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师读本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师读本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本教师读本旨在帮助教师全面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案例分析,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理论基础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概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效果。
它既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种深化,又是学科教学的一种拓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2. 融合的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可以提升学科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方法1. 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如制作教学PPT、设计上线互动课堂等,以增强学科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2. 教学方法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信息技术,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 评价方式改进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采用上线测试、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案例分析通过对某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多媒体教学PPT,结合实验视瓶展示,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化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五、结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科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改革教学结构、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效果的过程。
面对深度融合的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借助开发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教研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开发微课资源,变教学资源为学习资源。
在以往的资源建设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些资源的局限性愈加明显:一是不能满足不同教师对资源的个性化需求;二是这些资源大多属于课件资源,主要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服务,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微课的兴起,为信息化教学打开了新的视野。
微课资源容量小,便于在不同的终端上使用,且微课开发的门槛低,方便教师掌握。
因此,可以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修团队的老师先行先试,尝试开发微课资源,通过他们培训和吸引全校教师共同来参与这项工作,同时将教师微课开发与校本研修学分考核挂钩,有效地保证了微课制作的质量。
我校开发的微课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视频和自主学习检测单三个部分。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认为开发微课是一种很好的校本研修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笔记,开发智慧课堂,以先教后学为先学后导。
微课程,开启了“融合”新时代。
受翻转课堂的启发,学校在开发微课程资源的同时,积极尝试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规定各教研组每月必须开出一节智慧课堂研究课,并向全校展示。
我们的智慧课堂借助“为知笔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网上协作,具体包括四个基本环节:第一,网络观课,自主学习。
课前利用为知笔记的群组功能为学生提供微课程资源,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和自主学习检测单。
学生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在家中进行自主学习,不懂之处可通过网络请教同学和老师。
2024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质课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质课件目录CONTENCT •引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评价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01引言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其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重要内容之一。
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80%80%100%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科教学是教育的核心,信息技术应该服务于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是手段学科教学是目的深度融合是趋势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深度融合的目标与要求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目标,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资源等方式实现。
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采用更多元化、生动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02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互动式课件,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010203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远程教育和终身学习。
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可实现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网络教学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方便快捷,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经验1:其他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让丰富的其它多学科教育资源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使我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走出一条新路子讲到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我们一般都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学科,去整合、服务其它学科,可以反过来用,让其它学科知识来整合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应用中来学。
举一个例子:在学习DreamWeaver网页制作的教学中,我们以探索“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真实来源为主题,制作一个成语学习网站。
对这个成语的一般解释,是指廉颇背上背着荆棘去请罪,但现在有一些新的解释,不是这样,而是手抱着荆棘。
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马上去搜索、查询、咨询老师、讨论,想得到合理解释,最后以“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拓展出非常多的成语典故、历史事实、古文字知识等等,还有同学用Flash或Photoshop软件模拟这个成语的场景,效果非常好。
网页内涵丰富,关键是把语文、历史等知识融入到网页、图片处理的学习中,学生至始至终兴趣高,创作热情高涨,作品成果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感受到其他学科整合信息技术的“甜头”。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融合进其它学科知识,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学生有成就感,提升了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应用中得到了品味提升和内涵的丰富。
经验2:我校在开展中小学班级创新教育实践过程中,机器人教育、3D设计与打印尝试学科的融合,取得很好的研究效果我校在开展的《基于创新课程实验室的中小学创新教育研究》实践中,我们坚持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把“能力风暴”机器人作为班级创新课程的主要教学、操作设备。
同时配置了乐高机器人、智慧天下机器人、纳英特机器人。
让学生了解不同品牌的机器人设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对比、求异,让学生思维发散开去,“深度”动起手来,本学期,在给学生讲授基本搭建、基本传动的知识时,我们邀请物理老师进入课堂,给学生分析力的关系与原理,搭建的优化设计等知识,让学生把每个问题尽量弄清楚,搞透彻。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摘要: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信息技术只有与学科课堂深度融合,才能发挥出学科优势。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试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对策及融合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其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信息技术只有与学科课堂深度融合,才能发挥出学科优势。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教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教与学的媒介。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以往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1.认识存在误区。
许多教师片面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
其实,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本身只是狭义的概念。
广义上的信息技术除信息技术本身外,还包括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理念渗透和实际运用,信息技术既是学科教学的工具、方式和手段,又是实现师生互动和教学内容呈现以及教师素质提升、学生成绩提高的技术支撑。
所以,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这种理解上有偏差的,是不全面的。
2.学习动力不足。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必须依靠教师。
可有的教师认为那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
其实信息技术只负责对所有教师进行培养训,而在学科教学中技能实操要依靠教师本人推进。
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存在畏惧心理,守住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对信息技术这种手段推进不积极不主动,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认为自己接受新技术较为困难,因此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英语:陈舒婷
智慧课堂的课堂剪影
英语:郑敏娜
生物:刘国伟
智慧课堂的课堂剪影
生物:林莎
实施能有效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
二是使用技术工具变革传统课堂生态
欧阳师章:数学二维画图工具(ggb)这个软件功能强
大,能够处理图形、数据相关问题,在解析几何、线性 规划、概率统计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3D绘图计算器 (ggb)软件在立体几何动态演示、点线功能,方便老师在不同媒介之间传 输文件,而扫描全能王解决了图片拍照不清晰打印不清 晰讲解不清晰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ES文件浏览器可以方 便的查找本地文件和文件处理;装wps破解版(支持数学 公式)主要解决有些数学公式显示不全乱码;pdf编辑注释 工具对讲解pdf文件内容有很大帮助。
公开课安排情况
史地实验室:红字为正式上课、黑字为试上课
星期日4.8 星期一4.9 星期二4.10
1 2 上午 3 4 5 6 下午 7 8
林梓 林梓
朱永钦 朱永钦
陈玉兰 朱永钦 陈玉兰 陈玉兰
林蒨 朱永钦
叶秀金
陈玉兰 陈玉兰
星期三 4.11
陈玉兰 刘成
星期四 4.12 叶秀金 朱永钦 陈玉兰
叶秀金 林梓
学科 姓名
历史 政治 物理
林婷
(双白板)
万庆红
(双白板)
朱永钦
(史地实验室)
陈玉兰
(史地实验室)
刘成
(史地实验室)
智慧课堂的应用情况
使用功能 画笔、板擦、屏幕广播、分享、互动主观题
画笔、板擦、拍照讲解、学生平板批注 画笔、板擦、屏幕广播、投票
画笔、板擦、屏幕广播、投票、讨论 画笔、板擦、作业平台
林莎 画笔、板擦、拍照讲解、云端报告、分享、智学网学情分析、作业平台学案、互动选择
网络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技术的教学特性什么教师应怎样适应深度融合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会数字化学习内容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是有计算机和网络才有的,而是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即使在人类人们的语言、文字、书本还没有出现之前,也有信息技术,例如“手舞之,足蹈之”。
人类的信息技术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生物性形体声音技术口授耳听技术直观技术数字化的信息技术视听技术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2013年10月9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马丁卡普拉斯,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和南加州大学教授阿里耶瓦谢勒,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突破了传统的化学“试管实验”的局限性,化学家用棍子和小球搭建复杂模型的时代已在他们手上终结。
由于三位获奖者的努力,今天,计算机程序可以对化学反应进行详细描述和复杂预测。
计算机成为化学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实验手段之一,他们所得出的方法既简单又保证了极高的准确性。
我们可以利用3D制作的虚拟现实课件,形象、准确、清晰地将过氧化氢还原氧气的过程展示到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化学反应。
——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经过近15年的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条件,并将进入后网络时代。
后网络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大规模的硬件环境建设将逐渐退居其次,提升网络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支持能力,通过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效与水平,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点。
内容屏幕将成为学习的主要介质使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学习过程成为信息重构过程互联网思维将成为人们重要的思维方式低结构成为深度融合的主导框架数字化工具与平台成为应用重点图形将成为主要的思维元素乔布斯离世前曾预言:电子科技将掌控未来的教室,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取得丰厚的利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将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科教学的创新、深化和拓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使得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2. 教学资源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和网络资源,搜集、整合、利用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3. 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互动教学、游戏化教学等,使学科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具体。
4. 学生学习方面: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获取和交流学科知识,参与学科活动,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中,需要教师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科教学
知识。
教师应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并结合学科教学需求,设计和实施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十二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十二篇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术语教学设计: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学设计:202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十二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1现在的教育方式出现多元化,高效的而又便捷的教学。
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我们在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符合地区文化以及跨域性的补充,听取各种意见;只有听取多方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我们需要的选择。
但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在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这样货那样的问题。
创新就有风险,就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
开拓创新路上的失败能够启迪后人。
(一)以创新发展新的教育活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
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教育创新可持续的根本保障,只有改革才能革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任务艰巨、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空间还有待拓展等,都需要靠创新管理来驱动。
创新是一种文化,但更是一种制度环境,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出来,创新需要必要的管理,但更需要切实的服务。
改革,就是要靠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释放教育创新发展的活力,来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管理者少一些计划思维、少一些直接管理、少一些不当干预,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教育者多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水平。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优势Internet在我们中国普及面很广,包括(城市、县、乡、村及直辖市等等)这是我们应用的基础,Internet有强大的信息库,丰富的影像、录音、文字、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选择符合当前阶段的学习,并加以利用。
怎样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怎样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以及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首先,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
信息化教学环境应该支持多种教与学方式,如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研究等。
其次,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具体目标。
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才能实现新型的教与学方式。
最后,要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具体来说,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
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内容要依赖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相配合;教学媒体要成为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
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相关的教学模式。
例如,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变革要求的“教学模式”,其实施要领是由五个环节组成的“教师主导下的探究”模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策略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策略概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策略旨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
策略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展示图像、视频和音频等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策略二:网络资源利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为学生提供学科教学所需的资料和信息。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在线搜索、阅读和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创建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策略三:虚拟实验与模拟利用虚拟实验和模拟软件,可以让学生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虚拟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方式还能够节约实验设备和材料的成本,并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实验环境。
策略四:个性化学习与自适应评估信息技术可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和自适应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评估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智能评估工具等技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评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习成果。
策略五:远程教学与在线交流通过远程教学技术和在线交流平台,教师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和教学。
这种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提供更加广泛和全面的学科教学。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促进合作学习和思想碰撞。
结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策略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利用、虚拟实验与模拟、个性化学习与自适应评估以及远程教学与在线交流等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
202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的深度融合•融合背景与意义•融合目标与原则•融合内容与策略目录•融合实施过程与保障措施•融合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未来展望与挑战应对融合背景与意义移动设备、智能终端等普及率不断提高,使得学习更加便捷、高效。
网络带宽不断提升,为在线教育、远程教学等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教育信息化政策与要求0102学科教学需要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需求,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个性化教学。
学科教学中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实验操作难度大、知识点抽象等,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解决。
学科教学需求与挑战深度融合必要性与价值深度融合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深度融合能够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深度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融合目标与原则提升学科教学效果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原则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遵循学科教学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注重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受和领悟学科知识。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活动。
关注学生体验,确保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体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平台,增进师生交流与合作。
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反馈和决策支持。
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空间。
融合内容与策略课程内容整合与拓展策略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01拓展课程内容02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03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案例分享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案例分享1 2 3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挖掘社会资源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探讨评价方式改革及其实施方案改革评价方式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评价中,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科学化和智能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模拟化学反应、分析化学数据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在化学中应用,能够模拟化学反应过程,分析化学数据和实验结果,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
信息技术在生物中的应用
总结词
模拟生物过程、可视化生物结构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在生物中应用,能够模拟生物过程和实验环境,可视化生物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原 理和实验操作。
特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具有跨学科性、动态性、 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方式个性化,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融合的重要性
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 学资源,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02
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
Chapter
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抽象概念可视 化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在数学中应用广泛,能够提 高计算效率和精度,将抽象的数学概 念和公式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信息技术在物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模拟实验、可视化物理现象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在物理中应用,能够模拟实验环境和条件,可视化物理现象和过程,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
培养创新人才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 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促进教育公平
信息技术能够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 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 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促 进教育公平。
融合的历史与发展
0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1.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让教学生态更完善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一些学科涉及很多抽象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轻松地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融为一体,实现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兴趣盎然,思维能力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模拟数字化学习情境。
数字化学习情境的建构不是随意的,它需要建立在尊重科学性的基础上,既包括信息技术自身的规律,也要符合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联系学生学情实际,使信息技术适合学生。
如VR和AR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普遍运用,涵盖了多学科的章节内容。
在学习数学函数图象、物理凸透镜成像实验、化学分子和原子结构、生物学基因的表达等内容时,都可以借助VR、AR技术生成所需要的实物模拟的立体三维图像,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的呈现知识,对于学生形象化思维培养和对教学内容理解有着很好的作用。
2.建立信息化教学方式,让双主地位更突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1)教师教学方式信息化。
教师教学要借助信息技术,更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
如课前预习环节,可以借助平台来投放课程内容,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课前学习活动,收集学生对预习内容检测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概括学生存在的个性化问题,为课堂教学实施提供依据。
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生课前预习的需要利用班级学习平台或者学习圈、学习社区等,进行师生交流和互动,使自主预习得到较好的引导。
(2)学生学习方式信息化。
如泛在学习网络、云空间、在线慕课、智能平板、可穿戴设备等软硬件设施,让学生自主学习有了更加便捷的渠道。
3.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科教学更立体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学科教学的空间更加广泛,可以说处处是学习的地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1)微课见微知著。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依托互联网,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多元化需求开发的一种微型课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一、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学校设备在不断更新,中小学学生们的信息素养越来越好,教师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越来越高,这不得不引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它的思考: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1.融合的内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所谓融合,它强调了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即被融合的个体并不丧失与其自身的特性,使当前行为保持在过去已经形成的某些理念之下的同时,又强调了个体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
因此整合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概念与内涵信息技术与学科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这个融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有多种,最佳的融合形式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与教学。
通过创设网络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索并获取知识从而获得学习经验。
采取以资源为中心的学科教学融合发展阶段的教学,以培养学生整理资料以及探究性学习为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学习主题从网上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
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方式提供的生动形象的知识内容,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五、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学科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在实际的研究和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学科的过程,它将对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产生变革影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科教学的改革和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现状、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融合现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工具,使学科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进行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还为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管理的便利。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在线考试系统等工具,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科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融合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学科教学的形式和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展了学科教学的边界。
利用网络和数字化工具,学生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接触到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知识,实现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也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支持。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和节奏。
而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三、未来发展方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融合的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同时,也需要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的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优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分享机制,提高学科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课件-2024鲜版
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 了解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1
结果性评价
标准化测试成绩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 标准化测试,如在线考 试系统,快速准确地评 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024/3/27
作品展示与评价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 手段创作和展示作品, 如电子报告、多媒体演 示等,以便更全面地评 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系统的行为和原理。
19
05 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评价结合
2024/3/27
20
过程性评价
2024/3/27
学生学习过程跟踪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学习管理系统,实时跟踪和记录学生的学 习过程,包括学习时间、学习进度、互动情况等。
学习行为分析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如点击率、停留时间、答题情况等, 评估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理解程度。
2024/3/27
13
教学资源网络化
2024/3/27
网络课程平台
建立在线课程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程视频、在线讲 座、互动模拟等。
学习社区
构建在线学习社区,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学习经验 和资源。
远程实验室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远程实验室,使学生可以远程访问实验设备 和数据,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
背景与意义
2024/3/27
信息技术的发展
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
括教育。教育改革的需要02当前,教育改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深入推进,要求教育更加注重
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0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
制定相关政策
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提供政 策引导和支持。
设立激励机制
对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团队给 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加强评估和督导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效果进 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改进。
THANKS
感谢观看
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协作式教学方法
在线协作平台的利用
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在线协作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小组讨论、项目 合作等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技术可以整合各种实时互动和沟通工具,如视频会议、在线聊天等,方便教师和学生 进行即时交流和解答问题。
智能评估
人工智能可对学生的作业 、考试等学习成果进行自 动评估,减轻教师负担。
学习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可对学生的学习 数据进行分析,为教师提 供教学策略建议。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整
03
合
教学内容数字化
数字化教材
将纸质教材转化为数字格式,方便学 生在线或离线阅读,同时支持多媒体 元素的嵌入,如视频、音频和动画等 。
协作式学习成果的展示和分享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方便地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协作成果,如报告、演示文稿等,增强 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探究式教学方法
数字化实验和模拟的整合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实验和模拟资源,让学生 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
在线学习资源的利用
作品展示与评价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作 和展示作品,如电子报告、多媒 体演示等,同时提供相应的评价 标准和方法,对作品进行客观全 面的评价。
2024版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01引言Chapter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等。
但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应用层次不够深入、与学科教学融合不够紧密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深度融合的内涵与目标深度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在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全面融合。
其目标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具体来说,深度融合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02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Chapter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复杂的概念、过程或现象,降低理解难度,加快教学进度。
激发学生兴趣打破时空限制个性化学习资源共享030201网络教学互动性增强移动学习平台通常具有丰富的互动功能,如在线讨论、实时问答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互动性。
学习便捷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数据分析移动学习平台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
移动学习1 2 3个性化推荐智能答疑学习评估与反馈人工智能辅助教学03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Chapter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线协作学习虚拟仿真实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学习资源推荐01学习路径规划02智能辅导与答疑03跨学科整合与拓展STEM教育理念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课程设计打破学科界限,设计跨学科课程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拓展性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拓展性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实时反馈机制学习诊断与改进04面临的挑战与问题Chapter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学科差异教师差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硬件资源不足软件资源匮乏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不足培训机会有限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师学习动力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习方式单一学习资源利用不足学习效果不佳05解决方案与发展趋势Chapter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01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02设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03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库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推动教育资源创新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经验1:其他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让丰富的其它多学科教育资源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使我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走出一条新路子
讲到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我们一般都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学科,去整合、服务其它学科,可以反过来用,让其它学科知识来整合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应用中来学。
举一个例子:在学习DreamWeaver网页制作的教学中,我们以探索“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真实来源为主题,制作一个成语学习网站。
对这个成语的一般解释,是指廉颇背上背着荆棘去请罪,但现在有一些新的解释,不是这样,而是手抱着荆棘。
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马上去搜索、查询、咨询老师、讨论,想得到合理解释,最后以“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拓展出非常多的成语典故、历史事实、古文字知识等等,还有同学用Flash或Photoshop软件模拟这个成语的场景,效果非常好。
网页内涵丰富,关键是把语文、历史等知识融入到网页、图片处理的学习中,学生至始至终兴趣高,创作热情高涨,作品成果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感受到其他学科整合信息技术的“甜头”。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融合进其它学科知识,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学生有成就感,提升了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应用中得到了品味提升和内涵的丰富。
经验2:我校在开展中小学班级创新教育实践过程中,机器人教育、3D设计与打印尝试学科的融合,取得很好的研究效果
我校在开展的《基于创新课程实验室的中小学创新教育研究》实践中,我们坚持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把“能力风暴”机器人作为班级创新课程的主要教学、操作设备。
同时配置了乐高机器人、智慧天下机器人、纳英特机器人。
让学生了解不同品牌的机器人设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对比、求异,让学生思维发散开去,“深度”动起手来,本学期,在给学生讲授基本搭建、基本传动的知识时,我们邀请物理老师进入课堂,给学生分析力的关系与原理,搭建的优化设计等知识,让学生把每个问题尽量弄清楚,搞透彻。
物理与机器人的融合,使我们的创新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丰富了创新课程内容,学生轻松掌握关键的、难点知识。
在今年机器人比赛中我们取得多个特等、一等奖,这就是机器人教育走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最好体现。
我们购置了3D打印机,给学生介绍关于3D打印技术,学习建模软件,设计一些简单的作品,我们邀请了学校美术教师参与,与信息技术老师配合,在作品的设计与创意上共同配合,然后打印出来,感受整个过程,学生自始至终充满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设计思维,锻炼了动手能力。
这就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产生出美的作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