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

一带一路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

一带一路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那么,一带一路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背景时间是怎样的?下面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

一起看看吧。

“一带一路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2013年9月5日,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10月,主席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两会期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重点工作时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

政策内容是什么?“一带一路”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陆续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联互通及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措施;同时,“一带一路”不涉及政治、安全等领域,依赖“丝绸之路”经济、人文、商贸的千年传承,并赋予其新的合作意义。

建设重点是什么?“一带一路”的建设重点是“五通”,具体指的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云南与周边国家的“八通”具体是指什么?“八通”是指云南与周边国家通路、通电、通油、通气、通讯、通商、通币、通关。

如何体现互信互利精神?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将贯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寻求势力范围。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合作倡议,以经济与人文合作为主线,不搞封闭性集团,不妨碍既有的多边机制。

“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及具体思路“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一个新的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陆续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联互通及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措施。

2016年山西两会精神主要内容

2016年山西两会精神主要内容

第九,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关 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 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一是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我们要 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 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 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 污染,建设美丽乡村。二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非化石能源发 电比重,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三是推 进生态保护与建设。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今年拟安排 500 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 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落实主体功能区制 度,探索建立跨区域、农业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主产区倾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 二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 利工程,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 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改造农 村危房 260 万户,改建农村公路 20 万公里。高度重视农村 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今年再解决 6000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 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持农 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 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 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家庭经营 基础性地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
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加强农村特别 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 医保, 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完善政府、 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 在全国推行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扩大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三 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 文明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 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是推进社 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 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加强应 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改革信访工作

浅谈一带一路

浅谈一带一路

浅谈“一带一路”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军队改革,国企改革,降准降息,一带一路,亚投行的设立等等一系列大事件的发生,都在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全面改革的决心,中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风貌。

而在这众多改革中,我想简单地谈谈自己对一带一路政策的看法。

首先,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这两条丝绸之路古而有之,一条沿路向西,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就有了一条以古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一条向海,秦汉时期开通,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两条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陆上、海上交通贸易要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10月,在出访东盟国家时又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11月中国政府宣布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大战略启动,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相关国家、地区的兴趣,成为今年热议的话题。

这样一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覆盖了40多个国家,总人口44亿,约占全球的63%,近2/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不到1/3,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

从“一带一路”途径路线和辐射范围看,向北与俄罗斯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向东连接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向南通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把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

“一带一路”对经济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带一路”对经济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带一路”对经济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分析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1期一、“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的前身是发源于古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组成。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并在10月的东盟国家访问时提出愿与东盟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

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的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至此我国21世纪最伟大、最卓越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走向世界舞台。

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作用(一)全面发展国内市场经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于中国来说,将会有更多的产品涌入中国市场,特别是能源和大宗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是可预期的。

我们可以肯定中国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会有自己的原油期货、黄金期货以及影响国际经济波动的原材料市场。

这在原材料价格上会有更明显的优势,有利于制造业的改造升级以及竞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建设的改善也有助于中国货物在当地的运输和周转,提升市场效率,有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体外汇的存量。

“一带一路”也将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未来海外接受人民币报价会逐步形成机制。

这样最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减少汇兑损失,加快企业的结算速度,降低成本,最终也将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普通老百姓感受最多的就是境外旅游更加便捷。

“一带一路”激活“新亚欧大陆桥”

“一带一路”激活“新亚欧大陆桥”

“一带一路”新丝路战略解读之四“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欧两大洲,其地域辽阔,沙漠戈壁纵横,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多种文化共生共存,加强区域内各国和地区的沟通交流成为了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当务之急。

“一带一路”战略以积极推进陆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和海上通道的互联互通建设为抓手,使我国与周边及沿线国家形成陆路公路、铁路、海上航运、空中航线、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讯网络光缆“七线”互为一体、相互贯通的交互联通网络,拓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交流合作新空间,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拉紧相互之间的利益纽带。

在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同时,习近平主席相继在不同外交场合和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开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

2013年9月13日,习近平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务实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

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和5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我们有责任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是开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

二是商谈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协定。

三是加强金融领域合作。

四是成立能源俱乐部。

五是建立粮食安全合作机制。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

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

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相关政策文件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相关政策文件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相关政策文件一、导言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我国在近年来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支持和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本文将全面评估和介绍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相关的政策文件,并围绕这一主题撰写一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

二、政策文件概述在过去几年,我国政府陆续发布了众多相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策文件,主要包括《我国制造2025》,《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丝路基金设立方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城市群建设规划》等。

这些政策文件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政策体系,旨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区域间合作与发展。

三、政策文件解读我们来看《倡议》。

该倡议是于2013年提出的,旨在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

这一倡议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金融合作等,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导。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是一个关键的文件。

其提出了五大合作重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再看《丝路基金设立方案》,该方案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方面的资金短缺问题,提升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合作水平。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城市群建设规划》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文件。

该规划着眼于城市群的建设,旨在通过城市间的合作与互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加强了核心区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这些政策文件不仅促进了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也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更加积极的形象,有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我相信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定会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果。

中国新疆建设_丝绸之路经济带_核心区_姚彤

中国新疆建设_丝绸之路经济带_核心区_姚彤

迅速反应,先学先 动,以主动作为的态
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 科技中心、医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务中心,建设成国家大
由交通走廊向经济带转型
度抢抓历史机遇。
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
“随着海上和空中丝绸之路的发展,
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 陆路丝绸之路已经慢慢被淡化,现在提出
12
”资源陆上大通道,要建设成“丝绸之路经 济带”上的核心区。“只有明确了定位,才
找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 定位
“新疆应该是所有省区中最早明确自 己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的省 区。”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何慧星代表回 顾说,自治区在第一时间谋划定位,这是 抢抓历史机遇的必然要求。
阿勒泰地区行署专员塔里哈提·吾逊 代表说,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 会议对新疆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 地位和作用给出了明确的定位:新疆要努 力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
员麦尔丹·木盖提代表介绍,阿克苏处在 南疆的中心区域,喀什、库尔勒、和田、 伊宁和阿克苏之间均相距 500 公里左右, 西北方向 500 公里则是吉尔吉斯斯坦的 比什凯克,这对阿克苏来说是一个 500 公 里经济圈。“目前,阿克苏面临缺少通道的 问题。”麦尔丹·木盖提说,共建丝绸之路 经济带最关键的“着力点在‘通’,最基础 的是要道路联通”。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概念,对新疆是一 个很大的历史机遇。”阿克苏地区行署专
Ядровое чтение
□图/卢民一
3 月 6 日,新疆代表团分组会议审议 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在会议间隙就 自己带来的建议进行交流。
3 月 4 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 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穆合塔拜·沙 迪克(左)、哈斯也提·艾力(中)、迪丽 娜尔·阿不都拉(右)在驻地的电子触 摸屏上浏览这几日的两会新闻。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南对外开放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南对外开放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南对外开放路径思考作者:王志民来源:《人文杂志》2015年第05期内容提要“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对外开放的宏伟战略正在有序推进。

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殊地缘经济政治环境,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寻求对外开放新路径。

本文对此提出设想:云南以昆明为起点,地缘层面上渐次推进,形成扇形沿边开放带;广西以北部湾经济区为轴心,内外扩展,构筑三大经济圈;依托大西南特殊地缘优势,齐头并进,建设三大经济走廊;携手周边国家,以互联互通为契机,打通西南国际贸易大通道,进而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 西南地区对外开放路径沿边开放带经济走廊〔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5)05-0026-07“一带一路”横穿并环绕亚欧大陆,连接东亚经济圈和西欧经济圈,贯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北非、中东欧、西欧等多个经济版块,已被纳入中国大国崛起的战略,并得到50余国积极响应,正在合力推进。

就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并行规划为中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就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而言,中国将与亚欧大陆相关国家合力打造世界上最长、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海上和陆上经济大走廊。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涉及经济贸易、政治外交、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的复合型国家战略,国家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虽然至关重要,但同样离不开周边地区的积极参与。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西南地区,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依托自身地缘经济政治优势,顺应国家总体战略,寻求对外开放新路径,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西南地缘新态势与“一带一路”对接以寻求对外开放新路径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演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

10月3日,习主席在印尼国会演讲时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概念。

论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

论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

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意义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迄今为止中国区域合作的最重要倡议,也是综合投入各种资源最多的经济外交战略.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其潜在风险,对“一带一路”的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挑战机遇应对措施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由来(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世纪间,直至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最早在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二)“一带一路”的由来和实现情况“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由习近平主席在203 年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李克强总理在204 年3 月5 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当前,“一带一路”的倡议已从理论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思路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其将主要影响铁路、航空、航海、农业、商贸流通、油气出口等多个行业,新的丝绸之路正在被开创,一千多年前的贸易模式正在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回归.中国从昔日加入APEC、世界贸易组织等机制积极融入国际贸易为自身发展创造机遇,到今天转而成为推动地区乃至全球贸易自由和投资便利化的主要动力来源,“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显然是这种转变的明证.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0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正在绘制一份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图,该网络将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从而构筑起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骨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迄今为止中国区域合作的最重要倡议,也是综合投入各种资源最多的经济外交战略.这一构想在我国外交中处于优先位置,对于推进我国外交具有显着的战略意义,也是考验在新时期中国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实现国内国际两重目标的系统性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外交影响1.在规划、推动和落实“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外交尤其是经济外交的理念、实践和策略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及面临(一)“一带一路”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的作用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亚洲各国共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包容性发展、开放式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实现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2.亚洲各国发展层次不同,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亚洲拥有外汇储备大、储蓄率高、财政状况相对健康、财富基金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可以将金融合作作为切入点,推动和激发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亚欧国家深化合作勾勒了宏伟蓝图,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崭新机遇,丝绸之路意识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许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有效对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日本经济持续衰退,过去以日本为雁首的亚洲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模式逐渐被打破.根据劳动力成本和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对比较优势,未来 5 年,我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有望依次转移到“一带一路”周边及沿线国家,带动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和工业化水平提升,构筑以我国为雁首的新雁阵模式,要充分挖掘“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经济互补性,建立和健全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泛亚和亚欧经济一体化.二“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20 年 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 “20年0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有关国家的大使馆发出电报, 要求将美国的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战略,并将其向国际伙伴通报. 这标志着新丝绸之路战略成为了美国的正式官方政策.20 年 0 月, 时任俄总理的普京在其纲领性文章欧亚地区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中提出了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他倡议由原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建立一个类似欧盟的超国家联合体,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间起桥梁作用,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强大一极,跟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大中心平起平坐.997 年,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该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八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并把这一地区摆在日本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位置.日本是一个典型的麻烦制造者, 其上述行为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严重威胁和挑战, 破坏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影响了南海正常的航运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国内各相关省市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纷纷做规划、争地位、要政策,力求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定与支持,期盼在这一国家战略布局中争得一席之地. 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整体规划尚未出台,各省市“自弹自唱”的规划中难免出现区域功能定位趋同、产业结构布局重叠、同质化无序竞争的弊病.仔细分析各相关省市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 就不难发现许多重复和雷同之处. 从各地提出的口号来看,陕西、河南、重庆争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福建、江苏、浙江、广东争抢 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各地开通的连接亚欧的国际货运专列来看,西安、重庆、连云港、郑州、成都、武汉、义乌等城市相继开通了类似专列,有“长安号”、“渝新欧”、“新亚欧大陆桥”、“郑欧”、“蓉欧”、“汉新欧”、“义新欧”等国际铁路货运专列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之间,但这些专列大都面临着始发地货源充足、返回地货源匮乏的困境,甚至出现“空担”现象,造成巨大资源浪费.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内忧外患.三、“一带一路”的机遇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一、“一带一路”的新机遇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二、实施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自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四、结语“一带一路”战略是针对国际市场的发展制定的,它对于中国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都非常的重大,如何达成经济贸易合作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根本保障,在选择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政治不稳定等.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就出现了潜在的风险,我们需要根据国际贸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找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将该战略落实到实处,实现中华人民的富强梦.。

“一带一路”对经济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带一路”对经济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带一路”对经济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分析作者:刘智丹来源:《经营者》2018年第01期摘要这两年,“一带一路”这个词无数次刷屏,“一带一路”就是打通从中国到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带一路”是21世纪中国打破当前的格局,走向世界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本文对“一带一路”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 经济影响问题一、“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的前身是发源于古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组成。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并在10月的东盟国家访问时提出愿与东盟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

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的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至此我国21世纪最伟大、最卓越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走向世界舞台。

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作用(一)全面发展国内市场经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于中国来说,将会有更多的产品涌入中国市场,特别是能源和大宗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是可预期的。

我们可以肯定中国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会有自己的原油期货、黄金期货以及影响国际经济波动的原材料市场。

这在原材料价格上会有更明显的优势,有利于制造业的改造升级以及竞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建设的改善也有助于中国货物在当地的运输和周转,提升市场效率,有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体外汇的存量。

2022高一暑假作业正能量文科答案

2022高一暑假作业正能量文科答案

2022高一暑假作业正能量文科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耕作技术开始出现于A.春秋战国B.两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在不停地变化,两千年前是①,一千年前是②,五百年前是③。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瓷器B.②是丝绸C.③是茶叶D.以上都不正确3、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丝织业的规模扩大C.生产部门分工细致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4、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商帮的实力。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B.浙商和晋商C.徽商和晋商D.苏商和徽商5、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刺桐”是指A.泉州B.上海C.扬州D.大都6、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品种传播到世界各地,饮食结构随之变化。

材料二: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曾请求朝廷下令“断发易服”。

两则材料都直接体现了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7、《万国宇宙志》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

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A.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B.对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C.新航路开辟后东方人被丑化D.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8、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l500~l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如下图。

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A.英国清教徒革命完成B.工业革命的发展C.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D.世界体系的确立9、下表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产量1870年 80万吨1900年约2 000万吨A.内燃机的发明使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C.万能蒸汽机的推广D.航天工业的发展1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两白银。

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发展,丝绸之路逐渐变成了一个跨越亚洲、欧洲、非洲的经济带,由此形成了一个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球经济网络。

中国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旨在促进中亚、南亚、东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并增强国际影响力随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的海运和陆路运输系统能够被更加大力推广和发展,这有望为中国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

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还能够加强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这将为我国的国际合作、关系和影响力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话语权。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能够促进区域一体化和互联互通中国一直在寻求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并将之融入更广泛、更具有综合性的地区经济整合进程中。

通过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能够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实现更加紧密的经济和商业互联互通。

这将对于区域经济和政治稳定产生积极影响,也能为我国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实质性治理和合作提供更多机会。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能够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在亚欧大陆的推广随着世界上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类型的不断出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促进这些新型产业在亚欧大陆的推广和普及。

这将增加市场渠道、推动新兴产业和创新发展,为我国经济的亚太和欧洲市场机遇打下基础。

同时,随着人们对于生活、技术和环境等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还能够为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类型的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持。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能够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合作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保持的友好合作将不断加强。

这有望为我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中国更加具有影响力,走向全球。

同时,作为一个包容性、没有排他性的合作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现也将有助于加强跨国和跨文化的交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们该做些什么?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们该做些什么?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们该做些什么?作者:暂无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4年第3期文/本刊编辑部“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了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矿产、能源、土地及旅游资源,被称为“21 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

如何看待“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想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带来一个双赢的局面:增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相互信任,同时使得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受益。

当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应当是全面且涉及多个领域的,目前最为紧迫的是要抓紧制定与这一构想相适应的协商性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以及大力发展经济带的纽带——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

就目前来看,新丝绸之路的核心仍在商贸。

而要让商贸物畅其流,就要优先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让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实现,也推动促进人员、资金和信息的交流。

物流业的建设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基础。

要建立起国家统筹的物流体系,打破航路壁垒、贸易壁垒以及行政壁垒。

而要提高效率,关键在于节点建设。

包括区域的物流节点城市,比如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也包括综合交通枢纽、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园区、口岸建设的加强。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存在很多类型、不同层级的枢纽。

沿线不同的城市要明晰区域功能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作用。

要分类、分级、分层,避免千城一面,避免同质化。

比如西安,就可以是商贸型,充分发挥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理区位、交通枢纽、历史文化、科教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高地六中心”,努力把西安建设成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兰州市则可以打造丝绸之路钻石节点城市,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整体考虑中,兰州市近期正在推动这项工作。

2015年两会主要议题汇总

2015年两会主要议题汇总

2015年两会主要议题汇总2015年两会5个改革‚关键点‛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必将落实一系列重要的深化改革举措,而在一些‚关键点‛上的部署和阐述尤其值得人们期待。

——换挡调速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2014年中国经济承受了不小的下行压力。

不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同时结构更趋优化,动力更加充沛,展现出良好的韧性、充足的潜力和较大的回旋空间。

新看点:在保增长、调结构的总基调下,中国经济将继续换挡调速,但经济体制改革却会快马加鞭,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着眼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将会继续打出一系列改革重拳,确保中国经济快车换挡不失速。

——简政放权2014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务院累计取消下放近800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推动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企业服务‚一张网‛,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

新看点:从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传递的信息来看,本届政府在2015年将继续围绕着审批制度改革释放简政放权的强烈信号,重点将是规范和改进政府行政审批行为,减少企业和群众为审批跑腿,同时继续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

——价格改革药价、油价、气价、水价、票价……多年来,一提到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价格问题,政府有苦衷,企业有难处,百姓有吐槽。

2014年国务院抓住有利时间窗口,陆续放开电信业务、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等26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放松铁路运价管制,推行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新看点:打破行业垄断壁垒,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是本届政府这轮价格改革的重头戏,形成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更加灵敏的价格机制将是在2015年价格改革继续努力的方向。

——解决‚融资难‛2014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困扰着很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

湛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1)

湛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1)

湛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1)一、选择题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农民起义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攻占咸阳,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C.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四年楚汉战争D.利用宗教组织太平道发动的起义2.以下图片共同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中外交往B.民族交融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3.“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这一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方生产技术先进4.下面示意图演示了西晋灭亡的原因。

图中“?”处应填的史实是A.国人暴动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内迁5.李白诗曰“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朗曾此破曹公。

”此诗评价的战役A.消灭了秦军的主力B.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6.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A.《道德经》B.《论语》C.《水经注》D.《史记》7.古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2014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该经济带应不包括...A.陕西西安B.河西走廊C.黑龙江省D.新疆地区8.“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

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

”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A.西汉B.东汉C.蜀汉D.西晋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 A 政权是A.西汉B.东汉C.曹魏D.北魏10.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减轻人民负担C.发展农业生产D.巩固封建统治11.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正确的是()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B.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C.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D.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12.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列说法能支持此观点的是①孔子主张“仁” ②孔子主张学思结合③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④孔子主张以德治国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13.某一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杨明: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未来发展战略——以海洋经济为例

杨明: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未来发展战略——以海洋经济为例

一、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与战略意义1、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丝绸之路的定义是:“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因大量中国生丝及丝制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而言的,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的海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其1967年出版的专著《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中提出。

海上丝绸之路分东海启航线和南海启航线。

东海启航线由中国烟台、扬州等海港至日本、朝鲜。

南海启航线由中国泉州、广州等海港经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始通航)、地中海至东南亚、非洲和欧洲国家。

唐宋时代以后,随着中国造船及航海技术的发展,南海航线或称南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对外交通要道。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未来发展战略——以海洋经济为例杨 明(广东省市场经济促进会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副研究员)【内容摘要】中国提出与隔海相望的东盟各国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充分展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广东是中国地区经济和海洋经济总值位居第一的经济大省,本文以海洋经济特别是其支柱产业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为例,研究论证广东未来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定向扶持项目SL2015SDX01的研究成果。

广东省市场经济促进会秘书长叶农参与本文课题设计,副秘书长张临红参与资料收集、整理。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战略意义透析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战略意义透析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战略意义透析作者:林宏宇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25期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要构建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提法在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进一步印证,他强调指出“我国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的战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内外的密切关注。

目前学界可能更多关注它的经济发展意义,把它视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面临新一轮全球化挑战的新包装,但笔者认为它的国际战略意义也许更为重大,可视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深层战略谋划。

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来看,“海上丝绸之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意义。

从现实主义视角来看,“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维护海洋权益的战略需要自2010年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另外,受“冷战”遗留的历史问题与冷战后现实冲突的影响,东亚地区国家矛盾交错,利益交织,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海洋地缘状况拥挤不堪,如处置不好,极易酿成危机。

中国如何突破美国重返亚太再平衡战略所导致的这种“东紧”困境,“海上丝绸之路”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实际上,“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战略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东向”转变为“战略西向”,它暂时避开了地缘政治拥挤不堪的东亚,转向大有可为的西线,达到扬长(经济贸易、基础设施)避短(军事、安全压力)之目的。

另外,“海上丝绸之路”还可视为中国长期以来海权与陆权之争出现战略变化的一种迹象。

中国虽是一个海陆大国,但却是一个海权的小国,长期以来我国偏重于陆权,对海权与海洋权益是不够重视的。

而海洋将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尤其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海洋权益的重视与维护,我们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就是一个重要信号,它说明中国将更加重视海洋,更加重视海权与海洋权益的维护。

谈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

谈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

谈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XX9月7日,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XX10月,在出访东盟国家时又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XX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重点工作,11月中国政府宣布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历史选择的回归。

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

从2100多年前X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X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

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而如今,这样一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覆盖了40多个国家,总人口44亿,约占全球的63%,近2/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不到1/3,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

从“一带一路〞途径路线和辐射X围看,向北与俄罗斯的交通线与管道连接,向东连接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向XX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把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4年04月29日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转型攻坚的背景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协调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必将为沿线地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使古老商道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一)
欧亚大陆总人口超过30亿,各个经济体互补性很强,相互间有着很大的合作潜力。

进入21世纪,中亚、中欧经济合作积极向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谓水到渠成。

其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中国开拓外贸新市场的需要。

坚持巩固稳定外需,实施对外贸易多元化战略,是对外贸易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并长期坚持的方针。

当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乐观,中
国同欧美日双边贸易额受到影响。

在严峻形势下,中国在坚持巩固传统外贸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外贸市场。

比如,中国与中亚国家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出口较多,中国的工业产品、机电产品则在中亚享有口碑,双方贸易总额不断攀升。

在受到世界传统市场趋于饱和和新兴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发展同中亚诸国以及俄罗斯等国的贸易有利于稳定外需,并为中国经济消费升级争取有利时间和空间。

“新丝绸之路”的建成,为此提供了良好契机,大大削减了欧亚大陆的陆路运输成本,有利于推动中国未来同中亚、欧洲地区的内陆贸易快速发展。

其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引擎的需要。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最主要的受惠地区便是西部地区。

经济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服务于亚欧之间的商贸和物流通道,把丝绸之路从线形的运输通道变成产业和人口聚集的“经济走廊”。

现阶段我国区域生产力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

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视角下,加快城镇化发展。

实践证明,新型城镇化是有效增加投资,拉动内需增长的新引擎。

在新型城镇化中,中西部地区是重点实施区域,新型城镇化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度契
合。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只有不失时机地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结构调整,持续提高城镇化质量,才能重振“丝绸之路”;也只有让“丝绸之路经济带”快速落地实施,切实在政策、人力、配套服务方面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战略才能真正让区域实体经济腾飞。

其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升级的需要。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包括加大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西部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群众得到很多实惠,地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当前,我国正处于西部大开发的加速发展和深化时期,如何进一步落实西部开发的重点内容显得尤其重要。

在发展战略层面,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形势下向西开放的方向不谋而合。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余年之后,西部地区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巨大进步,这为区域间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向西开放创建了重要平台。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必将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大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还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区域内文化融合,将给中国和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带来巨大提升,有利于经济带各国将地缘优势转化为进一步推进经贸文化合作的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二)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多策并举、多方给力,以打造“现代丝绸之路”、实现互联互通为重点,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互利互惠,推动开发投资、商品贸易、能源合作、人文交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开放、大合作格局。

第一,推动区域贸易合作。

积极推进经济带周边国家共同制定经济带发展中长期规划,勾画本区域未来发展目标,明确各主体利益和责任等。

加快自贸区和投资协定双边及多边谈判进程,寻求建立中国和中亚、中欧各国自由贸易区,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欧洲的技术与产业优势,中国的资金与市场优势,使得中欧双向投资有可能成为双方经贸合作的亮点。

通过关税互惠,货物、资金以及人员的自由流通,提升本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形成亚欧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完善交通网络体系。

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

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

在此基础上,可考虑完善国际道路
运输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国家之间陆路、水上和陆水联运通道的布局研究;积极推进国际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国际物流节点建设等,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第三,构建有效协调机制。

可考虑本着求同存异原则,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各项务实合作,共同打造一个高效率的一体化经济区,最终实现各自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