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育测量研究
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含义、特点、问卷设计)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含义、特点、问卷设计)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一)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1.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
教育调查研究是指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着一定的教育问题,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量等科学的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现状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
2.教育调查研究的特点
①在研究对象上,以现实的教育问题、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
②在研究目的上,通过访谈、问卷、测量等方式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科学事实,教育科学事实是教育调查研究法的直接研究目的;
③在研究方法上,它是通过语言直接与研究对象打交道的研究方法,属于接触性研究对象;
④在具体实施上,不受现场条件和时间条件的限制,搜集资料的速度快,使用面积较广。
(二)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1.按调查研究对象的选择范围划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①普遍调查。普遍调查又叫全面调查,是指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的调查。
②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指被调查对象的全体(总体)范围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③个案调查。个案调查是指在对被调查的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其中选择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调查与描述。
2.按调查研究的目的划分: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①现状调查。现状调查是指对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现状进行调查。这种类型的调查,其时间特征是“现在”或“当前”,是进行“现状状况”“当前情况”的调查。
②相关调查。相关调查是指主要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教育现象的性质和程度,分析与考虑它们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否互为变量,目的是寻找某一教育现象的相关因素,以搜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 期末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科研方法界说
一、概念:
1 、研究: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或目标的探索活动,是旨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方式,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并运用一定的方法。
2 、教育研究:指人们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3 、方法:是指人们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或方式的总和。
4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的教育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二、教育研究方法发展历史:(不同时代出现的各种方法)
(一)、萌芽时期:又名直觉观察时期,经验——描述阶段。
1 、古希腊时期——16世纪
2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产婆术),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3 、特点:古代的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管分析,推断的水平上;缺乏全面系统的逻辑论证,科学实验的论证以及精确的定量分析。
(二)、发展期:又名哲学——思辨阶段
1 、17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以分析为主: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百科全书式的教学,班级授课制。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学的教育性。
班级——中国——1862京师国文馆——1898京师大学堂。
3 、发展时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从单纯的经验描述上升为理论的概括。
(2)、心理学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第五章 教育实验研究法
第五章教育实验研究法
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类型
三、教育实验的控制与效度
四、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导引:顾泠沅的“青浦实验”
上海市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四个阶段:三年教学调查(1977年10月——1980年3月)、一年筛选经验(1980年4月——1981年8月)、三年实验研究(1981年9月——1984年9月)、八年推广应用(1984年9月——1992年)。
筛选出4条经验:①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②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③指导学生亲自尝试;④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
提出实验假说:运用“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等心理效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自变量是实验班所采用的实现“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等心理效应的教学方法。它大致可进一步具体化为“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等步骤。
实验的因变量是“教学质量”。从横向上分解为学生三个方面的素质:考试成绩、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从纵向上分为学生在三个学年中的不同时间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
实验的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实验所要揭示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这2个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不过,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因素肯定不只是教学方法这一种,还涉及许多因素,即无关变量(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①学生之间的差异,②教师的教学水平,③教材,④教学进度。
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研究是操纵教育过程的某种因素(自变量)以引起教育结果(因变量)的变化,从而确定两种因素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1.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教育调查研究法就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测验、收集书面材料和举行调查会等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周详、系统的了解,尽可能充分地搜集第一手资料,并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方法。教育调查研究是调查和研究有机统一,旨在使认识从经验层次上升到理论层次,进一步把握所研究的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现状、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教育调查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对于研究对象不做任何干涉和控制。
(2)是一种间接的观察,调查可以对不能直接观察的对象和现象,进行事后追踪研究。
(3)调查研究能够提供教育现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线索,但并不能直接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优点:方法简便,研究面广,收集资料的速度快,在教育实践中能广泛使用。
教育调查研究的不足:
一是研究中不能主动控制条件,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干涉和影响,因此只能找到有关现象产生的原因。二是调查中所获得的材料是第二手的,其真实性和可信度有时可能会受到一些环境条件、客观因素的影响。三是调查对象必须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任意确定对象或调查样本太小,都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2.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1)不同调查范围的类型
普遍调查。其又称为全面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进行的调查。这种调查规模大,并且具有全面性,如全国人口普查,全国经济普查等。普遍调查调查的优点是,可以了解所研究去问题的全貌,反映一般情况,可信度较高。其不足在于,普遍调查涉及的范围很广,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五--六章 调查研究和观察法
第五章调查研究
名词解释
调查研究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收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现状调查旨在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中某些特征、方面的发展现状, 或学前教育中某些现象、问题的基本现状。相关调查旨在探讨两个变量相互联系的性质和程度。
发展变化调查主要探讨儿童的某种特征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
原因调查具有某种特征的儿童或教育现象形成的可能性原因是什么,这就是原因调查要解决的问题。问卷法是将一系列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组合起来,以书面形式征询调查者的意见,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 =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的研究方法。
指导语是用来知道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或注意事项。
访谈:研究者“寻访”被研究者并与其进行“交谈”的一种活动。
开放型访谈:也称非结构性访谈,指事先没有设计固定的访谈问题,访谈者鼓励受访者发表自己的看法, 访谈可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半开放型访谈是受访谈者一定控制的访谈,访谈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提出问题,但同时也鼓励受访者参与。
简答题
调查研究的特点①间接收集资料来了解和分析现象和问题的方法。②调查研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涉及的范围广,运用比较简便灵活,收集资料速度快。局限性:①调查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却难以确定因果关系。②调查成功往往取决于
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更多地受制于研究对象;③调查者自己的主观倾向、态度若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将会影响被调查者,是调查的客观性降低;④调查往往只能反映被调查者个体的情况,很难做普遍性的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要慎重。
调查研究的类型。 (1根据研究课题性质的不同,学前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一般分为四种类型。①现状调查。②相关调查。③发展变化调查。④原因调查。 (2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种。①描述性调查。用以了解事物全貌或发生过程,以描述现状为主,回答“是什么”的问题。②探索性调查。以解释事物之间关系为目的的调查,以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为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③预测性调查。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推断与估计的调查,以预测事物发展的远景为主,回答“将会怎样”的问题。④评价性调查。对事物的质量水平进行评定的调查,以评价、考核幼儿园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为主。 (3按取样范围的不同,调查研究又可以分为三种。①全面调查。即普查,总体有多大,样本就有多大。②典型调查。从调查范围内选取典型的例子进行调查。③抽样调查。按抽样程序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有较好的代表性,被广泛采用。
-教育测量研究
6
测量的单位
不同测量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应当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是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来说所有人 的理解是相同的; 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距离是 相等的。
? 编制和施测有一套标准程序。测验编制包括确定测验目的、科学命题、选 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试测;根据数量化指标筛选测验题目;鉴定整个测 验的信度和效度;建立常模、确定指导语、时限和施测条件;规定评分标 准、分数转换和解释方法等。标准化测验所获得的测量结果比较客观、可 靠、应用范围较广,一般测量调查应尽可能选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
? E=x-T
(公式1-2)
1
第一节 教育测量概述
一、教育测量的定义 二、教育测量的要素 三、教育测量的可能性与特点 四、教育测量的应用形式 五、教育测量的主要类型 六、教育测量的量表
2
一、教育测量的涵义
? 测量就是根据某种规则把 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和特 征予以数值化的过程,以 表明被测对象通过作业和 活动所达到的程度或量的 多少。
15
16
2.目标参照测验 ? 又称标准参照测验,是衡量被试实际水平的测验,将被试
在测验上的分数与事先制定好的某种标准进行比较,看被 试是否达到了目标规定的要求。 ? 目标参照测验的特点是依据标准,判断被试的达标程度, 而不是将被试的成绩与他人成绩做比较。如,英语水平测 试、毕业考试、动作技能测试、体育达标测试等。
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五章 常模和测验分数的
常模和测验分数的解释
从测验中直接获得的分数,称为原始 分数。由原始分数转换成具有一定参照 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上的分数称导出分 数。测验分数有两种解释结果的方法, 一种是参照常模的解释,另一种是参照 效标的解释。
第一节 参照常模的分数解释
参照常模解释分数通常是将被试的分 数直接或间接地以在某个团体中的相对 等级或相对位置来表示。这个用来比较 的参照团体,称为常模团体。 一、常模团体 1、常模团体的性质 常模团体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 所组成的一个群体,它用一个标准的、 规范的分数表示出来,以提供比较的基 础。
1、发展常模 (1)智力年龄; (2)年级当量 (3)发展顺序量表,以行为发展的 次序为常Fra Baidu bibliotek。 2、百分等级 (1)未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计算。 PR=100 – [(100R-50)/N ] R指排名顺序,N指总人数。
(2)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求法 PR=(100/N)[(X – L)fp/h+Cf] 其中X指任意原始分数,L指原始分 数所在组的精确下限,fp是该分数所在 组的次数,Cf是指L以下的累积次数,h 为组距。 (3)标准分数常模 标准分数是一种有相等单位的量表。 标准分数常模包括许多所需的平均数与 标准差的转换分数。
三、常模的表示方法 常模的表示方法有两种:转化表和剖 析图。 1、转化表。它由原始分数表、相对应 的导出分数表和对常模团体的具体描述 三个要素组成。 2、剖析图。它是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 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从剖析图上可以直 观地看出被试在各个分测验上的表现及 其对应的位置。
第五章-教育测量研究ppt
教育测量是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事物或现 象,根据一定客观标准进行考核,并将考核 结果用数量描述。
狭义:包括对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测量, 也包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办学水 平、学校办学效益等方面的测量。
4
PS:通俗地说,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给事物分派
数字。1、2、3、4、5这些数字本身是没有数量或质 量意义的,只是个符号。当我们规定1代表学业成绩 的最低等级“不及格”;2代表“及格”;3代表“中 等”;4代表“良好”;5代表“优秀”,这时1、2、 3、4、5才具有实际意义,数字按规则被赋予了意义。
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如地势高度的测量,就是以海平面为测量的起点。最理想的 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
6
测量的单位
不同测量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应当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是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来说所有人 的理解是相同的; 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距离是 相等的。
学生不断成长变化;测量对象不同、测量工具不同,无 法比较; (二)教育测量一般是间接测量 测量心理属性,需要具体行为操作指标; (三)教育测量的客观性 主要研究工具是测验,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不能凭 9 主观经验进行。
四、教育测量的应用形式
(一)直接应用
选取某个测验作为收集资料的工具,其测验结果就是 研究的成果。例如,使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测试学生 智力水平。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新编教程-第05章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一)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 测量与评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句法意义上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和 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量上的规定性加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教育测量则是对教 育效果或者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予以测量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 数量事实,是一种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事实判断。而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 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定性资料 与定量资料)基础上,做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因此,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 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往往 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 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一)测量的含义与要素 2.测量要素 要实现上述种种物理特性的测量,无论是直接测量(如测量人的身高),还 是间接测量(如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都需要具备如下一些基本条件: ➢ 首先,必须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设计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 测量方案。 ➢ 其次,必须有意义相对明确的测量单位。 ➢ 最后,要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就需要有一个测量或计算 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参照点。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第5章辅导
第五章调查访问法
第一节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有目的谈话,以寻求研究资料的方法。
一、调查访问法的基本概念访谈调查与日常交谈不同:第一,访谈比日常交谈更有目的性。日常交谈不一定有明确的目的,而访谈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从目的的广度和范围上看,日常交谈的目的更加宽泛,而访谈调查的目的比较单一,即从访谈对象那里了解一定的情况和获得信息为目的。第二,交谈双方在关系上不同。日常交谈是一种比较平等的人际关系,而研究性的交谈,构成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人际关系。研究者控制交谈的内容、方式以及信息的类型和容量,一般是研究者提出问题,被研究者回答。
二、调查访问法的类型依据在调查访问时的控制程度不同,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称为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另一种称为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
1.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访问者按事先拟好的访问大纲,对所有被访者进行相同的询问,然后将被访者的回答,填到事先制好的表格中去。另一种是将问题与可能的答案印在问卷上,由被访问者自由选择答案。
2.半标准(半结构)型访问法,这种方法只是将要问的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3.非结构型访问法,又称非标准型访问法。这种方法是指事先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问题顺序去问,自由的交谈,适合于探索性研究。分为:(1)引导式访问。(2)谈话式,即访问者事先拟好腹稿与被访问者进行自由交谈。(3)非引导式访问法,事先完全没有拟定调查标题,可以进行深度访问。这种方法要求访问者具备一定的访问技术。
第五章 教育实验研究
使用与实验组有相同成熟和发展的对照组,可 以克服成熟因素的影响
测 验
前测对后测的影响
正面影响:如练习效应、敏感效应等,特别是前、后测时间相 距较短的情形。因为前测使被试有一次练习的机会,熟悉题型、 了解测验特点,在后测中的表现较为熟练。 负面影响:有时被试也会因前测产生思维定势,对后测不利。
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区别
被试分配
前实验 不随机分配 准实验 不随机分配 真实验 随机分配
无关变量控制
不控制变量 不完全控制无 关变量 完全控制无关 变量
结果推论
无法推论 误差大 能得出因果 关系可推广 准确得出因 果关系无法 推广
(二)按教育实验的目的划分
探索性实验:有科学的假设作为前提,通过探
“好设计”实验的标准
充分的实验控制 不加人为修饰 比较的基础 非污染的数据 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 代表性 省力原则
三、教育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的背景、目的和假设 有关变量的界定 实验对象 实验方法 实验的观测指标、资料的收集处理 实验的组织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作
业
三、教育实验的种类
分类方法
按控制程度 按目的分 按场所分 按方法分
实验类型
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推广 性实验 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 定量研究的实验、定性研究实验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法
product analysis method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
壹
了解教育调查研究法及其特点、 类型;
贰 掌握教育调查研究法的具体步骤;
贰
掌握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教 育测量法及作品分析法的实施过程;
肆
能够根据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 相应的问卷;
能够运用问卷、访谈、测量、作品
课堂案例
Classroom case
概念的操作化
在“小学生遵守班级纪律”的调查研究中,学生对每一项班级纪 律遵守的情况到底如何判断?以什么为标准?如何掌握?为此,研 究者对学生一星期内的表现进行了观察评定,从而确定了学生对该 项纪律有无明显不遵守表现、不遵守的程度、不遵守的次数三方面 的观测指标。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将学生对每项纪律的遵守 情况分为能遵守、基本遵守和不遵守三个等级,并确定了三个等级 的具体评判标准。 ……
问第 卷二 调节 查 法
questionnaire survey
一、问卷调查的操作步骤
Operational step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一)问卷的设计
1. 问卷的结构 一个完整的调查问卷通常包括标题、前言(引言)、指导语、问题与答案、结束语五部分,每一部 分都有其特定的内容。问题与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 ·标题。标题是问卷的题目,是对调查内容的高度概括。它既要与研究内容一致,又要注意对调查 对象的影响,要避免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或导向性,否则调查对象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前言(引言)。前言(引言)主要是向调查对象介绍和说明研究者的身份,对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及调查结果的适用范围、保密措施等进行简要说明,目的是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认真、如实 地回答问题。语言要简练、概括。 ·指导语。指导语是对如何填写问卷、如何回答问题的说明,目的是指导调查对象如何填写问卷及 注意事项。指导语部分有时与前言部分合在一起。 ·问题与答案。问题与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它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和形 式编制,并按一定顺序排列。 ·结束语。结束语是问卷的最后一部分,根据调查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内容,可以提出几个开放式 问题,也可以征求调查对象对该调查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表达对调查对象的谢意。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归纳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复习思考题
一、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1-32页〕
1.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2
2.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3
3.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3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4
5.“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中第一个时期的特点。5
6.英国的培根反对中世纪的教条主义,认为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能胜任从实验到公理的科学发现任务,必须以归纳法取而代之。归纳方法突出了经验的积累和分析,强调科学方法的经验性质。7
7.著名的教育家杜威〔1859-1952〕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建构理论并亲自主持了长达8年之久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验。11
8.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3-14
9.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18
10.依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性研究、比较与评价研究、预测研究。18
1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答复有关现实的教育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描述研究。19
12.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19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件(5)(第五章-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步骤和方法(一)
(1)确定教育评价的对象和目标 制定评价表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评价对象 ,即确定评价谁(什么)的
问题。在确定评价对象后,还必须明确评价的目标。评价目标是通过评价达
到的目的,是编制评价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初拟评价指标
评价目标明确以后,制定者的任务就是要依据评价目标,提出初拟评价
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
(1)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指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 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 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2)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是指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并赋 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就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权重)。确定权数的过程叫 加权。 (3)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是由强度和频率、 标号、标度三个要素构成的。强度(定性标准)是指指标达到要求的程度或 各种规范行为的优劣程度;频率(定量标准)是指达到指标项目要求的数量 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次数;标号是指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标记符号;标度 是评价的档次。
第五章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与原则 教育评价表的构成及编制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
教育评价表是衡量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具体依据和尺度。 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表,是实施教育评价的关键步骤,主要 表现在:① 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② 有利于提高评价 的全面性;③ 有利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教育测量学 研究范畴
教育测量学研究范畴
教育测量学是研究教育评估的一门学科,它关注如何有效地测量和评估教育过程和结果。教育测量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层面的教育评估,包括课堂教学评估、学校评估、教育政策评估等。
教育测量学研究范畴之一是课堂教学评估。课堂教学评估是指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教育测量学通过设计合理的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收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表现数据,从而评估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课堂教学评估的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测量学研究范畴之二是学校评估。学校评估是对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的评估。教育测量学通过收集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教师教学行为、学生满意度等数据,对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学校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学校提供改进教育管理的建议,帮助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教育测量学研究范畴之三是教育政策评估。教育政策评估是对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教育测量学通过采集相关数据,如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的资源配置等,评估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育公平性的影响。教育政策评估的结果
可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优化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教育测量学的研究范畴还包括测试理论和测量工具的研发。测试理论是研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它研究如何设计合理的测量工具,如何评估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测量工具的研发是指针对特定的教育目标和需求,设计和开发出适用于测量的工具,如问卷调查、考试等。教育测量学通过测试理论和测量工具的研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用于对教育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是按照某种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新闻报导不同。如果说经验总结、新闻报导只是事后总结的话,那正式的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
2、17世纪至于9世纪末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3、20世纪到达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变革时期.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1、提高教师的教研的理论程度。
2、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性。
4、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
一、分类和体系结构
(一)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预测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
1、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特殊到一般、形象具体思维)。
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演绎法:一般到特殊,抽象思维范畴)。
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和水平
两个层次:1、经验层次; 2、理论层次。
四种水平:
1、直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应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确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 并且用它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物理量的测量结果,能够比较好地减少偶 然误差。
团体测量节省人力与时间,在短时间内能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效率较 高,但被试的反应不容易控制,并且测量效果不及个别测量可靠。
18
(五)根据测量目的分类: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总结 性测验。
19
六、教育测量的量表
测量需要有测量的工具,测量的工具应具有单位和参照点, 并且有表示量数的方法,我们把这种工具称之为量表。
13
3.能力倾向测验 测被试潜在的某种能力,以了解其发展的可能性,预测个人能力发展
倾向。如音乐、美术、体育、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能力 倾向测验。 4.人格测验 测被试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等人格心 理特征,较为著名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MMPI)、艾森克人格 问卷(EPQ-R)、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16PF)等。
(一)教育测量的结果是相对的
学生不断成长变化;测量对象不同、测量工具不同,无 法比较;
(二)教育测量一般是间接测量
测量心理属性,需要具体行为操作指标;
(三)教育测量的客观性
主要研究工具是测验,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不能凭
主观经验进行。
9
四、教育测量的应用形式
(一)直接应用
选取某个测验作为收集资料的工具,其测验结果就是 研究的成果。例如,使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测试学生 智力水平。
24
(四)比率量表(等比量表) 除了具有类别、顺序、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
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可以加减乘除。
零点是指测量的起点或参照点。有些零点是人定的,称相 对零点,如摄氏零度,这里零度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温度, 而是以人定的冰点为参照标准。像学生的考试成绩、智商 的0分都是相对零点。有些零点具有实际意义,称绝对零点。 如年龄、身高、经费开支等都有绝对零点,0岁、0米、0元 中的“零”都表示真实的“无”,表示一点都没有。
11
2 . 非 标 准 化 测 量 ( 教 师 自 编 测 量 ) ( non- standardized test )
指测量的编制和实施不按标准程序进行的测量,通常由教师或研究人 员自编的、为临时测量所用的简单测量。如课堂测验、考试、等级评 定量表等。
这些测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制而成,它通常与 日常教学工作紧密联系;测验内容与教材内容、教学进度一致;难易 程度由教师把握;针对性较强。编制省时、省力、灵活、方便。不足 之处在于测验的客观性和标准化程度不如标准化测验,测验的实施和 记分也不甚严格。
25
上述四种量表的比较:
量表
称名量表
条件
无顺序的测量,只是指 出有两个或多个范畴。
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 比率量表
是有顺序有测量,在于 指出所测量的范畴的不 同并能够按一定的顺序 排列。
有顺序的测量,在量表 中表现为数量上的等距 变化
含有绝对或真正的零点 和统一的单位。
例子
中学的类型:公立、 私立、职业、普通 等。 字母的排列系统、 学习态度。
3
教育测量是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事物或现象,根据一 定客观标准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用数量描述。
狭义:包括对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测量,也包括对 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办学水平、学校办学效益等 方面的测量。
4
PS:通俗地说,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给事物分派 数字。1、2、3、4、5这些数字本身是没有数量或质 量意义的,只是个符号。当我们规定1代表学业成绩 的最低等级“不及格”;2代表“及格”;3代表“中 等”;4代表“良好”;5代表“优秀”,这时1、2、 3、4、5才具有实际意义,数字按规则被赋予了意义。
29
二、测量的条件
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采用四个指标:
信度 主要对整个测量而言。
效度 难度
主要对测量的项目而言。 区分度
30
二、信度
信度(reliability):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 和可靠的程度,亦即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 反映了受测者的实际水平。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测量的信度:
数学成绩测量的标 准分数。
高度、体重
26
第二节 教育测量的评价指标
27
一、测量的误差
系统误差
由于仪器结构上不够完善或仪器未经很好校准等原因会产生误差。例如, 各种刻度尺的热胀冷缩,温度计、表盘的刻度不准确等都会造成误差。
由于实验本身所依据的理论、公式的近似性,或者对实验条件、测量方 法的考虑不周也会造成误差。例如,热学实验中常常没有考虑散热的影 响,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没有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等。
如,尺是度量长பைடு நூலகம்的量表,血压计是测量血压高低的量表, 智力测验是测量智商高低的量表。
20
量表的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比率数据
点记数据 度量数据
21
(一)称名量表(类别量表) 是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对事物属性
进行分类,用名称或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性质,是 给事物进行简单归类的一种量表形式。
(3)测量规则。指测量的法则或方法。也就是说,要构建一套如何分 派数字或符号的准则,按准则对测量内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操 作。
(4)测量工具。指测量的指标体系。没有工具,测量难以进行。
8
三、教育测量法的可能性与特点
可能性:
桑代克(1918年)“凡物的存在必有其数量”
麦柯尔(1923年)“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测量”
由于测量者的生理特点,例如反应速度,分辨能力,甚至固有习惯等也 会在测量中造成误差。
以上都是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结果向一个方向 偏离,其数值按一定规律变化。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系统误差 的特点,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它的影响28 。
随机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会出 现测量值时而偏大,时而偏小的误差现象,这种类型的误差叫做偶然误 差。
但是教育与心理测量中的单位往往很难达到这个要 求,它远不如其他测量中使用的单位成熟和完善。
7
测量的要素
(1)测量客体。指测量的对象。测量的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教育 研究中的事物或现象。
(2)测量内容。指测量客体的属性和特征。测量内容可以是外显的, 如学生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也可以是内隐的,如学习兴 趣、动机、态度、价值观等。
第五章教育测量研究
第一节 教育测量概述
一、教育测量的定义 二、教育测量的要素 三、教育测量的可能性与特点 四、教育测量的应用形式 五、教育测量的主要类型 六、教育测量的量表
2
一、教育测量的涵义
测量就是根据某种规则把 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和特 征予以数值化的过程,以 表明被测对象通过作业和 活动所达到的程度或量的 多少。
15
16
2.目标参照测验 又称标准参照测验,是衡量被试实际水平的测验,将被试
在测验上的分数与事先制定好的某种标准进行比较,看被 试是否达到了目标规定的要求。 目标参照测验的特点是依据标准,判断被试的达标程度, 而不是将被试的成绩与他人成绩做比较。如,英语水平测 试、毕业考试、动作技能测试、体育达标测试等。
5
二、教育测量的要素
参照点
指的是在测量工作中必须具有一个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 作测量的参照点。这是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之一, 测量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参照点和单位。
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 量的起点。比如长度和重量测量就是建立在以绝对的零点为 参照点的基础上的测量。
14
(三)根据测量结果的评价标准分为:常模参照测 验、目标参照测验。
1.常模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是一种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的测验,是将被试的测验成绩
与同类对象在同一测验上的平均分(常模)相比较,从而解释分数, 确定被试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的测验方法。 常模参照测验要有常模对照表。常模有地区性常模和全国性常模,地 区性常模只适用于特定的区域,如在城市获得的常模就不一定适用于 农村或边远地区,而全国性常模适用于全国所有的同类个体。如,儿 童的身高、体重就有全国性常模,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就有 全国性常模。只要我们将个体实际测量的数据与常模一对照,就可以 知道个体所处的地位。
12
(二)根据测量的内容分类:学业成就测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 人格测验等。
1.学业成就测验 测被试经某种形式的学习或训练后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或熟练水
平。如识字量、阅读、算术测验等,成就测验可以是学科成就测验或 综合成就测验。 2.智力测验 测被试的智力高低,其结果常以智商(IQ)来表示,此类测验比较多,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 验量表(WISC-CR)、瑞文推理测验等。
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如地势高度的测量,就是以海平面为测量的起点。最理想的 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
6
测量的单位
不同测量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应当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是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来说所有人 的理解是相同的; 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距离是 相等的。
编制和施测有一套标准程序。测验编制包括确定测验目的、科学命题、选 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试测;根据数量化指标筛选测验题目;鉴定整个测 验的信度和效度;建立常模、确定指导语、时限和施测条件;规定评分标 准、分数转换和解释方法等。标准化测验所获得的测量结果比较客观、可 靠、应用范围较广,一般测量调查应尽可能选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
32
试比较以下两次测量结果(只进行一次)的信度:
用尺子量100cm高的一个儿童,得到1cm的绝对误差;量185cm高的一位 运动员,也得得到1cm的绝对误差。
1.信度指实测值和真值相差的程度
2.信度指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接近程度
3.信度指两次重复测验或等值测验之间的关联程度
31
1.信度指实测值和真值相差的程度
x=T+E (公式1-1)
x表示实测值,T表示真值(是未知的,可以把多次测量的实测值 的平均值作为真值的近似值),E表示误差。
E=x-T
(公式1-2)
23
(三)等距量表(间距量表)
是具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 等距量表的数量单位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可以相加减。
如:温度摄氏30度至32度与摄氏18度至20度的温差是相等的,都是相 差2度。三个儿童在智商测验中分别得分105、110、115,在智商测验 分数体系中,分数差距是相等的。 等距量表在学校教育系统运用广泛,一般将百分制评分看作等距量表。
17
(四)根据同时受测的人数分类:个别测量、团体测量 1.个别测量 指主试与被试一对一进行的测量(一个主试在同一时间内,
只测验一个被试)。
个别测量的可靠性比较高,主试能有效地观察控制被试的行为反应, 但个别测量费时费力,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大量的资料,并且对主试的 要求较高。
2.团体测量 指一个主试能同时对许多被试进行的测量。
(二)综合应用
例如,中小学生创造性气象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10
五、教育测量的主要类型
(一)根据测量的标准化程度:标准化测量、非标准化测量 1.标准化测量(standardized test)
由专家学者或专门机构采用系统的科学程序编制的、在测验实施过程、评 分手续、分数的解释上具有统一标准的,并对测验误差做了严格控制。
如:男生为1,女生为2 喜欢语文的学生为1,喜欢数学的学生为2
称名量表测量的结果不能运算,但可以做统计分析(如计算百分比、 列联相关、卡方检验)
22
(二)顺序量表(等级量表) 只有等级顺序而无等距的单位和绝对零点,只
是按研究对象的某一种属性的顺序排列出等第次 序。
如: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排出名次,成绩最好的为1,成绩 次之为2,再次之为3,依次类推。 又如,对于生活水平,我们可以给出四个等级:贫困、温 饱、小康、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