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规律性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规律性常识
一、地球运动部分
1、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赤道最快(111*15千米/小时),向两极递减。
南北纬60°相当于赤
道的一半(111/2*15千米/小时);两极点线速度为0。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全球相等。
(约15°/小时)
2、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变化规律——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从近日点向远日
点逐渐变慢;从远日点向近日点逐渐加快。
(角速度,同样规律)3、经纬度数值变化规律——东经度向东(即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向西(即逆自转方向)增大;
北极上空看是东经度呈逆时针方向增大,西经度呈顺时针方向增大;
北纬向北增大,南纬向南增大。
4、经纬度距离变化规律——纬度差1°南北实际距离差约111千米;
经度差1°东西实际距离从赤道向两极缩短(赤道上约111千米,向极地呈余弦函数递减(即111*COS纬度)
5、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空间规律①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则该半球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
且越往高纬走,长者越长,短者越短。
②同纬度地区山上日出比山下早、日落时间比山下晚即山上昼长多于山下
时间规律①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该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反之昼渐短夜渐长
极昼极夜分布规律——从春分到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逐渐缩小;从秋分到冬至再到次年春分(北半球冬半年),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
渐扩大再逐渐缩小。
南极地区相反
6、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无论南北半球,其夏半年始终昼长夜短,冬半年昼短夜长。
而且
同一半球纬度越高,长者越长,短者越短。
夏至和冬至分别是最长和最短的时间点。
也是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到达最北界和最南界的时间
7、晨昏线的相关规律性知识——
①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始终自东向西移动。
每小时15度
②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度上的地方时刻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上地方时刻为18
点;
只有春分和秋分两天全球日出时间都为6点,日落时间为18点
③春秋分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且过极点,全球昼夜等分。
晨昏圈和极圈相切,北极附近为极昼则是夏半年,切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点;若北极附近为极夜,则是冬至日,切点所在经度地方时为12点,南半球依此类推。
④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数值,这个度数与晨昏圈和纬线圈的切点所
在纬度互为余角。
光照图上隐含时间:“晨赤交6、昏赤交18、切昼为0、切夜为12”
8、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大——90°。
从直射纬度向南北两侧方向递减。
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一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减小一度。
(见计算公式)而同一地点,正午12点太阳高度最大,早晚日出日落时为0,半夜0点太阳高度最小。
②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相反
③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反之则越长;一天之中,正午12点时太阳高度最
大,物体影子最短,早晚影子最长(可以达到无限长)
④物体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相对于物体对称分布。
⑤一般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楼间距则越宽,方能保证采光需求;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
楼间距可较小。
⑥为了达到最佳采光吸热效果,太阳能热水器采光板与阳光保持垂直最好,即采光板与地面的夹角
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⑦在赤道上始终昼夜等分。
太阳高度角以12点为最高,向东西两方递减。
递减的幅度跟直射点的纬
度位置相关联。
(对应着一个地点看就是正午时分太阳高度最高,早晚逐渐降低。
注意时间对应的高度和方位变化)
二、地图部分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的计算和大小、图例、方向(方位、风向、走向、流向、房屋等的朝向、坡
向、影子的方向、旗子的飘向等)
2.判读地图基本顺序:图名、区位、图例、比例尺、图上信息分析
3.等值线地图的基本规律
(1)同线等值
(2)同图等距
(3)不相交原则(等值线互相平行而不相交)
(4)等值线均为闭合曲线,但一幅图上只是部分区域,等值线不一定都闭合
(5)等值线疏集程度反应相关事物的变化快慢
(6)“高高低低法则”:等值线由高值向低值凸出则中间比两边高;等值线由低值向高值凸出则中间
低于两边。
比如山脊和山谷、寒流和暖流、高压脊和低压槽等等。
(7)关于闭合等值线的判读:
方法:依据相邻趋势渐变和同图等距原则进行判断。
特殊情况:两相邻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线圈时,闭合线圈中间区域取值的判断运用“大大小小”法则进行判断。
比如等温线圈、等压线圈、潜水等深线圈、等高线圈、等积温线圈等等举例。
(8)相对高差类型的计算:找出两点之间不等量的等值线条数X,则取值范围为
(n-1)*等值距≤相对高度<(n+1)*等值距
三、大气环——天气与气候
一、气温变化规律
(1)全球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等温线呈“一陆南、七陆北”的弯曲特点
(3)同一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冬季。
(4)同一地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千米下降约6℃)。
(注意逆温现象)
气流上升则气温会降低、气流下沉则会升温。
2.其余气温变化常识:
(1)同一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冬季。
同一山地,阳坡温度高于阴坡。
(2)同一纬度海区,寒流经过地区温度低,暖流经过海区温度高
(3)同一地区,山下的温差大于山顶。
晴天温差大于阴天。
(4)基岩和沙地温差>草地>林地>湿地
(5)同一天中,陆地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海洋上相对延后。
(6)一年之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月均温出现在7月,最低月均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海洋上延后一个月。
二、气压变化规律
a)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
即山顶气压低于山下
b)同一海拔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气温低则气压高。
即热低压冷高压
c)同一海拔高度上,上升气流处气压低,下沉气流处气压高。
d)同一剖面上,等压面以上气压低于等压面,等压面以下的气压高于等压面。
e)同一剖面上,高压处等压面线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线向下凹。
(高压脊低压槽)。
注意: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状况相反。
三、降水分布规律
a)赤道附近降水多,向两极地区减少
b)低纬和高纬地区降水的纬度地带性表现明显(即随纬度增加降水减少)。
c)中纬度地区降水的经度地带性表现明显(即距海越远降水越少)。
d)纬度30°—40°地区降水东岸和西岸季节相反。
东岸夏季多雨(夏季风),西岸冬季多雨(西风带)。
e)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夏季风),大陆中西部降水少(副高)。
f)同纬度沿海地区,暖流经过的地区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降水少。
g)同一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h)暖锋锋前多连绵阴雨,冷锋多锋后雨。
i)低压系统(气旋)控制区域多阴雨,高压系统(反气旋)控制地区少雨晴朗。
四、气候分布规律
记住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