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_张人禾
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成因分析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2013年1月,北京地区出现了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见度和空气质量。
本文将对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一、气象条件分析1. 温度逆温层形成逆温层是指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状态,冬季常常出现。
逆温层下方的温度低于上方,导致空气静稳,不易向上扩散。
2013年1月,北京地区出现了持续的低温天气,逆温层形成导致雾霾天气的积聚。
2. 大风停歇导致空气不流动2013年1月初,北京地区停风现象比较显著,缺乏较强的风力使得空气无法循环流动,污染物无法散去,进一步加重了雾霾天气的发生和持续时间。
3. 湿度高湿度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空气中的湿度较高时,容易形成雾霾。
2013年1月期间,北京地区空气湿度较高,有利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
二、人为因素分析1. 工业排放北京地区拥有大量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气、污染物和颗粒物。
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后,结合气象条件,容易形成雾霾现象。
2. 汽车尾气排放北京地区的机动车辆数量庞大,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尤其是2013年1月初,停风天气使得汽车尾气无法扩散,积聚在空气中,导致雾霾天气的恶化。
3. 燃煤污染煤炭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能源来源,大量的燃煤行为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尤其是冬季供暖期间,大量的燃煤释放的废气、颗粒物和硫化物等污染物进一步加重了雾霾天气的程度。
三、解决措施1. 调整工业布局减少工业企业的集中排放,通过将工业企业分散布局、加强治理设施等措施,减少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 排放标准的严格执行加大对工业企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管控力度,严格执行排放标准,通过罚款和限制等手段,促使企业和车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多元化能源结构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北京2013年1月严重霾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分析
北京2013年1月严重霾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分析张文龙;尤凤春;张小玲;范水勇【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科学》【年(卷),期】2016(039)002【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及NCEP 1°×1 °分析资料,结合边界层散度场的诊断分析,探讨了北京2013年1月严重霾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气象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500 hPa为偏西气流,冷空气活动弱,无明显冷平流,对流层低层850 hPa及其以下风速小、冷空气活动偏弱,是霾天气的显著特征.2)边界层存在逆温和大气层结稳定是霾发生的另一重要条件,逆温层不仅可出现在边界层,有时也出现在对流层低层850 hPa附近.3)边界层存在弱辐合中心是霾形成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区域性污染的情况下,边界层辐合可使霾因区域性污染物的输送汇聚而加重.4)偏东风对霾形成和加重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风速一般较小,在边界层形成暖平流结构,易形成逆温,增加边界层相对湿度和维持边界层辐合,配合北京西部山地特殊地形,使污染物积累,最终通过增大污染物浓度及增大边界层相对湿度,造成大气水平能见度严重降低.5)1月10—14日霾天气过程主要是在边界层有弱辐合而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形成的,而27—31日过程主要发生在边界层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总页数】9页(P46-54)【作者】张文龙;尤凤春;张小玲;范水勇【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北京市气象台北京100089;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3【相关文献】1.北京2013年1月连续强霾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杨欣;陈义珍;刘厚凤;赵妤希;高健;柴发合;孟凡2.北京地区一次小雪天气过程造成路面交通严重受阻的成因分析 [J], 孙继松;梁丰;陈敏;廖晓农3.北京一次持续霾天气过程气象特征分析 [J], 唐宜西;张小玲;熊亚军;赵秀娟;范广洲;王京丽4.2017年冬季长沙一次重度霾污染天气过程气象成因分析 [J], 周莉;兰明才;张舰齐;周慧;唐杰;许霖;文萍5.2014年秋季长株潭城市群一次典型霾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周莉;周慧;杨云芸;许霖;兰明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引言:2013年1月,北京市经历了一个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过程。
雾霾天气给北京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事件的成因,本文将对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大气污染源在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污染源是主要因素之一。
北京市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业和交通活动频繁,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废气和废物的排放。
尤其是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和燃煤污染等直接释放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积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相结合形成雾霾。
第二部分:气象条件气象条件也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2013年1月,北京市气温偏低,并且稳定的逆温层形成了,这种天气条件不利于废气的扩散,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在地表层积聚。
加上此时风力较弱,无法有效地将污染物带走,导致了雾霾的持续形成。
第三部分:人类活动除了大气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外,人类活动也对雾霾问题的恶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人口众多,工业生产和交通量大,大量的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此外,在这段时间内,还有大量的焚烧、施工等人为活动,进一步释放了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加重了雾霾天气的程度。
第四部分:解决方案针对雾霾天气的持续形成,应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来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
首先,减少大气污染源的排放,对于工业和交通活动,应加强排放控制和净化设施建设,限制高污染物排放车辆的行驶。
其次,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雾霾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加强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燃煤等高污染燃料的使用,以此来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
同时,减少人类活动中的焚烧行为和施工扬尘等造成的污染,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结论: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由大气污染源、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3年1月份我国中东部地区严重雾霾的成因分析
2013年1月份我国中东部地区严重雾霾的成因分析侯振奎;栗敬仁;王斌【摘要】利用1961 ~2013年NCEP再分析资料,对全国2013年1月份大气稳定度、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了气候统计和变化分析,与2013年严重雾霾天气的区域进行对比,分析2013年1月份我国中东部地区严重雾霾天气的成因.结果发现,2013年1月份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气层结较为稳定,有利于污染物和水汽在大气低层积聚;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强冷空气活动偏少,地面风速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对雾霾的形成较为有利;另外,我国上空西南暖湿气流输送较强,这股暖湿气流沿西南路径将丰沛的水汽输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使这些地区湿度明显增加,非常有利于雾霾天气形成.【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30【总页数】3页(P12095-12097)【关键词】雾霾;大气稳定度;风速;相对湿度;成因分析;中东部地区【作者】侯振奎;栗敬仁;王斌【作者单位】民航河南空管分局气象台,河南郑州450000;民航河南空管分局气象台,河南郑州450000;民航河南空管分局气象台,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5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降低至1 km以内的自然现象。
霾又称灰霾,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10 km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多少[1],水分含量达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
2013年1月,我国中部、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连续性的低能见度现象,一般湿度均在80% ~90%,或早上湿度在90%以上,午后湿度降低至80%以下,但能见度没有好转,所以1月份的低能见度现象可以看做是雾和霾的混合体,称之为雾霾。
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成因分析_马小会
北京 2013 年 1 月持续雾霾天气成因分析马小会 甘璐 张爱英 赵娜 张明英(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 北京,100089)摘要根据北京南郊观象台的监测数据、探空等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雾霾天气的气候背景,并结合北京的地 形特点对北京地区 2013 年 1 月持续性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阿留申低压的强度和位置的异 常对于北京地区雾霾天气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中纬度地区大气环流以纬向为主,冷空气势力偏北是造 成北京地区 2013 年 1 月雾霾天气频发和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逆温层的出现有利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维 持,而平原地区近地面的逆温难以被破坏则是北京 2013 年 1 月雾霾日数偏多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雾霾 环流背景 逆温1. 引言雾和霾都是漂浮在大气中的粒子,使能见度恶化,两者的组成和形成过程不同。
雾是由 大量极小的水滴或冰晶微粒在阳光的作用下呈现为乳白色的悬浮体, 一般形成于近地面层水 汽条件较好(空气相对湿度在 90%以上) 、大气层结稳定、风力较小的气象条件下。
霾是大 量极细微的微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普遍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公里的现象,空 气相对湿度较低。
在形成雾的条件中,由于大气层结稳定,风力较小这种条件也有利于颗粒 物聚积而形成霾。
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出现雾、霾共存现象,并且在一定条件下,雾霾互相 交替转换。
80年以后,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个区域的雾霾天气呈增多趋势 [1-6],这与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污染物排放增加,尤其是细颗粒物污染加重密不可分,与 之相关联的霾灾害问题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7-9]。
很多研究表明[10-13] , 雾霾天气 下小风、高湿、逆温等稳定的气象条件是造成秋冬季节较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2. 2013 年 1 月北京雾霾天气过程的选取1 月和 2 月是北京雾霾天气的多发期[1]。
2013 年 1 月份,雾霾天气出现频次多,持续 时间长,能见度低,在历史同期非常少见。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引言:2013年1月期间,中国东部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雾霾天气,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我们有必要对这次雾霾天气的气象条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雾霾的形成机制,为今后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2013年1月雾霾天气概述中国东部地区在2013年1月期间经历了多次持续性强雾霾天气,尤其是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带。
这些雾霾天气通常伴随着高浓度的PM2.5和PM10颗粒物,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二、雾霾天气形成机制1. 大气层结和稳定度大气层结和稳定度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1月份,中国东部地区常处于冬季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高气压控制下的冷空气团进入地区,从而导致大气层结稳定。
这样的稳定大气层结会限制大气中底层颗粒物的扩散,使其在地表积累,形成雾霾。
2. 地理条件和地表特征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密度大、工业污染源较多,土地利用方式多为工农交错区域,这些地理条件和地表特征使得该地区更容易遭受雾霾天气的侵袭。
此外,这些地区通风条件相对较差,空气污染物容易滞留,增加了雾霾天气的形成概率。
3. 气象要素变化在2013年1月期间,中国东部地区的气象要素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变化情况。
例如,大气湿度升高,与冷空气团的相遇导致潮湿的空气受到挤压和压缩,水分凝结为水滴,形成细小的颗粒物。
此外,近地面风速减小,这减弱了空气对颗粒物的搬运能力,使其更容易在地表积聚。
三、区域污染源和传输路径分析1. 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中国东部地区的工业和交通排放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大量燃煤和工业废气的排放,以及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和颗粒物,都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
2. 区域传输路径中国东部地区雾霾的形成不仅与本地区的污染源有关,还受到区域传输路径的影响。
根据气象数据和数值模拟分析,1月份中国东部地区的风向主要来自于西北或北方,并且特征风速较小。
《2024年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范文
《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华北地区,重雾霾天气频发,对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针对2013年1月华北地区的一次重雾霾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探讨其成因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未来的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2013年1月,华北地区遭受了一次严重的雾霾天气,持续时间较长且污染程度严重。
该地区的多个城市PM2.5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对这次重雾霾过程的模拟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模拟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先进的空气质量模型和气象模型,结合实地观测数据,对2013年1月华北地区的重雾霾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模型运算,分析气象条件、污染源排放等因素对雾霾形成的影响。
四、重雾霾过程概述2013年1月,华北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其中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最为严重。
在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中,PM2.5浓度持续超标,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在此过程中,能见度极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五、成因分析1. 气象因素:在重雾霾过程中,大气层稳定度较高,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同时,湿度较大,容易形成雾气,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的严重程度。
2. 污染源排放:工业生产、交通尾气等污染源的排放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重雾霾过程中,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的程度。
3. 地理环境:华北地区的地形地貌也对雾霾的形成和扩散产生了影响。
例如,平原地区的地形使得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城市热岛效应也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六、模拟结果与分析通过模型运算,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气象条件是造成重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连续多日的静稳天气条件下,污染物难以扩散,导致浓度持续升高。
2. 污染源排放是造成重雾霾的另一重要原因。
工业生产、交通尾气等污染源的排放量较大,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的程度。
【VIP专享】2015百万公众网络学习答案7
区域:区县:单位:姓名:身份证号:测试名称:生态环保主题答题测试时间:2015-7-7 14:43:12 测试时长:无限制测试次数:2 最高分:60一、单项选择题(总共20 题,每题 4 分)1、如何处理核事故引起的心理压力?核事故发生后,可能使一些人心灵受到创伤,引起无助感、焦虑、愤怒甚至攻击行为。
以下的方法有助缓解这些压力症状: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程序;吃健康的食物;不要忘记进食,切勿暴饮暴食,常做运动及保持活跃;参加各类社区活动,令生活充实;接受家人、朋友或同事的帮助,与他们交流你的感受;( )收看/收听有关事故的报道。
正确您的作答:A 正确答案是:A 得分:4A、不要过度B、一直2、PM2.5与肺癌有没有关系?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PM2.5污染程度与( )有关。
与农村人群相比,城市人群的肺癌死亡率较高,提示PM2.5污染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错误您的作答:A 正确答案是:C 得分:0A、肺癌的发病率B、死亡率C、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和种类主要有哪些?放射性污染物是指各种放射性核素污染物。
通常存在于核工业、核动力、核武器生产和试验以及医疗、机械、科研等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时排放的含放射性物质的粉尘、废水和废弃物中。
常见的放射性元素有镭、铀、钴、钋、氘、氩、氪、氙、碘、锶、钜、铯等。
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来源是(),以及核电站反应堆泄漏以及核试验等。
正确您的作答:C 正确答案是:C 得分:4A、含放射性核素粉尘B、废水、废气、废弃物排放C、含放射性核素粉尘、废水、废气、废弃物排放4、区域性雾霾污染的形成原因有哪些?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多次发生大范围的区域性雾霾污染现象,内在原因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造成( )。
错误您的作答:B 正确答案是:A 得分:0A、区域性重污染B、区域性污染C、全国性重污染5、影响雾霾形成的气象条件有哪些?霾天气发生时,从大的天气系统来看,区域主要受低压辐合、高压中心或均压场控制,大气异常稳定而形成静稳天气。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2013年1月,中国东部地区持续性强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一系列雾霾天气的产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大气稳定度、温度、天气系统、地形与气候特征等多个方面对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
首先,大气稳定度是造成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层内的温度逆温现象比较明显。
逆温指的是大气层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增高,而不是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情况。
当逆温现象较为明显时,空气密度较大,湿度较高,气象条件比较稳定,有利于水汽的聚集以及污染物排放物的积累,从而形成持续性强雾霾天气。
其次,温度是影响雾霾天气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013年1月中国东部地区的温度较低,这为雾霾天气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低温导致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雾霾。
同时,低温还会导致污染物的释放速率降低,从而使得污染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更长,加剧了雾霾天气的程度。
第三,天气系统也对雾霾天气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年1月中国东部地区强雾霾天气的形成和持续与冷空气活动有关。
当冷空气移动到地面,与地表发生接触,相对较暖的海面水汽蒸发增加,冷空气抬升形成云。
而在云层下方,冷空气向地面输送污染物,从而导致雾霾的产生和加剧。
此外,地形与气候特征也是影响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因素。
中国东部地区地势相对较平坦,山脉、丘陵等地理特征相对较少。
这就导致湿度较高,空气相对稳定,有利于雾霾天气的形成。
同时,中国东部地区气候特征也对雾霾天气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该地区的冬季天气多寒冷多雨,湿度相对较大,也增加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几率。
综上所述,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的产生与多个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大气稳定度、温度、天气系统活动、地形与气候特征等都是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关键因素。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近年来,中国东部地区频繁出现持续性强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013年1月,中国东部地区再次遭遇了一次严重的雾霾天气。
本文将通过对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雾霾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2013年1月,中国东部地区普遍出现了持续性的低温、稳定的大气层结以及高湿度的天气条件。
这些气象条件为雾霾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首先,低温天气是雾霾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低温会导致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形成云雾,从而产生雾霾现象。
其次,稳定的大气层结也是雾霾形成的关键因素。
大气层结指的是大气中的温度垂直分布情况。
一般情况下,在正常的大气层结中,温度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递减。
而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温度递减的速率较低,导致空气难以上升和对流不畅,使得雾霾在一定区域内滞留。
最后,高湿度也是雾霾生成的必要条件。
高湿度会导致大气中的水分饱和度提高,使得水蒸气凝结成云雾颗粒,形成雾霾。
此外,2013年1月中国东部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臭氧和颗粒物浓度的增加,也为雾霾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臭氧是一种有害气体,是雾霾的重要成分之一。
臭氧生成和积累主要与空气中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光照等因素密切相关。
而颗粒物是一种微小的悬浮固体或液体颗粒,也是雾霾的重要成分之一。
颗粒物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和大气自身,包括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燃煤等。
这些臭氧和颗粒物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
另外,更为严重的是2013年1月中国东部雾霾天气持续时间的延长。
雾霾天气的持续时间也是影响其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次雾霾天气持续了较长时间,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这主要是由于持续的高湿度和稳定的大气层结使得雾霾无法迅速消散。
在这种条件下,空气流动不畅,无法将雾霾带走,导致雾霾天气持续存在。
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成因分析马小会
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成因分析马小会2013年1月,北京持续出现了雾霾天气,这一天气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雾霾天气的一个主要成因是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在城市中,工厂、机动车辆和燃煤取暖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聚集并逐渐形成雾霾。
二、天气条件不利除了污染物排放外,天气条件也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冬季是雾霾频发的时期,这是因为冬季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冷空气锁定,使得污染物更容易停留在空气中。
此外,当气压下降,风速较小时,也会造成空气污染物无法扩散,从而加剧雾霾的形成。
三、地理条件限制北京的地理地势限制了雾霾的扩散。
北京周围的山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封闭环境,空气无法自由流动。
这就导致了污染物的积聚,使得雾霾天气在北京的持续时间更长。
四、冬季取暖方式冬季取暖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冬季,由于低温,许多家庭采用燃煤取暖的方式。
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五、气象条件气象条件也是雾霾产生的关键因素。
当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形成云雾。
当云雾中存在大量的颗粒物时,就形成了雾霾。
此外,温度逆转也会导致雾霾的形成,温度逆转是指高空温度较低,接近地表时温度较高,这会造成空气循环的逆转,污染物无法扩散。
六、人口密集和交通拥堵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十分严重。
大量的车辆排放的废气和尾气,加上人口集中产生的生活污染,共同导致了雾霾天气频繁发生。
综上所述,北京2013年1月持续雾霾天气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大气污染物排放、不利的天气条件、地理条件限制、冬季取暖方式、气象条件以及人口密集和交通拥堵等因素都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影响。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政府和公众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等。
北京2013年1月连续强霾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北京2013年1月连续强霾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北京2013年1月连续强霾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1. 引言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以及国际大都市,然而,近年来,北京的大气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3年1月,北京遭遇了一次持续时间较长且强度较大的霾天天气。
本文旨在对这次连续强霾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成因。
2. 强霾污染特征2.1 PM2.5浓度异常高在2013年1月期间,北京的PM2.5浓度出现了异常的上升。
根据监测数据,大部分时间内,PM2.5浓度超过了500μg/m³,甚至一度达到了1000μg/m³以上,远远超过了国家限值标准。
2.2 能见度极低霾天天气不仅PM2.5浓度异常高,同时还对能见度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这次连续强霾期间,北京的能见度几乎降至零,城市中的建筑物、汽车等几乎在迷雾中消失。
2.3 空气质量恶劣霾天天气不仅仅对能见度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霾天期间,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容易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导致咳嗽、喉咙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而且,霾天里,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受到了限制,无法进行户外运动。
3. 强霾成因分析3.1 降温和静稳天气霾天天气主要受降温和静稳天气的影响。
2013年1月,北京经历了一次较长时间的低温过程,低温天气导致大气中水汽凝结成冰晶和雾滴的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雾霾的形成条件。
与此同时,静稳天气也使得大气层内的对流较弱,形成较强的垂直积分效应,使得污染物滞留时间增长。
3.2 大量污染物排放除了天气条件的影响外,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也是造成连续强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作为国家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车辆尤其是汽油和柴油车的数量庞大,这些机动车尾气中的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直接排放进入大气中,进一步加重了空气污染。
此外,工业生产、燃煤和建筑扬尘等也是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
4. 对策措施4.1 限制尾气排放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采取行动,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管理,推广清洁能源车辆,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防控对策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防控对策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防控对策一、引言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霾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2013年1月,这一地区遭受了一次特别严重的强霾污染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一事件,本文将对该强霾污染事件进行数值模拟,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研究霾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构建合适的模型,我们可以模拟出霾污染的形成、传输和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了解强霾污染事件的原因和特点。
1. 模型的建立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种先进的大气分布模型,将模型参数和初值设定为该地区的实测数据。
模拟过程中,我们考虑了气象因素、排放源分布以及前期污染物浓度等。
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我们使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尽可能接近,确保得到准确的模拟结果。
2. 模拟结果根据模型模拟结果,我们发现该次强霾污染事件主要受到排放源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
排放源是指工业、交通等活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它们对霾污染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气象条件,如风速、逆温层高度等,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纵向传输。
本次模拟结果表明,排放源集中区域、逆温层高度较低以及风速较弱是该次强霾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
三、强霾污染的危害强霾污染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
首先,霾污染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刺激作用,长期吸入会导致气道疾病、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其次,霾污染会对能见度产生重大影响,给交通运输、航空飞行等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霾污染还会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繁育产生不利影响,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四、防控对策针对强霾污染,我们提出以下防控对策,以减少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1. 控制排放源首先,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工业和交通等排放源的污染物排放。
建立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和处罚,促使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此外,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重要的措施。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防控对策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防控对策近年来,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其中霾污染是较为常见和普遍的一种。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一次严峻的霾污染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峻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熟识、猜测和防控霾污染,科学家们进行了数值模拟探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控对策。
起首,我们来了解一下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霾污染状况。
依据观测数据和模拟结果,该次霾污染主要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一带,遮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霾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颗粒物是霾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其中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进行的数值模拟探究。
他们运用了大气环流模型和污染物传输模型,模拟了该次霾污染期间的大气环流状况和污染物的传输过程。
模拟结果表明,该次霾污染主要是由于大气稳定层的形成和污染物排放量的上升所致。
其中,温度逆温层的形成使得空气无法对流扩散,导致污染物在大气中积聚;而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也加剧了霾污染的程度。
探究还发现,地面气象条件对霾污染的形成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湿度、风速等因素都会影响霾污染的程度。
在霾污染的防控方面,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起首是大力推行工业结构升级,缩减污染物的排放。
中国经济快速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通过推行工业结构升级,缩减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进步,可以有效缩减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是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提高车辆排放标准。
机动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对机动车的排放标准进行升级和严格控制,可以有效缩减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还可以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缩减燃煤和燃油的使用,进一步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除了源头控制,应急措施也是防控霾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严峻的霾污染天气,可以实施交通限行、停工限产等应急措施,缩减尾气和工业排放的污染物。
《2024年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范文
《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篇一一、引言在近几十年里,我国经历了越来越频繁的重雾霾事件。
这些天气现象,对公共健康和区域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1月的华北地区重雾霾事件,因其严重影响而受到广大研究者及公众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致力于分析这次雾霾事件的模拟数据,从而为进一步改善大气质量,降低重雾霾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二、事件背景2013年1月,华北地区出现了持续的雾霾天气,涉及北京、河北、天津等主要城市。
该期间的雾霾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
三、模拟分析方法本次模拟分析主要采用了先进的空气质量模型和气象学模型,通过综合气象条件、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等多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
同时,我们还利用了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四、重雾霾过程模拟结果根据模拟结果,2013年1月的华北重雾霾天气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天气系统稳定,缺乏有效的冷空气或风力影响,使得空气流动性差;二是区域内燃煤排放的大量污染物难以迅速扩散;三是周边地区的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污染源也是造成重雾霾的重要原因。
此外,由于当时的城市规划布局及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也为重雾霾的持续存在提供了条件。
五、成因分析1. 气象因素:稳定的气象条件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形成了雾霾的积累。
特别是逆温层现象的出现,使得近地面的空气层处于稳定状态,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的严重性。
2. 污染源:燃煤排放、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
此外,农业活动如秸秆焚烧等也对雾霾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3. 城市规划与环保措施:城市规划布局的不合理、环保设施的不足以及环保意识的缺失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
例如,部分城市的热电、钢铁等高污染行业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
六、结论与建议结论:本次模拟分析表明,2013年1月的华北地区重雾霾事件是由气象条件、污染源和城市规划与环保措施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摘要: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详细分析了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列举了国外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雾霾影响和治理过程,以及我国近期为防止大气污染已经采取的多项措施,提出从根本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在制度上实现保障,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建立长效的协同治理的联动机制。
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引言雾霾是秋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
雾和霾虽同为视程障碍物,但二者之间却有很大差别。
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霾是排放到空气中的尘粒、烟粒或盐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是大气污染所导致。
两者可从空气湿度上作出大致判断,通常在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之为雾,小于80%时称之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1]。
雾和霾在一天之中可以变换角色,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
当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
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
2013年1-10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
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就2013年雾霾天气的特点、出现原因、目前对大气污染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未来如何应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2013年雾霾天气特点及成因分析(一)雾霾天气特点1.雾霾日数多雾霾是气象部门的常规观测项目,根据历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显示,2013年我国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其中1月和10月的月平均雾霾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2024年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强雾霾频发成因初探》范文
《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强雾霾频发成因初探》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特别是在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频繁出现强雾霾天气,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强雾霾频发的成因,以期为未来的空气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二、气象因素首先,强雾霾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在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处于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静稳天气形势明显。
低空湿度较高,风速较小,不利于空气中的污染物扩散。
这种气象条件使得污染物容易在近地面堆积,形成雾霾。
三、人为排放因素人为排放是导致雾霾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能源基地,大量的人为排放物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在空气中堆积。
此外,冬季供暖期的大量燃煤排放也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污染物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更容易形成雾霾。
四、区域性污染问题另外,区域性污染问题也是导致京津冀地区强雾霾频发的原因之一。
由于周边地区的污染源较多,污染物在区域内的传输和扩散过程中,也会对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区域性污染治理措施,导致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不佳。
五、交通拥堵及汽车尾气排放在城市化进程中,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也是导致雾霾频发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在高峰时段,道路拥堵严重,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
六、治理措施及建议针对京津冀地区强雾霾频发的成因,应采取以下治理措施及建议:1. 强化区域性污染治理合作,共同应对空气污染问题;2. 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燃煤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量;3. 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降低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排放;4.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应对雾霾天气;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七、结论综上所述,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强雾霾频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象因素、人为排放因素、区域性污染问题以及交通拥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2014. 2013 年 1 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4: 27–36 Zhang R H, Li Q, Zhang R N. 2014.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persistent severe fog and haze event over eastern China in January 2013.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7: 26–35, doi: 10.1007/s11430-013-4774-3
28
图1
2013 年 1 月雾霾天数距平
单位: 日数; 气候值为 30 年(1981~2010)1 月的气候平均值; 空白区 域数据缺失
与其相对应的气象条件 . 虽然雾和霾分别属于不同 的天气现象 , 但雾和霾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 ( 吴兑 , 2006; 杨军等, 2010). 在中国气象观测站的实际观测 中 , 对雾和霾的区分也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吴兑, 2006).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 当雾和霾天气同时发生 时, 在它们之间难以确定明确的界限. 雾和霾经常混 合在一起, 形成雾和霾混合的雾霾天气现象(王润清, 2012). 由于雾和霾都与能见度的降低相联系 , 因此 能见度实际上是雾和霾的一个综合度量. 图 2 分别给 出了中国东部区域(110~122.5E, 22.5~40N)平均的 2013 年 1 月以及 1 月气候平均能见度的逐日变化, 其 中气候值为 30 年(1981~2010 年)1 月的逐日气候平均. 可看出在 2013 年 1 月 1~4 日, 能见度明显偏高, 大于 气候平均值. 此期间内能见度偏高是因为在 1~4 日, 发生了一次全国范围强冷空气过程, 受强冷空气
图2
中国东部区域平均能见度 2013 年 1 月逐日变化(实线) 和 1 月气候平均能见度逐日变化(虚线)
气候值为 30 年(1981~2010 年)1 月的逐日气候平均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4 年
第 44 卷
第1期
影响, 中国多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杨琨, 2013). 1 月 5 日以后的整个时段内能见度持续偏低, 均小于气候 平均值 , 说明这次雾霾天气具有显著的持续性特征 . 同时, 在雾霾天气持续期间, 其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天 气时间尺度变化, 其中在 15, 23 和 31 日能加度分别 出现最低值, 比当日的气候平均值降低了大约 3 km 左右. 考虑到雾和霾天气的混合性质, 本研究将把 2013 年 1 月发生的雾霾天气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展研 究. 另外, 2013 年 1 月发生在中国东部地区的雾霾天 气, 具有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的显著特 点 , 这些特点决定了在研究气象条件对这次雾霾天 气所起的作用时 , 不仅应该考虑大气环流背景场对 雾霾天气持续性的影响 , 也应该考虑气象因子在雾 霾天气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事实上, 对比 2013 年 1 月 2 日 08 时和 13 日 08 时的地面天气形势, 2 日 08 时中国受强冷空气影响, 而 13 日 08 时中纬度地区经 向型环流较弱、南方暖湿气流相对增强、中国东部地 区处于弱的均压区 ( 张小曳 , 2013), 说明了气象因子 与 2013 年 1 月雾霾天气的演变具有密切的联系.
张人禾 *, 李强 , 张若楠
① ② ③
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② 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 北京 100081; 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 E-mail: renhe@ 收稿日期: 2013-08-08; 接受日期: 2013-10-31; 网络版发表日期: 2013-12-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 : 41221064)资助
关键词 雾霾天气 气象条件 中国东部区域 2013 年 1 月
雾霾是发生在大气近地面层中的一种灾害天气 , 由于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降低 , 可以对社会 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同时, 雾霾天气 发生时大气气溶胶聚集在大气近地层 , 使得大气污 染增强, 空气质量下降, 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要危害 ( 李子华等 , 2008). 研究表明 , 雾和霾的长期变化趋
势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 城市的 扩张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热岛效应的增强 , 可以使雾 的发生频次在城区呈减少趋势 , 而在郊区呈增加趋 势(Sachweh 和 Koepke, 1997). 城区浓雾发生频次的 减少趋势除了与城市加热的增强趋势有关外 , 也与 悬 浮 颗 粒 物 的 减 少 趋 势 有 关 (Witiw 和 LaDochy,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4 年
第 44 卷
第 1 期: 27 ~ 36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专题: 2013 年 1 月中国东部严重雾霾天气
论 文
2013 年 1 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 气象条件分析
了说明.
1.2
方法
利用 NCEP/NCAR 再分析资料中的 1981~2010 年 30 年的 1 月份逐日资料, 计算得到大气变量 1 月 气候平均值以及 1 月逐日气候平均值. 能见度的 1 月 逐日气候平均值也由 1981~2010 年 30 年的 1 月份观 测资料计算得到. 考虑到 2013 年 1 月的强雾霾天气 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的 110~122.5E, 22.5~40N 区 域内(图 1), 本文的分析中将有关变量在此区域进行 了区域平均. 1981~2012 年能见度历史数据利用了此 区域内 218 个站的观测资料, 2013 年 1 月利用了此区 域内 316 个站的能见度观测资料. 在本文的分析中 , 用到了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 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另外, 还用到了两个表 征大气热力不稳定度的常用指数 K 指数(KI)和 A 指数 (AI), 它们的计算公式(章国材等, 2007)分别为
摘要
2013 年 1 月, 在中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强度强、 持续时间长、 发生范围广的雾霾天气.
本文利用资料诊断, 从大气环流背景场和雾霾天气演变过程两个方面, 分析了气象条件在这 次持续性强雾霾天气发生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 2013 年 1 月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 在中国东 部区域, 对流层中低层的异常南风有利于水汽向中国东部地区输送, 500 hPa 的高压异常抑制 了对流的发展, 而表面风速的减弱不利于近地面附近的雾霾向区域外输送, 水平风垂直梯度 的减小减弱了天气尺度扰动的发展和大气的垂直混合, 对流层低层异常逆温层的存在使得 大气近地层变得更加稳定. 这些气象背景场为雾霾天气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 件. 对雾霾天气演变过程的分析表明, 雾霾天气区域内的表面风速及其上空对流层中低层的 水平风垂直切变对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动力影响, 二者偏小(大)时雾霾天气偏强(弱); 对流层 中低层的层结不稳定性以及近地面层的逆温状况和温度露点差对雾霾天气的演变可以产生 热力影响, 层结不稳定性和逆温偏大(小)以及温度露点差偏小(大)时雾霾天气偏强(弱). 多元 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热力和动力因子对这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大致相同的作用, 气象 因子可以解释超过 2/3 的雾霾天气逐日变化的方差, 方差贡献达到 0.68.
K I T850 T500 Td850 T Td 700 ,
(1)
AI T850 T500 T Td 850 T Td 700 T Td 500 ,
(2)
1
1.1
资料和方法
资料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资料如下 . (1) NCEP/NCAR 日平均大气再分析资料(Kalnay 等, 1996), 时间范围 从 1981 年 1 月 1 日到 2013 年 1 月 31 日, 水平分辨 率为 2.5×2.5, 垂直分辨率为 17 层; (2) 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地面观测日值数据 , 资料 为 1 天 4 次, 分别为北京时间 02, 08, 14 和 20 时, 1981~2012 年的历史数据使用了 743 站的资料, 2013 年 1 月利用了 848 个地面观测站的数据; (3) NCEP 提 供的 2013 年 1 月大气温度的 FNL 分析资料(final analyses data), 资料为 1 天 4 次, 分别为北京时间 02, 08, 14 和 20 时, 水平分辨率为 1×1, 本文的分析中 用到了 FNL 分析资料中大气对流层低层 1000 和 925 hPa 两个垂直层次的气温资料. 本文中的能见度分析利用了地面气象观测站的 观测数据, 大气变量主要利用 NCEP/NCAR 再分析资 料 . 由于 FNL 分析资料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 在 计算 2013 年 1 月大气低层温度的逐日演变时使用了 FNL 分析资料, 在文中使用 FNL 分析资料之处予以
张人禾等: 2013 年 1 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2008). 1980~1995 年 , 美 国 霾 的 减 少 趋 势 伴 随 着 PM2.5 浓度的减少, 并且与硫化物排放的减少趋势一 致 (Schichtel 等 , 2001). 中国雾日数有明显的季节和 年代际变化, 冬季最多, 春季最少; 在 20 世纪 70~90 年代较多 ,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减少 ; 而霾日数自 2001 年以来急剧增长(孙彧等, 2013). 中国雾日数减 少趋势的产生 , 与冬季日最低温度的升高以及相对 湿度的减小趋势有关 ( 刘小宁等 , 2005), 霾日数的增 加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趋势 以及平均风速的减少趋势有密切的联系(高歌, 2008). 另外 , 中国霾的变化趋势与经济活动的区域分布密 切相关,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国东部和南部, 霾日具 有增加的趋势 , 而在经济相对滞后的东北和西北地 区, 霾日出现减少趋势(吴兑等, 2010). 关于中国雾霾天气的发生与气象因子之间的联 系 , 已有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如前所述的雾霾长期 变化趋势与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 , 另一方 面集中在局地气象条件与雾生消演变过程 (Niu 等 , 2010)以及与霾天气的联系(童尧青等, 2007). 一些研 究分析了雾霾天气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 按照地面天 气形势 , 可以把中国大范围的大雾分为均压型和锋 前型两大类, 其中前者主要与辐射雾相联系, 而后者 则主要跟平流雾相联系 (林建等 , 2008); 大气低层暖 平流、大气层结相对稳定和充沛的水汽条件, 对中国 东部大范围大雾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张新荣, 2006).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 当大气对流层中层出现 对流层低层在弱高压脊控制下并且 较强的纬向环流、 出现较弱的表面风时 , 有利于严重霾天气的发生 ( 吴 兑等, 2008). 2013 年 1 月, 中国东部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雾 霾天气, 江苏、北京、浙江、安徽和山东雾霾日数为 当地 1961 年以来同期最多(杨琨等, 2013). 图 1 给出 了 2013 年 1 月雾霾天数距平在中国的分布, 其中气 候值取为 30 年(1981~2010 年)1 月的气候平均. 可看 出大约在 110E 以东以及 40N 以南的中国东部地区, 许多区域的雾霾天数距平都超过了 5 天. 有 4 个距平 天数达到 10 天以上的高距平区域分别出现在广东中 西部区域, 湖北北部附近区域, 北京、天津和河北附 近区域 , 以及东部沿岸地区的江苏和山东南部区域 . 最大距平中心出现在江苏东部区域 , 距平天数超过 了 20 天. 已有的研究往往将雾和霾区分开来 , 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