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导学案2

合集下载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及其变迁规律;2. 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3. 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1. 海陆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2. 海陆的变迁规律: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不息变化的,受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3. 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都会导致海陆的变迁;4. 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海陆变迁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稳定。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海陆是如何变迁的?2.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好奇和思考。

第二步:进修1. 讲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和变迁规律,介绍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 指挥学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海陆变迁带来的挑战。

第三步: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海陆变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2. 让学生设计海陆变迁主题的展板或海报,展示他们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看法。

第四步: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化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地球变迁的兴趣和热情。

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了解更多关于地球海陆变迁的知识,拓展对地球变迁的认识。

2. 组织实地考察或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影响,深化对地球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及其变迁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和举世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希望学生在进修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探索未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之星。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了解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以及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理解海陆变迁是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的表现。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水平。

3.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2.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

2.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数据和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以实际例子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数据和图像。

2.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数据和图像,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运动与变化。

2.呈现(10分钟)介绍海陆变迁的概念,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如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等。

呈现一些实例,如大陆漂移、海陆变迁的地理意义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海陆变迁原因和实例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案一. 教材分析《2.2 海陆的变迁》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认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掌握地理坐标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认识和地图的阅读能力已初步形成。

但他们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具体实例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和提升他们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掌握地理坐标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学生能够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将认识到地理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3.地理坐标系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和实例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地图材料:准备世界地图、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问题卡片:准备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如海平面上升、陆地沉降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向学生介绍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分界线。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地图材料,让学生自主观察和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坐标系的使用方法。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1.造成地壳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是什么?
4.阅读教材P42页《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了解掌握六大板块的名称和位置。





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方法
图文结合,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读图2.13-2.15,图中所反映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2、“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自主探究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读图思考:
阅读图2.16-2.21,并思考:魏格纳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
究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与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难点
板块构造学说与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读图2.22-2.2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内容,并解释民办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的形成与分布的原因。
活动与思考: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1.读图2.24,对下列现象作25,说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详见教材P44页)
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地理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地理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6大板块,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四、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自学“沧海桑田”1、读教材32页内容“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C、比喻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植桑树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读33页图2.10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读33页图2.11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3)读33页图2.12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阅读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2、读34页图2.15、、、有哪两种?地最终1、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每年的有感地震达到1500多次,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国”,“地震之国”,利用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2、观察图2.22,2.23和2.24,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科学测量表明,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这说明什么问题?3、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3.9°N,95.9°E)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海陆的变迁》,学生将能够了解海洋和陆地在地质变迁中所经历的演变过程,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培养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课先导入1. 请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地球演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2. 提出问题: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在地质变迁中经历了哪些变化?二、进修内容1. 了解海洋的形成:地球形成后,大量水蒸气凝结成水,形成海洋。

2. 探讨陆地的变迁:陆地在地质变迁中经历了板块运动、地壳变动等过程,形成了山脉、平原等地形。

3. 进修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变化和演变。

三、进修方法1. 观看地质变迁的模拟视频,了解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2. 阅读《海陆的变迁》相关章节,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形成过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洋和陆地在地质变迁中所经历的变化,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教室讨论1.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效果,分享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演化对人类有何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珍爱地球环境?五、课后作业1. 完成《海陆的变迁》相关练习题,稳固对地球演化的理解。

2. 撰写读后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撰写对《海陆的变迁》的读后感和思考。

六、拓展延伸1. 了解地球其他领域的变迁:学生可通过阅读地球科学、地质学等领域的书籍,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感受地球的奇异的地方。

通过以上进修,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培养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未来的进修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探索地球奥秘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2篇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2篇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2篇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2.使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假说以及其提出的过程教学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教学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海陆是变迁的导入:地中海曾经有座美丽的小岛,它有一个神秘而古怪的名字“幽灵岛”,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小岛却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呢?幽灵岛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今天我们就揭开幽灵岛的神秘面纱.师: 在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陆地和海洋也不例外。

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生:大海变成耕种田,耕种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

其实古人久已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课件。

(可以出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提示:1、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2、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3、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古井等人的总称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已往是什么状态?)4、荷兰的国土面积在已往的百年中为何在不停扩大?师:请同学们总结海陆变迁的方式?(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更;2.海平面升降;3.人的总称活动。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

预习要求: 课本知识点 用笔做好批 注,独立完 成左边的预 习案。
2、大西洋板块是板块碰撞形成的还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3、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
探究活动二: 2、利用“沧海桑田”解释下列现象?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红海面积 在扩大
探究活动三: 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三个观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和两大火山地震带,要求全体同学能 准确运用两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现将本节课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红海在扩大: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形成的。
次震源位于 板块交界处。 (2010 年河南试题) (3)就板块划分而言,甲地属于 板块;就大洲而言,甲位于 洲上。 (4)2010 年欧洲北部冰岛发生火山喷发,冰岛位于 和 板块交界处。 (2010 年青海试题) (5)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我国汶川发生了里氏 8.0 级大地震,专家分析认 定汶川地震的原因是长期以来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008 年四川试题) (6)日本把防震知识列入教科书,你认为必要吗?为什么? (一)、选择题: 1、下列观点不符合板块学说的是( ) A、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B、六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D、火山、地震多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 2.世界上火山、地震最频繁的地区分布在( A、环太平洋地带 B、亚洲内部 3、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是( ) ) D、非洲 C、北冰洋沿岸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海陆变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海陆变迁的概念、海陆变迁的原因、海陆变迁的证据以及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4.1节至4.4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原因及证据,理解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海陆变迁现象,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增强对地球海陆变迁的认识,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海陆变迁的概念、证据以及地理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海陆变迁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引入海陆变迁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海陆变迁的定义、原因、证据及地理意义,结合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陆变迁现象。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我国沿海地区典型变迁案例,如上海崇明岛的成因,让学生分析其变迁原因。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海陆变迁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发放海陆变迁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海陆变迁的概念、原因、证据、地理意义。

2. 典型海陆变迁案例:上海崇明岛。

3. 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海陆变迁的概念及其原因。

(2)举例说明海陆变迁的证据。

(3)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1)海陆变迁是指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发生变化。

原因有: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冰川作用、人类活动等。

(2)证据有:地质勘探资料、古生物化石、地貌特征等。

(3)影响:影响地表形态、生态环境、资源分布、人类居住环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海陆变迁的知识,但还需关注学生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海洋和陆地的变迁》 导学案

《海洋和陆地的变迁》 导学案

《海洋和陆地的变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事实。

2、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包括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等。

3、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如火山、地震的分布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2、难点(1)理解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的关系。

(2)从地图中获取板块运动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理。

三、知识梳理(一)海陆变迁的证据1、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抬升成为陆地。

2、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被淹没成为海洋。

(二)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运动地壳的运动和变动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壳在不断地运动,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降。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地壳的挤压和抬升。

2、海平面升降海平面的升降会导致海陆面积的变化。

当海平面上升时,沿海地区的陆地可能会被淹没;当海平面下降时,海底可能会露出成为陆地。

3、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对海陆变迁产生影响。

例如,填海造陆、围海造田等工程可以使陆地面积扩大。

(三)大陆漂移假说1、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主要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证据(1)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非常相似,特别是南美洲和非洲的海岸线轮廓相互吻合。

(2)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具有相似性。

(四)板块构造学说1、主要内容(1)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海陆变迁导学案 定稿

海陆变迁导学案 定稿

金海中学七年级地理科导学案备课时间9 月17 日上课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题《海陆变迁》第 1 课时累计课时设计胡杰教学目标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教学难点大陆漂移假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t 学习要求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地震: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引起地面的。

2、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浆沿冲出地表。

3、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德国科学家提出来的4、地球原先只有一块叫“”的庞大陆地,被“”包围,“泛大陆”于两亿年以前破裂,“碎块”像浮冰一样,距今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5、完成练习册P25自主学习第二题6、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海洋的生成与发展共同经历了个阶段。

7、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是指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

8、熟悉世界板块的分布状况,回答赤道穿过的板块有个。

310回顾旧知,查漏补缺结合教材和地图册,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知识。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t 学习要求三、合作探究,落实目标:1、下列变迁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是()A、香港填海造陆B、红海的形成C、大西洋的形成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2、造成大陆漂移的原因是()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板块运动D、全球变暖3、澳大利亚大陆所处的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非洲板块4、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5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说出世界两大地震、火山分布带。

(2)试分析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的原因?四、交流展示,体验成功:针对第二和三环节中的问题进行展示五、抽测达标,拓展延伸。

《海陆变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海陆变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海陆变迁》导学案一、导入引言海洋和陆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的变迁干系十分复杂而又密切。

《海陆变迁》是一部描绘海洋与陆地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纪录片,通过展示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变迁过程,指挥观众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观点;2. 掌握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3. 理解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4. 培养珍爱环境、珍爱生态的认识。

三、进修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2. 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互相联系;3. 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原理和意义。

四、进修过程1. 观看《海陆变迁》纪录片,关注其中展示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变迁过程,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2. 小组讨论: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互相作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彼此的生态系统的?3. 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变迁过程,分析其中的规律和关联。

4. 思考题:为什么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生态平衡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请结合实例进行诠释。

5. 环保行动:每位同砚思考并分享一种珍爱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方法,鼓励大家从平时生活中做起,为环境珍爱出一份力。

五、拓展延伸1. 了解更多关于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2. 参与环保组织的活动,积极参与环境珍爱行动;3.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珍爱生态环境的意义。

六、总结反思通过进修《海陆变迁》,我们深刻认识到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相影响,认识到珍爱环境、珍爱生态的重要性。

希望每位同砚能够从中汲取启发,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珍爱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作业安置1. 撰写一篇关于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互相作用的小论文;2. 完成一份关于环境珍爱的调研报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3. 参与班级环保活动,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变迁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重视环境珍爱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3篇)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3篇)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3篇)1.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证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绍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

地球自诞生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

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中的一幕。

通过学习本节海陆的变迁等实例,初步认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无止境。

编者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地球面貌的变化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沧海桑田——海陆的变迁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大陆漂移假说。

能力目标:通过实物图、课件的阅读分析;动画模拟的演示过程;学生拼合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吻合,初步了解地球海陆变迁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读图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讲述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确立:大陆漂移假说依据: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但要培养学生的读图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指导教法及依据: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心、求知欲),结合本节课文的内容,多选精选实例,配以实物投影片和动画效果,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地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分析想象,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两课时,有答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两课时,有答案)

第二章第四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了解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要点,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预习导学】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后来因为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__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2、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________提出的。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_________”的庞大陆地,被叫做“_________”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问题探究】1、地表形态是不是不变的?你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你的答案?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

从地图上看出,大西洋两岸海岸线弯曲形状非常相似,但细究起来,并不十分吻合。

这是因为海岸线并不是真正的大陆边缘,它在地质历史中随着海平面升降和侵蚀堆积作用发生过很大的变迁。

1965年,英国科学家布拉德借助计算机,按1000米等深线,将大西洋两缘完美地拚合起来,如此完美的大陆拚合,只能说明它们曾经连在一起。

此外,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的分布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例如,北美洲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遥相呼应;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海西褶皱带,其东端没入大西洋,延至英国西南部和中欧一带又重出现;非洲西部的古老岩层可与巴西的古老岩层相衔接。

这就好比两块撕碎了的报纸,按其参差的毛边可以拼接起来,而且其上的印刷文字也可以相互连接。

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两片破报纸是由一大张撕开来的。

古生物化石,也同样证实大陆曾是连在一起的。

比如广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南美、非洲等南方大陆晚古生代地层中的羊齿植物化石,在南极洲也有分布。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地壳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3、培养观察、思考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难点(1)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火山地震的关系。

(2)运用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的?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地球上的六大板块分别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观察世界地图,你能发现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有什么特点?这一现象能否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2、结合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三)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 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B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C 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D 人们在南极地区发现了煤2、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A 麦哲伦B 哥白尼C 魏格纳D 哥伦布3、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A 印度洋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南极洲板块D 非洲板块4、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_板块;B_____板块;C_____板块;D_____板块;E_____板块;F_____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

(3)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请举例说明两个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_____、_____。

(四)知识拓展1、了解一些由于海陆变迁而消失或新生的地理事物,如亚特兰蒂斯大陆。

《海陆的变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导入引言海洋和陆地是地球上两个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的变迁和互动干系密不可分。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探讨海陆的变迁,了解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和演变过程。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掌握海陆之间的互动干系和变迁规律;3. 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4. 提高环保认识,积极参与珍爱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行动。

三、进修内容1. 海洋和陆地的定义和特点;2. 海陆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互动干系;3. 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规律;4. 海陆变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进修步骤1. 进修海洋和陆地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等;2. 分析海陆之间的互动干系,探讨海洋对陆地的影响和陆地对海洋的影响;3. 钻研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规律,比如举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海陆生态系统的变化;4. 讨论海陆变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岸线退缩、陆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问题;5. 总结进修内容,提出珍爱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五、进修评判1. 参与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积极表达观点和思考问题;2. 完成相关阅读和实践任务,深入了解海陆变迁的现状和挑战;3. 提出个人见解和建议,展示对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性识。

六、延伸拓展1. 参观海洋馆或自然珍爱区,亲身感受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美丽和脆弱;2. 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积极参与珍爱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行动;3. 组织海洋和陆地珍爱主题的展览或演讲,传播环保理念和呼吁行动。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同砚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陆的变迁,增强环保认识,积极参与珍爱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行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故里。

愿我们的尽力能够为未来的地球环境留下一份更美好的遗产!。

《海陆的变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海陆的变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变迁过程;2. 掌握地球演化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对地球演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导学内容:1. 地球演化的基本观点;2. 海洋的形成和变迁;3. 陆地的形成和变迁;4. 海陆的互相作用。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演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球演化的好奇心。

2. 进修地球演化的基本观点:讲解地球演化的定义、地球的形成过程、地球的结构和地球演化的重要意义。

3. 进修海洋的形成和变迁:介绍海洋的形成过程、海洋的类型、海洋的变迁原因和海洋的重要性。

4. 进修陆地的形成和变迁:讲解陆地的形成过程、陆地的类型、陆地的变迁原因和陆地的重要性。

5. 进修海陆的互相作用:介绍海陆互相作用的影响、海陆互相作用的重要性和海陆互相作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6.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演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四、导学方式:1. 讲授:老师讲解地球演化的基本观点和海陆的变迁过程;2.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地球演化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3. 视频播放: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在视听上感受地球演化的魅力;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导学评判:1. 教室练习:安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地球演化的掌握水平;2.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提问等;3. 课后作业:安置相关作业,稳固学生对地球演化知识的掌握。

六、导学反思:1. 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进修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地球演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地球演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他们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基础。

《海陆的变迁》知识梳理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知识梳理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知识梳理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海陆变迁,并且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了解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能够利用证据说明大陆漂移的可信性能力目标:看图了解海陆变迁以及大陆漂移对现实海陆轮廓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以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重点难点】重点:板块运动难点:板块运动【学法指导】自学讨论图册大陆漂移示意图【预习导航】一、自主学习:(一)沧海桑田:看图—,了解世界海陆的演变。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1、__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_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_____(国家)的科学家___________.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举出能证明大陆漂移的证据:(看40页活动内容)(三)板块的运动2.板块处于不断___之中,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___,多___和___。

3.日本所在的位置如图,日本每年的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利用所学的知识做一个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__。

二、我的疑问:【达标检测】1.下列地理事物由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是()A.马里亚纳海沟B.安第斯山脉C.东非大裂谷D.亚洲东部呈弧形分布的岛屿2.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形成裂谷B.形成高山C.形成海洋D.形成低地3.下列地带中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的有()A.南美洲和大西洋沿岸地带B.北美洲和大西洋沿岸地带C.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D.非洲和大西洋4.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A.是沧海桑田最不易发生的地带B.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地带C.是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带D.是平原和山地过渡地带5.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板块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学习小结】(记下自己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教学目标:运用地图举出实例理解洋、海、海峡的概念。

简单说出洋和海的区别。

运用海陆分布图,记住四大洋的名称、认识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并准确填注四大洋。

并能说明四大洋各自的特点。

通过学习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培养观察、想象、动手绘图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及特征。

难点是区别洋、海、海峡的概念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听经典老歌《大海啊故乡》。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认识了地球表面占三分的陆地情况,那么,占地球表面七分的海洋又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就让我带领大家去遨游广阔的海洋,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读课本P.25“四大洋”一框、六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峡?各举一例。

②在教材P.32上读图2-45,说出图中显示的洋、海和海峡的名称?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①如何区别海与洋?②里海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吗?为什么?。

【教师精讲点拨】①从所在位置,面积、深度、从属关系等方面区别。

②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它与大洋是相通的。

而里海既不位于大洋的边缘,也不与大洋相通,所以里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

【探究结论】①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XX米以上。

而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与大洋相比,海的面积和深度都较小,离大陆近,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离开来。

②里海位于大陆内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与世界上其他的海洋不相通。

虽然叫海,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而是一个内陆湖。

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读课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二---五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①读图2-27按面积大小说出四大洋的名称?②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四大洋认识轮廓及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
课时)七年级地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记住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并能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学习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学习难点】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知识导学】
《自主学习》
1、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________________ 板块、__________ 板块、
___________ 块、 ___________ 板块、____________ 板块、______________ 板块。

2、地球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 ______________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_________________ 。

《合作探究》
1、
7-生长边# 断层》一胡亡力艮〔海® 道山帯)
根据上图,试着找找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的两种运动形式,并用板块运动分析下列世界著名山脉、裂谷的成因。

⑴第一种是相互碰撞(运动方向相对)的板块边界,常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 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_____ 板块和 ___________ 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

阿尔卑斯山脉是___________ 板块和___________ 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

科迪勒拉山系是____________ 板块、____________ 板块和_________ 板块相互挤压形
成。

⑵第二种是相互张裂(运动方向相离)的板块边界,常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
红海是___________ 板块和 ________ 板块相反运动形成的。

2、解释下列自然现象:
(1)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2)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火山地震带
b)_________ 火山地震带
4、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板块是()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5、日本号称“火山地震博物馆”是因为()
A 位于板块内部
B 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 位于板块较硬的部位
D 位于山区
6.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 级大地震,该地震的形成与()
A .非洲板块跟印度洋板块张裂有关
B .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有关
C .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有关
D .亚欧板块向印度洋板块俯冲有关
7、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亚欧板块
D. 非洲板块
8、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
A. 亚欧板块
B. 非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欧洲板块
9、我国是否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什么?
【归纳小结】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