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名字解释总结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部分
1、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运动.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2、供给: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则提供的产量越小.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3、均衡价格:使得供给量恰好等于需求量时的市场价格水平.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4、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需求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依照于所考察的需求曲线上区间范围的不同,需求弹性可分为需求弧弹性和需求点弹性.
5、边际效用: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量的大小在消费者的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名字解释
一、消费
消费是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分为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与生活劳动的使用与消耗。后者指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所消耗掉物质资料与精神产品的过程。
二、环境经济学定义
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与控制,改进与利用的综合学科。
特点:边缘性和交叉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三、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①决策判断失误②利益集团的影响③决策信息不全④体制不健全
四、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率的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五、稀缺
指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相对于人们无限的欲望,有限的资源就是稀缺。
其特点为:①相对性、②差异性、③绝对性、④瞬变性
稀缺性: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的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
四、评估环境价值的主要目的
①完善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投资的可行性分析、②为制定环境政策、实施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价值可分为使用价值和费使用价值。
其主要作用:①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②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③确定国家、产业和部门的发展重点、④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⑤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管理环境的紧急手段
①命令控制型:环境标准、强制执行的规章
②市场激励(经济手段)型:环境税费、可交易的许可证(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
首都经贸考研大纲之 经济学导论之名词解释
经济学导论—关键名词和术语
需求: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是由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购买力和时间这三个要素所构成的。
需求量: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某一特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定律:需求定律或需求法则是指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负相关的内在联系。需求定律表明:商品价格水平越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水平越低,,需求量就越大。
吉芬商品:是用英国经济学家吉芬(Robert Giffen)的名字来命名的一种低档品,它的需求曲线在一定的价格区间内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这意味着,当吉芬商品的价格较低时,人们对它的需求量较少,反之,当价格较高时,人们的需求量较多。
声望商品:声望商品或炫耀性商品指能够炫耀消费者身份,社会地位或购买力的高档商品,它们的需求曲线在一定的价格区间内是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的。
供给: 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包括厂商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欲望,出售商品或服务的能力以及时间三个要素。
供给量: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某一特定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供给定律:供给定律或供给法则是指商品的销售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正相关的关系。供给定律表明,价格水平越高,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多;反之,价格水平就越低,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少。
均衡价格: 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中,能够使市场供给与需求相等从而实现市场出清的价格。
经济学名词解释(考研基础必备)
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大全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
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
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
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
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
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
如何决定的。
3.经济学涉及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是资源的稀缺性,第二个核心思想是效率。
4.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
5.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通货膨
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6.经济学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转移
支付、GDP平减指数、边际消费倾向、持久收入假说等。
7.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有个量分析法(即微观经济学)和总量分析法(即宏观经济学)。
以上这些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但经济学作为一个深奥的学科,还有许多深入和复杂的内容需要学习和研究。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篇1
20xx年xx月,我进入了梦想中的大学,对商院对无锡,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又喜欢。连锁经营管理,这门专业是我所钟爱的,因为学好它可以对我未来的梦想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大学的课程很轻松,而且基本上都是我所喜欢的。好了,废话不多说,言归正传,下面就说说着我最喜欢的经济学基础课程吧!
经济学是一门很奇妙的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很伟大的学科,他用经济学所独有的理论、方法,阐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无论是战争、爱情,还是天灾、人祸,都能从中找出经济学的影子来,这是多么令人吃惊啊!这充分展现了经济学那无与伦比的魅力!
说起经济学,就不得不提起我们的经济学老师,她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每次上课都要给我们放ppt课件,但是那个投影仪她总是弄不好,所以每次上课前总是手忙脚乱的让我们帮忙弄投影仪就是必经的场景了。经济学老师每上几次课都要给我们弄一个实训课,让我们对那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的印象中比较有趣的是那次拍卖会和辩论赛。还记得拍卖会那次,哟由于当初选择小组家庭条件时,我们是第一组嘛,有先选择权,当然选最好的,小资家庭,经营珠宝首饰,月最低收入50万元,公司名称:大雄珠宝……
就这样,我们成了全班5个小组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家庭,以至于在拍卖会的时候,所有的拍品都被我们拍得,还爆出了天价n97手机的事,现在回想起来挺高兴,大雄珠宝,够牛!还有就是那场关于经济学的辩论赛,辩题是:大学生到底应不应该谈恋爱。我方观点是: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实训计划书上要求我们用经济学知识来进行辩论,可是我们没用任何经济学知识,全在那唇枪舌战了,最后不知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章 经济学基础
之中真正发生或支付的费用。
外部成本是私人活动对外部造成影响而没有承担的成本。 环境成本是外部成本的一部分。
(三)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
品时所放弃的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价值,或者是指利 用一定的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总成本是指生产一定量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平均成本是指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案例:环保设备厂
假设工厂的所有者是小丁,他目前主要生产一种粉
尘处理器。为了生产这种产品,小丁就需要购买机 床和各种原材料,而且他还要雇佣操作机床的工人。
这些都是小丁这家工厂的成本。
2)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货币,
衡量显性成本,但忽略了隐性成本。
(三)机会成本
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
而从经济学家的观点看,要使企业有利可图,总收益
必须弥补全部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四)市场
根据竞争程度的不同:市场可分为竞争市场和非竞 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
供给(supply)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
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商品量。
个人供给的决定因素
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市场供给
财务分析期末名词解释汇总
财务分析期末名词解释汇总
财务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的过程。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术语和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和指标的含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财务分析术语的解释:
1.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2.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一张表。它表明了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
3. 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的一张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4.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一张表。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企业的现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
5. 财务比率:财务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指标。常见的财务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率等。
6.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它表示企业流动资产能够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7.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它排除了存货对流动性的影响,更加关注企业能够快速偿还债务的能力。
8.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用来衡量企业资产由债务资金支持的程度。它表示企业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
9. 净利润率:净利润率是用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它表示企业净利润占
销售收入的比例。
10. 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根据过去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对未来的财务状
第一章-经济学基础导论
2、资源的稀缺性
(1)什么是资源? 如阳光、空气和 海水。
请大家想想生活中 哪些物品属于此类
物品?
用来满足人们欲望的物品可以分成
自由取用物品( free goods )——价格为零
供给为无穷大。指人类不需要付出任何的代价
方也得到的物品,
请大家想想生活中哪些
物品属于此类物品?
经济物品( economic goods)——价格为零供给 为零。指人类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方可得到的 物品,即必须通过生产和交换才能获得的物品。
吨9
6
B C
H
J
D
E
多生产一单位大豆要放弃多少小麦, 3
F
或者相反,多生产一单位小麦要放弃多
0
12345
少大豆,因此,又被称为生产转换线。
小麦 万吨
讲解:XX
2、生产可能性曲线
3)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AF线之上的点 表示生产有效率(如A、B等);处 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表示生 产还有潜力(如H点);处于生产可 能性边界以外的点(如J点)表示现 有条件下,不可能达到的生产。
讲解:XX
二、什么是经济学(economics)?
欲望的无限性 资源的稀缺性
矛盾
资源配置 资源利用
经济学
经济学定义:经济学就是研究各种稀缺资
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以便更好地 满足人们欲望的科学。
经济学的解释
经济学的解释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
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的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家通过研究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政府和其他机构的作用,来解释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趋势。
经济学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微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如消费者行为、企业决策等。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来验证经济理论的正确性;规范分析则主要关注经济政策和制度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企业决策、个人理财等。同时,经济学也是其他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如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专升本西方经济学微观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篇
第1章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企业和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解决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方法,又称个量经济学;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即均衡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解决问题: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又称总量经济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回答“是什么”(What is)(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要做出好坏的评价)。
4.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一定经济模型内部因素决定的变量。必须通过模型的求解过程才能计算出来。外生变量:一定经济模型外部因素决定的变量。可以直接测定出来,或假定为既定的和已知的。
5.生产可能性曲线
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6.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生产资源以及生产的物质生活资料总是有限的和稀缺的,这是经济问题产生的客观根源,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7.自由物品
特别富裕,以致在零价格就可以获得的物品;或者说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的有用物品。(免费资源)如,阳光、空气。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2.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3.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也就是说,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Q d=f(P)。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 d为商品的需求量。
4.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如果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只有提供出售的愿望,而没有提供出售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供给,也不能算作供给。
5.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Q s=f(P)。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 s为商品的供给量。
十大经济学效应的名词解释
十大效应的名词解释
效应之一蝴蝶效应
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也可以解释为: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都将可能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效应之二马太效应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效应之三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效应之四鲶鱼效应
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2016北师行管考研唐任伍《经济学原理》核心讲义,
第1章导论
本章节包括4个大知识点,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和经济学研究方法。其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帕累托最优,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
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知识点,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而后分析教材的例题知道怎么去掌握重要知识点,最后通过查阅资料完善自己的理解。这样就能熟悉相应知识点,最后再通过本讲义如下内容对应的例题,从分析、解题、易错点到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过程。
1.1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1】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无限欲望的
科学。
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组织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
产
【知识点2】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名师注:相当重要)
市场机制的运行基础: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它的作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得同样简单明了,他把价格在经济的作用简要归
纳为:第一,传递情报;第二,提供一种刺激,促使人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第三,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即收入的分配。作者观点:
1.市场价格能传递信息。从消费的角度而言,市场价格提供了重要信息从生产的角度说,市场价格提供了消费者对每种商品评价的最新信息。市场价格也为生产过程中豺资源
或要素的使用提供重要信息。
2.市场价格能协调人们的行为。
3.市场价格能提供有效激励。
经济学考研名词解释整理
经济学考研名词解释整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经济学考研名词解释整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经济学考研名词解释整理的全部内容。
1.庇古效应
庇古效应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30年代提出。它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
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具体是指物价水平下降造成金
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 庇古效应表明: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
既定数量的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或下降。如果物价水平的上升与家庭现有可支配货币收
入的上升相对应,则可使其实际收入不变;但是,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对所拥有的资产的实际
抑制效应,仍可能促使家庭实际消费支出减少。相反地,如果物价水平的下降与家庭现有可
支配货币收入下降比例相对应,那么它仍可以由于所拥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产生刺激效应,
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可以表示为:价格P下降-货币持有者更加富有-支出(自发性消费)Ca
增加-产出Y增加。
2。凯恩斯效应
所谓凯恩斯效应亦称利息率效应是指通过在公债管理上调整公债的利息率和影响其供求状况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升降,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抑制性影响。
凯恩斯效应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它描写价格变化对整个商品需求的影响,即价格水平P下降-实际货币供应(M/P)增加-利率r下降-支出(投资)I增加-产出Y增加。在IS-LM模型中价格不是整个经济商品需求的决定量,因此价格变化对于商品需求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价格变化对金融市场有影响。出于金融市场平衡的条件{{{2}}}(M/P是实际货币供应,L是整个经济对于货币的需求)价格提高会导致实际货币数量缩小。这导致在金融市场上对货币的需求提高。由此经济参加人愿意出售证卷。在证券交易所上产生供应多余,这导致证券价格下跌和利率提高。利率对于整个经济中的货物需求有决定性作用,它导致私人净投资的降低。这导致对于货物需求的降低,因为商品供应相对商品需求反应,整个经济中的平衡收入的降低。由此可见价格变化与利率变化的作用一样。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一章
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
最小最佳规模:
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
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
1、一般集中:
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2.的该商品的数量。
3.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5.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7.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8.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10.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1.弹性: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12.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化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13.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4.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15.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17.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1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19.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20.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21.供给的价格点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22.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就是: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3.第三章效用论
24.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5.效用单位: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
26.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总和。
27.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8.边际量: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29.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
3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1.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3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3.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34.效用函数:某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35.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36.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37.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
38.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39.预算线:又称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40.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41.第四章生产论
42.生产者(厂商、企业):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43.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44.短期:只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45.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46.劳动的总产量TP 至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对应的最大产量。
47.劳动的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48.劳动的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49.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5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该要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所以,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递减的特征。
51.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52.第五章成本论
53.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54.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55.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因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已获得更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