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巩固率之我见

合集下载

学校寄宿生情况汇报

学校寄宿生情况汇报

学校寄宿生情况汇报
本次学校寄宿生情况汇报,我们将就学校寄宿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学校寄宿生的实际情况,为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首先,学校寄宿生的学习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寄宿生在学习上表现积极,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活动。

然而,也有少部分寄宿生存在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稳定等问题,需要加强学习指导和辅导。

其次,学校寄宿生的生活情况。

在寄宿生的生活方面,大部分同学能够自理能力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够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起居,保持卫生。

但也有个别同学存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问题,需要学校加强生活教育和管理。

再次,学校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在心理健康方面,大部分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能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但也有个别同学存在适应能力较差、情绪波动较大等问题,需要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最后,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

在学校寄宿生管理方面,学校已建立了健全的寄宿生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寄宿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

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寄宿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情况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学校寄宿生是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学校需要加强对寄宿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为寄宿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希望通过本次汇报,能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共同关心和关爱学校寄宿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寄宿制学校在农村地区越来越普遍。

寄宿制学校为农村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将针对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教育资源不足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教师队伍不足、教材、实验室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也不够完善,这给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2. 学校管理不规范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管理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学校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管理不善,甚至出现了学校安全事件。

3. 生活条件不佳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一些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条件不佳,食宿条件差、卫生条件不够理想等问题依然存在。

4.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自偏远地区,由于长期与家人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二、应对策略1.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政府部门应当增加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包括加大师资力量补充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善教学条件,提供更多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

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政策支持,促进教育公平。

3. 改善生活条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条件,提高学生的食宿条件,改善学校的卫生条件,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4.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同时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5. 发挥家庭作用学校和家庭要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学校要积极营造家校合作的氛围,及时沟通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增强家庭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关注。

6. 加强教师培训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浅析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

浅析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

浅析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主要办学形式,是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关系到我国“两基”攻坚任务的实施和完成,随着“两基”攻坚任务的不断完成,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如何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已迫在眉睫,所以,加强对贫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标签: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近年来,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大批边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外流,加剧了农村学校生源的萎缩。

原有的村办小学,县办中学的学校布局不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1]。

由于生源分布稀疏,使得农村地区出现大量“ 麻雀校”、“ 一师一校”还有复式教学和隔年招生等现象[2]。

生源渐疏的教育现实使得农村地区难以开展规模教育,制约了农村学校先进教学设备和优秀师资的配备,以及国家规定课程的正常开设,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概念界定“寄宿制”是对应“走读制”一词而提出来的,寄宿制学校是指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而且饮食、住宿也都在学校进行的一类学校。

我国寄宿制学校最初是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中小学寄宿制是党和国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和教育比较落后的特点,为帮助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加快教育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面向农村、牧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的一种专门性学校。

寄宿制学校又分为了两类模式,一种是全寄宿制学校,一种是半寄宿制学校。

全寄宿制学校是学生完全在学校,他们的生活覆盖面比较大,需要的各种资源要求高,。

而半寄宿制学校是不完全的寄宿制学校,学生所涵盖的范围相比完全寄宿制学校来说较小,对学生是否住校没有硬性的要求。

二、现状抽样调查本调查对象主要对象是全寄宿制学生,并且是偏远的凉山少数民族地区。

调查以三所有寄宿制学生的学校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方式,收集有效问卷30份。

农村寄宿制学生管理的几点建议参考范文

农村寄宿制学生管理的几点建议参考范文

农村寄宿制学生管理的几点建议20世纪末,我国大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点布局分散,点多面广,办学效率低下。

进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受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农村小学校学生数急剧下降。

加上农村道路交通逐渐便捷,缩并校点、集中办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农村教育发展改革的大趋势。

校点缩并后,寄宿制学生随之增多。

寄宿制学生主要由留守少年儿童组成。

受打工潮的影响,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不断增多,给农村寄宿制学生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寄宿制学生的管理便成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学生的管理,便成为摆在当今农村中小学校及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下面本人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关于农村寄宿制学生管理的几点意见。

一、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制度是学校的“法律”,是根本保障。

没有制度,学校管理将是杂乱无章的,寄宿制学生将会无法无天,教师管理也无凭无据。

为此,要管好寄宿制学生,学校要制订一整套符合本校实际的寄宿制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要包括寄宿制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作息、吃饭等各个阶段。

包括《寄宿制小学作息管理制度》、《寄宿制学生就餐管理制度》、《寄宿制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寄宿制学生午休及晚休管理制度》、《寄宿制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等等。

除了这些常规的寄宿制学生管理制度外,还要制订一些专门的专项管理制度,如《学生使用手机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不仅要认真制订出来,而且要组织教职工尤其是宿舍管理人员及寄宿制学生学习,让教师知道怎么管理寄宿制学生,让寄宿制学生知道在校期间每个时间段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这样有了健全的制度,寄宿制学生的管理才能井然有序。

二、完善寄宿制学生档案管理,强化家校联系。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才能管理好寄宿制学生。

而了解学生的前提是要完善学生档案。

为此,在学生入学时,教师就要着手建立健全寄宿制学生档案管理。

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解决对策寄宿制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当前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不尽如人意,纪律不够严明,对此需要采取有力的对策。

本文将从学生德育现状入手,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对策。

1.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不尽如人意在寄宿制学校中,部分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不尽如人意,存在着消极的言行举止,出现了懒惰、自私、自大等不良行为。

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校的和谐稳定。

2.纪律不够严明在部分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纪律不够严明,存在着上课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等现象,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困扰。

二、解决对策1.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力度针对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的情况,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力度,加强道德、法制、精神文明等方面的教育。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可通过举办德育教育主题班会、德育教育课程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和纪律约束。

学校可通过加强学生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遵守规定的学生给予奖励,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惩罚,以此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德育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协助学生健康成长。

家长也应当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共同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4.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提升综合素质学校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和抗压能力。

学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5.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定期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德育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服务。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u---12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主持人:杨胜梅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人员:周春生田国秦向志琴龚清云李文芳贾宇彭红梅何国文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研究研究报告一、引言2011年2月21日,我国教育工作要点发布,其中"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是一项重要内容,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和发展迎来了一次历史性机遇。

我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居住分散,教育文化落后,全乡只有一所完小,两个教学延伸点(只有一年级),据统计,全乡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要集中到完小来学习。

寄宿生人数多,年龄大小不一,自理能力不强,自觉性差,性格存在差异,导致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如何正确巧妙地引导各类学生有效地自主管理,充分调动少年儿童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件大事。

所以,我校提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性的。

随着义务教育的发展,学校布局不断调整,拆除的村小学生并入中心完小,使中心完小寄宿生人数逐年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单亲子女、独生子女、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而他们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直接导致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把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提到当前议事日程,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属于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搞好学生自主管理,既能解决西部山区儿童因走读困难而辍学的难题,又能解决单亲子女、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提高学生巩固率,减少学生流失的有效措施;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可以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学生的人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做好学生自主管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治、自主、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学校提高巩固率自查报告

学校提高巩固率自查报告

学校提高巩固率自查报告学校位于灵峰镇政府驻地约1 公里,距公路里程100 公里。

从2011 年秋季开始,寄宿制学校正式投入使用,校园焕然一新,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新建筑体拔地而起,错落有致,校园新规划,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学校占地面积4432.4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20 平方米。

2010年在校生405 人,2011 年成寄宿制学校后在校生511 人,现在校生517 人,其中内宿生111 人;设12 个教学班;教师22 人,教师大专以上学历20 人,其中本科 2 人;小学高级教师18 人,小学一级教师2 人,小学二级教师2 人,教师合格率达100%。

近年来,在提高教育巩固率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提高巩固率工作,现对提高教育巩固率工作情况自查如下:一、各项指标巩固提高情况。

入学手续齐全,入学通知书标准,转学有标准的三联,休学有合理的理由,各项工作完全符合上级的规定和要求,近四年学校巩固率如下:2003 年一年级新生至2009 年毕业为巩固率备注85 人85 人1002004 年一年级新生至2010 年毕业为巩固率备注78 人78 人1002005 年一年级新生至2011 年毕业为巩固率备注71 人75 人100 转学来 4 人2006 年一年级新生至2012 年毕业为巩固率备注本校71 人75 人109 人100 转来19 人小学转来19 人近四年来,学生入学率为100,教育普及率为100,教育完成率为100 二、控辍保学工作措施我们学校主要抓了“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教研控辍,扶贫控辍。

” (一)坚持依法控辍进一步加强“三法”宣传普及工作力度,努力营造“控辍”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1、在学年初的控辍活动月中,以校少委为核心,以大队部干部为骨干,利用开学后的第一周,运用一切宣传工具和舆论阵地,通过校园广播、板报、标语、传单、校会、班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

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也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功。

这60年,是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极大增强的60年。

过去,人们一提到民族地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刀耕火种”、“手无寸铁”、“羊肠小道”、“人背马驮”……但是,仅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民族地区就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

2008年,民族地区GDP已达到306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17.4倍,比1952年增长了92.5倍。

南昆铁路、南疆铁路、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面貌一新。

新疆从没有一寸铁路到铁路营运里程达3000多公里,从没有一家像样的工矿企业到先后建成了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克拉玛依油田等一批大型企业。

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如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3万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公路。

今天的民族地区,已成为我国农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国内外向往的旅游胜地。

这60年,是民族地区社会事业成果丰硕的60年。

过去民族地区几乎没有现代意义的学校,文盲率非常高。

如今民族地区的各类学校已达72711所,在校学生3450.3万人,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达115.35万人,比1950年增长了886倍,占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的7.14%。

民族地区文化设施条件得到普遍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

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

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__小学是大稼乡规划保留的一所村级寄宿制完全小学,辖平__两村共9个自然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农民工携子女进城务工的不断增多,以及三板溪库区移民搬迁等诸多因素,导至该校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减,集中办学成为必然选择。

自秋季开学起实行集中办学,将归斗、俾嗟、岑趸三所小学的六年级并入,设立寄宿制学校,从此,该校覆盖半径逐步扩大,教育资源得以整合,师资力量得以加强,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一所让学生舒心、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基本情况:1.学校位于大稼乡平底村,距县城70余公里,学校占地面积6526平方米(含村里无偿划拔的一片山林),有砖混结构教学楼一栋,师生宿舍为原平底小乡的乡政府办公楼,学生食堂和餐厅各一个。

2.现有教学班级6个,在校生学校84人,寄宿生60人,附设学前班一个,在班幼儿23人。

目前,学校有专业教师7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6人,八级岗1人,十级岗3人,十一级岗1人,十二级岗2人,学校无特岗教师,教师合格率达100%。

3.目前学校留守儿童数量为57人,占在校生总数的68.6%。

二、学校管理:实行小学寄宿制以来,__小学一直秉承“为了学生一切、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人民满意寄宿制学校”的宗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搞好学生养成教育,教师工作称心,学生学习舒心,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水平日益提升。

1.加大学校内部管理力度,行风、作风进一步改进。

一是强化班主任管理,实行包保责任制,校长跟班主任签订安全、质量目标等责任书,制定《__小学班主任任务分配明细表》严格搞好跟踪管理;二是依照《大稼乡小学教师综合量化考核办法》和《__小学教师考勤制度及细则》逐项指标搞好平时检查记录,作为年终考核重要依据,使全本教师以岗位为重,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实行校长、教师两个早到、两个晚离管理,“两早到”即每周日下午早到校、每天上、下午早到班等候学生;“两晚离”即每周五下午散学和每天上、下午放学晚离学校;四是实行校长、老师兼职制,食堂管理、宿舍管理、医疗保健等全部由学校校长教师兼职,负责引导学生每天学会起床叠被、洗脸、刷牙,打扫卫生、由学生饭后自己整理学生餐厅等。

农村七年级寄宿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

农村七年级寄宿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

农村七年级寄宿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一、前言寄宿制学校是农村地区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其独特的教育环境和管理特点给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而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面临着青春期的变化和自我认知的加深,需要更多的自主管理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农村七年级寄宿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和研究对策,希望能够为提高农村寄宿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农村七年级寄宿学生的管理现状1.管理困难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一般条件较差,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学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许多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纪律不够重视,表现出较大的自我放任和不自觉性。

2.班级自主管理不足在农村寄宿学校中,七年级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水平一般较低,班级规章制度落实不够,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普遍缺乏自我约束和自主管理能力。

班级纪律不够严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自律性较差。

3.师生互动不畅在农村寄宿学校中,师生互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工作重心较大,难以平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够畅通,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感不强。

1.强化班级规章制度建设针对农村寄宿学校七年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需要,应加强班级规章制度建设,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和生活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生活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班级管理委员会,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参与能力,从而提高班级的自律性和规范性。

2.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农村寄宿学校应多渠道开展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在班级活动和生活中能够主动参与,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可以开展学生干部竞选和市民课程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自信和责任心,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

为了提高农村寄宿学校七年级学生的班级自治管理水平,学校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通过文艺和体育活动等形式,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自主管理和个性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近年来,随着学生生的增加和教育资的优化整合,中小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农村学生由过去的走读制转为寄宿制,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活动空间狭小问题学校实行封闭或半封闭式教育,防护越来越严,老师草木皆兵,使学生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有的只能是教室、宿舍两点一线,学生看到的只是学校四角的天空,寄宿教育成了“监狱教育”。

生活单调使得孩子思维简单,见识狭窄,不少孩子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同时,由于建立资金缺乏,很多学校宿舍已难以承载逐年增长的学生人数,住宿拥挤,而且宿舍内通风不畅、气味难闻,有的还存在平安隐患。

2、寄宿学生的管理问题由于住宿学生相比照拟集中,其管理难度必然增大。

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不仅仅是班级或者课堂上的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生活、平安等方面的监护人,这对老师转换角色和职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当前不少老师还难以适应这一需求,需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培训,实在进步管理程度。

3、食堂食品平安的问题从目前许多学校情况看,学校的经费主要用于了教育根底设施建立,用于后勤效劳特别是食堂根底设施建立和食品平安管理方面的经费相对较少,群众怨言颇多:一是不少学校对食堂进展私营化,将食堂短期或长期承包给业主,由于业主以赢利为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运行中尽量减少投入、降低本钱,采购食品原料时尽量采购廉价、散装的食品,使食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是学校对食堂管理地位从直管变为了配合业主协管,主要为业主组织足够的人数,根本不再直接参与食堂的管理,从而导致管理不标准、监视不到位,客观上给学校食堂食品平安带来了诸多隐患。

4、对于农村而言,国家现行农村中小学老师编制标准〔小学师生比1:23、初中1:18〕明显偏低,老师数量和老师学科构造不能满足农村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尤其缺乏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老师。

5、缺乏管理人员编制,老师工作量大。

寄宿制学校的增加,也导致老师编制的缺乏。

少数民族教育之我见

少数民族教育之我见

少数民族教育之我见作者:张天亚来源:《现代教师论坛》2013年第02期【摘要】少数民族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

民族教育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迅速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是当务之急。

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寄宿制学校,提高教师素质,培养社会合格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民族教育;现状;措施我们学校位于大凉山腹地,是一所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有66个教学班,4500多学生。

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半以上。

笔者长期从事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常常震撼于学生读书的艰辛,教育的不易。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既有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同时又由于受地理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教育相对落后。

当然,这一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西部经济的制约造成的。

经济制约教育,教育又反过来影响经济。

西部地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典型的具有共同症状的“贫困综合症”——越是贫困的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现代科学技术需求不迫切,吸收不了科技人才,越不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有限的资金只能顾及生存,无法投资教育以求发展;反过来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科技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导致贫困。

西部要走出贫困,治理“贫困综合症”是一个历史话题。

西部地区“贫困综合症”的治理,不仅影响着本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充分认识西部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西部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治理西部的“贫困综合症”,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我国贫困人口有45.7%在西部,从贫困发生率来看,东部地区为5%,中部地区为7.8%,西部地区则高达16.8%。

数字都向我们诉说着同一个问题:西部=贫困。

西部地区必须加强少数民族教育,以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对于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国家必须实施教育扶贫战略,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注入教育资金,推动贫困地区的教育优先发展,这才是治理西部“贫困综合症”的一个突破口。

班上来了几个少数民族的小学生——班主任工作管理策略浅谈

班上来了几个少数民族的小学生——班主任工作管理策略浅谈

班上来了几个少数民族的小学生——班主任工作管理策略浅谈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班级中出现少数民族的小学生已经成为常态。

面对这种多样性,班主任需要采取相应的工作管理策略,以促进他们的融入感和发展。

本文将就班主任如何有效管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建议与方法。

一、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背景和文化差异首先,班主任需要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背景和文化差异。

这包括他们的语言习惯、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等方面。

通过了解他们的背景,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交流,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二、打破语言障碍,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对于刚加入班级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语言障碍。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级,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针对性的语言培训:针对语言不够流利的学生,可以组织专门的语言培训班或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迅速提高语言水平。

2. 打造多元化学习环境:班主任可以在教室中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包括使用多种语言的教学资源和教材,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和价值观班主任应该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和价值观,鼓励学生们展示他们自己的文化特色。

下面是一些建议: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习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增加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

2. 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如观看少数民族表演、参观少数民族村落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四、个性化辅导与关怀少数民族学生可能因为文化差异、身份认同等问题而面临不同的困扰和压力。

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给予关怀和支持:1. 个性化辅导: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

2. 建立互信关系: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和尊重,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乡镇寄宿制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最新分享)

乡镇寄宿制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最新分享)

乡镇寄宿制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最新分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生源增加,乡镇寄宿制学校发展趋势日益加强。

近年来,*区县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投入*元用于寄宿制学校建设。

现有乡镇寄宿制学校*所,寄宿学生*人,在职教职工*人。

同时,调研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乡镇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困难问题(一)校舍改造面临资金困境。

今年县域内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的评估验收,各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的提升,但是实现县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对部分寄宿制学校进行改造升级。

目前我县受经济条件制约,学校建设成为我县的巨大负担,非急需项目难以启动。

(二)师资配备保障难以到位。

按照我县现有编制标准,无法满足我县编制的需求,现有编制教职工编制*名(其中初中*名,小学*名,学前教育*名),按照国家师生比的要求我县共需编制*名,需增加编制*名。

同时我县由于紧缺编制的原因目前面临着*年以来招聘的*名特岗教师无法转正。

(三)寄宿学专业教师极度匮乏。

近年来,我县在教师招考中,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教师占比相对较少,而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需求的不断攀升,专业教师匮乏已成为阻碍我县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截止目前,按最低需求计算我县尚缺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教师*名。

(四)后勤编制紧缺。

工勤人员、炊事员、生活管理员、安保人员、校医等后勤人员严重不足。

现有后勤管理人员*名,其中炊事员及宿舍管理员人*人、门卫*人,安保人员、专职医务人员和营养餐管理人员O人。

二、相关意见建议(一)加强学校建设及增加相关经费。

一是进一步加大高海拔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教育提升攻坚计划,实现教育完全集中办学(就*而言:急需建设县*中、*幼儿园。

另外:全县教师周转房也很紧缺,建议按标准建设教师周转房时,考虑到教师书房)。

二是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费、生均工作经费标准,提高学生学习、伙食质量。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载体,以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状况为主旨,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农村寄宿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能力。

首先,在人力资源方面,农村寄宿学校的师资水平较低,大多数老师仅具备小学、初中水平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对高等教育水平的教学是不足以胜任的,也就导致农村寄宿学校中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和思维能力。

其次,在管理方面,农村寄宿学校提供了宽松的活动管理,而学校组织活动却缺乏有效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无法积极投入到学习知识的探索,从而使教育教学成效受到影响。

基于上述情况,要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的问题,应采取以下诸多措施:首先,提高师资水平。

不断加强师资水平培训,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师资队伍中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吸引拥有一定教育背景、丰富教学经验的师生加入,从而更好地提高农村寄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其次,用奖励有效管理。

督促学校实现对于活动管理有权威性和有效性的管理,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有效教学计划,丰富学校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以良好的激励措施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知识的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学习成绩。

最后,要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师资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育,充分发挥教学指导探究式教学的作用,更好的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提高,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获得应有的教育成果。

综上所述,要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师资水平,发挥教学指导探究式教学等有效措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有效推进农村教育落后状况的改善工作。

各民族学生混班宿的总结

各民族学生混班宿的总结

各民族学生混班宿的总结
随着我国多民族学生数量的增加,各民族学生混班宿已经越来越
普遍。

这种形式的宿舍不仅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而且
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

在民族学生混班宿里,不同的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文化,并在一
个互相尊重的环境中生活。

学生们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对彼此的文化有
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各民族的理解和尊重,从而打破一些文化上的
隔阂。

这种融合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欣赏彼此,减少甚至消除
种族歧视和偏见。

民族学生混班宿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理解,而且也有
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在一个混合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合作、交流、互相帮助,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同时,老师们
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环境来设计和实施更有效的教学计划,以满足
不同学生的需求。

然而,民族学生混班宿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语言沟通、文化
差异、宿舍规则等问题都需要得到妥善的解决。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
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来确保民族学生混班宿的顺利运行,如平衡
各民族学生的比例、提供语言教育支持、制定适当的规则等。

综上所述,民族学生混班宿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影响,不仅为学生
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学习环境,而且也为老师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

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宿舍管理和教育以及建立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社区,继续推进这种混班宿舍模式的普遍实施。

小学如何提高住宿制学校学生的有效学习

小学如何提高住宿制学校学生的有效学习

小学如何提高住宿制学校学生的有效学习发布时间:2022-08-30T02:23:39.71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4月8期作者:陈伟玲[导读] 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十分重要,是提高管理效果,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陈伟玲白音套海苏木中心小学 024580摘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十分重要,是提高管理效果,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等措施,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农村经济较为落后,许多家长外出务工,对子女疏于照顾,因而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学校给学生提供住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除此之外,寄宿制管理还要引导学生独立自强,培养学生自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住宿制学校;学生;有效学习;当前,撒点并校,实行教育资源优势集中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由此形成了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

由于撒校前各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学生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因此如何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新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增强学习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就成为农村寄宿制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努力创造高效自主的课堂,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成为我们教师的共同追求,尤其是对于寄宿制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关怀与指导.一、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因此.我注重学习小组的建设.尝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鲜明的寄宿制学生的共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巩固率之我见
[摘要]文章分析了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存在的巩固率低、易波动和反复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集体生活指导,切实解决寄宿制民族班学生生活实际困难问题;开展“一帮一”、“课外竞赛”等活动以提高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巩固率的对策。

[关键词]寄宿制民族班巩固率问题对策
提高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巩固率,保证民族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对于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充分调动和发挥民族地区人民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两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然而,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巩固率相对较低,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那么,导致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巩固率低、易波动和反复的原因是什么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1生活不习惯
相当部分民族班学生入学前分散居住在山区或边远地区,不少学生没有远离过家门,进入陌生的环境开始寄宿制集体生活后,不适应当地的水土、气候,不习惯学校的饮食、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

有的民族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出现不能融入班级和宿舍,并引发焦虑、倦怠、烦乱、无聊、自责和行为上的不良症状,甚至最终导致辍学。

2语言难交流
绝大多数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入学前基本上是生活在民族语言的环境里,听和说普通话的机会都较少,出现听说障碍,而目前许多寄宿制民族班的教师却又很难进行双语教学;再加上民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常出现害怕交际,有话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的现象,直接影响到民族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语言交流困难使部分学生对寄宿制产生心理抵触和厌倦情绪,最终导致辍学现象的发生。

3合作有障碍
我们在开展寄宿制民族班教育教学工作时,往往发现:不少民族学生总是洗
耳恭听,很少质疑;有的民族学生则默不作声,合作学习意识不强,喜欢单独学习。

缺乏有效的合作和交流,成为了寄宿制民族班教育教学中的另一大难题。

孤单的学习,使部分民族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放弃了学业。

4自卑心理强
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家庭在经济上都难以承担适龄儿童入学所需各种费用,到寄宿制民族班就读的学生,基本上是靠政府的扶持和社会的救助。

这种处于弱势群体的现实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寄宿制民族班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而出现信心不足、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等自卑现象,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最终也导致了部分民族学生辍学。

5难与家长沟通
民族学生家庭主要集中在边远山区,居住分散,交通困难,通讯不畅,开展一次家访工作有时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另外,不少学生家长往往因为民俗活动、干农活需要帮手,甚至让子女回家结婚等原因,让民族学生辍学回家。

学校不能及时和学生家长沟通,导致了部分民族学生因家庭的原因而辍学。

基于以上原因,为提高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巩固率,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集体生活指导,切实解决寄宿制民族学生生活实际困难问题
首先,配备专职生活指导老师,加强学生集体生活的指导,是有效解决民族学生不习惯寄宿制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

由于民族学生生活习惯以及自律性较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对待起居比较随便,喜欢强调个性化,势必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教师通过集体生活指导,可以进一步增强民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生活;还可以增强民族学生对教师的向师性和亲近感,体验到“家”的温暖。

其次,照顾好民族学生的衣食住行,切实解决他们生活实际困难问题,使他们能安心学习和生活,也是办好寄宿制民族班的重要工作之一。

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孤身求学,经济拮据,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热心细致的帮助,使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进得来,住得惯。

2开展“一帮一”、“课外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夯实民族学生口语交际的
基础
一方面,教师平时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课余时间多和他们聊天、活动,消除他们与教师的隔阂,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从而逐步排除表达的障碍,消除开口说话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形成“我敢说、我要说、我会说”的良好心态,树立“说”的信心。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一名优秀的汉族学生和一名民族班学生“结对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民族学生帮助;提高民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或组织“三分钟故事会”、“一分钟新闻报告会”以及读书讨论会、各种评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民族学生参与,使他们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及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听和说普通话的习惯,打牢口语交际的基础,实现“听得懂,说得好”的目标。

3创设合作环境,训练合作技能,提高民族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民族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每个民族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教师在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将民族学生按照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性别比例、家族和社会背景等情况合理搭配,混编成组,并以小组为主体来组织教学,以促进民族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激励,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久而久之,民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4加强民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消除自卑心理
要让寄宿制民族班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是保证。

所以,加强寄宿制民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极为重要。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寄宿制民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普及,通过情感的培养和行为的训练,教会他们寻找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努力表现和发展自己,从而克服自卑,形成健康的心理。

其次,教师要加强民族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同胞为保卫疆土、繁荣文化、发展经济作出的巨大贡献,消除汉族学生对民族学生的歧视,形成尊重、理解少数民族的平等和谐的环境,克服民族学生的自卑心理,用积极正常的心态参与到寄宿制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5创新家长工作新模式,加强与民族学生家庭的联系
家长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家长工作方式往往是由教师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或书信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这种工作方式在普通的中小学校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地处边远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的寄宿制民族学生家庭来说,则难于开展。

所以,必须结合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家庭的特点,对传统家长工作方式进行改进。

笔者利用民族学生家长“赶圩” (“赶闹子”、“逢闹子”)的农村交易习俗,通过采取“圩日约访”、“圩日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每个学期初就做好“约访”时间安排表印发给寄宿制民族学生家长。

如遇特殊情况,则根据需要,随时接受寄宿制民族学生家长的“圩日访谈”。

通过“约访”,拉近教师与民族同胞之间的距离,及时掌握寄宿制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消除他们身上的消极因素,尽可能减少因家庭原因造成寄宿制民族学生辍学的现象,达到提高寄宿制民族学生巩固率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