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周围的数
找找周围的数(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想一想: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数。
其实啊,这些数字在生活中经常与我们碰面,他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数吗?你想到哪里找数呢?预设:(1)我想到家里找。
(2)我想到学校里找。
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周围的数。
板书:找找周围的数。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找一找: 1.教室里哪些地方有数字?让学生起立寻找,然后小组交流,再派小组代表汇报。
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数字多。
如:班牌,书的页码,钟表上的数字……说明:学生根据本班教室里的实际情况来找一找。
找一找:2.你的家里哪些地方有数字?闭眼10秒钟,回忆一下,然后指生说,再小组交流说。
学习过程三、分析交流,得出结论1.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字?这些数字都有什么意义呢?让学生说说在不同地点找到的数都有什么意义。
如:在车站、在海边、在商场等.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1)我们身边的数可真多!(2)他们真的是我们的朋友。
(3)我们离不开他们。
3.议一议:如果没有这些数,我们的生活会成怎样?谈谈你的想法?交流想法。
预设:(1)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一切都变了,没有数字的话:没有了车,因为油表和车牌号都是用数字组成的;不止这样手表.闹钟都没了,因为时间也是由数字造成的,使大家不知道现在的时间;温度计和空调器也没用,因为包含数。
(2)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3岁小孩不会数数,大人也是一样的;买东西也不会,比如,我要两份鸡翅。
当中重要的是:几份鸡翅.电梯也上不去,因为按钮上写着几楼。
教师总结: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字,买物品就不知道价钱、手机没有号码学习过程话费不知多少、学校不知几实小、汽车没有牌照、饭菜不知几盘、衣服不知几件、读书不知几页、书籍不知几本、铅笔不知几支、画的画也不知几幅、火箭不能升空、导弹不知几发等等等等。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学,就像十字路口没有了红绿灯,生活将会陷入一片混乱。
《找找周围的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找找周围的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寻找周围数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交流,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2.在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0~10各数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对0~10各数序数意义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字?生:1、2、3、4、56、7、8、9、10。
师: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的影子,想一想,我们可以到哪里去寻找它们呢?生1:我想到家里找。
生2:我想到校园里找。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找一找。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索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列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寻找范围,比如可在学校里找,可以在家里找,可以在书上找,在上学的路上也可以找一找。
(不要到不安全的地方找)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和其它组,每组负责学习好一方面的数。
课前布置,课余完成。
各成员收集到生活中数后在课堂上小组内交流整理,选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
师:请家庭组的发言人说一说在家里找到了那些数?生1:我在家里的电话号码上有数字。
生2:我家卧室的小闹钟上有数字。
生3:我家的挂历上有数字。
生4:我在遥控器上也看到数字。
……师:请学校组发言人说一说找到的数。
生1:我们课本上有数字,(有页码数字。
内文上也有数字).生2:有的学生穿的运动服上也有数字。
生3:我们的教学楼上每层楼梯上也有数字(楼层编号),每个班级也有编号(班级编号),学校的公告栏上也有数字。
……师:我们发现数字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顺序。
师:请社会组和其他组的成员发言。
生1:计算器上有数字。
生2:手机上有数字。
生3:食品包装袋上有数字。
生4:公交站牌上有数字。
生5:电子手表和钟表上有数字。
找找周围的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找找周围的数教材版本: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发现数字,并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0-10,并能够正确书写。
2. 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3. 学会使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发现数字。
2. 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并能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建立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联系,使他们能够理解数字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字进行计数和比较,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数字和物体。
2. 图片或实物,用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
3. 计数器和计数卡片,用于帮助学生进行计数和比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让他们找出自己认识的数字。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数字,并说出这些数字在环境中的具体位置。
二、新课导入1. 展示数字0-10,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和形状。
2. 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 引导学生使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例如数一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
三、课堂练习1. 分发计数器和计数卡片,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计数练习。
2.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计数结果,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比较。
3. 通过游戏或竞赛形式,让学生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计数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字进行计数和比较。
3. 鼓励学生在家里或学校周围的环境中继续寻找数字,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数字,培养了他们对数字的敏感性。
一年级数学上册《找找周围的数》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认识数字。
2.利用游戏、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思考周围环境中的数字,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难点:数字的顺序、倒数、接数等概念的建立和运用。
2.重点: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中的数字,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字的存在,将数字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3.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难点: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效率。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字的魅力。例如,通过设置“数字森林”的游戏,让学生在寻找数字的过程中认识和掌握数字。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2.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与数字相关的话题,如“数字在家庭中的应用”、“数字在购物中的重要性”等。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找找周围的数字说写100字以内
找找周围的数字说写100字以内篇1今天我去图书馆借书,看到一题趣味题:国王有三只金碗,里面放着不同数目的珍珠。
大女儿拿走第一只碗里1/2的珍珠,大儿子又拿走了4颗珍珠,碗里还剩28颗珍珠。
二女儿拿走第二只碗里1/3的珍珠,二儿子又拿走了6颗珍珠,碗里还剩12颗珍珠。
小女儿拿走第三只碗里1/4的珍珠,小儿子又拿走了8颗珍珠,碗里还剩10颗珍珠。
原来3只碗中个有多少颗珍珠?第一只碗:(28+4)×2=64(颗)第二只碗:(12+6)÷2×3=27(颗)第三只碗:(10+8)÷3×4=24(颗)篇2今天我在用尺子量东西。
忽然发现了尺子上那些不起眼的刻度。
虽然我们常常在用它们,可也没怎么去研究,其实它们十分重要。
从尺子上可以清楚地看出:1cm=10mm10cm=1dm=100mm而上面标着的1,2,3,4等数字也都表示1厘米,2厘米,我们用它来量长度就可以得到一个精确的答案。
所以有时一件小东西也许有很大的用处。
篇3今晚,爸爸妈妈20:00钟才回家。
在这几个小时里,爸爸妈妈都在修车,而我在作作业、看书等等。
在19:00钟的时候,我发现许老师布置的作业中,在算术本上做的计算题个应用题都是跟分数的乘法有关。
于是就大胆的做了起来,可是我突然间想起了要写过程,但是已经做了这么多了。
最后我是靠自己的小聪明来解决问题的。
如:15分之4乘以3等于五分之4可以改成15分之4乘以3等于(写出过程)5分之4.这样就只要把5分之4改一下就行了!在这我发现了,其实数学要学好,是要靠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一的小聪明,再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勤奋,创造出来的数学小天才!。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一、数感与目标本节课不能上成复习课、练习课,否则就失去了价值。
它不是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及计算技能为目的,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升华。
其核心培养目标是“数感”的培养,包括:数的大小、数值(即用哪一个数表示)、数据的来源(即用一个数来说明一个事物、一个现象、一个规律、实现数学的工具性要求),还包括数还可以表示某一个事物,是一种符号,如“五号”运动员,5即表示这个运动员,(其实这是对数的认识的升华)。
因而,本节实践活动的目标为:1、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数的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的无处不在(数学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学习用数进行沟通与交流。
二、教学活动的阶段构成本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实践活动计划课,使学生明确要开展“找找周围的数”这一活动,到哪里去搜集数等。
第二阶段为课外搜集阶段,学生以个体、小组为形式进行。
第三阶段为实践活动汇报课,通过对学生搜集到的数分类整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
教师体现在备课本上的是两节内容,以备检查与考核。
第一节为第一阶段的计划课,第二节为第三阶段的汇报课。
计划阶段:可用十几分钟来完成。
学习了本单元后,我们认识了数,还学习了数的计算,你们想不想到家里、到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数,谁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我们开展一个活动,活动很简单——找一找周围的数。
你打算到哪里去找数?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到家里、放学路上、教室里、商店里去找数。
作好记录,可用文字记,亦可用图画等形式,先独立去搜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去交流。
计划阶段一定要说清课下做什么,怎么去做,到哪里去找,形式如何,活动时间多长等,否则学生将无所适从。
活动阶段:教师要调控活动进程,如问一下谁收集了什么,以启发哪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积极行动起来。
对于搜集到的材料最好有一个“作品”作支持(用大版图纸)。
三、汇报阶段教学设计教学按交流、汇报、梳理、概括、引申五段划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找找周围的数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课型
实践
教学内容
教科书22页
备课教师
教学时间
共1课时
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意识。
三、课堂总结
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你还从哪些地方找到了数?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员,一个有心的人,看看你还能找出哪些数字?
【以导引的方式,以启发学生找生活中的数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事物的自觉性。】
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书
设
计
找找周围的数
身体中的数:
小动物身上的数:
教
学
反
思
教学重点
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从生活中找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上的是第几节课?数学“2”在这里表示的是第几的意思,我们的教室里,有几个吊扇?“4”在这里又表示几个意思,数就在我们周围,不知你发现了没有?引出本节课的活动主题“找找周围的数”。
二、找找周围的数
活动一:出示图一(身体上的数)
请同学们观察,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能从自己的身体上找到哪些数呢?
1.同桌交流:找一找身体中的数
说一说有几个手指头,几只耳朵……
2.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身上找一找数。
【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以后的数学活动积累经验。】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一年级上册《找找周围的数》教学反思
2020-2021年青岛版(6年制)数学一年级上学期
5 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反思:
本课在知识上主要是复习0-10各数及其意义,通过实践活动达到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母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实践活动的操作性,即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实实在在在生活中找数,而不是流于形式,但要注意一点要在安全的范围内找数;二是学生找到的数可能五花八门,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要注意筛选,尽量选取0-10得数来劳伦他们的意义,重点来区别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对雨数的其他意义,能适当拓展学生的视野就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5 找找周围的数_青岛版(2018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5 找找周围的数_青岛版(2018秋)(二)探究新知一、想一想:提出问题:数字宝宝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我们应该从那些地方找他们呢?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代表汇报:(1)可以在家里找(2)可以在学校找(3)可以在书上找(4)可以在上学的路上找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列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寻找范围,比如可在学校里找,可以在家里找,可以在书上找,在上学的路上也可以找一找。
(不要到不安全的地方找)二、找一找,说一说。
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和其它组,每组负责学习好一方面的数。
课前布置,课余完成。
各成员收集到生活中数后在课堂上小组内交流整理,选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
(1)请家庭组的发言人说一说在家里找到了那些数。
学生:我在家里的电话号码上有数字;我家卧室的小闹钟上有数字;我家的挂历上有数字;我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数字……(2)请学校组发言人说一说找到的数。
学生:我们课本上有数字,(有页码数字。
内文上也有数字);有的学生穿的运动服上也有数字;我们的教学楼上每层楼梯上也有数字;(楼层编号)每个班级也有编号;(班级编号)学校的公告栏上也有数字……(3)请社会组和其他组的成员发言。
如:计算器上有数字,手机上有数字,食品包装袋上有数字,公交站牌上有数字,电子手表和钟表上有数字,运动服上有数字,超市商品价格上有标签,在标签上有数字,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先进行调查,整理在进行全班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三)、巩固新知: 你还能在什么地方找到数。
1、 同桌交流:找一找身体中的数说一说有几个手指头,几只耳朵……2 、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身上找一找数。
3、请同学们想一想操场上还有哪些数?全班交流。
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机问一问这些数都表示什么意义?尤其是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再让学生从自己身体上的找数、公共场所中的数、家庭生活中的数、运动场中的数等。
找找周围的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
教案:找找周围的数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能够找到并认识数字0-10。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0-10。
2. 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找到并正确认识数字0-10。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和实际应用。
2.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0-10。
2. 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3. 各种与数字相关的物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10,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出数字0-10,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二、新课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物体,让学生找出与数字相关的物品。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找到的数字物品。
3.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数字卡片与相应的物品进行配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含义。
4. 教师出示一些与数字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字并说出其名称。
5.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出图片中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予反馈。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并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确保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与数字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2. 学生完成后,家长签字确认,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让学生找到并认识数字0-10,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
找找周围的数字作文100字以内
找找周围的数字作文100字以内篇1今天,我和弟弟在外婆家和外婆家的楼下找起了数学。
我们找到了许多数学:铅笔是1;吸管是1;盒子是长方形、正方形;电风扇是旋转的;风车是旋转的;窗户是平移的;牛奶盒子是长方形的;鸡蛋是0;汽车轮子是0手表上有数学,汽车上有数学,大树上有数学,人的大脑里更是有数学!生活到处是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篇2今天,是个晴朗的天气,我们一家7口人去超市购物。
跨进超市门口,里面的食物应有尽有。
我冲了进去,提起一个篮子。
首先,拿了3包香肠,每包8.5元,共25.5元,拿了1包薄荷糖和1包牛奶糖,每包平均4.5元,共9元。
我又向一条较宽的路转过去,看到了许多蛋糕和饼干,拿了3包,共30元。
我又买了一些日用品,共30元6角8分,又买了学习用品,共50元9角2分。
我们来到结账台,共付146.1元。
我们又去菜市场,买了3元豆腐,10元的青菜和胡萝卜,1元的葱,7元的鸡腿,28元的螃蟹,3元的花菜,共付60元,最后又进了水果店,买了10元的苹果,5元的桔子,15元的西瓜,10元的香蕉,共40元,今天一共花去了246.1元。
啊,原来生活中处处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篇3今天,我在看"大眼看世界"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回眸历史瞬间。
我从其中一页了解到,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于6605年开凿。
为开凿这条大运河,朝廷征用了几百万民工,先开凿了通济渠。
几年后,又征用了十万民工凿渠。
610年,又开凿京口到苏杭的长达800多千米的江南河。
到这时,这条大运河已完工。
它分为四段,北达涿郡(今北京市),南至余杭(今杭州市),全长2000多千米。
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目啊!。
第一单元找找周围的数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找找周围的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找找周围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在开展这一实践活动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至10各数,对这些数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知。
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再到生活中找数,就会容易许多。
本课是学生自学习数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学习内容,对于初步培养他们产应用数学意识,为以后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在我们身边,初步体验用数学的眼光欣赏世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是找生活中的数,包括自己身体上的数,公共场所中的数、家庭生活中的数、运动场中的数等。
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10以内数的理解,进一步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建立数感。
2、寻找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与同伴合作成长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在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难点建立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建议数自己身体上的数字及寻找周围数字来数,都是结合实践来体会数字的含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寻找数的过程中采用自己数、合作数、自由数等方式,深化对数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数感,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教学设想本课在教学室利用,先回顾本单元都学了哪些数来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对数数的重视,在进入探究新知之后,首先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找树,一方面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了解。
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数数,感受数就在我们身边。
和我们每天都在一起,接着再把数扩展到自己家中和校园操场上,扩展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身上,通过将寻找数的范围不断扩大。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就在我们身边,就将数数的活动贯穿全课,加强了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再以儿歌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的可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完成前置作业。
《找找周围的数》PPT课件
宽窄比较进行补充。
学
目
2、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
标
思想,在பைடு நூலகம்活中发现数学。
3、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并讨论 怎样在生活中进行环保。
从 图 中 你 能 找 到 哪 些 数 ?
写字像插秧,一株一株的种。——王月英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得就有失,有爱就有恨,有快乐就会有苦恼,有生就有死,生活就是这样。
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不努力希望没有。——王敬花 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我所没有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超过巨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问学生目前为止学了哪些数
2、教师问学生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数,引
出今天的课题———找找周围的数
二、实践活动
1、想一想
教师让学生讨论能在哪些地方找到数字
(教室里、校园里、家里……)
2、找一找
教师引导学生找找身边的数字
通过接力游戏让学生找找教室中的数字
3、说一说
多媒体展示学生们之前准备好的数字图
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上数字的来源和内
容,并与同学们交流和讨论
4、议一议
(1)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身边
可以找多很多很多数字
(2)学生思考和讨论如果没有这些数字,
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并让学生尝试
画一画,同时用图片展示没有数字后的变
化。
学生找出
教室中的
数字
学生介绍
自己准备
的数字图
片的信息
学生讨论
并交流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