以为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上浮成因分析处理措施1.工程概况:(1)项目基本概述该项目发生局部地下室上浮为本次施工的二期下沉式庭院,下沉式庭院长:128m、宽:72.5m,柱网间距8000×8000、8000×8400,为地下二层(南侧和东侧负一层顶板覆土1m多厚,后期是景观绿化,目前顶板未覆土),中间为下沉式庭院,负二层顶板上为广场,无构筑物(柱基为3000×3000×700、筏板厚500),板下设置抗浮锚杆,北侧是住院部(基础为人工挖孔桩)结构基本完成,西侧是一期医技楼和门诊楼(基础为人工挖孔桩)已竣工。

抗浮锚杆设计参数:A-J轴1763根,杆体3Ф25,抗拔力220KN;U-J轴1964根,杆体3Ф28,抗拔力270KN;孔径:200、间距:1.5m×1.5m,长度3~4.5m (进入⑤2层中风化泥质砂岩不小于3m,灌注M30水泥砂浆,灰沙比:1:1~1:2,±0.00=54.30,基坑大面积底标高:-16.500。

抗浮锚杆大样图:图1:抗浮锚杆大样图(2)地质及地下水描述: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基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为:①层杂填土(Qml)——层厚0.60~11.50m,层底标高为49.87~55.23m。

杂色。

②层粉质粘土(Q4al+pl)——该层土在该地段缺失。

③层粘土(Q3al+pl)——层厚8.00~15.60m,层底标高为36.59~45.33m。

④层粉质粘土(Q3al+pl)——该层土在该地段缺失。

⑤-1 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层厚2.20~4.10 米,层底标高为33.19~41.83m。

某工程地下室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某工程地下室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某工程地下室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某房地产项目设计为多栋塔楼带单层整体大地下室,在一次暴雨后地下室底板局部上浮约20~140mm,框架柱与地面和柱帽连接处出现裂缝,部分柱顶混凝土破坏。

文章分析了地下室上浮原因,并介绍了处理措施,为类似事故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上浮,结构破坏,处理措施1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进程的加快,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

为了解决城市空间不足,大量带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物、下沉式广场、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建筑大量出现。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荷载还未完全加上,基坑降水过早停止,或突遇到强降水等原因,地下室容易发生上浮、倾斜,进而导致地下室结构发生开裂、隆起等现象。

如何防止和处理地下室上浮事故,已经成为建设方、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共同关心和研究课题[1]。

2 工程概况及上浮事故过程拟建项目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四新片区,为54栋32~45层住宅楼,分三个地块开发,每个地块均设一层整体地下室。

出现地下室上浮地块地面设计标高22.8m,基础埋深为-5.6~-7.7m。

相邻其它两个地块地下室在此之前已完工。

拟建地下室为整体结构,呈不规则形状,基坑开挖深度最大约为4.7米,一般为3.5米左右。

基坑西侧和南侧为在建市政道路,最近处距离约8m(市政道路路面高程约21.58m)。

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53.7米)范围内除表层分布有(1-1)杂填土和(1-2)吹填土(Qml)外,其下为湖积成因的(1-3)淤泥(Ql)、全新统冲积和湖积成因的(2)、(3)层粘性土(Q4al+l、Q4al)和中更新统冲洪积成因的(4-1)、(4-2)层粘性土和(5)层含粉质粘土中粗砂夹角砾(Q3al+p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第三系(K-E)泥质粉砂岩。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周边土层为:(1-1)层杂填土,(1-2)层吹填土,(1-3)层淤泥,(2)层粘土,基坑坑底座落于(1-1)层杂填土、(1-2)层吹填土、(1-3)层淤泥和(2)层粘土等不同的土层中,局部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基坑周边土层强度偏低,且基坑内有工程桩需要保护,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可定为一~二级。

浅析地下室工程上浮破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浅析地下室工程上浮破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浅析地下室工程上浮破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发表时间:2017-09-21T14:03:55.3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作者:吕钟炉[导读] 以此减少一些不利性的影响,提升结构的有效性,以下对地下室工程上浮破坏的具体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做好处理对策的探索。

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最近几年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有了更高的关注。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化,很多高层建筑涌现出来,高层建筑地基基础非常深厚,很多地下的部分被当做是车库以及人防,用途越来越广泛,这样就需要在地下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了解结构物的抗浮力问题,让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基于此,本文对地下室工程上浮破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地下室;工程;上浮破坏;原因;处理措施最近几年的地下室上浮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大面积的地下室上浮,会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性进而引发安全问题,有时还可能发生非常严重的人员受伤情况,因此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安全隐患。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地下室工程上浮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的处理对策,以此减少一些不利性的影响,提升结构的有效性,以下对地下室工程上浮破坏的具体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做好处理对策的探索。

一、地下是上浮事故工程案例分析在某个工程当中,有人工挖桩孔基础还有地下箱形基础,地下室的深度为14米,长度为150米,宽度为72米、有些地方也达到了99米,上部结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包含五层的裙楼还有两幢双塔楼,主塔楼有39层高度,D区也有24层高度。

E区部分有地下室,但是没有裙楼。

该项工程在竣工之后观测上出现了沉降的现象,大约沉降有50毫米,最高的地方达到了149毫米,主体位置是在E区当中,并且E区也靠近框架梁端,有结构裂缝,通过对此项工程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地下室上浮工程当中的主要原因,以下进行分别的阐述。

首先,抗浮力设计的取值比实际地区的工程要小。

地下室上浮分析与处理措施

地下室上浮分析与处理措施

地下室上浮分析与处理措施引起地下室上浮的原因是地下水浮力大于建筑物当时的上部荷重,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是设计上的疏失,也可能是施工的大意,本文分析了地下室上浮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应急处理措施。

标签:地下室上浮分析处理0 引言近年来地下室上浮,特别是大面积地下室的不均匀上浮,造成结构严重受损的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引起地下室上浮的原因是地下水浮力大于建筑物当时的上部荷重,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是设计上的疏失,也可能是施工的大意。

因此,对于地下室上浮事故应仔细分析其原因,并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与技术处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小其对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

1 地下室上浮事故的工程实例分析某工程为人工挖孔桩和箱形地下室基础,地下室埋深14.00m,长150.00m,宽71.50m(局部99.85m);上部建筑为框剪结构,包括五层裙楼和双塔楼(A区主塔楼39层,D区塔楼24层);E区部位只有地下室,没有裙楼。

工程完工后进行系统沉降观测时,发现-0.05m板上浮,最大点达149mm,位于E区;此时在E,C区段一些近柱边的框架梁端出现上宽下窄的贯穿性结构裂缝。

通过分析,认为地下室上浮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1 设计抗浮力取值小于工程场地实际。

本工程设计对地下水位高度估计不足,对基础局部抗浮未考虑及未提出施工控制要求,是本工程地下室在施工阶段上浮的主要原因。

事后经实测地下水最大水头大于12.00m,并经复核地下室底板水压达138.5kN/m2;而上浮波及的E区和C区段地下室单桩基础直径为1000~1200mm,长度为12~20m,布桩间距为9000mm×9000mm的人工挖孔钢筋混凝土桩基,不可能承受差距极大的抗拔力(原设计为承受建筑物上部竖向下传荷载)。

1.2 设计未考虑基础地下室结构局部抗浮受力差异。

上部建筑高低悬殊,甚至同体地下室局部区段无上部建筑,造成上部建筑结构竖向荷载重心与地下室底板平面形心不重合,基底作用力(地基反力,包括浮力)对地下室底板的荷载分布不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板 的冲切荷载效应 :
1 . 4 F 一 0. 9G = 1 . 4×1 0 ×3× 1 . 5× 1 . 5 — 0. 9 ×25 × 0. 2 5×
1 . 5×1 . 5=8 1 . 8 k N<2 1 1 . 9 k N,因此底 板厚度 设置满 足设计 规 范要求 。
=1 6 0. 7 mm2 / m
跨中:
g2 =0. 2 2 Mo =3. 5 kN 。 i n
( 3 )洗孔 。终孔后利用高压空气清 除孔 内余渣 ,直到用手
感觉孔 口返 出的风无尘屑为止 ,避免孔 内沉渣存在 ,并进行孔 深检测 ,锚孔偏斜度不 宜大于 ±1 %,符 合要求后方 能进行下
支 座 、跨 中 实 配 1 2 @ 2 0 0 ,A s = 5 6 5 m m2 / m
因此 ,底板 配筋设置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 . 3 底板 抗 冲切计 算 ( 仅按 板厚 2 5 0 mm 计 算 )
底板的抗冲切承载力 :

质量和锚杆 长度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 ,方可下入孔 内。锚杆按 设 计及 规范制作组装 。
( 5 )注浆 。①浆 液配制 :采用 C 3 0细石混 凝土 ,P . 0 . 4 2 . 5
( 普硅 5 2 5 R )水 泥 ;细石混凝土搅拌均匀 ,以保证混凝 土的可
( 0 . 7 /  ̄+ o . 2 5 ・ 口 , 卵 0 =( 0 . 7×1 ×1 . 2 7 + 0 . 2 5× 0 ) ×
( 2 )抗 浮底板施工时 ,为了利于新 旧结构 的结合 ,把原有
增加地
抗浮底板 的结构表面凿毛至露筋 并清洗干净 。
原有地
( 3 ) 为了防止在底板施工过程中 ,锚杆体 因钢筋运输 、绑
扎 、焊接 、混凝土浇筑等施工造 成破坏 ,根据工程实 际情 况 , 将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①基础底板施工时 ,禁止在锚 杆部位进 行焊接和火焰切割工作 ;②在混凝土浇筑前 ,对 锚杆体锚 固部 分进行检查 ,并进行二次 防腐 。
1 . 5 × 1. 5 = 81 . 8kN
4 . 2 . 2 施 工 工 艺
( 1 ) 测 量 定 位 。 根 据 控 制 点 及 施 工 图进 行 锚 杆 位 置 的测
M i n{ 1 5 0 . 7 k N,1 0 5 . 2 k N} >8 1 . 8 5 肘 7 . 9 kN ・ i n
5 0 0 m m,以保证成 孔深度达 到设计要求 ;锚孔钻 进时要经 常 检 查钻头 尺寸 ,以保 证钻孔 孔径 ;掌握锚孔 中心度 ,防止锚 孔偏斜 ,跑斜后应采取措施 ,重新成孔。
A s 1 =( 7 . 9 ×1 0 6 / 0 . 7 5 ) /( 0 . 9 5×3 0 0×2 3 0 )
( 4 )锚 杆体安装 。锚杆体 为 1 2 5 ,锚杆 按 1 . 5 m间距焊 接 6 mm定位 中心支 架 ,以使 锚杆体保持平行 ,保证锚杆在
锚孔 中心 ;注浆管内径 2 0 m m,长度要求满足能 自孔底开始依
次 向上 的 注 浆 长 度 ;锚 杆 体 采 用 人 工 安 放 ;下锚 前 ,锚 杆 制 作

4 . 2 抗 浮桩锚 杆 施工工 艺流 程 、技术 参数
4 . 2 . 1 施 工 工艺流程 锚孔定位编号一钻机就位一钻孔一 下锚一注浆拔管一 二次
注浆 一 封 锚 。
图 1 增加锚杆大样图 ( 单位 :mm)
1 . 4 F浮 一 0 . 9 G=1 . 4×1 0×3×1 . 5×1 . 5— 0 . 9×2 5× 0 . 2 5×
路 ,后采用常压泵送方法注浆 ,注浆前不得拔 出注浆管 ,以保 证锚杆底端注浆充实 。③ 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 ,首次注浆量 以注满孑 L 为准 ,充盈 系数 达 1 . 2以上 。④ 注浆作业 连续 ,注浆 管要边注边拔 ,拔管高度不宜超 出孔 内浆液面。⑤待一次注浆 体初凝强度 达 5 . 0 MP a 后 ,即可用高压注浆管进行二次高压注 浆 。二 次注浆 时 间可根 据试 验确 定 。⑥试 块制 作 ,每 2 0根 ( 锚)桩做 3 组 ,取 2 8 d抗压强度值 ;基本试验则取 同条件养

As s = ( 3 . 5×1 0 6 / 0 . 7 5 )/ ( 0 . 9 5×3 0 0×2 3 0 )
=71 . 2 mm 2 / m
道工序施工。
p .  ̄ = Ma x{ 4 5 f/ f r = 4 5×1 . 2 7 / 3 0 0 ,0 . 2 }= O . 2
A,  ̄=25 0×1 0 00 ×0. 2% =5 00 m m2 / m
3 _ 2 底 板配 筋计 算 ( 仅按 板厚 2 5 0 mm 计 算 )
Mo = 1 / 8( q 1( 1 - 2 e / 3 )
=1 / 8( 1 . 4×1 0×3 - 0 . 9×2 5×0 . 2 5 ) X 1 . 5

1 5_ 3 kN ・ m
支座 :
1 x/ I× ( 1 0 0 + 2 3 0 ) × 2 3 0 = 2 1 1 . 9×1 0 N
r t = M i n { 0 . 4 + 1 . 2 假 ,0 . 5 + a , h d 4 u m } = l
靠 性 、低 泌浆性 。② 注浆前 先泵送 清水至孔 口返水 以疏通 管
放 ,在测放过程中做好记录 ,经检查 、复查定位准确性后报监
理审核 。在抗浮设计 范围外应设置 固定点 ,并用红油漆标注清 晰 ,供测放 、恢 复 、检查桩位用 ,以保证在施工过程 中能够经 常进行复测 ,确保孔位 的准确 。
( 2 ) 钻 机 成 孔 。 安 装 锚 孔 钻 机 ,并 调 平 、调 立 、稳 固 ; 钻孔深度偏差不应小于设计深度 的 1 % ,也 不 宜 大 于设 计 深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